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誠法師文集】行出家之道,成人天師表(八)

(五)培養信心

  什麼是信呢?《成唯識論》說:「於實、德、能,深忍樂欲,心凈為性。」(卷第六)實、德、能就是三寶的真實性和大功德以及自己證得這些功德的能力,深忍樂欲就是發自內心的認可,並想得到它的一種好樂心,心凈為性是說它的特質是清凈無染的。

信心不是比量。學習佛法單純靠從文字上理解認識還不夠,最重要的是信心,要看自己信不信,信到多深多強。信跟人的認識理解和承認不一樣,承認有佛與不信佛的心態可能是一樣的,承認有佛與內心上面有力量是不一樣的。

  對三寶的信心如何去衡量呢?比如我們看到一尊佛像、一本經典、一個出家人,你心裡的第一感覺是什麼樣的?再比如說你看到一尊觀世音菩薩塑像,看到媽祖的塑像,看到世間女人的塑像,你心裡應該有不同的感覺才對。如果是一樣的,分不出有什麼差別,那你對佛菩薩就沒有信敬心可言。再講簡單一點,你看影集裡面自己的照片,會有什麼感覺;看到你爸爸媽媽的照片,會有什麼感覺;看到跟你有怨有仇的人,心裡有什麼感覺,那就很明顯了。為什麼看到自己的照片、父母親的照片、仇人的照片,會有很明顯的感覺,而看到佛菩薩卻沒有感覺呢?這必須去反省、思考。你看自己特別重,那為什麼呢?這就是我愛執!你看到父母感覺很親,看到仇人很厭惡,這都是自己的分別心在顛倒分別計較。我們看到佛菩薩的聖像,為什麼不能引發內在的那種非常強烈的宗教情感?其根本原因就是對三寶的信心不足。信心充足的話,對三寶自然就會恭敬,如《釋門歸敬儀》說:「興立敬本,非正信而不弘。無信必不興敬,有敬必先懷信。」(卷上)

  人們很容易把佛當作歷史人物來看待,佛究竟有多麼殊勝?佛不共凡夫的身語意功德、神通、悲心、智慧等是否能夠確信?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了。

 

  宗教歸結為信仰問題,說理是第二位的。信仰是聖教量,所有的言說、文字已經是比量了。認可承許了所學的理論,對人、對組織有信心,這還是從理論、感情上信,並不代表我們內心能跟得上,還容易退。真正的信心不斷地增長,前面的感情、理論就會淡化。所以經論上講,信心的特質是讓我們內心清凈,心凈為性,實在、輕安。

 我們對三寶的信心要不斷去培養,才能在學佛的路上持久地前進,否則出家宗旨雖然很高,時間久了就容易退。倘若有過信心清凈境界,稍稍退時,還可恢復。如果本來沒有信心清凈的境界經歷,則出問題時就不知滑到何處。不妨打個比喻來說:信心猶如汽車裡面的發動機一樣,發動機正常,這部汽車才能安全行駛;如果發動機出了問題,汽車就開不動了,即使開動也是很危險的,所以信心就是我們出家人的發動機,需要不斷去增強、鞏固。 

  如果沒有信心,佛經就成了文字元號;若有信心,才會連成一體,融會貫通。佛是依法修成的,法是規範、標準、步驟,內在有信心的力量,法才會在自己的身心上產生作用。有的人學佛很久,乃至於出家多年,都不一定清楚這些內涵,行為混同世俗,怎麼會有好的果報?信心培養起來,看經論才是活的境界,否則就是「一潭死水 」。梳理清楚佛法的理路,然後講出來,這並不難,因為講說是認識、記憶層次上的問題,關鍵是自己有沒有真功夫。比如別人唱歌、打拳,我們也聽了、看了,但到底怎麼唱、怎麼打,卻不一定會。有信心的人講出來,別人就能體會到,進一步再做出來,才能影響人,否則講得久了自己也就不想講了,一定會產生疲厭。

信心本身是一個法門,「信為修要」,「信為道源功德母」。信心能否培養起來,以及強弱的差別,是檢驗佛法的境界在我們生命中產生作用的標準。如果信心清凈,就會感到離佛菩薩很近,也容易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內在就會有無窮盡的動力,乃至於可以時時刻刻得到加持。反之,如果信心弱化,就得不到加持,內心沒有力量,法義思維不起來,對境界缺少判斷力,斷惡修善的力量弱,煩惱難以調伏。

  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般若理趣分述贊》中,從十個角度闡釋了信心的重要意義:「一、成唯識云:信如水清珠,能清濁水,能治不信自性渾濁。所以兵、食、信三,信不可棄。二、《瑜伽》云:信為欲依,欲為精進依。故入一切法,欲為根本。作意所生,觸所集起,受所引攝,定為增上,慧為最勝,解脫為堅固,出離為後邊。信既為欲依,所以初說。三、學佛法者如大龍象,以信為手,以舍為牙,以念為頸,以慧為頭,於其兩肩擔集善法,此乃《大毗婆沙》說也。四、法為諸佛手,信為眾生手。故《俱舍》言:拔眾生出生死泥也。正宗既為佛手,序分生信則為眾生手,兩手相接,故登彼岸,出生死泥。次下兩解《最勝軍王經》意。五、泛大溟海,假手以行舟;渡生死河,須信以發慧。六、游大曠野,以手持杖,捍禦群賊;游生死原,以其信手持智慧刀,御煩惱賊。七、見珍財寶,手以採拾;聞法寶,假信而方得。八、信為聖財之初,故初令起。《顯揚》云:七聖財者,謂信、戒、聞、舍、慧、慚、愧。故初令生信也。九、信者,趣聖位之梯磴,故四十心以信為初。有信根、信力。有信根故,萬善因此而生;有信力故,四魔不能屈伏。十、諸論云:信者,能越惡道,離貧賤因,故有四不壞信。由斯義故,一切經初置如是言(如是我聞),為令生信。」(卷第一)

  由此可見,一切的功德都是由信心而建立的。有了信心這個根源,我們信佛、學佛、修行成佛才能夠水到渠成、快速、迅捷。所以修學佛法的初步就是培養對三寶的信心。

  對於三寶的信心如何去培養呢?由於我們無始劫來輪迴生死,往下退墮的煩惱力量非常強盛,因此要刻意對三寶策發仰慕、祈求之心,信心才能生得起來。

  對佛、法、僧三寶的信心,首先是要培養對佛的信心,對佛種種功德的信心培養起來,才會一步步去走。成佛是無限生命的最高目標,也是修行的最後目的,這種內心的動力非常重要。有此之後,我們對法的信心和希求才能不退。

  有一次到一個地方,我看到許多人為死人燒黃紙與紙錢。一個老太太在那兒燒著,我問她:「為什麼不燒真錢,豈不更省事?」她笑著回答:「佛菩薩不要。」這種現象在不少地方都存在,去朝山的人很多,但正信的學佛人卻不多,迷信的人把佛與鬼神一樣看待。那怎麼樣才是對佛有信心呢?比如說,當我們看到佛像時,如果內心生起一種強烈的宗教情感,一種皈依之心,這可以說是信心。倘若我們不能對佛陀生起信心,這說明我們差的還很遠,說明我們很無知。那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要了解、思維佛陀的功德,比如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等功德。佛陀的身、語、意業是最極清凈圓滿的,恆時任運無間地饒益一切有情,但初心行人難以了解佛陀的無盡功德,這就需要不斷地聞思熏修,漸漸對佛陀的功德樹立一個正確的認識。這需要經常去祈求、供養、禮拜、憶念、思維,來調整自己以前對佛將信將疑的心態,將無明狹隘的心拓開,形成一種正知,逐漸培養一種增上緣,這樣的話,信心就能慢慢地在我們心中生起。其實我們跟佛相差甚遠,所以需要一生乃至生生世世不斷地來熏習、培養信心。

  法是佛親口宣說的,是轉凡成聖的方法、途徑。法的總綱是戒、定、慧。所有的佛法都是讓我們斷惡修善的,從凡夫一直到成佛都是在斷惡修善,一樣一樣殊勝的利益聽明白,才能談得到依法修行。但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雖然聽了這個法,但卻不能與它相應,原因往往是我們的基礎不夠,所以很重要的是認清我們目前的位置,知道該怎麼走,找到下手處,否則聽聞了很多法實際都用不上。在佛學院或寺院裡面,有時上午聽的跟下午聽的不一樣;今天聽的跟明天聽的不一樣;今天用功跟明天用功也不一樣;甚至聽的時候也是很亂。這是什麼原因呢?譬如我們上午聽的是四諦,下午聽的是十二因緣,明天早上又是六度。雖然說四諦、十二因緣、六度這些都是佛法,但是修的時候要一個法類、一個法類去修,還要知道如何跟前面的法類連貫起來,這些都是成佛的基礎。成佛的基礎就是聲聞乘、緣覺乘,聲聞乘、緣覺乘不是我們的究竟目標,而成佛又太遙遠。因此我們就要尋找下手處、出發點,這就要從如何聽聞、如何親近善知識開始。聽聞佛法有什麼好處?這些好處我們是否深信不疑?該跟誰聽?怎麼去聽?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如果對整個成佛次第沒有真正的認可,那麼即使聽了很多法,也很難用功實踐,這就要依靠善知識的引導,一步一步按照次第去聽聞和修習。「聽聞隨轉修心要」的關鍵是把善知識告訴我們的話聽到心裡,然後將我們整個的心意識專註在法上,這個法類就會在自己的身心相續上產生持續的力量。當我們真正得到了佛法的受用,逐步地擺脫了煩惱習氣束縛的時候,也就對法生起了真實的信心。

僧寶是清凈和合的出家眾,是一個團體的概念,是一群如法修行的出家人,包括賢聖僧和凡夫僧,因為尊貴所以稱為寶。怎麼看僧的功德呢?《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說:「《正攝法經》云:於諸僧伽,應如是念,謂說正法,受行正法,思維正法,是正法田,受持正法,依止於法,供養於法,作法事業,法為行境,法行圓滿,自性正直,自性清凈,法性哀愍,成就悲憫,常以遠離為所行境,恆趣向法,常白凈行。」(卷第四)作為一名出家人,理應用全部的生命去實踐佛法,完全地與法相應,因為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很重,需要在師法友和合增上的團隊中改善自己。在團體里要做到隨眾上殿、過堂、學習、出坡,在點點滴滴中去用功,直至最終成就道業

  現在比較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僧團裡面的僧眾在修行過程當中遇到問題的時候要去問誰?能夠信誰?要請教什麼人?第一個要能請教得到,第二個對他講的東西你能夠相信,這個就是親近善士、聽聞正法最關鍵的一個地方。譬如說在一兩百人的僧團里,有些人只對師長很有信心,但對自己身邊的法師、同行卻沒有學習的心,沒有信任的感覺,有問題的時候,一般不願意去問周圍的同行善友,即使同行給我們一些忠告、勸諫,我們也不樂於接受。這種狀態是不正常的。如果僧團中的每個人都要由師長親自去調伏的話,那一旦師長圓寂,這個僧團就維持不下去了,因為這是一種單線作用。其實在一個僧團中,師長不可能花同樣的心力去帶每一個人。僧團學修必定是層層帶動的模式,就像火車一樣,車廂是一節掛一節的,因此我們應對帶自己的每一位法師恭敬,培養信心,對同行善友感恩,相信法師能教導我們,同行能幫助我們。並且要遵守法師的引導,聽聞後必須儘力心隨法轉、依法而行。出了家要是不聽從引導,繼續按照我執習氣去辦的話,根本就不可能走得上去。如果你對帶自己的人都信不過,都沒有學習的心,就沒有條件去跟更高明的善知識學。這個就是依僧與依師的關係,所以我們要通過上面的一種教授去親近善知識,依師、依僧團學修。

  總的來說,在信仰上,我們應該對佛、法、僧三寶做到信、願、行堅固。一個人能不能學有所成,所有一切歸根結底都歸到對三寶有沒有信心,信心是一切善法的根源。


推薦閱讀:

飛星紫微斗數飛星紫微斗數網路家族文集--梁 45
蒼燃文集【八字直斷五十法
棠梨煎雪——蘇明彎文集之四(2015.10-2016.08)
愛情占星文集 ——簡略版
類似牽絲戲文案的小故事文集哪裡能找到?

TAG:成人 | 文集 | 出家 | 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