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鍾情的秘密,你會被哪類人吸引

婚戀兩性系列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語小組翻譯的第70篇文章

如何加入咖啡心理英語小組,請拉到文末看介紹

每每說到一見鍾情,總能喚起人們內心浪漫的那一面。幻想一下你是否會在「擁擠的人群中」被愛神的箭射中真的是很有趣。就像歌曲里唱的,你和你的「Stranger in the night (午夜陌生人)」是否真能成為彼此的真愛?(譯者註:此處作者引用歌名《Stranger in the night》指代一見鍾情的人)

人們相信自己一眼就能辨識出誰將是自己命中注定共度此生的伴侶,因此派生了出閃電約會(speed dating)這樣的交友形式。以前,你可能在各種雞尾酒會上尋覓機會,在人群中逐個審視;現在,你可以直截了當地奔向那些能讓你快速找到真愛的地方了。比起婚戀網站,閃電約會這樣面對面的實際接觸更能讓你更好地感受和判斷彼此之間是否真的來電。

特殊「實驗室」里的特殊實驗

依戀類型在兩性吸引中扮演的角色

對於研究兩性關係的學者而言,閃電約會也為他們理解兩性吸引的過程提供了完美的實驗場所。來自澳洲La Trobe大學的Christopher Pepping和他的團隊就把他們的理論搬到了閃電約會這一特殊的「實驗室」,用以檢視依戀類型在兩性吸引中扮演的角色。為了了解依戀類型和兩性吸引是否會因文化背景不同而有所差異,這些來自澳洲的研究者們還將來自華裔家庭和西方家庭的人群做了對比。

按照對待親密關係的不同方式,依戀理論把人分為幾種類型:被定義為安全型依戀的人,能夠與其親密伴侶在親密無間(融合)和保持距離(獨立)兩者之間獲得合理的平衡。相比之下,焦慮型依戀的人則害怕被拋棄。而在依戀方式中表現為迴避型的人則更傾向於與他人保持一定的距離。Pepping的團隊發現,文化因素也會和依戀類型相互作用,通過觀察了解,相較於西方人,華裔人群更能接受那些害怕獨處以及需要不斷索取情感確認和保證的焦慮型伴侶。對此他們認為,象這樣對親密融合的渴求「可能是反映了傳統集體主義文化所強調的典型的依賴、相互責任以及與家庭的緊密聯繫」。此外,之前的研究也顯示,華裔人群也更能接受迴避型伴侶,因為在某種程度上,迴避型依戀就是傳統華人文化中理想愛情的一部分。總結而言,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所提倡的安全型依戀可能並不完全適用於其他文化下的實際情況。

編者按:這樣想來,「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未必是洒脫,相敬如賓也許是迴避,「相思了無益,悔當初相見」也許才是中國人對待感情的部分真實寫照?

參與實驗的93名參與者按照男女性別和東西方文化背景,按比例被相對平均的分布在數個不同小組。每位參與者在進入實驗房間之前都完成了依戀類型的問卷,進入房間之後,他們將模擬閃電約會的情景:與其餘8位參與者分成男女兩組各進行3分鐘的約會。在這一環節之後,每位參與者將對各位異性對象的吸引度打分,其中包括兩個方面:性別吸引(「這位異性有多性感?」)以及整體吸引(「這位異性是否屬於你希望進一步了解的類型?」)。如此設計實驗的妙處在於,男女雙方見面前都已完成他們的依戀類型問卷,因此每位參與者實際的依戀類型都已知曉,而不需要參與者猜測或評估對方的依戀類型。

男人:顏值即正義?

女人:依戀類型影響更大?

不出所料的是,外表的吸引同樣也是誘使人們在閃電約會中對對方產生好感的因素之一(至少表現出的好感)。Pepping和他的團隊為每一位參與者拍了照,然後讓兩位研究人員各自獨立地對每張照片打分,1-9分,1分為非常不吸引人,9分為非常吸引人。

總體來看,在這場約會中,女性聲稱受異性吸引度一般(滿分72分中,她們的平均打分為36分),而男性則對遇見的女性顯得更感興趣些(平均打分40,滿分72)。正如大家所預期的,在激起對異性的興趣方面,男性比女性更倚重外表的吸引力。事實上,外表吸引力是女性身上唯一可以用來判斷男性是否會對其感興趣的特質;與此同時,依戀類型對於男性是否會被吸引則沒有任何的影響,不同的文化家庭背景也絲毫沒有影響他們對互有好感的異性的最終打分。

然而女性受異性的吸引度打分卻會受到依戀類型影響。如果女性本身或面對的異性屬於迴避型依戀,那麼無論是來自何種文化背景的女性都容易對約會的異性缺乏興趣,被吸引度不高。很顯然,依戀類型為迴避型的人一般也會盡量避開閃電約會這樣的場合。也就是說,「由於迴避型依戀的人較少的人際互動和較低程度的自我暴露,他們在邁出建立關係第一步時的互動質量就大打折扣。」

編者按:有空可以看看《在雲端》,男主瑞恩不婚,不要孩子,不建立長期穩定的親密關係。為了逃避家人,他一年到頭飛來飛去出差,就連選擇的工作都是為了「中斷關係」:專門為美國不景氣的公司解僱員工。但他最後還是悟出:人是需要陪伴的。

對於焦慮型依戀,我們看到的又是另一幅景象——文化傳統在此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成長的女性看來,男性對親密關係的焦慮程度並不會影響她們對對方吸引力的評判。相比之下,來自華裔文化背景的女性則明顯對依戀焦慮程度較低的男性缺乏興趣;只有在面對依戀焦慮度較高的男性時,華裔女性才會和西方女性站在同一水平線上評判對方的吸引力。

對於華裔女性更容易被依戀焦慮程度較高的男性所吸引這一文化差異,作者這樣解釋,「依戀焦慮,在某種語境下,可能與不斷適應並調整的過程緊密相聯。」 在華人文化中,人們認為,能在關係建立的初期關注到他人的需求和反應,體現出個人身上體貼的特質。

從澳洲的這項研究來看,兩個人是否會一見鍾情,或至少互相吸引,是性別、文化、吸引力和性格綜合的結果。就男性而言,無論東西文化背景,也無論自身或對方的性格如何,都更容易被外表有吸引力的女性所吸引。而對於女性,那些在剛接觸的短時間內看上去比較疏離和冷淡的異性可能讓人感覺更不受歡迎。而在華人文化背景下成長的女性(至少從這項在澳洲大學生當中的研究來看),能顧及他人感受和想法的男性要比一個只關注自己和自身想法的男性更受歡迎。

簡單地講,一見鍾情並不能預示一段關係是否會就此長久地成長,發芽直到開花結果。我們無從知曉那些偏愛看似更焦慮的伴侶的人是否最終會發展出一段牢不可破的關係。隨著時間的推移,女性也可能對她們那些依戀焦慮的男性伴侶失去興趣,因為他們可能會永不滿足地向伴侶索要情感上的保證和肯定。然而,從這項有趣的實驗中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哪怕只是相遇的短短一瞬間,一段關係的雛形就已開始形成,並且對彼此的影響可能一直延續到未來的歲月中。

參考資料

Pepping, C. A., Taylor, R., Koh, K., & Halford, W. K. (2017).

依戀、文化和兩性最初的吸引:閃電約會研究,性格及個體差異

延伸文章:

多少人情毀於「雙重關係」

「想了解一個人,就與他玩耍一小時」|遊戲治療師最愛引用的話

紅裙子的神秘力量 | 最終還是取決於你要見誰

讓愛流動,永不擱淺

欲加入一杯咖啡翻譯組

翻譯心靈的語言:一杯咖啡英語編譯組組員招募中

點擊下圖了解更多

作者 |  Susan Krauss Whitbourne 博士,《Fulfillment at Any Age》作者

翻譯 |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Helen Zhao

校對 |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鵬鵬

編輯| 一杯咖啡編輯部專管 Anna Zhang


推薦閱讀:

你見過的有魅力、吸引你的男性都是什麼樣的?
男女相互吸引的20種完美方式
女人吸引男人的五招絕殺
《極限挑戰》第二季完結,男人幫嘉賓都有哪些吸引異性的魅力?
手把手教你打造核心吸引力之聊天技巧篇

TAG:吸引 | 一見鍾情 | 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