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蓮的詩詞散文

 

 

 

  

五絕.詠荷

(一)

悠悠洛女身,裊霧中神。

曠世灼姿雅,亭亭不染塵。

   (二)

 彬彬水上君, 倩倩雨中顰。

淡淡清香溢, 幽幽曉理深。   

        

七律.無題(中華新韻)

蓮心已老韻猶生,枯葉殘枝月下傾。

幽碧漣漣惜柳影,浮萍靜靜戀池風。

靈犀就在淤泥內,寒玉深藏石壘中。

儘管身輕隨夢去,魂靈永在世間行。

七律.夜(平水韻)

冰蟾戲水碧溪纏,淡霧良宵卧樹前。

颯颯清涼深吻過,萋萋倩影繞身前。

蒼穹邃遠星燈隱,大地朦朧鳥語眠。

交頸鴛鴦情繾綣,殘荷底下醉蓬蓮。

 

七絕.夜荷幽夢

清幽菡萏透香塵,萬里寒煙月始臨。

畫夢銀河舟苦渡,仙葩閬苑覓殘魂。

 

 

七律壬辰年初夏遇新荷拾句(新韻)

恍若前緣又巧逢,依然矜雅向東風。

何年月下痴相對,此際天涯咫尺迎。

低語幽噎秋已妒,凝眸含淚葉初盈。

憂思難寄成追憶,夢境堪惜情愫生。

七絕.孤荷佛緣(中華新韻九文韻)

    

     柳外斜陽涌暗魂,山中碧水洗風塵。

     孤荷有夢連絲寄,只向蓬萊借佛音。

     

 七絕.郊外望月(平水八庚韻)

  

   月照清泉石上明,山中枯草亂相生。

可憐菡萏荒涼處,難寄離人半點情。

  七律.無題(平水韻)押十一尤韻)

半柱殘香解夢憂,傾觴飲盡古琴愁。

 

花開彼岸孤身望,月墜天河獨自泅。

 

寧作青蓮蓬上老,不隨慈蔓水中留。

 

素心若雪三生願,常伴經文百善修。

 

七絕 花殤(平水韻)

誰憐夢裡葬花吟,菡萏魂飛劫難臨。

六月清香遭毒手,陰霾何故刺冰心。

 

 

依易安原韻填《雙調憶王孫.秋夜月荷》

新月朦朧山水渺,風靜處、荷殘香少。冷雲濃霧映冰魂,掩不住、清秋好。

蓮子滿房容已老,黃綠染、藤枝蔓草。鴛鴦夢裡緊依偎,似在怨、天明早。

玉關遙.荷塘憶夢  (新韻)

瑤池碧浪新荷醒,便人間天上憶殘夢。縴手尚余香,且欲言、卻聞風詠。回首望,往事濛濛淚種。

  花魂已老蓮心映,嘆孤月清風漠然性。生死豈無憑,會蓬萊、訴拋離痛。凝眸處,駕霧連天倩影。

鷓鴣天 . 詠荷

      柳外幽荷入夢懷,流光碧海月難來。亭前小酌聽風奏,醉里題詩任雨裁。    將攬鏡,欲登台。人間絕不染塵埃,縱然九死魂猶在,獨守清池世世開。

 小重山.月下嬌蓮

月影幽幽擁睡蓮。綠雲珠玉碎,向風嵐。娉婷羞澀更嬌妍,瀅露潤,猶疑水中仙。

 欲問怕魂顫。粼粼銀幕復,逐波瀾。歸身何處夢依然,瀟湘內,永夜話纏綿。

  

 秋霽·月照殘荷(新韻)

 倦柳愁荷,凜冷月無情,倍感孤寂。莖陷淤泥,枝殘搖曳,憐何有勝風力。滄桑幾歷,夢魂零落飄無跡。子夜裡、煙淡霧寒,一任露來戲。

    千般憶緒,恍若菱歌,百里飄香,三秋雲霽。泛舟夜、蓮娃釣叟。亭亭曾惹眾花嫉。盡為悍夫刀劈去。月照尷尬,其心怎奈攀摘,立根之志,必發春日。

減字木蘭花·月下之荷

泠泠月色,十里綠波擎姿灼。淡淡幽香,掩映如羞藍霧妝。

鴛鴦暗語,葉下依依輕帶曲。脈脈蒹葭,一袖盈盈揚素紗。

隔浦蓮.又夢秋荷

  陰風濕雨沉霧,憔悴池中綠。倩影猶堪覓,盈盈淚,何處訴?曾獲俗世慕,誰能悟?清韻縈千目。

    今休誤。幽魂冷夢,難描再次相佇。月華隱匿,暗夜掩成濃幕。難辨天涯為陌路,且住。相憐相對相顧。

 解語花.荷魂深夢

      燈寒月遠,路冷人稀,郊外影飄渺。風嵐悄悄。任幽情、攬夢黯然相吊。凝神慘笑。見荷處、蓮心已少。正恨時、纖指冰弦,遙寄翻成惱。

      曾期心意芳草。盼百年共枕,奇緣牽繞。人間偕老。促前生、舞盡繁華春好。雙花並照。卻去去、朝來夕早。算此緣、撩動深腸,聚散誰知曉?

蘇幕遮  夏夜尋荷  

水若寒

 

     曉風遲,明月早。菡萏幽幽,熏透清嵐老。柳外柔情枝上鬧。遙向江天,心事留人惱。

     暗思長,深忖好,笑靨如荷,淺問蓮邊草。世事無常皆浩渺,誰定乾坤,不敢輕依靠。

戚氏  晚秋祭荷(新韻十一庚)  晚秋晴,淡雲浮動卷萍蹤。菡萏凄然,芰莖老葉懶隨風。無蓬,已殘容,斜陽獨立染殘紅。愁人不解霓彩,枉費西界錦霞生。寒意侵透,溫柔正冷,似聞雁語悲鳴。怕千山寄遍,皆化虛幻,心事難成。

       池畔觸景紛呈。重溫舊韻,典雅隱詩中。幽香斷,月華若水,哽咽誰聽。借朦朧。霧色重洗,茫茫墨境,暗恨長縈。痛諳過往,悴了眉峰,繾綣痴味分明。        荏苒年華去,徘徊未盡,一任飄零。許下年年歲歲,願朝朝暮暮再相擁。那堪念憶飛花,易安若在,多少詞旁證。問世間、誰把相思種?問蒼天、誰會答應?問本源、何故追行?問斯人、卻恁是無情。漫思遙祭,蓮心當握,以此為憑!  

            雨中花慢 . 聞琴思蓮

霧繞雲纏,綿綿雨意,飄無虛遠清蓮。憶高山流水,峽谷成淵。縱掃濁洪蕩蕩,橫裁清淺潺湲。更凝心閉目,藹然心醉,逸興身閑。

且聞猶厭,滴滴深沉,化為縷縷塵煙。念只念、疏柔草蔓,碧態慵牽。尋遍離騷獨瘦,探知周老孤篇。琴音戛止,蒙蒙淚幕,酷夏侵寒。 

滿庭芳 詠荷(中華新韻)

水若寒(2017.6.5)

 

濁水金盤,青蕸菡萏,薏間痴蘊純情。

幽幽珠淚,最早寄《詩經》。

追古思源皆好,前緣許、如是長行。

如來意,不著世法,猶若月澄明。

清清,柔妙處,瑤池風遠,且越幾重。

縱處污垢池,不染蓮宮。

哪怕冥河拋棄,五百子、依舊忠誠。

心常洗,素琴常伴,何處覓其蹤。

 

 

我是佛前一朵蓮


我是佛前一朵蓮
沐浴清幽梵音
靜靜的微綻在佛前

我是佛前一朵蓮

紅塵生死好似與我無關

卻會觀望忘憂河畔奈何橋前

我是佛前一朵蓮
常常會看到人間的哀酸離歡

奈何橋沒喝孟婆前的誓言


我問佛,這是為什麼

佛愛憐的說:這是輪迴

生命中的一次次體驗

佛語深奧

我難懂其中的玄

我依然靜靜的守在佛前

突然有一天一顆透明的水

滴落在我的花瓣

隱隱的溫馨盈餘在心間

 

我不明白這種感覺

佛愛憐看著我

低低的說:「這就是緣」


緣?我一時不能不明白

佛告訴我那是霧的前身

曾經吻抱過我


我是佛前一朵蓮,
並沒有一滴水的到來而改變

依然靜靜的看著人間。


一天又一天,
人間一次次的輪迴,
演繹著前世的悲歡。

那滴水逐漸融入我的四周

成了一汪碧塘

我在深塘里綻放的更加美麗

 

我是佛前一朵蓮

又這樣過了幾百年

我的心卻有隱隱的思念

 

2011攝於舟溪

 

我向佛訴說

佛說是孽緣
我不懂,很想去人間

我要離開,佛並沒埋怨

依然愛憐的撫摸著我

輕輕地說:想好了么?

 

其實我心裡不清楚

佛又輕聲說:「註定的劫難誰也逃不過

不會讓你喝忘憂河的水」

 

佛說

讓我保存前世的記憶

有一天他會接我回去


佛握我在掌心

吹一口氣,送我到紅塵

我成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

 

我的娘教我詩詞文賦

我的爹叫我人情事理

在學堂里聽先生的之乎之也

 

我學會人間的許多禮儀

卻總愛躲在一個角落靜靜地學習

我特別愛去村口柳林下的荷塘

 

那裡好似有我的前世

我依稀彷彿我臨行時的佛語

不讓我沾染塵俗的污穢與媚俗

 

記得娘生我的那天

荷香縈懷

爹就給我起名叫蓮兒

 

我出生一年多

尼姑庵卻來了一位道姑

要收為我作徒兒

 

當時我才呀呀學語

但是我心裡明白

我是佛前一朵蓮兒

 

我從小喜歡白色

喜歡佛前那淡淡的幽香

我喜歡聽清音悠揚的梵唱

 

我學會娘教我做的女紅

尤其喜歡古箏的氤氳

更喜歡畫潔白的蓮兒

 

我特別喜歡水

喜歡那漣漪的微波

喜歡那平靜如鏡的心跳


我常常想起忘憂河、奈何橋

還有那為愛化為彼岸花的曼珠沙華

還有愛憐我的佛

 

我常常一個人在村外的荷塘邊

沐浴清風,撫摸幽竹,仰望明月
看那一朵朵開得不嬌不艷的蓮子

我喜歡塘下的水

喜歡光著腳丫在裡面洗濯

我想尋找一個前世


我的張望無須道白

池塘的水總是低低的與我私語

他就是佛前蓮身邊的水

 

他在等到一個承諾

一段緣分

我心裡明白了

 

那天我裙裾飄飄一襲純白

猶如在佛前的蓮

一頭烏黑的頭髮擋著嬌羞的臉

 

那年我18歲

娘說女大不由人

爹說她自己心裡有數

 

我看到他的時候

手中的書本不知何事滑落

那個似曾相知的翩翩少年就是水么


我驀然的艷紅

驚落一池蓮花

他牽著我的手

 

…………

 

我是佛前一朵蓮

我在紅塵中的歷練

才知道佛的心愿

 

我們回到佛前

佛依然愛憐的收我為佛前的蓮

而他依然化為水,清澈在我的周圍

  

 

我願為蓮

 我願為蓮,在春雷的乍然問候里蘇醒

在料峭的東風裡打著呵欠伸著懶腰探出頭來

我獨居在半畝方塘的聖地

悄悄亭亭在悠悠的水裡

我無憂無慮

我無煩無惱

我紮根淤泥三分,親水三分,還有三分留給行人

我不聞世事繁華,更不會借外生出枝蔓

我靜守一池漣漪

與徐徐的清風為友

與晶瑩剔透的露珠為鄰

與青青的浮萍相近

只求心無塵埃影無缺憾

月下舒展,水中映天

只為五百年前許下的誓言

 

我願為蓮

在夏日的幽香里淡泊成一首婉約的古典

在粉白玉砌的純情里靜觀世事變幻

在窈窕的心徑上氤氳出唐詩宋詞的韻致

等待月的溫柔等待星辰偎在我的懷中

我願為蓮

盛開在嫵媚而多情的夏天

悄然而來

盡情釋放內心的柔軟

為一個個跳動的音符

駐留在我的心田

一滴滴的情愫

澄澈的能裝下晴朗的藍天

閃亮的能承載火辣辣的烈焰

微風中飄逸的舞姿如仙女下凡

 

我願為蓮

在笑靨如花的人群里我還是一朵靜靜挺立的蓮

面對文人墨客的讚許我依然默然

說我矜持也好說我孤高也罷

我就是我,出於污泥而不染

即使秋風秋霜秋雨來臨

我也不會心生埋怨

這一切本是自然之循環

枯萎並不代表我生命的結束

憔悴那只是我的另一種裝扮

彎下的腰褪了色的衣正是我心的釋然

即使一年一次心碎的守候也坦然

不知何年留下的詩句

還在我的耳旁回蕩

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曼妙至今新鮮

笑靨雖已過去

不變的情懷何止千年萬年

 

我願為蓮

在冬日的孕育里深藏污泥

一顆心卻有靈犀相牽

是誰攜著古琴依湖而居

是誰劃著小舟涉水而尋

等待一個時刻

等待那個不變的身姿

奏一曲高山流水知音難遇

和一曲孤鳳求凰效那司馬相如

我願為蓮

生生世世

等待那個熟悉的身影

等待那個如山的諾言兌現

 

 

 

 

淺秋深處

來自某種問候

倦怠在一枚微黃的秋葉里

抑鬱在動蕩的淺風中

不知所措

 

餘下的故事

漫長而短暫

縈繞在誰的心域

 

著一襲落寞的衣袂

行走在夕陽下的荷花埂上

一任糾結的心事

次第開放在荷的心房

 

拉長的身影

與荷互溶

觸及肌膚的綠

開始憔悴

是否可以掬一滴清碧

滑落在荷葉的心上

讓橘黃的柔色

映透過往

 

採擷一縷花瓣

卻無法傾訴散落的情愫

飽滿的蓮子

來自水域絲絲相連的靈犀

是否猜透

 

挽不住一縷風的溫柔

留不住一片雲的飄逸

一任秋的沉鬱

枯萎在無法化解的

凄風冷雨衰草蟲鳴里

 

不為過去的追憶不為現在的消沉

會不會在以後的日子裡

同樣上演如此凄美的畫卷

畫卷里的我

困了

如淺秋的荷

 

 

愛蓮說里說愛蓮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多之之多,唯獨有人用獨特的筆墨勾勒出蓮之形、蓮之態、蓮之韻、蓮之精魂、蓮之人文。

    蓮在很多人都知道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漣而不妖,而在我的心裡卻是極為聖潔且有精魄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女子。她來自仙國,落於凡間,依然保持著那顆至善至美的純情不染塵埃的高格。即使深處濁流依然是香遠益清,亭亭凈值,不蔓不枝地保持特有的神姿,誰也無法改變,何況你從沒有想過改變自己,從你骨子裡流露出的那股雅潔有人敬你也有人遠你,你處之泰然靜若處子,沐浴月之精華、雨露之沁潤,越發令人巧目盼兮,心生怯意不敢輕易去觸摸你那纖細而敏感的神經。

    是的,你的中通外直的特性造就了你生命的特徵,碧綠如蓋的葉子是你身心靈犀相通跳動的脈搏,身上的經絡處處連在一起,不能泄露你一點點的秘密,如果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不恥之徒試圖襲擊你的葉脈,甚至莖幹,你就會發出無聲的哭泣,你的心在一陣陣抽搐,你很疼是么?那是人類的無知所致,你能原諒他們的無知與愚昧么?他們竟然不知你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一旦執意而為,後果就是他們再也看你到你仙子般的神姿在夏日的池塘里令人賞心悅目。

 

     自古迄今愛菊者有之,但陶後有幾位真正的隱人高士,甘願靜守荒野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清貧而自足的日子。好像沒有,即使有也是偶熱心頭一個閃念,隨即又在滾滾洪流的塵世里獲得一官半職或名利雙收,此也不為過也。出世入世在人心之悟性,更在人性心靈的追求,注重現實的人當然對肉體的安逸享受超出虛無的精神境界,還有一種人魚和熊掌兼而有之,不脫離紅塵煙火,卻追求世外田園樂趣,其樂無窮,豐富人生!

     自李唐來世間人不都在追求富貴享樂么?不然怎會那麼喜歡牡丹的雍容華貴呢?不管世人何種追求,自有其品位與道理,何必過問何必干預!蓮乃君子之形誰人不想效仿呢?但千萬別搞得東施效顰弄巧成拙貽笑大方了。

    骨子裡的精髓非模仿那麼簡單,蘊涵在內部的韻味在舉手投足中足以道出是與非來,並不需要矯揉造作裝腔作勢而浪得虛名,遭人笑柄。

    有關蓮的夢囈我寫的很多很多,今日索圖意會,夏日舟溪臨荷而醉的女子突然心血來潮,塗鴉心靈文字,以解蓮之情結。然秋風乍起,心裡兼有隱隱作痛之感,深知為蓮之收穫之節,卻為那些「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憔悴生髮出些許嘆息,但又能若何?生命本如此而已!

  

生命中的蓮

    蓮花給我的最初印象大概是在六七歲左右,鄰家嬸嬸院外有一塊方塘,偶爾的一次經過,遠遠聞到一股幽香,竟無意看到一池碧綠的荷葉間夾雜著許許多多粉紅色的荷花,開的,半開的,煞是好看。不時有蜻蜓飛過,有的索性張開翅膀把頭深深埋在花苞里,想起媽媽剛教我的詩句:「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心裡有種說不出的高興。

    靜靜地看著眼前的荷花出神,在清涼的風中她們好像美麗的仙子下凡,在王母娘娘的瑤池裡剛剛洗梳出來,瞧,上面還有水珠兒滾動呢。可能是處於孩提時的好奇與衝動,在靠自己最近的地方摘下一朵半開半包的荷花,說真的,長著么大,還是第一次摘到如此漂亮的荷花呢,以前都是在圖畫書上看到的。

    正當我興奮地舉起荷花準備拿回家給媽媽看時,卻看到嬸嬸走來,連忙把花藏在身後。嬸嬸只是微微地笑著說:「好看吧,可是摘下來花瓣就會焉的,別人也看不到了,泥里的藕不會長大,就吃不上蓮菜了。」說完摸著我的小腦袋,看著我一雙疑惑的眼睛裡透著半信半疑的表情,又拍拍我的肩膀,「回家去吧!」

    母親看到我手裡的荷花,也有些驚奇,竟脫口朗誦起古文來:什麼「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聽著母親的詩文,似懂非懂,纏著非要問個清楚,母親一邊擀著麵條,一邊細心地講起故事來:「蓮花是在淤泥中長出來的,他們的葉子經清水洗過後卻能長得碧綠青圓,一根荷桿筆直筆直的,開出的荷花不僅清香,還非常好看,不像牡丹花那樣妖艷,也不像其他花開的枝枝叉叉的,招來蜂呀蝶呀的嗡嗡叫。而荷花呢,靜靜在立在水中,清新碧綠幽靜,像個仙女,就像我家的小丫頭,嬌柔可愛,可是誰一惹她呀,小嘴巴就會撅起來的。所以呀這荷花非常小氣,只准我們用眼睛看,不能隨便摘掉花朵,要不就長不出蓮子,我們就喝不到清熱解毒的蓮子羹了。」

    也許母親的一席話還不能讓一個兒六七歲的小姑娘完全明白蓮的用途與內在的氣質,但已經意識到我做錯了一件事情,不該採下蓮花,讓它失去生命,失去結蓮子的機會,為此也曾難過很久。

到了初中時學到周敦頤的《愛蓮說》才明白蓮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質,主要是通知道了蓮在一些名人雅士心中有著深刻的寓意與內涵,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使我對蓮的認識更進了一步,而對蓮的感情也日益劇增,曾幻想自己的生命假如是一朵蓮的再現……

    也許在幾千年的輪迴里,一個生命在春雨的呼喚中悄悄膨脹萌芽,在初夏的深情期盼中嬌羞地露出柔粉的面頰,淡淡地釋放著特有的幽香,似一位多情多夢的少女,亭亭玉立,花瓣中瀰漫著朦朧著誰也猜不透的懵懂心事。那繁星初現的夜,伴著此起彼伏的夜曲,數著頭頂怎麼數也數不清的眼睛,一種愜意總會不由自主地襲上心頭,一抹不經意的嫣紅在夜幕的羞澀下隱隱漲退,一個少女的夢幻里多了蓮的影子。

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學校的變遷,也學到朱自清筆下「田田的荷葉,美如舞女的裙;荷花零星點綴,姿態萬千,如星星熠熠,似明珠乳白;微風送清香,葉動花顫,流水脈脈含情。」的細膩而動感傾情描摹,對蓮的敬慕不知增添了幾多遐思。

    總會在每天下午或者星期天里,帶上一本喜歡的書籍,不由自主地走到城邊綠樹環繞下的幽靜之地,面對一池池盛開的荷花發獃,一任律動的脈搏在清風的吟奏下張開綠裙翩翩起舞,那滾來滾去的水珠似調皮的精靈,演繹著一場場有驚無險的舞姿。那簇擁而動的竹葉在如此聖潔的境界里憑增幾縷詩情,也觸動了我寫作的熱情,在日記里記載下這塊陪伴我生命的所在,也使我釋放與宣洩煩惱的最好見證。我會對著青竹的伴奏,吟哦熟悉的詩句,或毫無顧忌地放聲狂叫,排遣對生活對學習的壓力與苦悶,把自己置身在如此特定的空間里,獨享一份寂寞,讓心靈透氣,到處充滿著清新的氣息,這一切呵!都離不開蓮的影子。

    可是有一段我卻一度失去蓮的安撫,儘管在途徑的城市及大學裡偶爾瞥見蓮的影子,但是學業的沉重無法容我顧忌鍾愛的蓮,即使有心駐足,也終因心中的鬱結無法釋然,對蓮的一絲眷戀只有深深地埋在心底,不曾表白,也不曾忘卻,只有獨守一份心靈的落寞,生怕無意觸痛蓮的心事,更怕傷及自身,所以一直默默地遠離蓮的幽香,蓮的愁緒,蓮的那一抹特有的神韻。

    蓮,開在我的夢裡不知多少次,她那清純、無邪的美,始終無法從心底抹去。卻輕易不敢採擷,終於在南方的一池碧水中發現一株可愛的蓮,連著自己的心,在蓄意已久的精氣中猶如超凡脫俗的仙子,走進我的視線。也許今生註定我就是那朵蓮的化身,從北方移植而來的蓮,已經適應了這裡的環境,依然開得飽滿碩大,如此嬌羞。雖然有些不願招搖,悄悄躲在萬綠叢中的一角,也遮擋不住有心人深刻的目光,即使脈脈無聲、心如止水。那不願移動的目光呵,收買了你的喜怒哀樂,同樣你也得到他裸露的心跡,只有耐心地聆聽,毫無怨言。即使他偶爾大發雷霆,苦悶彷徨,或者做錯了事情後痛哭流涕,你都會以一顆寬容的心接納他孩子般的心事,容納他豪情萬丈的壯志,也同樣容忍他對生活中的煩惱對某些問題的無奈。難能可貴的是你竟然同樣聆聽到一種回饋的聲音,那種潤物細無聲的靈犀一點的默契,你終於明白了蓮在水下的藕切開後有很多空的原因,原來他們的心早就是相通的緣故。

    呵!蓮!我生命中的蓮,蓮生命中的你!在無聲無息的流逝中,轉眼已是中年的我,也許再也不會做著少女般的憧憬,但對蓮的愛卻愈來愈濃,不管是在路旁、郊區、旅途、公園、學校、下鄉採風等地方,一看到有蓮的影子就會一種莫名的衝動與熱情,那久違的、塵封的、突如其來的,有衝過去擁抱的悸動,一腔傾訴的告白會毫無保留地宣洩。那種愛,那種情,那種猶如看到情人般的激情,無法詮釋,更難以用貧乏的語言解釋清楚。

    蓮,生命的情結,情愫的依託。眼前驀地出現碧荷千頃,朗月漸漸升起,灑下一片銀輝,風兒更加的清爽幽香,一對誤入藕花深處的璧人,互相攙扶著上岸,卻驚起一群鷗鷺一時找不到棲息的地方。他們是誰?一首小小的《如夢令》竟引起來後人的無限遐思與感慨,也流露出作者內心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如果有一天我們可以嘛,攜著蓮的清香,注入新鮮的血液,讓蓮的生命在我們的生命中延續。在「茅檐低下,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中尋找我們的影子,在大自然的隱逸中感悟蓮對生命的詮釋!

  

蓮心禪韻

 

    花雨漫天的空氣中散發著一股特有的、淡淡的檀香味,氤氳中若一縷青煙、若一團化不去的曉霧,在輕風中如無根的雲,隨意姿撒,冉冉升騰!好似心中那若隱若現的夢在飛躍一定高度後抵達一個叫靜的國度。

    無需過多的猶豫與考慮,只要把一顆心安靜在菩提樹下,釋放出多餘的狂喜、沮喪、空虛及慾望,讓悲傷和抑鬱、挫折與傷害悄悄地從心底的褶皺的溝壑中徹底的趕將出來,最好買來一瓶不要過期的殺毒藥品掃除乾淨,使心靈的負荷得以減輕,讓以往的遺恨與抱怨適當的咀嚼回味後,是否發現裡面隱藏著一個吃不到葡萄反言葡萄酸的故事。

    佛說空是美的,拋棄財富、金錢和權利,解放身心,回到自然中來,享受陽光雨露的無私關愛,但是往往我們想跟佛走的時候,總有一個聲音在牽絆著腳步,一時回頭,一不小心就陷在世俗的糞坑裡,掙扎的厲害,陷的卻越深。

    眼前那一朵妖艷的花,試圖用儘力氣採摘,卻因布滿周身的刺,無法下手,本想就此罷了,任它自生自滅,隨季節的更替而輪迴吧!然而一個惡念卻布滿了腦子,一個我不能得到,誰也別想佔有的意念突生,不如用刀或棍棒毀掉它,出一口惡氣,如果佛說:如果下輩子你是那朵花呢?

    其實,放下是一種美麗,也是一種機會,給自己的生命一次再生的機會。面對一座山,我們如何攀援到山頂,沿途的風景及奇珍異寶如何能歸為己有?一位師傅為了考驗自己的弟子,允許弟子看到喜歡的就放在自己事先準備的口袋裡,弟子得到師傅的准許後,只要看到喜歡的就一概而收。就這樣還沒走多久,口袋已經沉甸甸的了,跟在師傅後面氣喘吁吁的,而師傅卻言山頂還會有更精緻的寶物等待著,怎麼辦呢?放下眼前的,還是就此下山?

    如果我們是那個弟子,也許會分析師傅話語的用意,沿途的寶物很多,但並不是屬於我們一個人的、再美的寶物只能供人欣賞,與其累的背不動,不如捨棄一些留給後來之人,何樂而不為呢?可是那個弟子看到如此多而精巧的寶物卻不願放下,也不想繼續往上攀登。

    此刻師傅看出弟子的意圖,一根拐杖敲在腿上,丟下一切,跟我走!弟子不敢違背師傅的話,只好懷著抱怨同師傅一起行走在不同的高度與不同的風物中,境界豁然,入履平原,此刻才感到神清氣爽、輕鬆異常,包括身心都是那樣的愜意與清新。此刻終於明白一座大山並不是最大的障礙,心裡的大山才是最難攀援的,一旦消化溶解了那座高山,眼前的高山就是最美的平原了。

    一朵花瓣終於飄落在弟子的身上,閉著眼睛,並沒有被花的幽香而打動,由於似花雨般的蓮花已經灑滿在靜心的周圍,一種境界的即將誕生。

    然而師傅故意迎來的一拐杖,激怒了一個即將入道的弟子,睜開惱怒的眼睛,請問這種惱怒何處來,何處去?一個感覺一切的都是空的人會被一拐杖激怒嗎?有人曾說靜心的整個藝術過程就是:如果離開你外在的人格而進入到中心,不要成為一個人。只要存在不要成為一個人就是靜心的整個藝術,就是內在狂喜的整個藝術。

    記得佛書上有一句話:去海邊,有無數的波浪涌動,但是在它的深處,海洋是平靜的。處於很深的靜心之中,動蕩來自表面,和外界相會而產生的變動,否則在它本身,一直都是保持一致的。甚至連一個微波都沒有,一點改變也沒有。其實我們人也一樣,表面上我們接觸外界的人,就會產生出動蕩、焦慮、憤怒、抽搐、貪婪,甚至色慾。

    但在內心深處,我們都不願意和這些辭彙有親密的接觸,極力想屏棄它們,保持一定的距離,不願意別人的攪擾與介入。但僅僅如此就可以了嗎?生活在一個萬花筒的世界裡,不管你躲在哪個角落,都需要溝通與理解,迴避並不是佛家的唯一出路,只要我們擦亮蒙塵的眼睛,把心歸於寧靜,把一切壓抑與憤怒放在沸水中消毒,把即將爆發的內部贓物適當地嘔吐,凈化成慈悲與憐憫,蛻變成神聖的蓮心,治癒一種叫做無法駕馭的心海,鑽進去,走出來,後才知道雲水的空靈與清明、禪韻的舒暢與悠揚!

  

蓮心若夢

     

     從滄海到桑田,從桑田而成為沙漠一片,沉睡千年的蓮呵!是否願意再為那個守候千年的夢畫上一個完美的清清荷緣?

    一縷積蓄了千年的春韻,吹開歲月的塵封,那顆不竭不死的古蓮子,在緣起緣滅的輪迴中始終以不變的姿態觀望著,她在等待,等待那個夢,那個足以讓她衝破重重阻礙,拚卻千年的困惑,在誰的一滴淚中萌動?

     哦,那個身影,那個飄逸的、素白如練的,眼睛如深潭的、堅定如鐵的人哦!從蒹葭蒼蒼的白露中邂逅亭亭玉立的美麗、從與世隔絕的幽谷里追尋那個刻骨銘心、無法遺忘的以身相許。

    若隱若無的、若即若離的追隨,終於打動了已有千年的寧靜,佛前修鍊的蓮哦,再也無法拒絕為她默守經卷、獨對青燈,千萬次輪迴中始終與她不合不離,用他的心、用他的血、用他千年輪迴中積蓄的愛滋潤著、溫暖著一顆不願輕易蘇醒的蓮心。只為那個江南雨季,油布傘下輕盈的倩影,一個無意間的回眸?

    一次偶爾的邂逅,而無法釋懷的故事?或者就有一段刻骨的記憶,竟需要千年的輪迴才能換取今生的執手無語?

    哦,就是為了那個縹緲的愛么,他們竟然如此痴迷的痴守著,痴守著那個在輪迴中不變的誓言。一顆沉睡千年的蓮哦,為了那份愛,從此不願輪迴。她怕、她怕在輪迴的荷園中迷失在一次次渴慕的眼神中,更怕那個給她千年承諾的語言會因記憶的更替而模糊紅塵中的往事。她只好選擇沉睡,在他的廝守下,在他一次次的輪迴中,在他一次次地的等待中,在他一次次的呼喚中,在他一次次的淚水與精血中,她終於醒了,在一滴凝固了多少痴情的血淚中,澆開一朵千年的荷緣。

   凝視的美麗在一次次的呢喃中化為清風一縷,在古老記憶中再一次喚回紅塵的那一次回眸,在千年的痴望中、在千萬次的蛻變劇疼中、在天荒地老、日升星墜中、在電光雷鳴中、在天崩地裂中,那一抹深情的印痕竟然滲入骨血,他們怎能忘卻等待千年的盟約?

    千年不變的相思啊!誰為誰憂愁著、一任變遷的歲月凝結成骨子裡的矜持?

    而千年滋生的柔情啊!傾瀉在如饑似渴的眼神中,一任那儲藏千年的愛戀在月光下溫柔如初!

    欲說還休的漣漪、欲罷難耐的情愫、欲含怕溶的憐惜,都如那溫潤多情的、婉約精妙的唐詩宋韻,那樣的婀娜多姿,那樣的熠熠生輝,永遠清晰而高貴的銘刻在靈魂深處,誰也無法割捨,誰也無法搶奪。

    其實她非常清楚,那傲岸的身軀與那堅如鐵石的意志,縱使經歷了千年的風霜雪雨也不會輕易改變內心深藏的選取。懂么,還需要說么!

    會心的笑,眼睛與眼睛、鼻子與鼻子、心靈與心靈、靈魂與靈魂,誰能把他們徹底分清楚?哪個是你,哪個是她?默契的感覺,誰能描述的清楚,只有靈犀相通的才會珍惜那份美麗。他們平靜如水,甚至沒有一絲一毫的嗔怨與嘆息。

    甜蜜的相守、溫馨的回憶都會在春花秋月的更替中變得落寞傷感。他們真的再怕短暫的相聚後就是永久的分離,他們再也不會傻傻地再來一個千年的約定,他們怕殘荷滴雨的深夜,怕綠洲成為沙漠的變遷,所以他們在佛前恩求,願化為一對蝶兒,在春天的百花園中雙雙對對、蝶舞翩翩永遠相伴。

    即使在一千次的破繭而出的輪迴中,也會把生生世世相愛的誓言複製在靈魂的記憶中,永久地、清晰地、保存在始終不能變異的飛行中。

    不管在前世或者在來生,翩翩飛舞,相濡以沫,迎接生生世世的風雨的洗禮!

    蓮心若夢,若夢的蓮心很苦,但終究有一天當你捧著晶瑩剔透潔白如雪的蓮心時,你會有種莫名的心跳與激動,一股熟悉的氣息會瀰漫你的心海,知道么?蓮正靜靜地躺在你的手心裡……

                          

 

    作者簡介:周曄,筆名水若寒,若水居士,生於71年,出生地河南,現居於貴州。中華詩詞文化傳承人。現系中華詩詞學會會員、貴州省作家協會會員,黔東南州詩詞楹聯學會副會長、黔東南州書法協會會員。

 

 

                   
推薦閱讀:

描寫西湖風光的詩詞名句有哪些?
有哪些描寫鏡子的語句?
元曲《大德歌·冬景》主要描寫了什麼景?
描寫田園閑居    寂寞柴門人不到,空林獨與白雲期。
有哪些描寫將軍的句子?

TAG:詩詞 | 散文 | 描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