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凈宗法師:善導大師解釋的「迴向」是方便說,我的「迴向」理解才是究竟說
破---凈宗法師:善導大師解釋的「迴向」是方便說,我的「迴向」理解才是究竟說
凈宗法師在明知善導大師所說的迴向,是將包括持戒、讀誦大乘等行為在內的善行,迴向往生的情況下,刻意曲解為「迴向就是放棄其他善行,唯一念佛」,曲解為「放棄自己在戒定慧方面努力,依靠阿彌陀佛就行」。
凈宗法師為了使自己的觀點成立,舉了三個證據。這三個證據也是違背善導大師意思的。
一,善導大師說不具三,指有一或二,而非三全無。凈宗法師先把善導大師這個曲解成「三個全無」,然後用這個曲解來的結論,來作為成立「迴向就是全舍自己努力行善,唯一念佛」這個錯誤觀點。
二,凈宗法師舉證說,善導大師說的一日至七日,就是單指念佛。以這個為證據。而善導大師原意是說,只要內心以凈土為目標,持戒讀誦大乘經等都是可以的。
三,凈宗法師舉證說,善導大師所說的三福全無的下三品人,臨終都是念佛往生。卻完全不顧善導大師把下三品也包括在九品散善當中這個事實。只不過下三品的凈業三福之善心,信願心,是臨終由善知識方便開導安慰為緣而生死。在往生前生起這個三福對應的善心,才能往生,這也是具有三福。不過就是臨終發起的。
以上為略說。一下細說。
第一,宗義上直接背叛善導大師
善導大師原文說迴向:「一者但能持戒修慈。二者不能持戒修慈,但能讀誦大乘。三者不能持戒讀經,唯能念佛法僧等。此之三人各以己業專精勵意。一日一夜乃至七日七夜相續不斷。各回所作之業求願往生。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與化佛菩薩大眾放光授手。如彈指頃即生彼國。以此文證。正是佛去世後大乘極善上品凡夫日數雖少作業時猛。何得判同上聖也。」
凈宗法師說「迴向」:「回盡得往生」是善導大師畫龍點睛之筆,一句「回盡得往生」,徹顯「迴向」真實義,徹顯釋尊本懷,大彰凈土奧義。著眼點重在「回盡」二字,「回盡」之義是什麼呢?依止善導大師所釋闡其義,什麼是回盡?所謂「回盡」,不是將自己所修散善三福之善,悉皆、全部、通通迴向西方極樂世界,而是悉皆、全部、通通、毫無所餘地回心向、回願向、回行向。回心向者,舍盡自力心、盡迴轉向他力心;回願向者,舍盡人天福報願、盡迴轉向生西方極樂世界願;回行向者,舍盡自力雜善行、盡迴轉向專稱彌陀名號他力行,即全賴、全乘彌陀願力,不留一點自力心,不雜一點自力行,如是一盡舍一盡回,謂之「回盡」;如是回盡,專一念佛,定得往生。
通過以上善導大師和凈宗大師對「迴向」解釋對比,非常清楚善導大師對於迴向之義是說,一日至七日,持戒,讀誦大乘經都可以往生,迴向就可以,不必再另外念佛。
凈宗法師在談三福時曲解迴向義,說要舍自己,迴向他力。前面善導大師在上品上生處說的迴向,根本不是這個意思,而是持戒或者讀誦大乘經等,一日七日,迴向願生極樂,都可以往生,而且上品上生。但是凈宗法師曲解成舍掉戒定慧等一切非念佛行,這顯然違背了善導大師的的真實意思。
另外,這個三福處的回盡,就是把凈業三福迴向願生凈土就可以了。為什麼?因為上品上生乃至中品下生,根本上還是凈業三福的內容。即便是中品下生,臨終不用念一句佛,因為這個人有善業,有福德資糧,所以只聽聞善知識說凈土,他發心就往生了。這裡根本沒提及念佛,凈宗法師則完全無視這個事實。
總之,回盡就是發願往生,並不是凈宗法師強調的全賴他力。
第二,凈宗法師講了三個對於證成自己觀點並沒有作用的「因」
證一,凈宗法師說善導大師先行楷定:往生「不問具三不具三」,即不論三福多少有無,不以三福求生。
辨破:不問具三不具三,指的是三福中具足一個或者三個。不包含一個都沒有的人皮畜牲。這個在本號前面有一篇文章專門論述了的。詳見本號文章《被凈宗法師曲解的善導大師之「不問具三不具三」》。
也就是說,凈宗法師刻意曲解「不具三」之後,再用刻意曲解的觀點為理由,用他來證成這個「迴向」就是舍自力的意思。凈宗法師這樣一環套一環,不可為不用心良苦。
但是,為什麼就不把這心思用在正道上哪?
證二,凈宗法師說,善導大師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即是「上盡一形,下至一日、一時、一念等;或從一念十念,至一時、一日、一形。大意是一發心以後,誓畢此生,無有退轉,唯以凈土為期。所以善導大師所言的「回盡」就是「上盡一形,下至一日、一時、一念」的念佛;就是「從一念十念,至一時、一日、一形」的念佛。
辨破:善導大師說一日七日持戒,讀經,迴向發願了就可以往生了,已經是上品上生了,不必外持名也已經是上品上生了。一日七日持名不是不可以,但這只是其中一種而已,並非只有(只有,唯一)這樣。持戒,讀誦大乘經全部都是可以的。
善導大師原文如此明顯:「一者但能持戒修慈。二者不能持戒修慈,但能讀誦大乘。三者不能持戒、讀經。唯能念佛法僧等。此之三人各以己業專精勵意。一日一夜乃至七日七夜相續不斷。各回所作之業求願往生。」
凈宗法師則把持戒、讀誦大乘經抹去,只留一個念佛。把自己獨立行善之心迴向抹去。只准眾生具有「依賴心」,不許有自己爭取心修善迴向。眾生無量,根基無量。觀無量壽經正是多種根基齊攝,乃是真正究竟的凈土法門。而凈宗法師則欲除之而後快。
各以己業專精,各自依各自的喜好,或持戒,或讀誦大乘經典等。一日七日。以此迴向。並非是唯有念佛。觀經中品下生都只要聽聞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往生了,難道這上品的,反而聽聞發願不能往生嗎?
證三,凈宗法師說,善導大師「不具三」的下輩三生,徹證徹顯「回盡」義,即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
辨破:凈宗法師忽略了一個問題,下輩三生全都是要善知識來開導,於往生前生出善心,或信世出世間因果,或信極樂世界。然後需要念佛或者聽聞大乘經名字等,來消業積福才能往生。下三品都有一個消業的過程。也都有一個善根開發的過程。最後善知識教以念佛,導以阿彌陀佛名號往生。下三品每一品,都要有善知識開導。令生起凈業三福相應的善心,即成就三福種子。成就信願,才往生的。並非是直接稱名往生,《觀經》下品上生善知識開導令消業生善根,而後再導以念佛,其證據如下。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眾生,作眾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贊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
下品中生善知識開導令消業生善根,這個廣泛得讚歎阿彌陀佛給他聽才消業了,贊完十力,再贊光明威神,再贊五分法身,令種善根消業: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凈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法而自莊嚴。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為贊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贊彼佛光明神力,亦贊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為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華之內』。」
下品下生善知識開導安慰,演說妙法,令消業生善根,而後再導以念佛: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歸命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
試問,有幾個臨終的人遇到善知識來廣贊的?每天那麼多臨終的人,有幾個碰到善知識了?
另外:善導大師說過三輩九品全是有三福的。只不過下三品的三福之心,要臨終遇到善知識才能起來。善導大師把三輩九品全列為「散善」,而凈宗法師說「下三品」全是不用起三福之心就可以往生的。
結語:此皆是明著誤解,實為背叛善導大師
善導大師說迴向,持戒,讀誦大乘迴向經也可以上品往生。可是凈宗法師要說,只有念佛可以。
善導大師說,不具三的意思是三種只有一二,而不具足三。凈宗法師要說,不具三就是完全沒有的意思。
善導大師說,下三品也在散善「三福九品」。凈宗法師說下三品全無。而不能於經文細讀,不知下三品的三福之心,是臨終才起。消業起了善心,起了信願,才往生。
附善導大師說下三品也是散善的原文:
「從此已下次答定散兩門之義。問曰。云何名定善。云何名散善。答曰。從日觀下至十三觀已來名為定善。三福九品名為散善。」大師明文,九品都是散善。那麼就是說,下三品也是善。不過下三品的善心,要在臨終,善知識方便安慰開導才得以生起。
推薦閱讀:
※八字純陰和純陽的解釋(
※麻衣面痣解釋
※站樁 詳細解釋
※????什麼是福?見過的最好的解釋!(說的太好了)
※《千里命稿》之女命篇(取用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