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是為了深入貫徹中國共產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推進城市文化建設和文化遺產保護,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批准後由中國文化報社聯合中國文物報社舉辦的一項評選推介活動。該活動已於2009年、2010年、2011年連續舉辦三屆。

目錄

基本介紹
名單揭曉

  1. 第一屆(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名單
  2. 第二屆(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名單
  3. 第三屆(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名單
  4. 第四屆(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名單
第一屆

  1. 北京國子監街
  2. 平遙南大街
  3. 哈爾濱中央大街
  4. 蘇州平江路
  5. 黃山市屯溪老街
  6. 福州三坊七巷
  7. 青島八大關
  8. 青州昭德古街
  9. 海口騎樓老街
  10. 拉薩八廓街
第二屆

  1. 重慶沙坪壩
  2. 揚州東關街
  3. 上海多倫路
  4. 齊齊哈爾羅西亞街
  5. 蘇州山塘街
  6. 天津五大道
  7. 無錫清名橋
  8. 北京煙袋斜街
  9. 漳州古街
  10. 泉州中山路
第三屆

  1. 祁縣晉商老街
  2. 杭州清河坊
  3. 歙縣漁梁街
  4. 洛陽澗西街
  5. 無錫惠山老街
  6. 上海武康路
  7. 潮州太平街義興甲巷
  8. 長汀店頭街
  9. 巍山南詔古街
  10. 黎平翹街
第四屆

  1. 長春新民大街
  2. 廈門中山路
  3. 合江堯壩古街
  4. 江孜加日郊老街
  5. 米脂古城老街
  6. 高淳老街
  7. 青島小魚山名人街
  8. 臨海紫陽街
  9. 深圳中英街
  10. 休寧萬安老街
展開
基本介紹
名單揭曉

  1. 第一屆(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名單
  2. 第二屆(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名單
  3. 第三屆(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名單
  4. 第四屆(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名單
第一屆

  1. 北京國子監街
  2. 平遙南大街
  3. 哈爾濱中央大街
  4. 蘇州平江路
  5. 黃山市屯溪老街
  6. 福州三坊七巷
  7. 青島八大關
  8. 青州昭德古街
  9. 海口騎樓老街
  10. 拉薩八廓街
第二屆

  1. 重慶沙坪壩
  2. 揚州東關街
  3. 上海多倫路
  4. 齊齊哈爾羅西亞街
  5. 蘇州山塘街
  6. 天津五大道
  7. 無錫清名橋
  8. 北京煙袋斜街
  9. 漳州古街
  10. 泉州中山路
第三屆

  1. 祁縣晉商老街
  2. 杭州清河坊
  3. 歙縣漁梁街
  4. 洛陽澗西街
  5. 無錫惠山老街
  6. 上海武康路
  7. 潮州太平街義興甲巷
  8. 長汀店頭街
  9. 巍山南詔古街
  10. 黎平翹街
第四屆

  1. 長春新民大街
  2. 廈門中山路
  3. 合江堯壩古街
  4. 江孜加日郊老街
  5. 米脂古城老街
  6. 高淳老街
  7. 青島小魚山名人街
  8. 臨海紫陽街
  9. 深圳中英街
  10. 休寧萬安老街
展開

編輯本段基本介紹

歷史文化街區是歷史文化名城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特殊類型的文化遺產,又是廣大民眾日常生活的場所。為將我國的歷史文化名街有選擇、有步驟地介紹給國人、展示給世界,經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國文化報、中華文化促進會等單位主辦的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於2008年7月啟動,共有200多條街區報名參評。評選參照歷史要素、文化要素、保存狀況、經濟文化活力、社會知名度、保護與管理等六大標準。公眾投票總數超過140萬張。中國文物學會會長羅哲文、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副秘書長王景惠任主任委員。

編輯本段名單揭曉

第一屆(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名單

北京市國子監街、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南大街、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央大街、江蘇省蘇州市平江路、安徽省黃山市屯溪老街、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山東省青島市八大關、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市昭德古街、海南省海口市騎樓街(區)(海口騎樓老街)、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八廓街

第二屆(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名單

江蘇省無錫市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重慶市沙坪壩區磁器口古鎮傳統歷史文化街區、上海市虹口區多倫路文化名人街、江蘇省揚州市東關街、天津市和平區五大道、江蘇省蘇州市山塘街、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昂昂溪羅西亞大街、北京市煙袋斜街、福建省漳州市歷史文化街區(漳州古街)、福建省泉州市中山路。

第三屆(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名單

山西省晉中市祁縣晉商老街、浙江省杭州市清河坊、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漁梁街、河南省洛陽市澗西工業遺產街、江蘇省無錫市惠山老街、上海市徐匯區武康路歷史文化名街、廣東省潮州市太平街義興甲巷、福建省龍岩市長汀縣店頭街、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南詔古街、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翹街。

第四屆(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名單

福建省廈門市中山路、四川瀘州堯壩古街、西藏江孜縣加日郊老街、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屯溪老街

陝西省榆林市米脂古城老街、江蘇省南京市高淳老街、山東青島小魚山文化名人街、浙江省臨海市紫陽街、吉林省長春市新民大街、廣東省深圳市中英街、安徽黃山市休寧縣萬安老街。

編輯本段第一屆

(批)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北京國子監街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國子監街位於東城區安定門街道,他的名字源於坐落在這條街的古老建築——國子監。街道全長669米,平均寬11米,距今已有700年歷史。街區內集中了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子監、孔廟等大量歷史文化遺產,是全市唯一一條以街命名的市級文物保護街道,也是北京保留下來的唯一一條牌樓街。東西貫通的國子監街以其幽雅、寧靜的環境和豐富的歷史、人文內涵,成為北京一處獨具特色的文化景區。正如乾隆所言「京師為首善之區,而國子監為首善之地」。199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將國子監街公布為北京市第一批歷史文化保護區。

平遙南大街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南大街位於古城中心,古城以南大街為中軸線,遵循「左文廟、右武廟、左城隍、右縣衙」的格局。所以南大街是全城的脊樑,是當年商業最繁華的街道,包含了多種行業:錢行、當鋪、油業、糧行、木器行、貨棧旅店、麻布行、顏料行、肉行、煙業、鞋帽業、漆行、花店業等。重建於清康熙年間位於大街中心地段的市樓,當年起著管理整個市場的作用,如今也是全城的中心和制高點,為全城的中心地帶。街道左右兩旁依然店鋪林立,當年有名的百川通票號、協同慶錢莊、黃酒老字號「長升源」、綢緞莊「長泰永」等店鋪的舊址如今依然佇立。但多數成為供遊客觀光的景點。

哈爾濱中央大街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哈爾濱市是一座有百年歷史的北方城市,1994年被確定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瀕臨美麗的松花江畔的中央大街是這座名城最突出的代表。中央大街北起松花江畔的防洪紀念塔,南至經緯街,全長1450米,寬21.34米,其中車行方石路寬10.8米。中央大街西至通江街,東至尚志大街,佔地面積94.05公頃的區域範圍內,為中央大街歷史街區。2005年被國家建設部評為《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2006年被哈爾濱市政府定為《哈爾濱十大城市名片》之一。

蘇州平江路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蘇州古城是依託水鄉特色,採用棋盤式布局的古代區域性都城的典範,兩千五百年來城址未變,格局尚存,堪稱中國古代城垣活的標本之一。平江歷史文化街區是蘇州古城內迄今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區域,擁有世界文化遺產耦園和10處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64處蘇州市控制保護古建築等眾多歷史文化遺產。對照南宋《平江圖》及明末《蘇州府城內水道總圖》,平江歷史街區基本延續了唐宋以來的城坊格局,有些街巷、河道、橋樑的名稱在《平江圖》上一一對應。由城河、城牆、河道、橋樑、街巷、民居、園林、會館、寺觀、古井、古樹、牌坊等歷史遺存所構成的街區歷史風貌集中體現了蘇州古城的城市特色與價值,堪稱蘇州古城的縮影。平江歷史街區是不斷發展的「活」的歷史地段,在現代城市生活中仍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黃山市屯溪老街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屯溪老街具有歷史的真實性、風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續性,1997年被確定為建設部歷史文化保護區規劃、管理綜合試點單位,屯溪老街是徽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一個重要節點,在歷史街區的保護中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老城中心的新安江畔,老街傳統街區面積近20公頃,核心保護區4公頃,老街全長832米,兩側有三路18條巷,現有各類店鋪227家。

福州三坊七巷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向西三片稱「坊」,向東七條稱「巷」,自北而南依次為:「三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此街區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築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坊七巷地處福州市中心,總佔地面積38.35公頃,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較好的明清古建築計159座,其中包括全國重點保護單位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被譽為「明清建築博物館」、「城市裡坊制度的活化石」。

青島八大關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八大關近代建築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南區南部,分布於八條以古代重要關隘命名的馬路旁,因此得名。八大關建築最早於20世紀初由德國建築師設計建造,以後美、俄、日等國建築師及中國建築師陸續設計建造,至20世紀40年代基本完成。形成了300餘棟集20多個國家不同建築風格的別墅建築群。總建築面積145,368平方米。建築結合了西方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風格,有平面對稱、軸線突出的德式,尖塔坡頂的哥特式,裝飾粗放的西班牙式等。建築群依山傍海,與周圍自然環境融為一體。青島八大關近代建築有世界建築博覽會之譽,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青州昭德古街

青州市昭德古街北起東關街,南至南環路,因街中段有昭德閣故名。清光緒29年重修時鋪了條石路面。街南段曾名校場街,民國時併入,統稱昭德街。東關真教寺、伯顏後裔趙宅都在此街,是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回族居住最集中的街道之一。青州昭德古街商賈雲集,繁榮昌華。明清時期,這裡是古青州最繁華的地段,也是附近地區商品集散地之一,每年接待來自五湖四海的賓朋和客商。當年,昭德古街商號雲集,會館林立,老字號也頗多,如糕點老字號「隆盛號」、「公義和」、「泰盛和」等,皮毛業字型大小「中和」、「中興」、「萬聚」等,制帽老字號「吉順興」、「元順興」等上百家。這裡人文薈萃,名勝眾多。歷史上曾有過王曾的「宰相府」、趙秉忠的「狀元坊」、「軟綠園」,還有「昭德閣」、「海岱閣」、「山西會館」、「真教寺」等名勝。

海口騎樓老街

海口的騎樓建築群初步形成於19世紀20-40年代,距今有100多年歷史,其中最古老的建築四牌樓建於南宋,至今有600多年歷史。20個世紀30年代,海口已有35個行業572家商鋪,如「梁安記」、「雲旭記」、「遠東公司」和「廣德堂」等等。著名旅店或綜合性娛樂場所有「五層樓」、「大亞旅店」、「泰昌隆」等等。許多大商號都在老街的騎樓里,展開不見硝煙的經營大戰。1931年,得勝沙街上的「海口大廈」(俗稱「五層樓」)建成,那是建國前海口市最高的樓房。「騎樓林立,商賈絡繹,煙火稠密」,是當時海口興盛景象的真實寫照。騎樓的歷史與海口早期的對外開放息息相關。晚清時期,《天津條約》簽訂,海口是當時全國十大對外開放的口岸,是全島對外開放的窗口,在南洋謀生的人開始回家鄉投資建設。1849年,最早的騎樓在水巷口、博愛北路一帶的四牌樓街區建成,這裡之所以叫水巷口,是過去水域比現在寬,能把船直接開進來,整片騎樓街區就是從這裡延伸開來,形成了規模。

拉薩八廓街

八廓街,是一條因大昭寺而發展和建設起來的集社會、文化、宗教和商業等功能於一體的古老街道,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在這裡,宗教與世俗、傳統與時尚、精神與物質相得益彰,散發著和諧而統一的魅力。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單一圍繞大昭寺的轉經道,藏族人稱為「聖路」。現逐漸擴展為圍繞大昭寺周圍的大片舊式老街區。八角街是圍繞大昭寺修建的一條拉薩最繁華的商業街。街道以大昭寺為中心,西接藏醫院大樓,南臨沿河東路,北至幸福東路,東連拉薩醫院河林廓東路。八廓街是由八廓東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組成多邊形街道環,周長約1000餘米,街內岔道較多,有街巷35個。八廓街屬城關區八廓街辦事處,下轄4個居委會,199個居民大院。

編輯本段第二屆

(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重慶沙坪壩

始建於宋真宗咸平年間,即公元998年,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東北部。古鎮背倚歌樂山,前臨嘉陵江,匯聚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陪都文化、紅岩文化;歷史名人眾多,文化遺址10餘處;地方特色濃厚,包括傳統手工藝、川劇票友、茶館書場、龍燈龍舟、古鎮廟會;街區的結構布局以自然山水環境為基礎,依山就勢,形成三維立體空間結構形態。核心區20餘處有較高保護價值的明清四合院。國務院批複明確為重慶主城區必須保護的歷史街區之一。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將其納入《全國「十一五」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設施建設規劃》。

揚州東關街

距今約有1200年歷史。上個世紀90年代出土的揚州東門遺址證明,早在唐代至元代時期,東關街就擁有堅固的城垣、獨具特色的民居和設施齊全的浴室。據揚州文史專家考證,唐代杜牧的詩句「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描述的就是東關街。到了清代,中國四大行商之一的揚州鹽商,更把東關街作為居住的首選之地。東關街擁有比較完整的明清建築群及「魚骨狀」街巷體系,保持和沿襲了明清時期的傳統風貌特色。街內現有50多處名人故居、鹽商大宅、寺廟園林、古樹老井等重要歷史遺存,這種「河(運河)、城(城門)、街(東關街)」多元而充滿活力的空間格局,體現了江南運河城市的獨有風韻。

上海多倫路

魯迅、茅盾、郭沫若、葉聖陶等文學巨匠及丁玲、柔石等左聯作家的文學活動,鑄就了多倫路「現代文學重鎮」的地位和眾多的文化名人故居。有罕見的百年海派建築「露天博物館」和眾多的歷史文化遺存:既有著名的景雲里、永安里等海派舊里,也有名聞遐邇的鴻德堂,風格各異的孔(祥熙)公館、白(崇禧)公館、湯(恩伯)公館等優秀歷史建築,還有眾多歷史遺址遺迹: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會址、紀念館及左翼人士活動處、太陽社成立處、上海藝術劇社、時代美術社等。除了獨特而現代的文博街市、眾多的文化藝術藏館,還恢復重建了「公啡咖啡館」「內山書店」等舊有著名文化景觀,並新建了「世紀鐘樓」「名人雕塑」等文化休閑景點。

齊齊哈爾羅西亞街

中東鐵路1897年8月動工興建,1903年2月竣工通車。位於齊齊哈爾市昂昂溪區的羅西亞大街形成於1907年,是中東鐵路沿線俄式建築保存較好、具有突出特色的一條街道。街長1451米,寬18米,沿街兩側分布的俄式建築,均勻排列,形成以昂昂溪車站(原稱齊齊哈爾車站)為中心的功能完善的建築群體。這些融合了西方風格的建築見證了中東鐵路的歷史,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路兩側的房屋產權歸個人所有,現在的居民還沿襲著建築初期的傳統。1985年,昂昂溪中東鐵路建築群被齊齊哈爾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被列入市級保護街區名錄。

蘇州山塘街

全長3600米,為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於公元825年任蘇州刺史時修築,至今仍保持著「水城古街」「一街一河」的原本格局和「小橋流水」「粉牆黛瓦」的傳統風貌,充分體現了歷史風貌的完整性;街區文物古迹薈萃,有國家、省、市級文保單位11處,市級控保建築16處,古牌坊9處,其他古迹40餘處。這裡傳統民居密集,本地原住民達85%以上,枕河而居、鄰里相望,並且仍保留著傳統的生活習俗,農曆二月十二日的「百花節」、農曆七月三十日的「燒狗屎香」等傳統民俗活動代代相傳,充分體現了歷史生活的延續性,被譽為「一條活著的千年古街」。

天津五大道

形成於19世紀60年代的天津「五大道」包括天津市和平區南京路、成都道、西安道、岳陽道、桂林路、西康路、馬場道圍合的範圍,面積141.4萬平方米。街區共有文物建築97處,其中,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12處,和平區文物保護單位30處,已公示不可移動文物55處。「五大道」街區形成初期處於英國租界區範圍,各國建築設計師先後在這裡建造了西方不同建築風格的花園式房屋。如今,「五大道」已成為天津異國風情區的代表,更是「天津小洋樓」的代名詞。

無錫清名橋

以2008年公布的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古運河為中軸,南長古街和南下塘古弄分列左右,為獨具特色的古運河江南人家歷史文化街區。因與京杭大運河連通,是貫通中國南北水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因河而生,因河而興,其歷史文化價值主要表現是中國吳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古運河畔江南人家的原生態風貌地以及運河申遺的重要示範地。街區現存有少量明清古民居,絕大部分歷史建築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所建,建築有著濃厚的運河江南人家特點,既有院落式、竹筒式、獨立式的枕河人家,又有中西合璧的石庫門商賈別墅。

北京煙袋斜街

煙袋斜街是北京歷史最悠久的斜街之一,根據明朝時的《京師五城坊巷衚衕集》記載,這條衚衕叫做「打魚廳斜街」,據朱尊彝所著《日下舊聞考》的記載清乾隆年間這條衚衕被稱為「鼓樓斜街」,到清末時鼓樓斜街改名煙袋斜街。這條街不僅像煙袋形狀,而且清末該街以經營煙袋為主業,故名煙袋斜街。此街形成於明代,清代有「小琉璃廠」之稱。

漳州古街

自唐代以來即為州、郡、路、府之治所。街區內有台灣路、香港路、始興南北路、芳華橫路、芳華北路等老街道,包含明清石牌坊及漳州文廟等2處國家級文物,市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台灣路與香港路是以前店後坊上住宅的「竹竿厝」建築為主的傳統商業街,但兩者建築風格迥異,香港路為典型的閩南風格的「騎樓式」,而台灣路則是典型「中西合璧」的非騎樓式,其代表建築「萬圓錢莊」「新生布行」等著名老字號商鋪的建築具有明顯的南洋風格。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他們的傳統生活方式、店鋪經營模式、小吃製作手藝等都是這一歷史街區不可缺少的、具有靈性的「精神」與「物質」象徵。

泉州中山路

形成於20世紀30年代的泉州老街區。中山路共分為3截路段,塗山街頭以南至新橋頭稱中山南路,塗山街頭至鐘樓稱中山中路,鐘樓以北至華僑新村模範巷口稱中山北路。這裡一直是泉州最繁華的商住街,人煙輻輳,生意興隆,也是「老店號」最集中的一條街。街道兩旁有柱廊式騎樓可作遮陽避雨人行道,建築風格糅合南洋和閩南傳統特色,是泉州人民和海外僑胞感情血濃於水的實物見證。在馬來西亞、新加坡還保存有這種建築風格的街道。因此,中山路是泉州籍僑胞尋根謁祖、思鄉、愛國的親情信物,是僑鄉的象徵性建築。

編輯本段第三屆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祁縣晉商老街

祁縣古城的東、南、西、北四條大街統稱為「晉商老街」。東西長為850米,南北寬為700米,城池總佔地面積54.9公頃;古城建築風格「集江南河北之大成,匯宋元明清之法式」,是明清時期晉商輝煌的縮影,更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歷史、建築、文化、藝術的精華,是旅遊資源的富集區。城區布局以十字街口為中心,東、南、西、北四條大街垂直交叉,南正北直,東西對應。以十字交叉為骨架,全城輔以二十八條街巷與之縱橫貫通。這些街巷走向大多整齊規範,與主要大街平行。顯得整個布局結構嚴謹,體現了我國古代傳統建築設計的風格。而在個別街巷的走向處理上又匠心獨具地增添一些不規則型,使得整個城區布局既整齊合理,又不呆板。古衙署、古寺廟、古書院、古驛站等公共設施排列有序,配置齊全。東、西、南、北四條大街臨街鋪面,全為商號店鋪,建築多為二層磚木結構,明柱出檐,木雕裝飾,油漆彩畫,鱗次櫛比,古色古香。1994年1月,祁縣作為中國商業金融古城和北方漢民族六千年歷史、建築、文化、藝術的重要載體和傑出典範,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晉商老街它仍然保持和延續明清時期傳統風貌的商業步行老街,是保持地方傳統文化特色的文化老街。

杭州清河坊

清河坊歷史街區坐落於杭州市上城區吳山北麗,南面繁華的延安路特色商業街,毗鄰西湖、柳浪聞鶯、城隍閣等杭州著名的風景區,坐擁杭州歷史文化名城美妙的自然山水,佔地面積13.66公頃。它是杭州保留較為完整的歷史街區,是杭州悠久歷史的縮影。這裡的歷史文化、商業文化、建築文化、民族文化銘刻著鮮明的時代印記。名人、老巷、舊居、百年老店交相輝映,積澱了豐富的歷史人文遺產。杭州的百年老店,如王星記、張小泉、萬隆火腿棧、胡慶余堂、方回春堂、葉種德堂、保和堂、狀元館、王潤興,義源金店、景陽觀、羊湯飯店等均集中在這一帶。街區內有:國家級文保單位胡慶余堂、錢江第一井、唐朝天門、于謙故居、胡雪岩故居等景點。

  清河坊牌坊[1]

歙縣漁梁街

漁梁街距歙縣(古徽州府)南門約一華里,是歙縣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皖南歷史文化街區的典型代表。漁梁是徽商盛興數百年的重要水路碼頭,至今還保存著古代街衢、水埠和碼頭的原始風貌,是徽商外出經商往返的必經之路,也是府衙官員們出去的必經之道,漁梁便顯得尤為突出,被稱之為「徽商之源」。 「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歙縣這個讓明代著名戲劇家湯顯祖等文人雅士魂縈夢牽的地方,曾孕育了多少雄霸明清商界300餘年的徽州商幫,孕育了多少名震中外的徽州文化流派。

洛陽澗西街

洛陽市澗西工業遺產街區包含多處洛陽市「一五」期間的重點建設項目及配套生活區和科研單位,是國內典型的具有新中國成立初期蘇聯工業建築風格的集中區,也是「名街」評選開始以來首條入選的工業遺產街道。

無錫惠山老街

惠山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江蘇省無錫市,北倚錫、惠兩山,南伴太湖,東臨京杭大運河,街區面積30公頃,常住人口3600餘人。據史料記載,商末泰伯定居梅里後,惠山腳下出現了血緣世係為主的村落和家族墓地。南朝始建惠山寺,錫民始在寺前建祠立廟,至元明惠山祠堂群逐漸興起,無錫境內外宗族紛紛回到惠山,古街區日趨成熟興旺,於清末民初達至鼎盛。

上海武康路

武康路位於上海市徐匯區東北部,北起華山路,南至淮海中路與興國路交匯處,全線略呈弧形,全長1170米,路寬12—16米,是一條由北向南的單向行車道。與武康路相交的馬路有:安福路、五原路、復興西路、湖南路和泰安路。武康路所在區域大致是華山路、烏魯木齊路和淮海路圍合的範圍,形成網狀道路格局,面積近1平方公里。武康路居於中心位置,是該區域內部重要的南北向聯繫。一公里見長的小馬路,當時為上海法租界花園住宅區域的典型代表,後新建小型公寓和新式里弄房屋,被譽為上海著名的高級住宅區。整條馬路環境幽靜而高雅,為上海中心城區最具歐陸風情街區之一。

潮州太平街義興甲巷

太平路與東門街是潮州石牌坊最為集中的路段,牌坊街的興起於當時潮州地方人文昌盛,經濟繁榮有著直接的關係。據不完全統計,明清兩代城中共有牌坊94座,長度不到2公里的太平路就有47座,其數量之多,密度之大,堪稱世界之最。據記載,其中建於明代的有34座,建於清代的有5座。最早的建於明正德十二年(1517),是為御史許洪宥修建的「柱史」坊,最遲的建於乾隆五十年(1785),俗稱「新亭」,為直隸總督鄭大進修建的「聖朝使相」坊。至1950年,太平路尚存石牌坊19座。1951年,潮安縣城關鎮人民政府以阻礙交通、廢墜傷人為由,將太平路所存石牌坊悉數拆除。所幸者拆除前均留下寶貴照片,並對部分石牌坊所刻文字作了實錄。拆除後部分精美構件由公園收藏,余散失各處。後因復建石牌坊需要,由牌坊街修復工程委員會通過文件、報紙、電台、電視等形式廣泛宣傳,發動群眾提供古牌坊構件散落線索,採用捐獻和徵集相結合辦法,共收回古牌坊構件100多件,大部分構件都用在這次牌坊街修復的24座牌坊中。

長汀店頭街

店頭街(含五通街),位於長汀人口最稠密的市區,北鄰兆征路和水東橋,東臨唐宋古城牆和汀江。其悠久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店頭,在客家語中是最好的集市商鋪的意思。唐代在舊鎮南門外有小規模的零星物品交換,北宋時在此設店頭市。隨著南宋汀江航運的開通,汀江成為閩粵贛邊區的經濟大動脈。惠吉門碼頭是汀州古城主要碼頭之一,臨近碼頭的店頭市更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市場日益繁榮,集市蓋起了店鋪,逐步發展成街市,俗稱店頭街。店頭街真正繁榮於明清時期,到明代,汀江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往來的貨船有「上八百,下三千」之說,本地生產的雕版印刷品、玉扣紙、竹木、煙葉、土茶、皮枕、紙傘等物資,則由汀江水運到廣東潮州、汕頭及東南亞各地市場,又從外地運回食鹽、煤油、海味、藥材、布匹、百貨等緊缺物資。那時,每日從江西贛南、閩西各縣運集長汀的物產達2000餘擔。各地都在汀州城設立會館,先後有廣東會館、湖南會館、江西會館、吉安會館、龍岩會館、杭永會館、連城會館、武平會館等。長汀成為閩粵贛邊商貿重鎮,店頭街因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閩粵贛邊重要的商貿集散中心,商客雲集,「闤闠繁阜,不減江、浙、中州」。

巍山南詔古街

巍山古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載體,古城東靠文華山,南有巍寶山和錦溪河,西有陽瓜江,形成山環水抱態勢和萬山拱城的格局。據史籍記載,巍山古城在唐宋時為宗教場所,元代段氏土總管築土城據守,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為穩固地經營雲南,遂選擇了在歷史上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蒙化(今巍山)築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建起的古城,周長4里多,城牆高2丈,厚2丈,磚石城牆,有垛頭1277個,垛眼430個,有4座城門,門上建樓,東曰忠武、南曰迎薰、西曰威遠、北曰拱辰,城方如印。城牆外四周有護城河、馳道,城門外設弔橋,北門城樓有三層,外建小月城,城中心處建星拱樓為印柄,向四面延伸建東街、南街、西街、北街。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弘祖(字霞客),於崇禎十二年(1639年)游蒙化後在遊記中寫道「蒙化城甚整,乃古城也,城中居廬亦甚盛……是反勝大理也。」

黎平翹街

黎平翹街街區位於貴州省黎平縣城所在地德鳳鎮,地處縣城東面,東經109°14´,北緯26°24´。因主街中段下凹,兩端緩緩翹起,故稱「翹街」。因形似扁擔,民間又稱「扁擔街」。主街東段因臨近東門稱東門街,南段因曾有供奉「川王」李冰父子的「二郎廟」而稱二郎坡。翹街街區包括東門坡、二郎坡、后街、東門坡腳、左所坡、右所坡等,含宋家巷、姚家巷、大井街、雙井街、馬家巷、張家巷、雙井巷、兩湖會館至荷花塘區域,街區面積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57萬人。

編輯本段第四屆

(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長春新民大街

新民大街位於長春市朝陽區,全長1446米、寬54.4米,1933年建成,定名為「順天大街」,取《聖經》中「人應順天」之意。[2]道路兩側分別坐落著偽滿政權的「四部一院一衙」,是當時偽滿政權的政治中心。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後,道路更名為新民大街,使用至今。新民大街修築至今有近80年的歷史,沿街的建築雖幾經增建,但基本布局和重要歷史遺存仍保存完好。主要歷史遺存包括偽滿時期的6處舊址:偽滿洲國國務院舊址、偽滿洲國軍事部舊址、偽滿洲國司法部舊址、偽滿洲國經濟部舊址、偽滿洲國交通部舊址、偽滿洲國綜合法衙舊址。

廈門中山路

廈門市中山路街道始建於1925年,位於廈門鷺島的西南部。中山路是廈門街市馬路「四縱七橫」中的「七橫」之一。自開街以來,一直是廈門的商業龍頭、經濟中心。中山路是廈門目前保留較完整的展現近代歷史風貌的舊城街區,擁有小走馬路、陳化成故居、中華第一聖堂等眾多人文古迹。中山路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一條直通大海的商業街,成片的南洋騎樓建築、流光溢彩的LED夜景、琳琅滿目的各色閩台特色小吃和迴響在小巷街坊間的古老南音,構成廈門中山路與眾不同的風格特色。中山路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市級涉台文物古迹1處,歷史遺址、古迹10餘處,還有南音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合江堯壩古街

堯壩是川黔茶鹽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堯壩古街素有「川黔走廊」之稱。街道全長千米,南北走向,呈「S」形布局,兩邊是規模宏大的古民居群落。街區包括清進士牌坊、王朝聞故居、清嘉慶建築大鴻米店、明朝古廟東嶽廟、清周家祠堂周公館、娘親古榕等著名景點,以及散落於千米長街的各種茶館、酒肆、染房、客棧等,保存完好,古樸依然。先後被列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四川十大最美村落等,有「古民居活化石」之美譽。

江孜加日郊老街

加日郊老街位於江孜縣城北側,海拔4020米,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從街面上看,一幢幢藏式樓房鱗次櫛比。每幢建築,不論大小,布局自然隨意,造型柔和優美,那種「上宅下店」「前鋪後宅」「前店後院」的建築形式,將居住、經商、休閑娛樂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重重院落,巷道幽深,給人一種寧靜安逸。江孜老街作為貿易集散地,既有商店、攤點,又有手工作坊,與老街建築共同構築了江孜古鎮獨特的藝術風格。

米脂古城老街

陝西米脂古城老街是有著「陝北文鄉」之稱的千年古城——米脂古城聚落的主要街巷景觀,由十字街連接的東大街、北大街組成,店鋪林立,生機盎然,眾多的保存比較完整的窯洞四合院分布在大街兩側。窯洞四合院的主格局為「明五、暗四、六廂窯」式,在全國最具典型性。街區內有高將軍宅(明延綏鎮鎮邊將軍)等眾多的明清窯洞四合院、套院,有李自成當年做驛卒的馬號圪台、草場等遺址,有文廟大成殿和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米脂女校,有布衣作家李健候、秦腔泰斗馬建翎故居。

高淳老街

高淳老街位於高淳縣淳溪古鎮的西南部,是淳溪古鎮最重要的中心街區,明清時期的縣衙即設於此。高淳老街是一個縱橫相交、完整分布的臨河型街區,由中山大街(老街)、河濱街、當鋪巷、陳家巷、傅家巷、徐家巷、井巷、王家巷、小巷、官溪路等11條街巷共同組成,以縱貫區內的老街命名,總面積約7.6公頃。高淳老街歷史街區分布著成片的明清建築群,傍水而列,粉牆青瓦、飛檐翹角,配上精美的磚木石雕和傳統的書法牌匾,古樸典雅,被中外學者和遊客譽為「東方文明之縮影」「古建築的藝術寶庫」,其中規模大、特點鮮明的有吳家祠堂、楊廳、關王廟等。

青島小魚山名人街

小魚山文化名人街區位於青島市市南區沿海區域,主要由環繞小魚山的福山路、魚山路、大學路和萊陽路4條街道及其周邊小巷構成,面積約65公頃。歷史上,由於許多學者、作家與科學家在此寓居,故稱「小魚山文化名人街區」。現有康有為、聞一多、梁實秋、楊振聲、沈從文、洪深、老舍、趙太侔、童第周等文化名人故居30餘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保單位2處,歷史建築佔總數的62%,目前90%為民居。1924年,私立青島大學在此成立,是後來山東大學的前身。1932年,這裡誕生了亞洲第一座水族館,是中國現代海洋科學的發祥地。

臨海紫陽街

紫陽街始建於三國,距今約1700多年歷史,格局沿續至今。該街全長1080米、寬4米,一色的青石板路面。紫陽街名取自臨海人——道教南宗始祖紫陽真人(張伯端)。街區完全保留了唐宋坊巷格局,肌理依舊,坊牆依存,具有歷史的真實性、風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續性,街、山、水、城牆渾然一體,體現了臨海古城的特色和價值。紫陽街房屋和街麵店鋪保留著宋代的遺風和明清的格局。另外,該街及周邊街巷歷代名人輩出,故居遺址遍布。除紫陽真人外,還有陳涵輝故居,為明代進士陳員韜、陳選和舉人陳英三人而建的「三大夫坊」等等。

深圳中英街

中英街位於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鎮,全長250米、寬3至4米。中英街一邊是保持資本主義制度50年不變的香港、一邊是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深圳,小街好像一條紐帶把深港兩地連接在一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一街兩制」人文景觀。深圳一側的建築主要以騎樓為主,附近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天后宮和吳氏宗祠。香港一側的建築風貌以單層兩面坡的磚瓦房為主,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形態,街道中央則有省級文保單位——中英界碑(1至8號)。沙頭角鎮2003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稱號,沙頭角魚燈舞為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

休寧萬安老街

萬安老街坐落在有1700多年歷史的全國歷史文化名鎮——萬安古鎮境內,主街道全長1000米,總面積0.17平方公里。萬安老街是「小橋、流水、人家」江南水鄉風貌典型代表,以商業功能為主的「街」和以交通功能為主的「巷」,構成了老街內部頗具特色的街巷空間。街區及周邊現存明清古塔3座、古橋4座、民居(含店鋪)38處、古水埠碼頭12處;清末和民國時期傳統民居建築(含店鋪)130餘處。老街還是全國僅存的手工製作羅盤的產地。位於萬安老街入口處的「吳魯衡老羅經店」是萬安羅盤製作工藝重要的傳習所。萬安羅盤製作工藝2006年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詞條圖片(10張)

參考資料
  • 1.  請河坊街  .百度百科 [引用日期2012-09-20] .

  • 2.  第四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出爐  .中國文化傳媒網 .2012-05-30 [引用日期2012-05-31] .

  • 3.  第四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初評入圍名單公示  .

擴展閱讀:

推薦閱讀:

1947:一位勇敢突破鐵幕的孤軍青年,與他用生命寫下的亡國回憶錄
日本投降前,日本國內慘成什麼樣子?
佛跳牆的名字有什麼來歷?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86
迫不得已的地心說

TAG:中國 | 歷史 | 文化 | 中國歷史 | 歷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