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宴|袁崇煥的圖森破(一)
大司馬亂入:關於袁崇煥的聚訟,在明清之際就已經紛紛擾擾。近年來,金庸先生在名作《碧血劍》中對袁崇煥大加讚美,並不顧史學上的外行,在書後附《袁崇煥評傳》,推崇備至。而前陣很火的穿越小說《竊明》里,作者灰熊貓卻不惜原創歷史,把袁崇煥寫成一個賣國投敵的大漢奸,使得關於袁崇煥的評價更加兩極分化。
袁崇煥被殺的真相究竟如何?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文史宴公眾號特邀西祠衚衕元老、明史達人李古,為大家帶來十分精彩的解讀。文章篇幅超過微信限制,只能分三篇推送,本周四推送第二篇,下周一推送第三篇,歡迎朋友們追讀。
一、平台開始的大牛皮
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七月,崇禎帝在平台召見六部九卿,諮詢邊事、流寇、稅款等國務。此時,天啟帝時盤據朝堂的魏忠賢及其餘黨已被盡數剪除,成立了以楊景辰、周道登為首的新東林內閣,又革除了萬曆以來礦監,海捐等弊政。
從表面看來,這是自明萬曆中葉以來最好的時期,皇帝英睿,君子盈朝,海晏河清,天下額慶。
平台:紫禁城建極殿(即今保和殿)居中向後為雲台門,其兩旁向後為雲台左門、雲台右門,又名雲台。
平台召對是明朝的一個制度,明朝自從萬曆帝中後期不理朝政以後,就沒有平台召對了。此次平台召對重開,大臣們熱情高漲,摩拳擦掌,欲掃一代頹風,致君以堯舜,創大明中興之世。
上午七點,大會流程開始,群臣肅立,皇帝坐在那裡,遇到問題就點官員的名,官員上前跪在那裡答話,遇到皇帝允准了,也可以站在那裡說。是為召對。
崇禎問召浙江官員:「海盜侵擾的事情怎樣了?」答說:「去年秋天鬧過,五天後就離開了。」
問江西官員:「皇親宗室的撥款怎麼沒給?」答說:「江西窮啊,山多田少,貧瘠得很,相關部門還沒能力解決。」
問湖廣官員:「湖北去年夏天有民眾鬧事,現在怎樣了?」答說:「現在還行,鬧過之後比較安定。」
問福建官員:「海盜的事情怎樣了?」答說:「海盜和陸地盜賊不同,所以以招撫政策為主。」
問:「那為什麼海盜李奎奇又給你們殺了呢?」答說:「李奎奇可與鄭芝龍不一樣,就算招撫了也不能為政府所用,現在還有這樣降叛不定的,沒把握。」
問:「那怎麼辦?」答說:「只有發展鄉村地方武裝,加大發展火器裝備,以戰為守,這是上策。」
問河南官員:「亂收費現象在你們那裡太嚴重,相關人員要法辦!」答說:「最近已經撤職了。」
如此如此——
接下來,是廣西官員,四川官員,雲南官員,貴州官員,一一奏對。
然後,崇禎話鋒一轉,說:現在談談遼東防務問題,遼東問題很嚴重,自先帝以來,建奴(建州女真)屢次內犯,次次搶走大批人口和財物,該怎麼辦?你們都說說嘛!
談到遼東問題,大臣們都黑了臉。遼東問題,就是後金問題。自萬曆四十七年時,四總兵征薩爾滸,大敗輸歸,明朝只能在松錦一線龜縮不出。
天啟元年,老汗努爾哈赤趁遼河結冰,舉圍西平堡,一次推光了三萬明軍,遼東三傑之一的熊廷弼見事不能為,迅速撤軍山海關內,把廣寧城和大將高自邦的命丟給了後金人。
這場大敗最終讓熊廷弼也丟了命,其中軍事情況之複雜,政治之厚黑,黨爭之扯皮估計幾萬字也掰不完。
遼東問題很嚴重,已經被別人砍了三個總兵,自個兒砍了一個經略,總之太複雜,太難辦。
六部官員都在認真的思考時,突然有一個人跳出來說:
只要給錢給人!我五年可以平了遼東!!
內閣首輔楊景辰,周登道 :
嗯……啊?!!!!!
眾官員:我去!!!
大家心裡都想,遼東形勢危如累卵,後金氣勢洶洶,五年能推平?
堂堂平台召對,天子垂問國事,說話這人是來逗逼的嗎?!
說話這人,還真不是逗逼。
此人就是——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監督薊遼、登萊、天津軍務,大名鼎鼎的督師袁崇煥。
也就是本文的主角。
崇禎元年的袁崇煥可是政治上炙手可熱的人物。先說說他光榮的歷史。
袁崇煥字元素,生於廣東東莞石碣,祖籍廣西梧州。
萬曆四十七年,袁崇煥考中進士,被任命為福建邵武知縣。在任時熱愛軍事話題,遇見退伍的老兵時,袁崇煥與其討論邊塞上的事情,自認為有鎮守邊關的才能。
為什麼跟福建的老兵能聊出遼東邊塞上的情況?
這不是重點,總之,他很自信。
重點是自信。
天啟二年(1622年),袁崇煥往京城覲見明熹宗朱由校,御史侯恂,也就是《桃花扇》男主角侯方域的老爹,破格提拔袁崇煥在兵部任職。
不久之後,廣寧被後金軍攻陷,於是朝廷商議,應該派人鎮守山海關。袁崇煥得知後,隨即一個人往關外查閱地形。回朝之後,袁崇煥第一次口出大言:只要能給我足夠的兵馬錢糧,我一個人就可以鎮守山海關。
他上司侯恂不知那時在想什麼,他會不會也想到,這人是個逗逼嗎?
如果此時侯恂一個漏風巴掌扇過去,圖樣圖森破!!
——那袁崇煥可能面臨的就是冷遇、排擠、奪職,回家吃老米飯,然後賦閑自在一輩子,那麼遼東那條防線可能永遠也不會和他有關係,那麼他的人生也不會迎來那個悲慘的結局。
可是侯恂沒有扇他,與之相反,他大力稱讚袁崇煥的才能,再次向天啟皇帝推薦,於是皇帝又破格拔袁崇煥為兵備僉事,督關外軍,撥給帑金二十萬,並讓其招兵買馬。
自信確實是一種力量。
不過還有另外一種解讀。
天啟元年,遼東巡撫王化貞與經略熊廷弼不和,引發廣寧大敗,王化貞跟熊廷弼同時被奪職下獄,朝議之下的結果,王化貞死緩,熊廷弼秋決。
其實,廣寧慘敗的罪魁是巡撫王化貞,王化貞自鎮江大捷之後,對形勢估計過於樂觀,五度出兵攻打後金,盲目相信所謂蒙古側應,吹牛逼說六萬兵馬可以蕩平敵寇,熊廷弼看不上他吹牛,兩人就戰略問題以奏摺相互拍磚,吵得一他糊塗。
不久,五次征金都損兵折將,努爾哈赤反而包圍了西平堡,有意圍而不打,王化貞調遼東全部兵力馳援,結果西平堡下,努爾哈赤完成了一次教科書式的圍城打援。
三萬明軍,被一路推平。
王化貞牛逼吹破,又被他的部將孫得功出賣,只好帶著殘兵敗將臊著老臉去找熊廷弼救命。
在大凌河,二人遇上了,熊廷弼自然臭了他幾句,不過還是留了五千人馬給他殿後。自己與韓初命擁難民先撤入關內。
一經一撫,先後入關,孫得功的投誠後,後金兵不血刃的取得了廣寧城,朝野震驚,天子大怒。
王化貞好大喜功,自啟邊釁,又信任叛將,喪師失地,論起來條條該殺,但是,王化貞是東林黨的人。
大明朝軍事問題總會政治化,戰略問題會歸於路線問題,路線問題爭到最後就演化為黨爭。
而熊廷弼又是什麼黨呢?他的政治背景就複雜了,他原來是浙黨的,又參加過楚黨,後來居然又經由東林黨楊漣向天啟帝遞過彈劾魏忠賢的摺子。
這背景不僅複雜,簡直混亂。
要知道浙黨跟楚黨跟閹黨是抱團的,而東林黨跟閹黨一直在你死我活的惡鬥,熊經略你一面跟楚黨、浙黨組團,一面幫東林黨彈劾閹黨的大頭目,你幾個意思啊?
下獄之後,他又想指望閹黨,花六萬金向魏忠賢疏通,然後又拿不出錢來——
魏九千歲: 你特么消遣雜家?!
東林黨想王化貞是個二貨,可畢竟他是我們的人,地可丟,兵可以敗,政治立場不能輸,他的命得死保,熊廷弼……朝秦暮楚的,搞不清他哪頭的,不管了。
於是熊廷弼就糊裡糊塗的死定了。
言歸正傳。
因為黨爭。遼東問題已經糜爛,膽兒不肥的都不敢沾包,如今有個人跳出來大包大攬,說他一個人能統統搞定——
那不如讓他試試吧!
如此袁督師迎來了他人生中第一個上升期。
1623年(明天啟三年、後金天命八年)九月,遼東經略孫承宗命袁崇煥與副總兵滿桂領兵萬餘駐防寧遠。
袁崇煥開始苦心經營他的發業之基寧遠城。
1625年(明天啟五年、後金天命十年)夏,孫承宗採納袁崇煥建議,派兵據守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凌河、小凌河等城,將遼西防線向前推進200里,使寧遠亦有所屏障。
此時明朝遼東以寧遠城為軍事重鎮,對後金初步實現防禦性推進。
可是好景不長,朝廷內的黨爭又一次爆發,十月,明廷派閹黨高第取代孫承宗。高第懦弱無能,膽小如鼠。剛一上任就要把錦州、右屯等地的防禦器械撤除,把守軍全部趕進關里。
袁崇煥此時已經經營了定遠三年,各項建設穩步推進,這時要他撤軍關內,放棄這個主基地,他哪裡肯干!
他膽大,話撂得也痛快!
要走你走,老子死也不離開一步!!
高第和袁崇煥二者都有政治投機的野心,可高弟沒有袁崇煥的勇氣。政治博弈就是賭局,眼光准、膽子猛、敢孤注一擲的,才是成就偉大功業的一流人物。
比之高第,袁是敢說、敢做、敢玩命的。
性格決定命運。
見到袁崇煥要玩命,高第再一次慫了,這個遼東經略,居然指揮不動一個寧遠守備,他同意袁崇煥率領一小部分明軍留下。接著高第就匆忙的下令盡撤錦州、右屯、大小凌河及松山、杏山等地的明軍和守城器具,退入關內。
這次撤退十分突然,基本是立體式、滾筒式,無編製的撤退。因此在撤退途中,人馬爭先恐後,亂成一團,連平日屯積在各地的10多萬石軍糧也丟棄了。
錦州、右屯和大小凌河等地城堡均被放棄。唯有山海關外一百公里寧遠城,孤懸一隅。
努爾哈赤乘遼東明軍易帥和匆忙撤軍之機,親統八旗軍約六萬人(號稱十三萬)於1626年(明天啟六年、後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十四齣瀋陽,十七日西渡遼河,直逼寧遠。
此時的寧遠城在努爾哈赤的想像里大約就是個廢棄的分基地,輪子兵一波流就能拿下。
在他親眼看到寧遠城時,不由大驚:瞎了我的氪金狗眼啊!!——
四年經營,袁崇煥把寧遠城修成了個什麼樣呢?
史書記載:
城高3丈2尺,雉高6尺,址廣3丈,上廣2丈4尺。
翻譯成現在尺寸,寧遠城城牆高12米,垛子牆高兩米,城牆地基寬10米,上部平台寬9米,下寬上窄。寧遠城就是由這種梯形城牆圍起來的軍事堡壘。
光牆高12米,地基寬10米就可以想見,這是多麼皮實的一個烏龜殼。
此時袁督師的戰術思想已經瞭然一目:你們建奴騎射絕冠天下,野戰無敵,我也不得不服,不過你們野戰這麼能打,我幹嘛跟你們野戰?
我將人馬輜重大炮箭石集中在一處,卡在你必經之路上。然後拚命堆血堆防禦,堆成一個烏龜殼,你不嫌硬就來咬吧!
烏龜流戰術並非是我貶低袁督師,直到兩百年後一戰中的凡爾登,以碉堡加鐵絲網的陣地防禦還絞肉般的填進了多少萬條生命。
正月二十三日,後金軍進抵寧遠,離城五里橫截山海大道,安營布陣,切斷寧遠與關內的聯繫,在城北扎設大營。努爾哈赤遣被擄漢人入城勸降,被嚴辭拒絕。
努爾哈赤決定第二天攻城,突然,寧遠城牆上轟然做響,火光星星,幾個大鐵丸子橫飛而至,城北的後金大營被砸的人仰馬翻,死傷慘重,不得不全營西移。
這個烏龜殼不僅是皮實,而且還有黑科技。
袁崇煥在寧遠城共擁有西洋大炮11門,放置在敵台的特製炮車之上。火炮調轉,火力可覆蓋城牆外270度的範圍;相鄰城牆角敵台之間的大炮還可相對射擊城下的敵軍。
這種西洋大炮就是朝廷跟葡萄牙人買的,從軍艦上拆下來的前膛炮,史書里稱為紅夷大炮,又稱紅衣大炮。
這些大炮在葡萄牙估計都是過期產品,可是對於後金人來說,確確實實是黑科技。
袁崇煥還擁有一支有專業素質的炮兵——接受過葡萄牙人訓練的彭簪擔任火器總把,專司訓練炮手使用紅衣大炮;而袁早在福建便招募的軍人羅立,則成為紅衣大炮的發射者之一。
正月二十四日晨,努爾哈赤發動攻城,命後金軍推楯車、運鉤梯,步騎蜂擁攻城西南角,萬矢齊射城上,城堞箭鏃如雨注,懸牌似蝟刺。袁崇煥命發西洋大炮,又殺傷後金軍甚眾。
左輔率軍民依託堅城,死戰不退;祖大壽率軍應援,銃炮齊發,藥罐、雷石齊下,後金軍死傷累累。
努爾哈赤熟諳戰略,及時命移兵攻城南,以楯車作掩護,在城門角兩台間明軍火力死角處鑿開兩丈見方的大洞四處,寧遠城命懸一線。
危急存亡關頭,袁督師再次豁出命去,他親自擔土搬石,堵塞缺口,又突發奇謀,將柴捆澆上油並摻火藥,用鐵索垂至城下燃燒;又選猛男五十名系長索墜下城頭,拿棉花火藥等物將抵近城下的後金戰車盡行燒毀。戰至深夜,後金軍攻城不破,於是收兵。
至正月二十六日,後金軍繼續圍城,精於騎射的八旗將士,卻被阻於深溝高壘之前,矢石炮火之下,難以發揮騎戰特長,傷亡甚重,被迫撤軍。
寧遠孤城一座,兵不滿兩萬,將不過數員,居然阻擋住了後金的六萬大軍,這看上去真是個奇蹟。
所以史稱:寧遠大捷。
寧遠城在失去大小凌河等戰略屏障後還能以孤城死守,主要原因是城防嚴密,火器精良,將士用命,其中身為主帥的袁崇煥不怕死,敢拚命的精神確不可沒。
所謂將熊熊一窩,相反,主帥豁出去,眾將官也都會不要命。
不過在冷兵器時代,深溝高壘抵抗數倍於己敵人的故事並不鮮見。三國時期魏牙門將張特以不足三千的病弱之兵守衛新城,最終使號稱率領二十萬大軍的東吳諸葛恪喪師而返就是力證。按比例來說,如果二萬擋六萬是大捷,那三千擋住二十萬那就是七十倍當量的大捷了。
那麼寧遠大捷的戰績到底多大?
眾說紛紜,其中有一項出入尺度特別大——
後來這一項被無數人口口相傳,越傳越神,就是——
努爾哈赤被紅衣大炮炸傷,不治身亡!
紅衣大炮在寧遠大捷里起到的作用是很大,袁崇煥在奏書里自己吹噓說,火星所及,無不糜爛,可是努爾哈赤也被炸爛了嗎?
紅衣大炮發射的是實心彈,基本就是大鐵丸子,如果努爾哈赤被正面打中,估計真就被打爛了,如果是擦傷,以炮彈的重力加速度,也至少是多處骨折加大出血,努爾哈赤被抬回軍營還能留個遺言就夠能挺的了。
事實是,努爾哈赤戰敗於寧遠,是在1626年正月,至八月二十日身死,其間八個多月。大量史料記載看,在這八個多月中,努爾哈赤並沒有去治病,而是「整修舟車,試演火器」,並且到「遠邊射獵,挑選披甲」,積極準備再進攻寧遠,以復前仇。
這麼長時間裡,就算被擦傷手指破傷風也該死好幾趟了吧?
這還不算完。
四月,努爾哈赤親率大軍,征蒙古喀爾喀,「進略西拉木輪,獲其牲畜」。五月,毛文龍進攻鞍山,後方吃緊,這才回師盛京(瀋陽)。六月,蒙古科爾沁部的鄂巴洪台吉來朝,他親自「出郭迎十里」……
努爾哈赤如果被紅衣大炮打成重傷,還能又親征蒙古,又回師防禦毛文龍,又出來跟鄂巴洪部聯歡,那這老王八蓋子一定是金剛狼附體了。
可見所謂努爾哈赤被紅衣大炮打傷不治身亡純屬無稽之談。
為何有這樣的傳聞,無非是虛報戰功,浮誇明軍,神化督師,層層加碼,最後荒腔走板了而已。
這裡就不多分析了。
寧遠大捷為袁督師的政治生涯贏來了一個輝煌的開局,舉朝稱頌他是社稷干城,他被進位遼東巡撫,在遼東開始獨擋一面。
——在皇帝看來願意賣命的臣子,怎樣加官進爵也不為過。
在袁崇煥看來,政治博弈就這麼回事兒,風險越大的盤面,回報越大,想要更多,就不要猶豫,一上來要梭哈!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逝世。大妃阿巴亥和兩個庶妃殉葬。代善與其子岳托及薩哈廉,擁皇太極嗣汗位。
皇太極又譯「黃台吉」、「洪太主」、「紅歹是」,乾隆年間改用現譯,沿用至今。
皇太極年號天聰,又稱天聰汗,自幼熟讀漢家經典,有很高的文化素養,他一改其父努爾哈赤屠殺文人的政策,並於天聰三年進行考試,選取了滿、漢、蒙古生員二百人。
自古以來中國都會遭遇游牧民族的威脅,中原地區成熟的漢文化又會對游牧民族產生吸附。中華文明一向以王化為浸潤,以軍事為手段,羈絆周邊的蠻夷部族,形成以中華為文明正朔,天下共主的朝貢體系。
而隨著中原王朝衰落,軍事手段不能令周邊國家臣服,在原來依附中國的外族之中,就會產生積極學習漢文化,又對中華桀驁不馴的軍事領袖。
他們認同儒學家國天下的世界觀,自認為是中華文明的繼承人,在他們看來,既然中原的政權已經衰落,不能再負擔文明正朔的責任,那麼入主中原,使中華地區再歸王化是上天交於自己的使命。
所謂打著紅旗反紅旗。
這樣的人,往往是中原王朝的死敵。
皇太極就是這樣的人。
皇太極繼承漢位之後,為彌補先父寧遠之撼,迅速對明朝展開一系列軍事行動。
二、死不出戰的寧錦大捷
天啟七年(1627年)正月,皇太極舉兵渡鴨綠江征討朝鮮,五月,皇太極從朝鮮退兵後,率兵直抵錦州,將其包圍。
從而爆發了以錦州、寧遠為核心戰場的錦寧之戰,明朝自稱寧錦大捷。
從努爾哈赤去世,到皇太極出兵錦州,間隔時間有一年,這一年,遼東巡撫袁崇煥又在做什麼?
第一件事情是鬧人事矛盾,寧遠大捷之後,袁督師躊躇滿志,雄心勃勃,可要一展抱負,就得收攏權柄,同僚意見相左,那就一腳踢開!
他先跟大將滿桂鬧不和,於是上疏請求將滿桂調往別處,明廷於是召滿桂回朝。經略王之臣奏書請求留住滿桂,袁崇煥又因此與王之臣鬧不和。明廷擔心這兩個人鬧矛盾會影響大事,於是將兩人分開,王之臣督關內,袁崇煥守關外。
第二件事情,就是在努爾哈赤葬禮時,派去了使者。
剛剛在寧遠打的頭破血流,如今又來暗通款曲,沒有奏明中央,私下跟建奴勾搭。這件事後來成了袁崇煥的大罪一款。
有人說此時袁崇煥已經準備賣國當漢奸投靠後金了——我去!袁督師此時已經是從一品遼東巡撫,錢糧自主,兵權在握,古話說封疆大吏一地諸侯,剛剛功成名就,他就準備剃了頭去後金當奴才?作為一個政治博弈的玩家,他腦子秀逗了嗎?
還是原來的話,政局如賭局,在寧遠時他籌碼有限,孤注一擲,屬於以小博大。如今他已經贏來數倍的政治資本,就要從高風險的博彩式投注,改為謹慎穩妥的融資式理財。
他一方面通過跟皇太極談和平,穩住遼東防線。另一方面,派劉應坤、紀
用、趙率教等將巡視錦州、大小凌河等地,想要大興屯田,恢復高第放棄的疆土。
他又上書中央說,遼東的敗壞,雖然是人心不穩固,也因為失去了有形的險要。部隊不利於野戰,只有依憑堅固的城牆和使用大炮一種方法。如今山海關的四座城池已經修復一新,應當再修松山諸城,缺一不可。
袁督師的戰略思想還是跟寧遠大捷時保持一致,即依託堅城與大炮,逐漸向遼東推進,明軍野戰不是後金的對手,那我就修碉堡,反正大明國力雄厚,有的是鋼筋水泥黑科技,我一路堆血堆防禦,把炮塔堵到你家門口去!
而皇太極又是什麼心思呢?早在努爾哈赤攻打寧遠的同時,後金就分兵強拆了明軍關外補給重鎮覺華島,使明朝失去了一個敵側軍事基地。
努爾哈赤又著意聯絡蒙古科爾沁部,跟鄂巴洪台吉喝酒吃飯,唱歌跳舞,而皇太極即位後不久就出兵東征朝鮮,欲令朝鮮政權背離明朝,臣服後金。
皇太極的用心已經昭然若揭了,明朝東邊是朝鮮,西邊是蒙古,都對明朝依附,而後金夾在中間,後金每次出兵征明,都又可能被蒙古和朝鮮從背後偷襲。
那我就先收服蒙古,再推平朝鮮!強拆掉你關外的兩大分基,以後攻打明朝就沒有後顧之憂了,何況,蒙古由喜峰口直接聯通內地,這條路線如果打通的話——
你寧錦那條馬其諾防線還有什麼用?
天啟七年(1627年)初,後皇帝皇太極一面派遣方金納為首的九人代表團,前
往寧遠與當時的遼東巡撫袁崇煥議和,以疑惑明朝方面。一面派鑲藍旗旗主阿敏、鑲白旗旗主阿濟格、鑲紅旗旗主岳托,貝勒濟爾哈朗、杜度、碩托,總兵李永芳等人率大軍攻打東江鎮。
東江鎮是個什麼地方?
百度詞條上說:
東江鎮治所在今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平壤市椴島。轄區理論上包括遼河以東的淪陷區,實際擁有渤海各島、旅順堡、寬奠堡,以及朝鮮境內的鐵山、昌城等據點。
東江鎮在朝鮮境內,那麼是朝鮮軍隊的一個據點?,不對,創立東江鎮的是明朝大將,又一位督師,赫赫有名的毛文龍。
呵呵,毛督師和袁督師的故事從此開始,這兩個小夥伴,精彩演出還在後面。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薩爾滸之戰後不久,後金在不長的時間內迅速佔領了整個遼東,大有將戰火蔓延到山海關內之勢。
但天啟元年(1621年),明朝將領毛文龍取得鎮江大捷,隨後招撫遼民、訓練士卒,建立起一支海外勁旅,在後金統治區內「飛書遍投」,發動遼民反抗,使得後金對明朝的軍事行動受制於毛文龍,每次都無法及遠。
天啟六年(1626年)八月,後金為了打破明清雙方的戰略均勢,遂決定首先攻打毛文龍建立的東江鎮,解除這一「腹心之大患」,為南下進攻明朝本土做好準備。
所以,皇太極在天啟七年發兵征朝鮮,其實是在朝鮮境內跟明朝軍隊開練。
整個戰役過程比較長,這裡不多說了,總之,後金人打得很不順手,以至於後金主帥阿敏遷怒於朝鮮人,轉而進攻朝鮮義州和安州,攻破城池,大開殺戒。得手後,又率大軍移向朝鮮首都王京,準備滅掉朝鮮稱王,朝鮮國王李倧一面倉皇出逃,一面遣使向明朝和毛文龍請罪——
哎,不是該請援嗎?為何請罪?
原來開戰時,朝鮮認為毛文龍必敗,為自保倒向後金,向後金大軍提供朝鮮服裝,「引賊俱換麗帽麗服」,冒充朝鮮軍圍攻鐵山。鐵山都司毛有俊等率千餘名守軍與後金大軍血戰……
可是後金人使詐攻下鐵山之後,在雲從島卻遭遇毛文龍迎頭痛擊,大軍損失慘重。阿敏一怒調頭撿軟柿子出氣,把朝鮮打得幾乎要刪號了。
李國王不得不跟毛文龍和天啟帝兩頭解釋,說導敵不是自己的主意,而是臣子里的朝奸所為,請求援救。
毛文龍見得文書,不記前嫌,立刻整部入朝,和阿敏部決戰。
毛督師是絕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國際主義者嗎?當然不是。他知道朝鮮是東江鎮的戰略後方,二者互為唇齒。朝鮮若亡,東江鎮無法獨存,東江鎮亡,大明再無屏障。
中國軍略之大防,重中之重,永遠是朝鮮,百年不易。
兩軍對陣,「文龍自率兵出,殺固山三、牛鹿八人,斬兩千餘級。」阿敏不得不放棄在朝鮮稱王的打算,「殺出一條血路回到本土」,東江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而在阿敏部跟毛文龍鏖兵之時,皇太極出兵包圍錦州,想試著強拆掉明朝的前進政策下的一線陣地。
他包圍錦州,卻沒竭力攻城,他想幹什麼?
在寧遠城中的袁督師就呵呵了,你以為老子是王化貞啊,你想誘老子出戰,再來一次教科書式的圍城打援?圖樣圖森破!!
反正錦州是剛剛光復的前線基地,你推就推了吧,你走了,老子再去修,反正不差錢,至於守城的趙率教,你殺就殺了,老子當初守寧遠,自個命都不心疼,我還管他?!
從博弈得失考慮,我若不出兵,頂多失去錦州;我若出兵浪戰,十有八九被你打光,你再順勢而下,錦州和寧遠就都被你推平了。
我這沒了主基地的遼東巡撫,不給你幹掉,也要給朝廷殺頭。
於是乎,不管趙率教如何風急火燎的求援,袁大督師只是讓祖大壽和滿桂帶騎兵去錦州走兩圈,騷擾後金軍一下就跑,主力反正在寧遠不動如山。
皇太極怎麼辦呢?
他真沒轍兒了。
無奈間,他只好分兵來寧遠碰碰運氣。結果如他老爹一般,被紅衣大炮一陣亂轟,皇太極大帳被炸毀,濟爾哈朗等受重傷,後金軍死傷累累,被迫撤兵。
明軍完成了一場教課書式的防禦反擊。
大約皇太極對袁督師的烏龜流戰術很不適應,至此臭手疊出,後金軍從寧遠撤退後又開始打錦州,三心二意東走西顧,當然無法建功。六月,毛文龍擊敗後金阿敏部後,出兵偷襲遼陽,為錦寧之役策應,皇太極撤兵,明朝稱「寧錦大捷」。
此時袁督師以黑科技和雄厚物質為資本的炮塔流跟皇太極仰仗強大騎兵野戰能力一閃暴擊流pk過了第一個回合。
看上去,袁督師局面略優。
但是,雖然丁卯之役明軍獲勝,可是在後金強大軍事威脅下,朝鮮被迫與後金互市,並向後金進貢。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之下,後金的經濟籍此得以補充。
戰後,朝鮮雖然視明朝為宗主國,可也同時對後金稱臣,這個軟弱的小弟沒有
能力牽制後金,反而以一侍二,成了敵人的藩國。
處於東江鎮的毛文龍因為處境的微妙,開始漸生自外之心,從而為他跟袁崇煥的交惡埋下了伏筆。
不過此時,袁督師和毛督師還是親密的小夥伴。
袁崇煥因為毛文龍之前出兵奇襲遼陽,還上書替他表功稱:
孰知毛文龍徑襲遼陽,旋兵相應,使非毛帥搗虛,錦寧又受敵矣!毛帥雖被創兵折,然數年牽制之功,此為最烈!
哈哈,一切開始時都挺美。
然而靡不有始,鮮克有終。
欲知後事如何,請期待袁崇煥的圖森破第二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文史宴
更多、更新好文章
我們的宗旨是普及、趣味、新穎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推薦閱讀:
※《家鄉與故鄉》——(一)記憶中的故鄉
※周恩來、陳毅、鄧小平等人,法語怎麼樣?
※漫談蚊帳
※文史隨筆 想像和拼湊——傑出人物才懂創造
※隨筆 西施的美艷情史——四大美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