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隱秘地圖之:延安路香港服裝店     杭州日報

杭州隱秘地圖之:延安路香港服裝店

2017-05-26

分享到:

陳雲等領導題詞

在連「的確良」都覺奢華的年代,這裡竟然開著一家正宗高檔西服店,確為杭州開風氣之先一大象徵無疑。沒錯,兜里沒幾個錢的我是不敢入內消費的,但這並不妨礙我在它門口好奇地徘徊,偶爾伸進半個腦袋。說真的,在我眼裡,香港服裝店的女營業員也特別漂亮,特別有氣質。

若將時光倒退近40年,再走在繁華不遜於當今的延安路上,一家又一家業已消失的店家將次第重現:小呂宋百貨商店、紅峰百貨商店、摩登洗染店、湘海池浴室、時美理髮廳、大江南皮鞋店、太和園菜館以及一度改名為「光明甜品店」的海豐西餐社……然而在筆者的記憶中,那家以擅長製作西服出名的「香港服裝店」,似乎更具一絲神秘感和貴族風格。

香港服裝店歷史上最牛逼的事,當是在1972年2月,為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隨行人員趕製服裝了。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長期處於敵對狀態的中美關係開始緩和,尼克松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位訪華的美國總統。他在華的行程十分緊張,但仍在杭州逗留了兩天。離開杭州的前一天中午,繁忙的工作之餘,尼克松總統在周恩來總理的陪同下遊覽了西湖。就在西湖遊覽時,總統的幾名隨從人員突然向中方提出,希望做幾套中山裝帶回美國,留作紀念。對這樣的要求,中方自然無法拒絕。但時間這麼緊,又有較高的製作要求,哪家服裝企業來承擔這項重大而光榮的外事任務呢?

的確,儘管中山裝製作在杭州歷史悠久,但杭州服裝行業還從未為總統團隊這樣的高端客戶提供過產品,有關部門極其重視,因為這不僅是一次展示中國服飾文化的好機會,更是一項包含深意的政治任務,萬萬不可出岔子。經研究,有關部門決定把這項任務交給香港服裝店。香港服裝店當即遴選技術高超的設計師和製作工人,趕往代表團駐地量身,並連夜組織生產,第二天就把數件中山裝成品交給了外事部門。美國總統隨從人員穿上這合身舒適的中山裝後十分滿意,尤其對精細的做工、精湛的工藝讚不絕口,一個個伸出了大拇指。

擅長西服製作的香港服裝店為何又做起了中山裝?這與新中國成立以來,香港服裝店的變遷有關。至1949年初,香港服裝店的西服生產已頗為知名,穩居杭城頭把交椅,在江南一帶也有相當知名度,可謂該店的鼎盛期之一。但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實行了計劃經濟制度和物資的配給制,加之人們在政府倡導下講求艱苦奮鬥,生活趨於簡樸,定製西裝的業務急劇萎縮,不得不改制中山裝、列寧裝以及其他普通式樣的便服,以維持生產。萬幸的是,1956年實行社會主義改造期間,雖然香港服裝店經公私合營、收歸國有等體制變動,一直沒被裁撤,依然在延安路上開張經營,很多奉幫裁縫師傅和製作工人成了國營企業的職工,但始終在此工作。

毫無疑問,歷經這些變故,香港服裝店最重要的產品已是中山裝了。憑著紮實深厚的製作功底,中山裝的製作也日臻完美,又在杭州首屈一指。「文革」後期及改革開放初期,經常有中央、省、市領導因出國所需,在此定製包括中山裝在內的服裝,國際友人也多來此要求定製。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相繼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紀委第一書記和中顧委主任職務的陳雲,每次來杭州都會來到這家服裝店定製服飾,1982年還特意為服裝店揮毫寫下「精心製作,別具匠心」的題詞。時任省委書記江華、薛駒等也為該店題詞,充分肯定成績,期望他們精益求精。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對服飾的多方面需求也不斷增大。西服作為正式場合的必穿服飾,優質的西服自然受很多人追捧。當然,此時的杭城服裝業,專做西裝的商家多了起來,不少企業其規模還遠遠超過香港服裝店。激烈的行業競爭之下,保住「杭州西服業首席代表」這塊金字招牌,繼續打響國產西服品牌,進一步提高服務水準,一直是香港服裝店追求的目標。

到國外西服製作企業上門取經,是香港服裝店提高產品質量的一大方法。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主管部門的支持下,他們選派設計和製作人員,大多為青年業務骨幹,專門來到當今世界三大服裝流派發祥地之一的日本去進修,主要是在服裝企業參觀考察,向對方學得最新工藝技術。通過學習、交流和比較,青年業務骨幹們發現了自己的諸多不足,梳理出對方在造型設計、裁剪刀功、工藝流程等方面的特點優點。回國後,經與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反覆切磋,並在實踐中摸索,幾年後終於首創了融中外工藝於一爐,具有獨特風格的新型「裁剪造型法」。

所謂新型「裁剪造型法」,就是把原先必須要通過「推、歸、拔」等流程之後才能成型的衣料,通過一次性裁剪得以完成。這項新工藝的主要發明人,是俞姓青年技工,由於業務出色,後來他擔任了香港服裝店副經理。發明並掌握了這項新工藝之後,小俞同志多次承擔了重要的西裝製作任務,並在服裝製作技能比武等活動上露臉。在一次由各大服裝企業高人參加的杭州市服裝工藝大賽上,小俞同志採用新型「裁剪造型法」製作的西裝技壓群雄,一舉奪魁。經過專家考評,小俞同志隨即被評定為全省服裝業最年輕的特級技師。

製作工藝上的推陳出新、爐火純青,使香港服裝店的每件成品都像是賞心悅目的工藝品,也使該店進一步聲名大振,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國產西裝的聲譽。幾十年前紅透上海灘的「奉幫裁縫」,世紀末年又在杭州火了一把,這也是很多奉幫裁縫老師傅沒想到的。其時,香港服裝店除了承擔大量的定製西服業務,還開始承擔批量生產業務。

儘管生意看好,產品供不應求,但香港服裝店從未因此而粗製濫造,相反,他們不斷開發新品種,如開發了新款男式西服、男式夾克、男式長大衣等,男式西服曾連續三年被評為商業部優質產品,啥味呢中山裝、毛料女兩用衫等十幾個品種榮獲了省優質產品獎。同時,對製作工藝的每個環節細節,他們更為嚴謹苛刻,力求完美,「香港服裝店的老師傅特別認真」,這一說法業內業外都認可,包括我那位喋喋不休的黃同事。

香港服裝店特別看重普通消費者的信任和誇讚,這也是傳統服裝業的風格之一。為此,在生意日隆、效益看好之時,香港服裝店依然提供服裝來料加工這項服務,即由消費者自己買來布料,服裝店只是按要求代為加工。筆者聽老杭州說起,香港服裝店連對釘一顆紐扣之類的活計都不推託,著實讓人佩服。其實業內人士都知道,對於一家知名商店來說,服裝來料加工沒法再賺取材料差價,還得從緊張的人手中抽調力量,一來二去,幾無利潤,甚至是賠本的買賣。當時在杭州,願意承接此項業務的店家寥寥無幾,但香港服裝店多年來一直堅持著,成了杭州最大的服裝來料加工點,此事在此值得一提。

在如今留存下來的當年的服務記錄中,讓人感動的故事還不少,體現出當年服裝行業講求文明禮貌、周到服務的作風。如有一次,幾位新疆遊客慕名來到香港服裝店,大部分人都順利地選好了稱心如意的衣服,卻有一位因體形特別高大,幾經挑選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後來看中了一件米黃色的夾克衫,可試穿了一下,又明顯小了點。此時,在旁的營業員發現他確實很喜歡這件衣服,只因尺寸不符看來只得放棄,便當即決定為他按樣定做。為了搶時間,又不影響他在杭州的遊覽等活動,服裝店先讓一位技師給他量身,先紮好樣,晚上趕赴對方所住旅館為他試裝,再連夜修改成型趕製,第二天一早,便讓對方穿上了那位特別合身的夾克衫。這位新疆客人十分感激,連聲說著「亞克西」。

此時的香港服裝店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全國性影響,外地消費者有增無減,服裝店對他們也尤其熱忱,全心全意為他們服務的故事屢屢出現。據記載,曾有一位名叫齊悅的天津消費者,為了感謝香港服裝店職工的熱情服務,還專門給服裝店寄來一幅書有「顧客的貼心人」的八尺長聯。

至1990年左右,香港服裝店進入了全盛期,已成為一家擁有近百台進口設備、幾百名職工,年產值上千萬元的中等規模服裝專業商店。1989年,香港服裝店還耗費巨資,對店面進行了一次徹底的翻建和裝修,一二樓均闢為銷售大廳,裝修風格真有點兒香港的味道了,整體購物環境大有改觀。沒錯,這也是香港服裝店存續期間最後一次裝修了。

市場形勢的變化讓人始料未及。當人們的生活品位不斷提高,西裝已是尋常物之後,國產西服市場竟然進入了驟冷期,定製西服業界更是處境艱難。究其原因,一是國外品牌大批進入,追求高檔品牌的消費者直奔洋西服而去;二是國內品牌群雄競起,大多走低價路線,相互壓價的現象始終存在,這無疑導致了國產西服業的「失血」;三是定製西服因工藝考究、製作耗時,而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被快節奏生活所裹挾,不願為一套西裝走完量身、試穿、定樣、製作、取貨等複雜的環節。當然,內中不可忽略的另一個原因,是人們消費觀念的嬗變:過於正式的西服,畢竟不可能時時披在身上;直把西裝穿破再換新的,這也不是西裝的消費方式,何況西裝不是時裝,其基本款式永遠不變,無需每年更新。

或許,還有一個原因,作為國有企業的香港服裝店,當在波瀾壯闊的市場大潮中顛簸跌宕時,其體制機制顯出了它的弱處。過於固守傳統產品、營銷方式不夠靈活、經營受到諸多掣肘……鮮花很難從一個季節綻放到另一個季節,這是圭臬,也是規律。

進入新世紀後不久,昔日繁盛的店鋪終於漸漸冷落,資深裁縫師也已四散,香港服裝店不再從事定製西服的設計生產,而成為銷售男女時裝的普通店面,資產等均歸入杭州服裝(集團)。隨著延安路商貿業態的不斷調整,如今,掛有香港服裝店招牌的店面已無從尋覓,有關它的故事,化入了人們久遠的記憶之中。

(本文照片來自網路和相關資料)

杭州日報報業集團


推薦閱讀:

大大能叫醒香港裝睡的人嗎?
電影《寒戰》里說香港是全球最安全的城市,這有什麼現實依據么?香港警署,保安局,ICAC三者是什麼關係?職責範圍各是什麼?
香港、內地、迪拜服務行業的比較
關於香港外資投行equity research申請?
香港推「首置上車盤」,對暴漲的香港房價影響幾何?

TAG:香港 | 地圖 | 杭州 | 服裝店 | 延安 | 日報 | 服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