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修鍊中的所悟所思(下)

編者感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任何知識,必須用心去悟,「老生常談」是永遠悟不出新意的。

常思常悟,方得真諦

二 、「取坎填離」是太極拳修鍊養生的關鍵。

    太極修鍊必須尊《周易》之義而行,一部《周易》就是一部生命科學的濃縮。《周易》蘊藏著生命的深深奧妙。太極修鍊就是要完成人體周天運動而取「坎」填「離」。通過太極吐納導氣,令身和體柔,順人的任督升降,取坎中一陽填補離中一陰,從而把後天的「坎離」還原為先天的「乾坤」,完成人生命的還原。我曾說過:先天八卦以立命,後天八卦以修性養命。人生的乾坤卦的陰陽是混沌狀態的,是涵藏著的。出生後即開始陰陽的互補互用,這正是太極的運動法則,進行坎離交泰,使水火既濟以保持陰陽的涵藏,而使生命健康地延伸。《易經》為什麼要以乾坤二卦排列於六十四卦之首,又以既濟、未既卦排列在六十四卦之後?原因就在於此。打太極拳要時時招招注意吐納導引,使腎水溫升而心火涼降,保持心腎交泰。「既濟」由坎離二卦所構成,使其處於平穩動態的導引中保持陰陽互補的狀態,所謂修鍊,就是要使意識積極參於氣息的調動,力爭氣息始終陰陽涵藏,使陰陽平衡而互補,節制陰陽的耗散速度。

  修鍊是最為複雜的人體科學,其中有多少奧秘有待於我們去揭示。民間流傳的種種「修鍊術」,要麼神神秘秘近乎玄學,要麼說不出什麼科學依據,只編造一些「功法」要人們在枯燥乏味中修鍊,少有說服力,參與者寥寥,所謂的功力多近於神話或荒誕。太極拳對人體的修鍊,直至而今,只找到了「形」(太極拳),如何以拳為載體進入廣袤的涵藏,人們多半悟之不清,述之乏術,偶有論及,多無可操之術,使人不得要領,只能日復一日地做操練形。世間一切科學領域,其複雜程度莫過於人體科學。人體科學的進程很緩慢。十五世紀時,英國哈維發現了血液循環,從而把生理學確立為科學。十八世紀是生物科學的發展時期,出現了生物學征途上的三個偉大創紀,一是英國的達爾文於1859年出版了震驚世界的巨著《物種起源》,創立了生物進化論,解決了人類的起源問題,第一次把生物學提到完全科學的高度。法國巴士德發現了酵母中的微生物,首創生命起源學說。德國的植物學家施萊登及動物學家施旺發現了細胞,揭示了生物起源的秘密。1965年9月17日,我國人工合成胰島素實驗成功,標誌著生命科學進入了新的時代。1984年1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試驗中心人工嬰兒的誕生,是對消極的「自然選擇」的挑戰。展望21世紀將出現從自然科學向人體生命科學積極進攻的態勢。上述種種震驚世界的發現,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易》中便深刻地涵藏著,在太極、陰陽、八卦、河洛中均蘊藏著科學的奧妙。我們在自身的修鍊中、研究中揭示這些寶貴的潛科學,對展開人體生命科學的前景將具有深遠的意義。

  修鍊,煉什麼?煉的就是體內之氣,氣的機制就是陰陽二氣的媾和,大腦導之,心勁引之,即「以意行氣」。有的書上在闡述氣的機制時,多半重視陽氣,而常常把陰氣歸為病態一類,其實陰氣對機體的滋養很重要。《周易》的八卦里就有四個卦為陰卦,坤(地)、坎(水)兌(澤)、艮(山)象徵陰氣,與陽氣同樣重要,各佔一半。坤(   )卦的意義是:「坤地無疆……,厚德載物」,「萬物滋生,品物咸章」;坎(   )卦「坎中水」,「水流而不盈」;兌(   )卦「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艮(  )卦「艮為山」。另一半為陽卦,即乾(   )天、離(  )日、震(   )雷、巽(  )風,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離,麗也……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 「離也者,明也,」 「離為火,為日」,「震為雷」,「震來厲,乘剛也。」 「巽為風」。八卦中一半是陽熱啟動,一半是陰潤貯備,二者互補而滋生萬物,不可忽缺。太極修鍊既要采陰氣,也要吸天陽,百會受其陽,湧泉吸其陰,陽從任脈而下,陰起督脈而升,升降互補,隨消隨長,保持平衡。氣功修鍊的採氣之法多半是靜態的,而太極拳的採氣之法是動態的,是動中求靜之採氣法。若完全處在靜止的狀態,如打坐、定式站樁、閉目靜思等,只能靠體內的氣機運動,若肢體受制約則氣感不暢。而太極拳的理念是以肢體運動為承載,意識指揮肢體運動的同時采八方之氣以入內。

  採氣是不是一種純技術性的東西,學會了它就可以保持長久平安,不生災病了?回答是否定的。採氣修鍊是道家的學說。大道重人貴生,這是道學之核心。從先秦的老莊學派、戰國的方仙道,至後世的教道,始終都貫穿著追求健康、長壽、幸福,為此做著不懈的努力。所謂「葯逢氣類方成象,道在希夷合自然。一粒靈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悟真篇》)這就是中國傳統養生學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基礎。道教追求的長生不老、羽化成仙,成為修鍊的動力。這種追求,首先要愛護、保養自己的軀體和生命,道教提出重命養身、樂生惡死的主張。東漢道教經典《太平經》認為,人生最可貴的是生命,每個人僅獲取一次:「凡天下人死亡,非小事也。一死,終故不得復見天地日月也,脈骨成塗土。死命,重事也。」因此人人當珍惜生命,「常欲樂生」,「要當重生」,「生為第一」。為此,修鍊身心、健康長壽便成為人生重要事,「唯思長壽之道,乃安其上,為國寶器。」怎樣才能得道呢?《太平經》指出「自愛」、「自好」、「自親」、「自養」的主張。我命在我不在天,為什麼要去仰呼上天呢?「有身不自清,當清誰乎?有身不自責,當責誰乎?復思此言,無怨鬼神。」這段話比宿命論以及對自身安危無可奈何、無所作為的消極悲觀情緒可貴,充滿自重精神。

  太極修鍊、太極養生學不是要人們學得某種技法就可以達到修鍊的目的,而是要完善自己的品德,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信不修卻想學得某種技巧以養生,那只是妄想。在道教追求健康長壽、成道成仙的漫長路途中把生命過程的道德化、生命價值的神聖化看得極其重要,道教求的是「死而不亡者壽」,充滿著以德治命的理念。死儘管是不可避免的,而「不亡」則意味著肉體之身可以死去,但內在的真我——永恆不壞之身,從此脫軀而出,故曰「壽」。在這種理念之中,人類可能性的最高潛力達到了極至,得到了最終的實現,道教正是在死亡的陰影之前,以高度的責任感去探索生命的奧妙,力圖創造一個統一的自我,使之依從人類的願望,讓生命進入永恆的狀態,雖死猶生。

  我們現在提倡構建和諧社會,這個「和諧」就是道家修德養生的理念。什麼是「和諧」?和諧就是萬事萬物的陰陽協調。陰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對最重要的概念。陰陽亦是道教理論的核心,繼承了先秦道家的道及陰陽理論,又受到《周易》和中國古代陰陽五行學說的影響,老子以道為本,但道的運動必須依據陰陽的合抱,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成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為和。」 老子為人類揭露了宇宙運化的奧秘,即天地萬物的產生與發展是處在一個陰陽矛盾的運動中,而「和」是萬物具備的基本形態。所謂「和」,指陰陽的平衡、和諧、合生的狀態。《淮南子·天文訓》說:「陰陽合而萬物生。」作為衍生萬物的本體——道,本身包含著和諧、和合的性質。《道德經》說:「天之道,猶張弓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形象而生動地揭示了道所包含的調整性、互補性、和諧性。所謂「和之至也」,更把和諧視為事物存在的最佳、最高狀態。

  作為人的養生之道,《太平經》認為人本於陰陽之氣,氣轉為精,精轉為明。故欲修得健康之身者,「當守氣而合神,精不去其形,念此三合為一,久則彬彬自見。身中形漸清,精益明,心中大安,欣然若喜,太平氣應矣。」養生太極拳在修鍊中處處本此而動,「以意行氣,以氣導血,引血歸經,循經入穴」,始終圍繞著把人的生理活動歸於陰陽二氣的和合交流,使人體氣機運行有序,吐納導氣合於可操作的規範。《經絡養生太極拳》的問世,向人們的「習慣」或叫做「悟差」提出了挑戰。在大多數人看來,盤盤拳架子,依套路規定的動作做做操就是「打拳」了。這個沒錯,只要認真抬手投足亮架或打把子,那就是打拳。可是,你練的是以「太極」冠名的「太極拳」,請問你怎麼在行拳中體現「太極」的呢?拳的套路只是「載體」,我們不能日復一日地只是習練載體,要想把太極拳從習練走向修鍊,使其真正為養生服務,就必須深悟太極之精髓,依法修鍊精、氣、神。

  三、性命雙修。

  從形神統一的生命觀出發,完成太極拳從習練走向修鍊的趨勢,無論從理論上、實踐上都要求人們去認識她、重視她、充實她,科學地研究開發她的領域。以陰陽學說為指導思想,道家在養生實踐中主張形神統一、性命雙修,「神」的修鍊其重要性要遠遠大於「形」的習練。我們當前的「太極拳」有哪一家研究如何在行拳盤架中關顧神的修鍊?我參加過多次大大小小的太極拳比賽會,什麼紀念表演會、經驗交流會,不管是地區的,門派的,全國性的,乃至世界太極修鍊大會,都是習練拳架套路,取得個名次排行就算是完成任務,從未見過什麼有關「太極」運化理論在「太極拳」的集會上有所研討。道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母體,太極運動、宇宙生化是道學觀察事物的深邃源淵,用在養生上順理成章。各地各層次的太極拳集會上,不開展「太極養生學」研討,恐怕與多年來對道文化的訛傳誤說有很大關係。

  道文化認為,修身必先修德,《周易》說:「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道教在繼承前人的倫理觀念之上,進一步肯定了道德修養對於生命延續的重要作用。從人們好生惡死的天性出發,道教論證了修身養德同長生不死之間的必然聯繫,從而使道教的修養成為養生長壽的實踐前提。漢晉時代的仙經《河圖紀命符》中,關於人的行為善惡與人生壽夭的關係,是這樣論述的:天地間有司過之神靈,他們依據每個人作為而決定其吉凶壽夭。如行為惡大者則速死,過小者則壽減,所謂「過大者奪人算。故求先之人,先去三屍,恬淡無欲,神靜性明,積德重善,乃服藥有益,乃成仙。」在《赤松子中誡經》中,以天人感應學說為基礎,精闢地闡述了道教仙學的道德決定論。他說:「營營萬民,在天各有一星之主,其盛衰、財富、生死,皆隨其人的善惡而表彰。為善者,善氣覆之,福德隨之,眾邪去之,神靈衛之,人皆敬之,遠其禍矣;為惡之人,凶氣覆之,災禍隨之,吉祥避之,惡星照之,人皆老之,衰患之事並集身矣。」善惡吉凶,上天自有公斷,希望人們能棄惡行善,修道積德。

  道教的「善惡報應」觀念是從中國傳統文化演繹而來,又在漫長的演繹中得以補充和發展。《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善之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教。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說: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就有丑與美對立;都知道善,就有不善於善相對立。其他事物也都是矛盾對立的。有和無是對立相生的,難和易是對立相成的,長和短是對立相形容的,高和下是對立相傾軋的,聲音的大小、長短、高低、清濁是對立配合的;前和後是相對隨從的,知道有為則有所不為,因而用無為的政策;知道有教則有所不教,因而行不言的教育。不多言,「多言多敗」。萬物各有活動。而聖人不去治理(無為);萬物各自生長,而聖人不佔為己有(無私);萬物各有所為,而聖人不去掌握(無為);事功告成,而聖人不以有功自居(無私)。正是他不以有功自居,所以人們就歸功於他。道教勸人治世,其基本思想就是善惡報應,正如《易·坤·文言》所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是一種樸素善良的勸人為善的教義。在道家看來,善惡與福禍之間有其內在的聯繫,多行善,必然後世得到福澤;多為惡,則禍延子孫。治世、養生和安家是一個道理,以修德而養生是根本的、積極的。修道養內,平衡心態,俗話說:「心裡沒病死不了人」,心正則理安,理安才氣順,氣順才經通,經通則不痛。養生經絡太極拳修鍊的不是攻擊人的技巧,須知,想以技擊傷人,就使內心產生某種有害的毒素,本身絕非善念,談何修鍊?盤拳是為了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養心,心存善念是最重要的養生。

  道,是宇宙萬物生生滅滅的主宰者,一切的一切都是順道則生,逆道則亡,概無例外。道,包括一切,涵蓋一切,作為修身養命,這裡只研究人的行為活動。

  關於人的行為,認識上從來不一致。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說「人之初,性本惡」,也有人說,人生之初其性無所謂善惡,人性的善惡都是後天造就的。我們不說任何一方面的認識的對與錯,僅就各種觀點加以分析,從而引出我們認為有意義的觀點。在孟子看來,人生之初都有仁、義、禮、智等等天賦,但他也認為「逸居中而無教,則近禽獸」。孟子還是重視人的後天修養的。人在漫長的由動物演化為人的過程中,正是由於漸漸積累了仁、義、禮、智的意識,才由低級到高級、從野人進化到社會的人,有了人類社會群體的制約,先行者、智者把群體的意識上升到「文化」範疇,促進人類認識、推演、彙集、傳播人性的光明面,並將其注進人的靈魂。孟子之所以能成為繼孔子之後的「亞聖」,就是由於他彙集了無數先人的禮約而創立了自己的學說,並為世人所公認的推崇。他的「人之初,性本善」學說,是基於對人的最初的善意的認識。同時也指出對人的教育也很重要的,「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了」。孟子既然認為「人之初,性本善」,這就肯定了人是有可塑性的,其後再假以時日對其進行後天教育,施育的範圍莫過於「仁、義、禮、智」。通過教育,人如果能恪守仁、義、禮、智的教義,就能循序漸進,深造自得,成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頂天立地之人,要旨就在修心養性。

    把太極拳上升到修鍊的境界,做到形神合一,內外兼修,要依「道」而行。說到修鍊,人們往往只是狹義的理解為得道成仙、長生不死。生命的質量如何,要立體地去理解,包括生理機能、教育素養,以及為世界、為人類做了些什麼貢獻等等。如果是一個惡人、壞人,一個私慾建立在眾人痛苦之上的人,此等人還是短命些好,因為他給別人帶來的只有災難。有的人雖然肉體已經不存在了,可是他的精神、功德卻長期留在人世,雖死猶生;有的人雖然還活著,卻被唾棄,雖生猶死。

  作為人,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肉體,一個是精神。人之初,只具有一個條件,那就是肉體。其活力就是如何獲得維持欲求的需要。其後的日子,就是在其生命延續的同時注入其精神境界的蘊積。如果只有「健康」的軀殼,而做的壞事、惡欲佔據了他的心靈,那麼這樣的人定會「成長」為惡人,成為世界的禍害。那些填不滿的欲求,會逐漸把他們導入罪惡的深淵。反過來說,人在後天所接受的熏陶、教養及個人操守在修鍊中,能使其肉體和智能接受「道」的指令,然後由其肉體和智能去逐步完善,實現這些指令,這樣的人正是構建和諧社會所需要的人。我很喜歡看電視劇《重案六組》,以及各色各樣的刑警片,那裡面的刑警充滿了智慧和活力,在他(她)們的英勇無畏的戰鬥中,制服和打擊了多少人間匪徒,劇中揭露的醜惡靈魂,叫人觸目驚心!試問:那些罪犯們的惡行是怎麼形成的?他們的罪行只靠刑警的打擊可以根治嗎?加強社會的凈化,提高全民的行為操守和修養,才是建設社會和諧的根本。

  道教的修性養命學是立體的、全方位的,它是以揭示萬物之起源、宇宙形成並演化的規律來建立自己的學說體系的,是有物可賭、有據可考、學有可依的科學。因此,在我們討論「修性養命」的諸多問題,須據道教理論是從。道教的教義是從古代科學的實驗和經歷中形成的,它對於現代物理、化學、心理學、數學的發展都有啟發。

  在一般的大學裡研究的學科,把注意點都集中在對物質世界的觀察與探求上,很少涉及精神的及非物質世界,而在道教看來,宇宙中的一切因子都服從於同樣的原理和法則,物質世界的物理法則同樣能運用於精神世界。從物質世界到精神世界是一個綜合、上升、提煉、認識的複雜過程。雖然物質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但在道教看來,精神世界對於人類的協調和安定遠遠超過物質世界的作用。道教的智慧有極豐富的前科學知識,我們研究和承認道教學說,能進一步對整個世界(物質和非物質的)做出深入全面的理解。在一般人看來,研究道教時把著重點放在了解道教對於延長人的肉體生命的古代科學技能和方法上,而這些技能和方法較易於普及、易於被一般人接受。又由於這些技能和方法迄今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民間的影響深遠,信徒眾多,時間越悠久,其學術價值理應越高。但是從實際事實來看,對惠予人類福祉的道教道學是普及不足而提高極差,有的甚至被不法之徒假借授道的招牌招搖過市,騙財害人。他們以為人治病或延長壽命為誘餌,編造種種奇談怪論或玄機莫測的功法,五花八門,使人受騙上當。他們對於中華文化的、道的精髓、道的科學內涵、道德真諦卻不甚了了。

    須知「拳」以「太極」冠名,她是源於《周易》、推演八卦、理根太極、諳於醫(中醫)道、和於術教的,是中華文化底蘊極深的、極富東方哲學思維的出神入化的修鍊術,豈是做做體操就能算作「太極拳」了!太極拳的修鍊不在外而在內;拳只是載體,不在形而在神;不在依據套路習練拳腳,而在依據「道」的法則修鍊內功。希望拳友們深悟,還「太極拳」的本來面目。

推薦閱讀:

太極拳的本質 能量傳簇
《護養生命參太極》
太極拳眾多流派特點概述(2)
武術名家講解何為太極拳-中國太極拳網
馬保國站在擂台上對徐曉東喊話:你上來啊,你上來我打死你!

TAG:修鍊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