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古詩
《如何寫好古詩》
講解:秋風()
群(群無水平高低之分,秋風每周六晚上講課,歡迎喜歡古典文學者入群學習,共同探討文學。)
怡香閣——群英會總群:(已滿)
怡香閣——群英會1群:(已滿)
怡香閣——群英會2群:(已滿)(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凌星閣——群英會4群:(差2人)
怡香閣——國學群5群:(差19人)
緣分天空——群英會6群:(差11人)
醉江南文學社秋風詩詞群:(未滿)
醉江南文學社1群:(差8人)
醉江南文學社2群:(未滿)
醉江南文學社3群:(未滿)
醉江南文學社4群:(未滿)
古詩分古體詩與與近體詩,上周我給大家具體介紹了古體詩與近體詩的一些基本知識,其中包括近體詩的基本格律。本周我們一起來學習下如何寫好一首古詩。
大家都知道如今的網路詩人多不勝數,但是真正能寫好古詩的很少,精通古詩的更是少之又少。據我個人所觀察,網路上古詩的數量很多,質量高的卻很少。大多數詩人都是由於對古詩的興趣愛好,在網上學習了些相關的知識,然後就開始寫詩,浮在表面,並沒有深入研究。古詩是中華傳統文學的一顆璀璨明珠,有著深遠歷史記載,從春秋時期的《詩經》開始一直到現在還在傳承;由四言發展到五言,六言,七言,雜言;由古體非格律詩發展近體格律詩,這一系列發展過程,說明了古詩在逐漸走向成熟,也說明了中國古典文學古詩的博大精深。說這麼多啰嗦話,其實秋風也就是想告訴大家我們學習古詩要深入研究,挖掘其內涵,然後結合現實社會,創作出更有價值的詩作。
秋風不才,年少無知,資歷尚淺。若論深入研究,秋風自慚形歲,自知比不得專家、國學大師級別的大人物。對於古詩也只是略知一二,九牛一毛。承蒙眾多好友,詩友看得起,故開堂講課,以下存屬個人愚見。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下如何寫好古詩。
鑒於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寫作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首先講講相同之處,也就是古體詩與近體詩都用用得到的,在單獨講近體詩的其他注意事項。立意,押韻,都是古體詩與近體詩寫作都用得到的,先講古詩的立意。
一,詩的立意
所謂詩的立意就是確立古詩的主題。《紅樓夢》香菱學詩一節曹雪芹借黛玉之口說過: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說明詞的立意是寫詞首要任務和主導地位,其實寫古詩詞立意都是一樣。明代戲劇家湯顯祖也說過:「大凡做詩,先須立意,意者,一身之主也!」這也說明意在筆先與詩在寫詩過程中的主宰地位。
詩的立意既然如此重要,那麼在我們在寫詩的時候,如何立好意呢?
意,為了達到既定目的而自覺努力的心理狀態。詩詞以抒情,詩中的意,多偏於詩人的情感。《說文》中說:「意,志也」,但是在古詩之中這個「意」卻不僅僅是志這個範圍,它的範圍更加廣。古詩中的這個「意」是指一種感情,一種思想,一種觀點,一種主張。比如:愛恨情仇、懷才不遇、憂國憂民、孤高傲世、懷古憂思、思鄉懷人、離愁別緒、淡泊寧靜、憤世嫉俗等等。要立好意,我覺得可以從新、精、深這三個方面去考慮。
1,立意要新
立意要新,就是說詩的立意要不落俗套,別具一格。新,有創新的意思,這就告訴我們寫古詩要表現作者的獨特觀點,對相同的事物要有不同的見解。比如寫秋詞,古人都有悲秋的情調,大多數人都會立意與愁相關,但是劉禹錫的《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卻對秋的感受與眾不同,一反歷來他人悲秋的情調,以奔放的熱情、生動的畫面,熱情讚美秋日風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揚奮發的勵志之歌。他雖被貶謫,卻不悲觀消沉,通過歌頌秋天的壯美,表達了他的樂觀情緒和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這首詩不落俗套,別具一格,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留下了美好印象,這就是立意要新的效果。又如同以詠蟬為對象。駱賓王的《在獄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是借蟬的高潔品行,「寓情於物」,抒發了自己品行高潔的哀怨悲傷之情,表達了辨明無辜、昭雪沉冤的願望。虞世南的《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是表達對自身人格的自信,不要要借外在權勢幫助自己的意思。李商隱的《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確是借蟬抒發自己的牢騷,表示自己動了歸隱之心。同為詠蟬,同樣工於比興寄託,但由於作者的地位、遭際、氣質的不同,卻呈現出如此殊異的面貌,構成了如此富有個性特徵的藝術形象。這就是立意不落俗套,對相同的事物有個人的不同見解的典例。達芬奇花蛋的故事告訴我們換個角度看問題就會畫出不一樣的雞蛋,所以我們在寫詩的時候切莫蹈襲前人,落於俗套。
2,立意要精
所謂立意要精,就是指立意要單純集中,不可複雜多意。一首詩中可以存在多意的現象,但是對於短小精闢的律詩、絕句必須要求立意精準。若果說一首詩中同時出現憂國憂民、孤高傲世、懷古憂思、思鄉懷人等多種立意,這就讓人頭冤目眩,無所適從,立意等於沒有立意。如:北宋《西昆酬唱集》中的《淚》「錦字梭停掩夜機,白頭吟苦怨新知。誰聞隴水迴腸後,更聽巴猿掩袂時。漢殿微涼金屋閉,魏宮清曉玉壺欹。多情不待悲秋氣,只是傷春鬢已絲。」北宋西昆派追求形式美,堆砌詞藻典故。此篇將八種不同的悲苦之淚並列排出——思婦、棄婦、征夫、縴夫、皇后、壯士、悲秋、傷春等多以典故出之,猶如一盤散沙。雖然詩中雖有意象,但立意卻不明。
3,立意要深
立意要深,就是詩詞中要表達的認識、見解要深刻,情感要深厚,意境要悠遠。寫景詩,要給人舒適開闊美麗的景象;抒情詩,要給人一看就明白抒發的是怎樣的感情,感情是深是淺,到達了哪總程度等等。比如:
《菊花》
唐代/元稹
秋絲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畫菊》
宋代/鄭思肖
萬木搖落百花死,正色與秋爭光明。
背時獨立抱寂寞,心香貞烈透寥廓。
《題菊花》
唐末/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從詩的情感來看元稹的詩比較平淡,促於一般化,而鄭思肖,黃巢詩中的感情就比較濃烈。
又如秋風自己同為一人所寫的詞:
《玉樓春.故人詞》
詞/秋風
揚州蝶夢佳人妙,夢醒含含盈淚笑。紅顏遺夢故人詞,亂絮飛花緣未了。
浮生長恨年華少,此恨綿綿誰又曉?梅花三弄為人彈,一曲魂銷人已老!
《木蘭花令。春又誤》-;
詞/秋風-;
無情不似多情苦,日日思君君不悟。歡心只為故人留,卻道故人心又負。-;
山長水闊天涯路,無語憑欄心斷楚。落花流水送春心,春心更送斜陽暮。-;
這兩首詞也可看作七言古體詩,兩首同一詞牌不同形式。從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是逐漸加劇的,作者的立意也是不同的。第一首詞從「浮生長恨年華少,此恨綿綿誰又曉?」可以看出作者立意還處在感嘆年華易逝,伊人不理解自己對她的愛有多深的情況。而第二首詞從「歡心只為故人留,卻道故人心又負。」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在加劇,立意更加深刻。作者訴說心裡有多麼的愁苦已經不僅僅在於伊人不理解自己對她的愛有多深,而是立意於作者如此愛她,她卻一次又一次辜負感情,體現出作者心如死灰的心境。從這兩首詞我們可以看出立意深淺與詩人心理變化有很大關係,立意越深詩人所表達的感情越濃烈,也更加讓讀者心裡留下深深的印象。在此說明下,好的詩詞應該是真情流露,並不應該「為賦新詞強說愁」,若是為寫詞而「寫詞」,我相信立意定不會深遠。
二,詩的押韻
所謂押韻也叫壓韻、叶韻,就是把相同韻部的字放在規定的位置上,使音調和諧優美。
俗語云:「要寫好詩,先選好韻」,可見詩的押韻在寫詩過程中的重要性。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押韻的格式與押韻禁忌與如何選擇押韻。首先給大家介紹講押韻的格式:
1,押韻的格式
押韻規則一般有六種格式,除第一種正格和第二種「孤雁入群格」為常用的正格外,其餘四格均是特殊形式的變格。一般不予提倡慣用。
(一)、正格
近體詩押韻之規則,原則上無論平韻、仄韻皆可押,押仄韻者稱古絕或古律。押韻之位置,皆位於偶數句之句末,至於第一句則可押可不押(大體上五言詩以不押居多,而七言詩則相反)。
(1)押韻位置
近體詩押韻的位置是固定的,除首句可押可不押韻外,其它都是偶句押韻。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不把首句算在內的,稱五、七言律詩,為五、七言「四韻」詩,稱五、七言絕句為「兩韻」詩。如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這首五絕,二(看)、四(安)句末位置上入韻,是用上平聲十四寒韻。再如秋風的《七律。暮夜》
落日樓頭山水赤,孤鴻飛暮楚江流。簫聲細細傳千里,落葉紛紛送九秋。老漢攜鋤山下去,孤僧採藥寺中留。漁歌唱響江南醉,欲辯無言已忘休。詩中流,秋,留,休就是用下平十一尤韻。
(2)押平聲韻
無論是律詩、長律,還是律絕(絕句),一般都押平聲韻,不押仄聲韻(押仄聲韻稱古絕、古律)。如林則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戌卒宜。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尾聯兩句是引用一則故事:宋真宗聽說隱者楊朴能詩,想召他做官。問他來京時,是否有人作詩相送?答:臣妻有一首:「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愛吟詩。今日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真宗大笑,放還山林。這首七絕,同上面七律一樣都押平聲韻,是上平聲四支韻目。
(3)一韻到底,不能換韻
近體詩用韻很嚴,無論是律詩、排律,還是絕句,都必須一韻到底,中途不能換韻。用韻可以依照平水韻,也可以用中華新韻。
(二)、非正格
1,飛雁入群格:即首句所押之韻,不在同一韻部之內的,稱之為「飛雁入群格」(或稱孤鶴入群格)。這種格以用鄰韻為多見。所謂鄰韻,指的是韻部排列相鄰,而語音又相近的韻。如東冬,支微齊、魚虞、佳灰、真文元、寒刪先、蕭餚豪、庚青蒸、覃鹽咸、江陽、佳麻、蒸侵。這些韻現在可以通押,韻放寬是可以的,但平仄,對粘還是要嚴的,不能放寬。以古韻(主要是平水韻)能通轉者為限如《楓橋》孫靚白髮重來一夢中,(東韻)青山不改舊時容(冬韻)。鳥啼霜落寒山寺,攲枕猶聽半夜鍾(冬韻)。《雪梅》盧梅坡梅雪爭春未肯降,(江韻)騷人閣筆費評章(陽韻)。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陽韻)。
2,飛雁出群格:末句所押之韻,非在同一韻部之內,稱之為「飛雁出群格」(或稱孤鶴出群格)。然亦須以古韻能通轉者為限。《故行宮》元稹寥落故行宮,(東韻)宮花寂寞紅。(東韻)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冬韻)《呼陀河》范成大聞道河神解造冰,(蒸韻)曾扶陽九見中興(蒸韻)。如今爛被胡羶涴,不似滄浪可濯纓(庚韻)。
黃朝英《緗素雜記》云:鄭谷與僧齊己、黃損等,共定今體詩格云:「凡詩用韻有數格,一曰葫蘆,一曰轆轤,一曰進退。葫蘆韻者先二後四,轆轤韻者雙出雙入,進退者一進一退,失此則謬矣!」
3,進退格:即律詩押韻一進一退,然必須限於古韻本相通之範圍內,不可任意。如李師中《送唐介》:
《送唐介》
清/李師中
孤忠自許眾不與,獨立敢言人所難;(寒韻)
去國一身輕似燕,高名千古重於山;(刪韻)
並游英俊顏何厚,未死奸諛骨已寒;(寒韻)
天為吾君扶社稷,肯教夫子不生還。(刪韻)
4,葫蘆格:即律詩押韻一進一退,但是與進退格有不同的是,所押之韻韻在前者音調的聲音要小於韻在後者。比如第一韻壓一東,第二韻壓二冬。聲音一輕一重如同葫蘆上小下大一樣,故稱葫蘆格。如:
《七律無題》
傷心莫過小橋東,依舊年年楊柳風。
人去空留花爛漫,燕來獨聽水丁冬。
新潮女子常更伴,舊日歡情總在胸。
何日學成歸國後,怕奴秀色已無蹤。
5,轆轤格:即律詩押韻雙出雙入如:黃庭堅《謝送宣城筆》詩:
《謝送宣城筆》
宋/黃庭堅
宣城變樣蹲雞距,諸葛名家捋鼠須。
一束喜從公處得,千金求買市中無。
漫投墨客摹科斗,勝與朱門飽蠹魚。
愧我初非草玄手,不將閑寫吏文書。
此詩之前半韻押「虞」韻,後半則押「魚」,即所謂轆轤韻。
6,極端格:即所押韻既無規律,也非正格。如:
《次韻答寶覺》
宋/蘇軾
芒鞋竹杖布行纏,(先韻)遮莫千山又萬山;(刪韻)
從來無腳不解滑,誰信石頭行路難。(寒韻)
首句押「一先」韻,次句押「十五刪」韻,而末句押「十四寒」韻。
《聞鶯》
唐/楊萬里
曉寒顧影惜金衣,(微韻)著意聽時不肯啼;(齊韻)
飛入柳陰深處去,數聲只有落花知。(支韻)
首句押「五微」韻,次句押「八齊」韻,而末句押「四支」韻。如以上兩例,都是通韻之極端格的例子。
以上六種格式,除正格、飛雁入群格可以經常使用外,其它數格一般不宜提倡。現在主張將詩韻放寬,如果後四種格式的韻腳,如能符合新聲新韻,或符合古韻通轉,都可以用。但是秋風個人覺得寫詩最好用正格,一韻到底,平水韻,新韻皆可,但是切勿混淆。
2,押韻禁忌
1,戒出韻──出韻即俗稱之落韻,如押「一東」韻之詩,誤押上「三江」韻或「八庚」韻中之字,即為出韻(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論)。
2,戒湊韻──所押之韻,與全句之意義不相連屬,而勉強湊合者。凡湊合之句必軟,軟則不穩。
3,戒重韻──重韻即同一韻腳,而重複押之之謂。此在近體詩懸為厲禁,而古體詩則不避。
4,戒倒韻──連兩字而成一詞者,為遷就韻腳,有可顛倒而用之者。
5,戒啞韻──啞韻者,為聲調不響亮,或意義不明顯之謂。如「東」韻之「忡、懵」等字即是。(隨園詩話)云:「欲作佳詩,先選好韻。凡音涉啞滯者,便宜棄捨,『葩』即花也,而『葩』字不響。『芳』即香也,而『芳』字不響。以此類推,不一而足」。
6,戒僻韻──僻韻又稱「險韻」或「難韻」,即生僻之字,如東韻之「蝀翀」等字。
7,戒複韻──凡意義相同之字,如六麻韻中之「花、葩、華」,七陽韻中之「芳、香」,十一尤韻中之「憂、愁」等字,義皆相同,一詩之中雙押即為複韻,亦宜善為避之。
8,戒別韻──別韻者,同一字因音韻不同,而意義亦別者,誤押之即為別韻。如「重」字於二冬韻作「復疊」解,於二宋韻則作「貴重」解;「降」字於三江韻作「順服」解,而於三絳韻中則作「下落」解;「鮮」字於一先韻中作「新」字解,而於十六銑韻里則作「少」字解,務須辨明,方不致誤用而貽笑方家。
9,戒犯韻──犯韻又稱冒韻,即不是韻腳處用上同韻之字。如:
《逢鄭三游山》
唐/盧仝
相逢之處草茸茸,峭壁攢峰千萬重;
他日期君何處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詩中「逢」與「峰」字,俱屬二冬韻之字,與韻腳同韻,即稱「犯韻」或「冒韻」。宜盡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應注意。至如與韻腳疊字者,如「茸茸」等則不在此限。
3,如何選擇押韻
作詩選韻,宜擇其與詩題之主旨,或所欲表達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於成章。清吳騫(拜經樓詩話)引何無忌與人論詩云:欲作佳詩,必先尋佳韻,未有佳詩而無佳韻者也。韻有宜於甲而不宜於乙者,有宜於乙而不宜於甲者。題韻適宜,若合涵蓋。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揀擇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揚轉換,用頓挫處,尤宜吃緊。理會此處,最見人平日學力淺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長篇,亦宜斟酌。韻腳穩妥,庶無牽強搭湊之失。可見工詩者,未有不留意於韻。今人衝口吟哦,但求協韻,甚而次韻、疊韻,連偏累牘,徒使脣焦腕脫,令人生厭。一般說來,「尤、侵」韻之詩,較適於憂愁情緒之表達,「覃、東、江、陽」等韻,較適於表達歡樂、開朗之情緒。東、真韻寬平,支、先韻細膩,魚、歌韻纏綿,蕭、尤韻感慨。
古體詩之押韻較為自由,押平韻可,押仄韻亦可。一韻到底可,而中間轉韻亦可。並可與能通轉之鄰韻相互通押。如東通冬,江通陽,支通微,魚通虞,蕭通餚、豪等。長篇古詩,亦可不避重押。另外,不換韻之古詩,其用仄韻者,單句末字可平仄相間,若用平韻者,其單句末字,切忌使用平聲字,蓋用平聲字,則音調不諧。此亦古詩不換韻之要點也。
押韻附加:
詩人作詩過程中有分韻、和韻、次韻、用韻、疊韻等名詞。於此一併稍作解說:
1,分韻──詩友相約賦詩,舉定數字為韻,互相分拈,而各人依拈得之韻成詩。
2,和韻──和韻又稱依韻,即和他人詩,而同用其韻。
3,次韻──次韻又稱步韻。謂和人之詩,而依原詩所用之韻及次第。
4,用韻──用韻者,用某人之某詩所用之韻。
5,疊韻──凡賦詩重用前韻,即稱為疊韻。
三,近體詩的章法
寫詩如同寫文,寫文有章法技巧,寫詩也一樣,是有章可尋的。何謂詩的章法?所謂詩的章法就是詩的謀篇布局。律詩的謀篇布局,有兩方面涵義:一是布局,一是謀篇。
(1)布局是外在結構,指詩之材料安排的規範,比如開頭、結尾,中間兩聯對仗。它按句式的規劃排列,屬於結構的外部要求。
(2)謀篇是內在結構,指感情的萌發、深化、結束,有人把它的進展過程,簡稱為起、承、轉、合。
1,詩的布局與詩人關係很大,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思想,如何布局,選用怎樣的材料,材料如何安排,中間兩聯如何對仗都是決定於詩人本身,所以布局在此無須講解,關鍵在於詩人自己。
2,詩的謀篇:詩的謀篇簡稱為起、承、轉、合。下面我結合實際例子來講解詩的謀篇。
近體詩的形式中,我們一般分為四個部分,對律詩而言分別稱為1,首聯(起聯),2,頷聯(承聯),3,頸聯(轉聯),4,尾聯(結聯),對絕句而言則分別稱為起句、承句,轉句,結句。
(一)起,就是開始,一首的開篇,在詩中就是首聯。根據不同詩體的字數多少起有不同的方式,比如七律字數56字,字數比較多,如同一篇小型的文章自然要平鋪淡然而起,如平原的流水漫漫流出,音律黯然,回味無窮。五律字數少了些,自然在不能與七律一般如平原的流水漫漫流出,無細水長流餘韻,而是要向山谷的小溪一般輕快,給人爽朗舒適的感覺。而七絕就同七律、五律不大一樣了,它的字數較少,起句要新聲奪人,引起讀者的注意。而五絕在格律詩中是字數最少的,它的要求自然與其它有所不同。所謂短小而精闢,濃縮就是精華,這句是告訴我們,寫五絕就如同把眾多分支縮成了一點,提煉出的精華就是「真理」,給人一種回到真理面前一樣。
起有不同的方法,起的方法不同詩做自然也不一樣,我們可以根據情況而起,下面簡單的說幾種比較出現的多的做參考。
1,明起——就是寫詩的時候就一開始指出題面,交代出具體情況。如:
《七律.恨別吟》
寄伊人/秋風
子夜臨別朔日寒,春風撩夢醉扶欄。
生花妙筆難書意,詠絮高才恨影單。
鳳引仙池尋燕侶,詩題桐葉寄紅顏。
若得神女來相會,願作藍橋搗葯男。
秋風的《七律.恨別吟》第一句「子夜臨別朔日寒」就指明臨別,時間是初一(朔日)的子時。
2,暗起——就是起句不見題字,但是含有題的意思在起中。比如:
《石灰吟》
明/于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碎骨粉身終不顧,只留清白在人間。
千錘萬擊出深山,無石灰二字,確寫的是石灰,這就屬於暗起。
3,興起——就是指用起興的手法開篇。比如:《孔雀東南飛》中的「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引起下文。
4,引起——所謂引起就是說要言此物先說他物,由他無物引出此物。
5,反起——就如要說事物的好處,先說它的壞處,欲揚先抑。從它的側面說起。
起的手法在此還有很多我不在具體舉例。
(二)承,就是承接。詩中的「承」也就是頷聯。詩中的「承」我覺的不僅僅是承接上的作用,它應該有引起「啟下」下聯的作用。好的詩做中,頷聯作為詩的中間聯應該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比如前面秋風的《七律.恨別吟》這個例子。首聯「子夜臨別朔日寒,春風撩夢醉扶欄。」在指明了時間,地點,詩人的狀態的同時以「醉扶欄」引發讀者思考,詩人為何而醉?從而引起下聯。下聯以「妙筆生花,高才詠絮」兩個典故為對仗借喻自己才華橫溢的同時暗以「恨影單」含蓄的回答了上聯為何酒醉(也就是承接上聯),原來是形單影隻,孤身一人,讓詩人借酒消愁。我們再來看題目簡介是寄伊人,但是詩人並未清楚道出「影單」的原因,是因為孤身在外的寂寞,還是相思難熬引起心裡的孤單,讓讀者不清楚。這就引起了下聯,起到了啟下的作用。
(三)轉,在近體詩中是頸聯。所謂的轉,就是要有一個變化,要有一個提升。這個變化可以是由情到景,由景道情,由虛到實等等。轉在詩中很重要,轉是一個跳躍的過程,就如同一個200米賽跑的轉彎過程,轉彎的好了,後面的路順了。轉的過程決定了尾聯的收束是否順暢。尤其是七絕的轉,就要顯得格外的「突兀」。比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起句,承句,平淡無奇,但是轉句卻一反常態,打破了這種平淡無奇的局勢,全詩由緩緩地平原突然來到了斷崖,如驚天之雷一般給人耳目一新,留下深刻印象,這就是轉好的效果。轉在律詩中屬於頸聯,也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比如我們再來看《七律.恨別吟》一詩。剛說到詩人在頷聯並未清楚道出「影單」的原因,而這個原因的答案自然是在後面的詩句中,詩人之所以如此一層一層的設伏目的就是為了讓讀者有往下看的需求,就如同好的小說讓你看到一半因為相知到結果不得不往下看一樣。首聯,頷聯,頸聯,依次層層遞進,頷聯未講完的事情,自然留給了頸聯(轉聯)。頸聯「鳳引仙池尋燕侶,詩題桐葉寄紅顏。」,詩人運用了「高樓引鳳,燕侶鶯儔,紅葉題詩」三個典故表明詩人心裡對伊人愛慕,從而一看讓人知道是詩人相思難熬引起心裡的孤單,承接了頷聯沒有說明的問題。頸聯從謀篇來看,由首聯與頷聯作者心裡感情的虛轉到了「尋燕侶」「詩題寄紅顏」實。
(四)合,就是收結的意思。在律詩中為尾聯,絕句中為結句。合是承接轉而變化的,轉的好合就順里成章。合的方式也有多種,具體可根據轉而定,但是在合的時候最好是留有餘地,讓讀者回味無窮,留有讀者想像的空間是最好的。
四,近體詩的禁忌
近體詩的禁忌,具體是指在寫作過程中詩人應該避免出現的詩基本錯誤。下面根據自己經常見到的總結幾點:
1,立意不明,一詩多意。
有一首寫農村的詩歌:「街寬路凈早脫貧,院綠樓紅景物新。萬木衝天分左右,千花鋪地扮冬春。九龍照壁招商駐,四座牌坊待客臨。合作醫療民受惠,兒童無有輟學人。」此詩並列八種現象——街路寬、院樓新、萬木衝天、千花鋪地、照壁招商、牌坊待客、合作醫療,兒童上學。這種種景觀猶如珠,並排並列,不分主次,意多而散。
2,缺少意象,多政治術語,多詩詞專業用詞。
詩是形象的語言藝術,它不同於政論,必須有詩味,有意境。林紓說:「意境者,文之母也。」意象是意境的基礎,有情有景才產生意象。意境,則是比意象高越一級的美學範疇。意境由意象構成的,缺少意象就談不上意境。
3,失粘、失對、出律,對仗不工,偏枯。
律詩的平仄格律,是運用漢語中的四聲交換、對應規律,在音調上起到抑揚頓挫,富有音樂美的作用。律詩應嚴守平仄格律的粘對規律。有些詩友寫詩注意內容,忽視格律要求,造成失粘失對,多處出律,應特別注意。對仗是律詩中有別於絕句的重要標誌,它要求頷聯(三、四句)、頸聯(五、六句)對仗,要使相應詞語的詞性相同或相近,要平仄相反。詩友們寫律詩時,對仗不工不嚴的情況較多:①詞性不同。②平仄未相反。③對仗出現偏枯。何謂偏枯?指對偶句中的兩物對一物,或以一意對兩意,或種事物對屬事物,顯得不工整。如「燕王買駿骨,渭老得熊羆。」(杜甫)「駿骨」為一物,「熊羆」為兩物。
4,詩中詞語多處犯復,或犯題,音步結構應變不變。
梁章鉅《退庵隨筆》云:「作近體詩前後復字須避」。詩要求詞語精鍊而意豐,詩友們寫詩時往往忽略。如:《甘肅行》:「駝鈴陣陣走祁連,座座碉摟立漠間。舊日陽關沙場在。今朝烽燧已無煙。雄關遠望崑崙雪,石窟仍偎半月泉。大漠流沙難鎖住,春風已度玉門關。」此詩立意不錯,但犯復多處,「陽關、雄關、玉門關」「立漠、大漠、流沙」等。音步指詞或片語間因表達語意而拖長語音形成的間隔。它具有節奏美。齊梁以後,隨詩歌律化的深入,音樂感的加強,五言詩與七言詩音步均有甲式與乙式。五言(甲)二I一I二,(乙)二,I二I一。七言(甲)二I二I一I二I,(乙)二I二I二I一I。要求二聯之內音步相同,兩聯的音步上下要相異。
5,出韻,合掌,章法欠周。
今人寫律詩,中華詩詞學會提倡用新聲新韻,也可用平水韻,允許雙軌制。但一首詩中不能混用。用新聲韻寫律詩,也必須在二、四、六、八句句尾押平聲韻,一韻到底。首句如為平聲收,亦應押平聲韻。有些詩友寫律詩忽略這些要求,造成「出韻」現象的很多。
合掌是指對偶句中出句與對句的意思相同或相似,猶如兩掌相合。合掌有三種情況:1,一聯內用同義字、同一字相對。如「皆、盡」、「猶、尚」、「因、為」、「聽、聞」、「知、覺」、「如、似」等等常會構成合掌。2,對句部分詞語意思相同,也是合掌。如「仙人洞里懷先哲,會議廳中憶昔賢」「懷先哲、憶昔賢」合掌。3,「事異意同」。即對偶句中的出句與對句所用辭藻典故雖不同,但兩句含義一樣或相近。如「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雖寫兩種動物,兩種神態,而含義均是思鄉。章法欠周主要是在不遵守章法、格律而隨意作詩這種現象比較普遍,而且大多數是對章法,格律不懂的詩人。
五,如何寫好古詩的秋風個人見解
目前很多網路界詩人所寫詩詞據我觀察主要存在下面幾種情況:一,寫詩詞不合格律,只求意境;二,寫詩詞合格律,但是卻被格律束縛,難以寫出好的詩詞;三,寫詩詞合格律,不被格律束縛。第三種情況能入格律門又能跳出之外,不被格律束縛,可以說在詩詞上有一定建樹了,我就不多講,下面主要講下前面兩種情況。
一,寫詩詞不合格律,只求意境
存在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1,是詩人根本不懂格律,對詩詞存屬於門外漢2,是詩人懂格律,但是寫作之時若按格律寫詩填詞常常被格律困擾,跳不出格律的束縛,所以乾脆不管格律,隨意而做,只在意境在下功夫。這兩種情況第一種可能是因為對詩詞的興趣愛好濃厚而去學跟著學寫詩詞,但是對於詩詞卻一點不懂,屬於學寫詩詞最初級階段。第二種,詩人對詩詞已經學習一段時間或者很長一段時間,但是由於積累的知識有限(或是其它一些原因)在寫作之時跳不出格律的束縛,所以只能一味尋求意境完美。
二,寫詩詞合格律,但是卻被格律束縛;難以寫出好的詩詞
這種情況其實是與第一類的第二種懂格律,卻不願意被格律束縛的情況差不多,不同的是這種情況詩人雖然寫的不好,但是還是在用格律寫詩詞,企圖提高自己。
以上的情況我相信很多人都如此。那麼當你處在這種狀況下時,是否想進一步提高自己呢?我告訴大家,方法有一個那就是日積月累,厚積薄發。所謂的格律章法技法等都是外在形式,只有我們的內涵豐富,肚裡有了墨水,才有東西可寫,才不會一寫詩詞就碰壁撞牆。很多詩人的詩詞不合格律,只追求一味意境,還為自己找理由,其實這是一種心虛的表現,當你在為自己辯護的時候想想,如果我既符合格律,意境又好誰還會說你的閑話呢?大家都知道詩詞以意境為上,格律次之。但是這個次之並不是把格律叫你扔掉。這是在意境與格律二者不同並容的時候以意境為上。而在實際中這種情況是很少的。秋風並不是為格律做辯護,也不是死守格律不放,只是想說明格律對於如何寫好詩詞起到很大的作用。縱觀古人遺留下來的名篇,能上書的大都是要符合格律的,能讓後人代代吟誦的也大多是符合格律的。這就說明格律在學詩過程中的重要。歸根到一句話:要寫好古詩詞,必須要求格律,意境雙軌並行。
贊(2)贊(2)贊(2)取消贊(2)
轉載(302)
分享(45)
評論(132)
複製地址
編輯
我的日誌|公開|原創:秋風|標籤:詩多紅樓夢達芬奇大人物
上一篇:《古詩技巧運用》|下一篇:《眾友對聯集2》|返回日誌列表
簽名檔
上聯:做人以直,待人以誠,交人以心,看人以常,方能容人如海。
下聯:行事應果,明事應快,遇事應靜,臨事應慮,便可處事不驚。
首發散文網:http://www.sanwen.net/subject/223138/
推薦閱讀:
※八年級下冊古詩文默寫專題複習考試過關題
※中國古詩詞·詠荷篇【一】
※20首最奇妙的古詩,佩服佩服!
※古詩的用韻
※古詩五天入門之第三天,選韻的法門
TAG:古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