中國龍的精神是什麼
龍的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自然也是既有精華也有糟粕。研究龍的文化也應採取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貫徹古為今用的原則。諸如,對浸透其中的虛無主義的宗教意識,封建的迷信色彩,都應加以唯物主義的批判,樹立起科學進步的精神。但當我們濾去了這些非科學的東西之後,認真思考一下,這些文化現象為什麼能夠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一些文化現象至今還在傳承。因此,我們不能不深入到中國先民們真實精神世界的底層,探求這種文化現象存在的合理性。
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不寄託於此,便寄託於彼,全世界所有的民族都不例外。而中華民族的先民們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創造了龍與龍的文化,正是為了表達自己某種善良願望,寄託自己某種精神的,使其在本民族中產生一種凝聚力,向心力,這就是龍的文化能傳承久遠的合理性。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來分析一下龍的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哪些值得代代繼承和發揚的精神。
第一、龍的起源,貫穿了協和萬邦的整體意識,體現了中華民族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精神。
如我們前邊所介紹過的,中華民族的圖騰標誌,是眾多圖騰單位合併而來的,曲折地反映了各民族融合的過程,這正貫穿了古代「協和萬邦」的整體意識,這與儒家「大一統」思想相輔相承,以共同的圖騰崇拜,共同的祭祀活動,在促進國家統一、民族團結起到了積極作用,這就是一種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精神。這正是生長愛國主義傳統的土壤。所以炎黃子孫,不管在天之涯,海之角,一提到龍與龍的文化就能引起共鳴。今天李登輝、陳水扁、呂秀蓮之流搞台獨,企圖分裂祖國的行徑,不僅受到大陸人民的強烈反對,而且受到世界各地的華人的一致譴責,就是因為大家同根、同種、同文、同是龍的傳人,都受到了龍的這一精神的熏陶。
第二、龍的威嚴、龍的神通,寄託了戰勝一切的思想,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尊自信、自強不息的精神。
所謂自尊、自重、自強不息的精神,就是維護自己的尊嚴,尊重自己,並自覺向上,永不停止,追求真理,奮發學習,勇於拼搏,敢為人先,不畏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周易·乾·彖(TUAN)傳》就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提倡人們有如日月經天,剛健有力,永遠進擊的精神。孔子提倡「朝聞道理,夕死可矣」,「發憤亡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中庸》一書也強調,「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也是宣傳奮發學習,獲取真知,自強不息,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我們祖先創造了龍,並賦於龍以無所不能無所不為的神通,正是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上述精神。所以毛澤東在抗日戰爭時期,充滿信心地宣稱:「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第三、龍懲惡揚善的傳說蘊含著愛憎分明的思想,體現了中華民族追求真善美的精神。
在民間傳說中,龍具有懲惡揚善的作用,比如雷鳴,放射出巨大的電能,導致人畜傷亡,房屋倒塌之類,但在科技不發達的時代,人們認為這是龍在懲罰惡人惡事。比如,某人遭到雷擊,說這人作惡多端,被龍抓了,如果此人並無惡跡,人們會說是前世作了孽,今世遭到了報應。在山西盂縣有一個藏山廟,大殿里,有一組龍的雕塑,龍張牙舞爪,龍爪緊緊抓著一顆血淋淋的人頭,這顆人頭就是春秋晉國迫害忠良的大奸臣屠岸賈。古書中還有記載帝王宮殿被雷擊的事情,人們認為這是龍在懲戒當今皇帝的惡政,希望皇帝改弦更張推行開明政治等等。由此可見,先人們賦加給龍的這些功能,當我們剔除了迷信色彩,不是曲折地表達了一種我們民族所具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一到,統統都報」的不可動搖的信念和勸人為善的初衷嗎?表現的不是一種愛憎分明的思想情感嗎?而這一點正體現著我們中華民族長期培育起來的追求真善美的精神。
第四、龍與龍的文化的創造,以寄託先人們的良好願望和追求,並能傳承久遠,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創造精神。
推薦閱讀:
※肉體出軌是「餓」,精神出軌是「饞"
※純粹與悖謬:克爾凱郭爾的精神世界
※一焦慮就不停吃東西 是什麼原因?
※一直在疑惑,生活完全沒有動力,不知道該怎麼做,宅已久,已棄聊,現在突然想脫離這種生活,請問該怎麼做?
※狂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