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清興六十年25  崇禎登極

 演講人:閻崇年

講師簡介: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創建第一個專業滿學研究機構: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 北京滿學會,並主持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國際滿學研討會。北京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論文集有《滿學論集》、《燕史集》、《袁崇煥研究論集》、《燕步集》共四部;專著有《努爾哈赤傳》、《古都北京》、《天命汗》等十六部。主編學術叢刊《滿學研究》第一至六輯和《袁崇煥學術論文集》等十一部。先後發表滿學、清史論文二百五十餘篇。

內容簡介:天啟病故,明熹宗,天啟皇帝朱由校,16歲登極,在位7年,也就是天啟七年八月二十二日病故。他只活了23歲,還是虛歲。為什麼一個堂堂的大明天子,僅僅活了23歲就死了?原因是什麼?

全文:

一、天啟病故 

天啟皇帝朱由校16歲登極,做了七年皇帝,於天啟七年即天聰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在紫禁城乾清宮死去,年僅23歲。他一生的所為,很像木匠,不像皇帝。天啟皇帝之死,對明朝、對後金都是重大的政治事件。

  明熹宗的德陵

  那麼,天啟皇帝為什麼會在23歲就過早地死去呢?關於天啟帝的死因,有以下兩種說法:

  一說是落水受驚嚇後得病而死。我在前面曾經講過,天啟五年即天命十年(1625年)端午節,天啟帝在西苑(今中南海、北海)乘龍舟划船,突然風起船翻,兩名太監溺水而死,天啟皇帝雖被太監們救出,逃過一場滅頂之災,卻嗆了水,受了驚,因此患病,使他原本病弱的身體更加衰弱。

  一說是因生活荒淫無度而死。明朝皇帝有許多荒唐的故事。如正德九年(1514年)正月,乾清宮柱壁懸掛奇巧宮燈,宮人太監縱情歡樂。宮中屋檐氈氁里包裹火藥,突發大火,乾清宮一片火海。這時,正德帝正往豹房去玩的路上,回頭望見皇宮光焰燭天,戲謂左右曰:「是好一棚大煙火也!」(《日下舊聞考》卷三四)乾清宮殿,化為灰燼。

  天啟帝同樣是荒淫無度,他迷戀木工活兒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而對國家大政卻毫不關心,正因如此,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才得以把持權柄。這裡講一個真實的故事:乾清宮月台前丹陛下開闢一個東西通道,俗稱「老虎洞」,至今保存完好。洞為拱形,高1.8米,寬1.1米,用石頭砌成,兩側有門,可通往來。《天啟宮詞注》記載:「帝(天啟)嘗於月夕,率內侍賭迷藏,潛匿其內。」陳悰詩云:「石樑深處夜迷藏,霧露溟濛護月光。捉得御衣旋放手,名花飛出袖中香。」清朝大學士于敏中等評論道:「宮前丹陛下洞道,蓋侍從之人,藉以左右往來者。而明之末葉,乃用為嬉娛之地。其興居無節,政令不修,甚矣!國祚豈能久乎!」就是說,那個老虎洞本來是為了方便宮內侍從通過的,後來竟然也成為天啟皇帝胡鬧的地方。作為一國君主,如此嬉遊無度,不能自重,自然是自戕身體,自短國祚。

總之,天啟帝在位這七年,更像個木匠,像個頑童,而不像個皇帝。他死之後皇位怎麼辦?按照明帝的家法,應當是父死子繼。天啟皇帝有三個兒子:皇長子朱慈然,因早產而夭殤。關於這個皇子的生母有不同的說法,《明史·諸王傳》說「不詳其所生母」;《明史·后妃傳》卻說:「(天啟)三年,後有娠,客、魏盡逐宮人異己者,而以其私人承奉,竟損元子。」「元子」就是皇長子。這條材料說明這個孩子的生母是正宮張皇后。談遷的《國榷》也記載說:「皇長子慈然生,旋殤(中宮出)。」楊漣疏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之一是:「中宮有慶,已經成男,……傳聞忠賢與奉聖夫人(客氏)實有謀焉……是皇上亦不能保其第一子矣!」就是說,皇后因受客、魏陷害早產,生一男孩,不久夭殤。以上三證可見,皇后是皇長子的生母。

  皇次子朱慈焴,生母為慧妃范氏,比長子晚生十天,出生不到一年,又死去。

皇三子朱慈炅,生母為容妃任氏。任氏因誕育皇三子而被冊為皇貴妃。天啟帝連喪兩子之後,對皇三子寄予厚望。但皇三子僅出生八個月,也早殤。

  所以,天啟帝雖有三個兒子,可到他死的時候,已然絕嗣。無法「父死子繼」,那就只有「兄終弟及」,也就是由天啟皇帝的弟弟來繼承皇位。下面我們看一下天啟帝的兄弟,也就是明光宗(泰昌帝)有幾個兒子。泰昌皇帝有七個兒子:

  皇長子朱由校,就是天啟帝。

  皇次子朱由,4歲殤,生母王氏,與天啟帝同母,追封謚簡懷王。

  皇三子朱由楫,8歲殤,生母王選侍,追封謚齊思王。

  皇四子朱由模,5歲殤,生母李選侍,追封謚懷惠王。

  皇五子朱由檢,生母劉氏,下面講。

  皇六子朱由栩,早殤,生母定懿妃,追封謚湘懷王。

  皇七子朱由橏,早殤,生母敬妃,追封謚惠昭王。

  光宗七個兒子,其中五個兒子早殤,都是在8歲之前夭折的。長大成人的只有兩個:一個是朱由校,就是天啟帝;另一個是朱由檢,就是後來的崇禎帝。因此,天啟皇位繼承別無選擇,只有傳位給皇五弟朱由檢。

二、崇禎繼位

崇禎皇帝,名由檢,生於萬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611年2月7日),他比長兄由校(天啟帝)小5歲。朱由檢的生母劉氏,初入太子宮時是淑女(低於才人、選侍),生朱由檢後不久,失寵被譴,鬱悶而死,才23歲。太子朱常洛怕父皇(萬曆帝)知道,告誡身邊近侍不得泄漏此事,崇禎皇帝像(清人繪)命將劉氏悄悄地葬於西山。這時朱由檢5歲。

  萬曆四十四年即天命元年(1616年),朱由檢7歲,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他比努爾哈赤小51歲。

  天啟二年即天命七年(1622年)八月二十三日,朱由檢13歲,被冊封為信王,仍住在大內勖(xu)勤宮,其生母劉氏被追封為賢妃。這一年,明朝失去廣寧。

  天啟六年即天命十一年(1626年),朱由檢17歲,搬出皇宮,居信王藩邸,這一年,明軍在袁崇煥指揮下,取得寧遠大捷。這年袁崇煥43歲,朱由檢比袁崇煥小26歲,比皇太極小18歲。

  天啟七年即天聰元年(1627年)二月,18歲的信王舉行婚禮,選城南兵馬司副指揮周奎之女為信王妃。

  六月,袁崇煥又指揮明軍獲得寧錦大捷。

  八月十一日,天啟帝病危,單獨召見了朱由檢。朱由檢這次奉召進入乾清宮,向皇兄請安後,皇兄對他說:「來!吾弟當為堯舜。」這句話暗示要他入繼大統。朱由檢一聽,頓感惶恐,回奏道「臣死罪!陛下為此言,臣應萬死!」天啟帝已深思熟慮,慰勉再三,叮囑他入繼大統後,應注意兩件事:一是「善待皇后」,二是「委用忠賢」。

  十二日,天啟帝再次召見內閣首輔黃立極等大臣,說:「昨召見信王,朕心甚悅,體覺稍安。」暗示由信王入繼大統。

  在天啟帝病危的時候,皇位的爭奪非常之激烈,特別是大宦官魏忠賢,還想繼續把持朝政,他顯然不願意由自己無法掌控的信王入承大統。關於魏忠賢覬覦朝政的野心,野記傳聞,多有載述。例如:

  其一,魏忠賢企圖垂簾攝政。就是想立一個傀儡小皇帝,他自己來攝政。魏忠賢與大臣秘議由他垂簾攝政之事,內閣輔臣施鳳來明確表示反對,說「居攝遠不可考,且學他不得」。魏忠賢雖然很不高興,但是沒有辦法,只好打消了這個念頭。

  其二,閹黨中有人向魏忠賢獻計,詭稱皇后懷孕,暗中以魏良卿之子抱入,企圖「狸貓換太子」,然後由魏忠賢輔佐,仿效王莽以輔佐孺子嬰的方式進而篡位。

其三,天啟帝對皇后說:魏忠賢告訴我,後宮有二人懷孕,他日生下男孩就作為你的兒子立為皇帝。皇后以為不可。

  其四,《明史·魏忠賢傳》記載:「客氏之籍也,於其家得宮女八人,蓋將效呂不韋所為,人尤疾之。」就是客氏和魏忠賢想讓宮女懷孕產子後,將孩子抱入宮中繼承皇位。

  其五,魏忠賢策劃政變。天啟帝剛斷氣,停靈在乾清宮。群臣哭哀,氣氛悲涼。魏忠賢單獨在殿內接見閹黨骨幹、兵部尚書崔呈秀,說要發動政變。崔呈秀以天時不備諫止,此事遂作罷。

  其時,皇后張氏堅定支持信王繼位,對加速魏忠賢陰謀的破產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據說魏忠賢曾派人向皇后暗示,希望她能阻止信王繼位。皇后表示:從命是死,不從命也是死,一樣是死,不從命可以見二祖列宗在天之靈。皇后拒絕與魏忠賢之輩同流合污,密勸天啟帝儘快召立信王。天啟帝召見信王,要他接受遺命,信王欲推辭,忽見皇后淡妝從屏風後走出,對信王說:皇叔義不容辭,而且事情緊急,恐怕發生變故。信王這才拜受遺命。天啟帝指著皇后對皇弟相托說:中宮配朕七年,常正言匡諫,獲益頗多。今後年少寡居,良可憐憫,望吾弟善待(《虞初廣志》卷一)。

  二十二日,天啟帝死於乾清宮,年僅23歲。皇后立即傳遺詔,命英國公張惟賢等迎立信王。魏忠賢無可奈何,不得不在天啟帝駕崩次日,向外宣告皇后懿旨:「召信王入繼大統!」

  所以《明史·后妃傳》說:「及熹宗大漸,折忠賢逆謀,傳位信王者,後力也!」

天啟遺詔說:「皇五弟信王由檢,聰明夙著,仁孝性成,爰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丕紹倫,即皇帝位。」(《明熹宗實錄》天啟七年八月乙卯)從此,朱由檢成為明朝第十六任皇帝,年號崇禎。他也是明朝最末一位皇帝。

  那麼,崇禎皇帝朱由檢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崇禎皇帝經歷過磨難,他的童年有三大不幸:

  第一,生母早逝。朱由檢的生母賢妃劉氏,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市)人,後為北京宛平籍。初入宮,為淑女。前面講過,劉氏在朱由檢5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所以他對母親幾乎沒有什麼印象。朱由檢幼時常常思念生母,詢問近侍太監:西山有劉娘娘墳嗎?近侍答:有。他就悄悄地吩咐近侍前去祭祀。他即位後,追封生母為孝純皇太后;命畫師根據宮中人回憶生母賢妃劉氏的相貌,畫像供奉。畫像完成之後,從正陽門抬著進皇宮,備了法駕,儀仗非常隆重。崇禎皇帝跪在午門迎接,看到母親的畫像後,「帝雨泣,六宮皆泣」。就是說崇禎皇帝的眼淚像下雨一樣,其他的人也跟著哭泣,情景非常之動人。

  第二,西李薄情相待。泰昌帝朱常洛登極之後,寵愛兩個姓李的選侍,為區分,人稱「東李」、「西李」。小由檢喪母之後,就由西李選侍撫育。當時西李選侍已經撫養朱由校,又被指定撫養朱由檢。她自然明白由校是皇長子,將來可能繼承皇位,對待他們兄弟,自然親疏有別。所以,小由檢不僅遭受喪母之痛,而且遭遇養母薄情。後西李選侍生了一個女兒,於是小由檢改由東李選侍撫養。

  第三,東李陰鬱病死。東李選侍對朱由檢很好,使他已經受到傷害的心靈得到某些平復。然而,東李選侍在殘酷的後宮爭鬥中,長期陰鬱,心情很壞,久郁成疾,不治而死。這對朱由檢幼小心靈又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這麼一個小孩子,親生母親死了,第一個養母對他不好,第二個養母雖對他慈愛但不久病死,打擊一個接著一個,可以說崇禎帝的幼年是很悲涼、很凄苦的。這樣的童年經歷對崇禎帝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影響,他的工於心計、孤僻剛愎、多疑等性格特點,都可以從這些經歷中找到原因。

  崇禎皇帝手書「九思」

  朱由檢頗有心計。《崇禎長編》卷一記載:「帝(指朱由檢)初慮不為忠賢所容,深自韜晦,常稱病不朝。」就是說在信王府邸時,為了躲開魏忠賢的注意,他經常裝出身體有病、與世無爭的樣子,盡量不去上朝。他常「六不」

「衣冠不整,不見內侍,坐不倚側,目不旁視,不疾言,不苟笑」(鄭達《野史無文》卷三)。天啟皇帝病危,朱由檢擔驚受怕,憂心忡忡。他進宮時帶著乾糧、炒米,不吃宮中一粒米,不喝宮中一口水,對宮中的一切保持高度警惕,夜晚,他秉燭獨坐,警戒不測。

  朱由檢長期韜光養晦,最終躲過了魏忠賢的明槍暗箭,在皇兄授命、皇嫂支持的情況下,終於繼承了皇位。

  崇禎帝繼位,他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自己已經身處末世,相反,他常常做著一個大明皇朝中興的美夢。他雖然年齡不大,卻經歷三次朝廷重大變故:親眼看到祖父萬曆皇帝死,看到父親泰昌皇帝死,也看到皇兄天啟皇帝死,又親眼看到祖父萬曆皇帝怠政,看到父親泰昌皇帝齎志以沒,也看到皇兄天啟皇帝時閹黨亂政——所以,他要振奮精神,整頓朝綱,實現大明皇朝中興之夢。

三、中興之夢

崇禎皇帝一上台,為實現中興之夢,在內廷與外朝,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懲治閹黨。天啟七年即天聰元年(1627年)八月二十四日,朱由檢即皇帝位。接著辦喪事,辦了三九二十七天。

  十一月初一日,崇禎帝剛辦完皇兄的喪事,就安置魏忠賢於安徽鳳陽。有人說了,清朝嘉慶皇帝是在他父親乾隆帝剛一死就懲治和珅,比崇禎帝快啊。大家注意,崇禎帝和嘉慶帝不一樣,因為嘉慶帝到他父親死的時候已經做了三年零三天的皇帝了,他可以居高臨下懲治和珅。崇禎帝不同,他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得到了皇位,繼位之後馬上面臨一個大喪,要處理他哥哥天啟皇帝的喪事,喪事剛一辦完,立即就懲治魏忠賢,應當說是果斷、迅速。

  怎麼懲治?嘉興貢生錢嘉征劾魏忠賢十大罪:「一併帝,二蔑後,三弄兵,四無二祖列宗,五克削藩封,六無聖,七濫爵,八掩邊功,九朘(juan)民,十通關節。」並帝,就是魏忠賢和皇帝並稱。蔑後,就是輕蔑皇后。弄兵,就是操縱兵權,還練內操。這裡邊每一條都夠上殺頭大罪。崇禎皇帝得到這封奏疏之後,通知魏忠賢前來,讓內侍讀給他聽。魏忠賢嚇得魂不附體,不知所措,崇禎皇帝命魏忠賢到鳳陽祖陵去燒香,就把他打發走了。

  崇禎皇帝的御押初五日崇禎帝命將魏忠賢派到各邊的鎮守太監全部撤回。

初六日,魏忠賢縊死。此前,魏忠賢曾以重金賄賂原來在信王府邸跟隨崇禎皇帝的太監徐應元,希望能疏通關節,結果不僅未能奏效,而且惹怒崇禎皇帝,下令逮捕魏忠賢,徐應元也因此遭斥。魏忠賢得到這個消息時剛走到直隸阜城(今河北阜城),他知道死期將至,就上弔死了(也有人說他是被勒死的)年60歲。崇禎皇帝命磔其屍,懸首河間。接著,客氏也被處死。囂張一時的魏忠賢和客氏就這樣歸於覆滅。

  同日,魏、客的親屬魏良卿、侯國興、客光先等並棄市,籍其家。

  初十日,免天啟時魏忠賢逮死諸臣的「贓銀」,並釋放其家屬。

  二十日,大學士黃立極(閹黨)致仕。

  崇禎二年即天聰三年(1629年)三月,崇禎帝頒詔書,示天下:

  首逆凌遲者2人:魏忠賢、客氏。

  首逆同謀決不待時者6人:崔呈秀及魏良卿、客氏子都督侯國興、太監李永貞、李朝欽、劉若愚。

  交結近侍,秋後處決者19人:劉志選、梁夢環、倪文煥、田吉、劉詔、薛貞、吳淳夫、李夔龍、曹欽程,大理寺正許志吉、順天府通判孫如冽、國子監生陸萬齡、豐城侯李承祚,都督田爾耕、許顯純、崔應元、楊寰、孫雲鶴、張體乾。

  結交近侍,次等充軍者11人:魏廣微、周應秋、閻鳴泰、霍維華、徐大化潘汝禎、李魯生、楊維垣、張訥,都督郭欽,孝陵衛指揮李之才。

  交結近侍,又次等論徒三年輸贖為民者129人:大學士顧秉謙、馮銓、張瑞圖、來宗道,尚書王紹徽、郭允厚、張我續、曹爾禎、孟紹虞、馮嘉會、李春曄、邵輔忠、呂純如、徐兆魁、薛鳳翔、孫傑、楊夢袞、李養德、劉廷元、曹思誠,南京尚書范濟世、張朴,總督、尚書黃運泰、郭尚友、李從心,巡撫、尚書李精白等。

  交結近侍減等革職閑住者,黃立極等44人。

  忠賢親屬及內官黨附者又50餘人。

  以上總計260餘人(《明史·魏忠賢傳》)。

  魏忠賢得勢也皇權,失勢也皇權。皇權是皇朝社會一切權力的核心。像魏忠賢這樣不可一世的「九千歲」,一旦失去皇權支持,就變得一文不值,狗屎一堆

  第二,重新組閣。原來那個內閣,基本上是閹黨的,六部尚書、侍郎等等也大部分都是閹黨分子或附和者,這就需要朝廷對內閣進行一個大的改組,清除閹黨餘孽,換成一批新人。

  崇禎皇帝手跡

  天啟晚期,內閣大學士七人:顧秉謙、黃立極、丁紹軾、馮銓、施鳳來、張瑞圖、李國。崇禎帝繼位一年,全部換掉。同時,調任楊景辰、周道登、李標、錢龍錫、劉鴻勛、韓爌、來宗道等新賢七人,組成內閣,預機務。他們多是東林黨人,或是傾向東林黨的人。同時,對七卿——六部尚書加左都御史,也作了調整。曾經甚囂塵上的閹黨就這樣遭到致命打擊,明朝出現了一個短暫的東林黨執政時期,朝野為之一振。

  那麼,崇禎執政初期這個新內閣是怎麼產生的呢?在這裡,我講一個「枚卜閣臣」的故事。「枚卜」就是「占卜」,語出《尚書·大禹謨》:「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從。』」「閣臣」就是內閣大臣。《崇禎長編》記載:天啟七年即天聰元年(1627年)十二月丙辰(二十三日),崇禎帝要朝廷大臣推舉內閣大臣,大家共推舉出十位候選人,然後從中確定七位。怎樣確定呢?崇禎帝採取「枚卜閣臣」的辦法。具體做法是:崇禎帝在乾清宮召集大臣,先拜天,然後在小桌上擺設筆硯和十張紅紙,將廷推大臣的名字分別寫在紅紙上,每張紙寫一人姓名做鬮,團成紙丸,置於几案上小金瓶里,用箸(筷子)夾取紙丸,每夾得一丸,展開遍示眾臣,舉筆點之就算選中。先夾得錢龍錫、李標來宗道、楊景辰四人,又夾得周道登、劉鴻勛二人,另一人的紙條夾得後被風吹走找不到了。這樣就確定了六人。後來加上韓爌,組成七人內閣。事後發現找不到的那張紙條落到施鳳來衣服的後面,上面寫的是王祚遠的名字。孫承澤《春明夢余錄》記載此事。這些新內閣成員多在鄉里,既經認定,立即通知他們到京赴任。這件事,有人認為是兒戲,有人認為是謀術,有人認為是虛應故事,也有人認為是集思廣益。這裡面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崇禎皇帝沒有做過皇太子,他對朝政大臣內閣情況了解得不是非常清楚,所以他很難做一個決斷。總之,新內閣總算產生了,這個內閣可以說是「新東林內閣」。

  第三,注重遼事。十一月十九日,崇禎皇帝起用袁崇煥為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添注右侍郎事。崇禎元年即天聰二年(1628年)四月初三日,命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總督薊、遼、登、萊、天津等處軍務,移駐山海關。罷薊遼督師王之臣職。七月十四日,平台召對袁督師。

  這時,袁崇煥在廣東。他接到任命後,趕到北京,在紫禁城平台接受崇禎皇帝的召對。平台召對的情形,下一節我要講到。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慈禧太后是亡清的因果?

TAG:十年 | 崇禎 | 亡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