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1---35問答】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一】

問:依佛法義理,您如何評判歷史長篇小說《西遊記》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答:若正確認知這部文學史書,首先把握住「三定」主線,容易理解通篇內容。一是定位;佛法展示為小乘教;即降妖除魔,不分三乘。二是定調;佛學常識文學化;即故事離奇,情節荒誕。三是定向;佛教人物藝術化;即個性誇張,共性因果。

 

其次,抓住主要人物特點,容易界定表現形象。一是唐玄奘,僧相莊嚴,志願堅固;但智慧不足,有時善惡不分。二是孫悟空,離欲則剛,無貪自在;但頑習難除,所想變幻莫測。三是豬八戒,內貪外愚,心無大志;但人獸各半,喜財色圖安逸。四是沙和尚,忠厚老實,勤懇無怨;但心智愚頓,行事難以周全。五是白龍馬,艱辛負重,洗心革面;但惡行雖改,畜生身不得脫離。

 

再次,全面認知事物,容易辨明因緣變化規律。一是開始;因緣複雜萬端,各表背景特徵。二是過程;妖魔鬼怪作亂,主人有失察之責,各有命運不同。三是結局;根據所扮角色與善惡付出各有報應,各得其所,賞罰分明。

 

最後,須知本是文人戲論世間佛法,容易確認真偽義理。一是大眾所接受的文化趣味,不是真實的僧人戒修梵行。二是大眾所聞知的人間哲理,不是佛教教義法理真諦。三是大眾所見知的人事曲折,不是真實又借真實之名。

 

如是認知是尊重人間佛教文化現象,與戲謔佛教歷史人物是兩碼事。有識之士提醒,不要戲謔佛教歷史人物,如歌曲《法海,你不懂愛》等。既是尊重佛教信眾情感,又是喝止戲謔現象泛濫,還是教誡各人免召因果。

二零一三年清明節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二】

有人問:如何認知不同人的因緣善根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無始劫來,各人造作所形成業的業習不同,產生當世對佛法因緣善根的不同;又因共業同習的不同,產生當世不同人群的不同因緣善根。眾生六道輪迴,在生滅法則自然運轉中,善惡業習不失,因緣和合時,根芽自然生長發育,開花結果;但在失去自然運轉的狀態下,有時會失去對佛法的因緣善根,形成斷滅;也可能超出生滅法則而進入變易法則,解脫自在。產生法則失去自然運轉常態的根源有二種;一是個人造作大惡極惡重業;即當世遇惡因緣,造作十不善業至無惡不作,造作五逆重罪及傷人慧命,毀謗佛法僧三寶與違犯重戒等;除受常態地獄懲罰外,有的還震碎魂魄,為漸入器世間。二是個人造作大善極善重業;即常作十善業,依法持戒修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等;除超出六道輪迴證聲聞緣覺道果外,有的還出離世間入菩薩品位。

因緣善根,對於不同人也不相同;有的人無因緣,也無善根;有的人具因緣,可無善根;有的人具善根,可無因緣;有的人具因緣,又具善根;有的人具大因緣,又具大善根;皆緣於各人往昔世所種福田與慧田,以及今世發心與行作。佛法的存在,對於一切眾生,不管你能與不能見聞覺知,都在你身心內外發揮著作用,掌控著一切福禍造作及生命現象;若隨順善法因緣,廣種菩提善根,則依自然法又超自然法,依因緣法又超因緣法,解脫於根塵綁縛,於諸佛凈土無為自在乃至成就佛道;若隨順惡法因緣,自毀菩提善根,則依自然法階段生滅,依因緣法六道輪迴,於三界二十五有中不停的改頭換面應受。

佛教於世間,如同一座至高無上的大山妙峰,真實存在無限秀美風光。無因緣也無善根的人,身住邊地,信息閉塞,對大山妙峰的無限秀美風光無見無聞無知,戲嬉於三界火宅,迷戀色聲香味觸法諸塵中。具因緣可無善根的人,身住邊地,信息靈通,對大山妙峰的無限秀美風光有所聽聞;但身不自在,又無資糧,無法親去遊覽盡觀,無奈於三界火宅,執著財色名食睡諸法中。具善根可無因緣的人,身心自在,信息靈通,對大山妙峰的無限秀美風光聽聞信受;但不知路徑,不遇善知識指引,還在不同傳說中,產生邪知邪見,疑惑是否真實,懼怕行走遠路,便尋到周圍小山頂峰遊覽觀光,以為山盡一色及雲峰究竟,入於外道法中,安樂人天善報。具因緣又具善根的人,身心自在,資糧富足,在善知識指引下,至大山腳下望山生懼,見聞險路橫生,只好繞山仰觀妙峰,品評風光秀美,乃至疲憊不堪,依法而未真修,持戒而未真行,不得生死解脫,證得諸天福報。具大因緣又具大善根的人,身心自在,資糧富足,在善知識指引下,不畏險路崎曲,不懼身心疲倦,有的精進登臨第三妙峰以為究竟,證得聲聞道果;有的精進登臨第二妙峰以為究竟,證得緣覺道果;有的精進登臨第一妙峰,雖未到達,卻志願堅固,行菩薩道不退。對於不同人不同因緣善根的認知,以此比喻一斑,若盡觀全豹,尚須深入經藏。至於各人自己是什麼因緣善根,依法依戒自已去認知;若自覺修有證悟者,可找明師認證,避免誤判而著魔境。

二零一三年四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三】

有人問:深入經藏與修行證悟開啟智慧有差別嗎?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深入經藏與修行證悟,二者相輔相承,都能開啟智慧。但是,二者存在明顯差別;一是理入與行入;深入經藏易理入,修行證悟易行入。二是間接與直接;深入經藏為間接,修行證悟為直接。而在實際參學中,圍繞如何開啟智慧,能深入經藏未能修行證悟者有之,能修行證悟未能深入經藏者有之,邊深入經藏邊修行證悟者有之,邊修行證悟邊深入經藏者有之,不一而論。

能深入經藏未能修行證悟者,為一生入三城數寶,見之而不能實際獲得,知佛家真正富貴,客居而不能成為主人;如銀行出納,天天數錢不盡,終不能為己有,只為顧工酬薪;又如慧海數沙,日日算計沒完,身盡而沙廣博,只是大飽眼福。如此參學者頗多,只顧數寶算沙,品評大小多少,分辨高低貴賤,忘記自己身心時日有限,到頭來落得空慧無福。若與不能深入經藏者相比,當然慧超萬分,福過天壤。

能修行證悟未能深入經藏者,唯知大城有寶,由挖寶心切而直入,有入一城得聲聞小寶,而不知有二城緣覺中寶;有的入二城得緣覺中寶,而不知有三城佛之大寶;如開礦挖金,得金石而資金與技術能力不足,不能淘冶提純及加工成器,只為金器的基本原料;又如器皿加工者,技藝精巧無比,日夜忙碌不成主人,終為他人做貴重飾物,不念身心時日有限,到頭來落得聲聞緣覺福慧。若與不能修行證悟者相比,當然福為三界之首,慧達天人頂峰。

邊深入經藏邊修行證悟者,盡知入三城路徑,按善知識所指方向,精進禪行能達一城二城,發菩提心後可入三城,直至得佛法寶;如人慾遠行,行前理知路徑方向,遇曲折而少走彎路,見險境而不迷方向;又如嚮導者,理知實踐兩不耽誤,相互印證明法了義,相互促進證得菩提,性作心之主,心為性之用,往來引度眾生。若與只修行證悟者相比,福德可超三界,慧德可至圓融。

邊修行證悟邊深入經藏者,實知三城寶藏不虛,進一城舍一城,進二城棄二城,不入三城決不罷休,志得寶藏方肯滿願;如善登山者,邊行進攀爬邊對照路線圖,求捷避險方法合適,前行休息合理得度;又如教練員,知軌則合理避讓,明法理一往無前,減少身心精力虛耗,避免根塵因緣纏繞,性識自觀妙峰空寂,心識覺知常樂法身。若與邊深入經藏邊修行證悟者相比,各有其長,互為增益。

如此知見,只依個人修行體會與誦經心悟而講,不為教誰而說,僅供相互平等參學交流。

二零一三年四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四】

有人問:為什麼說心法是自律法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佛法為心法,心法也稱內法;即離心無佛,即心即佛。心法對於修行人而言,由身心信修法門、受持戒律、圓融事項三部分組合成一體。

信修法門,是修行人依佛傳承法門,由思維靜慮至禪定止觀,或都攝六根至凈念相繼,突破身根觀察宇宙人生真相的維次障礙,空破心識中五十種五蘊魔事,依次第一直精進禪行達明心見性。若心外求法,執著名相即佛,名為學佛人,實行外道法,所修不得究竟道果。現代有人辨別不清法理,見他人言行不和己意,便以情感思維認定他人是外道或邪師等,如同給物品貼標籤一樣隨便,不知自己是否有承擔因果的能力。

受持戒律,是修行人依佛所制戒軌,由言行造作至起心動念,乃至於夢中都守戒持戒,直至面臨死亡都不舍戒犯戒。戒為止一切惡,行一切善,保護著修行人依法精進禪行,不因違犯規則而落因果,被階段生滅與輪迴懲罰,失去萬劫聞佛機緣。若身心放逸,言行不善破犯戒律,相似修行人,實為佛法中賊,因果循環還須自受。古今有人不能明了戒義,僅憑個人知見,以相對功過說四眾是非,越過辯法論義的範圍,將人與法混為一談,辯法成為毀辱攻擊,論義變作強弱醜惡,有意無意引發、挑動、鼓惑四眾乖諍失和。

圓融事項,是修行人依法依戒做事,由事起因終落至效應因果,及勞做應酬至佛事、法事、僧事,一切事項保持正大圓融。圓融為圓滿無缺失,融通有度不過患。而在世間法中功過伴生,十事九不周,萬事理難全,做事越多遭受責難越多,快馬有加鞭,耕牛無夜草,故有智慧的人須有取捨,切不可欲求面面俱到;取之隨順眾生守住道德,舍之世俗戲論不泯良心。其實,修行人所依戒法皆通過事項表現出來,事項又依戒法而圓融,還以世與出世大利大益自利利他而圓融,不以世俗知見而圓融,更不以外道邪知邪見而圓融。

由此可見,信修法門、受持戒律、圓融事項,皆以如法、如戒、如是而自律身心,不可強加於人,不能違逆心愿,不應自損損他,故心法是自律法。

二零一三年四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五】

有人問:信佛修好怎麼不見好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於在家信眾中看,多有願求心信佛,常以望報心修好。懷有這樣心態者認為,今世信佛就應該一生順利,身體健康無病,吉祥如意無災,升官發財富貴,幸福美滿長久,一切願求滿足;今天善心布施修好,明日就應該獲得舍一萬報,善名傳遍天下,人中龍鳳受敬,自由自在長壽,子孝妻賢平安,一切希望實現。如此願求望報的緣由是,諸佛菩薩慈悲如父母,有求必應賽神仙,點石成金不費力,法力無邊囊取物,隨心所欲無不能。若願求不能滿足,希望未得實現,隨即心態扭曲,信誰不如信自己,財力舍他是傻人,投入產出不平等,因果報應誰見真,今刮春風無秋雨;將信佛當成自我心靈向世間討價還價的資本,將修好當作自我身心向天地買賣交易的物品。

如此信佛修好的人,多為不明教義法理的初學者,主要有二點未弄清楚;一是修學目的不明了;即信佛修好是為身心止惡向善,依法修行,持戒自律,願求解脫,證悟智慧,自度度人等;不是願求身外之物、我法名相、顯達利養、人天福報、世間享樂等。這樣的信佛心不真誠、不堅固、不長久,易改初衷或中途退失;如貓易主人,哪好哪是家。這樣的修好心不純正、不坦蕩、不無為,施小恩惠或常有悔意;如市儈見利,患得患失。二是三世因果不明了;今世吉凶、福禍、貴賤、壽命等一切,皆是前世造作所種之因,才有今世因緣和合之果;今世所作形成業習之因,又是未來世因緣和合償受之果。今世信佛修好,如同種植樹木,須有生長發育階段,待樹齡成熟時才能開花結果;信佛修好不見好時,說明所種善因尚未成熟,待善因成熟時一定瓜熟蒂落,結出圓滿善果。

雖於人的十分因緣中,有七分先天業習定數,有三分後世身心造化,但若行大善與大惡,也可轉變先天業習定數,增損後世身心利益。在不經意的觀察中發現,有的人雖不是大奸大惡,壽命卻減了幾年;有的人雖不是大善大孝,壽命卻增了幾年;其中緣故,多是了福與惜福、邪淫與少欲、貪婪與潔身、暴戾與清靜等,都和行十不善業與行十善業有關。在世間行大善與大惡,在因緣上都有偶然性及特殊性,而行十不善業與行十善業卻有經常性及普遍性。由此應知,信佛修好的人,應把握住行大善因緣,更應常行十善業。

二零一三年四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六】

有人通過網路轉帖問,「沙灣良哥:阿彌陀佛; 自從學佛以來,認識的學佛人多了。從而發現當中的一些人(年輕人)連工作都沒有,他們(放生,吃飲,穿)所用的錢都是父母給的,其中有的更是動用香油。 本人的想法是;一個連自已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給的人,他們還談什麼幫別人,幫眾生? 請問各位師兄;他們不會去工作,只會滿口阿彌陀佛。他們能往生成佛嗎」?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我不會使用電腦打字,也不能利用網路與同參道友直接交流,有些所問只能轉問而答;若有不妥,請予諒解。

這位同參道友所問,若將其分開無非二事;一為有人自己不去工作,吃穿用都是父母給的錢,還用這樣的錢去放生等,這樣行做如法嗎?二為一個連自已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給的人,只會口念阿彌陀佛名號,能往生成佛嗎?

佛於《大般涅槃經》等大乘典籍中,多有勸化世人積極入世,勤學技藝之處;不但要自食其力,還應孝養父母、供養師僧、護育眷屬、利益家國等;就是僧尼,除禪七或法事外,日常也有「一日不勞做, 一日不得食的傳統。但是,古往今來的在家人,各人有個人的因緣與福報,也有各自的無奈與狀況,暫時沒有工作,或一時找不到合適工作,待因緣和合時一切應刃而解。而這種狀況,不是學佛人善行的障礙,用父母的錢參與放生等法會同樣獲得福報,也給父母增福,當然如法;只是自己得三分,父母得七分。若不是學佛人,用父母給的錢,去吃喝玩樂胡作,不如法誰又能管得著呢!

當一個人連自已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給時,只會口念阿彌陀佛名號;說明這樣的人有向善之心,當涉及身心進退得失時,能夠保持平和心態,正常處理身邊事務,避免採用激烈極端行為,耐住性情在等待機遇,承住壓力在尋求時機,在善心善行感召下,自有善人相助而好事臨門,可能還會有大機大用;在《唐宋高僧傳》中,有很多高僧年輕時,履歷坎坷,懷才不遇而不得志,或放下己有大好前程、富貴等出家苦行;如唐朝時一行法師棄高官而譯經。又如近代高僧虛雲,當初為太守公子時,新婚之夜夫妻共同離家為僧尼。如是這樣的人,當然能往生極樂世界而成就佛道。再退一步講,應相信學佛人的智慧,不會自甘遊手好閒於現狀,自當在念佛善行的同時,於無聲處在百倍的努力著,將念佛善行不礙於生活打拚。若不是學佛人,為了基本生活或富貴生活,失去道德底線者有之,男盜女娼不乏其例,坑崩拐騙常有見聞,自利損他招搖過市,販假吸毒禁而不絕,殺人放火讓人畏懼等,人們又有多少無奈呢!

若將其所問綜合為一,學佛人應自觀身心善行,不見世間過失;應隨順眾生因緣,不說他人是非;應增長智慧擇法,不將念佛與生活對立;應知人生空、苦、無常法理,不用相對法品評他人所行佛法; 故涅槃路上無朋伴,輪迴關頭無故人。如是個人知見,僅供交流參考。

二零一三年四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七】

有人問:地域間為何有太平與遭災的差別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地域間除自然生態存在著差別外,還存在著風俗人情不同與眾生因緣的差別;如仁者愛山,智者愛水;又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等,都是在表述世間自然法與因緣法的差別。地球上山川原野、江河湖海、地水火風、物產資源等環境條件,於時空中自然存在著相對的穩定性與變化的規律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由於個人業習因緣的不同,感召到所住地域間的差別,在民間有「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之說。

由於人群居住地域間的不同,自然環境存在著明顯差別,隨之產生生產、生活方式的不同,又形成思想文化、道德觀念、價值文明等不同。以此不同又形成個人業習因緣的差別,太平與遭災又隨業習因緣而應現;太平祥和之地域,人們常以所居福地而自豪,多是民風淳厚,寺廟僧尼多,善人孝子多;但局部偶發重災與時有輕災,也隨個人業習因緣在所難免,只是相對的重災不重,輕災更輕;如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有一城市相繼拆毀幾座百年以上寺廟後,從飯店、商場到文化單位、工廠等,接二連三的發生重大火災,成為火災多發城市;但多毀財物少傷人,又限於局部。災難多是指地水火風異動、戰爭變亂常發、飢餓疫病流行、殺人利器擴散等對人類生命財產安全造成的危害;現代社會還包含土壤、空氣、水源重度污染,食物毒素殘留,醫藥假冒偽劣,毒品走私泛濫等,也對人類生命財產安全帶來新的危機。重大災難的發生,從科技觀察具有偶然性與突發性;但依佛教法理認知,也具有人群共業的必然性與規律性;如地域遭災有多發區、高發區、重災區、毀滅區等。

凡此種種現象,紛繁複雜因果;總之差別常在,因人而異不同。人類若要永享太平盛世安樂,免受各種災難困苦,就應從當下作起,從自我作起,多一點慈悲,少一點殘殺;多一點喜舍,少一點貪婪;多一點寬容,少一點仇恨;多一點誠信,少一點奸詐;多一點祥和,少一點暴烈;多一點和睦,少一點紛爭;多一點協同,少一點擾害;多一點公心;少一點私慾;多一點文明,少一點野蠻;多一點善行,少一點惡搞。人類若一味索取不厭而不能及時反思順應規律,天地自然就要以無情的報復幫助醒悟悔改;人類恐會聰明反被聰明誤,有自作自受、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時候。

二零一三年四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八】

有人問:一位母親前天為兒子讀書成長辛勞過,昨天為兒子升官發財驕傲過,今天為兒子受賄入獄蒙羞過;如何避免或減少這樣的因緣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因果循環,世事難料。由於世人因緣千變萬化,人生業習百態多端,求而無子、病苦夭折、忤逆相報、橫事磨難等屢見不鮮,都需個自承受。面對各種因緣時,見喜則歡慶愉悅,見苦則感傷憂愁,見悲則痛心疾首,見事又籌蓄滿志,見名又粉飾弄巧,見利又謀化得失等,表現為欣慰與無奈此起彼復,福祿與禍難相依而生,有時人人在所難免。雖然諸事無法避免,但是因緣可以變化;如重罪輕罰、大事化小、懲前斃後、治病救人等,出現趨吉避凶、增福免災、因禍得福、轉換因果的奇蹟。

今世為人,對過去世造作不可重來,所成業因不可更換。那麼如何轉化因緣呢?只有二種方法;一是善行積福;二是露罪懺悔。善行積福,主要有禮佛供養、修塔造廟、誦經弘法等;如為小兒讀誦《地藏菩薩本願經》,可使小兒發育健壯、聰明孝順等;又如成年人讀誦《金光明經》,可使家宅平安、不遭橫事等;若再讀誦《僧伽吒經》,佛法風輪吹壞業習,重新調換因果等。露罪懺悔,主要有懺悔往昔所作業障,贊佛功德利益人天,改過自新禪修福慧;懺悔業障如借貸停息,贊佛功德如增本獲利,改過禪修如輕裝前行。如此即依法如法,方便易行。

若就所問因緣而言,父母的業習隨和合因緣,以基因遺傳的方式,冥中注入並形成新的生命體,嬰兒出生後體征連相、秉性相隨;用老百姓的話說,「做的什麼胎」, 素質因緣已在其中。兒童時又受父母的業習熏染,小到各種生活喜好,大到身心品德修養,言傳身教則耳聞目睹入腦,品質素養則潛移默化入心;還用老百姓的話說,「長的什麼苗」,人生格調已經形成。從少年至成年後,接受學校及社會教育,雖然可以改變心靈,但是萬變不離本質;還用老百姓的話說,「結的什麼果」,生活品味酸甜自償。至於學校及社會是品德教育好,還是功利教育好,爭來論去誰又說的清,還是舉個例子,自己去悟吧;現代農民,自己家人食用的蔬菜、瓜果、糧食,都用農家肥;長相一般,生長自然,產量又低;但品味上佳,安全無害。而商品用時,則用化肥、農藥、激素,長相好看,生長很快,產量又高;但品味下降,安不安全、有無公害隨它去了。再講因緣,還是正人先正已,善行福慧自有餘慶;還用老百姓的話說,「養兒不用管,全憑德行感」。

二零一三年四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九】

有人通過網路轉帖問,「沙灣良哥:近常聽佛經,有不明求答,一是蚊叮,世人三做;殺;趕;養。「殺」佛說戒,對得起佛和自已嗎,「趕」,對得起蚊嗎,「養」,對得起人和社會嗎。二是動物植物,佛說眾生平等,物植是有生命!、只吃植物,對植物平等嗎。三是殺;如有人在眾前用機槍殺人,死多人,活更多。而我在其後有能殺止殺。能殺嗎」?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聞法有疑能問,實屬難能可貴;貴在釋疑解惑,請法利益他人。所問屬教義中戒理法相,比較常見,又比較實際。從所問中可以觀知,有疑是緣於聽經聞法,而不是受戒後願求如何守戒與持戒等;故不詳解戒理法相,只以方便即問所答;若預詳解教義戒理,獲得戒利法益而增福慧,可參學《優婆塞戒經》及《梵網經菩薩戒本》,或參學法師對戒理法相的釋解與開示等。

其一,學佛人對蚊蟲叮咬如何如戒處理。於受戒、守戒、持戒的四眾而言,根據各自願行不同,主要的作法有預防、驅離、供養三種。預防,隨順世俗各種作法即可。驅離,除世俗各種作法外,見蚊蟲叮咬身體時,輕動或口吹驚走,以不傷及生命為目的。供養,是發起菩提心同時踐行大願的人,對待一切眾生心行平等;了知一切眾生雖形體不同,皆是佛悲力與眾生業力和合而成;佛憫眾生,行人要報佛恩,就應以身命財供養眾生;同時念佛、誦經、持咒,誓願求得諸佛加持,轉身命財為法供養,使受供養眾生離苦得樂生人天;故於夜間蚊蟲多集處,脫光上衣專供蚊蟲叮咬,日日如此,終生不改。在《唐宋高僧傳》中,有如此記述;即一切外財不屬我,唯以身命真供養。至於對得起誰或對不起誰,都屬於心有差別;如何對治,都在教義戒理中,可依戒處理一切事項。

 

其二,學佛人只吃植物是否如法平等。這裡應先明了法義,即佛說眾生平等不包含植物在內;一切植物屬器世間物體,雖有生命,卻無識性,只有生滅循環,沒有識體輪迴。雖然如此,於戒律中也有不得隨意踐踏損壞一切植物,或隨意毀壞暴殄一切天物,愛護自然,惜緣惜福。佛教四眾倡導素食文化,也是素食的踐行者,不但如法,也不違眾生平等心行。

 

其三,學佛人為救多人可否以殺止殺。這裡應先明確幾個主要前提;一是是否誠心護法,屬於護教護國;二是是否憐憫眾生,屬於見義勇為;三是是否分清善惡,屬於懲惡揚善;四是是否正當防衛,屬於公心無私。若符合如此前提條件之一者,應慎之正確無誤後,方可以殺止殺;為防止誤判,應敢於承擔責任而自負因果。若違背如此前提條件之一者,不可以以殺止殺;殺死一人,為助紂為虐,亂殺無辜,殺業成已,必召因果。學佛人應以慈悲為懷,走路不傷螻蟻命,飛蛾撲火紗罩燈,乃至動念應憐憫救護眾生;受持菩薩戒的人,即是殺害父母以及國王,仇恨不可加報。於誠心護法護教護國上,古有十三棍僧救唐王、僧兵抗倭寇等。於憐憫眾生見義勇為上,經有殺一救百,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之說。於分清善惡懲惡揚善上,書有濟公傳記。於正當防衛公心無私上,史有僧眾護忠臣及後代事例。即便如是,如此行為仍屬逼迫無奈之舉,無為而為大方便開遮;如《金光明經》中,有將士信仰佛教,又為保家衛國而上陣殺敵,陣亡者善生天道法義。如是個人知見,僅供交流參考。

 

二零一三年四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十】

有人通過網路轉帖問,「阿彌陀佛!頂禮法師!請問法師,如今國家安定,正是弘法利生的好時機。弟子近日心中徘徊,是出家弘法好呢?還是在家弘法方便,心中舉棋不定,出家要看因緣,弟子家父早亡,家母有兄照料。在家周圍人只能看到五欲而難種佛性。弟子看到眾生被五欲魔王所縛心痛不已,望法師慈悲開示,弟子是出家還是在家呢?弟子今年29歲,男性」。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佛是如語者、實語者,古德也依直心是道場。我們都是佛弟子,相互交流知見理所當然,不必客氣示謙。承蒙如此抬愛信任,我也就開誠相見,將其拙見坦言相贈。若有不適根基處,望請涵涼斧正。

 

古往今來,無量四眾弟子,都以願求弘法利生為崇高目標,將其與興盛佛教大業聯繫在一起,為法忘軀乃至六度萬行,一生一世乃至生生世世,終生無悔乃至永世無悔,救度眾生乃至迴向法界,世出世法乃至成就菩提;如世法有說「不願當將軍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一樣,不願求弘法利生興盛佛教大業的佛弟子,就不是好弟子。不論出家在家,弘法利生的方式多種多樣;如布施禮佛、精進禪行、持戒典範、擁護道場、舉辦法會、譯印經典、塑畫佛像、修塔造廟、創建論壇、解經說法等。若將其崇高目標量化到個人身心實施上,路從腳下起步,應有具體的近期、中期、長期目標,才能達到願求目標。

 

近期目標,應為遍訪參學,尋師求法。首先,以俗家弟子身相,到各地寺廟訪問交流知見,參學多聞禪語校量法理;同時,親身體驗一下僧人生活,了解明白僧人修行狀況,避免以後「牆裡的人想出來,牆外的人想進去」。然後,根據自己根基擇選法門,再以擇法眼尋求明師;明師不以名相取之,能真修實幹具證悟智慧;避免出現「懵懂傳懵懂, 一問兩不懂,師父進地獄, 徒弟往裡拱。其次,必須求得法門傳承與受戒;一切佛法密義皆在法門中,諸佛護念加持皆是依法持戒修行人;避免誤認「以因為果,不依次第禪行,只講念佛成佛」。最後,明了出家與在家修行的利斃,佛贊出家離欲清凈,利於守戒持戒修行,益於增福增慧證道,更有助於弘法利生等;但也有布施難,在當下也受僧人職業化、寺廟商業化等思潮干擾。佛說在家諸多惡因緣纏繞,難已具足守持戒律禪行,修行如同灶台前倒栽垂蔭柳,沙漠旱崗植育白蓮花;但也有布施易,若夫妻雙修也可離染清凈,還可自主掌握禪行時間,若能發菩提心堅固不退,色究竟天王親臨讚歎,不久又多了一位天人師。

 

中期目標,應為精進禪行,證悟解脫。修行人若發心利益他人,先應救度自己;如自己未學會游泳,大喊下水救人只是空話。只有依法持戒精進禪行,自破五蘊識中魔事,證悟定空智慧,解脫於根塵束縛,達三界內諸法無我,明了世與出世第一義真諦,才能以究竟智慧弘了義法;否則,只弘人天善法、聲聞緣覺權宜法。若達中期目標,需十幾年乃至幾十年時間不懈怠、不放逸,還須深入經藏融通義理,還須恭請明師指導與印證,才有望證悟、行入佛知見。

 

長期目標,應為發菩提心,自利利他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自利利他,濟度眾生;即是今生應當發起,又是永世踐行不絕。這一目標,對修行人而言,一生一世無法達到,百生千世也不具足,無量生不可知世還在繼續;但當弘傳正法時,隨時遭受打殺罵辱,古今常有命懸一線事例。若欲詳知此中義理,可誦持《大方廣佛華嚴經》等,並與證悟智慧融匯貫通,可觀方方佛性慧海廣搏無際,又覺處處續佛慧命聯芳不盡;非用文字能述其詳,非用語言能說其妙。

 

至於是否出家,只能隨其因緣,乾坤自主,他人無法決定。如是個人知見,僅供交流參考。

 

二零一三年四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十一】

有人通過網路轉帖問,「濺之後又是什麼呢?還能為人嗎?我知道那個字怎樣寫。只是想知道鬼怎樣再成為人。像人,動物,神仙什麼的都是要之後才能繼續輪迴。鬼一般死不了的,那他們怎樣繼續輪迴呢。突然之間就重新投胎了嗎,不要經歷生死嗎?不知道我表達得清楚不清楚」。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我在《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中,略解過此義,沒有具體詳述。今日有人轉問,可能當時生疑的人很多,只不過我不知罷了。故今日解答,恐有延遲,請多包涵。

 

此義為何略解,沒有具體詳述呢?緣由是此義若具體詳述唯恐有人因疑生謗,於理解所釋經典無益;況此義是釋經註解,不礙領會佛法義理。此義為何會有人生疑呢?是因此義在三藏十二部中,未見佛具體詳述過;只在一些外道典籍中有見,但也不了其詳。此義為何會有人因疑生謗呢?是人們受感官認知真理的局限,理念上從語言文字中所蘊含的義理,去辨別判斷是否謬誤;經中未見佛說,只見外道有說,講解此義者自然是外道或邪師。其實則不然,誰不知不修定空觀照明了,妄議法理須負相應因果。世人也不應用已知、能知的有限知識與智慧,人為去給不可知、不可說、不可數、不可算、無量無量、無邊無邊、無上無上、無盡無盡的佛法義理界定頂底邊際;況此義屬三界內法則運轉範疇,絲毫不違佛法義理。同樣法理,佛對外道法的結論是不了義、不究竟,卻未否定外道存在世間的合理性,是不同眾生不同因緣所致;但今日世間仍然存在外道,不能將外道的存在與佛教對立起來,或用外道法的長期存在去否定佛法正大性。佛經中對此世界火車、飛機、電視、網路等未具體詳述過,人們依然享受著社會發展進步帶來的文明;但也不能用今日世界的科技知識,去否定佛教存在的合法地位,用相對法兩邊性推翻佛法出世間的唯一性。佛教四眾弟子,誰也沒有天天照著書本講話,或只說經文上的話;況且是釋經解法,更不能照本宣聲。但皆知嚴格遵循教義宗旨,順應法理內容,絕大多數人都自覺的如法、如戒行作,保持著傳統的佛教家風,辯義而不乖諍,舉戒而又和合。說實在話,我本不願具體詳述;但為答疑解惑,又不得不講。

 

漸(聻)是什麼呢?是妖魔鬼怪類,造作極惡獲重罪,再重返地獄難懲其過,有的被天王按天律用法器斬殺,有的被護法用法器震碎蘊識體性,形成片片殘靈而失去知覺功用狀態,能量分散而不能再聚而成形,蘊破識壞似灰飛煙滅;如電子物件的消磁,將蘊識中含藏的惡毒強制凈化。故在一些外道典籍中,有妖魔鬼怪類畏漸之說;是用懼死心理,告誡妖魔鬼怪類勿作罪惡。漸入器世間後,依附到草木上,有生命之體,無心理之識。待賢劫後器世間劫火生起而毀滅,又待星宿劫器世間成住時有佛出世依願而重合,再恢復蘊識體性而入輪迴。

 

佛法中有眾生皆有自性,自性不生不滅,怎麼還有蘊破識壞似灰飛煙滅呢?佛於《大般涅槃經》中說,「善男子。是故如來於是經中說如是言。一切眾生定有佛性。是名為著。若無佛性是名虛妄。智者應說眾生佛性亦有亦無善男子。若有說言一切眾生定有佛性定無佛性。是人亦名謗佛法僧眾生自性於蘊識中非內非外, 有如虛空,無如不見。由於六道眾生蘊識,分別於三分組成,一分存於忉利天為法性,一分存於地府為應識,一分存於世間為報身。被震碎的是報身一分蘊識,而天地二分依然存在,天地壞時寄往他方;故有未來佛劫佛依願力安立法界時,將分散能量與片片殘靈重新聚攏,與天地二分重新組合,故眾生自性不生不滅。

二零一三年五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十二】

有人通過網路轉帖問,面對如此評判,有什麼可說的嗎?即「發現近來,有人打著禪宗凈慧長老的旗號,傳播另一個同法名的凈慧法師一說是東北的比丘,一說是比丘尼,還有說是在家人杜撰的人物)的佛經淺釋系列書籍,過失很大,故特意澄清一下。講解佛經淺釋系列的凈慧法師,並非中國現代禪門泰斗虛雲老和尚的傳人(現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趙縣柏林禪寺退居,湖北當陽玉泉寺住持、黃梅四祖寺住持),其生平不詳。有自稱是其師弟的凈智說:他(東北凈慧法師)的皈依師不食人間煙火,無人知其法名、隱居何處。我們第二位恩師九華山明德法師,墜三樓而無傷,讀佛經字字閃金光。最初與之相見時,兩人互不相識,喝偈一首便相知。」「印久法師讚歎,你(東北凈慧法師)是我在世所見修行第一人。凈慧法師是經過當代高僧大德印證,非無師自悟或未證謂證之人。況他在講【大佛頂首楞嚴經】時,滿室清香;講【妙法蓮華經】時,遍地金蓮,祥瑞滿堂。從這些描述中,儼然一副得道高僧的氣派。然而,他的淺釋或是開示,或多或少帶有個人的獨特色彩,與傳統佛教的解釋不一樣,比如將《大般涅盤經》的經題斷句為大般-涅盤-(傳統的斷句為-般涅盤-);又宣稱修凈土必須念六字佛號,念四字洪名只能結個法緣而不能得度;只有阿羅漢才能往生極樂等。目前,因為是打著凈慧法師這塊招牌,很多佛弟子出於對凈慧長老的愛戴,不假思索就轉發或是宣傳,以訛傳訛,這是在佛法中安立相似法,是很大的過失。故此,後學智證,將其主要的著作列出,以提醒各位同修:據最新的資料看,經過其弟子智慈整理的有所謂的十三部佛經淺釋、一部札記和一部開示集。(以後學看這些資料的感覺,更多傾向於凈慧法師是智慈為宣傳自己的知見而偽托出來的人物這個觀點)十三部佛經淺釋有:《妙法蓮華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地藏菩薩本願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佛說大乘金剛經論》、《優婆塞戒經》、《維摩詰所說經》、《大佛頂首楞嚴經》、《大般涅槃經》、《大日經》、《金光明經》、《優婆塞戒經》、《阿彌陀經》、一部札記:《菩薩戒本》札記、一本開示集:《修行人的支點》、《煩惱與菩提》、《證悟為本》、《達摩與明心見性》四篇法語開示(這四篇文章因為與禪有關,被當做是禪宗大德凈慧長老的文章廣為流通)。這十三部佛經淺釋,現在網上流通時,大多加以凈慧法師認證字樣,比如【《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認證版】,各大網站上宣傳時,大多採用這種模式:【《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認證版--凈慧法師】。末法時期,最可怕的不是外來的打擊,而是有人在佛法中安立相似法,這種破法行為是最嚴重的。佛弟子等,明眼鑒別」。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對我如何品評,對我所釋解的佛經如何認知,是每位讀者的權利;存有不同知見正常,若是沒有不同知見就不正常。且我非常感恩如此善知識,誠至頂禮助緣功德。其一,幫助了去釋經解法中伴生之過;我不是佛,也不是菩薩,證悟智慧又有限,釋經解法中難以圓融無礙,功過伴生在所難免,誰能助道增益,唯善知識才具功德。其二,提醒見聞者具擇法眼;凡見聞我釋經解法者,應廣學多聞,深入經藏,明了教義,明辨法理,參學各宗之長,補己乏法之短,誰設路標示警,唯善知識而無能者。其三,激勵四眾弟子精勤禪行;每位修行人,若不能依法持戒精勤禪行,證悟定空智慧,只在語言文字等名相上打轉轉,再去妄談佛法深義,因果非常具大,誰肯涉身犯險,唯善知識無怨無悔。當然,還有其他,須慢慢自我享用。

 

第一,關於重名;法號是師父啟得,叫了幾十年了;當下師父早已圓寂,若自改法名恐對師不尊;故只能這樣啦!再說啦,應充分相信四眾弟子的智慧,定能慧眼識珠,知名相不重要,明教義、知法理才重要;如世人皆曉俗理,一位平常百姓與一位顯赫官員同姓同名,平常百姓說什麼礙不著顯赫官員怎麼說,顯赫官員作什麼也礙不著平常百姓幹什麼,平常百姓不能說與顯赫官員同姓同名沾了什麼光,顯赫官員也不能說與平常百姓同姓同名壞了什麼名頭,有些事項是不是想多了呀!

 

第二,關於相似法;按一般義理來講,是有人借用佛教旗號創立外道邪教,世人將如此外道邪教法,稱名定性為相似法。要說在釋解佛經中,「安立相似法」,本人才疏學淺,古不見先賢傳書有例,近不聞大德著解有說,還是第一次見識到;對所解義理只有知見不同,相互交流各自受益。對此,還是留給信眾與世人,自主認知,自由品評,真知灼見自會顯現於眾前。至於是不是大眾在「以訛傳訛」,我不將個人知見強加於任何人之上,大眾都在心甘情願的擁護佛法,不是擁戴哪個人;如世俗有一比喻說,「雪裡埋孩能有幾天」;訛總有露底的那一天,事實終歸大白於天下,拭目以待得好。

 

第三,關於法理;對經名與經文如何理解,各有個人知見,不可能千篇一律,只要不違教義法理即可,佛法中有方便智慧。對凈土宗念六字佛號如法,念四字洪名只結法緣,以及只有次第成就阿羅漢道才能往生極樂世界,這是依經而解,也是根據證悟所講,字字真實,句句無誤;還是那句話,若有謬誤,入拔舌地獄是我的事,見聞者的一切業報由我一人承擔,功德是大眾的,都去往生極樂世界;如世人所說,「炒豆大家吃,砸鍋是一個人的事」。不知說此是相似法者,能不能、有無能力承擔因果呢?這可不是誰跟誰較勁的事,是佛事、法事、僧事,是高於身心、大於生死的重中之重事啊,請掂量掂量再說為好;否則,個人因果事小,貽誤眾生是負不起責任的。還有,不是「儼然一副得道高僧的氣派」,而是應將佛法中至高甚偉的教義講出來,這還覺得望妙高而力所不及呢!諸仁須努力,早入涅槃城。

 

第四,關於破法行為;釋解佛經是破法行為,修行人講個人證悟知見是破法行為;只有不依次第禪行、不受持戒律、以因為果、念四字洪名、讀一本經書才是護持正法,才是弘傳正法。對此,不須我回答什麼,當下事實已經證明清楚。另外,是不是破法行為,哪個人也說了不算;此篇議論,早已擺在十方佛菩薩面前,也早已擺在各天王、鬼王等案頭之上;佛菩薩法眼光明,天王慧眼如炬,鬼王神目如電,早已察查清楚,也早有定論,只是人肉眼不見罷了。若我是破法行為,絕不推卸責任,會主動承受因果,請不要擔心啦!願四眾和合,共興正法。

二零一三年五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十三】

有人通過網路轉帖問,面對如此評判,有什麼可說的嗎?即「大家注意,凈慧法師有兩位,其中一位,根據相關資料,乃是遼寧省凌源市四合當鎮卧龍寺的住持。有人說,首先,他的淺釋或是開示,的確有不少的謬論,這點是事實。如果不是因為說的法有問題,那我們也根本不會有這個討論。其次,在宣傳的過程中,很多轉載者,都是將其誤認為是凈慧長老,也有同修因此將知見錯誤之事怪罪於凈慧長老身上。當然,這點可以狡辯,說是轉載者自己誤解,和這位法師及到處發帖的信眾無關。但這個狡辯的力量是很弱的。再次,發布這些開示的,就是幾個人,原發者好像就是那個智慈,他們在帖子中也有和回帖者互動,但是沒有聲明過此法師非彼法師,甚至還會加以推波助瀾,讓人更加誤會。最後,只要是出家人,我們都尊重。宣揚大乘法的出家眾,更是人天師範,我們禮敬。但是如果有人出家,講的法卻是相似佛法,那麼作為佛弟子是有義務出來指出。出家人破戒之事,不可宣說,但是破見之事,就需要指出。遇到這種情況不指出,反而是有犯菩薩修行的。事實上,這位同修發起的這個討論就是這麼一個命題:曾講解過《法華經》的人(法師),他所講的法有問題,能不能指出來?最後引用宗舜法師的一段話:一些同修出於慎重和好意,對某些問題有不同意見,或者採取避而不談的態度,這是可以理解的。但菩薩畏因,不等於菩薩怕邪。因果不是拿來嚇唬人、不許人開口的。只要持之有據,言之成理,都可以拿出來講,何嘗又不是在積集成佛資糧?!如果斤斤計較於個的得失利害,不以聖教三寶為念,聽任邪說橫行,根基既毀,大廈何存!這樣的人,說修大乘,其實不如二乘。蕅益大師謂:『居常謂壞法門者,皆撐法門人。齊桓晉文,尊周適所以壞周。方痛懲之不暇,奚忍蹈其覆轍』!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這人與上述都是同一位善知識,繼續感恩頂禮助緣功德。這位善知識甚是慈悲,對我真是關懷有加;謹以誠至的問侯,辛苦啦!

 

在通篇品評中,未見實質新意,未舉釋經解法中於教義法理上有何過失處,值得大眾辯理交流,還是關於重名之事;除此之外,還是以號召辭語,鼓勵大眾敢於指出「所講的法有問題」,不能聽任邪說橫行」。可見愛教之心鑿鑿,護法之意切切,多麼令人感嘆不已,還望精勤不懈,憐憫我等貧法之人。

 

其一,由我「邪說橫行」,「將知見錯誤之事怪罪於凈慧長老身上」,這完全出乎我的預料之外,當要說一聲對不起時,傳來凈慧長老圓寂的消息,緬懷人間痛失佛門泰斗、學人痛失良師益友;同時也在想德高望眾的凈慧長老,不會由此而怪罪他人。但傳聞有眾人拜謁凈慧長老時,求證釋經之事,只是欣然作答,沒有釋解過這麼多部佛經。若真實由此莫虛有受到什麼連累,當然罪責由我承擔,還其以清白,告慰之寂樂。另外,還連累遼寧省凌源市四合當鎮卧龍寺的住持等同法名之人,傳聞這位同名住持還在網路上發表聲明,已經改換法號;其緣由是參訪求法的人太多,從時間上有些應接不暇;並不是將「知見錯誤」之事怪罪於身,而不能承受。但是,雖然此事未加核實,於此我也隨順世間禮儀,深懷敬畏之心,對這位同名法師等人,誠至的說一聲對不起,請予包涵,學人給諸仁添麻煩啦!雖說抱歉已於事無補,但自求無愧於心。

 

其二,不能聽任邪說橫行」之論,一切四眾人等,都有責任義務如法辯理,以免混淆視聽,惑亂世間,貽誤眾生,破法毀教等。如此事項不論涉及到誰,當然包含我本人在內,都不能泰然處之;應以正知正見破邪知邪見,保持佛教正法久住世間。若大眾公認我所釋經解法,是所謂的「歪理邪說,」也決不能姑息遷就,該指正則指正,論義明理,治病救人,其功德不可思議!但應擺事實、舉例證、講證據,以正法義理伏人、伏眾、伏心。若是我所釋經解法,大眾公認與「邪說橫行」之論相悖,不但適基對緣、法喜充滿、愉悅讀誦,還珍惜收藏、相互傳頌、印書流通等,當首肯其義理,認可其所講時,究竟是否「邪說橫行」,也就不言自明了。

 

於此,借用魯迅先生的一句名言贈予,即「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但須改動四個字,為「和顏笑容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將我今生領會的教義、認知的法理、證悟的境界、修行定空過程中破魔除障等體會感受,如法真實的表述出來,奉獻給同行人蔘詳;沒有與人爭奪名聞利養的慾望,也沒有教誨征服於人的企圖,更沒有嘩眾取寵的時間,只願以心滴之血供眾生飲漿。

 

二零一三年五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十四】

有人通過網路轉帖問,面對如此質詢,有什麼可說的嗎?即「凈慧法師:釋講了那麼多佛經,還有幾篇開示,還有人製作歌碟傳播,要幹什麼?佛弟子等,明眼鑒別」。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幾十年來,處於世間又隱世修行,外顯眾相又懷清凈心,隨順因緣又隨緣不變,釋經解法又無語離文。眼不見他過,耳不聞是非,鼻不息粗染,口不語無義,身不動常定,意不貪勝境;身心常受禪樂法喜,行如清風無體,住如室飄浮塵,坐如止水浪靜,卧如柳絮輕空;定中不知有名字,空中不覺相衣食,觀中不見微細事,照中不離自性心。日夜閑中過,時光自然流,身游山水笑,人爽風雲收;從未思考過自己要幹什麼?經這麼一問,似是驚雷震醒夢中人;誰人攪動三江水,何又放飛四海雲;難為靜處散淡漢,復招諸法無心人。思來想去三件事;一是念死,二是解脫,三是還帳。對於看慣了白天鵝翩翩舞姿,聽慣了白天鵝美妙歌喉,望慣了白天鵝展翅飛天的人,明眼看仔細了;一隻被趕上架的鴨子,只會歪歪扭扭的走幾步,呱呱咧咧的叫幾聲,產卵不知何處去,席餐肉味任品評,羽毛為衣很暖人;鑒別千萬別走眼,上架的鴨子解放不了它的命運,不用擔心會幹些什麼,怎麼也成不了白天鵝。

 

念死;通過參修佛法,了知時光迅速,身心生滅無常,逐漸放下人法執著,願求證悟涅槃寂滅為樂的境界。修行人的一生中,始終不離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安那般那(觀出入息)、念身(觀身不凈而精勤道業)、念休息(禪樂法喜),又歸於念死。如此行作,無非為了不虛此生,求個心安理得於世,來去匆匆空空如也,其中滋味只有個人品嘗。

 

解脫;身根聚合自我綁縛有六結,自然對應偶立因緣有六塵,家賊外鬼內外勾聯有六入,十八界里無明煩惱不自由。無始劫來酒色財氣迷魂陣,不戰而敗自願降服諸魔軍,榮華聚散苦樂戲嘻常顛倒,貪來佔去用盡心機攢業習。父母兄弟著急幫忙白費勁,眾人憐憫救苦濟財也無功,明師指路三乘法行戒定慧,自解自救脫離綁縛自在身。人身難得和合因緣今已得,今生不度不知何世度此身,善友助道逆順贈與皆是寶,冷暖饑飽唯有自知乞法人。如此行作,無非為了自惜自憐,求得吉祥圖個安穩,回家無生心見主人,無極彼岸華光無痕。

 

還帳;諸佛菩薩累劫濟度無以報,欠下大重恩債今世願奉還;眾生養育相依為命天大情,欠下久長帳目今生應謝償。只因本人力單勢弱少富貴,仗佛威德借光照亮獻螢火;有人轉向順手方便指路徑,點滴小事何必大作架炮轟。外道披衣邪師大帽嫌不夠,拉下馬來再踏萬腳怨方消;打殺罵辱忍受無悔了業罪,感恩戴德萬謝不足善知識。幾篇拙語辭曲送君難周全,大德責罰理所應該須認真;福慧缺失圓融不至當慚愧,幹啥吃的幾斤幾兩重自稱。如此行作,無非為了了願了緣,求到願盡緣銷那天,清身卸債寂滅為樂,無為逍遙我凈真實。

 

當下,三件事尚未做好,血肉已經干朽,只剩殘年一副軀殼,自願將身骨敲碎吸出髓質,能為佛教大業興盛,利樂有情眾生,福慧益於世間,貢獻最後的點滴微力。願四眾和合,永離乖諍法。

 

二零一三年五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十五】

有人問:能真修實證的人,多是做人實在在,辦事傻乎乎,說話直巴巴,讓人難以理解,怎麼說有智慧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我非為問而答,也非有問必答。因問義無邊,故答理無盡。存疑也是參學的動力,無語也為自悟留有空間。既不是輕人,也不是吝法。有時冗法求全,欲美反而不美,浪費自他時間,就是損害壽命。

 

我知所問,言辭比較委惋。若直達了義,就是修行人受他人打殺罵辱時不動容,還對其低三下四,是不是有點怕人家呀?受他人毀謗攻擊時不反應,還對其熱心相待,是不是有點好壞不分呀?反過來當他人尊重讚歎時不興奮,還對其態度平淡,是不是有點善惡不辨呀?當他人親近供養時不在乎,還對其呵責過失,是不是有點是非不明呀?用世人通俗的話說,這樣人的腦袋有點二,平常受欺負,辦事盡吃虧,純粹是山貨;不知從哪裡憋出幾句像是有哲理的話,裝一下斯文,撐一點門面,根本看不出有什麼智慧。有一位老闆對我說,「我老婆信佛,常勸我也信佛,說極樂世界怎麼怎麼好;我懷疑她怕我有錢有勢,在外面亂搞女人吧;我問你,極樂世界有女人隨便玩嗎?有酒有肉隨便吃嗎?有牌有局隨便賭嗎?」我對這位老闆講,佛教中說的極樂世界真實有!你所問的極樂世界中都沒有。這位老闆接著說,「極樂世界既然沒有這些事,往生去那裡還有什麼意思;我看你們信佛的人,都是腦袋進水了,再不就是讓門弓子打暈了,佛像是人塑畫的,佛經是人編寫的;還有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讓乾等,誰再怎麼說信佛好,我也堅決不信,活著風光快樂就行,死後愛咋咋的隨便」。我講的是真人真事,也是實話實說。

 

在世間法中,修行人與平常人,所遇生產勞作、生活事物、思想文化、喜好欲樂、悅意欣慶、憂悲苦惱、驚慌恐懼、憤怒怨恨等,基本相同,只是如何認知的觀念、對待的心態、處理的方法不同,當然使事物發展軌跡、變化過程、最終結果產生差別。若用榮辱得失、強弱進退等相對法比較,評判標準當然差異巨大,有時還會截然相反。若用心法自律、順逆因緣等三乘法校量,在觀念上眾生平等、憐憫無智、慈悲感化、喜舍利樂、救危濟苦、和合敬法。在心態上見善行而不生執著,不思善;見惡行而不生嗔痴,不思惡;於美丑諸相不生貪慾,不思法。在方法上方便善巧、禮儀寬容,具體的應忍讓一步、轉化一把、平和一時、理智一下、裝傻一會,不採取對立、激化、衝動、極端、暴力。如此會使事物發展軌跡避免劇烈起伏,變化過程趨向和緩吉祥,最終結果多得增益避害。這只是修行人普遍應具足的智慧,若如法、如戒、如是認知、對待、處理身邊發生的各種事項,則為身心具足慧德。

 

身心具足慧德的修行人,才能成為真修實證的人。只有這樣的人,平常無念於分別,止觀於善惡,畏因懼果,才能實實在在做人。只有這樣的人,念佛名號功德於心,信願實踐於行,法不空過,才能傻乎乎辦事。只有這樣的人,了知精進於道果處,遇事清凈離染,放下人法執著,道場梵行,才能直巴巴說話。若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人,明了世與出世法第一義諦,更是做人真實誠信不虛偽,辦事不苟私念無乖諍,說話實義如語盡直心。欲界染習業重的平常人,如何能理解具足色界禪行境界人的智慧呢?又如何能理解具足出世間禪行境界人的智慧呢?只能發出悠悠萬事轉頭空的感嘆,唱出曲曲悲歡離合的壯歌。更是不能領會具足三乘人各自智慧運用中的慧德,無法想像其各自證悟的身心禪悅法喜,早已超越了人間欲樂所謂幸福的百千萬倍;如同人不與猴比美,鵬不與雀鬥志。故才會世智聰明生疑惑,坐井觀天有謗毀;才有遇真人藏相不露人不識,見真人顯拙裝愚還輕慢相欺,自行遠離了大善因緣,又徒增了因果業習。

 

至於什麼是智慧,以及智慧的種類,以前詳細講解過,故這裡不再講解。

 

二零一三年五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十六】

有人問,在您關於「為什麼說『地獄門前僧道多』」的問答中,網路有人發帖評判,您有什麼可說的嗎?即「凈慧法師維護正法的用意雖好,但是這段話卻是明顯地違背了佛法。這段話在這裡不是用佛經的道理來證明,而是用個人的神通來觀察,這裡面就有很多模稜兩可的事情,所有的巫婆神漢或多或少地都能觀察,難道巫婆神漢的話也可以相信嗎?末法時期,依法不依人,凈慧法師依他個人的觀察是靠不住的。經師講經,必須要依靠經典,離開經典而用個人的神通來證明自己所想說的道理,嚴重違背了依法不依人的傳法規制」。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見聞問答法義有疑很好,說明認真讀過。但在不明教義法理的狀況下,僅以個人見思二惑所生知見,便下結論「嚴重違背了依法不依人的傳法規制」,是否過急過早、準確無誤,值的商榷,讓聞法大眾去評判,才不失公允。若有人依教義法理證明,問答內容離經叛道、義理荒謬誤人,地獄等一切極重苦果我皆承受,還願代受見聞信受者由此而生的一切極重苦果,還會頂禮謝恩善知識的助道功德。

 

其一,問答屬於以個人證悟知見交流,講解世人所疑句義;用什麼依據來證明義理,在不違佛法義理的狀況下,完全可據聞法對象不同隨緣方便,達到除疑解惑的目的。整日里參訪的人很多,與人交流時總不能捧著佛經去照本宣科。若不捧著佛經,就不能與人交流知見;當佛經大義大理所宣,細微義理處不能依證悟知見講解,既無參訪者,又無人做的到,將無人再能弘法利生,也無人聽聞親近善知識,更無人依法持戒禪行證悟智慧,只須死啃書本背誦經文則可。

 

其二,修行人證悟境界觀察與巫婆神漢神通有根本差別,二者不可混淆。修行人依法持戒,證悟定空境界,可入無相、無作、無願一體三昧,生起三乘不同智慧,遍觀法界眾生各自因緣;乃至靈能離體可化入十方凈土禮佛聞法,屬於自性通,無人也無法能阻止。再依聞法對象不同,隨緣方便交流證悟知見,化解心中疑惑迷團,去以清凈心精進禪行,明了世法與出世法義理,只能讓吃不到葡萄的人去說酸吧!而巫婆神漢的神通,是符人體的邪魔鬼穢妖通。這種妖通,屬於法界不同眾生的報通,也有依邪法修練獲得。具有妖通的眾生,以及被符體人所生的冥通,能力與能量非常低微有限,地獄之門都無法進入,若進入時則有去無回,只能在山神、土地、福神處聞風望訊而已;忉利天更無法進入,稍有接近界線則招天兵天將驅離,若進入時則是惡行獲罪,去斬妖台前受死;當然自在天天魔除外,因不符普通人體,只惱害禪行成就身,但也有金剛護法攝製。

 

其三,是否「嚴重違背了依法不依人的傳法規制」。參訪佛法義理的人,多是依法持戒的修行人,所依法門是諸佛功德成就,所持戒律是諸佛制軌宣說,怎麼變化成了依人呢?參訪佛法義理的人,與誰參學交流幾句,怎麼也變化成了依人呢?佛在《大般涅槃經》所說四依法,針對的不是與人交流知見者吧!而針對的是依人自創法門修行,從而捨棄佛法、不依戒律、不按次第、以因為果等。

至於如此評判的用心,唯有自知。在這裡,僅能向如此評判者,誠至的道一句,請多珍重,望再教誨!

 

二零一三年五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十七】

有人問,在您關於「為什麼說『地獄門前僧道多』」的問答中,網路有人發帖評判,您有什麼可說的嗎?即「孔子曰:人弘道,非道弘人。作為法師,弘揚佛法,只允許用神通弘揚佛祖所傳下來的大法(像宣化上人、海空上師那樣),而決不允許借用佛法弘揚自己的神通,這一點請大家務必要有個清晰地思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這位善知識,盡用高端題目為我創造弘法利生的機緣,搭建展示修行人法軀形像的平台,慈悲之心真是感人至深,有學繼續頂禮謝恩助緣功德。於今年正月釋解《僧伽吒經》後,有幾人拿錢來供養我,被謝絕後告訴他們,以後不要再來見我。隨即借緣便躲了四十九天,每日里三至十一時、十五至二十三時,無有干擾,清心禪行,無時不處於禪悅法喜中,不願再舞唇擾舌。可是不斷有人問疑,若不能隨緣答疑,便有吝法輕人之嫌;但如這位善知識,實在不敢攀緣,只算是了緣吧!

 

其一,以儒學知識來認知佛法義理是標準顛倒。《論語》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是文人雅士一種道德信仰的境界;其意是人保護道,道不保護人;即熱愛真理與正義的人,並不能從真理和正義裡面得到庇護,而是熱愛真理與正義的人,須用自己的身心能力去捍衛真理與正義。若有人道貌岸然,藉此作為裝點門面、嘩眾取寵、升官發財的工具,則是以道弘人。若達道弘人,須具備三個要件之一;一是有所擁勢力、能欺騙公論、佔據話語權;二是有所依財力、可利用權勢、領輿論高點;三是長期受打壓、被證明冤枉、騙取公信力。否則,無大道之行,何來以道弘人;如一窮人,維持生濟困難,在身無分文財產抵押的狀況下,去銀行貸億元現款,其願望能實現嗎?況且,這是儒學知識,表述世間哲理;而佛法義理是經過人依法持戒修行證悟的世與出世智慧,隨順世間哲理又超越世間哲理,依語言文字相又離語言文字相,乃至隨順世間法則又超越世間法則。若用如此世間哲理,去認知所宣佛法義理,其標準豈不顛倒。

 

其二,用人的思維路數來認證修行人證悟境界是理念顛倒。修行人也是人,具有常人理念,也具有常人修養境界;但經過依法持戒修行,在常人理念上成就了止觀,脫離思維又不離識覺,在證悟定空的境界中覺知世與出世因緣;即覺觀地、水、火、風、空五大自然法,又覺觀識、性二大因緣法。在修行人證悟境界中,既可理入佛法義理,意知實相法;又可行入佛法義理,覺知實相法。如此修行人證悟境界,對於常人的思維路數來說,就是不可思議;如同隔山說路,又如望洋嘆舟。若用如此常人的思維路數,去認證修行人證悟境界是否真實及存在謬誤,其理念豈不顛倒。

 

其三,所謂「借用佛法弘揚自己的神通」是緣由顛倒。於《僧伽吒經》中,有誰若謬說邪解經文一句一偈者,將墮入八大地獄各一大劫。何況我釋解了十五部佛經,還有戒經札記一部,洒洒百萬語句;若「借用佛法弘揚自己的神通」,謬說邪解經文,將墮入大地獄無量劫。若無千真萬確的把握,誰「吃飽了飯撐的」沒事找事干,將自己推向萬劫不復的境地呢!此舉不僅神通未顯,反而愚不可極。再有隱世不求何人傳名,不圖一錢供養,「借用佛法弘揚自己的神通」沒有目的,從而失去了以目的為支撐的論據說服力,又使以論據為支撐的觀點顯得無法立足。若用幾句空無實義口號式的言辭,去判定他人犯有罪責,如此緣由豈不顛倒。

 

平心辨義不求伸,表白實相法供仁;一切眾罪皆吾過,德缺慧少未圓融。

證悟有別異知見,笑聞隔道風雨聲;慈氏憨態我不及,趙州和尚吃茶去。

 

二零一三年五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十八】

有人問,在您關於「為什麼說『地獄門前僧道多』」的問答中,網路有人發帖評判,可予釋疑嗎?即「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大家都知道,只是大家都害怕犯了謗僧罪下地獄而不敢正確面對。這個問題是:地藏菩薩審判罪人,這是嚴重的大妄語!地獄乃是業力的感應,《地藏經》上記載了地獄裡面只存在業力辨對,即罪人對號入座,不存在審判的問題,更不存在地藏王菩薩審判罪人,任何一部真正的佛經上都找不到地藏菩薩審判罪人的記載(道家偽造的佛經上有),凈慧法師以「神通」觀察,竟然可以信口雌黃,違背經教,大家不讀佛經,個個都用神通來佐證自己的觀點,用不了幾十年,佛法就沒落了」。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這位善知識接連問疑,有學繼續頂禮謝恩助緣功德。若解法釋疑,「依文解義,三世佛怨」;即依文解義,難見法義真諦,不明諸法實相,以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誤認一斑即是全豹活體;故言語道斷。於解法釋疑中,只要證悟知見暗合經文義理則可,不求照抄照搬;雖未照抄照搬,又未離經一字;即「離經一字,如同魔說」。稍有修為的四眾弟子,皆能明了此義,故不詳述。

 

其一,「地藏菩薩審判罪人,這是嚴重的大妄語」。於古今高僧大德開示中,不乏有提醒四眾弟子,若因毀犯重戒、造作惡行,當罪識墮入地獄,面對一殿閻君審查判定善惡時,須牢記並告之皈依三寶時的法名,表明四眾弟子身份。也是修行人依定空法理,對《地藏菩薩本願經》義理的證悟知見,根本談不上什麼「信口雌黃,違背經教」。況且,地藏菩薩所審查判定的罪惡人識,前提是以地藏王身,對出家二眾特定人群而言;既表示對出家二眾的慈悲關懷,又體現對出家二眾審查判定的準確。即便是根據修行人對實相觀察認知,在順應佛法義理的前提下,也根本談不上什麼「這是嚴重的大妄語」。至於佛門無量公案、古今大德傳記、開示、法典等浩如煙海,含藏義理涉聯甚廣,不但佛法沒有沒落,還強力推動著走向興盛與未來。

 

其二,「以『神通』觀察,竟然可以信口雌黃,違背經教」。將修行人定空觀察境界,誤判為身心神通自在力;如觀眾席上吹口哨,發令有點不專業。將修行人隨緣開示,定性為信口雌黃;如在樓道里貼廣告,方式有點太隨便。將修行人所用方便智慧,結論為違背經教;如《水滸傳》中武大郎服毒,手段有點太強制。在《大日經》淺釋中,我講「由於修行人法門不同、根基不同,覺知加持力的形態、功用也不同,同修而不同得,同室而不同覺。如一切菩薩智力,不離佛力加持,才有仗佛威神境界。有人可能認為,這是迷信,不可能存在;或是虛幻假說,如同神話等。但是,對於真修實證的人,只是平常的善境界,非常自然的知見覺。我不能因有人懷疑或詆毀,而不講真實存在的境界;也不能因有人懷疑或詆毀,而阻礙少數人對宇宙無盡智慧的探究;更不能因有人懷疑或詆毀,而剝奪人類見聞佛法真實義理的權利」。

 

開店常迎大肚客,華山論劍有群英;古訓槍打出頭鳥,頭雁領行仍不窮。

木秀於林風必摧,老子不敢天下先;觀音具足無畏力,河沙妙德在心源。

 

二零一三年五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十九】

有人問:在網路論壇上有人提出,「生滅法修行,念佛有用嗎」? 不知能否解答,為我等除疑?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在此世界中,六道眾生皆處於生滅法則中。生滅法則,又稱因果法則、無常法則。生滅法則,為六道眾生生命現象階段生、階段滅,循環往複不息。因果法則,為六道眾生以善惡業因、結善惡緣果,又以緣為因,又以因為果。無常法則,為六道眾生個體生命現象無時無處都處於變化狀態,不能常久住世。故修行人處於生滅法則中,生命在於呼吸之間,前念生、後念滅五蘊片刻不停,三心了於當下而不可得。那麼,修行人靜坐念佛、禪修密行,能起到什麼作用呢?

 

修行人身心雖處於生滅法則,但有自性、法性二種真常。自性為內有,法性為外入。內有,為六道眾生皆有自性,自性隨蘊識輪轉,被無明遮蔽,又結業生習,慾望生煩惱。外入,為自然法與因緣法七大法性,無時無刻不在發揮作用,形成主觀意識與客觀意識,意識又通過潛意識傳導作用於心識,形成凈染自性。修行人身心依法持戒,是明了生滅法則中有不生不滅,又明了利用法性外入作用於內有自性;即借假修真,去染純凈。故佛隱真常法性報化身,顯化身示現身;即為教化眾生,隨順生滅法則,廣宣因果法則,明了無常法則;說法三藏十二部,傳承八萬四千法門。

 

隨順生滅法則,出世法不壞世法,出世智不壞世智;世法中含出世法一體二用,世智中藏出世智無二同功。在此世界的修行人,身心若離世法則無出世法,若離世智則無出世智;即無為法隱於有為法之中,有為法顯於無為法之外;中道藏於兩邊智之中,顯兩邊智又無中道可言。故一曰,修行人必依生滅法修行,供養禮佛、靜坐禪行、念佛誦經等,不但功用十足,而且不可舍離;還應加倍精勤,一日不可懈怠。

 

廣宣因果法則,世與出世法離因無果;即無無果之因,又無無因之果。善惡因緣,如影隨形,一刻不得分離;苦樂受報,絲毫不爽,只是來早與來遲。在此世界的修行人,身心受因果律調控著命運,住世與出世必依因果法則;若離因果律的調控,則達諸法無我;否則為六道輪迴眾生。只有眾生畏因懼果,對身所行善惡生起敬畏心,才能止惡向善,由善行向慈悲,由止惡向喜舍,再依次第三乘法成道而出離世間。故二曰,修行人必依生滅法修行,供養禮佛、靜坐禪行、念佛誦經等,不但功用十足,而且不可舍離;還應加倍精勤,一日不可懈怠。

 

明了無常法則,世法相對無常,顯常態相而無常住體;即山河更迭,蒼桑巨變,人物朝露,新陳代謝。在此世界的修行人,深知得人身難,難於盲龜遇浮孔;更知遇佛聞法難,難於掌中樹葉比量十方世界土。故真修實證的人,與人生時間賽跑,與住世命運爭奪,借一念清凈可乘菩提願往生凈土,入一時定境則觀十方法界唯佛至尊;哪有時間與人說長論短,玉宇澄清無埃離是非,還是留給可憐憫者去忙碌吧。故三曰,修行人必依生滅法修行,供養禮佛、靜坐禪行、念佛誦經等,不但功用十足,而且不可舍離;還應加倍精勤,一日不可懈怠。

 

菩薩以法性報化身,遊戲世間弘法利生,是依苦樂法修行;緣故是菩薩化身,早已解脫於生滅法則,示現於因果法則,遠離於無常法則。菩薩化身依苦樂法修行,是依共願上報佛恩、下化眾生,又依別願不舍因地修菩薩行。故不是在此世界的修行人可以比較;就是來此世界示現的菩薩行人,身心所證悟境界,也不是在此世界的修行人可以比較;前後二者皆不可同日而語,超出平常人通過感官見聞覺知的思維範疇。示現眾生相而無四相心,身似受眾生苦而身實受三禪樂,唯以心性知見覺,才覺實相妙法妙一分;如我等不與迦葉尊者同負累囑傳缽,又不與達摩初祖平分論輩傳法等。故在此世界的修行人,若言離生滅法修行尚早,須依生滅法又遠離生滅法,才能證入依苦樂法修行境界。

 

生死苦逼盡呻吟,暴烈劇然態萬端;貪著私慾難暫舍,因果法則善惡間。

業習相纏綁縛緊,親友相幫舍俗難;枷鎖隨身唯自解,佛法義理首楞嚴。

二零一三年五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二十】

有人問:在網路論壇上有人提出,「邪師說法你我都有份,尤其是喜歡『講經說法』的人最有份!」?不知能否解答,為我等除疑?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在網路論壇上,這樣內容的帖子最好敬而遠之,不聞、不見、不理、不傳、不論、不議,預防沾染業緣;如人見路中狗屎,須繞行足不可踏,掩鼻躲嗅防熏染。若見聞疑而不惑,則為繞足掩鼻,再請法除疑則為不受熏染。不是身心分別垢染,而是身心清凈不受;如佛與魔可同世兩存,但不可同心兩立。

 

至於邪師說法誰自認最有份,他人無法解答,誰自己言行造作了什麼善惡因緣,他人無法知曉。但對「尤其是喜歡『講經說法』的人最有份」,卻不能不解答。緣故是不分青紅皂白,「一杆子打翻了一船人」,涉及到從大迦葉尊者至現代與後世無量講經說法人,都與邪師最有份,或誰不能排除不是邪師。那麼,試想一下,除佛一人外,其四眾弟子中講經說法人都是邪師,其邪師所教化大眾企不都是邪人;再由邪師邪人組成的佛教四眾,還是佛教四眾嗎?現代若無人講經說法,眾生菩提善根企不斷除嗎?後世若無人講經說法,佛法義理企不終止傳承嗎?面對如此言論,我等對事不對人,只認知義理無害惱其心,可辨明法理而不容毀佛滅教。如此言論,在借邪師之名,說「講經說法」人的是非,其目的我等不去推論,其發揮的作用,雖說不能撼動佛教住世存在,但對其危害不得不明;佛教四眾誰都有責任、有義務站出來護教護法,不能聽知認之,高高掛起於佛門之外;儘管我等解答的不圓融,但須表明心跡醒示世人。

 

在《佛說大乘金剛經論》中,對邪師有確切定論,不容隨意混淆世聽;「複次文殊師利。世間多有邪師外道。不知善惡因果。不達輪迴報應。一向狂心信邪。倒見尊命神鬼。行鬼教法。誑惑世人。廣殺豬羊牛馬。禽獸畜生身命。自貪食肉。妄稱祭天祭地。祭神祭鬼。求福求壽。保家保身。托鬼為由。幹人財食。又有書鬼符牘。傳授世人。妄稱功力。度人生天。要人財物。活自邪命。若殺命。救得命。王侯常在世。若符牘。能度人。邪師得上天。世上迷人。信此邪見。大家相連。同入地獄。一失人身。萬劫難復。何以故。求福莫過齋戒布施。求壽莫過不殺放生。求慧莫過廣學多聞。求安莫過省禁是非。是故欲求正道。莫信邪師。欲出輪迴。莫犯因果。罪福報應。如影隨形。邪正道殊。苦樂各異」。

 

同時,對外道也有確切定論,不容隨意創造毀人;「文殊師利菩薩問佛。云何是外道六師。世尊曰。如來滅後。多有波旬入我法中。住我寺院。剃頭被褐。稱佛弟子。相共檀越。飲食酒肉。食污漫凈地。第一外道。復有牽妻帶子。住佛伽藍。偏學瑜珈教相。自稱遺法弟子。飲食酒肉。與人修齋。不僧不俗。第二外道。復有邪人。上無師傳。下無師證。被鬼迷制。邪悟聰明。不加修功。自言成道。外托佛教。內行邪法。亂惑世人。同入邪路。滅佛知種。第三外道。復有外見。偏學有為。行符咒水。驅鬼遣神。惑亂世人。增長惡見。滅佛正見。第四外道。復有道依休咎。學問吉凶。占卜鑒形。先兆禍福。惑亂世人。滅佛正眼。第五外道。復有妝模作相。空腹高心。未證言證。未悟言悟。一言半句。便為究竟。不食油鹽茶果醬醋。執持邪戒。惑亂無智。不用看經念佛。不用作福參禪。不用出家受戒。不用投禮別師。偏指色身。與佛無二。誑惑無智。同入黑暗。斷善根苗。滅智慧種。執著痴頑。第六外道。此等六師波旬外道。於後末法。入我法中。壞佛伽藍。毀佛正法。滅佛教相。佛敕大乘願力菩薩。隨方應現。或為人王帝主。或為宰官長者。具大威德。各作一方。佛之檀越。摧滅邪道。護守正法。無令外魔。得其方便。依佛說者。是佛弟子。隨順邪者。即是波旬。相同毀謗大法。入阿鼻如箭。一失人身無有出期

 

古往今來,悠悠華夏,四眾弟子,皆以見聞釋經法,為往昔世大因緣、大善根;又為今後世大福報、大功德。對釋經法人,皆以能親近供養為榮,能得受教化善導為幸,能續結法緣傳承為尚,能獲益法體戒體為殊。而今末法,出現如此言論,大眾切莫強辨法理,先求自清自醒;再漸明危害,相信佛教四眾具澤法眼。另外,自有龍天護法與其算計,功過善惡已在鐵卷案頭。如何處之呢?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修羅大身王參禮,將士息爭俯首憐;敬畏人間有大智,低垂玲目聞教音。

狂牛抖角逞霸道,醉象賤踏毀法名;金剛密跡撐天鉤,牽韁鼻臼有降伏。

二零一三年五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二十一】

有人問:在網路論壇上有人提出,「如果『涅槃境界』能用語言描述出來,佛祖為什麼不說出來?故,凡是回答涅槃境界的人,都是貢高我慢者」?不知能否解答,為我等除疑?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涅槃境界,是禪行人證悟得,三乘人證有不同涅槃境界。佛在《大般涅槃經》及其他經典中,都有詳說。涅槃境界,離言說相,言語道斷;但能用語言表述出來,佛解其義理,教化其四眾。

 

此疑涉及佛祖,故我須依《大般涅槃經》而答,佛言善男子為心不悔故。何故不悔為受樂故。何故受樂為遠離故。何故遠離為安隱故。何故安隱為禪定故。何故禪定為實知見故。何故為實知見為見生死諸過患故。何故為見生死過患為心不貪著故。何故為心不貪著為得解脫故。何故為得解脫為得無上大涅槃故。何故為得大般涅槃為得常樂我淨法故。何故為得常樂我淨為得不生不滅故。何故為得不生不滅為見佛性故。是故菩薩性自能持究竟淨戒。善男子持戒比丘雖不發願求不悔心不悔之心自然而得。何以故法性爾故雖不求樂遠離安隱真實知見見生死過心不貪著。解脫涅槃常樂我淨不生不滅見於佛性而自然得。何以故法性爾故」。

 

從佛法義理中,我等應知「凡是回答涅槃境界的人」,不但不「都是貢高我慢者」;而且是有禪行證悟的人。此疑回答似乎可以結束,其實則不然;惑意不僅於此,絕不是說句誰「貢高我慢者」那麼簡單,含藏深意重於言表;其一,是涅槃境界唯佛祖證悟得,禪行人則不能證悟得;若不能解其疑意,事畢阻斷初行人的禪行路,不能解脫生死,不見自心佛性等,將佛法義理停留在語言文字相上,任由世人爭來辯去,再以人間思想替換教義,使其改良適應世俗世論需要而生存,將佛法體權留其軀殼,掩其佛性常樂我凈法實相。其二,是涅槃境界不能解其義理,教化四眾;若禪行證悟的人皆作啞羊,則不能顯示法理人人可修可行,必將佛教法藏樹之高閣,成為世人觀賞而不可及之體,久而久之勢必失去信眾,促其從末法走向滅亡。對惑意之人,不加評判測度,只對其作用見思明辨,達到四眾明教義、知法理則可。

 

在選擇真理與謬誤中,我等只能付出身心、命運、財富,追求正大、捍衛正義、維護正理,從中心得安穩、身得力量、願得滿足;而不能侵吞公正、佔有真理、毀滅良知。

 

綠樹成蔭顯美景,山河壯麗載英雄;誰堪毀林木炭灰,何忍水涸破碎峰。

陽光雨露法自然,大道無我從簡寬;乖諍無義徒落罪,早有先例史冊前。

二零一三年五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二十二】

有人問,為什麼有很多僧人,不接受攀緣供養,從而主動離去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在修行人中,不分出家在家,皆有不接受攀緣供養,從而主動離去事項,只是在佛家公案中記述僧人較多而已。至於具體什麼人,什麼因緣如此,不去揣度推論,各依意願而行。但從事項發展軌跡中,不難發現有因緣可循,主要是遇十種狀況之一時,即應主動離去。十種狀況,為於周圍人中,有毀法、犯戒、破僧、邪見、外道、貪慾、放逸、乖諍、失德、不善。

於周圍人中,有十種狀況之一時,其財供養為心有染,有染供養為攀緣。若真正依法持戒禪行人,接受攀緣供養,為污法緣、染凈緣、結俗緣、落業緣。若禪行人,即生無功德力了去攀緣供養人的業緣時,或攀緣供養人命終後墮入三惡道時,其財供養如何消化,其緣業牽如何了斷,恐怕那時自己做不了主啦,只能隨順法則而去承擔。那麼,自己能做主時,只有關頭一刻,主動離去;「凍死不求緣,餓死不攀緣」。其中義理,可詳參《維摩詰經》中有關禪機。

 

據我所知,於在家修行人中,如此事項也不乏其例;如一對夫妻拜會一位居士,於聞法受教感謝之餘,奉送財物供養;當這位居士推之不掉的狀況下,觀之這對夫妻雖有因緣信佛,卻無根基修行,還有外道邪習,三惡道業無法了去,便借故由他人代勞慰問,奉還其財物摺合供養額本息,自己做主謝債減荷,不受業染熏習。還有一位女人,曾受一位居士依法救化,如法驅離符體之穢,為表示謝意奉送財物供養;當這位居士推之不掉的狀況下,便另借他故奉還其財物摺合供養額本息;他人不解,問其緣故?這位居士說,「自己做主了業緣,免去後世鼻被牽;世人皆知金錢好,枷鎖囚身受此聯。雖有了義語一句,可消日供萬兩金;仍須安貧守其道,防心底線避虛耗」。

 

即使是菩薩行人,願力殊勝,利樂有情不舍一眾生;可不執著一眾生,也不為一眾生。供養不著相,親近莫攀緣;平常心是道,如法結善緣。一錢眾生血,財物身命關;凈業我慎獨,福田種佛前。再講一真實事例,有一在家人於我這裡供養一僧人後,夫妻由此吵架,妻子指責丈夫借錢供僧,家裡日子怎麼過?共同來此後,我告訴他們夫妻倆,那位僧人未接受供養,走時錢還放在原處,請收回吧!其實,暗中有人墊負,只是不讓他人知曉所行而已。

 

一生煮粥怕鼠糞,米有偷放分不清;任憑天下千般理,當事責任第一人。

清濁混淆眾人口,防患未然避乖諍;毀名辱人雖事小,染法污佛業不輕。

二零一三年五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二十三】

有人問,在網路論壇上有人提出,即「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山中。共摩訶比丘僧二萬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陳如。慧命摩訶謨伽略。慧命舍利子。慧命摩訶迦葉。慧命羅睺羅。慧命婆俱羅。慧命跋陀斯那。慧命賢德。慧命歡喜德。慧命網指。慧命須浮帝。慧命難陀斯那。如是等二萬二千人俱。共菩提薩埵摩訶薩埵六萬二千人俱。---------------------------------------------------------------------

請問法師,當年的王舍衛城能支撐這麼多比丘的後勤補給嗎?不要說兩千多年前的印度小城,就是現代大都市,要組織一次這麼多人參加的法會,都白吃白喝的,請問容易嗎?何況當年印度的王舍衛城,說是一個城,可不比咱北京城,那不過是個較大的鎮子而以,並且當年印度生產力水平與今天能比嗎?今天要做這樣的事情都是非常困難的,何況當年落後的印度。還口稱正法!你去看看相應部經典裡面是否動輒會調動這麼多人搞什麼法會,自己用腦殼想想就明白這都是後世那些無知者的吹噓,所以此經的內容根本都不必看下去,光看前面這譜擺的就不是個正經路數」。不知能否為我等解答除疑?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此疑所涉為《僧伽吒經》開頭部分原文,是由我釋解義理引發,也是向我請法,理應答疑解惑,同增福慧二德。但其所疑,是通過事項否定,再否定大乘法存在的真實性;是用現代人生活理念、方式、習俗,以推理設定事項,否定歷史某時期特定僧團道場的形式、規模、能量,再否定佛教正法住世的合理性;如世俗相貌取人,不問來歷,不辨真偽,見面乾坤,「瞧你長的那樣,一看就不是好東西」;或「瞧你這身穿戴,好也好不到哪去」。那麼,佛教歷史果真「都是後世那些無知者的吹噓」嗎?佛法義理果真是「此經的內容根本都不必看下去,光看前面這譜擺的就不是個正經路數嗎?

 

我等後學,不能以人判教、以相定法、以今斷古;也不應以現代化的觀點,去證明史實存在的不可能;以學術化的理念,去推論典記經文的不真實;以模式化的概框,去鎖套衡量事項的不發生。即人用感官見聞覺知世間一切事物,皆有可能;但因時間的不逆轉,又有個體與群體的不同,還有局部與全局的差別等,古今事項發展有規律可循但不可錯位,地域文化局限與全部有關聯但不可替代,佛教信眾活動有特殊方式但不可僭越。怎樣才能答疑解惑呢?依經判教,主要應依《大般涅槃經》遺教為準繩;依經定法,主要應依《大佛頂首楞嚴經》法理為依據;依經斷古,主要應依《大日經》通義為定盤等。若離經判教、定法、斷古,則失去準繩、依據、定盤,即為佛教信眾所不能容受,又為因果巨大無人承擔得了,還為正法音聲廣大共鳴術術不可阻攔。具體一點講:

 

其一,僧眾數量二萬二千人,為法會實際參加人數;菩薩大眾六萬二千人,還有龍天數量等,在道場中只具其化形,佔據虛空空間,不礙世人行作,不食人間煙火,不須世俗生活接待,不可以數量巨大而生誤判,再由誤判而發妄議種種。至於菩薩與龍天大眾等,是否真實存在,早已超出平常人用感官見聞覺知世間一切事物的範疇,用有為法更不能測定其究竟,只有修行證悟的人才能實知實見實覺,心觀一真實一切真實。

 

其二,二萬二千人僧眾,來自各國各地;但生活方式簡單,隨易而安,日中一食,夜宿山林;除人間供養外,還有天人供養,人不見其所食,唯所食者自足,於後可三日一食,也可七日一食;除此供養外,還有佛與菩薩悲力化現食物等,不一而述。若人用感官見聞覺知世間一切事物不足為奇,若離開感官知見覺世與出世妙一分才為奇。

 

其三,兩千多年前的古印度,國王讚歎佛教,宮殿皆可齋僧,再以全國財力擁護道場;還有全民信佛,家家出資,人人出力,別說供養二萬二千人僧眾不成問題,就是幾日內供養幾十萬人也完全做得到。民心民力,不可用小城與現代大都市比擬,什麼人間奇蹟皆可創造。

 

再有,佛教弟子記述佛經時,眾僧聚集,如語真實;後世弟子,遵教守制,不改一字,保持原義。我寧可相信,有一蚊以口吸干大海水,也不相信佛經義理有欺;我寧可相信,天有把柄、地有抓環,也不疑惑佛教大乘法藏真實;我寧可相信,虛空可用尺量、繩索系住狂風,也不認為佛法一偈一句虛幻。

 

天高空高心已超,三界法外任逍遙;第一義諦人不覺,戴著蒙眼走磨道。

世智聰明自為是,眾生顛倒業習嬌;無明遮蔽菩提性,斷滅善根無芽苗。

二零一三年六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二十四】

有人問,在家修行可以證悟嗎?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依《大佛頂首楞嚴經》法理,證悟世與出世間智慧,不分出家與在家修行,皆可正戒不招群邪,正定勝境不作聖解,依三乘法破我執法執,中道菩提入六十品級菩薩行,直至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在修行證悟智慧過程中,身心精進大禪行須善知識指導功用,凈行離染自破五十種五蘊魔事,逐一去除見思二惑擾動,以根塵識入因緣解脫於五濁惡世法障礙,自我生死搏殺時時不可懈怠,自見勝境美妙處處不可留心;「難!難!難!十擔芝麻樹上攤」;「易!易!易!百草頭上西來意」。在現實生活中,在家修行證悟智慧,其難度遠可超乎想像,故世人有疑也在常理之中;可是超乎想像還可有,常理之中還有特殊例外,不可一概而論,也不可否定一切。

 

在一次參訪中,我見聞一件奇事。有幾位在家人與一位老僧,在一起辨明法理;其中一位在家人說,「都說出家人有道,在家人無道;那我問你們,僧人整天吃的什麼飯,拉的什麼屎,拉屎幹什麼,是不是吃人飯,也不拉人屎呢」?這位老僧笑著說,「問這類事幹什麼呀」! 另一位在家人說,「你是不是找茬吵架呀!還不把出家人都嚇跑了」!周圍的人,也默默無語,不能解其意。這時,又有一位在家人說,「這是修行人的禪機,滲透出證悟智慧,不可俗見世解。若讓我回答,寺廟僧人整天吃的十方供養諸佛食,拉的證悟智慧法方便,念佛誦經加持化眾生,還增益植物利樂有情;若能如此認知,是吃人飯不拉人屎;若還是吃人飯拉人屎,那就是沒有消化十方供養食,弄不好還要披毛戴角還」。眾人無不稱讚,居士不可小視,下下人有上上智,不可以相取人。

 

修行人的證悟境界不同,當面對同一禪機法理時,所表示智慧知見也不同。證悟境界中還有出家與在家相嗎?當然沒有!智慧知見中還有出家與在家差別嗎?當然也沒有!證悟境界,只能是誰修誰得,不修不得。智慧知見,只能是誰行誰證,不行不證。二者一體妙用,皆不可相得相證,只能身行入心妙圓。故在家修行人,切勿妄自菲薄,著相自輕身心,錯過禪行因緣,只種善根理入,空過世間一場。

 

出家在家依因緣,具足善根證悟禪;理入是佛空歡喜,行入中道真證得。

常與佛住維摩詰,化來法座羅漢嘆;千劫多聞仍數沙,不如一日無漏學。

 

二零一三年六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二十五】

有人問,您隨緣答疑解惑,卻有人說「錯把問題當了答案」,是這樣嗎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於隨緣問答中,有對我疑惑內容,本人態度一是不迴避、不沉默,坦然應對,智慧方便,窮盡究竟,理達了義;二是答疑解惑不自辯理、不求己白、不伸我屈、不為人過,明了教義法理,由見聞者自主認知;三是直心交流知見,不為答而答,不為解而解,有發菩提心者欲從中觀察慧德而受教;四是大我無私可慮,不怕丟面子,不畏掉架子,凡指責過失者皆良師善友,頂禮謝恩助緣功德。

 

在《大般涅槃經》中,有諸外道詆毀攻擊佛,並聯合起來至國王處控辯;佛依法理伏之,有諸外道自懺悔過皈依法義。在古往今世中,多有高僧大德因弘揚正法,而受詆毀攻擊屢見不鮮;諸高僧大德為保四眾和合,多依佛法默然,不辯不應;再以慧德忍之,不聞不理;使之口唾吐天,自消自滅而離乖諍。而今末法時代,社會發展狀況改變,網路平台全球關注,信息傳播人類共享,不再是封閉式的詆毀自消無害他人,也不再是簡單化攻擊自滅無損大眾;而且有的良師善友,將事項推向絕處,不應視為默認,隨緣問答又「錯把問題當了答案」,大有褲襠抹黃泥不是屎也是屎之勢;還不如將所表教義展現於平台,在關注中止惡揚善;將所示法理開入傳播,在共享中避害趨利;同時,也將各自德行曝光於大眾面前,是人是鬼立剝偽裝顯出原形,仍然不礙於四眾和合。

 

前一段時間,有幾人在網路上見聞我釋經解法,進行詆毀攻擊後,主動通過網路向我求懺悔。我對他們講,你我素不相識,無個人恩怨相結;只因釋經解法知見不同,各依因緣證悟有別,其根源是由佛法義理引發;那麼,向我求什麼懺悔呢?我無法接受懺悔,也承受不起懺悔。你我若求懺悔,應在佛前懺自己,再於眾前露業悔醒他人。否則,雖懺無益,悔亦無功;如有似姐妹二人,清晨一步一頭向山頂寺廟拜去,圍觀的人很多,議論紛紛不絕於耳;有的說,「年紀輕輕遭了什麼大難了」;也有的說,「是不是中了什麼人的邪呀」;這時,有人上前合十,口稱:阿彌陀佛!請問你們姐妹二人是發了什麼願心,如此拜山?其中一人答道,我們在修懺悔;這人接著問,「在修什麼懺悔」?一人繼續答道,「一切罪過皆懺悔」!再問, 不再具體露業回答, 眾人在議論中繼續疑惑,沒有起到悔醒他人功用。

 

再有,凡指責過失者,是對我的真慈悲。若在釋經解法中,有謬說邪解處,自己尚未覺察,有良師善友匡正,及時懺悔更正,使其所負因果降至最小,報在當世,以免後世重報,故我頂禮謝恩助緣功德。還有,凡對我詆毀攻擊者,皆以逆緣助我成就道業,是此世界難遇難求喜舍法;如考場中主考官與監考官,若考場中沒有了主考官與監考官,還是考場嗎?沒有考場所考的成績,是沒有通過驗收的水平,沒人承認其資格,也不能躍上新的高度起點等,我遵重道場中主考官與監考官,故我頂禮謝恩助緣功德。這絕不是世俗的虛言假套,而是發自深心境界的真實寫照,助緣功德萬世求之難得,有求恐生貪念染法;如世俗有壓力才有動力,與高手對決方顯英雄本色。只是如此良師善友,僅停留在口號式的指責過失,或用戴帽子式的詆毀攻擊不明其的,就是不舉人贓俱獲的證據,不擺捉姦捉雙的事實,有點讓人大失所望;如一警察對一夥歹徒說,「是因犯罪才有了警察行當,又是因犯罪才有了工資獎金,還是因犯罪才有了功勛獎章;但警察不歡迎歹徒,也不希望犯罪」。

 

損毀反增益,破壞反助力;弄巧反成拙,聲東反擊西。

增益正身心,助力正戒行;成拙正倒忙,擊西正幫功。

二零一三年六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二十六】

有人問,「現代人文化高了,素質低了」,依佛法義理如何認知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所問之題,由於地域不同而有差異,也由於認知標準不同而有失衡。在不同地域里,可能是現代人文化高了,素質也高了,文化與素質成正比例協調發展,相互促進,共同提高。但在不同地域里,可能是「現代人文化高了,素質低了」,時代價值觀發生了扭曲,金錢至上,道德滑坡。還有,由於社會背景不同,認知事物標準也不統一,如此議論也多以民眾層面口頭表達,以街頭巷議的形式存在,以日常接觸事物為興奮點,以身心感受體會而發泄與期盼等。還有,所問之題涉義廣泛,需要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宗教家、佛學家的共同智慧,綜合面對現實,化解大眾心理,促進素質與文化共同提高。佛教四眾,即是社會成員一分子,又是道德文明的倡導者與踐行者,當然不能獨善其身,置身事外,理應為人類道德文明精勤奉獻。如何行作呢?個人認為,廣宣教義,自我節慾;敬畏因果,淡化功利;與人為善,修養身心;順應自然,和合因緣。當然還有其他,這裡僅為拋磚。

 

廣宣教義,自我節慾;佛教博大精深,義理廣泛無際。在廣宣教義中,須將佛法義理轉化為佛教文化,以義理為內含,以文化為載體,以大眾為依託,以需求為動力,以方便為恆順,以慈悲為初始,以道德為定位,以文明為方向,以樂見為目標,以信受為根本。佛教四眾應人人自承責任、自擔義務,從自身為人處事做起,自身表現學佛人的風格,此地無聲勝有聲,就是廣宣教義。人的慾望猶如深壑,永遠無法滿足,只能自我身心節制,如法勤行勞作獲得衣食,禁用一切非法謀求私利。有人問我,人生有什麼慾望呢?我告訴他說,都眚光著身子來的,走時穿著衣服足啦!人生過程中間,衣食住行,趕上什麼條件都是撿來的,得而不貪,失而不怨,安穩快樂過好每一天。看一看周圍總跟自己較勁的人,有錢有勢的,有的身體垮了、後院起火了,生活的幸福嗎?雖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方方面面有牽制,還須德行當先,莫虧欠了良心,留下業債篇篇。

 

敬畏因果,淡化功利;敬畏之心不可不生,起因落果如影隨形;道德滑坡皆為功利,人心淡化依教奉行。因果的輪子,在功利驅使下,無時無處不在轉動,無有敬畏的爭奪者,一會是獲益者,一會又成受害人,在得失榮辱中互為高下,難以倖免;只有人心淡化者,以敬畏之心面對一切、處理一切,盡以善念善言善行為因,畏懼貪嗔痴慢疑惡行之果,才能避免人生迭盪起伏的精神困惑,才能避免極端強暴產生的心理反差。在淡化功利中,安穩人生,覺悟人生。在眾人交談口中,從幼師、醫生的紅包到商品流通各環節的回扣,再從假學歷、假證書到形象工程、豆腐渣項目,還從買官賣官到行使公權力的等價交換,乃至從僧人職業化到寺廟商業化等,見不到敬畏之心的影子,儘是功利相互利用的勾當;面對如此,有人問我如何對待。我告訴他說,滾滾紅塵迷魂陣,世法如此誰之過;清者自清莫糊塗,濁者自濁不明白。他人功利他因果,自淡自化守道德;我行我素禪樂食,心燈傳燈種不滅。至於苦樂因果,當須各自嘗受,只是來早與來遲;如同罪犯入獄,想去不想去,由法不由人,更新改造故;又如患者住醫院,花錢遭罪,不願去也得去,由命不由身,治病救人故。

 

與人為善,修養身心;首先心存善念,身行善事;然後再提高身心修養境界,提高道德水準;再有善待一切人,善待一切眾生,善待一切環境;最後相互促進,言行一致,誠實做人,誠信大眾。其實,這只是道德文明的一種理念,個人身心修養的一種節操;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自覺的行持這一理念,自願的恪守這一節操呢?又有沒有營造出行持這一理念,刻守這一節操所須的各種氛圍呢?還有民族傳統美德是繼承發展下去,還是丟失中斷呢?再有處於世界民族之林中,信仰與利益交流能否截然分開呢?如此種種,都與人的整體素質息息相關;即相關在當下,又相關在未來;即相關在個體,又相關在民族。在各種媒體中常有報道,從插足騙婚到賣淫嫖娼,又從拐賣婦女兒童到倒買倒賣人體器官,再從公權暗用到貪官成批落馬,還從犯罪年齡、數量到綁票詐騙、跨國作案等,事事觸目驚心,件件殘不忍睹,完全與道德文明相悖。面對如此有人問我如何認知?我告訴他說,這些事項皆是業習因緣,一件也不歸我管,我一件也管不了;只管好自己的心,不起惡念;只管好自己的口,不說惡語;只管好自己的身,不作惡行;一切事項皆有起處,自有落點,天不藏奸,法不留情。

 

順應自然,和合因緣;順應不強取,自然依秩序;和合家國興,因緣是心關。順應須智慧,自然有道德;和合暖人心,因緣理當先。強取為造次,秩序維持難;國興即福祉,心關法度限。從古以來,佛教不幹世事,佛法不與世爭;但國家興盛則佛教昌明,世間和平則佛法遠播。故四眾愛國愛教是盡其本分,維護國泰民安是盡其義務;茅蓬寺廟是國土,雲遊四方為國人;他方地域也有國,人類本應一家親。膚色不同心相通,善惡事物分得清;佛教至今有不聞,佛法傳播任在肩。可是在當下,人類面臨危機此起彼伏,從動物種群滅絕到自然生存環境污染,從飲水、食物、藥品安全到生產販運毒品,從恐怖事件到戰火不斷,從自然災害頻發到人為禍端等,都與人類自身的慾望、貪婪、私念密不可分,不知有多少有識之士發出了「誰來拯救人類」的嘆言!面對如此有人問我個人知見?我告訴他說,佛教有良方,經有金光明,人感天地恩,天地益人間。人天不互損,節慾莫貪婪,正法治世道,德行宜友善。相信有那一天,佛教教義將被其他宗教逐漸認同,佛法法理將被不同民族逐漸信受;佛教教義不排斥其他宗教教義,相互融合又保持宗教教義原貌;佛法法理不否定民族信仰理念,相互貫通又維護民族信仰理念不變;只增益其他宗教信眾大義,只彰顯各民族不同信仰大理,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共同造福世界人民。

 

隨緣問答,即興而發,學人論道,言淺義深。

若有不妥,匡正教誨,為善無心,引玉拋磚。

多元文化,各張義理,一管之見,難表其全。

佛教昌盛,文明世間,增益大眾,賽過康乾。

 

二零一三年六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二十七】

有人問,修行人與平常人有病一樣痛苦嗎?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修行人與平常人有病的苦受,有三同三不同;三同,為發病起因、治療過程、康復狀況相同。三不同,為發病起因的認知、治療過程的境界、康復狀況的功用不同。

 

發病起因相同,為所依相對生滅法則相同。治療過程相同,為身體病理藥理感受相同。康復狀況相同,為以科學技術評判標準相同。三同,是修行人與平常人的共法,共法法理運轉變化規律相同,人人主觀意識無法改變客觀規律存在;即生老病死,自然法則,諸法平等,各依因緣;苦樂個受,輕重存異,緩急有別,壽有短長。

 

發病起因的認知不同,為往昔造作善惡所生業習不同,故有身體健康狀況不同,病症表現不同,願力承受不同。在《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有三世因果法義,若問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問後世果,今生作者是。在《金光明經》中,有眾生共業個業法義,共業同受三災八難不分年令,個業承擔有橫死、惡疾、瘟疫、譏荒、戰亂等,生死有命,富貴天成。在《維摩詰經》中,有眾生之病即我的病法義,若有發菩提心者,業習所生苦果我皆代受,願其往生極樂世界。特別是修行人願力承受功德不可思議,是行菩薩道的具體體現,於冥冥之中,定空化入不同眾生法界,代受有緣人三惡道苦果,有時預知身體生病,也無怨無悔,也不讓受益者知而感恩。

 

治療過程的境界不同,為身體三禪樂,心法喜充滿,知痛樂中過,有苦喜甘甜。租房暫住客,舒適理當然,清掃室明凈,主人笑自在。在知痛中禪樂不失,禪樂中立知痛定;如億萬富翁丟失千八百元如同打小費,小小意思啦!在有苦中喜悅不散,甘甜生起,喜悅中說苦之名,甘甜中聞苦虛幻;如天空飄浮幾片雲朵,雲上見雲艷陽天。還在苦名中了去無量業,善福重來於清凈身心,更加明了身相無常,勤行道業不舍當下一念間。還在苦幻中滿足無量願,功德增益於無相彼岸,更加明了自性真常,識知見覺唯佛具足圓滿。租房付店錢,吃穿不賒欠;客居知冷暖,感恩在人間。舒適不雜亂,幽雅點綴顯;花木去枯枝,不礙艷自然。清掃除塵垢,欣賞輕音傳;插曲增浪漫,明凈得悠閑。主人性自我,無明是陪伴;治療矯邪正,定空自在觀。

 

康復狀況的功用不同;一為聲聞四果中幾番生死往來,於人道中有超越,須付出以身命財為代價的境界轉化。超越的前提條件,是自我堅固禪行道心不退,所發菩提願心不退;還須在善知識引導下,弘法利生,自利利他;可使近似生死邊緣的病症轉化為康復,在心理上知生死而不畏生死,知身痛苦而心無苦受,證得即生成就,往生極樂世界。二為緣覺四相中,於人道中境界轉化,以身心定空超越時空,進入涅槃境界。還有,若值遇佛住世,發菩提心,在因緣上知生死而念死,知身痛苦時而心喜樂受,於十念間可求得往生極樂世界。三為佛化身示現身,於人道中示疾,說眾生諸苦法,又教化眾生三乘離苦法,又示現入般涅槃境界;還有,諸菩薩往來世間,於人道中以身苦相,而身心皆無苦受境界,演繹眾生苦法與離苦法。

 

在修行人的三不同中,平常人無法接受,僅是在企盼幸福中受到了病苦的傷痛,在追逐快樂中見到了憂悲的無常,在願求滿足中償到了苦果的汁漿。如此三不同境界,對處於初始或未證聲聞一果的修行人,為不可思議,而又依修行次第真實存在。這些真修實證的人,具實以身心承載佛法,念不退,行不退,道不退。如此三不同境界,絕不是停留在語言文字意理上,而具體體現於修行人身心感受實義上,故行入證悟的修行人,才能明教義、知法理,了見諸法實相。修行人不求無病,也無怨無悔的承受病苦,使之看破人生無常,覺知身有諸苦相逼,體悟佛法妙理真實,快速放下我法執著,證得金剛不壞之軀。

 

高僧傳中皆高僧,高僧之中多神通;只見神通盡弘道,不見神通毀道行。

今日境界成神通,詆毀次第證悟行;少見高僧出世智,多聞人間義理聲。

二零一三年六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二十八】

有人問,如此求皈依如法嗎?即「有一老比丘尼,因冠心病住在一家診所病房,夜晚二十三時後,於病塌上朦朧之際,只見房門大開,室燈明亮,有一中年男子,手握一把尖刀,來到近前跪倒在地,將刀架於自頸部,大聲說:『師傅,我想皈依佛門可以嗎』?老比丘尼於驚駭中回答說:『可以!但今晚身體不適,又已休息,有些不方便;你好向喝酒啦,等明天吧』!說時遲,那時快,只見手起刀落,刺向自身手臂,鮮血噴洒遍地;並大聲說:『我是好人,也有誠心皈依佛門』!老比丘尼大聲喊,『快來人呀』!這時,值班醫生與護士一起,將中年男子領到診室處理傷口。老比丘尼也立即離開了這家診所,於第二天付清醫療費,暫回原有寺廟;幾日後,又轉他處治療」。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如此求皈依者不如法、不如戒、事項不圓融,無論有什麼緣由,皆是善心結惡果;應立即於佛前與老比丘尼所住寺廟大眾前,公開懺悔;否則,業報不可思議。

 

不如法;一是佛法傳承應依因緣,以和敬法求得皈依;而非冒然行事,自殘相逼。二是皈依師應觀察根基,知其願求,隨緣開示,依軌而行;而非隨便結緣,背離法理。三是佛事、法事、僧事道場莊嚴,儀軌祥合;而非人之俗事,世理相論。古雖有二祖斷臂求法,但有前因才有後果;即「天降紅雪」之說,為其至心懺悔,方可成為載法之器。而今日所求皈依者,與其相比不是一回事,存在著本質差異;即有大眾不可接受之行,又有驚嚇僧尼之過等。

 

不如戒;一是時間不適宜,夜闖僧尼單人住所,使其形像失去威儀,又易遭他人非議,與比丘尼戒不合。二是地點不適宜,病房非禪房,醫室非凈室,在諸莊嚴具不具,又在僧尼無法從卧塌而起的特殊狀況下,如此求皈依,與比丘尼律儀不合。三是方式不適宜,互不相識,如此相逢,願求雖善,後果難料,易使僧尼加重病情,或驚擾清凈心,由此若一念嗔起,與菩薩戒不合。在家人未皈依三寶前,雖無戒律約束,但使僧尼處於與戒不合的境地;如同世俗好心辦壞事,幫人倒忙成害人。

 

事項不圓融;一是行為不符常理,本應善求如善法,即隨順世俗常理,又符合佛門禮儀。二是心理不符常態,本來不如此也可如此,不須多此一舉,自然順理成章。三是言辭不符常規,用誠心皈依佛門來證明我是好人,誠心過於情緒化,證明過於簡單化。佛家事項如金剛,圓融無礙如戒法;佛雖慈悲有不怪,護法生嗔定不容。人隨常理水順勢,心符常態草隨風;語遵規則守章法,諸多事項自圓融。佛事非俗事處之,法事非人情應對;僧事非世理認知,智者應分清辨明。偶然現象不為奇,見聞解義是警示;如法認知不放大,無心之過也是失。

 

還望這位求皈依者,如法懺悔後,再如法求得皈依,做一位合格的居士,共同為佛教正法中興精勤善行。

二零一三年六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二十九】

有人問,學佛人求見明師有用嗎?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在學佛人中,有普通信眾與修行人之分。明師為善知識與大善知識,是超凡入聖的引路人。如此請法,不知有何緣故?

 

請法者回答說,「在一家醫院病房中,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嫗,癱瘓在床大聲呻吟。這時,有一位六十歲左右的男人說,『我這老丈母娘(岳母)有病還不消停,想當年可能折騰了,在兒子家住好好的,非要信佛;不管我小舅子(內弟)賣魚怎麼忙,領起兒媳就上廟燒香拜佛去;我小舅子對我說,有一次去廟上求做法事,娘倆放下買賣就走,在廟上陪和尚睡了三天覺(在寺廟住三宿),回來後夫妻大吵一架,時間不長離婚了;離婚後一個女兒又患重病,花光了家中積蓄,還借親友二十幾萬元;我這老丈母娘也被趕了出來,由女兒養老』。這位男人的妻子接過丈夫的話說,『我也信佛念佛,一句佛號;由於他定的規矩,在家中不能燒香拜佛,也不能上廟或接觸信佛人;否則就離婚!多年來也習慣了,見什麼明師也得自己修,也得過自己的日子』。面對信佛人種種境遇,故而有此一問。」

 

老嫗、兒媳、女兒三位信佛人,都是未見聞善知識開示,不知如法處理好家庭生活與信佛修行的關係,才感召如此因緣,結果有信無修,還導致家庭關係破裂,對身邊親人造成身心傷害,也對周圍人造成不良影響。不僅如此,還導致一些不明佛教義理的人,於有意無意之間,造下了嚴重口業,為後世果報種下了惡因。於以前的問答中,講過《在家人修行如何面對親友》,故對如何處理好家庭生活與信佛修行的關係不講,只對所問而作答。

 

佛教四眾,不論出家在家,依善知識傳法授戒修行,見聞善知識開示,都非常重要,乃至不可或缺。當然,處於不同階段的信佛人,求見善知識的願心不同,其功用也不同;若是愚夫愚婦,見同不見,聞同未聞,無法領受法義,無法接受法理,無法感受法光明,無法應受加持力。善知識以不同身相住於世間,又多隱修於平凡人中,不聲不響不露臉,無作無相無名聞,平常人很難辨認相知,只能隨因緣相遇。

 

第一,普通信眾見聞善知識開示,可加深對佛教義理的理解,增強自身敬畏心,容易理順家庭、工作與信佛的關係,於信仰中開啟智慧、種下善根、廣行十善,為自己積福,為家庭增福,為社會造福。

 

第二,處於初始階段的修行人,須依善知識傳法授戒,開啟法門及得法體,加被戒衣及得戒體;並釋疑解惑排除身心障礙,培植福德慧德利益禪行。

 

第三,處於行至中途的修行人,須依善知識指導功用,破除身心智障法障,放下我法名相執著,勇猛發起菩提願心,明了出世第一義諦,堅固不退行菩薩道。

 

第四,具有修行證悟智慧,即生成就道業的修行人,須依善知識印證菩提,確立身心清凈梵行,舍小向大自利利他,六度萬行慈悲喜舍,開權顯實弘法濟生;還須接受真善知識的逆助緣,打殺罵辱為題目,詆毀攻擊是考驗,在不同次第中升華境界。

 

私慾使人顛倒,煩惱綁架愚痴;無明囚禁性識,因果懲罰身心。

修行棄捨業習,依法入門次第;持戒圓滿福德,不離善友功績。

二零一三年六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三十】

有人問,如何理解恆順眾生與如語者、實語者的關係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恆順眾生,為普賢行願之一,是菩薩願力持之以恆、悲心不變,以平等心、大悲心隨順眾生因緣,隨順中以法轉化,平等饒益眾生成就供養如來功德。緣故是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諸佛,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諸佛歡喜。因諸佛以大悲心而為體,故於眾生而起大悲,於大悲生菩提心,於菩提心成等正覺;如曠野砂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佛道,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如語者、實語者,為諸法如義,義理相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真語者,為依真相存在而方便說法。實語者,為表實義不虛而方便說法。如語者,為示法理真實而方便說法。不誑語者,為不以假義欺瞞而方便說法。不異語者,為一語無二真諦而方便說法。緣故是如來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於無所住而生其心。

 

二者之間的關係,在字意上看似矛盾,在實際生活中也似矛盾。若從實義上認知,二者所表法理一致;在隨順因緣中,以真語、實語、如語、不誑語、不異語法轉化眾生,才能平等饒益眾生。若在實際生活中,應以方便智慧法化眾生,隨順因緣而不隨便言行,慈悲眾生而不感情用事,有義時平等交流,有理時觀機善巧,有據時點到為止,有節時保持禮儀;否則,輕慢引人反感,不智弄巧成拙,過度易傷自尊,失禮前功盡棄,有時還會幫倒忙,使其善心走向反面;如一位婆婆與兒媳,為如何教育孫女,發生爭吵,導致互罵,當婆婆打兒媳時,躲閃不及兒媳推婆婆一把,結果婆婆倒地抽搐,送進了醫院搶救。兒媳一氣之下,帶著女兒回了娘家。當婆婆蘇醒後,血壓居高不下,心臟跳動過數,便在醫院住了下來;其間,婆婆的丈夫、女兒、親友等,於探望病情過程中,紛紛指責兒媳不孝;並將在外地打工的兒子叫回,共同逼迫兒子與其離婚。兒媳欲探望婆婆病情,一併認錯被拒絕。連續幾日,儘是如此,連同病房的患友也同情婆婆的遭遇,各自發表意見,支持其兒子離婚。婆婆當眾對兒子說,「你若不同她離婚,我就喝農藥,或者去上吊,非死給你看」。兒子要與妻子離婚心有不忍,不離婚媽媽不依不饒,眼看著美好姻緣被拆散,一個幸福家庭要離昔。這時,一位同病房的患友對其兒子說,「你媽現在火頭上,親友都在氣頭上,你又常年不在家,發生這種事情,應主動將全部責任承擔下來,一方面向母親及親友認錯,媳婦沒能教導好,使其消火解氣;另一方面勸導妻子,如何處理好婆媳關係,避免類似事件發生;否則,離婚後再娶一位,能保證婆媳不爭吵嗎?若舌頭碰到牙,你媽就尋死覓活,還應怎麼辦呢?」直至這位婆婆病癒出院,再沒提及兒子與兒媳離婚之事。

 

其實,在實際生活中,能說一句真言實話、直言心語,不但需要智慧,還需要勇氣、正義、擔當、責任,有時存在很高的風險,須付很大的代價;特別是對不相干的人,或有利益與矛盾相爭的人等,能給予無畏施,或證明其清白等,非常難能可貴。能聽的進、聽的懂一句真言實話、直言心語者,分的清、辨的明一句真言實話、直言心語曲直者,不但需要智慧,還需要胸襟、氣度、雅量、見識等;特別是在大事大非面前,聽慣了阿諛奉承,能接受反面意見的人,也非常難能可貴。故行菩薩道恆順眾生難,如語者、實語者更難;對初行人應善語、呵責、善語,小草經不住大雨;對修行漸有成就者應呵責、善語、呵責,古有嚴師出高徒。

 

恆順眾生隨因緣,如語真實法當然;方便智慧含悲心,善巧義理佛化轉。

菩薩願力持之久,義理相合不欺瞞;智者惠施譏得食,話贈知人辟蹊徑。

二零一三年六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三十一】

有人在網路論壇上請法說,「您在釋解《妙法蓮華經》中講,讀誦《普門品》與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功德相等,不知從法理上如何認知?」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讀誦《妙法蓮華經普門品》,為誦經功德。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為入修行法門,法門是菩薩名號功德。若從名相上理解,應是二種功德。若從義理上認知,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為知其然;《普門品》中,顯示觀世音菩薩,以三十二應身,有求必應,救度眾生三災八難之苦等,為知其所以然;二者互為表裡,相輔相承,功德相等。故《妙法蓮華經》中雲,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佛不僅在《妙法蓮華經》中,讚歎觀世音菩薩功德,還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雲,「佛告觀世音菩薩。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若天若龍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眾生。聞汝名者見汝形者。戀慕汝者讚歎汝者。是諸眾生於無上道必不退轉。常生人天具受妙樂。還在《大佛頂首楞嚴經》中雲,「世尊我複以此聞薰聞修金剛三昧無作妙力與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眾生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

 

在佛教公案中,有很多讀誦《普門品》的人,於危難之時,得觀世音菩薩冥中護佑的記述,不須我講。我只講一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功德的實例;有一企業基層老闆,每當年終述職、競聘演講,或大型會議彙報、交流,面對上級領導、同級同事、職工代表等數百人時,不免心中有些緊張;這時,心裡稱念幾聲「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後,不但這種緊張感立即消失,而且思路清淅,講話圓融,發揮盡意,身心無倦。從此不論是坐車、乘船、坐飛機,還是公出、旅遊、度假等,心裡總在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幾次有驚無險,或化險為夷。當然,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靈感事例,有求子得子的、有得家宅平安的、有得病癒健康的等,不須多述。

 

其實,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功德不僅如此,還可善生人天受諸妙樂,乃至諸苦解脫往生極樂世界。

二零一三年六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三十二】

有人問,在寺內有人打我、罵我、毀我、辱我,可我從沒放在心上,還給他們頂禮謝恩,有錯沒錯都是我的錯,你過他過還是我的過,在大眾前我皆懺悔。一日,住持師問我,「多年來,凡是打罵毀辱你的人,怎麼憑空生病、摔傷、禍事、鬧心,都漸漸離開本寺?」我也不知其詳,請為除疑。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你能說一說他們什麼緣故打罵毀辱你嗎?

 

問者回答說,「打時說我老實,打也白挨打,不能怎麼招;罵時說我會討住持師歡心,自己找著挨罵,一天向傻子似的;毀時說我外道,不分黑天白日總打坐,獨自行作不和群;辱時說我邪師,眾人喜歡聽我講法,會嘩眾取寵。」

 

據我觀察,有三種狀況、三種行人,經常發生如此現象。

 

三種狀況;一是精進禪行,內有五蘊魔境自損,外有魔法、魔律、魔咒惑人干擾。二是身心承載正法正戒,修行漸有成就,已得法體戒體,內有清凈光明發出,毀壞魔子、魔民宮殿,前來惑人惱害。三是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了業,命終時可往生極樂世界。三種狀況下,由於自智不開,不能觀察因緣,不明禪行法理,不知其中緣故;凡夫僧不修證悟,以肉眼見聞人相,身心生顛倒知見,自淪為破戒雜僧,才接受魔法惑亂,打罵毀辱清凈僧,造作惡業而不自知,逞強好勝而不自悔。

 

三種行人;一是修頭陀行人,苦行不計苦,樂行不著樂,有身不執身,心念清凈念,逆五蘊濁流而行,口少無義語,無爭人高下,顯與常人格格不入。二是證得聲聞道果人,知苦苦諸法本然,明苦集相有因緣,了苦解脫於寂滅,悟道真實常住樂,我法二執雖未破盡,但其境界凡夫難以領會。三是乘願再來人,以身心承受示現忍辱,以無怨無悔演繹戒行,打罵毀辱不退其道,自利利他精勤不疲,見有名相已空名相,悲心憐憫常不輕仁。三種行人,常得諸佛護念,常得諸菩薩護佑,常得諸龍天護法,常得金剛神護戒;而破戒雜僧天眼不開,法眼不明,慧眼不具,見思二惑迷亂熾盛,淪為魔王子民而不覺知,遭受護法驅離悠然不醒,得到護戒金剛神懲罰還無敬畏。

 

你屬於哪種狀況、哪種行人,自已慢慢理解其中義理,毀辱不驚,讚頌不喜,不以言表於形,覺了暗明於心;依然說平常話、干平常事、做平常人,萬萬不可以道示人,切記再難不退所發菩提心。

 

我講法時,經常提醒聞法人,不應輕慢身邊人。於周圍人中及所見人中,不可以相貌取人,特別是老實人、勤行人、弘法人,更應尊重善待、讚歎擁護,善結法緣,今世獲益,後世得福。否則,一旦毀辱聖人,染法污僧,不但自誤,還教他人,察查記錄在案,難逃因果報應。

 

打罵毀辱一劑苦良藥,逆耳忠言難聞世稀少;

治癒無始業習貪嗔痴,喚醒迷識自性心頭坐。

成就道業逆緣難離舍,快刃利鋒須用硬石磨;

頂禮謝恩善友大代價,以德報怨名相皆放下。

二零一三年六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三十三】

有人問,在網路論壇上有人請法說,「我想請上凈下慧法師鑒證一下《佛說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是否是真經?」能否為其除疑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在此之前,我沒有見聞過此經。經此一問,才供養、禮佛後,讀誦一遍《佛說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一併了解一下有關因緣。其實,律宗第十一代世祖弘一大師已有定論;即「有一本叫做《佛說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這一本是偽經,不適宜流通」。至於弘一大師如何印證的,我未知其詳;但我相信律宗大師的智慧,知其誤判佛經的因果,若無十足把握,不會輕出此言。

還有,張總、林梳影二位學者,近年來從事佛教史專題研究,對地藏文化的研討也歷時多年。二位學者,於二零零零年八月,中日佛教文化交流題目中,也有過專題論述;即「《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是傳入日本以後的再創而成。這一點日本學者如塚本善隆、泉方璟等,已有明辨,景耀之《考信錄》卷四,就認為此經是平安末期或鎌倉初期,由日人據傳本而撰述。」「是日本佛徒所偽,原因是其文句較拙劣低俗,經中數處糝入日本語及文法,且死天山即日本古俗中的死出山」。「敦煌本數十種《閻羅王授記經》,僅一冊有藏川署名。因而將原創歸自藏川,本身就絕難成立」。「內容與敦煌本相差頗大」。「至於經尾題記,嚴佛調說此經並非出自(修)多羅,從北天竺至支那國、經文殊傳遞等,更是欲蓋彌彰地體現其偽撰的特點」。

對於上述大師的印證,與學者的論述,我很贊同。之所以如此引用,是我知問者其意;即鑒證此經真偽,又鑒別我證悟知見正邪;故我只有畫蛇添足,表明印證知見,此經確屬附佛偽經。所據有三;一是依經判經,二是義理認知,三是感應定觀。

依經判經;即此經記,佛在鳩屍那城提河邊沙羅雙樹入涅槃處,前分之後,遺教之前。於此相關時間點,有二部經至關重要。其一是《妙法蓮華經》,經云:「是時日月燈明佛從三昧起因妙光菩薩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六十小劫不起於座時會聽者亦坐一處。六十小劫身心不動聽佛所說謂如食頃。是時眾中無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惓。日月燈明佛於六十小劫說是經已即於梵魔沙門婆羅門及天人阿修羅眾中而宣此言如來於今日中夜當入無餘涅槃。」「諸比丘若如來自知涅槃時到眾又清淨信解堅固了達空法深入禪定便集諸菩薩及聲聞眾為說是經。」從中可以看出,佛說《妙法蓮華經》後,於入般涅槃時,又說一部《大般涅槃經》,說此經的時間值得考究。其二是《大般涅槃經》,經云:「爾時世尊知已即告憍陳如言阿難比丘今為所在。」「憍陳如言世尊阿難比丘在娑羅林外去此大會十二由旬而為六萬四千億魔之所嬈亂。」「世尊阿難今者極受大苦雖念如來無能救者以是因緣不來至此大眾之中。」從中可以看出,阿難尊者不在雙樹林處,記述此經之人也值得考究。

 

義理認知;即此經除文辭粗疏、道教影子、風格不符外,義理不符法印。其一,此經無譯者,又於聞法大眾中,聲聞、菩薩、龍天諸趣,沒有為首者名稱、數量、來處,只用五十二類雲集代過,詞未達義。其二,此經閻魔王是來自十方世界,還是僅此欲界,含混不清,與理不合。其三,此經雲,「世尊,還內光明,告閻魔法王言,是娑婆國一切眾生,根鈍障重,不孝父母,不信因果,以心為師,造作五逆四重十惡,皆悉墮在閻魔地獄。」其義在人,而非一切眾生;如餓鬼知孝父母嗎?畜生知信因果嗎?天人造作五逆四重十惡嗎?其理謬誤,於人道中有利根除障、孝順父母、敬信因果、以戒為師、行十善法者,怎麼不分善惡,都含在一切眾生之內,皆墮地獄嗎?其四,此經雲,三種魂識,一名胎光業魂神識,二名幽精轉魂神識,三名相靈現魂神識,於阿賴耶識開為三魂。」將三魂推定為入胎、轉生、名相,一體三階段;阿賴耶識的一體三階段,即為三種魂識。其義理不合,十法界中,唯佛法性識、報身心性識、應化心性識,三身合一妙用;其他九法界自性心識,皆三份分立;否則,法界如何安立?六道眾生如何輪迴運轉?其五,此經雲,七種魄識各為神識。其義理混淆,七種魄入體為識,離體無識,只是各為不同神秘能量;其中,六種魄入體為一潛識,傳導意識入心識,反傳導心識作用意識,一種魄入體為性別;各自界定六根功用維次,生成延續生命活體物質。若各為神識,皆有妙蘊,豈不六根互用,陰陽不分。其六,此經雲,「哀亡人言,於諸經中造法花經,龍女出海無垢成道,於諸佛中造阿彌陀佛光明遍照除熱寒苦。」其中,經中造經,其義不實;諸佛造佛光明,其理不真。當然,還有多處義理不符法印,不一一列舉。

 

感應定觀;其一,讀誦此經感應;供養、禮佛後,讀誦此經時,與讀誦佛經相比,如閱覽世俗文章,身心無一絲感應道交;即無佛加持力,無菩薩護佑力,也無護法護持力。其二,定觀此經境界;即用比喻說,如見一廣大桃花園外,有一簇桃花,高約一米左右,只有幾根枝條無主幹,用手觸摸花中帶刺;偈曰:「園外桃花枝條開,凋謝野木無護理;矮小孤單不結果,觀賞折摘遊人來。」

 

如此印證,身邊的人,很耽心成為詆毀攻擊者的口實;自我認為,口實很多,也不差此一件;只願承擔誤判此經的因果,誰若替我分擔所負,永將至心頂禮謝恩。

二零一三年六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三十四】

有人問,為什麼修行人起一不善念,所生邪見非常可怕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人天眾生皆依十善業為基本正行,才不失人天善福。修行人若於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慾、嗔恚、邪見十不善法中,起一不善念,不知觀止、懺悔、改正,則失人天正報,如何成就道業;只能無福空慧,隨業流轉。故佛於《大般涅槃經》中說,「善男子汝見眾生樂殺乃至樂行邪見當觀是人即地獄人。善男子若有眾生不樂殺生乃至邪見當觀是人即是天人。」特別是所生邪見,不易覺知自損損他,非常可怕。若離邪見,即得成就十功德法;即得真善意樂、真善等侶深信因果,寧殞身命,終不作惡惟歸依佛,非余天等直心正見,永離一切吉兇疑網常生人天,不更惡道無量福慧,轉轉增勝永離邪道,行於聖道不起身見,舍諸惡業住無礙見不墮諸難。

 

正見,是人對內心世界與外部世界,諸法因緣、一切事物的存在、變化、發展、終結、循環、功用,用正等智慧觀察其過程、原理、意義等,通過剖析、校量、判定,所作出的決定解、明了知、究竟覺。由於不同人所具能量與智慧不同,正見可分四種;即世間正見、二乘正見、菩薩正見、如來正見。世間正見,為依一切善法為根本,由正行所生正智,再由正智觀察諸法變化規律,所生正見、了見、能見、遍見、次第見、別相見。二乘正見,為依四諦、十二因緣法為根本,由正戒正定所生正智,再由正智觀察諸法因緣與六道輪轉,所生正見、了見、能見、遍見、次第見、別相見。菩薩正見,為依十度萬行為根本,以了知世與出世法、明知世與出世智為究竟,以方便慈悲喜舍一切眾生,所生正見、了見、能見、遍見、次第見、別相見。如來正見,為依一大因緣來此世間,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為根本,以常、樂、我、凈法為究竟,方便化導一切眾生,開、示、悟、入佛知見,所示正見、了見、能見、遍見、次第見、別相見。因人次第不同,正見、了見、能見、遍見、次第見、別相見,雖文字相同,義理卻不同;其中,存在著有染無染、有漏無漏、有學無學、世與出世的無量差別。總之,識與智相應,法與道相合;身與心一體,佛與性真如。標準四依法,義理利有情;正見心受益,智慧光明行。

 

邪見,為無明生相,有我生心;心生疑惑,惑生邪見。故佛於《大般涅槃經》中說,「因是疑見生六種心決定有我決定無我我見我我見無我無我見我我作我受我知是名邪見。」邪見之人為行外道法,外道法中有身見、邊見、邪見、戒取、見;由五見生六十二見,見見以觸為緣而生,見見以斷常無見為根本。其具體內容,可詳見《佛說梵網六十二見經》。

 

邪見表現須認清,危害身心菩提行;萬事之前先有我,觸境攀緣思惑生。

善星比丘失四禪,禾稼遭災毀全工;又有損人反害己,行道時處須警醒。

保持正見靠自己,三十七道品在經;修行不離戒定慧,依法禪行基本功。

離染無漏明真諦,有學不止利有情;正智生起戒光明,自在如意法不共。

二零一三年七月

智慈記錄整理

 

【凈慧法師隨緣問答之三十五】

有人問,「我是一名醫生,不信佛教,請不要給我講法理;只想請教一下,上班時單位工作壓力大,人際關係怎麼也處理不好;回家後孩子不好教育,有逆反心理,內外忙活丈夫還不理解;若是信佛人,應該如何處理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十)

我問你三件事;一是你的人生定位是什麼?二是你追求的目標是什麼?三是你是否在單位事事走在前面,唯恐落在他人後面,還想在領導心裡留下好印象;結果是事沒少作,同事背地說是非,領導不認可成績。在家裡見孩子不愛學習要管,貪玩要說,從穿衣、吃飯、走路、上學、睡覺等,見面就管,天天說不完;休息日又是洗衣物,又是打掃衛生,抽空還要看望父母;結果是孩子不愛聽你說話,見面就煩;丈夫躲著你,借故往外溜;是不是這樣呢?

 

問者回答說,「我從未研究過自己的人生定位,追求目標誰都有,常想同樣工作,有機會時求個一官半職;同時,教育好孩子,伺候好丈夫,管好家庭,過好日子。但是,您怎麼知道我的狀況的,與您所說完全一樣。」

 

根據你的氣質、性格、作風、學識等,心理表現形式外柔內剛,遇事反應敏感,又善於觀察人的臉色、言行、態度、方法,心裡警覺這根弦綳的太緊,故符合這類人群的狀況,活的能不累嗎!

 

面對如此狀況,主要應做好以下三點;一是學會適應,適者生存;需要改變、調整、理順、提高的是自己,使之適應社會、單位、家庭、親友等環境;在適應中找准位置、看好角度、把握分寸、做好事情。二是人生定位,自知知明;首先清楚自己的能量能力,做官有做官的政治規則,身心也應有政治的擔當,與搞專業技術不是一回事,與憑想當然做事也存在根本差別;故須順其自然的好,可遇不可強求。然後發揮優勢,突出重點;醫生的優勢在於診療技術專長,重點在於精益求精,虛心向同行學習,誠意搞好業務交流,進入高水平的學術行列,患者的治癒率、滿意度,才是成績的真正評判師,形成社會民眾認可的知名度,自然贏得同事、領導的讚揚;否則,面面俱到,樣樣平平,還費力不討好。同時還須處理好患者、同事、領導的關係,以熱心、誠心、敬心對待患者、同事、領導,保持平常心對待自己,所行問心無愧;做好自己該做好的事,做好自己該做好的人,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三是合理安排,寬鬆生活;將洗衣物、搞衛生的時間,安排在晚間,周末陪丈夫帶著孩子逛一逛公園,吃一點風味,陪伴一會父母,增加生活情趣;這樣牽住了丈夫的身心,拉近了親子關係,放鬆了自己情緒;在溫欣的家庭生活中,增強了丈夫的責任感,鼓歷了孩子的求知感,實現了自己的幸福感。這樣的工作生活,說起來容易,實際起來難,須保持常態,養成習慣,成就自然。

 

問者說,「這樣的話,今生頭一次聽到,於工作生活里還有這麼多門道,佛教確實含藏道德與智慧。可是,還有一事請教,我那孩子脾氣暴燥,有辦法改變一下嗎?

 

人的性格除先天因素外,與後天飲食習慣有關;一是多吃肉食類,二是多吃蔥蒜類。食用過多時,易引人發怒,情緒不穩定,急燥、煩惱、愛動等。應多喝一點牛奶,多吃一點素食,少食一點辛辣;並保持經常,合理飲食,孩子的性格會自然改變。可以仔細觀察一下動物,凡是食肉動物,多是性情兇殘,很難人工馴化;凡是食草動物,性情相對溫順,容易人工馴養。在佛法中,有五辛之物生食生嗔、熟食生淫之義。同時,環境影響也很大;父母言行應注意方式方法,緩和緊張氣氛為祥合,疏泄緊張學習心理壓力為順暢,營造出舒適的家庭生活環境,孩子的性格當然能有所改變。

 

問者說,「聽您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茅塞頓開,受益匪淺;看來我須重新認識佛教,尊重信佛人。」

二零一三年七月

智慈記錄整理

  


推薦閱讀:

全職法師的作者是誰?
傳喜法師北京素齋館開示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三三一卷——第三四0卷
【重磅觀察】佛護法師:索達吉堪布《金剛經釋》獻疑 (十六) —— 「第一稀有」與...
佛說八大人覺經 慧律法師講解

TAG:法師 | 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