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不打不罵怎麼「管教」孩子--有效管教的八個原則
總論:現在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通過網路、書籍也很容易學習到各種各樣的教育理念。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很多的父母卻遇到了瓶頸、產生了困惑。
這些教育理念,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在我看來,每一個教育理念都有很多獨特的地方,同時也有它的適用範圍;我們要不僅僅停留在表面上用幾句話去理解一個理念,更需要更深層次去理解這個理念背後的原理,以及適用範圍,才能精確的把握並且應用到生活中。
今天我們要談的話題是:我們都知道對孩子要無條件接納,這樣會塑造孩子的安全感。但是很多父母困惑的是:在實踐的過程中,面對很多孩子有錯誤的行為,就不能管了嗎?如果這樣的話,那孩子不就無法無天了嗎?
到底能不能打罵?如果打罵的話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不不打不罵,那麼孩子可能會沒辦法學到規則,到底該怎麼辦?
打罵會造的結果:要麼逆來順受,無法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對於經歷的事情不公平無力抗爭,心裡不爽只能屈從;要麼就是叛逆,動不動就生氣,把對抗當成自己一種習慣的應對方式;還有就是逃避,不再面對現實,逃避所有的事情,逃避與人交往。
我們如何不打不罵來教育孩子?
盡量不要使用「懲罰」的方式,因為懲罰來自父母沮喪、絕望和憤怒,往往會帶著情緒的發泄,發泄完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是「我很糟糕」或「我是個壞孩子」,對孩子的幫助和成長是有限的;父母需要用「管教」來替代,管教包含著兩層含義--管理和教育,要引導孩子學會反思、承擔和改變,從而導向正面的結果。
進行管教的時候我們需要認真思考我們希望孩子擁有什麼的品格?
這個想清楚了,方法有很多種可以實施:
不打不罵管教孩子的幾個原則
第一,接納孩子的情緒,理解孩子的需要。
我們來談一談無條件接納。很多的父母對無條件接納有錯誤的理解,誤以為無條件接納就是無條件縱容。真正的無條件接納是接納孩子本身而不是他的行為,讓孩子明白無論他做什麼的事情,不會失去父母的愛,不管你做了什麼事情,我依然願意愛你,依然願意欣賞你身上的優點,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有時候孩子叛逆,還是做些出格的行為,可能真的是孩子的需要沒有被看見或者孩子被誤解了。我們要理解哪些是孩子真正的需要,哪些是孩子無理的要求,對於孩子的需要我們要儘可能的去滿足,但是如果是孩子要求的,那麼我們可以有條件地滿足。
有時候孩子真的是很傷心,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了,父母需要去安撫孩子的情緒,但是在原則上要溫和而堅定的執行。
無條件接納也需要設定界線,如果缺乏界線和規則,孩子反而沒有安全感。
第二,設定好界限,讓孩子在一定的界線里自己負責;
假如我們帶孩子到一個陌生的園子里,告訴孩子「你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他不知道哪裡是安全的,不知道什麼可能會對他造成傷害,可能會無所適從,也可能會受到傷害。
如果父母明確地告訴孩子說:「你可以在在圍牆之內的草地上隨便玩,右邊的水池不可以去玩;這些帶刺的灌木不能碰,可能會扎傷你;那些紅色的果子不可以吃,因為他們有毒……」
我們這樣說,孩子有了明確的界限,才可以更加放心更加自由地玩耍。
在家庭教育當中也是如此,我們必須設定明確的界限和規則,告訴孩子為什麼這樣設定,不是為了限制,而是為了保護,讓孩子在一定的範圍之內,更加自由更加有益的去成長。
第三 ,愛是在管教的基礎;
對事不對人,當孩子做出一些出格行為的時候,我們可以探討行為,不要對孩子的人格以全面進行否定和批評。
管教的重點就是在合理的範圍內讓他們負責,同時減少對他們的控制。
第四,教會孩子去選擇和承擔,而不是父母進行掌控。
管教意味著管理和教育,在管教過程中讓孩子學習和成長,承擔即自己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當,如果孩子做了超越界限和違反規則的事情,我們必須讓孩子自己去面對和承擔責任,引導他積極地去思考下一次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我們需要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體驗經歷,家長再加以引導。比如說很多孩子不好好吃飯,有些父母會追著喊著讓孩子吃。越是這樣孩子越不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其實方法很簡單,我們可以提醒孩子,說馬上就要開飯了,請你安排好時間洗洗手,我們一起來吃飯。如果過一會兒孩子還在玩,我們再提醒孩子一次,「三十分鐘之內我們必須吃完,半個小時之後我們就要全部收拾掉」。如果孩子沒有來,我們自己吃飯,吃完飯之後就立刻把東西倒掉。之後孩子餓了,我們必須讓他讓孩子暫時忍受飢餓,只有等到下一頓吃飯的時候才可以吃,這樣孩子就學會了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
如果孩子能夠做的事情,父母幫助他做了,你就是在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和權利。
我們需要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可能他們會去犯錯,犯了錯之後我們不用去責怪孩子,而是要去引導。幫助他們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勇敢的去面對,勇敢的去做一些彌補。
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就學會了選擇,做最對了孩子會有很強的成就感,他會越來越自信;如果做錯了,我們要引導孩子,可以重新再來一次,我可以為我的錯誤彌補。
如果我們不讓孩子為他的錯誤去承擔相應的後果,這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情。
有些家長在孩子犯了錯誤,包辦了本該孩子承擔的後果,孩子就失去了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有時候孩子在想要一些東西的時候,會大哭大鬧,尤其在當著人多的時候。如果父母批評孩子,孩子可能會用更大的聲音去哭,引起身邊人的關注,讓父母下不了台,很多的父母在這個時候礙於面子可能就會妥協。當父母妥協了,孩子就學會了,「父母是的底線是可以突破的,只要是我激烈的去鬧可能就會突破父母的底線。」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溫和並且堅定。如果孩子在人前哭鬧,父母可以平靜地告訴孩子說:「我給你五分鐘哭,但是哭完了你還是要按照我們約定的去做」。如果孩子還是繼續在鬧的話,父母可以給孩子三個選擇:「第一,你可以再哭五分鐘;第二,你可以真誠的和我們來討論有沒有雙贏的辦法?第三,你繼續哭,我就先離開。」 如果孩子繼續在哭的話,父母馬上轉身離開現場。(具體的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狀況確定,這個過程要確保孩子的安全)。
實際上,很多孩子鬧情緒是操縱父母的手段,是故意哭給父母看的,當父母離開了沒有了觀眾,孩子自己就「表演」不下去了,自然而然就會放棄了這樣的行為。
第五,積極的鼓勵和讚賞,幫助孩子增加價值感,鼓勵孩子配合父母一起來面對一些事情。
當孩子在某些事情上做的比較好或者有點點進步的時候,及時給孩子肯定;當孩子犯了錯之後勇敢的面對自己的錯誤的時候,也要及時肯定孩子的承擔精神和責任心。
放棄對孩子的控制,才能獲得更多的掌控權,不再強迫孩子聽話,孩子才會聽你的話。規則幫助孩子發展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六,依靠規則來約束孩子,而不是父母隨心所欲發泄情緒。規則意味著必須在事情發生之前設定好。很多孩子她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意味著什麼,事情出來之後,父母憑著自己的感覺和情緒來懲罰孩子,孩子當然不服氣。
在設定規則的時候,同樣要告訴孩子,這樣做的目的以及有什麼好的好處,幫助孩子學習遵守規則。有些事情我們如果不去做去實施,但是將來可以得到的更多,我們可以充滿自由,可以更好的去享受生活。
在設定規則必須明確地告訴孩子,如果這件事情做了有什麼好處?不做有什麼好處?做了有什麼壞處以及不做有什麼壞處?讓孩子去分辨,同時必須設定明確的,孩子沒有遵守規則,需要怎麼去承擔後果?
孩子違反規則之後發生之後要處理這件事情,必須及時處理,如果時間延了太久,那麼,就會造成很不好的結果。
第七:積極的尋求雙贏,在任何的衝突裡邊,我們不是為了證明我對你錯,或者說要達到我勝你敗這樣的結果。而是為了在這裡面,積極的協商和衝突尋求雙贏。
衝突本身並不可怕,最關鍵的是能否在衝突中學習和成長。
第八:尋求身邊人的幫助,讓更多的人一起來參與營造好的氛圍,在好的氛圍裡面,孩子更容易接受。
尤其對於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起參與帶孩子的家庭,特別需要尋求長輩的支持,和長輩達成一致;不要因為長輩教育程度低而否認他們的貢獻,首先要肯定他們愛孩子的心以及做出的積極貢獻,和他們探討設定一致的教育目標並尋求他們的幫助。
愛家暖心屋,旨在為青少年健康成長、選擇人生伴侶、婚前交往、婚姻家庭、親子教育、自我成長等方面需要學習提高的人提供一個學習、交流、服務的學習互助平台。
針對人際關係,青少年成長中的問題,自我形象感和安全感缺乏等方面提供一對一諮詢;自我心靈成長、婚戀情商提升,青少年品格教育等方面培訓。
直接掃描下面的二維碼進行關注
推薦閱讀:
※藥品不良反應,你怎麼看?
※從八字論貧賤富貴,看你的八字到底怎麼樣?
※怎麼看你的八字流年偏財運好不好
※離婚沒離家,我該怎麼辦?(長案例:076期)
※職場人士怎麼選擇領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