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入行成為編劇

最近頻頻有朋友問我:「電影編劇平時在做什麼?想成為一名編劇需要什麼條件?」,我總是盡量耐心解答,原因很簡單:一年前的此時此刻,我在人生岔路口,不知何去何從。幸運的是,有一位編劇朋友不僅為我掃盲,還給指了條明路,領我順利入行,蒙此恩惠,我一直無以為報。

冬去春來,截至2013年底,我已經在圈內一線的電影編劇團隊里當了9個月學徒,茁壯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前136線編劇。期間有不少困惑和啟發,在此總結,算是交出手中的接力棒,希望能幫到有需要的朋友。


先劇透一下,接下來我們將討論4個問題:
1. 什麼樣的人適合當編劇?
2. 電影劇本的前期開發流程
3. 我是如何從白痴編劇進化為菜鳥編劇的
4. 學習/訓練/求職的渠道和方法


一、 什麼樣的人適合當編劇?
從考慮入行的第一天起,最困擾的問題就是「我到底適不適合當編劇?」,包括「我不是科班出身怎麼辦?我天賦夠嗎?」等子問題。


坦白說,這個問題無法回答,只有做了才知道。也就是說「不存在合不合適,只存在想不想做、去不去做!」
如果你的創作夢/電影夢深埋已久,一直讓你心癢難耐,夙興夜寐;如果你看好片時會洶湧澎湃擊節讚歎,看爛片時會義憤填膺恨不得自己上……那就啥都別說了,直接開干吧!

如果你至今連基本的看片、閱讀、寫作的習慣都沒有,那說明你對電影/文字創作不是真愛,也就無所謂合不合適了。

至於是否科班出身,並不重要。我所在的團隊里,有不少人是半路入行,有當公務員的,學建築的……但他們已經躋身一線,甚至公司老闆(某業界大佬)也並非科班出身。

非科班出身,最大的問題是積累不足(看片量/寫作經驗)和知識體系缺失(編劇、導演、拍攝、剪輯、製片的常識),但這並不致命,只是時間問題,來日方長,願意主動學習即可。

但非科班出身也有其優勢,例如對其他行業有深入了解(《紙牌屋》的編劇之一曾是白宮顧問)、有深入的社會經驗(《蝸居》編劇六六曾做外貿多年)、沒有條條框框(《萬萬沒想到》主創叫獸易小星),只要補足了劇作技巧和創作經驗,在其他行業的經歷就會助你寫出不一樣的劇本。

說到天賦,近半年來,我受用最大的一句話是「現在人們努力程度之低,還遠未到拼天賦的程度」。我雖深知自己天賦有限,但放眼爛片扎堆的華語市場,平均水平不過爾爾。時無英雄,豎子也有機會成名,何況你我。
此外,文藝圈散漫成性,隨便從金融圈拉一個投資顧問、從IT界里抓一個產品經理,打個對摺,其拚命程度也完爆大多數文藝工作者。以實擊虛,後發制人,並不困難。

再以我自己為例,從互聯網轉入影視圈9個月,雖頗有成長,但仍處於打基本功階段,還有太多乾貨要學、片子要看。較之「天賦」,「紀律」更能影響我的工作表現,在我完成基礎訓練之前(目測要個兩三年),沒有人(包括我自己)有資格評估我的潛力和未來成就。與其成天糾結天賦,不如趕緊看兩部電影。


二、 電影劇本前期開發流程
概括來說,大致分三個階段:發想點子、發展大綱、完整劇本。

1. 發想點子
也就是提交創意。在此階段,創意/點子可以五花八門,渠道也可以多種多樣。
例如很多情況下,是某導演/製片自己想拍某題材,找編劇聊天,從無到有發展一個故事(王家衛想拍「民國武林」,寧浩想拍「人的動物性」);
又比如,某投資人/監製想改編某暢銷書、網路熱帖,找職業編劇著手改編(《鬼吹燈》《失戀33天》);
以上情況,都和新人關係不大。新人更常見的情況是,自己從一個點子開始,創作全新劇本。
這個階段比較私人,都是新人自己瞎想瞎寫,沒人管你。因為沒有故事,光有點子,沒人會理你——點子多少錢一斤啊?百度一搜一萬個。

2. 發展大綱
大綱,即故事梗概,用幾千字概述你的故事。寄給影視公司、交給上司、發給朋友看的故事,一般都是大綱,因為點子太短,劇本又太長。
這個階段極為重要,因為大綱是故事面世的第一步,也是所有人討論、分析你的故事的基礎。很多時候,大綱的好壞決定了項目的生死。
看劇本的人,都在討論些什麼呢?概括來說,就是兩件事:

a. 技術是否達標;
主題:是否清晰、新穎、深刻,是主流還是小眾,是否有話題性;
情節:是否完整、窠臼、矛盾的解決沒有說服力
人物:是否有魅力、性格鮮明、有代入感
節奏:是否流暢、是否拖沓
……
還有類型、語言、情感、手法、風格、格局、體量、題材、調性、完成度……等幾十項指標。

b. 是否值得投資拍攝
這個故事最大的價值在哪裡?它值得讓幾百人費錢費力地工作好幾個月,將之搬上大熒幕嗎?投資是否划算?市場潛力如何?該類型是否適合本公司?能否過審?……
編劇在大綱階段,需要面對的是反反覆復的修改,甚至推倒重來,畢竟故事大綱是奠定一整部電影的基石,而修改大綱的成本最低(相較於拍攝期、後期修改的成本而言)。一般來說,這也是一個新編劇呆得最久的階段(至少我是如此),因為這是挑戰絕大多數的劇作問題的戰場。戰鬥耗時從幾個月到幾年不等,對編劇的悟性和心理素質有相當大的挑戰。

3. 完整劇本
不少新人直接會用完整的劇本投稿、參賽。但我尚未寫過完整電影劇本,就不多說了。



三、 我是如何從白痴變菜鳥的
簡言之,就是不斷寫,不斷試錯,並扛住壓力。

第一階段:調整時差,適應編劇生活
記得剛進公司的前兩個月,我就像一個小學英語水平的人移民美國,六神無主,舉步維艱。我連一個完整的劇本都沒有讀過,討論會上大家隨口舉出的片子我沒看過(我看片量不過六七百,其他人卻是兩三千),隨口蹦出來的專業辭彙——調性啊、格局啊、體量啊,我也不明所以……就像新移民聽不懂英語,但被逼硬著頭皮聽,頭都大了。好在久而久之,漸漸有了語感,學會了坐車、點菜等日常對話,勉強生活了下來。
這裡的「語感」,大致是了解了劇本長啥樣(格式/文風/詳略比例),熟悉了編劇的工作狀態(寫稿/討論/改稿/看片),習慣了那些行話(計算節奏/詳略失當/調性衝突)……
這個階段不能心急,不要妄自菲薄,企圖和有經驗的同事攀比。人家科班出身,花了好幾年學這個,你才來幾天,急什麼急?

第二階段:搞明白何謂故事,何謂電影故事;
到了第三個月,我開始向公司提交我的故事點子/創意,沒想到將眾人雷得外焦里嫩。說穿了,就是我根本就沒搞明白,怎麼去講一個「故事」,連基本的起承轉合都沒有。這是考驗前輩耐心的時候了,即便讓我「負分滾粗」也無可厚非。幸運的是,胸襟廣闊的前輩們強忍著噁心,審讀了我多篇不堪入目的稿件,並耐心地指出致命傷的前後排序(因為通篇都是致命傷),我開始逐一解決,在一來二去、三番四次、過五關斬六將之後,我漸漸摸到了門道。
期間,我加入了劇本評估小組。在師傅的帶領下,將某大公司寄來的劇本,進行全面細緻的拆解、分析。當我從作者視角切換到審讀人視角,反覆研讀一個成熟劇本,甚至對作者指指點點的時候,我開始下意識地反觀了自己的舊作,又收穫不少。當我再次下筆時,雖然還很爛,但至少勉強算一個故事。
熬過這個階段,需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因為你會被一次次地否定,但你始終要記得,前輩們跟你無冤無仇,罵你是看得起你,是為了你好。哪天他們都不罵你了,那才真的有問題。
在這個階段,建議像分期付款一樣,各個擊破技術問題:先搞明白何謂故事大綱,再明白一個電影故事需要有多少情節量,再明白如何讓觀眾對人物產生認同感……

第三階段,將心得應用於創作
在對劇本的技術問題有了全盤了解之後,就到了應用階段。「懂了」是一碼事,「寫了」是一碼事,「寫好了」又是另一碼事。
我剛到該階段,還在苦苦摸索,就不多說了。



四、 學習/訓練/求職的渠道和方法
如果你打算日後成為編劇,你現在需要怎麼做呢?

首先是積累,瘋狂看片。這是基本中的基本,也是我深受其苦的短板所在。正所謂「熟看電影千八百,不會拍片也會編」。至於看什麼片,從高分經典看起,絕對是沒錯的。

讀書方面,若你喜歡讀小說,再好不過。至於劇作教材,有兩本對我幫助很大:《電影劇本寫作基礎》(悉德·菲爾德著),以及《故事策略:電影劇本必備的23個故事段落》。二者都是將好萊塢經典類型片的套路進行拆解,甚至給出了創作模板,讓你在短時間內對電影故事的起承轉合、體量、節奏、結構有一個宏觀認識。也許很多老編劇會看不上這些入門教材,認為創作無一定之法,但就算是莎士比亞,在創作前也得學會ABC。

至於訓練方法,筆耕不輟是永遠的上上之策,盡量堅持寫博客、寫小說。不過新人切忌悶著頭自己寫,一定要捨得拿出來給人看,避免陷入死胡同。即便沒有懂編劇的朋友可以聊,至少也發到網上,讓人民群眾給個反應。
說了這麼多,無非三個字:花工夫。不管是文筆的鍛煉,對故事的理解,對節奏的把握……都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於新人而言,水平的增長絕對和投入的時間成正比。不要相信什麼「把愛好當職業是最痛苦的」之類的鬼話。全職投入和業餘把玩,完全是兩個概念。

如果你真有強烈的編劇夢,評估自己是否適合的唯一方法,就是趕緊開工寫故事。而獲得快速成長的最好辦法,就是加入一個全職的編劇團隊。

關於求職,最後說兩點個人經驗。
一是盡量請圈內朋友推薦:不是說走後門,而是分享招聘信息,告訴你哪裡有空缺職位,並幫你參考值不值得去。

二是自己一定要有作品(至少是故事大綱),這是最最基本的敲門磚,否則人家憑什麼待見你?

本文純屬個人見解,無法代表行業內的基本生態,看看就好,不必較真。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我一樣,遇到這麼專業、耐心的團隊;但我也不像某些人那樣,從小就有如何講好故事的敏銳直覺,或者老早就買得起DV單反MAC做片子……你我殊途,也許同歸於前路,也許分道而揚鑣,誰都說不準。新的一年,我只能說:「祝你有才!」。

推薦閱讀:

Coco-當家不再成為障礙,它將化作你堅強的後盾
玻璃王子 之 玻璃鑒寶 策劃會 20170921
弗蘭克丹尼爾談什麼是編劇
案例研讀 | 編劇署名的門檻有多高?
一個合格編劇的任務?

TAG:編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