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差循環與人類歷史進程的時間標記

春分點是指由赤道以南穿過赤道所經過的黃道與赤道交點叫做春分點。冬至後,太陽從南向北移動,在春分那一天通過這一點。

古希臘時代的星象學家希帕恰斯發現春分點大約在雙魚座和白羊座之間,因此定立白羊座成為黃道第一宮。而現在春分點大約是在雙魚座裡面。春分點的位置每年都往前移動一點,這就是分點歲差。分點指的就是春分點,是太陽光直射赤道的時候。以地球的觀點看來,此時太陽正處在天空中的某一位置(相對於各恆星間,當然是用推測的)。

天文學家發現這一點在天空中會移動的(也就是每年春分時太陽並不在天空中的同一點上)。事實上,由於歲差的作用,現在的地球看起來比兩千年前「慢」了一個星座,所以按照日期算,原來是某個星座的,其實是前一個星座;例如白羊座的人依現在的演算法是雙魚座等。

 

占星學裡所說的黃道星座,並不是指那一天晚上我們抬頭看天的時候,能夠看到那個星座正好處在正中間,而是恰好相反——那一天,太陽所處的位置應該在那個星座里,所以我們應該是看不到那個星座的。我們知道地球一年繞太陽公轉一圈,所以從地球上看,太陽每年都會在星空中繞行一周。而在傳統的占星學中,黃道被分為十二宮,平均來說,每一宮就對應於一個月的時間。所以簡便起見,每個黃道星座在占星學中就代表著一個月的時間,而分界線就是每月的21日。

那麼,為什麼要選21日作為分界線,而不直接使用每月1日呢?這就要說回到古希臘時代了。當時有一位天文學家叫希恰帕斯,他發現天文學上的春分點恰好位於雙魚座和白羊座的分界線上——換句話說,這一天恰好是太陽從雙魚座移入白羊座的日子。春分也正是太陽從南半天球跨過天球赤道移入北半天球的大日子,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因此現代占星術中的黃道十二宮排列就延用了傳統,從春分點時的白羊座開始算起,依次經歷金牛、雙子、巨蟹、獅子、室女、天秤、天蠍、人馬、摩羯、寶瓶,最後以雙魚結尾了。而在現在使用的曆法中,春分通常出現在3月21日前後,因此黃道十二宮的分界線,也就成了每月的21日。

 

現在各種世俗占星術最大的弱點也正在於此,它並不能反映各個恆星現在所處在的天文學位置,也無法與黃道12宮創始之初的位置相對應,而是與大約2500年前的天體狀態相對應。

 

歲差無論在占星學還是天文學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當我們在談金融占星的時候,往往會混淆黃道12宮與黃道12星座的概念,其實兩者由於歲差的存在已經是完全不同的東西了。

黃道12宮是從每年3月12日開始,每隔30度為1宮,一共12個黃道宮。 而天文學的黃道12星座是固定不變,並不會因為歲差的存在而改變。所以,現在說某人出生在白羊座和2000年前的人出生在白羊座幾乎相差了整整1個星座。按照現代人對於出生星座的劃分其實是對金融占星學的一種誤解,一個2000出生在3.21日「白羊座」和一個2500年前3.21出生在「白羊座」的人,幾乎相差了整整一個黃道星座。

地球的自轉軸會像陀螺那樣搖晃,當然搖晃的速度相對於人的一生來說,那是非常緩慢的。可是從古希臘的希恰帕斯時代到今天,時間已經過去了2000多年,春分點的位置已經從雙魚座和白羊座的邊界,整體移到了雙魚座中。實際上,3月21日春分之後,太陽仍會在雙魚座中運行很長一段時間,直到4月18日才會移入白羊座。差不多比傳統的黃道十二宮晚了近一個月。

 

尼尼微常數是在古老的蘇美爾人居住過的埃及庫雲底亞克山的山洞裡發現的,它是一道計算題70連續7次乘以60的積;195950200000000隻是個 15位數,而計算技術最發達的古希臘也只能計算出5位數。可見距今3000多年歷史的蘇美爾人是個智力相當發達的民族。據說他們有十分豐富的天文知識,他們繪製的星星形狀與現代人所畫的幾乎完全一樣;所掌握的月球自轉周期與我們憑藉精密儀器觀察所得的結果只差0.4秒;確定一個陽曆日為86400秒也與今日相同(24×60×60)。

尼尼微常數恰恰等於2268000000個86400秒,大約為600多萬年。我們知道, 地球兩極軸心的位置每天都在移動,每隔大約26000年左右,即9450000天,它又回到原來的位置,這種天文現象叫「歲差」。3000多年前智慧的蘇美爾 人就已有了「歲差」這個概念,2268000000天正好為240個歲差。

 

我們知道,一個回歸年相當於365.2422個陽曆日,如果用尼尼微常數2268000000天除以此數,便得出6249578個回歸年。再用2268000000天除以這個回歸年數,得出一個回歸年為365.242211天,與我們今天所用的365.242199這個更精確的數字相比,得知其年誤差是0.000012天。我們又知道,回歸年平均每天縮短0.000016秒,所以用年誤差1.0368秒除此數,便推算出了這個尼尼微常數是在64800年前問世的。

 

這無疑說人類早在6萬多年前就已相當發達,掌握了太陽系的諸多秘密,就拿1930年我們才發現的冥王星來說,6萬多年前人類竟早已知道了這顆星。因為尼尼微常數 2268000000天正好是冥王星公轉周期90720天的25000倍,地球歲差的240倍。

 

在公元前,尼尼微太陽系大常數是許多遠古的占星學家窮極一生想要尋找的數字,因為它是所有行星時間周期的公倍數,也就是說太陽系所有行星的時間周期都可以被尼尼微大常數整除。尼尼微太陽系大常數既然如此聰明的現代人都不知道,而我們5000年之前的古代人不僅知道而且早已經能夠熟練應用了,也就是說他們不僅知道太陽系所有的行星,而且知道這些行星的公轉周期。

 

我們可以用2268億天計算一下一個完整的歲差周期是多少年。這裡我們用天狼星的回歸年365.25天。那麼22680000000/240=9450000天。9450000/365.25=25872.68年,這正是一個完整的歲差周期。實際上這個歲差周期對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的影響非常大。

現在我們的春分點在雙魚座,所以我們仍舊處於雙魚座的時代,也是人類開始覺醒的時代,我們會看到最近幾十年海量的知識得以快速傳播。

 

埃及的考古學家發現,吉薩大金字塔內並沒有國王法老的木乃伊,但是有一個花崗岩製作的石棺,這個石棺並不是法老的靈柩,而是安放在法老墓穴的標準度量單位。其長度恰好正是2268毫米。

除此以外,大金子塔的總體積是1800萬立方腕尺,這個數字的126倍正好就是22.68億。如此看來,不僅古埃及人,古蘇美爾人,甚至古瑪雅人都非常熟悉這個太陽系的大常數,甚至遠古時代的人類都了解這個著名的尼尼微常數,只不過在表現這個神奇數字的時候,使用了不同的形式罷了。

尼尼微常數曾被人類使用了幾千年,後來我們神聖的教會對所有早期的文明的痕迹進行了抹殺,神秘的尼尼微常數也隨之在人類的視線中神秘消失了。尼尼微常數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都是毋庸置疑的,例如:著名的哈雷彗星,它在22.68億天內恰好可以繞太陽運轉81000個360度循環。

 

歲差的周期性常量大約為26000 年(即約26000年偏移360°),每年當太陽返回中氣春分點時,它相對於背後群星的位置將西移約50.3弧秒,即約71.6年偏移1°。

古代的占星學家認為,歲差的橢圓周期是25920年循環一次,經過每個黃道星座的平均時間是2160年,因此可以平均劃分為12個黃道星座。從公元AD1年到2012年是雙魚座時代,也是教會時代。從2012年之後開始,全世界將進入水平座時代,或者說靈性時代。


推薦閱讀:

算命都說:身上有這種標記的人,必得祖上庇佑,家業顯耀!
你真的會讀譜嗎?
身上有這種標記的人,必得祖上庇佑,家業顯耀!

TAG:歷史 | 人類 | 循環 | 時間 | 進程 | 標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