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孩子把話說完——願天下所有的孩子吉祥如意!
05-29
聽孩子把話說完——願天下所有的孩子吉祥如意!
聽孩子把話說完——願天下所有的孩子吉祥如意!
聽孩子把話說完
摘自「智悲德育」 案例: 六年級家長會上,老師帶著不滿向偉強的媽媽「告狀」:「你的兒子兩門課都掛紅燈。怎麼學的!上課也不專心,總搞小動作,今天還和人家打架了!」媽媽的臉頓時紅到脖子根。回到家,媽媽怒氣沖沖地喊來偉強質問:「你為什麼不爭氣點?不好好學習,還要和人打架!」「我不喜歡這個老師!上課的時候是同桌先打我。我才打他的。」媽媽一聽偉強辯解,更來氣了:「難道老師說得有錯?老師冤枉你了嗎?都是你自己的錯!」偉強委屈地哭了。「還有臉哭!」說著。媽媽就把巴掌掄了下來,「如果你成績好。我會挨老師的批評嗎?你自己這麼頑劣。也怪不得老師生氣!」偉強傷心地跑出家門......專家解析:
第一、每個孩子都有顆向上的心!沒有哪個孩子不想上進,不想做老師眼裡的好學生。 而偉強媽遇到問題,並沒有去尋找問題背後的原因,也沒有在大腦中多問幾個為什麼。孩子成績不好,會不會是學習上遇到困難?是學習能力不足還是基礎不紮實?會不會是自信心不足?孩子為什麼不喜歡老師?為什麼要和人打架?上課不專心,是對這門課不感興趣,還是他注意力不集中帶來的注意困難,還是他就是屬於好動活潑難以靜下心來的孩子?等等。有些需要媽媽去思考,甚至還需要學點兒童心理知識,了解孩子各階段的心理發展規律。然而太多的家長像她那樣缺少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也不願向書本學習。向專家了解。只要發現孩子表現不好,就對孩子橫加指責,甚至打罵。教育的粗暴、觶顯而易見。 第二、比較情緒化的父母會把負面情緒帶入教育過程中,從而給教育帶來不必要的干擾! 很多父母因為孩子不聽話,或因為沒達到自己的期望,或因某一事件的刺激而導致情緒失控(像偉強媽一樣挨了老師的批評,自尊心受傷害),對孩子施加語言或身體的暴力,給孩子帶來身心的傷害。孩子的成績、表現成了父母的情緒晴雨表,孩子成了父母惡劣情緒的受害者,父母可以把怒氣潑向孩子,宣洩一番,而孩子受傷的心靈由誰去安撫?第三、偉強媽回到家,不是先調查了解一番,而是憑主觀妄加臆斷:一定是你不對,而不是老師不對!而如此蓋棺定論的前提恐怕是:媽媽向來以為偉強很頑劣、調皮、不聽話,所以這次也一定是偉強的錯。老師是不會錯的!因為老師都是為孩子好的!央視十二套心理訪談節目中,說到有個孩子在班裡偷過同學的東西兩三次以後。學校每次丟東西,老師和同學都懷疑他甚至就指定是這孩子偷的。多可怕的推論!可見,教育者的荒謬邏輯將造成多少「冤案」。
第四、父母是孩子得以情感依戀的避風港,很多孩子在學校受到老師的批評或在學校不快樂,都希望能得到父母在心理上的理解和安慰,對於成長中的困惑、煩惱(比如案例中偉強不喜歡老師),都希望能引起父母的積極關注(解惑、安撫、理解、支持),而不是消極的關注(訓斥、侮辱、說教、拒聽、貼標籤)。 但這位媽媽一回來就興師問罪,只能使事情變得更糟。她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沒有關心孩子的所思所想,沒有顧及孩子的感受,不願聽孩子把話說完;也不懂得如何溝通和傾聽,如何正確處理出現的問題。 讓我們來看看正確的做法: 其一、回到家,用試探的口氣詢問孩子:「偉強,今天老師說你如何如何,我想知道一下,是怎麼回事?」其二、當孩子回答後,問孩子:「那你為什麼不喜歡老師呢?」於是孩子會告訴媽媽,可能的答案會很多:比如或許老師的課不吸引人,或許老師太嚴厲,或許曾經批評過他(這時候一定要認真地傾聽孩子訴說)......總之,引出了「為什麼」,才能了解孩子的心理,找到問題的癥結,以便對症下藥。
其三、接著,要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表示理解,對孩子做得對的地方加以認同和肯定,做得不對的地方加以分析開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如果母子之間的關係親密,溝通順暢,一般孩子都願意誠實地講。這時媽媽就要認真地傾聽孩子的訴說,聽孩子把話說完,感受孩子的內心,讓孩子覺得媽媽是支持我的、理解我的!在這種積極的關注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尊重、理解和愛,這樣孩子就更願意向父母敞開內心世界,父母也就更容易把握孩子的思想動態,而孩子,就會朝著父母期望的好的方面發展!推薦閱讀:
※客車站說因半票無票賣完,後來上車的三歲小孩也需買全票,想問下有這一新規定嗎?
※和孩子一起讀詩 |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孩子不自信,根源在父母!幫孩子建立自信應該這麼做!
※老公說:你不就是帶個孩子嗎?戴南媽媽炸了:要不你試試!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