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張幼儀:心本善迎真誠歸

她是上海灘第一個女銀行家,也是中國通過法律途徑解除婚姻關係的「第一人」,而她最大的名氣卻是來自於前夫,大名鼎鼎的詩人徐志摩。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徐志摩,風流才子,一生與四個女人糾纏不止。清純高貴的林徽因,美艷活潑的陸小曼,豁達親和的凌叔華,還有就是賢惠溫婉的張幼儀。與另外三個女人相比,張幼儀沒有絕世的才情與美貌,她有的僅僅是傳統女子的「三從四德」。

  她是深受封建禮教影響的傳統女子,沉默端莊,知書達理。她是標準的賢妻良母,侍奉公婆,相夫教子。她是每個男人心中最理想的妻子形象,卻獨獨是丈夫徐志摩心中的「土包子」。

  張幼儀與朱安相似,她們同是封建包辦婚姻之下的犧牲品。她們的丈夫是深受世人敬仰的才子,他們擁有詩意與光輝的形象,將最美好的一面留給世人。然而卻無人知曉,他們獨獨將殘忍與冷酷留給了原配妻子。

  因為放棄,所以美麗。張幼儀的放手成全了她的勇敢,也成全了自己的人生。

  張幼儀是上海寶山縣巨富的次女,祖上是清朝知縣,二哥張君勱是中國現代史上頗有影響力的政治家、哲學家,民社黨創始人,四哥張嘉璈曾任中國銀行總裁。她是名門望族之女,卻受到徐志摩的鄙棄。

  張幼儀是張家第一個天足女子,即便如此,也沒有得到丈夫的肯定。

  「對於我丈夫來說,我兩隻腳可以說是纏過的。因為他認為我思想守舊,又沒有讀過什麼書。」

   在徐志摩的眼中,無關出身、無關地位,他是受現代思潮影響的「五四青年」,對於張幼儀這樣的傳統女性早已是先入為主,不抱好感。與徐志摩結親源於張公 權,張公權非常欣賞徐志摩的才華,便迫不及待為張幼儀說成了這樁婚事。而與有著龐大經濟實力的張家聯姻,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自是求之不得。

  這場包辦婚姻一拍即合,年僅十六歲的張幼儀與尚在北京大學讀書的徐志摩成了夫婦。

  徐志摩不愛張幼儀,也不屑去愛。張幼儀在英國回想起四十年前的前塵往事時,說:「詩人徐志摩是個獨子,奶奶和母親都是續弦。為了完成傳宗接代的使命,新婚之夜,兩人摸索著完成了人生大事,卻始終沒有交談一句。」

  這一場悲歡離合,唱的是徐志摩的興緻,也是張幼儀的心事。

   張幼儀雖只是十六歲的少女,但她身上有著與年齡完全不匹配的成熟與堅忍。她是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女人,可她的心不大,她想的、念的,不過是與丈夫攜手共 度一生罷了。可就是這樣淡泊堅忍的女人,對於追求浪漫新鮮的男人而言是毫無吸引力的,也難怪張幼儀晚年自嘆:「我不是一個有魅力的女人。」

  張幼儀並非沒有魅力,只是在以自我為中心的詩人眼中,相比於林徽因的知性清純、陸小曼的熱情窈窕、張幼儀的平淡溫婉便只是「無趣」。

  徐志摩需要的愛是驚天動地、排山倒海的。而張幼儀需要的愛則是細水長流、平淡相守。他們天生氣場不和,追求又相差太遠。

  徐志摩說:「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的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他們都在尋找自己的人生伴侶,而張幼儀知曉,自己並不是徐志摩心中所認定的「靈魂的伴侶」。

  她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來驅趕吸血的蚊子。當蚊子咬傷月亮的時候,她將扇子撕碎了。

  徐志摩出國留學,兩人成婚四五年,相聚的日子卻不足五個月。那一天,幼儀奉公婆之命到英國與徐志摩團聚,茫茫人海中看見丈夫時,心頓時冰涼。

  「他是那堆接船的人當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兒表情的人。」

  付盡相思,思念,只是掬滿了凄涼。

  沒有想像中的如膠似漆,徐志摩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給張幼儀買一套時下流行的服飾。這小小的舉動,頓時讓張幼儀揪心不已。他還是一如既往地鄙夷她,她的存在只會讓他覺得丟臉。

  愛上林徽因的徐志摩,根本無暇顧及張幼儀的身體與想法。張幼儀懷孕,徐志摩只冷冷一句:「去把孩子打掉。」

  不要說過去,就是現在醫術發達的年代打胎也是十分危險的,陸小曼就曾因為打胎手術失敗而落了一生的病根。然而,徐志摩卻冷冰冰地說:「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幼儀無言,他的冷漠與絕情終於打碎了她脆弱的愛情。一紙離婚書送到眼前,幼儀只覺得天昏地暗,絕望從眼底流過,這一紙休書是她畢生的恥辱。

  生下次子彼得那日,徐志摩在消失了大半年的情況下匆匆來到柏林。這一次,他來的目的依舊是為了離婚。

  清冷的黃昏,靜靜地看著人潮散去,一個人默默品嘗著生命的得失。

  張幼儀沒有抗爭,也沒有吵鬧。在吳經熊、金岳霖的作證下,二人簽下離婚協議書,正式結束了夫妻關係。

  無奈地承受著婚姻破滅的打擊,次子夭折,一個人面對著家破人亡的凄涼……她華麗堅決地轉身,到底成就了堅韌不凡的張幼儀。

  去德國之前,凡事都怕;到德國之後,變得一無所懼。

  困難造就了她的堅強,她沒有放棄人生,也沒有自怨自艾。她開始學習,不再為徐志摩而活,這一次,為自己,要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張幼儀很有經商的才能,在東吳大學教了一段時間德文之後,便在張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與此同時,又出任雲裳服裝公司總經理。 1934年,二哥張君勱主持成立了國家社會黨,她又應邀擔任財務主管……離婚之後的張幼儀魅力動人,她再也不是當年那個以夫為天的小女人了。

  在德國期間,曾有男子追求張幼儀,被她拒絕了。「為了留住張家的顏面,我在未來五年里,都不能讓別人看見我和某個男人同進同出,要不別人會以為徐志摩和我離婚是因為我不守婦道。」

  張幼儀是一個很有原則性的女人,她有她的尊嚴,即便是離婚,也要仰起頭,坦然地走下去。她是一個奇特的女子,身上有著傳統女人的所有特點,又同時具有新時代女人的風貌。

  徐志摩在世之年,張幼儀沒有再婚,直到徐志摩離世多年,她才接受鄰居中醫蘇紀之的求婚。婚前,她要事先詢問大兒子的意見,她說:「因為我是個寡婦,理應聽我兒子的話。」她的骨子裡,依舊遵守著傳統女人的三從四德。

  徐志摩是她人生不可磨滅的傷痕,她一生從不言愛,卻在老年時感嘆:「你總是問我,我愛不愛徐志摩,我沒辦法說什麼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麼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愛他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在徐志摩遇到的那些女人當中,真正給了他安寧與溫暖的卻只有這個「最不愛」的張幼儀。徐志摩遇難,她全權處理徐志摩的喪事,陸小曼傷心暈厥,只有幼儀堅 強地擔負起治喪的重任。短短几年,卻已經彷彿走過了一生之久,那日他曾對她無情,今日卻已經去往另一個世界……幼儀默默地流下了淚水。

  張幼儀太堅強,即便痛心疾首,她依舊理智地面對人生。正是這份堅忍,在離開徐志摩以後的日子裡,她活得更出色。

  「心本善迎真誠歸,何奈真誠被心回。」

  徐志摩成為她一生的痛,晚年的張幼儀仍為志摩而恨著林徽因。可正是這番苦難成全了她與眾不同的形象,為後世敬仰流傳,成為一代女性的典範。

  晚年的張幼儀遇到了自己的真愛,冰冷的心漸漸被融化,遲來的愛溫暖了她整個後半生。孤單三十多年的張幼儀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與第二任丈夫舉行了婚禮。

  夜,悄然來臨,白髮垂首。這一生她做了痴情之人,卻錯付了真情。幸而,她的放棄成全了新的人生,又是一種擁有。

  愛情心語

  天生就有這樣一群女人,她們的愛達到某種極致,卻註定她們一無所有。

  愛從來都不是公平的。人們總是習慣於誇大愛情帶來的幸福和痛苦,總是會有人將愛情當作生命的唯一,當愛情失去時,她們便覺得整個世界坍塌了。

  有一種女人,她獲得了財富、名譽、健康……卻唯獨沒有得到愛情,但是她依舊具備被尊敬的資本。那些即便是愛也要保持尊嚴、活出自我的女子,是受所有人尊敬與讚揚的。

  女人的心軟弱,總是迷茫地將男人當作一切,即便是不愛自己的男人,也會選擇寬容與執著的態度。可她們卻忽視了,男人對於不愛的女人往往都是殘忍而冷酷的。女人應該有自己的追求,因為放棄,所以美麗。放棄,才會給自己解脫,給生活解脫。

  用一生燦爛無悔地去愛一個人,那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幸運。因為愛而美麗,卻不可以為愛而生。女人不用依靠男人,只有憑藉自己的實力才可以贏得一切,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自己爭取,才會贏得真愛。

  愛情,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流逝的愛情不必耿耿於懷,往事如風,終有一天這份疼痛會隨著時間的逝去而淡化。當沒有男人可以允諾自己的人生時,不如給自己創造一個燦爛的人生。
推薦閱讀:

為什麼《頑主》重聚感人?因為它是最真誠定義80年代的電影
獨家探秘:帶你走近生活中的「徐梓淇」
╬══→ 真誠答謝我的好友━═☆
最容易打動貴人的是什麼,在職場又該怎麼做?

TAG:真誠 | 張幼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