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佛陀如何教我們財務自由
記得網路上有人擬定了一個財務自由的標準,從菜市場買菜不問價,一直到購買公司不問價,大概分了七八個等級,對比下來我也就是最初那級,也算是財務自由者,但一直不太明白最高的那一級為什麼是收購公司,想來是制定者的想像吧,這應該是他所嚮往的。
其實,財務自由的前提是身心自由,如果沒有身心自由給你再多的公司,甚至給你個皇帝干,也是猶如身處地獄,看過有人寫崇禎的傳記,那皇帝不做也罷……
好像馬雲說過,這輩子最後悔的事就是創立了阿里巴巴,還是說他最快樂的時光是每個月掙一萬塊錢的時候,一萬塊的月收入,擱到現在在一線城市連中等都算不上,就算加上當時的物價差,也絕非富豪標準。
是馬雲矯情嗎?我看不是,我也做過公司,那段日子,整個人都被公司的事物綁著走,幾乎沒有自己的自由時間。現在想起,不堪回首,不說也罷。
說這些不是說財富不重要,只是想說身心自由更重要,當然財富是身心自由的一個重要條件。
記得在一個寺院見到一個修苦行的比丘尼,跟我說,她下輩子一點兒福報都不想要,因為福報太影響修行了。
我當時想,這也太傻了吧,她一定不記得佛陀在戒經中教導:「菩薩具足二法,能自他莊嚴,一者福德,二者智慧。」並具體地將「多饒財寶」列入「能自利利他」的八法之第五項。
當然,出家人因表法故,沒有必要擁有更多的財富,但修苦行絕不是讓自己吃剩飯、穿破衣服。佛法中的苦行是很辛苦的在利益眾生,絕不是很辛苦的折磨自己。
學佛是智慧與福德的雙重成就,所以佛陀又稱兩足尊,福德裡面就包含著財富。長遠的看,一個學佛人如果是越學越窮,要不是他故意示現,那一定應該反省,因為於道相違。
看看經典中那些大菩薩:維摩詰菩薩,資財無量,攝諸貧民。無盡意菩薩,摘下身上的瓔珞,價值百千兩金。八歲龍女項下寶珠更是價值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深義暫且不談,菩薩修行福德增上是肯定的!
說起財富,其實和一個人的容貌是一樣的,你有沒有財富不是你說了算,就像你長得漂不漂亮絕不是你自己說了算,而是大家說了算。這是什麼意思?是說一個人的財富是和眾生(主要是同一環境的那些人)有著必然的關係。
就是說大家認為你應該有錢你就有錢,就算你再有錢,大家認為這個錢不是你的,你不但會成為窮光蛋,說不準還會有生命危險,極端例子就想想幾十年前土改時的那些地主老財們吧。
一個人的財富一定和同社會的人相關聯,試想一下您帶一箱子人民幣到非洲的原始部落,遠遠不如帶一箱子饅頭有用。而在同一社會中,您的財富又和您與大家的緣份有關,您與眾人的緣份好,您就算不識字、哪怕七十歲開始,賣辣椒、賣水果也可以成為巨富;您要是與大家的緣份不好,就算您發現了金礦,您該討飯還得討飯。所以基於這個事實,佛陀告訴我們發財的真理:布施得財富。
布施就是利益眾生,和眾生結善緣,就是在我們的八識心田裡種財富的種子,假以時日您一定會有巨大的收穫,當然有的種子像小麥、像玉米,種一得百倍的回報,有的呢,像尼拘陀樹,種一得無量倍的回報,這個您要詳細了解請看《優婆塞戒經》。
您要是說,你一個修行人,在這裡談財富,談回報,對嗎?修行人不是應該安貧樂道嗎?
安貧樂道的修行心態一定是對的,如果貧窮已經是果報,那就接受果報,安於果報一定是正確的,但這不代表貧窮是正確的!
是的,很多人誤解了佛教對財富的看法,認為學佛就應該窮苦,苦行僧嘛,搞的很多學佛人恥於談財富,就像我國某個時期的那些「窮光榮」們一樣。
其實,佛陀在經典中明確告訴我們,貧窮是錯誤的。批評貧窮是不能不能自利更不能利他苦惱法,佛在《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二十六〈畢定品〉中說到:「貧窮是苦惱法,貧窮之人自不能益,何能益他?以是故,汝等當勤布施,自身得樂,亦能令他得樂。」
到後來,號稱佛教八宗共祖的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更是說到:
菩薩思惟:「眾生不布施故,後世貧窮;以貧窮故,劫盜心生;以劫盜故,而有殺害。以貧窮故,不足於色;色不足故,而行邪婬。又以貧窮故,為人下賤;下賤畏怖而生妄語——如是等貧窮因緣故,行十不善道。若行布施,生有財物,有財物故不為非法。何以故?五塵充足,無所乏短故。」
從龍樹菩薩的開示中可以看出:貧窮不單單是苦惱法,還是所有惡法(十惡法)的源頭,當一個人財富充足的時候,就不會去行那些惡法,大家想想看是不是?這也是龍樹菩薩讓我們好好思維的。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龍樹菩薩上面提到了財富的具體義涵,財富不是錢,錢只是同一個社會的人眾共同賦予財富的一個標識的量化符號而已,它標識著你財富的數量,但它本身不是財富,財富是你能受用到的色聲香味觸五塵。不信給你一千萬美金,把你放到一個荒島上,你的財富不見得比荒島上的那隻瘊子多,猴子還可以上樹摘到果子,你那一千萬美元在這裡沒任何意義。
深入佛法的人都知道,佛菩薩告訴我們,我們所受用的五塵,其實是我們的第八識生起來的內相分,但這個內相分在非獨影境是依外五塵而生起的,而外五塵是有緣眾生(不止是人,而且數量大到不可思議)的第八識共同現起的。所以您在這裡好好思維,就會明白佛陀為什麼一直強調要利益眾生和「布施得財富」的真義了。
人間財富最多的、最富貴的人是轉輪聖王,據說在增劫才會出現,現在沒有。轉輪聖王也具有三十二相,擁有七寶,在人間富貴無比,而這一切都是從利益眾生而來。(有機緣我們可以專門談談這個話題)
所以佛陀在經典中提醒我們:「復當深觀貧窮之苦,豪貴快樂,是故繫心,常樂行施。」就是說要我們時常地深入觀察貧窮的苦惱和富貴的自在快樂,要理解這兩個法的因由,所以你就會時常樂於利益眾生而行於布施。
佛陀還說到:有智慧的人(就是已想明白的人)在布施財物的時候,是這樣想的:欲令此物,隨逐我身至後世者,莫先於施。
要以不堅財,易於堅財。何以故?如是財物,我若終沒,不隨我去,是故應當自手施與。我今不應隨失生惱,應當隨施生於歡喜。
我理解這段經文的意思是:您今生所擁有的財富是果報,這個果報除了您所受用以外,是帶不到未來生的,這點很值得某些富豪們思考,您今生到底能受用多少?除了您能受用和要受用的以外,其餘的財富您是帶不走的,這是不堅財,您要是有智慧,要把這些不堅財換成堅財。
如何換成堅財呢?就是要布施給眾生!這點一定要想明白,要是只靠信仰,您一定會做的心不甘情不願。
財富是眾生共同創造的,離開眾生沒有實際的外在財富可言,共同創造的財富為什麼你能受用,甚至要受用的比別人多?就是您與眾生有善緣,眾生允許你這樣受用,要是有一兩個眾生不允許你這樣受用,那您就有可能碰到強盜;要是有很多眾生不允許您這樣受用,那您就可能會碰到農民起義,打土豪分田地了。
所以關鍵是您和眾生的善緣,如何和眾生結善緣呢?當然是用布施來利益眾生了。修行的開始可以把您要受用的財富留下來,多餘的全部布施出去利益眾生,就像比爾蓋茨和巴菲特,他們真是聰明人,值得我們學習。
要是您的修行再進一步,您就可以縮減自己的受用去行布施,這個更難一些。
要是您修行更好,到了大菩薩的境地就可以行內財布施了,這個一般人難以想像,就是活著布施自己的器官去救人。這個太難了,您現在不要輕易嘗試,佛陀告訴我們要一步步來:善男子,施者先當自試其心,以外物施;其心調已,次施內物。
可以肯定的是菩薩道的修行過程,到成佛就是布施的過程。
一般人能做到像比爾蓋茨、巴菲特那樣已經很了不起了,他們布施是快樂的,佛陀在經典中有這樣的比喻:就好像有人背著一大袋糧食,會很累很累,最好的辦法是留下你必要吃的,把多餘的作為種子種到田裡去,這樣你就不會背著種子到處走了,而且你知道你過一段時間會收穫更多的糧食,您是不是很輕鬆很快樂?您種田種的是不是很快樂?
田是什麼?每個眾生都是田啊,您見到的每一個眾生都是福田,布施就是種田,可以財布施、無畏布施,當然最好的是正法布施!
想明白了,不但布施是快樂的,而且對眾生是感恩的,因為眾生是福田!
推薦閱讀:
※李笑來帶你實現財務自由,速來圍觀!
※《破解財富密碼:走財務自由之路》
※年輕人如何才能實現財務自由?
※第九節: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