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好看到渾身顫抖、無法自拔、久久不能忘的電影?
李霽琛,英語專業/電影愛好者/阿森納球迷/喜歡讀書的人
下午的時候遇到一個朋友,他剛看完一部懸疑片,興沖沖地對我說:「太喜歡這樣的懸疑片了,好久沒看過這麼刺激的電影了。」
我嘴角上揚,微微一笑,淡淡地問他:「你看過《控方證人》沒?」
他愣了下,搖了搖頭,但出於對我的信任,他認真地記下片名後告別離開。
晚上我突然收到了他的微信,他發來了這樣的內容。
這裡我毫無貶低另外一部片的意思,這部電影拍得已經很不錯了。
只可惜這裡我拿來和它對比的是《控方證人》。
《控方證人》是部怎樣的影片?這是部空前絕後的神作,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來講,它對於同類型影片都是個無法逾越的高山。
首先這是部懸疑片,懸疑片最重要的無疑就是故事本身,故事不夠吸引人,說什麼都是白搭。我要說的是,我個人非常偏愛懸疑片,看過的懸疑片不下百部,就故事的精彩程度而論,能超過這部《控方證人》的絕不會超過五部。本片的劇本改編自「偵探小說皇后」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原著小說,提到阿婆,相信很多熱衷於推理小說的人都能滔滔不絕,她塑造的胖偵探波洛更是小說史上永恆的經典角色。《控方證人》出自她手,故事的質量已不需要任何懷疑。
這部電影講的是什麼呢?恕我無可奉告。可以劇透的電影一般分兩種情況,一是那種劇透並不影響觀影質量的文藝片,故事情節本就不是影片的重點,如今年侯孝賢導演的《刺客聶隱娘》;另一種電影就是那些無聊透頂或故弄玄虛的影片,對於這些電影,劇透本就是良心之舉,少幾個去電影院鼓勵他們繼續拍爛片的影迷,難道不是件功德無量的事情嗎?對這類電影我不舉例,大家對號入座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片尾很有意思的專門強調了不要劇透,這在我的觀影生涯里還是第一次,不得不說是一個亮點,當然,這個亮點也只是全片這個巨大發光體微小的一部分。
說到《控方證人》的導演,本來坐著打字的我連忙將電腦搬到了床上,改成了跪姿。沒辦法,對於這部導演,我怎麼頂禮膜拜也不嫌多。我喜歡王家衛,鍾愛昆汀,讚賞諾蘭,敬畏北野武,但能讓我頂禮膜拜的,只有比利.懷德。
他入選過 21 次奧斯卡提名,拿過 6 次奧斯卡獎(我沒有針對誰,小李你坐下),其中有兩次是最佳導演獎;他是歷史上第一個在同一次評選中獲得三項奧斯卡獎的人(最佳影片、導演、編劇——《桃色公寓》1960);他執導的的《熱情似火》被譽為「喜劇之王」,於 2000 年更被美國電影學院推選為美國電影史上 100 部最好笑電影之首;他最負盛名的電影《日落大道》更是被評論界稱為「經典中的經典」,在影史萬古流傳。
對了,大家一定記得夢露站在行人道地鐵通風口上任憑風將裙子吹起然後輕輕用手壓住的鏡頭,那個影史最性感的鏡頭便出自比利.懷德的大作《七年之癢》。
對於這部導演我只想說,去看他的電影吧,看一部少一部,但你絕對不會後悔是他佔用了你寶貴的時間,在觀影的過程中,你得到的會是一次又一次的懷念。
電影是人的藝術,一個好的導演拿著一個好的劇本,沒有好的演員也是無計可施的,如果給比利.懷德一個景甜,我相信他怎麼也拍不出一部傳世經典。
在你看完這部電影之後,你一定會感嘆這幫演員的演技,我這裡不多贅述,我只想補充一些有趣的細節。一,扮演主角律師的體驗派大師查爾斯.勞頓是第一個出演阿婆小說改編電影里大偵探波洛的演員。二,出演律師護士的艾爾莎.蘭切斯特是勞頓的妻子。三,扮演女主角的德國演員瑪琳.黛德麗在拍攝《控方證人》時已經 56 歲,卻根本看不出歲月的痕迹。四,扮演嫌疑人的影星泰隆.鮑華在拍攝本片後便英年早逝,《控方證人》是他的最後一部作品。
有的電影會讓你有種很急切的想要推薦給別人的感覺,因為這樣好的電影如果不被更多的人看到,真的是一種犯罪。毫無疑問,《控方證人》就是這樣一部電影。
難過的是我們再也看不到比利.懷德的電影,2002 年大師溘然長逝,身死之後,留下的是一個傳奇。
--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適逢給朋友推薦了《控方證人》,便寫出了這個答案,轉眼間過了 500 贊,很開心,很謝謝大家,但也有些慚愧,因為真正讓我渾身顫抖的電影並不是這部影片。看這部電影就好像看到了一個極為聰明天賦異稟的人,我會讚歎,但不會顫抖。我下面簡單地說說真正讓我渾身顫抖久久不忘的電影。
--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熔爐》
我常常在想,電影存在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每次想到這個問題,我都會自嘲,去探討電影的意義似乎是很可笑的。電影是一門藝術,法國人有「為藝術而藝術」的觀點,他們認為藝術是不需要意義的,有了意義就會流俗。這樣的觀點也為很多人所接受。但事實上,對於我這個俗人而言,電影是有意義的,這個意義就是兩個字,力量。
我瘋狂地熱愛著那些美好而純粹的藝術片,我也痴迷於動作酷炫特效勁爆的商業大片,但真正讓我渾身顫抖,無法自拔,久久不忘的,是那些曾經給予我力量的電影,是那些將這個世界完整地展示給我的電影,是那些讓我意識到我需要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的電影。
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麼三部電影:《熔爐》、《回家的路》、《辯護人》。
沒錯,三部韓國電影,三部傑出的韓國電影。我認識的很多人都對韓國電影存在偏見,他們非常自然地將韓國電影和韓國電視劇混為一談,但其實韓影和韓劇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事物,相比於劇情狗血靠俊男靚女撐場的韓劇,韓國電影的風格迥然不同,而且水平極高,佳作頻出,從某個角度上說已經將我國國產電影甩開了好幾個身位。韓影往往會聚焦於一些社會問題,辛辣地諷刺政府工作,反思歷史過往存在的問題。而我今天說的這三部就是其中的巔峰之作。
《熔爐》講的是一個殘障兒童被性侵的故事,《回家的路》講的是一個普通母親捲入販毒案在異國受牢獄之苦的故事,《辯護人》講的是一個律師最終變成民主鬥士的故事。特殊題材成就永恆經典,事實上這三部電影最震撼人心的地方,就是它們都是由真實事件所改編。
當一個電影告訴我們血淋淋的現實的時候,電影本身就不再那麼那麼重要了,重要的就是我們對於現實的思考。
《熔爐》里殘障兒童被性侵的事情只存在於韓國嗎?不知道有多少起類似的案件在我們的報紙上被報道,更不知道有多少類似的事件我們根本不會知道。在我們的國土上,被侵害的經常不只是那些殘障兒童,健康的孩子也難以倖免。也許我們成長的小學裡的校長都和藹可親,但那些更偏遠的地方呢,那些缺少監督和管制的地方呢?能帶來我們這樣的思考,也許就是電影最大的價值。
《回家的路》里全度妍所扮演的靜妍所經歷的事情我不知道在我們的身邊有沒有發生過,但電影里公職人員消極推脫,虛榮諂媚的樣子我們見得太多了。有的時候我們會感嘆為什麼要一份簡單的文件需要跑四五個機關,給孩子辦一個手續需要請三四次客包好幾個紅包,我們清楚地知道這些是不對的,因為正確也許難以定義,但錯誤卻是那麼顯而易見。
《辯護人》里以盧武鉉為原型的律師因「釜林事件」而走上民主辯護道路,在庭審中他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國家,證人所說的國家到底是什麼?大韓民國憲法第一條第二項,大韓民國主權屬於國家,所有的權力都由國民產生,國家即國民。」韓國如此,我國亦然。但看到朱令案,想到周岩案,我們又不禁嘆氣,法律被少數人操控的情況仍不鮮見,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我們更應該感慨的是我們的鄰居已經拍出了這樣的電影,我們的導演卻還在與那條金色的龍奮勇抗爭著。電影往往能給我們力量和契機讓我們思考,而這個思考能帶來的最好的結果就是,我們是不是能改變些什麼。
也許這些改變是微小的,但每個人都能想著做些有益的改變,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一定會變得更美好一些。《辯護人》里有段話我一生都不會忘記:「岩石再堅硬也是死的,雞蛋再脆弱也是有生命的。石頭最終會化為沙土,而雞蛋孕育的生命總有一天會飛越石頭。」這就是電影帶給我的力量。
在寫這些零亂而不成文的話的時候,我單曲循環著列儂的《Imagine》,我真正想說的就如歌詞里說的:「It』s easy if you try.」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
歡迎關注個人專欄:第 X 藝術宣言
光影無境,歲月有聲。
查看知乎原文(7882 條討論)推薦閱讀:
※一部"警察與罪犯式"的老套電影《人生斷點》,摻雜了極限運動又是何用意?
※有沒有有關斑馬的斑馬電影啊?
※九型人格看電影:環太平洋2雷霆再起
※為什麼說《可疑的美容院》是韓國的《色戒》?
※馬雲想通過《功守道》這部電影表達什麼?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