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的眼光有多毒?日本刀原來要這麼鑒定

  製作年代的鑒定

  鑒定日本刀最要緊的一點是判定其傳統流派與其製作年代。傳統流派,即五大傳統流派。下面要介紹有關製作年代的鑒定。

  首先,要判定是新刀還是古刀。從此判斷出其年代,這一點非常重要。即,如果是新刀,那麼有關古刀沒必要考慮什麼,主要研究德川時代的刀匠即可;如果是古刀,那麼要判斷是「沸紋製法」還是「勻紋製法」,然後再判定屬哪家流派。

  譬如,是「勻紋製法」的刀,而且還是備前派的作品,但不能判定何時被製作,鑒定的目的連一半都沒有達到。如判定為備前刀,製作年代假設為戰國時代,那麼即使備前鍛冶很多,其範圍縮小到二、三名代表人物及他們的師弟,親子關係的刀匠。因此,對刀匠本人不是很熟悉,其鑒定的目的幾乎就達到了,即將勝光的作品鑒定為忠光之作。

  那麼,到底是通過什麼來斷定年代呢?需要好好閱讀日本刀的歷史,好好認識各時代特點,這麼一來,所有難點會迎刃而解的。

  還有,古刀與新刀的區分方法為:新刀的製作年代較近,工序較簡單,採用新的鍛刀法,因此,多接觸兩者,區分不會是難點。

  總而言之,日本刀的興衰與日本歷史的變遷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和平時期的作品大多為優雅,華麗;戰亂時期的刀劍暫且不談其體裁與品位,大多數是弧度淺,刀幅寬,刀尖長以實用性為主的作品。

  換言之,刀身優美,屬和平年代的作品;切先伸長的實用刀,屬亂世之作,如刀身長,刀幅窄,其形狀優美,再加上「小丁香紋」的高品位的大刀,絕不會是元龜,天正時代的作品。

  新刀外觀「豐滿」,與古刀比弧度淺,刀身幅度與刀尖幅度之差不明顯,有坯子厚重的感覺;古刀外觀適中,手感良好,與刀長相比,相對較輕。

  古刀的刃紋色調暗淡,有種穩重感,具有某種風格,乍一看如「直刃」,細看刀刃中有種細微的東西;新刀的刃紋舒展,富有生機,紋路明顯,外觀華麗,卻缺少一種韻味。如新刀中屈指可數的名匠,長曾彌虎澈做的「五目丁子亂紋」;一竿子忠綱的「足長丁子亂紋」;源清磨的「大亂紋」等,紋路很有規矩,相當明顯。

  古刀如屬「勻紋製法」,原則上不應有「沸紋」。但新刀中無此定規,可兼而有之。此外,同屬「沸紋製法」之作,新刀與古刀相比,粗獷而不透亮。

  古刀的鍛冶固守時代潮流或傳法:而新刀鍛冶無傳承之說,如本應為「勻紋製法」的「丁子亂紋」中卻加有「大沸紋」等。

  古刀一燒出就有紋路,而新刀燒6-7cm的「直刃」,然後才有紋路,尤其在京都,大阪的作品中常見。

  新刀的刀刃幅度寬而明顯,因此,刀紋亂,刀刃卻不亂,是一般的「小丸」或「小丸下」,顯得很單調;古刀的刀刃有種穩重之感,一般亂而有序。「反リ」非常大者為古刀,而不是新刀。

  古刀的地鐵有潤澤感,刀面紋明顯。新刀因時代不久遠,不粗糙,也不明顯,但地鐵硬,反射性較強。即,表面閃閃發光,尤其「鎬地」更為顯著。這是因為坯鐵堅硬的緣故。

  古刀的鍛刀法,「小杢目」應為「直刃」或「小亂紋」;燒制幅度大時應為「大杢目肌」或「板目肌」。而新刀不講究這些,如「小杢目肌」配上「大亂紋」等。

  古刀因時代久遠,用磨刀石反覆磨幾十次,因此整個刀身感覺疲軟,而新刀尚健全,很有力度。

  雕刻兩者均為很多。古刀的雕刻簡單又有力度,有品位,種類有「素劍、梵字、不動明王、俱利迦羅、神像」等等有關信仰的內容;而新刀的雕刻不具有任何信仰,裝飾性內容較多。如:鶴龜、松竹梅、上鼉、下鼉、大黑天、布袋和尚」等,其內容富有技巧,但缺乏尊嚴性。此外,古刀的雕刻、盡量避免佔據刀身的很大部分,而新刀佔據刀身的比例較大,有種本末倒置之感。

  新刀刀莖有「化妝銼」的裝飾,而古刀中無此裝飾,而且古刀畢竟時代久遠,最近的也是400多年前的作品,因此,刀莖中有很多鏽蝕的痕迹,而新刀中少見。

  新刀大部分刻有長銘,如古刀的二字銘少見。並且刻有「某某大掾」或「某某守」等名字的作品幾乎全部是新刀,而古刀末期的和泉守兼定等則屬於少有的例外。

  對於收藏和鑒賞的態度來說,最為重要的是刀劍的品格,其二是形狀、式樣、刃文等內容上的良莠,第三是沒有瑕疵和傷痕,第四是盡量處於列位的上位,第五是傳承和附屬物的優良。第六是注意本地地方上很有名的或身邊的東西。過去,對於日本刀也很注重作為日本刀的用途——鋒利這一因素。

  作為一個出眾的鑒賞家具有銳利的眼光是十分重要的。為此,熟知各個刀工的名字自不必說,他的傳承、個人的風格等等也是必須要知曉的。例如見到了刻有「吉光」字樣銘文的短刀時,就無法分辨是「粟田口吉光」還是「土佐吉光」的作品,將兩者的作品混為一談還會減少收藏的趣味。

  此外,對於日本刀的歷史,至少從鎌倉初期的元歷時期開始直到現代的年號都 應熟記,不然就分不清「応永」和「応仁」的時代的區別,從而對刀匠所生存的時代就會弄混。然而日本的刀工僅在銘鑒里有所記載的就有兩萬餘人,其跨越的歷史也有千年以上,因此如果不是專門研究的大家,幾乎是完全不可能的。

  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完全是個外行就參入到刀劍鑒賞中來,以僅有的那麼一點知識買來刀劍,裝著懂行的樣子,在註冊鑒定時期望著萬分之一的僥倖,然而這是沒有用的。古人常說:不以沒有作出正確的鑒定為恥,而以沒有正確的鑒定方法為恥。所謂「法」,可以解釋為五個傳法、沸、映等根本原則。也就是說,就是將相洲傳的以「沸」為本位的太刀無看成是以「映」為本位的備前一文字的作品。或者將刀劍的品相等級搞錯,將上等的作品鑒定為下等的煅冶作品,將新刀鑒定為古刀等。

  首先要培養遵循前面所說的五個傳系法則系統的判斷能力與常識,並在身邊隨時放置一本刀劍方面的書就最好了。這樣雖然專門的知識尚還粗淺,但不至於偏離正道,從而能較有樂趣的進行鑒賞,自然而然就會使自己對鑒賞的真諦漸漸感悟,興趣也越來越高。

  自古以來,上等作品好分辨,中等作品不好辨認,下等作品最難辨認。上等作品因為是有名的作品,其風格、姿態、樣式都十分好,各個刀工的特徵也一目了然,因而易於分辨。中等作品在有值得稱道的地方的同時,又有比較粗陋的地方,這兩方面相互混合,使各工匠的作品略有相似,使判斷更易被迷惑,下等鍛制的作品總體上全是粗俗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特徵,因此,互相區別就更困難,如果不看銘文,是很難判斷出工匠的。

  總的說來,刀劍的鑒賞是依靠眼力的,對於此種收集,藏品數量並非是樂趣所在。而應在財力許可的前提下,哪怕只收集一把也好,自己子孫以後的興趣就算不在於此,但也會感謝祖先遺留下來珍貴的物品,這才是真正的愛刀家。

  以刀劍鑒賞為目的,為了提高鑒賞的眼光,日本從德川時代開始就盛行一種叫 做入冊鑒定的方法,時至今日日本刀劍愛好者仍在很多地方舉行這一活動,主持人常常事先準備五六把鑒定用刀,將刀的銘文遮蓋,僅留出刀身,以競猜刀的作者。這一方法主要由本阿彌系進行指導並逐漸擴展開來。

  入冊鑒定會在與其它美術工藝品的以鑒賞本身為目的之外,實際也是一種鑒賞能力的競賽,可說是刀劍鑒定的修行道場。最近的入冊鑒定會中時常有國寶級重要文化財產的刀被拿出品鑒,因此這種鑒賞過程必須十分慎重,在鑒賞之前有以下幾點是十分重要的。幕府未年的鑒賞家土屋溫直關於刀的鑒賞方式曾經提出:好刀「應當由上至下觀賞,而不應由下而上觀賞。」在面對出眾的刀時,應當保持沉著,從容的心態。在鑒定之前,只有有了這種準備,才能不漏掉細微的特徵。

  在觀看一把刀時,要先從刀的整體的形狀,風格來確定刀是磨上物還是生中心。如果是磨上物,應當手持刀柄於離身體較遠些,從整體觀看其形狀,想像其原來的形狀,並推定其年代。

  通過沸紋與勻紋的規則和刃文、刀身的狀態等特徵的觀察,判斷是符合五個風格中的哪一個。

  通過對刀的地鐵的色澤、強弱、煅制方法,探尋其煅制的地方,以自己的經驗與見識為基礎,進行慎重的鑒定。

  日本刀的形狀均衡,姿態勇壯,無與倫比的紋理,流動的蘊味,美麗的燒刃的樣式,出色的煅制方法。在充分品味這些好處的同時,對與其風格的由來與傳承,當時的社會形態,與此相聯繫的古代事件來歷,甚至於包括刀身的各種外部裝飾,對這些的品味是十分有深度的,同時也是十分有趣味的事情。然而日本刀與繪畫、陶器等相異,是大眾難以領略的事物,

  在拔出刀鑒賞刀的時候,應當先正坐,兩手托刀,行一下禮,讓刀刃向上方,右手握柄,左手持鞘,迴轉於左膝之上,右手靜靜地握在離鯉口兩三厘米的地方,輕吸一口氣,然後一氣哈成地將刀拔出。此時應將刀身左右翼動,盡量注意讓刀與鞘都不受損傷。

  拔出的刀鞘置於左脅,然後來鑒賞刀本身。首先讓刀鞘遠離身體,從遠處好好觀察其整體姿態,充分品味刀的形狀的味道,對長度、身中、鎬、刃等的狀態好好觀察,推想其製作的年代,然後查看刃文、沸紋、勻紋,進而對刀身,銘文的樣子,外部裝飾,附屬品等進行鑒賞、研究,日本刀的鑒賞順序都是大致一樣的。

  據傳,好的鑒別大師可以在拔刀出鞘的一瞬間判斷出是誰的作品。

  對刀劍有興趣可加龍泉鑄劍師,龍泉章師傅微信:Lqbj689

  獲取更多知識兵器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zhonghuadaojian (中華刀劍)


推薦閱讀:

青花瓷被世人稱為曠古至今最完美釉色,是什麼時候被人發現
灑金宣紙鑒定
都說隕石價值過萬,了解才知道原來真是這樣
都彭鋼筆的真偽鑒別

TAG:日本 | 鑒定 | 專家 | 眼光 | 日本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