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看美國:從憤怒政治到分裂政治

回顧這次美國大選,有這樣兩句名人名言或許可以重溫。

其一來自美國總統林肯1854年的一次演講:「忽視普遍情感是不安全的,不管其基礎是好還是壞。」

另一句則是美國諷刺小說家馬克·吐溫的金句:「真相還正在穿鞋的時候,謊言就能走遍半個世界。」

文︱瞭望智庫駐華盛頓研究員徐劍梅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憤怒政治潮湧


大約一年半前,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和特朗普分別宣布白宮夢。當時很少有人想到,主導2016年美國大選的會是源自草根階層反建制、反精英的憤怒政治。

今年一開年,美國憤怒政治便如潮湧。2月,走傳統競選路線的共和黨俄亥俄州州長卡西奇眼看著黨內預選辯論變成「喊叫比賽」,無奈地對觀眾說,「我得告訴你,這就是瘋了。」而在「預選風向標」新罕布希爾州擊敗希拉里的桑德斯的競選集會上,令人觸目的是抗議社會不平等和金錢政治的年輕面孔。

預選開始不到兩個月,3月5日,曾任奧巴馬競選經理的戴維·普洛夫就悲觀預言,2016年美國大選「不會有太多希望和變革,而會有更多仇恨和閹割。」4月的美聯社和GFK聯合民調顯示,幾乎每10個美國人當中,就有8人對美國政府感到不滿乃至憤怒,一大原因在於華盛頓的兩黨政治僵局和對「金錢政治」的縱容,使草根階層對社會不公、貧富分化的焦慮得不到回應,而大企業、大富豪對美國政治生活影響卻越來越大,損害了普通選民的意見表達權利。

兩黨預選階段,「憤怒」成為突出基調。當時,智庫蘭德公司研究發現,要判斷共和黨選民中誰支持特朗普,「最可靠的辦法」是看他是否同意這樣一個表述:「像我這樣的人,對政府幹了些啥無話可說。」英國《經濟學家》周刊評論說,這些無話可說的選民——其中多數是低學歷、低收入的白人藍領,在特朗普那裡發現了自己的聲音、自己的苦惱,他們渴望送一個能夠代表他們的政治強人進白宮。

在民主黨內,颳起了「桑德斯旋風」。這位白髮老人準確抓住民眾對金錢政治的厭惡,拒絕利益集團資助,大打憤怒牌,號召進行一場「改變美國的政治革命」。喬治亞州州議員文森特·弗特(Vincent Fort)說,他支持桑德斯,既因為桑德斯聚焦不平等議題和社會上升通道變窄,也因為對奧巴馬和希拉里的失望。弗特說:「我不打算再聽任何人說『我們不能』『不將』或者『不應該』」……

有分析指出,金融危機後,兩黨一致同意救助華爾街大型金融機構,遭到很多深受危機衝擊的民眾怨恨,認為是權貴資本主義行徑。過去幾年來,兩黨在國會爭鬥不休,各趨一極,屢次造成政治僵局,對中產階層空心化、社會不平等加劇和貧富差距加速擴大都缺乏足夠警覺,政策議程與各自草根基礎存在巨大脫節。建制派和精英階層對草根處境的漠然與隔膜,令後者對兩黨政治深感失望和氣憤。

2

兩黨政治「裸泳」


此次大選,共和黨有17人參加預選,唯獨特朗普「非常有效地利用了這一脫節」,批判「兩黨精英都沒認真對待白人工人階級」。希拉里在接受最新一期《紐約客》訪談時說,共和黨選民選擇了一個「圈外人」,「這無疑是對其他所有共和黨競選人的拒絕」。

不過民主黨的麻木程度同樣令人吃驚。奧巴馬在任期間,民主黨損失了約900個州議席、11個州長職位、13個聯邦參院和69個聯邦眾院席位。大選中,民主黨青黃不接,缺乏有實力又走主流政治路線的中青代出來挑戰希拉里。《經濟學家》載文說,儘管希拉里聲稱勝選後要重建民主黨,但作為空間有限。大選結束後,民主黨草根將會發現「民主黨不是他們想要得到什麼的最佳途徑」,因而更加冷漠疏離。

「股神」巴菲特有句名言: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今年美國大選的情形卻與之正好相反,草根階層的憤怒潮水般湧來,讓兩黨建制派都狼狽「裸泳」。特朗普和桑德斯這兩個「華盛頓政治圈外人」在決定參選之前,一個不是共和黨,一個不是民主黨。兩人參選後,都劍走偏鋒,一個向右,挑釁和顛覆「政治正確性」;一個向左,堅守和力推「政治正確性」。

但他們都不以政黨為媒介,更不依靠政黨資金和競選資源,而是利用網路和社交媒體,越過政黨直接回應草根關切,接地氣地撥動了美國民眾那根憤怒心弦。結果如世界所看到,他們在大選之年異軍突起,儼然成為美國草根民眾呼喚真正變革的「憤怒代言人」。

實事求是地說,儘管民主黨高層被「維基解密」曝光在預選中偏袒希拉里並試圖打壓桑德斯,但希拉里並未「偷走」桑德斯的提名。桑德斯對希拉里構成的挑戰自始至終有驚無險,希拉里贏得的州預選次數、選民票數、承諾黨代表票和「超級代表」數量等所有選舉指標都全面、大幅超過桑德斯。

實際上,桑德斯的很多主張大膽而激進,被認為缺乏現實可行路徑,支持面明顯較希拉里狹窄。但他和希拉里及特朗普相比,形象太清白了,作風太平民了,其真誠、透明、平等、坦蕩的風格與華盛頓紙牌屋更是形成鮮明對照,贏得黨內外的廣泛尊重。

3

邊緣沖向主流


桑德斯的最大成就是讓千禧一代美國年輕人「感受燃燒」,激發了他們參與塑造政治議程的熱情。他高高舉起進步主義旗幟,主張清除金錢政治的影響,孜孜以求政治清明和經濟公平,這些都激起底層美國民眾的強烈共鳴。尤其在對年輕選民的動員能力上,希拉里和特朗普遠遠相形見絀。為了爭取千禧選民,希拉里不得不向更趨進步主義的政策立場偏移,公開向桑德斯承諾「你的事業就是我的事業」,民主黨則通過了「歷史上最進步主義的新黨綱(競選綱領)」。 

反觀特朗普,這個被桑德斯稱為「惡棍和煽動家」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是比後者更具衝擊力的超大型黑馬。他同樣以反體制和號召「真正變革」的面目出現,也為共和黨發掘了巨大的新票倉,即新世紀以來幾次大選中被視為「投票日失蹤選民」的白人藍領。

特朗普反非法移民、反全球化和自由貿易體系、加強反恐安全、打擊內地城市犯罪等強硬主張,尤其迎合了保守選民的利益關切。共和黨在正式提名特朗普為總統候選人時,也通過了「共和黨歷史上最保守主義的新黨綱」。

與桑德斯不同,特朗普主打的是民粹牌、恐懼牌、排外牌。他那些明顯具有種族和性別歧視色彩的言論,例如墨西哥人都是強姦犯和毒販這樣的競選開場白,雖使他一鳴驚人,卻也使他從一開始就遭到捍衛政治正確性的主流媒體和知識界的撻伐。

客觀上,為數眾多的美國選民支持特朗普但並不待見他這些言論,但確實有大量美國白人的種族怨恨情緒通過特朗普「大嘴」獲得宣洩出口。從地理分布看,在美國,特朗普支持者與谷歌搜索里美國種族歧視用語高頻地區相吻合。

三K黨、以Alt-Right(另一種權利)為代表的白人至上組織等種族主義團體在大選中空前活躍,利用網路和社交媒體鼎力支持特朗普。美媒感嘆,特朗普成功地把民權運動以來一直上不了檯面的仇恨運動帶入了美國主流政治。

4

憤怒讓位分裂


於是,2016年美國大選行至中途,終於形成希拉里和特朗普這對「美國歷史上最不受歡迎的總統候選人」的對決。以往美國大選,衝出原本處於邊緣或「圈外」的黑馬並不鮮見,但贏得提名進入大選的時刻,就是成為主流政治一員的時刻。

但今年截然不同,預選階段主要限於共和黨內部的「互撕」,在第一時間也成為大選選戰的主要特色,並且低俗程度在三次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中接連刷新下限。這也意味著,席捲預選階段的憤怒政治,隨著兩名候選人消極選戰的加劇而失去眼球效應,失去得到嚴肅討論的機會,而選民心中的憤怒,也被反覆對沖,攪成渾水,從對華盛頓體制的憤怒變成對另一方候選人的憤怒。

就此而言,兩黨總統候選人的人格攻擊戰都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

對支持特朗普的選民來說,希拉里就是一個撒謊成性、深陷金錢政治不可自拔的腐敗政客,「維基解密」不斷公布網路黑客從希拉里競選團隊竊取的內部郵件,揭露了希拉里團隊、柯林頓基金會等充滿政治潛規則的內部運作,儘管始終沒有實質性殺傷力,卻使她難以掙脫誠信質疑。

而在支持希拉里的選民,特別是支持她的女性和少數族裔選民看來,特朗普從過去到現在各種「混沌加農炮」言行,一再坐實他是一個種族主義者和男性沙文主義者;他的巨額避稅醜聞和慈善基金會的違規運營,也坐實他同樣是華盛頓「作弊制度」的受益者和代表者。

主導預選的憤怒政治由此日益讓位於信任政治、性別政治、族裔政治,匯總起來就是分裂政治。選民按性別、膚色、受教育程度乃至對政府的信任度「站隊」,成為突出現象。

民調顯示,希拉里在女性中領先特朗普20個百分點,而後者在男性中領先7個百分點。逾半數白人男性說他們討厭希拉里,比2012年討厭奧巴馬的白人男性高出20個百分點。就族裔而言,希拉里則在非裔和拉美裔選民中佔據了壓倒性優勢。對政府信任方面,47.5%的特朗普支持者說他們完全不相信政府經濟數據, 20%表示部分不相信;而希拉里的支持者中,完全不相信的僅佔4.8%,部分不相信的佔8.4%。這場選舉,普遍認為是幾十年來美國最分裂的選舉。

5

新的競選模式


最終,今年大選出現這樣一個美國選舉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坑:堂堂大黨候選人,「脾氣性情是否適合當美國總統、出任美國三軍總司令並掌控核武器發射按鈕」。

嚴格說來,這個坑是希拉里設置的議題陷阱,卻是特朗普主動跳進去的,特別是關於「勝選絕對接受結果,輸了看情況」「應當乾脆取消選舉,宣布我勝利」的姿態,也是美國選舉史上從未有過的,挑戰維護美國國體的一個基本政治共識。不過,這本身其實是特朗普基本競選策略思路的延續,當雷語緊接著雷語,眼球吸足,原先的雷語便會被見怪不怪。

眼下,大選投票已經進入倒計時,美國大選「十月驚奇」連續上演三季,每季劇情都出人意表——上旬,特朗普侮辱女性錄音曝光;中旬:特朗普拒絕表態接受選舉結果;月底,聯邦調查局宣布就新發現的希拉里郵件啟動調查,特朗普立即表示他原先指責的「徹頭徹尾作弊」的選舉制度還有一部分「不作弊」,希拉里團隊則呼籲立即公開所有相關詳細信息,稱聯邦調查局的做法「史無前例」,「深受困擾」。已經結案的「郵件門」捲土重來,為大選最後衝刺帶來新的懸念。

今年美國大選憤怒政治的宣洩和變調,社交媒體發揮了空前巨大的影響力——並且可以預見,以後還會繼續「空前」。如果美國評選年度「網紅」,特朗普毫無疑問是冠軍。他從參選時就利用社交媒體發布低俗、挑釁甚至激起眾怒的內容,目的就是引起高度爭議,從而在傳統和社交媒體都獲得最大曝光量。有美媒指出,這不僅非常規,而且是一種全新的政治競選模式。不難想見,一旦特朗普靠這種模式上位,預計今年美國大選「最低俗黑暗」的紀錄也就只能保持4年。

6

新聞真假混淆


社交媒體與其說是媒體,毋寧說是終端平台。今年大選,美國傳統媒體一個常見感嘆就是不知如何有效地與在網路和手機客戶端刷屏的各種陰謀論、反智主義、失實新聞和虛假新聞搏鬥。

不管傳統媒體多麼詳細地進行澄清性報道,多麼頻繁地對總統候選人言論進行對比性事實核查,乃至報道時直接使用括弧加註或定語從句說明其引用數據錯誤或觀點缺乏證據,似乎都無濟於事。

特朗普的粉絲照舊相信成千上萬已去世民主黨人「絕對投票」,相信不利於特朗普的民調全都弄虛作假,全球精英和主流媒體「共謀」對希拉里醜聞「選擇性忽略」,也相信特朗普所聲稱的「主流媒體串通一氣拒絕報道我即將到來的勝利」。皮尤研究中心近期民調顯示,八成特朗普和希拉里的支持者在重要問題的「基本事實」上無法達成一致。

主流新聞媒體能成為「主流」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一條是要求盡最大努力保證報道內容「靠譜」。新聞記者的基本職業操守之一,就是要對所報道內容的真實性和消息源的可靠性負責,對未經證實的新聞要慎重處理。但包括一些華人微信公號,大量自媒體對此無所顧忌,直接把特朗普及其支持者言論不經查證就作為新聞事實引用,或造訛傳訛。

最新例子就是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科米28日致信國會宣布將調查新發現的希拉里郵件,具體內容付諸闕如。短短几小時內,諸如「選情驚天大逆轉」「特朗普支持率飆升30%」」希拉里兵敗如山倒」這樣的內容就刷屏微信朋友圈。

網路和社交媒體能夠促進政治運作透明化,但如果無法遏制陰謀論和失實新聞,毀壞的不僅是政客自己,還有公眾對媒體和政治的信任。中國有句俗語,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在美國大選報道過程中,不時聯想起生活在尚未出現廣播、電視和互聯網時代的美國時政記者、小說家馬克·吐溫一句憤世嫉俗之言:「真相還正在穿鞋的時候,謊言就能走遍半個世界。」

當真相跑不過謊言,憤怒如何保持焦點,又能夠以什麼作為依託?

每一次選舉都是在對未來下注,憤怒,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對「真正變革」抱有期待。但美國大選演變至此,簡直變成美國近幾十年來最具黑色幽默色彩、最富於真人秀娛樂節目氣息的大選。憤怒政治的水被徹底攪渾,失去起初的驅動力。

從憤怒政治到分裂政治,美國大選引發的思考遠遠超越了大選本身:美國究竟什麼地方出了問題?對世界又意味著什麼?

庫叔福利


推薦閱讀:

中國與台灣的關係與朝鮮與韓國的關係有什麼不同或相同嗎?
不同人格水平下的防禦機制(9)分裂
烏克蘭將要分裂了?
某大學為何盛產這樣的「教授」?
雙(多)語國家內部分裂都很嚴重嗎?

TAG:美國 | 政治 | 憤怒 | 分裂 | 淡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