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鑽到肉里怎麼辦?
這種情況稱為嵌甲,是很多人都會發生的情況,需要小心處理,否則會影響到腳趾和身體的健康。
嵌甲又稱甲內嵌、潛趾甲,就是趾甲長到肉裡面去了,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腳病。多見於拇趾一側,也會雙側同時發生,有時其他小趾也有發病。趾甲前端的一個角或者兩個角刺入甲溝深處,長不出來,每隔兩周到一個月,足趾就會脹痛,不小心碰到就有鑽心的劇痛,用小剪刀剪掉角刺後,脹痛感會立即消除。
早期側位的趾甲刺入或者將要刺入甲皺襞皮膚層(甲溝的軟組織)時,僅僅表現為負重困難影響走路。若趾甲兩旁甲溝組織因為細菌感染而引起了炎症,就會出現疼痛、腫脹、化膿等癥狀,臨床上稱為甲溝炎。此時,腳趾局部出現明顯的紅、腫、熱,並伴有劇烈疼痛,化膿後,局部有膿性分泌物滲出。晚間可伴有「跳痛」感,影響正常睡眠。反覆出現甲溝炎,則會引起趾甲變形,形成嵌甲,兩種病是可互相轉化的。通常只有治癒了嵌甲,根據嵌甲的程度可分為三種類型:輕度、中度、重度。輕度是嵌入的趾甲刺傷甲溝軟組織,出現輕度水腫,輕壓痛。中度是甲溝形成堅韌的白膜樣物,疼痛劇烈,呈現炎症反應,紅腫明顯,無化膿及肉芽。重度是化膿伴或不伴肉芽增生。
嵌甲的發病原因主要有六方面。一是修剪趾甲方法不得當。這是最常見的病因,甲側緣剪得過短過深,則側緣趾甲生長方向受到外力壓迫而向內斜向生長。甲板側緣未剪齊,留有殘甲,殘甲也會直接刺入甲溝軟組織內,形成嵌甲。二是鞋襪過於緊窄。穿著高跟、頭尖的鞋子或者過小的鞋,將側位甲板壓彎,使趾甲側緣向甲溝軟組織內生長,摩擦趾甲及甲褶造成軟組織腫脹而加重嵌甲。三是引起甲板變化的甲病,如甲真菌病、灰指(趾)甲、甲營養不良、厚甲症等。四是職業原因。多見於從事站立工作的行業人員或者運動員、芭蕾舞演員等。五是由外傷引起的。踢傷或被踩傷後,甲板撕裂引起甲板側緣更接近甲溝軟組織,從而形成嵌甲。六是先天性局部畸形如已經有輕度嵌甲存在,重點是防止其發展形成甲溝炎。
許多人對付嵌甲的辦法,是把嵌到肉里的趾甲剪掉,並且往內修,結果新長出的趾甲彎曲幅度愈來愈厲害。正確的方法是,平剪,將趾甲修成鈍角,這樣即使趾甲因外力受傷,也只有趾甲受傷,而不會一直往內彎曲。再在趾甲外側內緣(兩個角落)塞一點點紗布。同時要每天用優碘藥水加四倍溫水(或生理鹽水)泡腳,一天兩次,每次30分鐘,以減輕癥狀。
不想因嵌甲跑醫院,日常生活中對趾甲的保養當然重要。首先要正確修剪腳趾甲。剪腳趾甲前,先用溫水泡腳,然後將腳趾甲銼成鈍角,弧度不要太大,以便趾甲在生長時不會生出尖尖的邊緣而刺到肉里去。也不要剪太短,更不能挖鑿兩側趾甲,最好讓腳趾甲長過腳指頭時再修剪。
在修剪完趾甲後一定要把趾甲周圍清理乾淨,用剪刀剪除肉刺無法拔除的軟皮,避免撕剝肉刺,引發炎症。若發現趾甲有劈裂,就要隨時修剪。也不要留長趾甲,以免藏污納垢。平時盡量穿寬頭低跟鞋。
缺乏營養容易使趾甲形態發生變化,如缺乏維生素A和鈣,容易造成趾甲乾燥及易裂。缺乏維生素B容易使趾甲變得脆弱,並出現縱向及橫向的突脊。缺乏維生素B12則會導致趾甲過度乾燥。缺乏蛋白質、葉酸、維生素C會造成趾甲倒刺,缺乏蛋白質還會使趾甲出現白條紋。如果體內的良性菌(乳酸桿菌)不足,真菌容易在趾甲附近形成灰趾甲。缺乏鹽酸易使趾甲分岔。缺鐵則會形成湯匙趾甲或者趾甲縱向突脊。
飲食中應有新鮮水果和蔬菜,以提供必需維生素、礦物質和酶。高蛋白飲食是維持健康趾甲所必需的,如穀物、豆類、燕麥、堅果和植物種子。鮮胡蘿蔔汁富含鈣、磷,有助於增加趾甲硬度。蜂蜜、海帶也可促進趾甲變硬。機體缺水時趾甲易斷裂,每天需喝足量的水。
注意:
趾甲是一層緊密而堅實的角化上皮,位於足趾末端的伸面,其主要功能為保護其下的柔軟皮膚在工作中少受損傷,並且幫助腳趾完成足部功能。趾甲的厚度正常為1毫米左右,厚度隨遺傳性疾病、獲得性疾病和職業損傷程度而改變。趾甲的厚度和生長速度各有不同。趾甲生長速度因人而異,手指甲比腳趾甲長得快,指甲每天生長約0.1毫米,趾甲的生長速度只為指甲的1/3~1/2。趾甲夏天比冬天長得快,慣用的腳趾甲長得更快。營養不良、環境溫度變化都會影響趾甲的生長速度。
推薦閱讀:
※小康說葯:倍他樂克治療高血壓的作用怎麼樣?能長期吃嗎?
※一天十二時辰該怎麼養生
※震撼 看星座就知道你長的怎麼樣了
※大家來談一下貝因美奶粉怎麼樣啊?
※容易感冒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