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明朝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謊言?
這句話挺順口,網上很多人說,但我覺得聽聽就好。所謂天子守國門代表的到底是什麼意思?代表北京離邊界近嗎?(網上很多人說明朝疆域如何廣闊,如果按他們的說法,蒙古和東北就是大明的領土,那北京也就談不上是國門)如果天子守國門是指離邊界近,那秦、西漢和唐在關中建都,離西北邊界距離也近,北宋開封到遼國,幾乎是一馬平川,為什麼沒有人說他們是天子守國門?自古南方建都的南宋和東晉等國,很多時候離北方几乎一江之隔,他們不也是天子守國門?至於說是為了加強對北方的控制,其實自宋以來,南方的經濟水平就已超過北方,南方的叛亂也不少,北宋的方臘,明朝時的土司叛亂,以至後期清朝的太平天國和辛亥革命,南方的控制也未必就合格。北京離北方游牧民族近,有助於加強北方的防禦,但同時也容易兵臨城下,自明英宗到嘉靖都發生過,一直到崇禎,朱棣的兒子和孫子也曾想遷回南京。所謂天子守國門,不過是天子遷都而已,和守國門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如果朱棣是被封為秦王,基本上他奪取江山後會遷都西安的,至少不會是北京。
也許崇禎是死了社稷,但社稷也因他而死。他最後確實殉國,但這並不代表他用自己的一死能洗刷自己的過錯,按照後來李自成和清朝的風格,他們都不會留下崇禎的命,只能說他保留了皇帝的最後尊嚴,但卻留下了一個風雨飄搖的即將消亡但又不該消亡的大明。對比秦、漢、隋、唐、西晉的末代皇帝,崇禎其實有很多機會能平定農民起義,至少能維持大明的江山,但他還是失敗了。個人感覺,崇禎最後的一死其實是徹底斷絕了大明的希望。如果他能在潼關被攻破時遷都,如果他能逃出去,或者不殺陳新甲而堅定的支持他,或者提前安排繼承人,或者能在最後時刻指定繼承人,那麼也就不會出現南明的混亂局面,那時的大明強過南宋初年,而滿清比不過金兵,至少也能保有半壁江山。但崇禎並沒有做什麼後手,當然也許是太晚了。
很多人說崇禎同意遷都,但大臣不能替他說出來,自己說太沒面子。這就是太扯了,大臣們不敢提,是因為崇禎自己兩面三刀,想想陳新甲的下場,崇禎這個時候讓大臣提出來,按他的性格和明朝言官的作風,明顯是會秋後算賬的,所有人都明白的正確的路,還要一批大臣來用死開道,如果是自己,自己會幹嗎。歸根結底是朱家的大明,崇禎自己的面子,自己的江山,孰輕孰重?
推薦閱讀:
※撒謊的人值得被原諒嗎?
※《親愛的》,深深的刻畫了一個對謊言深信不疑的女人形象,是無知,還是愛,或者別的?
※紅顏藍顏不過是美麗的謊言
※從萬曆皇帝的定陵中得到的謊言!
※簡述權力與謊言結合的危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