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戀愛學習資料》[PDF]

轉一下國內那個魔鬼諮詢師是的看法:

在討論國外約會學理論的時候,首先應該考慮它的文化背景。

對於多數西方人來說,兩性交往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從孩童時期的啟蒙教育到成人之後的開放環境,男女之事,就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而然。

  

所以我認為,在那個價值多元化的社會裡,西方語境下的PUA代表的其實是興趣而非能力。換句話說,一個華爾街的經紀人,如果他有足夠精力的話,搞定的女人不一定比迷男同志差多少 。原理很簡單,這事兒太容易了,一個月三個跟一個月十個就是體力上的區別。

  

同理,西方語境下的AFC也有其特殊意義。在一個主流文化完全配合男女自由交往的環境中,那些依然找不到女人的男人,我覺得只能是「社交功能障礙者」,即有一定心理問題的人。

  

以上結論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在主流文化上,西方人在婚前的性開放是眾所周知的。各種初夜年齡的統計數據咱就不舉了,就拿看過的那些電影來說吧,認識——hi,我是xxx,邀約——晚上有空嗎,進挪——對視&擁吻,OK——雙雙回家了,哪兒用得著那些拐彎抹角的花招。

  

另一方面,從興趣愛好上講,西方人又是很包容的,任何人都可以被稱作任何領域的專家,大眾不會像咱們跟余秋雨那樣過不去。你是國學大師,ok!你是PUA,也ok! So what?

  

因此,所謂PUA其實是一群泡妞愛好者的相互尊稱,就像美食協會的理事,吃的多不代表你有錢,只是說明你能吃罷了。

  

但是一不留神,PUA這個興趣團體的存在,給社交功能障礙患者AFC看到了希望,於是才有了接下來的《把妹達人》《迷男方法》和《約會倍增術》等等等等。那一大堆一大堆的慣例橋段,我猜在普通的西方人看來肯定是故弄玄虛,但是卻能給AFC們帶來無窮信心,而信心總是好的。所以科學地說,慣例橋段的最大意義是對社交功能障礙患者的良性心理暗示。

  

接下來,我想強調西方文化的兩個特點作為跟東方文明的比較。

  

一是行為處事的直接了當,二是兩性關係的自由開放。這兩點既平行並列,同時又合二為一。

  

古老的東方文明,在為人處世上,我們秉承道家陰陽之術,「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而在兩性交往上,脫離於綱倫之外的男女關係一向被稱之為「苟且之事」。往前五十年,戀愛是要領導組織點頭的;再往前一百年,更是由父母家族一手包辦。婚姻是傳宗接代的工具,性愛是采陰補陽的養生,生命的目的不是為了盡情的歡娛,而是為了避免終老時的恐懼。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變成盆景中的一棵植物,美好祥和,死氣沉沉。

  

可以想像,這樣的文化結構對我們的兩性觀念有著怎樣的影響。如果說西方的性文化是順應個體需求的,那麼東方的性文化恰恰就是相反的。據不完全統計,多年來在我國自殺群體中占第一位的就是農村婦女,自殺原因是婚姻和戀愛,而正是這個群體製造了世界第一的人口。

  

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之下,東方社會AFC的含義就與西方完全不同了。大多數東方男子的確都不善與女性交往,但這不是心理問題,而是文化和教育的結果。這也是我進行搭訕培訓一年多來得到的體會,多數學員都是正常的、健康的,他們只需要突破觀念和習慣上的束縛,剩下的事情自然水到渠成。

  

所以接下來的問題似乎可以這樣描述:一個在欲取先予、欲擒故縱、欲貶先揚、欲說還羞、以退為進、以柔克剛的文化熏陶下成長起來的男人該如何追求自己中意的女人呢?

  

請注意,我說的是「追求」而非「獲得」,否則功成名就應該是不二法寶。

  

而「追求」,恰好就有兩種選擇。

  

一是學習迷男方法,把「道」和「術」的運用進一步發揚光大,本來幾千年了咱們就擅長這個。冷靜地分析,我認為西方約會術在他們本土不會有什麼作為,但在國人中卻可能大有市場。

  

而第二種方法其實是一條小眾之路,那就是改變根本的觀念,用以前從未有過的思維去跟女性交往,簡單、直接、真誠、禮貌。願意這樣選擇的人,我認為除了對於結果的渴求之外,性格中也往往具有自省和叛逆的成分。

  

至於作為約會學研究的客體——女性,簡而言之可以這樣描述:東方女性,她們習慣委婉但其實更喜歡直接;而西方女性,她們習慣直接但已經逐漸開始採取主動。

  

所以,對於我們身邊的MM,無論是迷男方法還是簡單直接法都可以是有效的。唯一要清醒的是,就前者而言,女人接受你不是因為你真的用技術手段控制了她,而很可能是她被你的這種敬業精神給感動了。
推薦閱讀:

TAG:戀愛 | 學習 | 學習資料 | 戀愛學習 | 戀愛學 | 愛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