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都愛上她的語文課,只因她做了這樣的探索與實踐丨語文
周一(其他學科)丨周二(英語)
周三(數學)丨周四(語文)
周五(班主任)丨周六(微周刊)丨周日(好文精選)
閱讀於人,本身是一種呼吸一樣的本能,焚書、酷刑、禁令、險阻都無法阻撓真正對閱讀的熱愛。
正如秦始皇焚毀不盡百家的詩書,西域天險妨礙不了玄奘法師求取佛教真經,英吉利海峽也無法阻止歐洲中古學者去義大利修道院尋覓一卷珍本。有思想激蕩的地方,閱讀就不會止步。而我們的學生何以不會閱讀,或不愛閱讀呢?我認為這得學習猶太人,在書卷上抹些蜜糖,讓孩子還在嬰兒期就嘗到閱讀的甜味。
於是2014年,我開始了輕閱讀課程的探索。我借鑒了漢娜·阿倫特對於「行動思想」的哲學理念,強調閱讀的過程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靜態模式,發生於紙上,歸結於紙上;而是變成行動本身:閱讀即行動,即修行,即做功,即聲響色觸味的綜合體驗。我們寄希望於「閱讀」這個動態辭彙,重新賦予語文學科以生命。而「輕」,則是我們行動的姿態。
輕閱讀由四大板塊有機構成「塊莖式活頁文本」、沙龍導讀、線上論壇和批註、輕行走,驅動力則是學生作為閱讀主體對閱讀自主權、話語權、體驗權的渴望。時刻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他們對閱讀的熱忱會有增無減。
活頁文本:走出閱讀舒適區目前的活頁文本每一單元是一個微型主題,由一萬字左右的多元文本構成,頭版頭條是留給學生推薦的(這一板塊往往是學生最喜歡的),其餘文本則包括詩歌、散文、燒腦文字、時事評論、歌詞文案等構成。
總體來說,是以經典閱讀為經、時代心靈為緯,展示儘可能多的閱讀觸手,讓學生不斷發現自己的閱讀興趣點、走出閱讀舒適區、提升閱讀抱負。之所以做成活頁,是學生保留了編輯的權力,他們可以把材料重新組合、添加,形成新的主題單元。
比如說,最近一周八年級學生學習了滬教版教材第四單元,其中有兩篇講讀課文《血染的豐碑》,描述近代史上的定海戰役中葛雲飛英勇殉國的故事,和電影小說《沉船之前》,講述泰坦尼克號沉船之前幾位紳士在生死面前的高貴抉擇。學生提了很多問題,比如:很多人的生命比一個人的生命更珍貴嗎?一場註定一敗塗地的戰役,也必須堅持下去嗎?任何情況下,殺生都是不可以的嗎?
於是我們做了一期叫「歷史疑雲」的輕閱讀活頁讀本,選材注意到主題的開放性和拓展性。
包括三十分鐘的關於韓國世越號沉船的紀錄片《潛水鈡》(這是災難更深不可測的一面)、一個日本人關於電影《血戰鋼鋸嶺》的評論(有時候,你會覺得「豐碑」這樣的詞語太輕浮)、張鳴關於鴉片戰爭的反思《假如鴉片戰爭重來,中國會贏嗎》(張鳴的野狐禪比較有趣),以及來自英國金融時報評論《一場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的對決》(分析法國大選中馬克龍與勒龐的分歧背後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矛盾),還有劉瑜的《超越那一天》(這一期正值五四青年節,這篇文章對於五四運動提供一種反思歷史的思維路徑)。
最後一個版則是學生推薦的歌手薛之謙的歌詞《高尚》,和一篇情感故事《三十六封信》,作為對前邊部分燒腦文字的平衡,比較輕鬆一些。
沙龍導讀:與經典驚鴻一別的邂逅輕閱讀沙龍導讀則是把經典閱讀化作一種驚鴻一別的偶遇。
與市面上流行把經典高光展示不同的是,輕閱讀沙龍從來不認為哪一本書非讀不可,除非它有趣,真實,其中的情境能引領閱讀者認識、描述、並解釋自己的處境。輕閱讀沙龍在每周五舉行。每期會有一個主講人來做專題討論,而每位參與者都是主體,解構權威、核心,無論知名教授,還是小學生,都以「閱讀者」的平等身份入場,並進行思想的置換。
在輕閱讀沙龍,師生之間的平等和輕鬆的關係,會營造一種學習共同體的氣氛,文本閱讀如同一個輕巧的蝴蝶結,而背後往往會牽拉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感共鳴。今年三月,我們做了一期「時光的情書」的沙龍活動,參與者每個人帶一封手寫的書信,選取自己最在意的片段朗讀,並分享背後的故事。
那天垂絲海棠皓白如雲,籠罩在絲絲春雨中。大家拿起一枝花兒,開始朗讀書信,分享背後的生命歷程。都是些浪漫美好的過往,氣氛很輕鬆。
一個叫胡楊的小姑娘,平時特別愛笑,她笑吟吟地站起來說起父母的愛情故事,說到結尾突然泣不成聲。我們才知道她媽媽在她兩歲時就意外去世了,爸爸有時會在夜裡翻出媽媽的信,儘管他已經讀過千次萬次。全場頓時安靜得只聽見風聲,聽女孩念起給媽媽的「情書」:
走著走著就散了,回憶都淡了,
看著看著就累了,星光也暗了;聽著聽著就厭了,開始埋怨了,回頭髮現你不見了,突然我亂了。像是被流彈擊中了胸膛,大家輪流擁抱著那孩子,不再言語。儘管我們在文本中無數次地讀過死生契闊,但鮮少有這樣不經意地直抵我們的經驗世界。而這種情感共同體的深度體驗,是傳統課堂是很少能得到的。
以下是輕閱讀沙龍的部分導讀話題:
莎士比亞:果殼中的宇宙之王
泰戈爾,你真是個孩子
佩索阿:里斯本的斯芬克斯
無聲告白:行走在他者與自我之間
你呀你,蒂姆·波頓
弦歌之冬
那個叫「鮑勃·迪倫」的傢伙在哪兒?
魯迅的謎底
平庸之惡:《史記》中的能吏與酷吏
葉芝:我愛過你,用最古老的方式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我的世界,很多時候是空鏡頭
黑暗桃花源:《一九八四》
窮途一笑蘇東坡
薩德事件之下的羅生門
時光的情書:朗讀手寫書信
沈從文的邊城真的存在嗎
科雲絲旅行札記:我在美麗的日本
聊聊明朝那些事兒
看不見的卡爾維諾
輕閱讀沙龍的話題包羅中西古今,當然不是由一個領讀者能夠完成的。眾多話題出自學校支持輕閱讀的老師們(不僅是語文老師),以及外邊邀請的嘉賓、學者,以及學生。
比如雙語部分,基本都是由欣賞並支持輕閱讀理念的科雲絲老師來負責進行的。比如這個春天裡,我們進行的雙語輕閱讀沙龍之葉芝(Yeats)詩歌導讀就令人印象深刻。
有個叫朱銘航的孩子用陶笛吹起了名曲《莎莉花園》,悠遠的笛聲引入到葉芝的原作《柳園下》;於是我給大家聊起了葉芝其人其事,以及自己對《柳園下》的解讀。
科雲絲老師用流暢的英語講解葉芝的另一首名作《when you are old》,從一個單詞"pilgrim"(朝聖者)說開,探析愛的力量和被愛的幸福;外教老師Enrico分享葉芝神秘主義代表詩作《The second coming》,用優美的愛爾蘭口音來還原葉芝詩歌的音韻美,以及和此詩的複雜意象和力量美。
來自國際部的淑媛老師有感於愛的悖論和微妙張力,念起了聶努達的《我喜歡你是寂靜的》。其他人也朗誦了自己心愛的詩歌。作為結束,大家在遲遲春日中哼唱起了歌謠,關於「古老的往昔」和「逝去的愛情」。
線上論壇和批註:體會表達的必要和美好輕閱讀線上論壇和在線批註則是輕閱讀的另一核心板塊。
作文和寫作,一直是學生比較抗拒的環節,與之矛盾的是,表達的慾望卻是和吃飯、呼吸一樣自然的存在。而不自由的表達敗壞了學生表達的興趣。鑒於此,我們把作文拆解為更多樣的表達和發表活動。把作文的意義擴散到全面的語文溝通、創意分享和公共服務之中。學生不只是會寫「作文」,而是體會到表達的必要和美好。
線上論壇包括「內在王國」和「輕閱讀論壇」兩個微信公眾號,以及「靈商學園」百度貼吧和「輕閱讀論壇」公眾微信群。其中「內在王國」是主要發布教師個人的閱讀和寫作進程,「輕閱讀論壇」則是發布學生的作品和輕閱讀的相關作品。微信群和貼吧則是用於關於閱讀的相關討論和切磋,發表自己的閱讀見解(我們稱之為批註)。我們通常不輕易布置「作文」,而是做一些Q&A的練習,譬如:
1、如果再一次大洪水,諾亞方舟上只能放五個人,你會選擇哪五種職業的人?
2、你長大後會選擇要孩子嗎?為什麼?
3、你會給自己的孩子起一個什麼樣的名字?
4、你會跨進諾齊克的「快樂箱」嗎?
5、任何情況下,殺人都是錯誤的嗎?
這樣的問題看似古怪,但我們著意強調思維的過程,以及表達的技巧。作文是一種公眾表達,「修辭立其誠」,簡單說,作文是一種私人體驗、個性認知在公共話語中融入和擴散的嘗試。從這個角度,任何一個話題,都可以儘力去真誠表達,並追求表達質量。
比如這次期中考試的大作文叫「堅持,再堅持一下」,很多學生表示,這個作文題很套路,很難有新穎的私人體驗和個性認知,但還是有學生認為,輕閱讀活頁讀本中很多材料彌補了個人經驗的短板,或激活日常經驗,可以在表達上進行刷新,他們想到哪些材料呢?
一個推薦過大冰的《對不起》編入輕閱讀材料的同學,她受這篇文字的啟發,也聯想到夏目漱石《我是貓》中貓眼看人的視角,寫了自己家小狗在重病下的堅持,最終小狗病逝在她懷裡,她在窩裡發現了一塊已經幹了的牛肉,上邊留著小狗的齒痕,那是存在過的努力,微不足道卻又真實的堅持。
還有學生聯想到輕閱讀材料中的《感動全世界的「阿勒頗推特女孩」是假的?》那個在圍城阿勒頗的漫天炮火下堅持向全世界喊話「我需要和平」「我想活下去」的小女孩巴娜,她對生命,對和平的堅持。
由此擴散開去,《血戰鋼鋸嶺》中,列兵多斯無論是戰友的不解乃至侮辱,還是面對上軍事法庭的威脅,他「永不持槍」,這是對信念的堅持;《泰坦尼克號》上,悲痛欲絕的女主角想起愛人的囑託,在大西洋冰凍的海水中吹起求生口哨,要帶著愛人的名字活在世間,這是對愛的堅持。
這種實踐證明,輕閱讀活頁材料能讓學生擁有「內置引擎」,能透過海量的材料,獲取編輯和重置材料的能力,從而使閱讀和表達逐漸一體化。也許我們應告訴學生,作文的形式和考察的方式從來不是問題,被貶斥的「考場作文」和被提倡的「自主作文」,這種分歧也是自己給自己設置假想敵,一直保持表達的興趣和勇氣,這才是真正的核心。
「輕行走」緣起:跑題是美好的迷路在這篇談語文教學的文章里,我忍不住跑題,跑題是美好的迷路,一不小心就踏進幽蘭深谷。
在我11歲時,我還幾乎沒怎麼摸過書。那個夏天,我爸爸給了很特別的暑假功課——一屋子的小鵝,足足一百隻,都剛從鵝蛋里蹦出來。後來我就手裡揮著牧鵝的青竹竿,趕著歪頭啄食的鵝兒們,日復一日穿行在玉米地、水稻田、橘樹林和小溪邊。
這個過程中所領略到那些自然法則,已經化作了我的精神原點,就像惠特曼的詩句:「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
哪裡的野刺梨開了第一朵花,哪裡的荷塘水枯了一尺,哪棵樹上新飛來幾隻天牛,我都知道;我看見,水田腳窩裡的小魚在泥漿中相濡以沫,黃蜂明火執仗地干搶劫勾當,蟬在柏樹枝上叫:「苦啊,苦啊」,這是一個天真未鑿的世界。
唐詩宋詞里的一切意象,都在那個夏天像細密畫一樣展開。我還清晰記得,川南的旱季夜空,朗朗可見一圈圈星軌,我泡在微溫的溪水裡,一線風從遠方吹來,吹過花生地,吹過甘蔗林,吹過荷塘,再吹過鵝群憩息的草地,令溪水搖動,又輕嘯而去,消失在星光下。
這一刻如此美麗,我清晰地感受到自然在與萬物交融,如果硬要說出來,大概是老子所說的道的存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
以一個鄉間孩子的倔強,我認為世間萬事,都應該像我11歲的夏天一樣,自由,有趣,輕靈,否則不值得去做。而這,也是「輕行走」的緣起。
當然,我和學生不可能再在鄉間小路上牧鵝,但學生們自有特別的行走路徑,比如在西外的孩子,他們可以行走在醉白池、二陸草堂、廣富林、夏完淳故居,觸動他們的,或許是一株百年的牡丹,一塊久遠的碑石,遠古的石斧,或者是在麥地中發現的丘墟。「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我一直懷想我父親給我的那堂特別的暑假功課,一個孩子,帶著一百隻雛鵝在夏日的藍色黃昏里漫步,頭頂長風,感受到芒草在腳心的顫動。這種自然自由生長的幸福感足以支撐一個孩子一生的精神發育。
教育本該如此。
尊重原創,支持好文
喜歡本文,可識別二維碼向作者打賞
▼
推薦閱讀:
※真正愛你的男人,一定是這樣的!
※女人子宮這樣護理才更健康
※為什麼島國女生不願意嫁給中國男性,網友:原來真實日本女生是這樣!
※喜歡這樣的動態圖?看著安靜(30P)
※貔貅這樣戴讓你財運爆表,鴻運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