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全世界的低頭族正名

聚會上,人人都在玩手機;地鐵上,望去全是低頭族;夫妻兩人躺在床上,也是各玩各的手機;演唱會上,大家都高舉手機著急拍照……這樣的場景我可以不停地說上一天一夜。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科技正在摧毀我們的社交,有了它們以後,似乎就可以跟它們玩上一整天了,哪還需要和別人說話。

但這都是扯淡。

圖 |Rosangela Ludovico

人們總是習慣批評當下,而且不僅批評跟自己有關的東西,往往還要上升到時代的高度。憶古諷今已經成了一種時尚,過去總是比現在更好。而如今,這樣一個智能手機風行的信息技術時代,無疑是最壞的時代,人們當然會把它當作所有時代病的替罪羊。

當然,停下來反思我們對科技的使用以及由此而來的不良行為是最好不過的。但我始終認為,把社交活動的衰敗甚至是一些其他社會問題全都歸咎於現代科技(尤其是智能手機),這是不對的,而且會誤導人們對社會問題的思考。有些人甚至會覺得我是在無病呻吟、憤世嫉俗,在此我不會就此發表看法,不然就遠離本文的原意了。

近幾年來,網上開始有很多關於「人類淪為科技奴隸」之類的作品,比如描寫公眾場合的低頭族。這類作品通常都帶著某種優越感。在Facebook、Tumblr首頁或者其他任何地方,你一定多少看過一些,插畫、漫畫、短片、文章、攝影,等等等等。要是你不攔著我,我可以一直這麼說下去。

互聯網上充斥著這類作品,也許是因為可以引起網友的共鳴。但我發現,這些作品都基於一個固有的前提——智能手機或多或少正在摧毀我們的生活。

圖 | Jean Jullien. 有趣的人們從來都不在遠處,他們就在你身邊

每次我看到這類東西的時候,我總想有理有據地說清楚我有多不同意。接著我打開推特,卻總是發現140個字無法表達我想說的話,所以才決定寫這篇文章。當然,這篇文章表達的也只是我個人的觀點(當然,我希望能有一些人和我看法一致),所以你要是覺得我說得不對也是正常的。

我最主要的觀點就是:智能手機並沒有使我們孤立,也沒有摧毀我們的社交生活,更沒有破壞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我把智能手機視為交流的「工具」。

它使我們能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進行交流。推特、即時信息和其他通訊服務讓全世界的人類可以無障礙地溝通。可能有人認為,交流就應該是面對面的,在某些情況下的確如此,但很多時候,我真的不能理解,為什麼要逼著自己跟眼前的阿貓阿狗聊天,而不去跟真正想交流的人發發微信?

一個是遠距離的真正交流,一個是和一些並不讓我感冒的人面面相覷,難道後者會更高明一些嗎?你是不是更願意刷推特看看粉了多年的人最近怎麼樣了,而不願意抬頭面對地鐵里一個朋友的朋友?

也許你還是覺得這樣不對,人們就應該更多地和身邊的人交流,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裡。

但我不同意。我覺得,除了一些必要情況(工作會議,你和他人正在說話的時候等等),人們應該可以自由地和他們想說話的人說話,用哪種工具並沒有什麼區別。

總而言之,工具的意義,就在於讓人們自由地選擇當下最便捷的方式與他人溝通。

也許那個沒來和你打招呼的熟人只是當時心情不好不想說話,也許只想刷刷Instagram,聽聽音樂放鬆一下。也許在你面前掏手機的朋友只是收到了一條必須立即回復的信息。又或者,當時的情景已經讓他感到不舒服,他想用手機來避免尷尬,而你應該尊重他的社交焦慮。

當然啦,肯定會有一些混蛋非要在不應該玩手機的時候黏在屏幕上(或者他們沒有意識到掏手機這件事會讓別人不開心),但是不應該因為這種人而否定所有人,或者幾乎每個在公共場合玩手機的人。

圖 | Wayne Dahlberg. 這幅圖想表達的是,在其他人都著急拍照錄像的時候,只有這個女人在享受這個過程。但我想知道,用手機拍照錄像會讓他們享受得少一些嗎?

有一部分批評現代科技的作品也談到了社交媒體的話題,因為人們花在手機上的時間很大一部分都花在社交媒體上。比如,我看到很多人都在抱怨Instagram或者其他平台上的曬吃黨。

這點我也不明白。把瞬間的經歷變成永恆的記憶,把廚師精心擺盤的食物記錄下來,這難道錯了嗎?在我看來,那些抱怨的人可能還沒有理解現代社交媒體的玩法。

我覺得,一個叫zmizet的Tumblr用戶在JeanJullien的插圖作品下的評論可以很好地說明這個問題。就在曬吃黨這個話題的下面,zmizet評論說:

我很高興看到我朋友們發的食物照片。我自己也喜歡拍。因為為了這麼一盤精美好看的食物,廚師在後台花費了巨大的努力,如果我不拍照留下這個畫面,它很快就會被吃貨一掃而光,如果我是那個廚師的話,我一定會把instagram翻到最後一頁去找我做的那盤菜。我們是在致敬食物背後所花費的努力,如果不拍照,這種努力就只能是曇花一現。

我很同意他的觀點。他進一步總結說:

科技本身沒有錯,人們只是對自己缺乏自控力而感到沮喪。或者,你只是看不得別人熱愛生活,享受生活,怡然自樂。那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別怪科技。

同樣的,社交媒體本身也不是魔鬼。

它不會讓我們與世隔絕,恰恰相反,它能擴展我們的社交網,正如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其報告中總結的:

大多數使用社交網路(比如臉書,聚友網或領英)使用者的社交圈,要比那些從來不接觸網路的人豐富兩成。

報告完成於2009年,那時社交媒體還沒有現在的影響力,但我堅信即使放在今天,這個觀點也是站得住腳的。報告里還有一段值得大家注意的地方:

不斷更新的信息和通訊科技為人們開拓了一個嶄新的社交圖景,使得人們的社交圈更加廣泛而多元。

如此看來,社交媒體和智能手機只是給我們提供了與人溝通的新方式,因此也讓我們的社交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我敢說你們都遇到過許多有趣的人,我自己也在社交媒體上結實了很多摯友。當我出門在外的時候,我會習慣性打開推特,看看他們怎麼樣了,在幹什麼,我有沒有什麼有趣的事情可以和他們分享。我自己的女朋友都是幾年前在推特上找來的。我敢確定和我有同樣經歷的人不在少數,上述報告就能為我作證。

插圖 | Gavin Aung Than

這是一幅最近很流行的照片,展示的是現在火車上幾乎每個人都在低頭讀報,而幾年前大家都在和身邊的人聊天。

這是另一個常見的話題,恰好我在前面提到過——地鐵、公車或者火車上的低頭族。文章開頭的插圖和上面的漫畫講的都是這個主題,而這可能是我最不能理解的一個批評點。不玩手機的時候,人們可以幹些什麼呢?如果沒有手機,他們就會和身邊的人聊天了嗎?

別騙自己了。大多數人都不喜歡在那種場合下和陌生人說話的。

在智能手機遠沒有發明以前,人們也不會那麼做。他們會用其他的物品來代替,比如報紙。對於這個插圖,Tumblr用戶bogleech是這樣評論的:

我天,看看那些膚色各異、無知可憐的男女老少們吶,統統都在地鐵里上網!你看,甚至連那個頭上戴著頭巾的不知道從哪來的傢伙都在低頭上網!

為什麼他們要和虛擬世界裡的親朋聊天?他們怎麼就不能和一整車廂不相干的路人搭個話呢?

他們怎麼能有私人空間和自己的朋友圈!

寫下這些話的幾位仁兄,顯然也對這個話題義憤填膺。雖然態度有點激烈,不過我覺得,他們說的恰恰就是我在這裡想傳達的想法。他們接著說:

過去十年間,數字科技所帶來的人際溝通和知識啟蒙,可能比宇宙大爆炸以來的發展總和加起來還多。

現在,只要輕觸按鈕,你就可以交到摯友、互換觀點、學習新知、治癒創傷,你還可以逃避當下殘酷的現實,找到新的棲身之所,申請工作,開拓自己的交友圈,追求幸福。這可是一等一的特權。

圖 | Jean Jullien.沒有手機就不能一個人呆著,真的有那麼糟糕嗎?

總而言之,我認為人們不該再認為是科技毀了一切,是科技奴役人類,讓人們不知不覺就把時間都花在手機上了。相反,科技豐富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可以超越地理界限和任何人發生連接。所以,請不要再站在道德制高點嘲笑智能手機的用戶,也不要再自欺欺人地以為我們的生活和社會沒有手機就會更好了。玩手機是你的決定,而不是科技的錯。

本文中所提到的這些插圖,講的都是「科技如何毀了我們的社交和愉悅的體驗」。如果你再看到這樣的畫面,請停下來想一想,既然如此,為什麼人們還在用電子設備呢?不僅如此,人們還應該停止憶古諷今的習慣,或者是現在很火的「簡樸生活哲學」。不要總認為,沒有了如今廣泛使用的科技產品,生活就會更美好。

它讓人類以美妙的方式產生連接。它並沒有取代真正的交流,而是擴大和補充了交流的可能。擁抱科技,管好自己吧。

推薦閱讀:

迷你世界怎麼馴服野人和馴服龍的技巧一樣嗎?
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2016中國老百姓理財醒世恆言-上)
走進男人的內心世界
你怎樣理解這個世界是分層的?
【世界之最】世界上最毒的蛇,你知道多少?

TAG: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