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散手連拳

太極散手連拳/常如

 

 

 

作者簡歷:

  常如,生於1945年,山西同煤集團永定庄煤業有限公司退休幹部,現任山西大同市武術協會副秘書長,太極散手連拳協會會長。

  學生時代,喜愛各種體育活動,六十年代初期,投師於原北京武術名家張紹,習練吳式太極拳、形意拳、太祖拳、太極散手連拳及五形刀、齊眉棍等。1976年受師傅張紹之託,將太極散手連拳編寫成冊,並於1986年,經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年在山西省地方拳種演示會上,受到專家評委及武林同好的一致好評。

  在退休後,更加熱愛武術運動,熱心傳授武術愛好者「太極散手連拳」及各種拳術,並多次參加省、市及全國性武術比賽,多次榮獲「太極散手連拳」陳式、吳式、楊式太極拳比賽第一名。

  為發揚光大中華武術,正煥發出更大的熱情。

  

  太極散手連拳介紹:

  

  「太極散手連拳」是採用太極拳的主要特點,結合形意拳,八卦掌,少林長拳等拳術中的手法,技法連貫起來的一種武術運動套路。

  「太極散手連拳」最初是上世紀初由北京武術名家張森泉先生整理創編的。當初張森泉先生所習拳術為少林彈腿,後與李潤如及李潤如之師馬貴先生相識,因馬貴先生曾與董海川先生學練八卦掌,故與李潤如將各人所學之長,互為交習。後來,張森泉先生又曾向尚雲祥先生學習形意拳,向吳鑒泉先生學練太極拳,向黃寶亭先生學練「順手」。張森泉先生在晚年時,將其一生所學各種拳術的技法融匯在一起,創編了這套散手連拳套路。各種拳術的有機結合,有利於較其同異,匯其眾長,加以繼承和創新,形成了張森泉先生獨特的風格和特點。

  「太極散手連拳」的運動特點,主要採用了內家拳在行拳時,神情貫注,形神合一,意識、動作,呼吸三者同時協調的進行,周身為一整體,及內外統一的鍛煉方法,它要求腹實胸寬,氣沉丹田並多採用腹式逆呼吸,有意識地增加呼吸深度。

  練拳時始終要用意識指導動作,動作要與呼吸互相配合,勁力要上下內外為一整力,伸拳出掌要「曲中求直」;出腳邁步時,裹胯合襠,步法穩健,氣沉丹田,氣力合一,手足相合。步法上多採用了形意拳的「三體步」,上體寬舒自然,下肢沉實穩健,動作既不漂浮,又不僵硬,內勁十足。

  「太極散手連拳」在運動中採取了「動中求靜」的太極拳鍛煉方法,是紮實,莊重,沉靜的一種運動方法。年老體弱者在運動時可採用太極拳的鍛鍊形式,柔中寓剛,以暗勁為主,氣勢沉著穩健。具有一定鍛煉基礎及體質較好者在速度上可稍快一些,勁力以明勁為主,氣勢飽滿,同時,可適當加大發勁的速度和力量。所以「太極散手連拳」是適合青少年及年老體弱者參加的一種武術健身運動。

  「太極散手連拳」具備了鮮明的武術本質和風格,獨特的技擊含義及集健身、養生、藝術欣賞等多種功能的運動特點,使廣大武術愛好者無不稱道。

  「太極散手連拳」最初在上世紀初由張森泉先生在北京收徒授拳,但流傳範圍不廣。建國初期由張森泉先生親傳弟子、先師張紹先生在內蒙教拳,並於五十年代後期在大同收徒教授「吳式太極拳」、「形意拳」、「太極散手連拳」及「太祖拳」和「五形刀」、「齊眉棍」等器械,先師張紹先生於1989年仙逝,終年89歲。

  1976年受先師及眾師兄弟之託,由本人執筆,將「太極散手連拳」編寫成冊,一九八六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次重新發表此套拳路,可貴之處在於大部採用了珍藏多年的張紹先生的練功照,彌足珍貴。配文中缺少的部分由我重新按文配齊,以方便讀者朋友習練參考。

  由於本人對「太極散手連拳」尚缺乏深刻研究,殷切希望同好多提寶貴意見,為發揚光大中華武術貢獻力量。

  太極散手連拳第三代傳人 常如

  二○○九年十月

  

  散手連拳鍛煉方法及步驟

  

  1、三體步2、三體式3、準備活動

  動作名稱

  1、預備式2、穿掌3、退步大捋4、虎撲5、右半靠6、刀榪掌7、上步捆8、回身掌9、玉女穿梭(右)10、左劈掌11、玉女穿梭(左)12、右劈掌13、左按14、右捋15、擄擒16、回刁劈17、左半靠18、擡擲19、小鬼叫門20、上步捆21、虎托22、回身大捋23、裏手24、右劈掌25、左劈掌26、虎撲27、回身劈掌28、攬雀尾29、上截30、崩拳31、下截32、攢拳33、刁腕34、單風貫耳35、形步捆36、崩拳37、回身攢拳38、刁腕抗39、烏拳40、馬行41、揉化虎撲42、膝打43、頭打44、轉身橫眉45、金雞展翅46、腕撞47、回身肘48、左右半靠49、回身左右裏手50、扁踩51、金雞展翅52、回身掌53、前撩掌54、踩崩拳55、反托掌56、轉身虎撲57、外拍肘58、進步崩拳59、轉身攢拳60、收勢

  

  散手連拳鍛煉方法及步驟

  

  一、三體步

  散手連拳在步型上一般變化較小,多採用三體步。這種步型的身體重心,略偏重於後腿,與前腿的比例為7:3,後腳之內踝與前腳之腳踵(腳後跟)須在同一條直線上,並取位於四十至五十厘米距離,後腳後外展45度左右。前腿膝部約彎曲150度左右,後腿膝部約曲120度左右,同時後腿膝部稍外展,臀部收斂(即溜臀),不可有撅臀的現象產生,並將肛門括約肌收縮,上方髂腰肌及隔肌(橫隔膜)收縮之力,反張脊椎下部,腰胯松沉,使上體重心落在骨盤正中線上。

  初學者可首先練習這種步型,多站此種樁步,一方面可增加腿部的支撐力量,另一方面可養成步型定型的習慣。兩腿可前後交替站樁,上肢一般結合三體步而採用三體式(如圖三體樁)。

  

  二、三體式

  三體式除下腳為三體步外,對於其他各部的要求分述如下:

  (一)頭部

  頭要有上頂之力,下頦向內收斂,舌抵前上顎,頸部由大小直頭肌之作用,更因兩肩下垂之力,延展頸部長度,雙目凝眸諦視,絕無前低後仰、左歪右斜之病態。

  (二)軀部:

  肩胛松垂,並向前內裹,同時胸大肌與背闊肌前後牽引,使肩部固定不移;肘部下垂,並向體中線內旋;前臂與大臂、前上肢為一百七十度角,後上肢為九十度角,並因回前圓肌之收縮,使腕部側立;手由深線屈指肌之收縮,依次屈各指,拇指與食指成半圓形,並使拇指基部與小指基部向內收合,五指力均;腹實胸寬,不張不弛,呼吸要深長,意守丹田。

  

 三、準備活動

  在練習前,應做一些適當的準備活動,例如揉腰、壓腿、踢腿、擴胸、甩臂等多種多樣的準備活動。

  當做過一段時間的準備活動後,就可以站三體式樁步來作為靜心、養神、理氣的手段,因為這種樁步的本身,就有很好的健身價值。同時為了在開式前充分做好準備,收到更好的鍛煉效果,所以準備活動及三體樁步,是一定不可輕視的。

  初學者可先學某一單式及三體式樁步配合練習,練習某一單式要反覆多做,並可以將這一單式以直線的活動範圍來練習,體會其節奏、勁力以及呼吸的配合,這往往是很重要的基礎練習。切不可急於求成,或因練習單式感到枯燥,而放鬆對單式的練習,這往往又會使散手連拳失去其特點和固有的風格,降低其運動效果。

  當某一單式練習較為熟練之後,並且在節奏、勁力以及動作與呼吸的配合上,有了進一步的體會,則可再增加另外的單式來交替穿插練習,而後才可按照套路逐次增加。但每增加一個單式,都應該反覆多練,體會動作的要領及每個動作之間的相互銜接,直至整個套路的結束。

  學會整個套路之後,則可使各個單式互相穿插練習,不拘於套路形式。如果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最好能使每個式子,都能夠左右同功,隨心所欲,至此必拳藝大進,精力充沛,祛除疾病,則可達益壽延年之目的。

  

  動作說明

  

  

  一、預備式

  身體自然直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膝部放鬆勿挺,兩臂自然下垂,目平視前方(如圖1)。

  要求:排除雜念,思想集中,頭正項直,下頦微向內收,腹部鬆弛,呼吸自然。

  

  二、穿掌

  (一)右腳尖稍向內扣,重心逐漸移於右腳,上體向左後方轉動,左腳隨即提起向前落步,重心落於兩腳之間;同時右臂屈肘,手心向下置於腹前,左手由左腰側弧形上舉,置於前上方,高與頭齊,虎口向內,眼看左手(如圖2)。

  要求:身隨手走,轉動要靈,右腿須有騰挪之勢,左手要有橫顧之意。

  (二)右腳由左腳內側,向右前方進步,成三體步,同時右手由手心向下變仰掌,經腹前向前上方穿出,左手落於右肘內側下方,掌心向下,眼看右手(如圖3)。

  『

  要求:右手向前穿出時,要有橫攢之意(即螺旋力),同時要與右腳落地後撐、左腳蹬踏完整一氣;沉肩、垂肘、松腰、松胯,頭宜正直,下頦內收,似山鷹尋食之態。

  

 三、退步大捋

  (一)右腳收至左腳內側,成左實右虛;左手移向前方,同時右手翻掌,與左手成捋式,眼看左手(如圖4)。

  (二)緊接前式,左腳向左跨一步,腳尖稍內扣,上體隨左腳上步向左轉動,同時兩手向右大捋,眼看右手(如圖5)。

  要求:身、手、腰、腿相順相隨,一氣呵成,兩手拇指要與中指遙相呼應,腹實胸寬,豎項含頦。

  

  四、虎撲

  (一)接上式,左腳尖向內扣,腰部與上體繼續向右轉動,右腳隨即提起,經左腳內側繞弧向前落步,同時兩手收至胸前,掌心向上,向前上方穿出,重心落於左腳(如圖6)。

  (二)緊接(一)式,兩手順勢內翻,掌心向前置於胸前,腰胯同時松沉,重心落於兩腳中間,眼看兩手中間(如圖7)。

  要求:頭要有上頂之意,兩肩下沉,兩肘沉垂,兩臂不宜伸直,手指自然微曲。

  

  五、右半靠

  (一)左腳進半步,貼於右腳內側,上體微向左轉,同時右手向內收,使拇指向內,經腹前向左下方采出,左手微上舉,掌心朝前,置於面前(如圖8)。

  (二)緊接上式,右手順采之勢,向前向左擺動,掌心由下復上,再翻轉為掌心向下,置於身體右側。同時右腳隨右手轉動之時,向前進半步,仍為三體步,左手置於右肘內側,手指斜向上,眼看右手(如圖9)。

  要求:上體必須隨右手轉動的方向而轉動,右手向左下方采時,要含胸松腰。右手向前向右擺動時,右手要有橫擠之意、力,左手要有助力之意。

   六、刀榪掌

  (一)上體微右轉,右手外旋並成半握拳,同時右腳稍動,腳尖外撇,左手成橫掌,仍屈肘置於右小臂上方,高與肩齊,眼看左手(如圖10)。

  (二)接上式,左腳向前進一步,仍為三體步,右手內翻,收至右腰前側,左手仍成橫掌,順勢向前推出,眼看左手(如圖11)。

  要求:身體隨左手向前推出時,應向右轉動,同時含胸松腰,左手前推和右手回收及上體的轉動,要協調一致,左臂不可伸直放展。

  

  七、上步捆

  重心略向前移,右胸上半步,左腳隨即也進半步,同時右臂屈時,使拇指一側向下,並向後弧形擺動,至右肩前再向前劈出,掌心斜向上,左手向前上方環形擺動,再收至腹前,掌心向上,眼看右手(如圖12)。

  要求:肩要松沉,右膝稍內裹,右臂伸出後不宜放展,右掌約與肩同高,上下肢動作須協調一致。

  

  八、回身掌

  左腳尖同扣,重心移於左腳,身體向右後方轉動,右腳稍提起,向右後方移半步,同時右臂由下經右胯向前下方按出,使拇指一側向下,掌心朝前,左手手心向上,置於左胯前,眼看右手(如圖13)。

  要求:轉身時要穩重,頭須正直,上體不可前俯後仰,右掌按出時,須坐胯松肩,含胸拔背,肩與胯,肘與膝,手與腳要上下對應。

  

  九、玉女穿梭(右)

  (一)重心稍後移,右腳尖外撇,左腳隨即上步,附於右腳內側,為左虛右實,上體稍向右轉,同時右臂屈肘,平置於胸前,左手手心向上落於腹前,眼平視前方(如圖14)。

  (二)上體稍向左轉,左腳隨即向左前方進步,仍為三體步,同時左手外旋,由體前向上掤起,並向外翻掌,使手心向外上方,置於頭前上方,高與眉齊,右手內旋,掌心朝前,向前推出,高與胸平,眼看右手(如圖15)。

  要求:要以腰為軸心來帶動身體的轉動,含胸拔背,沉肩垂肘,身體要中正安舒。右手前推要使意貫注掌外沿(即小指一側之下部),同時不可使身體前俯。左手向上翻舉時,不可引肩上聳。

  

  十、左劈掌

  兩腳不動,兩臂同時外旋,左手由上向前下方劈出,臂微屈置於身體前方,手心斜向上,高與胸齊。右手手心向上,收至右腰側,眼看左手(如圖16)。

  要求:左手、左肘、左肩要與右手、右肘、右肩上下遙相呼應,氣宜下沉,兩手力要相合,松肩垂肘,上體不可前俯。

  

  十一、玉女穿梭(左)

  (一)左腳尖先向外撇,右腳向前進半步,落於左腳內側,同時左臂平屈,掌心向外,置於胸右側。右手掌心向上,置於腹前,眼看左手(如圖17)。

  (二)同玉女穿梭(右)之(二),唯方向相反(如圖18)。

  要求:同前玉女穿梭(右),唯方向相反。

  

  十二、右劈掌

  同左劈掌十式,唯方向相反(如圖19)。

  要求:同左劈掌十。

  

  十三、左按

  (一)左腳進半步,貼於右腳內側,兩膝微曲,同時右臂微平曲,右手變拳,拳心向下,置於胸前。左手前伸變拳,掌心也向下,置於右手腕上,眼看兩手中間(如圖20)。

  (二)接上動,右腳向前進步,為三體步,同時右手變掌,循弧形前伸,使拇指一側向上,高與肩齊。左臂稍曲肘,平置於胸前,眼看右手(如圖21)。

  要求:順項提頂,松腰坐胯,兩手要有捋按之勢,氣宜下沉。

  

  十四、右捋

  兩腳不動,上體微向右轉,右臂內旋,右手變拳,肘部微曲,拳心向下,平置於右胸前,同時左手變掌,左臂弧形前伸,與右臂同時向右下方捋按,並使拇指一側向上,高與肩平齊,眼看左手(如圖22)。

  要求:順項提頂,松腰坐胯,兩手要有捋按之勢,氣宜下璣。

  

  十五、擄侵

  (一)左腿微曲不動,右腳提起向身前落步,腳尖外撇,兩臂同時由身體右側,經腹前向左上方擺動,隨擺動兩手變半握拳,右臂微曲肘,收至右腰側前,拳心向下。左臂微曲,置於胸前,拳眼向上,高與胸齊,同時身體下蹲成歇步,眼看左拳(如圖23)。

  (二)身體直起,左腳隨即向前進一步,仍為三體步,同時兩臂順勢向前送出,眼看左手(如圖24)。

  要求:身體下蹲,要與兩臂回收為一整體,兩臂均要保持弧形,向前送出後不可伸直,同時肩部要放鬆。

  

  十六、回刁劈

  (一)左腳尖里扣,上體向右後轉身,右腳隨轉身提而後落,右手由上向後方同時曲臂弧形擺動。左拳變掌,眼看右拳(如圖25)。

  要求:沉肩松腰,上體要保持自然正直,胸部微含。

  (二)左腳向前進一步,左手由上而下,向前下方劈出,掌心斜向上,高與胸齊。右拳拳心向下,收至右腰前,眼看左手(如圖26)。

  要求:兩臂在運動時,均要保持弧形,左臂不可伸直,重心要穩定,挺項收頦。

  

  十七、左半靠

  (一)右腳進半步,貼於左腳內側,上體微向右轉,同時右手上翻,置於胸前,掌心朝前。左手向右下方采出,眼看右手(如圖27)。

  (二)左腳向前進半步,左手隨左腳向左上方擺動,手心先由下翻為向上,復再翻為向下,同時右手下按於左肘內側,眼看左手(如圖28)。

  要求:同前五式「右半靠」,只方向相反。

  

  十八、澎擲

  (一)右腳不動,重心藩於右腳,左腳向右(即右腳斜前方)上步,腳尖稍外展,同時兩臂向右斜上方上舉,左手在右手腕下,兩手心相背,兩手背相貼,成十字手,高與眉齊,眼看兩手中間(如圖29)。

  要求:腰要放鬆,兩臂須有向前上方伸掤之意,兩臂不宜伸直,防止兩肩上聳。

  (二)右腳向前進一步,腳尖稍內扣,同時上體隨之微向左轉。右手變半握拳,弧形前伸,置於右肩前方,高與肩齊。左手也變半握拳,並稍曲臂收回,置於左肩前方,高與肩平,然後上體猛向右抖轉,兩臂隨轉體向右擺動,眼看右手(如圖30)。

  要求:身隨手走,轉動要靈,上體向右轉時松腰坐胯,腰力要與兩臂之力合為一體。

  

 十九、小鬼叫門

  (一)重心向後移於左腳,右腳稍移動,腳尖向外展,同時右拳收至右腰側,拳心向下。左手變掌,掌心向下,拇指一側向內,落於體前,高於胸齊,眼看左手(如圖31)。

  要求:松肩沉肘,坐胯松腰,含腰拔背,左上肢要保持弧形,不可伸直。

  (二)左腳提起,向前下方進步踹出,同時左手收至左腹前,掌心向下。右拳由右腰側外旋,並向前上方攢出,拳心向上向內,高與鼻尖相齊,眼看右拳(如圖32)。

  要求:右拳向前上方攢出,要有擰勁,兩臂均要保持弧形。上下肢動作要協調一致,重心在兩腿之間,左腳提起踹出時不宜過高。

  

  二十、上步捆

  右腳進半步,落於左腳踵之後,隨即左腳再向前進半步,左手由下至上至前,再向左側劃一圓弧,隨之由掌變拳,然後收至左胸前,拳心向左外下方。右手由拳變掌,略向右,再向前向左下方劈出,掌心斜向上,高與眉齊,眼看右手(如圖33)。

  要求:上下肢要相順相隨,右腳跟步時要松腰沉肩,頭要有上頂之意,上體不可前俯。

  

  二十一、虎托

  (一)左拳變掌並上舉,與右手同時平向上掤,手腕放鬆,手指均自然向下,兩手掌心相對,相距較肩微小,高與肩同齊,眼看兩手中間(如圖34)。

  要求:兩手上棚須松腰、沉肩、垂肘,兩臂宜微曲,微含胸拔背。

  (二)上動不停,右腳向前進一步,同時兩手外翻,掌心斜向上,兩手小指盡量接近,落於腹前,兩肘貼於兩肋,兩手向前下方托出,高與胯齊,眼看兩手中間(如圖35)。

  要求:坐胯、松腰、沉肩、垂肘,氣要下沉,兩臂不宜伸直,含頦頂項,氣力要合為一整體。

  

  二十二、回身大捋

  (一)右腳尖內扣,上體向左後方向轉動,左腳稍提起後再落步,腳尖外撇,成外橫腳。身體下蹲,兩腿曲屈,蹲成歇步,前腳踏實,後腳踵提離地面,只腳尖腳掌著地。兩手隨身體的轉動而向左擺動(略向上),右手變半握拳,置於身體前方(略低於肩),左手也變拳曲肘置於右肘內側之下,兩手拳心向下,眼看右拳(如圖36)。

  要求:兩手回捋要與轉體協調一致,沉肩坐胯,頭項正直,上體不可前俯,氣力要相合,氣要下沉。

  (二)左腳不動,右腳向前進一大步,身體隨之直起,兩手同時順勢向前送出,右手拳心向下,略低於肩,左手拳眼向前(拳心向右),置於腹前,眼看右拳(如圖37)。

  要求:進步與送拳要相合一致,兩臂均須保持弧形,同時肩部宜松,肘部宜沉。

  

  二十三、裏手

  左腳先進半步,貼於右腳踵外,右腳再進半步,仍為三體步。同時左手由拳變掌,由右手腕下前伸上舉,並翻掌置於頭之左側上方,手心斜向外。右手變掌,順勢向前推出,指尖斜向上,高與胸齊,眼看右手(如圖38)。

  要求:左手外翻上舉時,不可引肩上聳。右臂宣微曲,沉肩垂肘。手與腳、肩與胯、肘與膝應上下對應,兩手陰陽相合,坐胯松腰,意在右手掌之根節。

  

  二十四、右劈掌

  左腳先進半步,重心落於左腳,右腳再向前進半步,成三體步。同時右手外旋,使手心斜向上,並向前穿出,高與眉齊。左手曲肘,落於右肘內側之下方,高與腹齊,手心向下,眼看右手(如圖39)。

  要求:上體自然正直,不可挺胸拱背,肩松肘沉。右臂前伸時,要有向前穿、向處橫之意,左手要有下按之勢,並與右手之力相輔相成。

   二十五、左劈掌

  (一)右腳微向右前方移動一腳之遠,重心移至右腳,左腳隨即向左前方進一步,為三體步。同時左臂外旋,使掌心斜向上,向前穿出,高與肩齊。右手落於左肘內側之下,掌心向下,高與腰齊,眼看左手(如圖40)。

  要求:與右劈掌相同,唯方向相反。

  

  二十六、虎撲

  上體前移,重心移至左腳,隨即右腳向前進一大步,重心落干兩腳之間。兩手掌心向上,先收至腰間,再順勢兩手內翻,使掌心向前下方,復向前撲出,高與胸齊,眼看兩手中間(如圖41)。

  要求:頭要有上頂之意,肩宜下沉,兩臂不可伸直,腰胯同時放輕而下沉,周身之力要合為一個整體,似有猛虎撲食之勢。

  

  二十七、回身劈掌

  (一)右腳尖內扣,重心落在右腳上,上體向左後轉動回身,左腳稍提起再落步。同時左手由掌變拳,由上向後直劈,落於左肩前方,略低於肩。右手由掌變拳,拳心斜向上,置於上體右後側,高與肩平,眼看左手(如圖42)。

  要求:沉肩松腰,上體保持自然正直,略含胸。

  (二)右腳向前進一步,右手由上向前下方劈出,掌心斜向上,高與胸相平。同進左手外旋,拳心向上,收至左腰側,眼看右手(如圖43)。

  要求:右臂宜曲,不可伸直放展,頂項含頦。

  

  二十八、攬雀尾

  (一)左腳進半步,貼於右腳內側,上體微向左轉,同時右手向內轉按,使拇指向內,經腹前向左下方采出。左手向上舉,掌心沖前,置於面前(如圖44)。

  (二)緊接上式,右手順采之勢,復向前向右擺動,掌心由下復上,再翻轉為掌心向下,置於身體右側。同時右腳隨右手擺動之時,向前時半步,仍為三體步。左手置於右肘內側,手指斜向上,眼看右手(如圖45)。

  要求:同前五右半靠。

  

  二十九、上截

  兩腳不動,兩肘松垂,兩臂分向左右,再向前弧形合攏,左手在前,右手附於左肘內側,虎口遙相對應。左手高於肩平,眼看左手(如圖46)。

  要求:身體自然正直,不可拱背,胸部不可緊張。兩臂均須保持弧形,兩手之力要陰陽無偏。

  

  三十、崩拳

  (一)左腳上半步,貼於右腳內側,同時兩手由掌變拳,收至胸前,右手在左手之內,眼看前方。

  (二)上動不停,右腳向前進半步,成三體步,同時右拳由左手腕上方向前打出,拳眼向上,高與胸齊。左拳收至左腰側,拳心向上,眼看右拳(如圖47)。

  (三)接上式,右腳尖向外展,左腳進一大步,同時左拳由腰側經右手腕上方向前打出,拳眼向上,高與胸齊。右拳收至右腰側,眼看左手(如圖48)。

  要求:頂項、松腰,上體不可前俯,拳眼之上平面要與小臂之上平面成一直線(即拳面要平),力要整,氣要沉,周身須為一整體。

  

  三十一、下截

  左腳收回退半步,落於右腳之後,右腳提起,再向前進一步。同時左手變掌略收,右拳變掌,置於左手腕下,與左手成十字手。

  兩手不停,繼續向上,向左右兩側分開,再向前合攏,右手在前,掌心向左,高與胸齊。左臂略曲,掌心向下,置於右肘內側,眼看右手(如圖49)。

  要求:上體不可過於前俯,兩臂均須保持弧形,右手不可低於胸部。兩手合擊之力要與腰胯松沉之力合為一體,重心須在兩腿中間。

  

  三十二、攢拳

  左腳先上半步,落於右腳踵處,隨之右腳再向前進半步,成三體步。同時左掌前伸,至右手腕下由掌變拳,置於頭部左側上方,拳心向外。右手也由掌變拳,由胸前向前上方攢出,拳心向上向內,高與鼻尖相齊,眼看右拳(如圖50)。

 要求:頭要正直,頦宜內含,腹實胸暢,兩臂均須保持弧形。

  

  三十三、刁腕

  上體前移,以右腳掌和左腳踵為軸,向左猛突磨轉,成左弓步。同時左拳前伸,貼於右腕之上,兩臂同時曲肘收至胸前。右肘在上體向右後轉的同時,以肘向前打出,眼看右肘(如圖51)。

  要求:上體轉動時要與右肘外突前擊合為一體,右肘前突臂要平曲,肘高與肩齊,並要頂項裹襠。

  

  三十四、單風貫耳

  兩腳向右磨轉,上體向右轉身,重心移於右腳,成右弓步。同時兩臂下垂,繞弧分向左右。右拳拳心向上向內,置於面前,高與眉齊。左拳拳心向外,置於左肩上方,兩拳距離約50厘米,眼看右拳(如圖52)。

  要求:頭要正直,腹實胸寬,不可拱背,兩臂均要保持弧形。

  

  三十五、形步捆

  (一)右腳尖先向外展移,然後左腳向前進一步,左手前伸,經右腕下變掌,復向左上方外旋上舉,掌心向外,高與頭齊。右拳變掌,向前推出,高與胸齊,同時身體也向右轉,眼看右手(如圖53)。

  (二)上動不停,右腳向左前方上步,並開始沿右手方向,繞周走半圈(如圖54)。

  (三)當走至右腳在前時,右掌外旋,使拇指一側向上,並收至右腰前,掌心斜向上。左手同時向前下方劈出,高與肩齊,眼看左手(如圖55)。

  要求,走弧形步時,坐胯松腰,沉著穩健,略含胸,兩手轉換要遙相呼應,左臂上舉時要防止引肩上聳。

  

  三十六、崩拳

  左腳向前進半步,隨即右腳跟步,靠在左腳里側,兩腳成並步,身體略向下蹲,同時右手變拳,經左手腕上方向前打出,拳眼向上,高與胸齊。左手變拳,收至左腰側,拳心向上,眼看右拳(如圖56)。

  (二)左腳進半步,成三體步,同時左拳由左腰側,經右手腕上方向前打出,拳眼向上。右拳拳心向上,收至右腰側,眼看左拳(如圖57)。

  要求:頂項含頦,上體不可前俯,打出的拳要平,坐胯松腰。

  三十七、回身攢拳

  左腳尖內扣,身體向右後方向轉動,右腳略提起,再向前落步,仍為三體步,同時左拳曲臂貼於左腰側,拳心向上。右拳隨轉體時下垂,再向前上方打出,拳心向上,高與肩齊,眼看右拳(如圖58)。

  要求:轉體要與上下肢動作協調一致,肩部放鬆,氣宜下沉,右拳打出要有崩力,肩肘手要與胯膝腳上下對應。

  

  三十八、刁腕抗

  (一)左腳由右腳後倒插步,腳踵提起,成交叉步,同時左手五指微曲,並由右臂外側屈臂繞弧上舉,手心向外,置於頭部左側。右手前伸,拳心向上,高與肩齊,眼看右手(如圖59)。

  要求:右手前伸及左手上舉,要與左腳向後倒插步協調一致,重心須穩定,上體不可過分後仰。

  (二)以左腳掌及右腳踵為軸,向左後方向轉體,同時右手由上而下,繞弧曲臂,收到右肩前上方,拳心向左。左手隨體轉動,曲臂置於胸前,拳心向下,兩眼平視,身體微向上頂(如圖60)。

  要求:兩手回收要與轉體擰腰協調一致,並與兩膝含力相一致。含胸拔背,但卻不可低頭彎腰,臀部宜收,不可外凸,周身之力須相合為一。

  

  三十九、鳥拳

  左腳向左前方進一步,同時左拳變掌(手指微曲),向左上方弧形前伸,再向右擺動,落於右肩前上方,高與頭齊,掌心斜對右前方。右拳收至右腰側,與此同時右腳向前進半步,仍為三體步,右拳復由右腰側向前打出,拳眼向上,高與胸齊,眼看右手(如圖61)。

  要求:含胸拔背,頭正直,不可拱背,左手與左腳,右手與右腳要上下相隨,手腳相合,左臂肘部要保持弧形。

  

  四十、馬行

  右腳提起,隨即向右前方落步,同時右臂平曲,右拳向內施,使拳心向外。左手置於右拳背上方,同時向右擠出,兩肘與胸齊高,眼看左手(如圖62)。

  要求:含胸松肩,兩臂耍成弧形,腹實胸寬。

  

  四十一、揉化虎撲

  (一)右腳尖內扣,身體向左轉,左腳向前進一步,腳尖外撇,同時兩臂略下垂(右拳變掌),向上向左弧形擺動,收至胸前,肘部微曲,掌心向上向內,指尖向上,高與肩齊,眼看兩手中間(如圖63)。

  要求:轉體要以腰為軸,兩臂在運轉中盡量保持弧形,動作要柔和。

  (二)上動不停,兩手順勢內翻,使掌心沖前下方撲出,置於胸前,同時右腳向前進一步,為三體步,眼看兩手中間(如圖64)。

  要求:同前二十六式虎撲。

  

  四十二、膝打

  左腳進半步,右腳隨即屈膝上提,腳尖自然下垂,成獨立步,同時兩手變半握拳,向下分左右,落於右膝兩旁,拳心向下,眼微向下看(如圖65)。

  要求:獨立之腿宜微屈,上體要正直,右腿提起要有向上提、向前頂之力,但不可使身體後仰或提膝過高,兩肩放鬆,兩臂要有向下松沉之力。

  

  四十三、頭打

  右腳向前落步,上體稍向前傾,兩手略向回收拉,意在頭向前頂,向前撞出(如圖66)。 要求:下頦內收,順項提頂,上體不可過度前俯。

  

  四十四、轉身橫眉

  (一)右腳尖內扣,向左後方轉體,隨即左腳提起,向左後方落步,同時兩臂下垂,經腹前向左上方弧形擺動,左手平舉於身體左側,掌心向右前方,與肩齊高,右手曲肘附於左肘內側,掌心向前,拇指一側向下,眼看右手(如圖67)。

  (二)上動不停,右腳提起向前方落步,成三體步,上體微向右轉,兩手成捋式,向右平擺,複合至胸前,右手掌心向上,平置於身體前方,高與胸齊。左手心斜對右肘,置於右肘內側,眼看右手(如圖68)。

  要求:身體轉動要輕靈穩重,並以腰脊為軸,兩臂隨腰運轉要自然圓活,並要保持弧形,勁力要柔中寓則。

  

  四十五、金雞展翅

  (一)右腳尖向外展,左腳繞右前方弧形進步,貼於右腳內側,隨之上體向右後方轉身,雙膝微蹲,同時右手向右下方劃弧,手指斜向下,掌心斜向左前方,置於右胯前。左手順勢曲臂上舉,置於右肩前上方,掌指向上,掌心向右,高與耳齊,眼看左手(如圖69)。

  要求:沉肩、收臀,身體自然正直,並蓄展振之力o

  (二)右腳向右前方進半步,腳尖沖前,同時右手由腹前弧形前伸平向上舉,掌心斜向上,與肩同高。左手由右肩前上方向下,經腹前向左後上方擺動,掌心向前,與腰同高,眼看右手(如圖70)。

  要求:身體自然正直,松腰松胯,兩肩放鬆,振張之力要貫至右前臂及右手食指,兩臂力要相合。

  

  四十六、腕撞

  (一)重心後移,右腳尖外展,上體略向右轉,右手微收,變半握拳,拳心向下,置於胸前。同時左手由後向上向前弧形擺動,並由掌變拳,拳心向上,置於右腕之上,眼看左手(如圖71)。

  要求:略含胸,松腰,上體保持正直。

  (二)重心前移,左腳向前進一步,為三體步,兩手仍保持原狀,弧形向前上方送出,高與肩齊,眼看前方(如圖72)。

  要求:兩肩內裹,兩臂須保持弧形,頭要正直。

 四十七、回身肘

  重心稍後移,左腳尖內扣,身體向右後方轉體,右腳略提起隨即向前落步,成三體步,同時右臂下垂,曲肘立臂於胸前。左手向上向前再向下弧形擺動,並由拳變掌,掌心向下,曲臂置於右肘下方,眼看右拳(如圖73)。

  要求:兩肩松沉,兩肘松垂,力由腰胯順背催肩至肘,上下相隨相合,內外統一,順項提項,松腰坐胯,周身渾然一體。

  

  四十八、左右半靠

  (一)右腳尖外撇,上體微向右轉,右臂平曲於胸前,手指斜向上,掌心沖前。左手經腹前向右下方采出,眼看右手(如圖74)。

  (二)上動不停,左腳向前進一步,成三體步,同時左手順勢向前向左擺動,掌心由下復上,再翻轉為掌心向下,置於身體左側之前,高與胸齊。右手手指斜向上,置於左肘內側,眼看左手(如圖75)。

  (三)右腳進半步,貼於左腳內側,上體微向左轉,同時右手向內旋按,使拇指向內,經腹前向左下方采出。左手微上舉,手指斜向上,掌心沖前,置於面前,眼看左手(如圖76)。

  (四)右腳向前進半步,為三體步,同時右手向前向右擺動,掌心由下而上,再復翻轉為掌心向下,置於身體右側,左手置於右肘內側,手指斜向上,眼看右手(如圖77)。

  

  四十九、回身左右裏手

  (一)重心向後移至左腳,右腳尖內扣,重心再移於右腳,上體向左後方向轉動,左腳隨即外展,右腳再向前進一步,為三體步,左手由身前向上向左推舉,並使手臂內旋,掌心沖左前方。置於頭部左前方。右手順勢內旋,向前推出,手指斜向上,高與胸齊,眼看右手(如圖78)。

  (二)重心後移,右腳尖外展,同時兩手收至腹前。左腳前進一步,右手上舉於頭部右上方,左手順勢向前推出,指尖斜向上,掌心向前,高與胸齊,眼看左手(如圖79)。

  要求:同前二十二,只方向相反。

  

  五十、扁踩

  (一)重心後移至右腳,左腳收扣至右腳前,上體向右後方向轉身,重心隨即移至左腳,同時左臂微曲上舉,經體前再落至腹前,拳心向下。右手外旋,同時由掌變拳,使拳心向上,螺旋向前上方打出,高與鼻尖相齊,與此同時,右腳提起,使腳尖外撇,向左前下方踹出,眼看左拳(如圖80)。

  要求:重心移動要自然,轉體要與上下肢動作協調一致,右拳擊出要使用擰勁,並與左手下按、右腳踹出合為整勁。右腳提起時不宜過高,以略低於膝部為宜。

  (二)左手臂外旋,使掌心斜向右上方,並順右小臂外側,向上向左舉起,置於左肩前方,高與肩齊。右拳變掌,順勢下按,掌心向下落於腹前,同時左腳向左前方進一步,為三體步,眼看左手(如圖81)。

  要求:左臂要有橫彈之力,上體不可前俯。

  (三)右臂微曲上舉,經體前再落至腹前,掌心向下。左手變拳,拳心向下,收至左腰側,並使左臂外旋,使拳心復轉向上,緊接再向前上方擊出,高與鼻尖相齊,與此同時,左腳提起,腳尖外撇,向右前下方踹出,眼看左拳(如圖82)。

  要求:同上(一)相同,只方向相反。

  (四)同上(二),唯方向相反(如圖83)。

  要求:同(二)。

  

  五十一、金雞展翅

  同前四十五金雞展翅,只方向相反(如圖84、85)。

  

  五十二、回身掌

  右腳尖內扣,上體左後轉身,左腳稍提起,再向前踏出,右腿微屈蹲。同時左臂曲屈上舉,再經體前向前下方按出,成橫掌,掌心斜向前下方,高與腹齊。右手曲肘回收,掌心向上,置於腹前,眼看左手《如圖86)。

  要求:兩肩松沉,坐胯松腰,頂項收頦,含胸氣沉,要做到外三合,上體不可前俯過度。

  

  五十三、前撩掌

  (一)右腿略蹲,左腳提收至右腳內側,腳尖虛點地,右臂前伸,右手經左臂肘外側,曲臂弧形上舉,掌心向前上方,置於頭上方右側。左手微向上曲肘收回,順身體左側向下按壓,掌心向下置於左膝之前,眼看前方(如圖87)。

  要求:右腿曲屈略蹲,力求穩定,兩臂之力要與下蹲合為一體。

  (二)左腳向前進半步,同時左臂外旋,掌心向上、向前撩出,高與腰齊。右手由體前曲肘,掌心向上,落於右腰間,眼看左手(如圖88)。

  要求:坐胯松腰,左掌前撩要有向前向上之力,順項提頂,裹襠溜臀。

  

  五十四、踩崩拳

  (一)右腳提起,腳尖外撇,向前下方橫踩出,同時右掌變拳,由左手腕上方向前擊出,拳眼向上。左手掌心向下,手指向右,收至腹前,眼看右手(如圖89)。

  要求:略坐胯,左掌收回、右拳擊出及右腳踩出要協調一致,勁力要相合。

  (二)左腳向前進一步,為三體步,同時左手變拳,經右手腕上方,向前擊出,拳眼向上。右拳外旋,拳心向上,收至右腰間,眼看左拳(如圖90)。

  要求:頂項松腰,氣宜下沉,氣力相合,拳面要平。

  

  五十五、反托掌

  (一)左腳略向右移,腳尖稍外展,同時左拳變掌,向右上方曲臂上架,至頭頂上方再握拳(如圖91)。

  要求:形在騰挪之勢,意蓄張弓之力。

  (二)右腳向前進一步,為三體步,上體隨即略向左轉,同時右拳變掌,向前擊出,手指斜向上,掌心向前,高與胸齊,眼看右手(如圖92)。

  要求:左臂要保持弧形,右臂有可過直,腹實胸寬,上下相隨,內外相合,氣、意、力須為一體。

  

  五十六、轉身虎撲

  (一)右腳尖向外撇,左腳向前進一步,腳尖內扣,身體向右後方轉動,同時兩臂微曲,兩手變拳,拳心向上,收至腹前,眼看前方(如圖93)o

  (二)左腳尖內扣,身體繼續向右後方轉動,右腳提起,再向前落步,成三體步,同時兩手變掌,掌心向上,由胸前向前上方穿出,眼看兩手中間(如圖94)o

  (三)當兩手穿至與肩同高時,兩手同時內翻,再向前下方撲出,高與胸齊,眼看兩手中間(如圖95)。

  要求:同前二十六虎撲。

  

  五十七、外捂肘

  (一)右腳尖外撇,上體略向右轉,同時兩手收回,右手掌心向上,使手腕內曲,拇指一側向前,置於右腰前。左手掌心向下。拇指一側向內,置於右手上方,如抱球狀,兩手掌心上下相對,眼看兩手中間(如圖96)。

  (二)上動不停,右手順勢內翻,左手外旋,成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兩手掌心相對,並向前送出,高與腰齊,同時左腳向前進一步,眼看右手(如圖97)。

  要求:兩臂均要保持弧形,頭身手腳要上下協調一致,上體不可低頭拱背。   五十八、進步崩拳

  (一)右腳進半步,與左腳靠攏,隨即左腳再進半步,成三體步,同時左手變拳,以右手腕上方,向前擊出,拳眼向上,高與胸齊。右手變拳,拳心向上,收至右腰側(如圖98)。

  (二)左腳尖外展,右腳向前進一步,成三體步,右拳由右腰側經左手腕上方,向前擊出,拳眼向上,高與胸齊,左拳拳心向上,收至左腰側,眼看右手(如圖99)。

  要求:同前三十崩拳。

  

  五十九、轉身攢拳

  右腳尖內扣,身體向左後方向轉動,左腳稍提再向前落,成三體步,同時左臂松垂,經腹前再向前上方攢出,拳心向上,高與胸齊。右拳拳心向上,落至腹前,眼看左拳(如圖100)。

  要求:同前三十七回身攢拳,唯方向相反。

  六十、收勢

  (一)重心移至右腳,左腳收回至右腳內側,兩膝微蹲,同時左臂內旋曲臂,至肩前變掌,掌心向下,拇指一側向內,按於胸前,眼看左手(如圖101)。

  (二)上動不停,當左手落至右拳同高時,右拳變掌與左手同時下按,落於兩胯側,身體隨之立起,兩眼平視前方(如圖102)。

  要求:兩手下按與身體起立要協調一致,收下頦,全身放鬆,腹實胸寬,呼吸深長自然
推薦閱讀:

懂勁與太極內勁
怎樣練好太極拳
月夜歸航05-【太極】
太極要則細解之虛實分清
太極雜說21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