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康乾盛世,究竟是怎麼樣的繁華?


歷史提問

這個清朝唯一的盛世,到底繁華到什麼程度呢?


答:康乾盛世的這一百五十年,近代好些學者,都是好評如潮,但他到底繁華不?真正的標尺,卻並非史料里各式各樣的歌功頌德,卻是實實在在的民生生活。

因此,探究康乾盛世的繁華程度,真正有價值的證據,也是那些真實記錄這個時代,中國普通老百姓生活狀況的文獻。

首先極有發言權的,就是兩位明朝遺民的著作:陳舜系的《亂離見聞錄》與葉夢珠的《閱世編》。都是清朝康熙年間出版,記錄明末至清朝康熙年間,各種世態民情的筆記。

那麼在這兩部清代生活的第一手資料里,康乾盛世的「繁華」,又是怎樣的「美景」呢?下面這幾條,確實「美」到不敢想像!

比如早在明末時就被口誅筆伐的明朝橫徵暴斂問題,發展到康熙年間,在《閱世編》里,竟然變成了「新風貌」:徵收的賦稅,其實比明朝最重的時候都狠。更狠的卻是徵收方式,根本不像明代那時可以找借口拖欠,地方官也絕不像明朝那時把安民放在首位,相反瞪紅了眼睛要徵稅,拖欠一絲一毫,就要使用強制手段。

於是,在近乎沒商量的苛捐雜稅面前,明朝時拖欠賦稅成習慣的蘇州松江百姓們,在清朝的悲慘交稅生活開始了——清朝順治晚期至康熙早期的十多年裡,好些富庶的農民家庭,竟然年年要靠變賣家產來應付賦稅。甚至幾年後賣無可賣,稅卻一分錢不能少。只能向駐防的清兵借高利貸,屬於那種每個月利息二加二的兇殘盤剝。好多百姓因為還不上錢,到時只能舉家逃亡,田產全被清軍吞併。

為何傾家蕩產也不敢欠稅?陳舜系的《亂離見聞錄》里更解釋了:欠清王朝的稅,那可不是在明朝拖一拖就行的事。清朝的官員真敢動真格,康熙三年時,廣東某地的知縣高鴻飛,為了追討欠稅一口氣打死了六百多鄉民,而且是專挑當地鄉紳先打,連七十六歲的鄉官陳彝典都被活活打死。因此鄉民們只能賣兒賣女,場面一片悲慘。

甚至至今在清朝題材電視劇里,經常被各路編劇們絞盡腦汁美化,用以展現康熙大帝英明神武以及清朝官員百姓魚水情深的一大業績——遷界禁海,在《亂離見聞錄》里,更還原了其近乎殘忍的真相:沿海原本安居樂業的鄉民們,統統被強制搬遷,家裡的財物更被如狼似虎的清兵搶的精光。以至於「男婦數萬口,哭聲載道」。徹頭徹尾的災難一幕。

而比起這兩位遺民的真實記錄來,康熙年間的思想家唐甄,更在其著作《潛行》里,對康乾盛世的世態民生,做了犀利總結:清興五十年來,四海之內,日益困窮,農空、工空、市空、仕空。就是這麼「繁華」。

如果說這類記錄,還被人懷疑有傾向性的話。那麼另一類文獻記錄,或許更符合客觀的標準:乾隆年間,造訪清朝的英國使團眼中,那個真實的康乾盛世景象。

為什麼說他們相對客觀?一來他們是外國使團,看法相對更中立一些。二來使團中包括使節馬嘎爾尼勛爵在內的諸多英國高官們,都是在十八世紀歐洲「中國熱」的思潮里成長起來的。他們從青年時代起,就對傳說里的中國,滿懷著無比熱切的仰望。正如馬嘎爾尼勛爵自己的一首詩所說:彷彿我遊覽中國幸福的海濱,攀登他無比自豪的傑作萬里長城!

但是,當這些滿懷渴望的英國人,終於如願以償踏上中國的土地時,看到的「康乾盛世」的民生風貌,卻把他們連環雷到:那個十七世紀歐洲傳教士記錄下,滿目繁華且豐衣足食的明代中國,這時卻「無非是貧困落後的景象」。有多貧困?沿途使團不停看到的,就是被中國老百姓拋棄的棄嬰。派來伺候使團的中國僕人,也都是一臉菜色的模樣。貧寒人家的房子十分破敗不堪。甚至當英國人不吃的雞鴨屍體被扔下船時,沿途就有中國人瘋狂下水去搶,把英國使團看的目瞪口呆。

如此「繁榮」景象,也徹底粉碎了這些英國人心中,對中國長期以來的崇拜情懷,更惹得馬嘎爾尼發出一句嘲諷的斷言: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成為半野蠻人。

近半個世紀以後,鴉片戰爭的慘烈場面,其實就在這一次出使出,牢牢埋下了伏筆。但近代中國落後挨打的屈辱時代,又何嘗不是這一百多年「康乾盛世」的時代,種下的誘因!

這樣一段歷史的教訓,如果一百年以後,正在走向強大的中國人,依然拿來當做盛世來神往。不得不說,這是歷史教育的悲哀!


推薦閱讀:

康乾盛世:把工業革命和思想啟蒙關在門外
一直希望能有一座這樣充滿了古風的現代化城市
【概覽系列】《中西文明的對照》——古代中國的盛與古代歐洲的黑暗

TAG:怎麼 | 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