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術數體系與思想體系

易經的術數體系與思想體系

——孔子易道思想考原[論綱]

林桂榛

最近我正在以《陰陽消息、天地大化——「易」、「陰」、「陽」考辨與先秦儒家天道論考述》為題,作一個中國易道哲學的天道論考原工作,系我博士論文的其中一部分,專門闡釋有別于思孟學派、程朱學派的儒家天道論,是作《揭開二千年之學術謎案——荀子〈性惡〉校正議》後的又一重要考述工作,進行學術史的回溯復原與思想再闡。

      在前人基礎上,考知甲骨文「陰」字本義汽匯雲集,「陽」字本義日升光照,「易」字本義雲蔽日而雨落(郭沫若謂「變天」義),易、陰、陽三義是完全取決於「日」、「水」兩種存在,正是宇空之日及地球之水,正是日地間「火、水」相運,造就了天地氤氳、萬物化生,帛書《周易·易之義》所謂「天地定立,山澤通氣,火水相射,雷風相槫,八卦相措」。而中國易道哲學的基本思想,正從此出,是一種高級的自然哲學,完全符合現代天文地理學常識,華夏先哲太偉大了,三字即可道破地球氣候變化、萬物生長的全部奧秘!

      《周易》原本不言五行,清趙冀和民劉師培等考得清清楚楚。帛書《周易·易之義》第一章載:「子曰:易之義唯陰與陽,六畫而成章……」,「易之義唯陰與陽」系易學總綱,畫龍點睛,一針見血,一語道明《易》之精義!——陰陽實在天象,是以太陽熱能量和地球水循環為中心的天象變化,以及天象變化下的山川河海、萬物生長;也即《周易》其要在於言天道陰陽,天道陰陽在日水,在日水條件下的四季變化、萬物消長,說穿了是自轉、公轉下太陽的輻射以及地球的水決定了地球的寒熱、風雨、江河,正是寒熱、風雨決定了萬物消長(動物都依賴植物而生,植物依賴日水而生),此即周易陰陽哲學、易道哲學的精義!

      天道乃日水相生而陰陽變化起,《易經》源卜筮,本祝巫占天象之用,進而占卜一切。《繫辭上》曰「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帛書《繫辭上》曰「君子居則觀其馬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識其占」。觀馬玩辭,觀變識占,八卦、六十四卦具體卦象和卦辭,此是卜筮之術數,然此術數的創發及闡義,實源於天象變化及占卜天象變化的需要,賴此術數以預吉凶也,後天人之吉凶盡可囊於此卜筮術數中,此《史記·龜策列傳》所明述,《史記》言陰陽家以及《周易》等,皆明晰可證,故漢劉向曰:「夫占變之道,二而已矣,二者陰陽之數也,故《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道也者物之動莫不由道也。」

      《繫辭上》曰「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帛書《繫辭上》曰「聖人設卦、觀馬、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遂而生變化」。術數《易》之用乃在占卜吉凶,吉凶之實則在變易,故古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先顧天之陰陽大道,進而由陰陽消息以知人事損益進退(天人的大生命系統本合一的),此帛易所謂數往知來為「達數也」。《黃帝內經》曰「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陰陽消息」可由天象天道的「陰陽消息」推衍至一切的損益消長,如此【儒家《周易》之學在天象與筮法的基礎上建立的是明天道、人道的思想體系以及察預天人吉凶的術數體系】,此帛書周易《要》孔子所闡要。後人或重術數體系,而思想體系則多拋棄了,或所謂的「義理」已黃老玄秘化侵染,宋儒說易道大歧。

      阮籍《通易論》曰:「《易》之為書也,本天地,因陰陽,推盛衰,出自幽微以致明著。」又曰:「《易》之為書也,覆燾天地之道,囊括萬物之情,道至而反,事極而改。」可惜,漢儒以下,《周易》原所統攝的理智化明天道、人道的思想體系多為術數虛玄之學掩蓋,此為帛書周易《要》篇孔子所明確預言:「子曰:《易》,我後其祝卜矣,我觀其德義耳……後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與史巫同塗而殊歸者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義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祝巫卜筮其後乎!」——孔子自然有他天道、人道合一的哲學體系,他的哲學體系,就在他的易道哲學的思想體系里!

      但是,孔子的易道哲學不幸被歷史湮沒了(已被他預言),一是五行說,二是理道說,而被篡改最嚴重的,當數唐宋人「理—氣」建構體系下而依附於「儒」所建立的「無極而太極」的易道哲學論:宋儒大力推崇的《周易》「無極而太極」論,其賴以根據的「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在帛書《周易》里實僅指術數卦法而已,帛書謂「太恆、兩檥、四馬、八卦」;跟什麼抽象的「無極而太極」、「所以一陰一陽者理也、道也」等道家式玄虛宇宙生成論無任何關係!

      「一陰一陽之謂道」,天道即陰陽消息,那是因為日火、地水,四季變化正由此,萬物消長正由此,易道首為天道也,天道即陰陽變易之道也。而人道,自然是範圍於陰陽天道之內的,人或人類的生存系統、生命系統是存在於地球的氣候、生態系統之內的,此為自然哲學的「天人合一」;即使是人之倫理、美感、宗教的「天人合一」亦難離生存系統的「天人合一」,此錢穆先生生命盡頭講「天人合一」系中華思想最益於世界者時亦所未明者也。

      而人性,實不脫「血氣心知」,心知賴血氣,形存而神存,而血氣正如天道賴地水日火以氤氳萬物群生一樣(管子曰地水如血也),血氣亦賴水火併似水火且行以資生生命,血氣指能量,也指物質,它運輸物質,維持生命的代謝循環;中醫則謂心為「火」,血氣之運行賴心之搏動也,血液輸送營養,營養供給能量……戴震曰「血氣心知性之實體也,陰陽五行道之實體也」,前半句對,後半句錯,周易言天道不言五行,天道之要在地水日火、陰陽變化,天地間萬物群生生生不息。劉師培曾曰戴震言性言道等並未脫宋儒,正是!

      「陰陽消息—血氣心知—人情王道—禮樂刑政」,四庫書宋時《六經奧論》明立「禮本人情」條,實合《禮記》義,王夫之等明清儒雲「王道本乎人情」,甚是!此「天道(陰陽)—人道(人情)—政道(王道)」一體論是一新的儒家學說形態,其實也是一舊的儒家學說形態,禮樂與刑政、教修與管治,德性與制度,它是一種別樣的返本開新,富有希望……

      通過考字,通過範疇的釐定,我想重述先秦儒家的天道論,在這個天道論下,再述人性、人道、政道。這個思想學說有別于思孟以下的路徑,然正是孔荀的路徑;這個路徑,被湮沒了太久,太久,我要把它發掘出來,不使湮沒無聞,並期貢獻於人類思想,貢獻於中國再造!

林桂榛  2009.2.20

      

 


推薦閱讀:

如何在年輕的時候多增長自己的閱歷和見識?
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
如何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
世上真的有鬼嗎?關於未知,科學無法佐證的事件我們應該排斥嗎?
中國人面對壓迫為何逆來順受?

TAG:思想 | 易經 | 術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