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和老婆落水先救誰的心理剖析
當被問到這個經典問題時,西方人士多選擇救配偶。
存在爭議的心理「斷乳」測試——
經典問題:
「如果媽媽和妻子同時掉下水,她們離你的距離都一樣,而且都不會游泳,你先救誰?」這是對男性的問題。對於女性,此問題改成「爸爸和丈夫」。問題設置與道德評價無關,這種情景在現實生活中也永遠不會發生,純粹測量一個人的心理成熟度。
回答一:很反感,甚至憤怒,拒絕回答,或者認為問題很無聊。
回答二:先救爸爸(媽媽)。
回答三:先救爸爸(媽媽),然後再跳進水中救丈夫(妻子),救不了就一起死吧。
回答四:先救丈夫(妻子)。
西方人士多選救配偶
在關於自我成長的團體心理輔導中,皓藝女性心理諮詢研究中心主任佟梅梅常常安排這個經典測試。她說,回答這個看似很難的問題,能反映一個人的心理的成熟度,「當前國人的婆媳關係、婚外情人、藍顏知己等諸多問題,追溯根源,都可以歸結到這個問題背後的實質——你是否已經『心理斷乳』了?」
佟梅梅分析,一個男人只是半個人,一個女人也是半個人,他們一生的任務是尋找到自己的另外一半,合二為一成為一個球,然後滾動人生。西方人士多選擇救配偶,而在國人之中只有少數女性選擇配偶。在西方人的觀念中,自己跟配偶才是一個整體,一生中陪伴自己時間最長的是另一半。至於父親的另一半是母親,母親的另一半是父親,他們合起來也是完整的一個球。
佟梅梅認為,選擇父母象徵著孩子以第三者的身份插入了父母的關係。上述前三種回答,其實都是選擇父母,代表的內心問題是一樣的:孩子和父母結成了一個整體,無法分離。其中,回答三的程度相對較輕,心理成熟一些;回答一的程度相對較重。拒絕回答的多見於一些年紀大的人,他們甚至憤怒地質問:「怎麼能問這種無聊的問題?」國內大多數子女對父母的內疚感很強,回答問題時很糾結,尤其以男性為甚,背後的邏輯是:「媽媽只有一個,老婆可以再娶。」
佟梅梅介紹,這種孩子與父母無法分離的幼稚心理源於小時候。最初,孩子作為胎兒位於母親的子宮內,完全被媽媽包容。出生意味著孩子的身體與母體分離,但0~3歲時孩子在心理上還沒有自我意識,需要逐漸脫離母體,典型表現是名叫貝貝的寶寶只會說「這是貝貝的東西」,話中沒有自我主體。3~6歲的孩子初步建立了自我意識,就懂得說「這是我的東西」,並且開始不聽父母的話,因此又被稱為第一反抗期。對孩子的傷害往往從此期開始,父母以愛的名義,要求孩子違背興趣背古詩、學琴棋書畫等,不讓孩子做這做那,干涉了他們玩的權利,一再侵略其時間和空間,導致孩子的創造力在3歲時就被扼殺殆盡;待到年齡再大一點,父母不用孩子做家務,也不讓他們去玩,只要學習好就行。於是,孩子的心理停留在早期,不能與父母分離,不能成為自己,不能進行角色認同,導致男孩成不了男人,女孩成不了女人。
歡迎大家加心理學交流與學習微信群,和我們一起聊聊心理學吧!
加小編微信號:xinli-shijian
註明:加心理學群
推薦閱讀:
※滾蛋吧,玻璃心
※你見過最戳心的成語是什麼?
※現實生活中「霸道總裁愛上我」的可能性有多大?
※說說你有多糟糕,我給你100塊錢
※事後諸葛亮的心理基礎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