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大寶法王與蓮花生大師的故事.海濤法師拜大寶法王為根本上師

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與海濤法師慈悲座談http://www.56.com/u25/v_NzA1MzgxMDU.html以下內容摘自大寶法王2008/05/21《蓮師金剛七句祈請頌》「很多人都知道我的名字「鄔金欽列多傑」的開頭指的就是蓮師(「鄔金」是鄔地亞那的藏文發音)。這表示我與蓮師有著特別的緣分。這個名字來自蓮師的預言,在由秋吉林巴所發掘的伏藏中記載著,由尊貴的大司徒仁波切為首的諸上師為我命名。我想我應該是第一個在正式名號中擁有「鄔金」之名的大寶法王。雖然第十世大寶法王確映多傑小時候的名字叫做鄔金嘎巴(「被蓮師所護佑」之義),但作為噶瑪巴時的正式名號裡,並沒有「鄔金」之名。這似乎顯示了我與蓮師之間有特殊的緣份。這緣份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出生於一個對蓮師有著極大信心的家庭。尤其是我的父母,對蓮師虔信至極。記得三、四歲的時候,我就已經很熱衷於念誦金剛七句祈請文了。他們說我是天生就知道這段祈請文的,從來沒有人教過就自己會念。我不記得這是不是真的,只是記得會念此金剛七句的時候我還是個很小的孩子。我還記得從很小的時候起,這就是我最喜歡念的祈請文,經常一整天都念著它。我生於牧民之家,這意味著我們需要隨著季節從一處搬到另一處。在夏、冬兩季我們都要遷徙,我常常會念誦這段金剛七句來祈請能夠尋得一片好的牧場。當一切順利,我們會找到一片好牧場,父親就會對我說:「你做得好,你念得好。」如果我們沒有找到好牧場,父親就會怪罪我說:「你沒有好好念。」當我還是小孩的時候,有一次離我們的居住地很近的山邊著了火。那真的是很危險,因為火勢會順著草地漫延到我們飼養牲畜的牧場。我還記得,當時都能夠從天空中看到火光和煙。因為如此危險,我們那個遊牧村落的村長就跟我說,我需要為此做點什麼。他之所以來找我,是因為大家都知道我是某個祖古(俗稱活佛),那時候我還沒有特別的頭銜,不過被認為是個轉世祖古。因為我是某個無名祖古,所以他們來請我做點什麼,好讓火不會燒到我們這裡來。我於是就念了金剛七句祈請文,火便真的沒有再蔓延了。村長很高興,獎勵了我一塊錢人民幣。他一共就給了我這麼多,我想那個時候那算是一個很大的獎勵了,我也認為得到這一塊錢是因為金剛七句祈請文的加持,於是我把那點錢買了糖果。」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6bac701018eli.html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是是觀音 菩薩的真實化身佛經對噶瑪巴的授記:釋迦牟尼佛:『我圓寂二千年後,佛法將流傳至紅臉民族的國土……當智慧和善業逐漸從這地區消失時,獅子吼菩薩的化身,名噶瑪巴者將會出現。通過他的證悟能力,他將廣弘佛法和普度有情。不論是誰,只要能目睹,耳聞,手觸或思念他,將會被領導至和平的境界』十七世噶瑪巴就是已經轉了十七次世的這位聖人。釋迦牟尼佛在《三摩地王經》《楞伽經》與《悲華經》等諸多經典中的授記預言,噶-瑪-巴即是觀音菩薩的真實化身。尊貴的第十七世大寶法王:上師如同太陽,若太過接近太陽,則會被融化,若離太陽遙遠,則得不到陽光得溫暖.所以依止上師,除了確定自己已經升起堅定不移的信心與凈觀之外,我們應該既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又不遠離的跟隨上師.我們若有機會見到上師,則應該注視上師的面容,無需覺得不好意思或有所冒犯,凝視上師的面容可以幫助我們增長道心,生起信心並得到加持.尊貴的第十七世大寶法王--烏金聽列多傑以他的金剛口曾說過:「只要能看到他的臉,就算只不過一刻,七世的業障一定會被凈除。大寶法王跟真佛無別的:海濤法師如是說!頂禮尊貴的第十七世大寶法王第十七世大寶每個人都有人生的方向,學佛是一種信仰,我們以圓滿道德的佛陀作為生命學習的目標,內心將獲得安定。慈悲不是講在嘴巴,而是要有實際的行為,到慈濟醫院去關懷,到偏遠山區去關心失學兒童,這些行動都會讓生命感到非常的安頓。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無苦之樂--沒有痛苦的快樂,那是什麼?奉獻的快樂,無怨無悔的付出就是快樂,它來自於兩方面:第一、去除我執。今天來放生,各位要存著什麼心呢?出離心!什麼叫出離心?對於生死輪迴的痛苦,我們有真實的感受,不但如此,也希望對於眼前痛苦的眾生有一些行動,幫助他們出離痛苦。第二、動機。各位要用慈悲心去做這些事情。這次我們救了九百多隻的烏魚--我們平常吃烏魚子的烏魚,每一隻都蠻大的,接著,我們做慈悲施食,這是幫助誰?所謂無形的眾生,鬼道、樹神、土地神等等。各位!你從家裡來,或是知道今天要放生,要做火供,內心感到很快樂,慈悲心就開始了。有一個乞丐,時常看見人家供養出家人,他想,我這乞丐何時才有這種機會?有一天他去乞討,人家給了他幾顆葡萄,他一想,葡萄耔可以拿來種,哪一天葡萄樹長大,開花結果,我一定拿來供養出家人,幾個月後,果然葡萄成熟了,這時候剛好有個出家人經過,他很歡喜的把幾顆大葡萄拔下來。各位!不分別的供養功德最大,他存了這個好心,剛好眼前的出家人又是個阿羅漢。他說:師父!我種了好久的葡萄終於成熟了,這是我這一輩子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想要供養你。阿羅漢有神通,他說:你不是今天才布施,而是從你發心種葡萄開始,這幾個月來,你天天都在大布施。我想,今天我們要培養的就是這種永遠利他的心,這是世上最美的如意寶石。自從那一天決定今天要來花蓮作施食,千百萬可憐的鬼道都來了,早在那兒等著了,不要懷疑,真的是如此。就好象某一地方很窮苦,你一旦宣布,明天起連續三天在這裡發錢,一人發一萬元,大家一定扶老攜幼,遠道而來苦苦守候,就是這個意思,幾乎每次都有這種感應。鬼不和我們一樣,祂們沒有三餐的。水邊有很多水鬼、咽口鬼,千萬年來沒喝過水,甚至連「水」都沒聽過,既使看見也喝不到,喝下去變成火焰。因此我們必須透過佛菩薩的咒語,轉化一下,使祂有機會吃喝。各位若不會念咒,至少要會念這三個字:嗡阿吽,即使拿一杯水,點個香都念「嗡阿吽」。「嗡」表示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的功德力;「阿」代表什麼?無量光、無量壽,代表阿彌陀佛;「吽」代表什麼?以持戒、忍辱成就的不動如來、阿閦佛。尤其是阿閦佛,他發願幫助三惡道的眾生,所以只要念「吽」,三惡道的眾生便能吃到東西。因此無論如何,至少念「嗡阿吽」,有這樣的信心,內心一定感覺歡喜,這就是我們生命的泉源。生命的泉源是什麼?慈悲心,慈悲心是無苦之樂。女人若愛上一個男人,或許活得很快樂,但也活得很恐怖,由愛生憂慮,由愛生恐怖,怕他跑走,怕他變心,怕他開車出去,一去不回頭。但若我們以慈悲去幫助眾生,這種力量將越來越強,一點也不會有失落感。所以釋迦牟尼佛要我們追求無苦之樂,每天可以做,不一定要花很多錢,只要一點水,一粒飯,點一枝香,念幾聲「嗡阿吽」、變食咒、七佛如來的名號,你可以做得很快樂。每天固定的時間在門口做一下,點煙供粉,不久你會覺得身體變好了,不好的因緣過去了,而被你幫助的這些眾生也得到了利益。但是必須跟各位說明,生命的快樂不表示永遠不生病,而是不再為自己的事情煩惱,只為眾生著想,人類最大的痛苦是彼此漠不關心。曾經有人問我:師父!兒子不孝順,怎麼辦?師父!女兒好象仇人,怎麼辦?各位,這些事情必須用空性觀照,照見五蘊皆空,哪有一個我及我所有的呢?要加緊幫助比我們更苦的眾生,立刻能超越痛苦。既然諸行無常,如果把生命的快樂定位在變化無常的任何一樣--財產、金錢、感情,那你勢必痛苦。我們要讓生命有更好的意義,讓一切有情生命因為我而得到利益。以前我去演講的時候,總是希望人越多越好,後來不這麼想了,沒有人來沒關係,魚要多一點;現在更進一步,魚多少沒有關係,有鬼就好。我們將心態慢慢改變,就算什麼都沒有,向著大海念大悲咒,把大悲水灑向大海,一樣很快樂。各位或許聽過一句話,一滴水要怎麼讓它永不消滅?就是將這滴水倒入大海中,讓大海中永遠有那一滴水存在。世界將因為我們的付出,多了一分和平安詳。我們和世界一切眾生都有連帶的責任,我們與一切的生命息息相關,所以不能自私,不能只替自己想,要儘力做好自己所能做的。世間最好的禮物是佛法,釋迦佛的教法是除去一切痛苦輪迴最好的葯,是生命最好的庇護。我們若能宏揚佛法,那是無量的功德。為了宏揚佛法,大家要培養一種健全的,容易被認同的人格特質--溫柔、柔軟、慈悲、有智慧、廣結善緣。慢慢的,別人看到你,願意接觸你,接受你,那時候你更快樂了。我剛來的時候,看見前面擺一張相片,大寶法王。各位如果看過報紙就知道,他是第十七世大寶法王,我這一趟去印度就是去拜見他,而且因緣也很殊勝,有很多時間與他單獨相處,自己覺得很幸福,因為他的悲心讓我很感動,哪有人這麼慈悲?哪有人關心世界的心量這麼大?我看到他的第一個印象是,這不是以前我所崇拜的關聖帝君嗎?這麼威武、莊嚴,這麼關心中國人!所以我覺得很幸運,終於找到一位生命依止的上師。不然,有時候自己也覺得茫然,不知道忙些什麼?放生挨罵;作火供,人家也說你不對,好象沒一件事情是對的!所以各位一定要找到有緣的老師,讓他解開你的疑惑。對我而言,大寶法王即是大悲觀世音菩薩,我們每天拜賢劫千佛,而千佛的事業都在他身上展現了,這個事業是什麼?以大悲心救度眾生,代眾生受苦。生命的成就感不是獲得什麼,而是付出的比別人多。我這麼說,是希望各位也能找到自己的善知識,精神上師。所謂「上師」,是能讓你生起慚愧心,契入空性,或是使你生起大悲心的一位老師。世間人說「生活安定」或「感情安定」,就是無法「究竟安定」。生命的安定才是真實的安定,如果能找到這麼一位善知識,內心就安定了。末法時代,佛弟子常懷疑:我們學了佛,佛在哪兒?阿彌陀佛在哪兒?這些問題容易使人失去信心,內心的痛苦不知向誰傾訴?但如果獲得上師認定的時候,心裡就踏實了。如果你現在還不認識你的根本上師,就把釋迦牟尼佛,或觀世音菩薩,或最相應的佛菩薩放在心裡,使生命不再流浪而獲得大依止。記得剛出家不久,我非常羨慕一位老菩薩,因為他而使我對未來的人生方向作了全新的思考。我本來決定去讀福嚴佛學院,並不是讀學院不對,而是我從這位老菩薩身上得到許多啟發!她不識字,無論如何,每天就念觀世音菩薩。一天用四個小時幫人家包包子,一個月賺七千元,三千元留作生活費,四千元供養慧日講堂,每天過得很快樂。但有一天,慧日講堂要拆了,這時她難過了,不知道何去何從?我記得她曾經告訴我:海濤法師!如果心裡有什麼苦悶,你問我,觀世音菩薩會告訴我,我再告訴你,因為菩薩每天跟我講話。我說:難怪你這麼虔誠,每天一個人跪在那裡禮拜。妳看!觀世音菩薩總是在她面前,那時候我很羨慕,我這麼會讀書,不如她那一種快樂跟信心,因為她真正達到了念佛三昧。各位!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每天放光照你,你看多快樂!後來慧日講堂拆了,她說要去南部的大仙寺,以後再也沒看見她人。講堂將拆的時候,師父要大家搬佛像,我跑到裡面將玻璃櫃打開,準備搬出那一尊觀世音菩薩的時候,楞了一下,那菩薩的面貌就是那一位老菩薩,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觀世音菩薩就在我身邊,自己渾然不知。他做了示範給我看,修行就是要恭敬虔誠。因為如此,我的想法改變了,不是說不讀書了,而是開始追求一種誠心,信心,努力實踐觀音菩薩的大慈大悲。海濤法師拜大寶法王為根本上師,破除宗派護持法王海濤法師形容,法王身為一個人,卻示現了「佛」的大悲心,讓我們有了一個具體的實證。「對我這麼一位學習顯教的人來說,佛菩薩只限在經書裡;自從接觸密乘後,佛菩薩就在我們的左右,以人的化身示現,大寶法王就是其中一個最叫人攝受的典範。」每次在印度菩提迦耶看見身穿土黃色袈裟的海濤法師,自在地安住於一片「紅海」中,和其他大成就者、仁波切及喇嘛們排排坐,共同為世界和平祈願時,我總是不禁地在心中讚歎海濤法師,感謝他破除宗派之分,給大眾一個如法的示範。海濤法師說:「經典有云:法法平等,不論大乘、小乘或密乘,都是佛陀宣說的法,我們當然應該給予支持;如有宗派之分,那也是個人的「智慧」問題。」海濤法師對大寶法王非常恭敬,並拜法王為根本上師。「修行人如果缺乏老師,就難有進步的空間。除了法王之外,我也有其他老師如覺光長老等。」近4年來,海濤法師每年都親自帶領「生命電視」攝製隊,前往印度菩提迦耶,採訪及拍攝由大寶法王主法的噶舉大祈願法會,傾全力的護持法王。至今,該電視台已錄製了超過30種,法王講課或主持的各大小法會之光碟,這些弘法光碟遍佈亞洲及東南亞各國。初次見面如佛答話,感動莫名一心奉獻海濤法師回憶他第一次拜訪大寶法王的情景:「法王很慈悲地給了我很多的時間,甚至有一天早上,我們無所不談的,交流了約兩個小時。」「一開始,我先是覺得:他是一個出家人,是高高在上、著名的法王。後來,我卻覺得,自己真的不像是在和人說話,而是和『佛』交談啊!心中就很感動──是佛在回答我的話!我看到的經典就在我面前了!」當時,海濤法師不多加考慮,立刻跪下來說:「法王,我將一切都奉獻給您。」法王則回答說:「我願助您一臂之力。」海濤法師坦言,之前,他對大寶法王其實是沒什麼印象,只是,旁人不斷重複又重複的跟他提起關於法王的種種,終於,在4年前,他就去了一趟印度,親自領會法王的功德。那一次見到大寶法王后,令他非常感動的原因是:「我想,每一個人都在尋找心中的目標;當我見到大寶法王時,即覺得我找到了根本上師。」利益眾生為己任,透過光碟弘揚佛法。海濤法師說:「在現今這個社會,透過光碟弘揚佛法,傳播速度會比平面媒體來得更快、更廣。再說,大乘佛教目的就是要服務眾生,法王的佛行事業也同樣是要利益眾生。」噶舉大祈願法會除了不分教派、不分種族,大家共同為世界和平而祈禱之外,更是關心窮苦病人、關注環境保護,宣導愛護地球,所能利益到的層面是非常廣泛的。「我們修行不光只是打坐、念佛而已。正如法王經常強調:我們要睜開眼睛,將「慈悲」化為行動。法王也經常以身作則,用身教感化大眾。法王說:在日常生活裡,我們應儘力服務眾生,不可閉起眼睛,只管自己的修行。」「法王做事細心、現代化,也非常貼近生活,這本來就是噶瑪巴的特色,每天每時每刻都在為眾生著想。」座上神情嚴肅,私下愛開玩笑。海濤法師表示,法座上的法王較為嚴肅;不過,那只是在「表法」而已。「私底下,法王挺調皮,生命力強,喜歡做些玩笑的動作,經常讓人快樂,有時,法王又像一位老媽子,照顧大家的食宿,細微得讓我們感覺好像是在家吃飯,媽媽總是跑來跑去端飯菜,法王就是如此熱心、用心,讓人人快樂。「為了想讓來自世界各地的護法信眾,享受美味豐富的餐飲,法王對於食物的任何味道都清楚、都重視。」賜信心不再迷失,猶如見到真正佛祖。以往,海濤法師一直都希望能找到一個依止、一個依靠。「我非常尊敬佛陀,可惜,在目前這世間,我們已無法親見佛陀了。終於,現在有一個人,能讓我們看到佛陀真實的身、口、意就在他身上。」「我並不覺得我是在接觸顯教,或是在接觸密教。我只是覺得,有這麼一個人,真的是很像佛,他具備廣大的慈悲心。」「後來我和法王說:我本來發願要去極樂世界,而且我很用心,一定要達到上品上生。我也發願在我去極樂世界之前,要見到觀世音菩薩,於是,我不斷祈求觀世音菩薩…」「如果觀世音菩薩要我去極樂世界,我會馬上去,但我會掉著眼淚去,因為我很愛娑婆世界;如果他要我來,我也一定會很高興再入娑婆。但是,我要來時,可千萬不要讓我『落單』,再墮入輪迴。像我這輩子,造了這麼多的業才能出家。」「直到見了大寶法王后,我就放心了。因為,他會告訴我:『你去吧!』,還是『你留下!我會把你認證出來。』這對我而言,生命就有一種安頓的感覺。」「因此,我不再懷疑了。去極樂世界也好,再來娑婆世界也罷,觀音菩薩(密乘佛教徒深信,大寶法王是觀世音菩薩所化現的)都會來幫助我,他不會讓我迷失在紅塵中,而會幫助我精進修行。法王讓我升起如此大的信心。」海濤法師說,我們的目標,可說是在大寶法王的身上展現出來。最終,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和他一樣。法王身為一個人,卻示現了「佛」的大悲心,讓我們有了一個具體的實證。

世界上最偉大的失戀者---第一世噶瑪巴 杜松虔巴

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西元1110-1193年)十七世大寶法王講《佛子行》時也講過: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因過去在迦葉佛時,取笑一名長得像猴子的比丘,以此惡業,五百世投生為猴子。之後轉生為杜松虔巴時,長得也像猴子,並不好看。他還未出家前有一女友,因他長得太丑,就拋棄了他。他因此而生起出離心,並發願未來要長得好看一點,不然很難度化眾生。現在網上也有人說,第十六世、十七世噶瑪巴長相莊嚴,肯定與前世的發願有關。---節選自 索達吉仁波切:《前行廣釋》第六十三課

附帶提到一則故事。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由於過去於迦葉佛時,取笑一名長得像猴子的比丘,由此惡業,五百世投生為猴子,之後轉生為杜松虔巴時,長的也像猴子,並不好看。據說他年輕還未出家前,有一個女朋友,但也因為他長的太丑而拋棄了他。他非常難過,生起了出離心,成為他入佛門的因緣。之後他發願,未來要投生長的好看一點,要不然很難度化眾生。---節選自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於帝洛普尼寺教授《佛子行》2

西藏楚布寺。西元1110年,杜松虔巴(Dusum Khyenpa)誕生於現在甘孜縣生康區(Dreho, Kham)雪山環繞的哲謝地方(Dresh)。他的家庭十分平凡,沒有什麼顯赫的背景,但這個家庭在精神修持上自然的傾向和天賦,遠比在世間的成就上要強上許多。他的雙親都是十分精進的修行者,並且從杜松虔巴年幼時,就讓他接觸佛法的教導和修持。到了青少年時期,當心儀的女子愛上其他人,杜松虔巴的內心陷入極大的混亂。在度過這場情感的風暴之後,杜松虔巴認知到痛苦是由他自己的煩惱所引生的,懷著對這一點的堅定確信,十六歲時,杜松虔巴毅然決然地出家。他在哲霍確吉喇嘛(Dreho Chogi Lama)的座下受戒成為沙彌,這七十歲的喇嘛是偉大的西藏翻譯家俄大譯師(Ngok Lotsawa)的弟子。在領受出家戒之後,杜松虔巴生起了一個勝觀,勝觀中佛陀授予他一頂黑色的寶冠。他後來仿照勝觀中寶冠的樣式製作了一頂實體的寶冠,這成了與噶瑪巴世系有關的第一頂有形寶冠。此時,他得到了「噶瑪巴」(行佛事業者)的稱號作為他的密名。從那時起,在噶瑪巴傳承九百年的歷史上,除了第十五世噶瑪巴之外,每一位噶瑪巴都是佛教僧侶的身分,在出家戒律的基礎上行持他們利益眾生的證悟事業。受戒三年後,杜松虔巴啟程前往中藏,到以嚴謹的學術研究和禪修著名的地方去。在那裡,杜松虔巴跟隨當時最傑出的老師們研讀最困難的印度論著。在如卓越的恰巴確吉森給(Chapa Chkyi Senge)及其上師嘉馬爾巴(Gyamarpa)等這樣傑出學者的座下,杜松虔巴學習了無著菩薩(Asanga)的重要著作、龍樹菩薩(Nāgārjuna)的《中論》(Mūlamadhyamakakārikās)、月稱菩薩(Candrakīrti)的《入中論》(Madhyamakāvatāra),和聖天菩薩(ryadeva)的《四百論》(Catuhataka),因而對大乘佛教思想的兩大流派「唯識」(Cittamātra)和「中觀」(Mahāyāna)的見解有了清晰的理解。接下來,由於他是一個特別被看好的學生,當代中觀應成思想(Prāsangika)最偉大的倡導者帕薩大譯師(Patsab Lotsāwa)教導他龍樹菩薩的六大論著。之後他又以六年的時間,在噶當派(Kadampa)大師格西夏瓦巴(Geshe Sharwapa)的座下學習噶當派的典籍,並領受了其他密續的教導。到了三十歲時,杜松虔巴前往尋找他的上師──岡波巴大師(Gampopa),當時大師就住在他自己的住錫地達拉岡波(Daklha Gampo),未來杜松虔巴將會傳下這位上師的傳承。從一開始,杜松虔巴就以極大的精進和虔敬遵循岡波巴的指引。多年來,岡波巴大師以無比善巧來引導杜松虔巴,他會在一段時間中不斷給他口訣指引,然後派這個決心堅定的禪修者去獨自修持。如此鍛煉和禪修數年後,杜松虔巴前去拜見岡波巴,向上師報告自己的體驗並請求進一步的指引。聽了杜松虔巴描述他的禪修體驗後,岡波巴說:「我過去對你抱有極大的期望,但是這真是太讓人失望了。你必須要繼續禪修。」遵循岡波巴的指示,杜松虔巴又繼續禪修了六個月,但是他的修境並沒有什麼改變。儘管當時岡波巴明確表示了他的懷疑,但是杜松虔巴卻因這六個月的修持,對自己的體驗有了堅定的確信。杜松虔巴說:「這不可能有錯。就算這是錯的,我就是要這樣禪修。」以此方式,岡波巴引導杜松虔巴達到對自己的禪修體驗生起毫不動搖確信的境地。這回,當杜松虔巴再次回去報告自己的體驗時,偉大的岡波巴把手放在他的頭上,告訴他說:「兒啊,你已經斷除輪迴的束縛了。」雖然這個時候岡波巴教導的弟子人數眾多,但是杜松虔巴對岡波巴的無比虔信,讓他們的師徒關係十分獨特。在一次杜松虔巴待在達拉岡波的期間,岡波巴將布匹分給三位來自康區的親近弟子:沙通修恭(Seltong Shogom)、帕莫竹巴(Phagmodrupa)和杜松虔巴,在岡波巴的弟子中,他們被稱為「三個康巴人」。岡波巴指示他們分別用這些布做一頂帽冠。杜松虔巴十分珍視上師給他的布,他費盡心思用這些布製作了一頂他所能想到的最美的寶冠。過了一段時間後,岡波巴召喚這三位弟子,要他們帶自己製作的帽冠過來。沙通修恭忘了要完成這項工作,所以當上師傳喚時,他才匆匆忙忙地把布做成帽冠的形狀。這時,杜松虔巴帶來的是他那頂精心巧制的輝煌寶冠。杜松虔巴對那匹布所投注的努力,展露了他的許多特質。他對於將岡波巴給他的布變成一頂燦麗華美的寶冠所展現的在意和謹慎,被視為是對他承接自岡波巴的這個法脈傳承的未來而言,一個十分吉祥的象徵。這個傳承,就是現今的噶瑪噶舉傳承。事實上,杜松虔巴對守護和珍視岡波巴傳給他的一切所付出的努力,已經結出了豐美而長存的果實。

西元1153年,就在杜松虔巴會遇岡波巴的十四年後,如此慈悲照護他的上師圓寂了。杜松虔巴在沃喀(lkha)見到岡波巴的侄兒貢楚(Gomtsul)和另一位名叫帕巴(Phagpa)的弟子時,聽到了這個噩耗。手中緊握著岡波巴大師的一件衣服,杜松虔巴深切地祈請,淚水潸潸落下。就在此時,虛空中顯現出岡波巴大師的身影,他們三個人全都清楚地看到了(見附圖)。上師令人驚嘆的身影大大減輕了杜松虔巴的悲痛,他說:「上師來驅散我的悲傷。」此後的每一年,杜松虔巴都會舉行岡波巴圓寂的周年追悼紀念,隨後也在他自己所建的寺院中立下這樣的傳統。杜松虔巴不僅是對岡波巴大師抱持著深切的感恩之情和使命感,他也對大師在達波岡波親手創建的法座心懷同樣的感受。在杜松虔巴的一生中,每當收到豐盛的供養,他通常都會將這些供養送到達拉岡波,以護持岡波巴建立的僧團和建物設施。

                       藏東一處山頂,據信杜松虔巴在此寫下那封託付給他上首弟子卓貢惹千的預言信函。由於回想起先前岡波巴給予的指示,杜松虔巴後來返回故鄉康區,許多弟子很快就慕名前來。不久之後,僧團的人數就超過了一千人。西元1164年時,杜松虔巴在緩坡環繞的幽靜之地建立了他三個主要法座中的第一個──堪波涅南寺(Kampo Nenang Monastery)。杜松虔巴在此建了一座閉關中心和寺院,並將他生命中接下來的二十年都全心致力於培育許多前來尋求他指引的弟子,讓他們的領會和了悟能不斷增長。在這群弟子當中,卓貢惹千(Drogn Rechen)是杜松虔巴的心子,他除了傳下杜松虔巴的傳承之外,在認證第二世噶瑪巴噶瑪巴希(Karma Pakshi)就是杜松虔巴的轉世者一事上,也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杜松虔巴那封指出他下一世具體情況的信函,也就是交給卓貢惹千。除了達成他照護弟子的人生目標之外,杜松虔巴也有力地調停許多紛爭,在康區有世仇夙怨的派系間居中斡旋。他善巧的調解,有時甚至僅只是他的出席,就一再化解了根深蒂固的仇恨和個人衝突。這種使分歧的雙方和解的模式,在承繼杜松虔巴的歷代噶瑪巴身上也一再重複出現,這成為他們在世間的事業中極重要的一部份。

另一座杜松虔巴創建的寺院──潘普寺。到了七十四歲時,杜松虔巴建立了他的第二個主要法座──噶瑪寺(Karma Gn)。之後,到了他將近八十歲時(通常這個年紀的人會認為他們此生的工作已經完成,或接近完成),杜松虔巴卻決定要一路橫越西藏前往中藏。他將在中藏圓滿達成岡波巴的姪兒喇嘛貢楚的囑咐,並完成其他幾項影響深遠的行持。舉例來說,杜松虔巴平息紛爭的力量,就是中藏地區迫切需要的。同是岡波巴弟子的喇嘛祥(Lama Zhang)展現出越來越過度自以為是的行為,已經引起社會相當的不滿。雖然很多人試圖要說服喇嘛祥戒除這樣的行為,不過沒有人成功過。但是,在一次會見杜松虔巴時,據說這位極度不循常規的喇嘛祥瘋狂地在房間內到處跳躍,他用力扯了杜松虔巴的一根手指,然後立刻就徹底斷除了他引人非議的行為。透過成功處理喇嘛祥事件的行持,杜松虔巴為中藏的和平做出了極重要的貢獻。這段期間,杜松虔巴另一項主要的行誼,就是在拉薩的西方建立了楚布寺(Tsurphu Monastery)。楚布寺接下來會成為學習和修持極昌盛的中心,也是對噶瑪巴轉世世系的持續性而言一個重要的法座。九百年來,每一世噶瑪巴的一生中都會在楚布寺住上一段時日。由於他一生含攝範圍廣闊的行誼已經圓滿,西元1193年時,杜松虔巴將他的書籍和聖物託付給他的主要弟子卓貢惹千,之前他也已經將有關他下一世轉世者的預言信函交付給這位弟子,剩餘的其他物品,則送給岡波巴傳承中的許多佛法團體。藏曆新年的第三天,杜松虔巴對聚集在楚布寺的信眾授予他最後的佛法開示,然後抬眼凝視虛空,進入禪定。那天早上接下來的時間裡,他就這樣持續住於禪定中。到了中午時,第一世噶瑪巴捨棄了他那一世用來利益眾生的身體,接下來,他將換一個新的身體,轉世為第二世噶瑪巴──噶瑪巴希。如此,儘管杜松虔巴那一世的行持已經完全圓滿,但噶瑪巴為世人福祉而努力的廣闊行誼才剛剛開始而已。在他堅定決心和不忍大悲心的推動之下,使得他創立的噶瑪巴傳承成為歷史上歷時最長久的轉世世系。整整九百年後的今天,噶瑪巴以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的身形繼續這樣的事業,將杜松虔巴的大悲心和承諾奉獻帶入新的世紀,並以杜松虔巴的決心和善巧方便解決當今世界的新問題。[轉] 有大福的人才能看到這個法王十六世大寶法王轉世。。。

一這是我在學佛網上看到的十六世大寶法王的莊嚴法相,當我第次看到他的眼睛時,我的內心感到無比的震撼,他的那雙眼睛彷彿能夠窺探我的心靈,他那莊嚴的寶相,令我對他生無比尊重之心,世間居然有如此莊嚴的容貌,這種寶相只有在莊嚴的佛殿上才能看見,沒想到世間真的有如佛菩薩那樣的寶相!

 這張是大寶法王在說法講經時顯現的虹身,這讓我密宗產生極大的興趣。西藏高僧在圓寂時,在他逝世的地方都會出現一道彩虹,他們稱之為「虹吸"現象,只有至上圓滿的高僧才會出現此瑞祥!

這是十六世大寶法王圓寂火化後出項的觀音舍利。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圓寂以後,他就託了一個夢給達賴喇嘛,把他轉世地點的山谷河川的情形,在達賴喇嘛的夢中呈現出來……法王的******便會尊隨大寶法王圓寂前交代的往生方向去尋早第十七大寶法王,也就是十六世大寶法王轉世後的大寶法王!

這是十七世大寶法王,看到他第一眼就覺得此容貌非凡人之相,他滿臉充滿慈悲,和藹可親。在第一世大寶法王前四百年,把佛法帶進西藏的蓮花生大士就預言過,在未來會有一位叫做噶瑪巴,也就是行佛陀事業的人會出現,就是大寶法王,大寶法王一共轉世二十一世。這是十七世大寶法王小時後的照片,整個神情跟神態,跟第十六世大寶法王一模一樣。在大寶法王出生的時候,滿山滿谷,都是海螺的聲音。大寶法王是1959年以來,中國政府第一位認證的轉世活佛。大寶法王為了我們又回來了。

我又回來了!許多人在找尋的,可能不是宗教,不是哲學,我們要找人類的答案,人類的答案,必須從一些根本問題上著手,大寶法王是我們的答案。很多人對很多事情不相信,他們說要見到才相信。你見到大寶法王,你就會相信,哦,原來生命是延續的。對我們佛教徒和在家學佛居士來講,我們相信輪迴,可能這輩子是漢人,上輩子是藏人,之前又做過漢人,生生世世,我們都做過兄弟姐妹,父母師長,其實都是一家人。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我們中國人對佛法的認識,還有虔誠,其實是在每個人血液裡面的。應視一切的困境磨難為加持的變裝,它們能夠莊嚴我們的生命,我們必能尋獲利益的果實。我們應當善用一切所面臨的困難,是為了達到更多的開展,因此,「困難」便成了「德行」,即是品格、尊嚴及圓滿。這是應該去實行的珍貴之事。------------------  法王開示

今生能親眼看到十七世大寶法王,能得很大的福報,現在你們能在此地親睹其人其事,這真的是不簡單的事,你們很幸運.有福.能在戒嗔的白粥館的是不容易的,天下為何每個人每次來到此地有種與眾不同的感覺,戒嗔也不簡單的人物!福地福人居,你們是有福的!!!

本文改寫自《噶瑪巴九百年》(2010年,噶瑪巴九百年籌備委員會出版)http://www.karmapa900.org/chinese/karmapa_1st_bio.html
推薦閱讀:

《灰姑娘》的現實意義是什麼?
呂布
如果有個你不認識的人或者不怎麼熟的人把你暗戀的女生欺負哭了,你會怎麼做?
師娘

TAG:故事 | 花生 | 大師 | 法師 | 蓮花 | 蓮花生 | 大寶法王 | 大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