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建國後出土九大金縷玉衣之二:中山懷王、楚王

金縷玉衣是古代墓葬玉中等級最高、組合玉片數量最多的一種。也被稱作「玉匣」,常見於漢代,金縷玉衣需要墓主人身份達到一國之君才能夠享用如此高規格的墓葬形式。古人認為玉能夠防腐,因此廣泛的使用玉用作貴族墓葬的防腐。至三國時代曹丕認為此種形式勞民傷財,並且不具備防腐的功能,這種墓葬形式才告一段落。上博日前展出了徐州獅子山漢墓楚王的金縷玉衣,建國後出土的金縷玉衣,較為知名的共有九件。在這個專題中,小編將為您一一講述這九件金縷玉衣的故事。今天為您講述中山懷王、楚王金縷玉衣……

3.西漢中山懷王劉修金縷玉衣   

劉修墓位於河北定州八角廊村40號,古稱中山之地,漢代沿用其名,今為定縣縣城,原有近16米高封土,周圍圍有城垣。由於長期風雨侵蝕,於1973年封土和城垣都以被挖平,部分墓口已顯露在外,遂於1973年5月開始挖掘。

西漢劉修金縷玉衣,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這件金縷玉衣共用玉1203片,金絲2567克,墓主人為中山懷王劉修,死於公元前55年。此墓曾在盜掘中被火燒過,這件玉衣是受過焚燒後的劫餘之物,但色澤卻更為繽紛。此玉柙分為頭罩、臉蓋、上衣前片和後片、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褲筒和左右腳套等部分,共用玉片1203片,金絲約2567克,系分片連綴而成。玉柙主人為中山懷王劉修,是著名的河北滿城漢墓墓主劉勝的後代,死於公元前55年。

西漢劉修金縷玉衣呈黃色。包括頭罩、臉蓋、上衣前後片、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褲筒、左右足套及遮襠等部分。各部分別用玉片和金絲連綴而成,共用玉片一千二百零三塊,金絲約2.567千克。玉片多為梯形和長方形,少數為三角形和不規則的四邊形,正面拋光,色澤協調一致。金絲較粗,斷面為圓形,兩端細銳便於穿孔。連綴時為相鄰四片的四孔用兩根金絲由背面十字交叉對角相連,穿孔到正面後,再交叉向右擰成圓結。出土時左右褲筒的下部均截下一段,展開後蓋在腹部;死者胳膊比袖筒短,兩手放在袖筒內,可見這套玉衣比穿者身材略大。同時出土的還有玉眼蓋兩件、玉鼻塞兩件、玉蟬形口琀一件、玉肛門塞一件、玉生殖器罩一件等九竅塞。

4.西漢楚王(第二代楚王劉郢客或第三代楚王劉戊)金縷玉衣   

楚王墓金縷玉衣的發掘,與一個考古工作者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他就是王愷,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1977年,王愷從洛陽市博物館調回故鄉徐州,一踏上這塊充滿濃郁楚風漢韻的土地,他就盯上了楚王陵。徐州城四周埋葬著西漢12代楚王,在王愷回來之前,徐州只能確定第一代楚王劉交的陵墓,其他十一個楚王誰也不知道葬在何處。王愷發誓要在後半生中找到這些楚王陵。到1990年,王愷和同志們一起共找到了6座楚王陵,它們是:北洞山楚王墓、馱藍山楚王墓、南洞山楚王墓(兩座)、東洞山楚王墓、卧牛山楚王墓。

1991年,他找到了楚王墓,驚人的考古成果。1984年12月的一天,山腳下磚瓦廠的一個民工正在挖地窖。忽然鍬下「當」的響了一聲,接下來,就出現了一個奇蹟———繼咸陽楊家灣西漢彩繪兵馬俑、西安臨潼秦始皇兵馬俑之後發現的第三批兵馬俑軍陣———徐州彩繪兵馬俑。此處出土的兵馬俑有四條步兵俑坑和一條騎兵俑坑。整體看去,規模宏大,造型美觀,雄壯威武,且塑造藝術與秦俑不同。秦俑以寫實為主,而這些漢俑卻是在繼承秦代雕塑藝術的基礎上進行的再創造,即面部表情上具有寫實的特點,而形體塑造上則運用了寫意的手法,含蓄而耐人尋味。更重要的是楚王墓中還出土了震驚中外的楚王金縷玉衣。該墓雖遭盜掘,但內墓道的三間耳室倖免遇難,保存了下來。總計出土2000餘件(套)遺物,有金器、銀器、銅器、鐵器、玉器、漆器、陶器、骨器等各類遺物。玉器共出土200多件,包括喪葬、禮儀、裝飾、及生活用玉等方面。喪葬用玉包括玉衣、玉壁、鑲玉木棺、玉板等;禮儀用玉包括玉戈、螭龍玉飾等;裝飾用玉包括玉壁、玉璜、玉環、龍形佩、玉沖牙、心形佩、玉觽、玉舞人、玉劍飾等;生活用玉包括卮、高足杯、玉枕、玉帶鉤等。漢墓出土的玉器總體來說博大精深,挺拔生動,代表了楚國玉器製作的最高水平。

修復後的金縷玉衣陳列在徐州博物館展廳最顯眼的位置。玉衣由上等和田白玉製成,溫潤晶瑩。玉片有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半圓形、月牙形等形狀,最大的鞋底片近9平方厘米,最小的手套片不到1平方厘米,有的厚度還不到1毫米。 玉片的表面拋光光潔度很高,打孔工藝也很規範。目前國內修復完整的玉衣有7件,一件玉衣由2000餘片玉片拼綴而成,而這件玉衣用了4248片玉片,穿綴的金絲重近1576克,是目前國內出土玉衣中年代最早、玉片最多、玉質最好、工藝最精美的一件。 修復後的金縷玉衣,長1.74米,從頭到腳連成一體,非常像古代的盔甲。 由於玉片與金絲的長期接觸,有些玉片已泛黃色,而有些玉片在散落後落到銅器上,所以就呈現出明顯的翠綠色。

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從遙遠的新疆運來玉料,再對每塊玉片鑽孔和磨光,編綴玉片還需許多特製的金絲,製成一套「金縷玉衣」所費的人力物力十分驚人。但對永生的狂熱追求,導致了玉衣等喪葬用玉的高度發達。西漢人認為,魂與魄互相依存,而魄依附於身體,只要身體不朽,人就可以留住魂魄,在陰間延續原來的生活。王侯貴族們相信美玉凝聚了天地之精華,穿上玉衣便可屍身不腐,因此他們死後不僅穿上玉衣,連頭部的七竅,甚至下陰和肛門,都配有玉罩或玉塞。葬在獅子山的這位楚王穿著玉衣長眠在玉棺中,玉棺長280厘米,寬110厘米,高108厘米。一面髹漆,一面鑲貼各種形狀的玉板,數量達2095塊(復原後),鑲玉面積接近9平方米,且多是來自新疆瑪納斯河流域的碧玉。棺體和棺蓋兩部分組成,為外棺。其內還有一套彩繪漆木棺,彩繪漆木棺放置由金縷玉衣包裹的楚王屍體。如果把金縷玉衣也看作成一副親屍的棺材,那麼這位楚王使用三套棺材,符合禮制關於諸侯王三棺的規定。鑲玉漆棺制度所耗費的財力是諸侯國乃至西漢中央王朝都難以承受的,東漢朝廷規範葬玉制度,保留了玉衣,摒棄了玉棺。因此考古發掘中玉棺比玉衣更加罕見,獅子山出土的玉棺是全國出土的第二具。

這件金縷玉衣於1995年出土於江蘇省徐州市獅子山楚王墓,現藏於徐州博物館。通常西漢玉衣所用的材質是產自遼寧的岫山玉,而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這套玉衣卻完全由上等的和田玉製成,玉色十分純正,楚王陵金縷玉衣玉片總數為4248片,是目前年代最早、玉片數量最多、玉質最好、工藝最精的玉衣。獅子山漢墓可能在兩漢之交就被盜掘過,但所幸的是,當時玉器是只有貴族才能享有的專利,而普通百姓掌握則屬於犯忌,如果盜墓賊盜走玉片,一旦出手,就會引起懷疑,因此玉衣上的金絲雖被抽走,但玉片完整保存下來,一片都不少。

除了玉衣之外,楚王墓還出土了玉棺,楚王的鑲玉漆棺(經修復)。玉片為新疆和田青、碧玉。玉棺為木質髹漆,出土的時候棺木已經腐朽,玉板散落了一地。復原玉棺長280厘米,使用2095片玉片鑲貼,玉片組成各種幾何紋飾。玉片上的小孔中鑲嵌的金泡釘已經被盜墓者洗劫。 

推薦閱讀:

中山,佛山,東莞,惠州,同時二線城市,你更喜歡哪個呢?
一位不被「帽子」遮蔽的孫中山
中山市一外賣小哥深夜接單送至停屍間,你認為合理嗎?
孫中山鮮為人知的妻妾兒女們

TAG:中山 | 建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