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求醫不如求己(經絡篇筆記)

求醫不如求己(上集)

1、肺經

主咳喘、心煩、掌心發熱

中府:中氣之府。中氣是指脾肺之氣。氣不足,喘不上氣。消化不良,腹脹,水腫。

天府:鼻尖觸手臂處。鼻氣通於天,肺開竅於鼻。過敏性鼻炎的要穴。

尺澤:肘橫紋外側。尺這裡是指腎。補腎之穴。金生水。治上實下虛、腎不納氣,高血壓、哮喘。

孔最:腕橫紋上七寸。所有孔的匯聚。比較深,要用點力。鼻血、痔瘡、發汗。是肺經一個郄穴,即治療急性病的(咳、咽喉痛)。

列闕:合谷相對食指下的凹陷處。不太好找。小兒遺尿,偏頭痛(外感風寒引起的),肩膀落枕。古人說:「頭項尋列闕」。

經渠:鐃骨頭叫鐃骨莖突,頂著它往外推。是治療咳嗽的要穴,是肺經的經穴。不管是虛寒性、肺熱性的,都可通治。心中煩熱、小兒疳積也可治。

太淵:(在大拇指下)不容易卡到,要用大指關節去硌。這是肺經的原穴。大補穴,補氣的。肺氣虛,喘不上來。肺朝百脈。這又是脈之會穴。靜脈曲張,心血管病等跟脈有關的都可揉而緩解。

魚際:屬於火穴。治療熱性的,喘促、咳嗽、心中煩熱。

少商:大拇指甲外側,掐的效果也有,不理想。最好是三棱針扎,擠出一滴血。是咽喉痛的要穴。無論外感風寒還是虛火上升引起的。

 

2、大腸經

打通大腸經可以有效防治皮膚病,刮痧大腸經可治痘疹和濕疹。肺與大腸表裡,主皮毛(毫毛)。陽明經是氣旺血也旺的經絡。可以調節陽氣,補陽瀉火。

商陽:食指指甲內側,為大腸經起始穴。用指甲掐,調便秘很有效果。

合谷:強壯穴,主要作用是止痛(面部、三叉神經、牙)。最有效的是牙痛,一分鐘見效。右側牙痛掐左側,左側痛就右側。若要更有效,掐耳垂貼面頰的部位(同側)。

溫流:在合谷和曲池中間略上。大腸經的郄穴(深層穴位,治急症),是陽氣匯聚之地。可補陽。虛寒病人常常艾灸很溫暖。燥熱者則用刮痧法瀉火,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曲池:曲手臂時肘橫紋的端點處。是大腸經的合穴,治臟腑的。比較深。降血壓、治療皮膚病、通便。

肩骬:手臂伸直肩膀凹陷處(肩渦正中心)。最易受風寒,往往短期看不出來。五十歲以後暴露出,故名「五十肩」,很難除根。

迎香:鼻炎、鼻出血之類。

 

3、胃經

美容的經絡,主消化,為後天之本。

四白:眼袋、黑眼圈,給眼睛供血。光揉這也不行。要讓氣血到臉部,要從臉部敲打,到下巴、脖子前兩側,一直往下敲打。到腿部用拳頭敲。這是美容的捷徑。

天樞:肚臍旁邊兩寸。主治大腸,便秘腹瀉雙向調節。

梁丘:膝蓋上兩寸最敏感的位置。胃經的郄穴,治療急性胃痛。急性疼痛會非常敏感。老胃病,點按梁丘沒什麼感覺。急性乳腺炎亦可。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開一橫指。最著名,是非常好的強壯穴。慢性胃痛,足三里是救命穴。(腸胃的穴位宜先揉左邊。肝膽經從右邊開始揉。)它也是消氣穴,消腸胃之氣。太沖消肝膽之氣。

上巨墟:足三里下三橫指。治療大腸疾患。

下巨墟:再往下三橫指。治療小腸疾患,小腹痛。

豐隆:外踝尖上八寸旁開一指(向前),注意不要(向後)找到膽經上了。可去高血脂,也是化痰穴。可化有形之痰,也可化無形之痰。

 

4、脾經

主運化,主統血。四肢涼、頭暈、腳寒、手麻等皆為血到不了末梢。

隱白:大腳趾內側,艾灸熏熱,或用香煙,一根煙,可治鼻血、月經不調、痛經。有止血的療效。。

太白:大腳趾往上貼著骨頭揉。脾經的原穴。是通過脾來補肺的穴,功能相當於吃山藥玉米粥。

公孫:用大姆指從太白穴往上捋,有個磕頭。促進腸子蠕動,對治療消化不良,肚脹效果非常明顯。通心臟,因吃得太多而心臟憋悶,一定要揉公孫。

這三個以後其他都可一帶而過,都在小腿內側。沿脛骨邊緣,都按一遍。哪個敏感就多按哪個。對痛風很有效。

血海:掌心扶著人的膝蓋大拇指的位置,找一個敏感的痛點點按。男人主氣女人血。出血、貧血、淤血均有效。緩解脾胃不調。

 

5、心經

跟情志有關。

極泉:腋窩中點部位。可治心律不齊、兩脅痛。可以探查心血管問題,可以預防心血管早期疾病。用大拇指撥動,如果有電麻感傳向手指,說明經絡通。如果通而不麻不傳導,說明有淤阻。不痛不麻,說明心血嚴重供血不足。

少海:肘橫紋邊沿處(靠里)。調解心臟,心經的合穴,合治內腑。屬水,與腎相通。可交心腎,治睡眠,心氣平和,治心律,降血壓。

靈道:腕橫紋上1.5寸,貼著骨頭邊沿揉。治房顫,早搏,對慢性心臟病很有效,要多揉。還可減緩心律,平定心神。

陰郄穴:腕橫紋上0.5寸。睡覺手腳心發熱,出汗,一宿多起尿尿,又尿不出多少。此穴專治五心煩熱、小便頻數。

神門:掌橫紋凹陷處。心經的原穴,安定心神的門戶。心經都是起安定作用,但是神門作用更強。臨睡前點按神門通常會有困意。火生土,心血給了脾胃,減少了心臟過多的血液。(胃不和則寢不安)增加脾胃供血又瀉了心火,一舉兩得。胃動力不足不是胃本身的問題,是心臟給胃的血不夠。點按神門。這也是一種導引之術。五十以後多按神門,以防止老年痴呆。神門還有一個好的作用,可以治療暈車。腸胃功能弱常會有暈車。還有通便功效。神門很深,要掐或者硌它。

少府:手握拳小指對著的位置。心經的火穴。少陰之府,主治先天性心臟病。病者少府劇痛。心經的濕證火證均可治:陰道搔癢、陰囊濕疹、舌尖起泡、小便黃赤(心火下不去)。中風說不出話,經常揉少府可防止暴喑,時間長就不行了,但是管用。

少沖:小指內側指甲旁。是井穴,治療急症熱症。癲狂、昏厥等,有開竅醒神的功效。通常用放血的方法。

 

6、小腸經

治療肩背,頸錐等關節肌肉痛,臉部耳朵等五官病。

少澤:指端末梢一般都是井穴,是源頭的意思,一般是治療熱症的,用刺血的方法效果最好,不太適宜按摩。咽喉痛,發燒,牙腫,刺少澤緩解。

後溪:掌橫紋的末端,貼著末端往下一按有一個凹陷處,緊接著往上一推,推到骨縫。人體的大穴,八脈交匯穴。它與後背督脈相通,後背督脈的疾病可按摩後溪治療,如腰椎間盤突出、腰痛等,還有神志方面的,恐懼憂慮、神志不清、記憶力差等。對落枕、肩膀痛效果明顯。穴位比較深,要平指甲,往裡按再上推至骨縫才有效果。

養老:手臂在胸前平放,手心向下,食指肚摸到這個高骨頭然後一轉,摸到一個凹陷的位置,這個位置就是養老穴。眼睛昏花、耳聾耳鳴、高血壓,是獻給父母的學位。

支正:腕橫紋上5寸,是小腸經與心經的絡穴,治療人體贅生物:瘊子、扁平疣、脂肪瘤。這些贅生物屬於痰結,是濕氣結成的東西,痰濕所結,也是氣鬱之症。

小海: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果觡之間,用手一撥動指尖就會發麻,這就找到這個穴位了。是小腸經的合穴,合治臟腑。撥動它應麻,否則氣虛弱。撥動它可增加其傳導力,增強心臟力量。它是合穴屬土。小腸經屬火,火生土,是將本經的火散到脾經上去了,可強脾,可去人體的燥火,人體的火症均可從此散掉。如牙痛。因心裡著急引起的牙痛、耳鳴,揉小海。

天宗:在後背肩胛骨的凹陷處,是個大穴。肩胛骨的凹陷處,很痛。可應對乳腺、肩痛、心血管、肺部等問題。

聽宮:耳平前面一厘米,張嘴凹陷處。治耳聾、耳鳴、聽力下降。

 

7、膀胱經

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督脈旁開1.5到3寸都是膀胱經。後背基本上都是俞穴,俞是通道之意,身體毒素均可由俞穴排出。

睛明:是使眼睛明亮的穴。此穴其實很深,可一手托頭,另一手對著抵(指甲絞平),或兩手對著頂。

肺俞、厥陰俞、心俞的刺激,用點按,哪個穴位敏感就多刺激哪個穴位(按摩針灸拔罐刮痧均可治)。心裡堵悶時輕輕刮痧,會在厥陰附近出現黑紫痧。厥陰俞:治療胸悶,預防心梗,心絞痛,冠心病。

肝膽脾胃俞(省略)

腎俞:治腰痛的穴位。腰痛的地方,站立,肘尖和膀胱經相交的位置。

委中:膝蓋彎曲的中間。右手用大拇指點按,左手拽住腳脖子,往上彎,這樣穴位才敏感。「腰背委中求」,治療腰背酸痛,腰肌勞損。它還是排毒的出口(膀胱經是排毒的通道),古人常在委中刺血釋放毒素。

附:膀胱經有個要穴:「委中」,可泄而不可補,可針而不可灸,何故,此乃泄毒之出口。此穴通常為刺血首選,正是此因,在臀下「殷門穴」至「委中穴」這段膀胱經至關重要。因為此處為查看體內瘀積毒素程度的重要部分。有兩條膀胱經通路在此經過,此處聚毒最多。若聚毒難散,體內必生瘀積腫物。若此處常通,則癌症不生,惡疾難成。所以此處,實安身立命之所,不可不知。

承山:腿肚子下。治腰腿痛和痔瘡。

飛揚:承山穴往外旁開三指再往下倆指。不活動的人,常常腰酸背痛腰肌勞損。慢性腰痛一定要找飛揚。

崑崙:外踝後側有個凹陷,經常撥動可治腰痛,可降低血壓。很深,裡面有筋,經常撥動可降壓,還可治療便秘(開會時別撥)。

申脈:外踝邊沿。申,伸也,有舒張的意思。也是治療腰痛的要穴,尤其是胯骨兩邊的腰痛。

金門:郄穴,治療急性腰扭傷,急性頭痛的要穴。很深,腰痛食指指節來點。

至陰:小腳趾外側指甲旁。艾灸轉胎。

(上集完)


求醫不如求己(下集)

8、腎經

先天之本。不容易改變的,要及時地培補。腎主骨,牙為骨之餘,其華在發,腎之府為腰。腎經有許多要穴。

湧泉:腳底前掌凹陷處,腎經的開始。古人長壽方法之一就是按摩湧泉穴。每晚按摩100次可引血下行。①如果按摩時沒有彈性,很軟,說明腎很虛了,按摩的效果不好,無法引氣血下行。如果伴有體質虛寒,可以艾灸湧泉穴。②有人腳心熱,睡覺時,腳要在外,說明腎火較旺,而腎陰不足,要多揉湧泉穴,通常感覺此穴很痛。還可以可以調節高血壓,但要根據體質。但金雞獨立對任何體制都管用。

太溪:腳內踝後側貼著內踝。原穴,是補腎的大穴。腎虛要多揉太溪,拔罐、按摩均可。它是雙向調節的,什麼體質都可以按摩。還可治療腎虛引起的牙痛。因為比較好找,又很補益,要常揉。如果左側腰痛,就揉左側,但最好在腰痛點先拔個罐。除了治痛,還可把氣血補到腎經里去。大鐘:是個絡穴,通常治療慢性病。可治失音症。

大鐘:太溪穴下面一點。腎經的絡穴。治療慢性疾患,本臟以外循經走向聯絡到的其他經上的問題都可治療。可治咽喉痛,失音症。

復溜:大溪穴之上緊挨著。貼著骨頭方向去按。治療淤血症,還可通月經。經常站立工作的,防止靜脈屈張要多按,配合泡腳。瘡瘍(尤其在腎經位置),傷口老長不好,說明淤阻,要多按。它還是滋陰穴,滋腎陰,乾咳、哮喘等。

陰谷:緊挨著委中的一個窩邊沿。腎經最重要的穴。是一個合穴,治臟腑的。腎經最可怕的病有兩個,一是尿瀦留症,撒不出尿。陰谷專門通膀胱的,也主生殖,可以治療不孕症和陽痿早泄。它的最大功效是利尿去濕,陰道搔癢、陰囊濕疹等。太溪是培補的,這個是消除癥狀的。

俞府:俞,傳輸、轉輸的意思,府是倉庫的意思。它是要把腎經裡面東西調動出來。當人上邊氣不足了,飢不欲食,有時氣調不上來,氣不夠用,呃逆,這些都是腎不納氣造成的。中年女性還有梅核氣,好像有痰什麼的,梅核大小,吐不出來又咽不下去,醫院查又查不出來。可以按摩俞府,配合其他穴,效果更明顯。按摩太溪、復溜。把整個氣血都運轉起來。

 

9、心包經

始於天池,終於中沖,由胸走手。救命的經絡。刺激左側效果最佳,因為心臟在左邊。

天泉:腋下橫紋兩寸。治療胸痛、心悸、突然害怕等。

曲澤:肘橫紋中點。可治很多心血管病,可調節心血的供應,胸悶、憋氣就揉它。高血壓,頭部眩暈,胸口發憋。用三棱針刺血,放出幾滴,馬上輕鬆。

郄門:從腕橫紋到肘橫紋是12寸,郗門穴在離腕橫紋5寸處。是個急救穴。但這個穴深,發病者沒力氣揉,要請旁邊人揉。因為深,揉不到,所以摁住穴位時,被摁的手要轉動,這就揉到了。當然速效救心丸要吃。

內關:是治療失眠的要穴。尤其是心理壓力引起的失眠。還可以調節心律,快可緩,緩可快,是雙向的。

大陵:在腕橫紋的中間。可治療太忙了引起的頭痛。許多口臭,有點發腥,是心血管的問題,不關腸胃,這樣的口臭可揉。

勞宮:是個大補穴。揉此可使心情放鬆,如考試緊張,心慌氣短。

中沖:中指甲內側。是瀉心火的要穴。可掐可硌。

通常有早期心血管病的人,都在天泉下四指處很痛,這裡沒什麼穴位。多揉,出現青包被吸收後,人就輕鬆了,夜裡發憋要開窗戶就減輕了。

內熱型小孩,睡不好,盜汗踹被子,要推天河水(從勞宮到肘橫紋)三百下。這是去內熱的。大人心裡煩躁,也同樣可推天河水。

 

10、三焦經

對於婦女尤其是更年期婦女尤為重要。它主內分泌失調、情志、氣鬱,多按摩右側效果更好。

關沖:在無名指外側指甲旁。要用指節來硌。可防暈車。

液門:小指無名指交界處無名指這一側骨縫當中。有人口乾舌燥,夜裡要喝大量的水,還不解渴,即陰液不足,揉液門會津液充足。

陽池:腕關節的中點。刺激陽池能激發人體陽氣,身體虛寒怕冷的要多刺激陽池。也可艾灸熏。

支溝:治肋間神經痛,兩肋脹痛,氣鬱不舒者多揉。可使人感覺通暢。還有通便的效果。

翳風:在耳後根,是耳聾耳鳴的要穴。尤其是急性的(常常是生氣以後),對於慢性的也有些作用,但不明顯。轟鳴的揉翳風效果很好。比蟬鳴的好。

支溝:腕關節上3寸。治療肋間神經痛,氣鬱不舒等癥狀,按摩支溝穴還有通便的作用。

絲竹空:美容的穴位。有人在眉毛邊長黃褐斑,還有許多魚尾紋,經常按摩絲竹空,可以防止。

整個三焦經對婦女很重要,但穴位可一帶而過。用按摩錘經常敲打經絡。老公敲打效果更好。

 

11、膽經

膽主決斷,跟情志關係密切。膽功能強大,謀慮的東西能即時被決斷,否則產生抑鬱。

瞳子髎:主治眼疾。青光眼、眼壓過高、脹痛等。

率谷:耳尖上3至5厘米略微凹陷的地方。治療偏頭痛的要穴。偏頭痛時最敏感。

風池:在髮際邊凹陷處。眼睛酸澀、疲勞、在電腦邊眩暈,把眼睛閉上用食指、中指、無名指一起按揉風池穴,往鼻子方向使勁,有酸脹。

肩井:大拇指貼在脖子然後把手彎成弓型中指點的肌肉的位置有一個凹陷就是肩井穴。主要治療痛症,上半身的疼痛都可治療。

京門:肋骨邊沿,肋骨和肉交界的地方,用手點一點就會有一個特別痛的點,這個點就是京門穴。京是發源地的意思。京門是腎經的發源地,是腎經的募穴。此穴可以調節腎氣的功能,打通腎經。腎虛、腰痛均可治療。

帶脈:和肚臍眼平齊,肘尖下。點按不容易找,索性就敲打它,敲打出來。經常敲打可減肥。範圍要大一些,把章門和京門都敲到。這兩個大穴都很敏感,用不著很准。還可預防乳腺增生以及婦科的很多疾病。

風市:立正中指點的地方,然後用拳頭指節敲可以找到。風市很敏感。這是一切皮膚的急症,風疹、抽風等風症,都可以治。一切斑疹、疔瘡、皮膚瘙癢等的要穴。

陽陵泉:膝蓋外下方有個骨頭,貼著骨頭邊沿。光揉不好,一定要撥動它。有電麻感順著一直傳到腳外側,可以幫助你通這條經絡。也是測試膽經通常的穴位。陽陵泉也叫筋之會穴。經常撥動可以預防筋病。強直性脊柱炎、腰椎間盤突出、小兒多動症,都屬於筋病。

光明:外踝上5寸。顧名思義是治療眼疾的,尤其是老花眼。外踝上五寸。

丘墟:貼著外踝。防治腿腳抽筋、各種炎症(眼炎、中耳炎),經常崴腳的人多揉丘墟和陽陵泉。打通了,氣血下去了就不容易崴腳。

膽經不容易找准,操作不便。最簡單的方法是敲打它。

 

12、肝經

肝經三大功能。一。肝主疏泄,抒發宣洩情志。二,肝主藏血,儲藏不用的血。三,肝主宗筋,男性生殖問題。

太沖:大腳趾和二腳趾指縫之間上面1寸。盛大的通道,是給心臟供血的通道。它又是肝經的原穴(起源、原氣、原發之所),是肝經的總開關。我還給他起了個名叫「消氣穴」。生氣了揉,就泄了。要再加一個行間穴,效果最好。太沖穴很深,是在大趾二趾的骨縫中間,要掐才行,要往行間趕。如果太沖不痛而行間痛,就基本完成。再揉行間更好,把心火也散。心火自己可以散,肝火散不了,會鬱積。

行間:大腳趾和二腳趾指縫之間。配合太沖穴向行間方向推,可起到消除肝臟鬱積的作用,使肝血源源不斷地供到心臟。

蠡溝:內踝上5寸。蠡是蟲子在嗑木頭,溝是溝渠。治療陰道搔癢、月經失調、白帶、月經濕疹。

章門:肋骨邊緣,把手貼在臉上,肘尖的位置,就是大概章門的位置。章是貴重的材料,即五臟。這可以通達五臟,它又是脾經的募穴。故而是人體八大要穴之一,可舒肝健脾。可防止婦女乳腺增生及婦科的其他病。也有減肥功效,因為它可增加膽汁分泌。

 

 

 

附:特效穴位自我保健

 

    人體的每一個穴位都相當於一味中藥,它們的任何一種神效,都是我們祖先用身體試驗過的,只要你學會使用經絡,並悟出穴位的深意,你就會終生盡享健康的秘訣。

 

    人的五臟是我們身體的核心部分,其他器官組織都隸屬於它們。腎為先天之本,主管骨,和六腑中的膀胱相表裡,開竅於耳和前後二陰;脾為後天之本,主管肌肉,和胃相表裡,開竅於唇;心為君主之官,主管脈,和小腸相表裡,開竅於舌;肝主管筋,和膽相表裡,開竅於眼;肺主管皮毛,和大腸相表裡,開竅於鼻。這樣一來,全身眾多部位的疾病我們都可以找到它的來路與歸途。

   

    人生下來體質就是陰陽不平衡的,差異很大,但我們不能認為這一切就是不可改變的。如果能仔細分析一下弱在哪裡,是哪一臟弱,我們就能通過後天的各種方法改變它。

   

    既然內臟通過經絡和它們之外的器官相互聯繫,生病時可以遙相呼應,裡應外合,那麼人體在沒病時也可以通過刺激經絡上最有效的穴位,激發它們的自救潛能,去提醒、改善內在的臟腑,從而進一步提高它們的防禦功能和狀態,這樣豈不是防患於未然嗎?

   

 

【1】改變先天體弱的三大穴:肝俞、腎俞、太沖

 

    之所以這麼選穴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點:首先,腎藏精、肝藏血,精血是我們生命中最根本的東西,每天按摩這3個穴可以補益肝腎,肝腎逐漸強大了,身體就會一步步好起來。其次,這兩個穴都是背俞穴,背俞穴是督脈上的穴位,主管人全身的陽氣分布,所以,刺激它可以最快地補充人體的陽氣。另外,背俞穴為什麼要選太沖這個作用偏「瀉」的穴位呢?中醫裡面有句話叫「氣有餘便是火」,就是說如果所補陽氣太多了,就會導致它們變成對人體有害的火。加用一下太沖就是給這些「火」透透氣,不至於讓它們在體內橫衝直撞,最後變性發酵。

 

 

【2】治肝血陰虛的三個特效穴位:承山、陽陵泉、三陰交

 

    40歲以上的人差不多都有這些癥狀:腰腿痛,落枕,睡覺時腿老抽筋;眼花,看不清東西(視力減退),頭昏,雙脅下灼熱,舌頭紅,口乾,苔少;老打嗝,噁心想吐,吃下東西很不舒服;不明原因的全身酸痛;經常莫名其妙地為一點小事發火。

    以上這些情況如不及時糾正的話,不久就會發展成西醫檢查後認定的脂肪肝、高血脂、慢性肝炎、膽囊炎、視網膜脫落、淺表性胃炎等。

   

    肝血虛、陰虛了就沒有力氣,更沒有多少氣血能夠分給筋,人抽筋就是身體在向我們抱怨了,如果我們還是不管不顧的話,病就要來了,而且還要攻陷臟腑。此時,我們只要選足太陽膀胱經上的承山穴和足少陽膽經的陽陵泉,再配以足太陰脾經上的三陰交就行。

   

     承山穴,顧名思義,能承擔如山重量的意思,它能夠舒筋活絡,自古就是腿痛轉筋的有效大穴。疼的時候,用手指點揉此處5分鐘就可以了(平時每天按揉3分鐘即可),雖然按下去有很重的脹痛感,但一定要忍住,完後,會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舒服感覺。

   

     陽陵泉還是特定穴「八會穴」中的「筋會」,也就是全身筋的總匯之處,所以用此穴來治筋的毛病,療效特別棒。另外,此穴對膽上的任何疾病都有效。 使用陽陵泉時用拇指進行點揉或者點撥,點撥效果最好,每天5分鐘,也可以用指間關節進行刺激,以加大刺激量。它在膝關節的下方,小腿外側、腓骨頭下方的凹陷處就是。

   

    三陰交是肝、脾、腎三條陰經交會的穴位,正是因為是三經交會的重要通衢之處,所以刺激它可以把三條經的經氣全調動了,可防治肝、脾、腎三臟上的諸多病症。每天按揉三陰交,堅持兩個月左右,就可以很好地保養肝、脾、腎,使其氣血充足、流暢,這樣,三臟上的很多不適及慢性病都會不治而愈。

   

    三陰交位於小腿內側,在內踝尖上方四指的骨後緣處。操作方法:每天晚上睡覺前,先用熱水泡腳10分鐘,泡到小腿肚子以上,然後開始從上到下按揉穴位。先按揉兩側陽陵泉3分鐘,一定要產生酸脹的感覺才行。然後點按承山,小腿一定要放鬆,注意點按時不要使太大的力,因為這個穴位的感覺很強,刺激力量太大反而欲速則不達,時間也不需要太長,3分鐘即可。最後按揉雙腿側的三陰交,向著骨緣內側點揉5分鐘。請記住,一定要堅持。

   

     還可以到藥店去買杞菊地黃丸,再用枸杞甘草泡水,或生地15克、白芍10克用水煎服,配合以上3個特效穴位,就能從根上改變這些肝血陰虛癥狀。

   

    肝陰虛要多吃一點酸味的食物,因為酸甘化陰,可以補充陰津,還有肝在五味中合酸。少吃辛辣之品,因為辛辣的東西最耗陰液。

 

 

【3】肺陰虛:合谷

 

    肺陰虛在小孩和中老年人身上特別多見,常見到癥狀是長年多咳,但痰難咳出;經常出虛汗;氣短,感覺胸口氣不夠使;情緒低落,不想與人交流;嘴裡有發霉的草味,反應遲鈍;特別容易感冒,或者外熱內寒,上熱下寒。

   

     以上癥狀都是肺虧損比較厲害的典型表現。因為人體中只有肺是直接和外界大氣相通,所以遭到外邪襲擊的機會就多於其他臟腑。「肺為嬌臟,不耐寒暑」,而且孩子、年邁的父母內臟都很弱,抵抗能力就更低了。

   

    這些癥狀表面上看起來是「熱病」的表現,其實是假象。常年多咳的人在中醫看來必然是肺陰虧虛,肯定會表現「虛熱」癥狀,比如痰老咯在喉里咳不出,還有睡覺時出汗,我們叫它「盜汗」,是說它老像盜賊一樣在人睡著的時候才出現。還有,人之所以會莫名其妙地怕熱,是因為陰虛了不能抑制陽,以致虛熱全浮於表面,所以,不僅睡眠不好,手心腳心也會出粘汗。

   

     以上這些病狀在現代人生活中十分普遍,只用兩味中藥就可以輕鬆治癒:買生地10克、五味子10克,泡水喝,不出一周絕對好。生地滋陰,五味子不僅斂肺止咳也滋陰。

   

     但這樣做只是把現有的癥狀給解決了,要徹底使肺健康,還要去根,所以我們要每天堅持按揉雙側合谷穴3分鐘,只此一穴就行。同時,還要配以摩腹。15天左右,你會眼看著困擾自己多年的胸悶氣短、多咳多痰、愛發高燒、多出虛汗等癥狀慢慢消失。

    肺虛時要多吃酸味的東西,少吃辛辣的東西。因為肺性質上喜歡收斂,不喜歡發散。順著肺的喜好就是補,跟肺反著乾的就是瀉。酸性收斂,正投肺所好,所以能補肺虛,辛味發散,正為肺所惡,會將肺瀉得更虛。

 

【4】治療腎陽虛的三個穴位:合谷、足三里、魚際

   

    腎陽虛是每個年齡段的人都容易有的癥狀:感冒不斷,畏寒怕冷,愛喝水,四肢不溫,又口乾舌燥,比較容易口腔潰瘍;夜尿多;腰痛、關節等骨頭經常痛;怕熱、腰酸、口舌生瘡、小便黃熱、煩躁又疲勞、坐立不安。以上癥狀如果不注意的話,發展下去就是高血壓、腎炎、腎下垂、膀胱炎、糖尿病、陽痿、婦科病。

   

    中醫認為,氣血津液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元素。氣又包括很多種,如元氣、宗氣、衛氣。其中元氣是人體中最基本、最根本的氣,根源於腎,屬先天之氣,所以,人們常說傷什麼也別傷了元氣,元氣包括元陰和元陽。而衛氣(衛陽),有「衛護」的意思,主要起溫養、防禦內臟和肌表的作用,它來自食物轉化而成的水谷精微物質。陽虛的意思主要就是指衛氣衛陽虛。而宗氣是由肺吸收的自然之氣與脾胃運化而來的水谷之氣相融而成,它推動肺氣的升降和心血在全身的散布運行。

   

    腎為先天之本,所以要通過後天的精心調養來呵護。自小感冒不斷是因為先天元氣虛弱。而畏寒怕冷,四肢不溫,則是衛陽虛弱,熱量不夠了,以至於溫養功能不足;同時會腰痛、尿頻、尿急、尿短、易疲勞、恐懼;沒有力量推動陰津向全身滋潤,所以人才會口乾、咽燥、愛喝水,衛氣弱了,保衛身體的功能也降低,也就是西醫所說的免疫力降低了,所以才會比較容易得口腔潰瘍。同時,衛氣不足還導致腎這部機器在運轉的時候沒有潤滑油(缺少津液)摩擦生熱,表現在人體就是腰酸、小便黃熱、坐卧不安。

   

    腎陽虛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但發展下去就容易導致胃、肺和腎臟上的重大疾病,千萬不能小視。一旦出現以上情況,只需要使用以下3個行之有效的簡單穴位刺激就可以解決了。

   

    合谷是人體保健的要穴,俗稱「虎口」,是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可以稱作是人體的第二保健大穴,每天按揉,可以很好地提高衛陽的功能。冬天和深秋以及夏秋之交的時候適宜艾灸合谷,春季和夏季的時候適合按揉。按揉時應該朝著小指方向按,有酸脹的感覺為度,艾灸時應該拿著艾條在距離穴位約兩指的地方進行灸。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主治肚腹上的疾病,古人認為,按揉或艾灸此穴,可將體內部的邪氣驅逐於三里以外,民間諺稱:「拍擊足三里,勝吃老母雞」。此穴可養胃、補腎、補肺,要配合合谷使用。

   

    魚際,是手太陽肺經的穴位,每天堅持掐揉雙手的穴位,可保肺的平安無恙。一定要配合合谷、足三里使用。

   

    每天早飯前和晚飯前按揉雙側合谷穴各3分鐘,然後再按揉或艾灸雙側魚際和足三里穴各3分鐘。

   

    同時,還可服用玉屏風散或者防風通聖散,或者泡點黃芪當茶喝,就可以大大增強衛氣的護衛防禦功能。

   

    為加強衛氣的防禦作用,可以適當吃點辛辣之品。辛味宣散,能將衛氣驅趕到皮膚表面的腠理之中,做到五步一哨,十步一崗,身體的守衛自然固若金湯。補腎要多吃黑色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另外,腎屬水,水最怕土,所以吃多了甜的東西會傷腎,因為甜味與土相對。有腎病的人切記不要吃油炸煎烤的東西,因為太燥,耗傷水分,加重腎虛。

 

--------------------

 

此外

 

    脾胃是後天之本,如果我們從小愛感冒,說明先天體質不好,那就更應該從後天脾胃上來好好調理以增強體質。每天晚上睡覺前給自己摩腹,力度讓自己感到舒服就行,順時針摩3分鐘,然後逆時針摩3分鐘。有一點一定要注意,腹瀉的時候一定要逆時針摩腹,這樣才能止瀉。

   

     平時一定要注意保護身體的背部,因為它正中的督脈是人體陽氣匯聚之地。少吃寒涼的和不合時節的食物,少吃冷飲,即使在夏季也要少吃。養胃最好的莫過於山藥、茨果、薏米粥,喝上一段時間後你就會發現你的消化比以前好了很多。


推薦閱讀:

戊戌年寫作計劃及關於寫歷史的一點隨感
9個瑜伽體式的正位筆記 原來自己錯了這麼多
家庭幸福的秘訣——薩提亞《新家庭塑造人》讀書筆記(2)
我如何記筆記 |筆記少女慢慢的自我修養
Golang 學習筆記三

TAG:筆記 | 經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