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熒熒焰火起膏肓--將艾灸療法徹底說清楚(2)

熒熒焰火起膏肓--將艾灸療法徹底說清楚(2)

30位「國醫大師」的養生秘術與治病絕學

 

  2.艾灸療法的補與瀉

  艾灸療法與其他療法一樣,也分為補法與瀉法,以達到「虛者灸之,則正氣得扶;實者灸之,則邪氣得除」的功效。總的原則為:刺激性較弱的為補法,刺激性較強的為瀉法,前者灸至皮膚略紅即可,後者則以灸後發泡或形成灸瘡為宜。下面,我們從艾條與艾炷兩種灸法具體進行闡述:

  (1)艾條灸的補瀉

  艾條灸的補瀉,關鍵在操作技術上。用艾條溫和灸或迴旋灸,每穴每次3~5分鐘,可起到促進生理機能、解除過度抑制、引起正常興奮的作用,即為補法;而用艾條雀啄灸,每穴每次5~7分鐘,約60~100下,可根據病情適當延長時間或增加灸的強度,可起到鎮靜、緩解、制止、促進正常的氣血運行等作用,即為瀉法。另外,施補法時,艾條宜小而細;瀉法時,艾條宜大而粗。

  (2)艾炷灸的補瀉

  艾炷灸補法:點燃艾炷後,不吹艾火,待其徐燃自滅,火力微而溫和,且時間宜長,作灸壯數較多,艾炷大。灸治完畢後用手按壓施灸穴位,謂之真氣聚而不散,可使火力徐之緩進,發揮溫通經脈、驅散寒邪、扶陽益氣、行氣活血、強壯機能的溫補作用。

  艾炷灸瀉法:點燃艾炷後,速吹旺其火,火力較猛,快燃快滅,當患者感覺局部燒灼發燙時,即迅速更換艾炷再灸。灸治時間較短,壯數較少,艾炷小,施灸完畢後不按其穴,則謂開其穴而邪氣可散,可使火毒邪熱由肌表而散,從而達到以熱引熱的目的。

  3.艾灸療法注意事項

  (1)在過飢、過飽、醉酒、勞累、情緒不好、陰虛內熱等情況下,患者要慎用艾灸。

  (2)心臟、大血管及黏膜附近少灸或不灸,身體發炎部位禁灸,孕婦的腹部及腰骶部也不宜灸。

  (3)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溫水,高於體溫。艾灸後還要補充一杯60℃左右

  的熱水,稍稍有點燙嘴。

  (4)在艾灸過程中,不要喝冷水、吃涼飯,否則如同給艾灸撤火,不利於疾病的治療。

  (5)施灸的程序:如果上下前後都有配穴,應先灸陽經,後灸陰經,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依次進行。

  (6)施灸時間應該是循序漸進的,施灸的穴位也應該是由少至多的,熱度也是逐漸適應的。

  (7)施灸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異常癥狀,如發熱、口渴、紅疹、皮膚瘙癢等,一般不要驚慌,繼續艾灸這些癥狀就會消失。

  健康錦囊

  除了艾灸療法之外,梅花針、按摩、刮痧、拔罐等也是家庭常用的經穴刺激方法,下面我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1.梅花針療法

  梅花針又稱皮膚針,如小錘狀,針柄一般長15~19厘米,一端附有蓮蓬狀的針盤,針盤下面散嵌著不鏽鋼短針。梅花針的針尖不是十分銳利,它並不是通過刺透皮膚起作用的,而是通過鈍性針頭叩擊皮膚,以達到調節經絡氣血運行的目的。因為皮膚與經絡、臟腑有密切的聯繫,通過運用梅花針在經絡、穴位的表面皮膚進行叩刺,可以激發、調節臟腑經絡的功能,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選購梅花針的時候,要選擇針柄堅固而有彈性,全束針平齊,沒有偏斜、鉤曲、鏽蝕和缺損的針具。

  2.按摩療法

  常用的按摩方法主要有三種:一種是用手指指肚按壓穴位,這種方法最簡單,隨時可以操作。第二種是推捋經絡,又分為直推法、旋推法和分推法。直推法就是用拇指指腹或食指、中指指腹在皮膚上作直線推動;旋推法是用拇指指腹在皮膚上作螺旋形推動;分推法是用雙手拇指指腹在穴位中點向兩側方向推動。第三種為敲揉經絡,其中敲法是藉助按摩錘等工具敲打經絡的方法;揉法是用指端或大魚際或掌根,吸定於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

  3.刮痧療法

  刮痧的用具十分簡單,只要是邊緣比較圓滑的東西,如梳子、搪瓷杯蓋子等,都可以用來刮痧。當然,如果長期使用或作為治療,還是用天然水牛角為材料製成的專業刮痧板比較好。在刮痧過程中,要利用腕力進行刮拭,刮痧板移動方向與皮膚之間夾角以45度為宜,角度不可太大,也不可使用削鏟法。刮痧板接觸皮膚時力量應適中,以能承受為度,做單方向均勻刮拭,每一角度方向刮15~30次,每一部位刮拭3~5分鐘。針對性刮痧或局部保健刮痧一般20~30分鐘,全身整體保健刮痧以40~50分鐘為宜。個別人不易出痧,不可強求。出痧者一般3~5天痧退,痧退後方可進行再次刮拭。

  4.拔罐療法

  雖然拔罐操作簡單,也有一些注意事項。首先,拔罐器材最好用竹筒,條件不具備的,用玻璃瓶、陶瓷杯也可以,但口一定要厚而光滑,底部最好寬大呈半圓形。在拔罐過程中,火還在燃燒時就要將罐口捂緊在患處,不能等火熄,但注意不要把罐口邊緣燒熱。拔罐的時間一般在15~20分鐘,取下時一手將罐向一面傾斜,另一手按壓皮膚,使空氣經縫隙進入罐內。家庭拔罐還可以採用走罐法,即在罐子捂上以後,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體在患者的皮膚上移動,這樣就治療了數個部位。走罐時應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口塗抹一些潤滑劑,如甘油、石蠟油、刮痧油等,防止走罐時拉傷皮膚。


推薦閱讀:

史大夫說艾--談談艾煙的好與壞
對症下灸|腎病綜合征的艾灸療法
千萬不要「溺艾」孩子,孩子可以艾,請不要「溺艾」
火往上走,寒往下沉(肚子的重要性)
女人艾灸美容要灸哪裡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