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關係模式

我的很多文章都講到,所謂的性格或人格,其實就是「內在的父母」與「內在的小孩」的關係。

  這是一種概括性的說法,更詳細的說法是,我們童年時和重要親人的人際關係互動,都會被我們內化到內心深處。我們的一生,便是將這些內在的關係投射到外部的人際關係上的一生。當然,成年後的外部人際關係也會部分地改變內在的關係,但這很難。

  在這些重要的親人中,父母通常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我的文章將這個本來很複雜的內在關係概括稱為「內在的父母」和「內在的小孩」的關係,其實還有像「內在的祖父母」、「內在的外祖父母」和「內在的兄弟姐妹」等與「內在的小孩」的關係。我差不多隻寫「內在的父母」與「內在的小孩」的關係,只是為了寫文章的方便。

  這個內在的關係模式,大致有四種:

  一、「我行,你也行」,也即「『內在的小孩』行,『內在的父母』也行」。假若父母愛自己的孩子,同時又給予孩子自由,認可孩子的獨立空間和能力,那麼這個孩子就會發展出這樣的內在關係模式。

  二、「我行,你不行」,也即「『內在的父母』行,『內在的小孩』不行」。假若父母至少有一人愛孩子,但同時又對孩子極其嚴厲,甚至常用暴力方式對待孩子,那麼這個孩子就容易形成這種內在關係模式。

  三、「我不行,你行」,仍是「『內在的小孩』不行,『內在的父母』行」。假若父母至少有一人愛孩子,但同時又喜歡孩子溫順而聽話,那麼這個孩子就容易形成這種內在關係模式。

  「我行,你不行」與「我不行,你行」的差別是,前者以「內在的父母」自居,而在建立外部人際關係時將「內在的小孩」投射給對方;後者則以「內在的小孩」自居,而在建立外部人際關係時將「內在的父母」投射給對方。

  四、「我不行,你也不行」,即「『內在的小孩』不行,『內在的父母』也不行」。如果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又經常折磨孩子,那麼這個孩子就容易形成這種內在關係模式。

  具備第四種內在關係模式的人,最容易製造兇殺案件,譬如連環殺手和偏執狂。看新浪網的新聞,每天都可以看到情殺案件,即男人殺死了要和自己分手的女友或太太。這類案件的製造者多是偏執狂,愛人離開他們,是對他們最大的否定,令他們感到「我不行」,他們受不了這種打擊,於是將愛人殺死,隱含的意思是「我奪了你的性命,你更不行」。

  連環殺手和偏執狂自然是最危險的,但他們不是對社會危害最大的人,因為人們很容易對他們產生防範。

  對社會危害最大的人,常常是第二種人。因為他們看起來很自信,其中不少人非常優秀,於是非常具有迷惑性,典型的如希特勒這種世界級的強人。

  一個民族如果總是出世界級的強人,先是帶來巨大的榮耀,最後導致巨大的痛苦,那麼這總是這個民族共同的選擇。這樣的民族,大多數人具備的是「我不行,你行」這樣的內在關係模式,因此他們渴望最極端的「我行,你不行」的強人來領導自己。

  最極端的「我行,你不行」的人,他們會處處都要自己說了算,並且不能接受別人展示自己強大的一面,他們要麼用霸道的方式,要麼用巧妙的方式,讓周圍人感到自卑,從而將他的「我行,你不行」的內在關係模式完美地展現在他的外部人際關係上。

 

老闆為什麼只招窩囊廢?

  這樣的人在普通生活中不難遇到。幾年前,我曾在一個論壇上和一個老闆論戰,他發表了一篇文章,說他不願意招應屆大學畢業生,因為他們毛病太多。例如:

  讓大學生買複印紙,大學生價都不講就買了回來;

  讓大學生去談判,結果大學生把自己公司要付的價碼談高了;

  沒規定著裝,結果大學生穿得亂七八糟;

  ……

  我認為他是站在老闆的角度看員工,所以沒看清基本事實,於是我一直試圖站在員工和現代管理的角度上和他論戰,一一反駁他,如:

  用人就是用人優點而避開缺點,如果一個大學生不愛講價,你不必派他去買東西,說到買複印紙,一個斤斤計較的村婦更合適;

  大學畢業生沒有經驗,你卻派他去談判,到底是重用他,還是害他;

  規定著裝很簡單,只需你一句話,但你硬是不規定,卻又挑別人刺,這是很無聊的隱秘的權力遊戲;

  ……

  當時辯論得很熱鬧,多數人支持他,少數人支持我,普遍看法是,如果是大公司,他鬥不過我,如果是小公司,我鬥不過他。

  後來,事情過了一兩年後,有一天我無意中再想起此事,突然發現一個被忽視的事實——這個老闆沒有開除過一個大學生。有大學生主動離開了他,他也承認,那些大學生有脾氣有才華。那麼,留下的可以說是窩囊廢了。他說自己討厭這些窩囊廢,但他又為什麼不開除他們,反而將他們都留在自己公司呢?

  我想,這其實是他潛意識深處的渴望。他渴望營造這樣的一種外部關係:所有人中,只有「我行」,而「你們都不行」。

  他之所以渴望營造這樣的外部關係模式,是因為他的內在關係模式是相當極端的「我行,你不行」。

  有這種極端病態的內在關係模式的人,在我們這個文化下似乎比比皆是。想必我們都聽過這樣的故事:某個組織或機構要招人了,明顯的人才領導不要,而專門要了幾個能力欠缺但愛拍馬屁的。

  能力欠缺且愛拍馬屁,這就可以讓一個領導很輕鬆地將自己的「我行,你不行」的內在關係模式投射到自己的權力空間,投射成功了,他自然會覺得很爽很自在,但是,這個組織或機構的前途就被斷送了。

  我們常以為,這樣用人的領導一定能力低下,但並非總是如此。譬如項羽,武功蓋世,兵法嫻熟,而且貴族出身的他看似溫文爾雅,最後卻敗給了缺乏實際技能的劉邦。項羽的才能不可謂不強,但他太在乎自己的強,於是用的人全是能力不如自己的,如果一個屬下能力有超過他的地方,項羽就很容易猜忌他,從而中了一次又一次的離間計。人們總以為,一個人之所以中離間計是因為智商低,但在我看來,這不是智商的問題,而是因為性格的問題,是中計者有一個「我行,你不行」的內在關係模式。

 

 

他否定你,是希望你聽命於他

  我一些自己開公司辦企業的朋友,他們都將萬科房地產公司的老總王石當成了自己的偶像。這主要不是因為萬科賺了多少錢,王石在事業上多麼成功,而是因為,萬科這麼大的公司,王石居然可以整年在外面遊山玩水,似乎很少花精力打理自己的公司。

  王石怎樣做到了這一點?

  我和這些朋友探討時,他們給出了一致的答案:放權。他們認為,王石將公司管理權下放,所以自己就不必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了。

  既然放權可以讓自己很輕鬆,那麼,為什麼你們不放權呢?我問他們。

  他們給出的答案一般有兩個:自己的屬下能力不夠;能力夠的屬下他們不能信任。

  但再探討下去,就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性格問題。有人能放權,是因為他信任別人,從而總能找到放權的理由;有人不能放權,是因為他不信任別人,從而總能找到不放權的理由。

  也就是說,關鍵不在於別人,而在於管理者自己。如果一個管理者的內在關係模式是「我行,你也行」,那麼他就總能找到值得信任的人,以及信任他們的理由,從而可以做到放權。如果他的內在關係模式是「我行,你不行」,那麼就會傾向於找能力低下的人,或者即便找了牛人進來,也要把這個牛人打磨成一個不自信的人,這樣他的確沒有機會做到放權了。

  政治和工作中,想營造「我行,你不行」的外部人際關係模式的人很多。在家中,想這樣做的人也很多。其實,多數具備「我行,你不行」的性格的人,他們會將自己這種內在關係模式投射到他的關係網路的每一角落。

  美國心理學家帕萃斯·埃文斯在她的著作《不要控制我》中描繪了一些男人是如何操縱他們的太太的,她引用了一個後來幡然省悟的男人的話:

  沒有人能發現我的控制欲,因為我是個對待朋友很友善的人。但當周圍沒有別人的時候,我就很容易發火,我以為那是「發神經」……每當我「發神經」之後,都非常自責。類似下面的這些行為,會經常在我與妻子之間發生:

  1.不和她說話,讓她感到孤獨和被拒絕。

  2.表現得很冷漠,當她問我有什麼問題時,我卻冷淡地說:「沒什麼。」

  3.有時候出門去玩,故意不告訴她去哪、什麼時候回,讓她在家裡忐忑不安地等一夜。

  4.不讓她和她原來的朋友來往。

  5.如果她問我問題,我就發火。

  6.我總說是她的錯。

  7.我告訴她,結婚前我比現在舒心多了。

  8.指責她整天不知道做些什麼。

  當我意識到我所做的一切,我心痛不已。我想要明白這都是因為什麼。   

  這個男人這樣做,是他的潛意識在追求這樣一個結果:讓他的太太徹底失去自信,最終徹底失去獨立意志,從而完全聽命於他。簡單而言,他是希望太太徹底自認為不行,而認為他行。

  帕萃斯認為,這個男人這樣做,是因為他渴望將他頭腦中的一個完美女性的形象投射到太太身上,而太太的任何獨立意志都意味著他的投射的失敗,所以他會用盡一切辦法打擊太太的自信。

  這種說法很好。不過,在我看來,這樣做的男人,他們先是在自己的原生家庭被極力否認過的,這令他們建立起了「我行,你不行」的內在關係模式,他現在只是將這個內在關係模式試圖展現在他和妻子的關係中而已。

  一個持有越極端的「我行,你不行」的內在關係模式的人,他渴望別人不行的願望極其強烈,最極端者則可以稱為「戀屍癖」。即,這樣的人對生龍活虎的人不感興趣,他們希望自己交往的對象最好沒有一點獨立意志。

  假若你碰見這樣的人,感覺到了痛苦,最好的辦法是遠離他。

 

多數人渴望「我行,你也行」的關係

  不過,多數具有這種內在關係模式的人也渴望建立「我行,你也行」的外部關係。

  譬如,文章一開始提到的我那個朋友,當老闆說了那句話後,她思考了一下說:「的確,可能我一輩子都掙不了你一個月的,但是,我覺得你很累。」

  這是一個完美的答覆。老闆那句話傳遞了兩個層面的信息:事實層面,他的確一天比她一年掙得多;情緒層面,他希望她自卑。

  秘書的答覆,則是先承認了事實,但同時拒絕接受他投射過來的自卑。

  她不接受他投射過來的自卑是明智的做法。因為,一旦她接受了這種投射,她就是承認自己不行了,那麼,以後這個老闆就會繼續蔑視她。相反,她將這個投射給擋了回去,暫時會令老闆覺得不舒服,但這個老闆因而知道,他繼續向她投射心理垃圾是要付出努力的,於是他以後會有收斂。

  並且,更重要的是,這個老闆真的很累。因為,他在玩「我行,你不行」的遊戲時,他得付出很大代價,他要在公司和家中等各種場合維持「我很行」的形象,這的確是太累了。

  雖然累,但他不敢放鬆下來,因為他過去的經歷告訴他,當他表現出「我不行」的一面時,他得到的不是理解、同情和安慰,而是批評和呵斥,甚至還可能有辱罵和暴打。所以,為了保護自己,他不得不總是硬撐著。

  但這個小秘書屬於另一類人。她當時儘管沒有理解老闆在幹什麼,但卻做出了完美的回復。她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她自己的內在關係模式是「我行,你也行」。這樣的人天然地識破你的假自信,從而接受你投射過來的心理垃圾,但同時,這樣的人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假若你真的在她面前袒露你的脆弱,她不會看不起你,相反會一如既往地尊重你。

  她回憶說,的確,這件事發生後,老闆對她越來越好,他仍會訓斥其他大學生,但逐漸給了她特殊待遇,不過不是物質獎勵,也不是升職,而只是對她有異乎尋常的尊重。

  這個故事說明,人與人之間的較量,常常不是外在力量上,而是人格力量上的。並且,真正自信的人,會具有更大的感染力。

推薦閱讀:

B2B商業模式
新模式:數學和物理學地圖
稻蝦鰍共作新模式
新模式:開源指南
重磅!我國義務兵徵集模式或將發生重大變化!

TAG:關係 | 內在 | 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