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六十六課

 

第六十六節課

思考題

260、請引用《華嚴經》的教證進行分析,邪淫、妄語、離間語、惡語、綺語、貪心、害心、邪見,分別會招致什麼樣的感受等流果?你自己如今正在感受哪些?

261、現在社會上,很多夫妻關係都非常緊張,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明白這個道理,對你有哪些幫助?

262、我們今生在遭受一些痛苦時,應當以什麼心態來面對?如何將其轉為道用?

263、你平時喜歡給人起外號嗎?看到身體有缺陷的人時,你對他們有起碼的尊重嗎?通過學習這節課,你以後會有哪些改變?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大圓滿前行》正在講「十不善業之果」。昨天已講了殺生、不與取的感受等流果,今天接著講邪淫的感受等流果。

邪淫:前世邪淫的人,今生將感得丈夫或妻子相貌醜陋、懈怠懶惰,雙方猶如仇人一樣經常吵架,勢不兩立。佛陀在《華嚴經》中云:「邪淫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婦不貞潔;二者得不隨意眷屬。」

現在世間上大多數夫妻,還沒有結婚之前,一天不見對方,就如隔三秋、相思入骨,好像失去了如意寶般身心不安。但結了婚以後,過不了多久就像不共戴天的怨敵,整天無休止地吵吵鬧鬧,甚至大打出手,一方只要不在眼前出現,另一方就如釋重負,感覺非常輕鬆舒服。他們認為夫妻不和的原因,往往在於對方性格惡劣,人品不賢善,對自己沒有良心,對家庭不負責任……卻不知這完全是各自前世邪淫的等流果所致。

尤其是現代人,不像古人一樣零散而居,大多數都是住高樓大廈,夫妻間只要半夜三更開始吵架,就會攪得四鄰不安,周圍的人一直聽到哭鬧聲、喊救命、砸東西,想睡也睡不著。之所以發生這種現象,一方面是如今人們缺乏倫理道德、家庭觀念,以至於常以種種原因導致家庭不和,給雙方帶來極大的痛苦;另一方面,也是他們缺乏佛教的因果觀念,總認為凡事都是對方的錯,把責任統統推到別人身上,卻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

我認識漢地一個特別出名的明星,她演的很多電影,大家都非常喜歡。她曾告訴我:「通過學習佛法,尤其是看了《前行》後,我心態有了很大轉變。過去始終覺得工作中、家庭中發生的好多事,都對自己不公平,現在才明白並不一定都是別人的問題,也應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現在,我的生活態度有了一種新的改變。」可見,很多人只是沒有學過佛罷了,如果真的學了,佛法會給心靈帶來許多有意義的東西。但如果不懂這一點,想完全依賴外在的物質滿足自己,或者拚命從他人身上尋找快樂,簡直是難如登天。

其實,夫妻之間發生爭執,理當認識到這是自己往昔造惡業的果報,儘可能地忍氣吞聲,不要心生嗔恨、大動肝火。在這個世間上,家庭和合很重要,一個人若能與家人和睦相處,他的心情肯定快樂,所做的事情也會有意義。否則,比如一個學校的校長天天和妻子吵架,那他心情不好的話,跟老師開會、接觸時,除了有特殊境界的人以外,通常都會把氣撒在老師頭上。各個老師的心情受到影響之後,這種情緒也會直接帶到教室里,傳遞給每一個學生……同樣,其他團體、部門的人也是如此,即便自己不是領導,只是普普通通一個人,但跟家人吵架心情很差的話,也會直接或間接波及四周的很多人。因此,夫妻之間在相處時,最好能如帕單巴尊者所言:「夫妻無常猶如集市客,切莫惡言爭吵當熱瓦。[1]」

現在許多男女剛在一起時,喜歡發誓要同生共死、不離不棄,可這種誓言往往只是一時熱情,甚至有人今天發誓了,明天就分手了。其實作為在家人,理應珍惜彼此的緣分,不要動不動就吵得面紅耳赤,否則,你們兩個大吵大鬧的話,下面的孩子在哭,上面的老人也在哭,但他們再怎麼哭也沒用,你的嗔心沒有消失之前,別人怎樣勸都無濟於事。

實際上好多夫妻吵架,只是源於一點區區小事,他們不可能為國家大事而吵,也不可能因為「你發了阿羅漢的心、我發了大乘菩提心」,為了各自發心不一致而吵。對很多在家人來講,吵架似乎成了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前不久,學院一位法師去我家鄉傳法時,就問當地老百姓:「誰能保證以後跟家人不吵架的,請舉手!」結果只有一人舉手,但旁邊的人都悄悄議論:「他家天天在吵,不可能的……」後來這位法師實在沒辦法,只好又問:「你們以後肯定會跟家人吵架的,請舉手!」此時,大家都齊刷刷地舉起了手。

由此可見,「當熱瓦」的教言真正實行起來,確實有一定的困難,但即便如此,了知這些道理也很重要。現在有些人學了《入行論》、《前行》後,不信佛的家人常對我表示感謝,說從此之後兩人吵架少了,雖不能做到徹底杜絕,但至少能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了。其實這個很重要!作為佛教徒,不一定人人都要離婚出家,故你們在家時,與家人和睦相處相當關鍵,畢竟家庭是社會的組成單位,只有家庭和諧了,社會才會真正安寧。

對一個學佛的人而言,家人或許是你前世不共戴天的仇人,今生也成為修行的惡緣;或許是你生生世世共同發願的道友,今生成為修行的善緣。但不管怎麼樣,你們既然集聚在一起了,就是一種因緣,最好能夠彼此理解,這樣一來,對自己的修行也會有幫助。然而,如今很多夫妻不懂這個道理,經常只盯著眼前矛盾不放,認為都是對方的錯,從來不去觀察自己,以至於家中經常硝煙不斷、戰火紛飛,這是非常遺憾的!

 

妄語:前世愛說妄語的人,今生將感得常常遭到誹謗,或者上當受騙。《華嚴經》中也說:「妄語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多被誹謗;二者為人所誑。」

有些人常被別人欺騙,甚至去商店買個東西,也會買到假貨,而且平時總無緣無故蒙受不白之冤、枉遭誹謗,其實這不能怪別人不好,而要明白這是自己前世說妄語的果報。如《正法念處經》云:「若人妄語說,彼人速輕賤,為善人舍離,天則不攝護。」愛說妄語的人,名聲、地位、財產始終會遭受不順,善良的人都會捨棄他,天人和護法也會不管他、遠離他。

因此,明白這一點之後,我們受到欺騙、誹謗時,對他人不要恨之入骨、以牙還牙,而要儘可能地觀想:「依靠這場風波,可以凈除我前世對他人造謠、誹謗、說妄語的累累惡業,令我的修行得以增上。這樣看來,他對我的恩德實在不薄。」尤其是修行比較好的人,當遭到別人毀謗時,根本不當作一回事,不像有些人,小小的誤會就受不了:「天哪!我從來沒有偷過東西,他竟說我偷東西了,我真想把他狠狠揍一頓,嗚嗚嗚……」

持明無畏洲(智悲光尊者)曾講過:「怨敵反對亦使修行增,無罪遭到誣陷鞭策善,此乃毀滅貪執之上師,當知無法回報彼恩德。」通過對怨恨的敵人修忍辱,自己修行境界能日益增上,甚至還有開悟的可能。同時,你明明沒有過失,別人卻無中生有地誣陷你、冤枉你,依此也能斷除對世間的貪執,覺得輪迴沒什麼可靠的,自然會鞭策自己勤修善法。所以,各種逆境和違緣,是毀壞我們對世間貪執最好的善知識,與根本上師沒什麼差別,其恩德實在無法回報。作為真正修行好的人,在遇到他人詆毀、非議時,會很珍惜這種難得的機會,並能將其轉為道用。

當然,即便毀謗可轉為道用,但我們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也一定要斷除妄語。佛經亦云:「實為第一善,妄語第一惡,舍過取功德,是人人中勝。」不然,你騙了人家一次的話,他就會「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永遠都不相信你所說的話,始終認為你在騙他。因此,語言真實特別重要,《二規教言論》也講了「正直」的許多功德,若能具備這一點,對自己的生活也好、解脫也好,都有非常大的利益。

 

離間語:前世愛說離間語的人,今生將感得眷屬、僕人之間格格不入,或者主人遭到攻擊等。《華嚴經》云:「兩舌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得弊惡眷屬;二者得不和眷屬。」

比如說,有些上師的弟子、官員的隨從、公司的下屬、家裡的傭人等內部之間相互不和,經常吵架、打架,上師或主人再怎樣費盡口舌,也始終沒辦法平息,他們不但不聽從,反而還強詞奪理,進行辯駁。我就看到有些寺院和集體中,當住持或領導特別苦惱,因為下面的人根本不聽,這樣你當了也沒什麼用,就算說一百遍,他們也不會聽,甚至鬧得更厲害。這種集體還不如早點散了好,但卻一直散也散不了,合又合不了,成天吵吵鬧鬧的,特別痛苦。

還有些家庭里的僱傭,主人指派做一件簡單的小事,但說了兩三次,他們還是充耳不聞。直到主人勃然大怒,聲色俱厲地加以呵責,這些人才慢吞吞地開始行動,極不情願地勉勉強強把事情完成。做完之後也不向主人彙報結果,敷衍了事,性格一貫惡劣。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主人前世挑撥離間的業報成熟於身,因為此種惡業所感,自己所生之處,環境非常不好,周圍始終不和合。如《正法念處經》中云:「何人兩舌說,善人所不贊,生處常凡鄙,在於惡處生。」

我們不管是學院、還是外面的學會,由於法王如意寶的加持,從大的方面來看,四眾道友還是比較團結。當然,這裡並不是極樂世界,每個人也不都是一地以上的菩薩,因此一些小的衝突也在所難免。但總體來講,這麼多年來,我們解決不了的大矛盾,從來也沒有碰到過。

所以,在座很多法師和居士,今後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與人和睦相處很重要。作為學習大乘佛法的人,若連跟人溝通的能力都沒有,那麼修安忍恐怕只是句空話了。在這個社會上,寬容和諒解非常需要,假如我們能擺脫自私自利,經常體諒別人、理解別人,即便別人做錯了也能原諒他,那這樣的大乘理念,就會給當今社會帶來一種新氣象。

最近我遇到了一些韓國人,其國內正在籌劃舉辦佛教文化節,以慶祝《高麗大藏經》出版1000周年。他們很想了解《大藏經》對人類社會到底起到什麼作用,於是便對我進行了採訪。我由衷地告訴他們:「佛陀的《大藏經》,確實是世間上唯一的如意寶。為什麼這麼講呢?你們想一想,漢傳佛教極個別的經典,如《金剛經》、《阿彌陀經》、《心經》、《楞嚴經》,影響了多少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寥寥幾部經就有這麼大力量,那麼《大藏經》的所有內容如果有人去研究、去領會、去修持,這個意義將是什麼樣的?大家可想而知。拿如今的藏地來說,不管是西方人、東方人,紛紛都來這裡探求,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因為它在《大藏經》方面,有著完整的研究和傳授,無數人從中得到了真實的利益。

現在這個社會,各種各樣的書籍琳琅滿目、數不勝數,但即便如此,人類唯一的珍寶,我認為就是佛陀的語言。佛陀在2500多年前所傳授的教義,儘管沒有音頻、也沒有視頻,只有文字完好無損地存留於世,但它的內容只要你懂得一點點,不管是什麼樣的社會、團體、家庭,即會得到真實的快樂。

我們都知道,快樂是每個人都追求的,然而它並非安立於物質上,而是心靈上的一種滿足。若想得到這種快樂,幾部佛經便已足夠,正如《水木格言》中所言[2],一個極度乾渴的人,並不需要喝光所有的江河,只要喝了江河裡的一部分水,就足以解渴。因此,《大藏經》對當前人類來講特別重要!」

總之,剛才也講了,離間語的過失非常大,我們造過這種惡業的話,一方面應該對此生起追悔心,另一方面,以後要盡量化解自他之間的怨恨,哪怕看見兩個人在吵架、關係不和,也應當盡心儘力去勸解。否則,據說現在個別學校的老師,見學生打架就非常興奮,覺得特別好看,不但不去勸架,反而在一旁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這種行為就非常不好,將來的果報也會相當可怕,大家一定要注意!

 

惡語:前世愛說惡語的人,今生會感得經常聽到不悅耳的話語,自己所說的語言也成了爭論的話柄。《華嚴經》云:「惡口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常聞惡音;二者所可言說恆有諍訟。」

在所有不善業中,惡語的罪業極為嚴重。藏地有句諺語說:「雖無箭尖利刃語,亦能刺入人心間。」漢地也有種說法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利刀割體痕易合,惡語傷人恨難消。」尤其是修行比較差的人,聽你講了100天的教言,可能一個偈頌也記不住,但若有一次批評他10分鐘,他會記性特別好,永遠把它記在心裡:「啊!您批評的這句話,把我的心徹底傷透了……」

特別是一些女眾,心很奇怪,不注意的話,就把她們得罪了。甚至有時你根本沒有批評她,她卻覺得:「上師在批評我啊,完蛋了!哇——天也垮下來了,地也裂開了,整個世界一片黑暗。我沒有希望了,只有離開了!」其實,天本來是無為法,不可能垮下來;地震又沒有出現,地也不會無故裂開,但在她的分別念中,認為剛才這句話足以令天崩地裂、日月無光。所以,我對女眾不敢隨便批評,一般都是讚歎、讚歎,因為她們的心很脆弱,稍不留神,就被有些話刺傷了。

不過,口出惡語的過失,確實可怕。尤其是對嚴厲的對境,像上師、聖者、三寶等,哪怕只說一字一句,比如惡口罵人、惡語中傷,或取外號來取笑他的缺陷,也會釀成多生累世不能從惡趣中解脫的苦果。舉個例子來說,《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中記載[3]:從前,在廣嚴城一次大節日時,五百個漁夫在眾人的幫助下,費盡全力捕到了一條龐大的摩竭魚。這條魚形狀怪異,有人頭、馬頭、象頭、牛頭等[4],長著十八個頭、三十六隻眼睛。大家見後覺得特別稀有,輾轉相告,引來了眾人的圍觀。

這時,佛陀也帶領諸位比丘來到河邊,以神通加持摩竭魚回憶起前世,講說人語:原來,此魚在人壽兩萬歲的迦葉佛時期,名為劫比羅,其父是位外道婆羅門,學識淵博、智慧超群,除佛的聲聞弟子外,再無有出其右者。劫比羅長大後,父親臨終前囑咐他:「我去世後,你去諸大辯論場所都無須疑懼,但唯有迦葉佛的聲聞弟子,因彼宗甚深難測,世論不能折服,俗智難以了知,千萬不要跟他們辯論,否則難以取勝。」

後來,國王有一次舉行大型辯論賽,劫比羅技壓群雄、大獲全勝,保住了國王先前賜封給父親的封邑。母親因顧慮佛的聲聞弟子會辯敗劫比羅,現有的封邑仍可能失去,就要劫比羅不顧其父親的遺囑,去與比丘們辯論。劫比羅前去試探,結果發現無力折服比丘。母親便讓他出家,待學完三藏佛法後,再與比丘們辯論。

劫比羅遵母命出家後,廣學三藏,成了大法師,辯才無礙。這時母親催促他摧伏佛的聲聞弟子,劫比羅說自己只精通教理而未證聖果,而其餘比丘教證俱通,勢必難以摧伏。但母親仍再三堅持,劫比羅無奈只好登上法座,初說正法,後說邪法,結果遭到諸比丘呵責。母親見後心生一計,讓劫比羅再次說邪法,被比丘們呵責時,口出惡言咒罵比丘,比丘們聽到咒罵必定默然不答,這時圍觀的人便會以為比丘辯敗而無法作答。

劫比羅天性孝順,因而再次辯論時,按照母親的要求,在理屈詞窮時,咒罵比丘們為馬口、駱駝口、獅子口等,這時部分比丘果真閉口不言,大家就以為他辯贏了。(一般來講,脾氣特別不好的人罵人時,智者誰都不會搭腔。)事後母親大喜,讓劫比羅還俗回家。但劫比羅因在僧團中呆了很長時間,對佛法已生起信心,故不願回家,並發願在生死輪迴中,再莫遭遇如此惡知識母親。然而,因他惡口詈罵僧眾,命終後墮為摩竭大魚,感受了無量的痛苦。

這個公案,法王如意寶經常都會講,還有法王的上師托嘎如意寶也常提起,並要求所有眷屬和弟子不能給人取綽號。在我們學院,以前法王如意寶講《百業經》時,特別希望聽受的人越多越好,但不少法師認為《百業經》只是故事,沒有什麼不懂的,當時就以各種借口出去了,上師顯得很不高興。其實惡語的果報相當可怕,如果不懂這一點,沒有這種因果基礎,那密法聽得再多也沒用。所以,大家以後在這方面一定要注意。

還有,過去一位比丘尼,稱呼其他比丘尼為「母狗」,結果自己五百世生為母狗。這個故事出自《百業經》,經中說: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城中有一條母狗,它前世是迦葉佛時期的比丘尼,講經說法非常厲害,得到的供養也特別多。後來,她發心將所得的財物供養僧尼二眾,以維持他們的生活。有一次,她遇到急事請僧眾幫忙,但大家誦經很忙,不能舍離善法去幫她。於是這位比丘尼心生嗔恨,口出不遜道:「我平時對你們以財供養,事事關照,可我遇到急事,你們誰都不肯幫忙,一點良心也沒有,簡直像母狗一樣!」由於她惡口謾罵僧眾,最終五百世中都轉為母狗。諸如此類的實例多之又多。

所以,我講《極樂願文》時也說了,平時不管在居士團體還是出家僧團中,都不要罵別人是什麼動物,或以「瞎子」、「胖子」等名稱取笑他人。我學校里就有個孩子,眼睛不好,別人常取外號嘲笑他,致使他在人群中特別自卑,好像活在人間沒有意義,人生過得非常可憐。所以,我們看見身體有殘缺的人時,千萬不能說難聽的話去傷害他。

甚至說些讓人不歡喜的話語,也要盡量制止。有些人見病人身體憔悴,臉上皺紋比較多,就大驚小怪道:「啊!你那麼難看,頭髮都白了,皺紋這麼多。哎喲,完了完了,你現在沒有希望了……」本來別人有許多美德,也有一些莊嚴的部分,但他卻視而不見、避而不談,非要把人家的缺陷拿出來放大。這樣的話,如果對方特別執著這些,就會痛苦萬分:「嗚嗚,所有人都覺得我老了!」因此,我們作為大乘修行人,護持別人的心很重要,與此同時,口裡也不要說惡語,如果能這樣,《受十善戒經》中云:「若能不惡口,是名大丈夫,人中端正者,一切皆樂見。」

否則,有些人口齒伶俐、吹毛求疵,大家都不敢接近他,一接近的話,要麼說你的缺點,要麼說你的過失,讚歎的詞基本上沒有。這種人說過失就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什麼詞都會用,而一講起功德就噤若寒蟬,這是非常不合理的。因此,我們平時在說話時,要和和氣氣、溫文爾雅,盡量不要說很難聽的語言。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因為菩薩顯現上跟凡夫一樣,有病有痛苦,平時也要吃飯走路,猶如混在人群中的便衣警察,裝得特別特別像,根本看不出哪些是菩薩、哪些是凡夫,因此,我們理當對一切有情都觀清凈心,宣說稱讚他人的功德。不然,如果對一位菩薩妄加誹謗、惡語中傷,這比殺害三界所有眾生的罪過還嚴重。喬美仁波切在《極樂願文》中也說:「誹謗菩薩之罪業,較殺三界有情重,發露懺悔無意罪。」

以前曾有一位禪師,他非常善於繪畫,可是每次作畫前,都堅持買者先付款,否則決不動筆,這種作風讓許多人不理解,經常對他頗有微詞。而且他有時為了賺錢,什麼都能畫,有次人們故意羞辱他,問他能否在女人的裙子上畫,他說可以可以,只要多給錢就沒問題。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不知他為何只要有錢就好,受到任何侮辱也無所謂。

後來人們才發現:原來,這位禪師居住的地方常發生災荒,富人不肯出錢救助窮人,因此他建了一座倉庫,貯存稻穀以供賑濟之需;此外,又因他師父生前發願修建一座寺院,為了達成師父的遺願,禪師付出一切代價,不懼任何罵名毀謗。當完成這兩大願望後,禪師立即拋棄畫筆,退隱山林,從此不復再畫。他只說了這樣的話:「畫虎畫皮難畫骨,畫人畫面難畫心。」這時人們才知道他很了不起,其所作所為真正是為了佛法、為了眾生。

由此可見,不能單憑外在去評論一個人好壞。有時候特別平凡的人,或許就是文殊、觀音等佛菩薩的化現,單看表面,是根本看不出來的。現在漢地有些人認為,大成就者肯定是胖胖的,所以有些假活佛為了顯得胖一點,就吃各種各樣的東西。其實這種行為很荒謬,經典中並沒有講特別胖的才是菩薩,否則,那老豬最可能是菩薩的化現了。

所以,我們要對一切眾生都觀清凈心,這樣才不會有罪過。然而,這對凡夫來說比較難,在他們眼裡,除了自己以外都是壞人,這個也不好、那個也不好,從而很容易誹謗菩薩。因此,真正想修行解脫的人,這些無意義的罪業都應該避免!

 

綺語:前世愛說綺語的人,今生將感得自己的話沒有威力、沒有份量,口才拙劣,明明坦率直言,可別人卻不信以為真,在大庭廣眾中講起話來,也感覺自己氣勢薄弱。《華嚴經》云:「無義語罪……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所有言語人不信受;二者有所言說不能明了。」

因此,我們平時要說些有意義的話語,如佛經方面、利益眾生方面的,而沒有意義的語言,沒必要一直講個沒完沒了。《正法念處經》也說:「觀綺語如刀,一切常遠離,常行於正語,是人生善道。」綺語就像鋒利的刀一樣,能夠傷害自他,沒有什麼利益,故要常講與解脫生死有關的話,若能這樣,此人便可轉生於善道。否則,說綺語的果報也很嚴重。

 

貪心:前世貪心重的人,今生會感得凡事不能稱心如意,經常事與願違,遭遇不幸。《華嚴經》云:「貪慾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多欲;二者無有厭足。」

《正法念處經》中也說:「多欲大惡瘡,若生於心中,其人貪慾故,晝夜不得樂。」什麼意思呢?貪慾就像一個大惡瘡,如果生在你心裡,那無論是貪人還是貪財,白天晚上都不會快樂,晚上睡也睡不著,白天也會過得很痛苦。而且對貪心重的人來說,就算金銀財寶、各種資具如雨般降下,他也不會感到滿足。《中阿含經》云:「天雨妙珍寶,欲者無厭足,欲苦無有樂,慧者應當知。」所以,具有智慧的人理應了知,欲妙只能帶來痛苦,絕不會有快樂可言。故我們不要每天拚命地希求錢財,而應盡量住於知足少欲的生活中。

 

害心:前世害心重的人,今生將感得經常擔驚受怕、危機四伏。《華嚴經》云:「嗔惱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常為一切求其長短;二者常為眾人之所惱害。」

佛經中也說:「心是第一怨,此怨最為惡。」可見,怨恨、傷害別人的心,是世間上最惡的。反過來說,《大集經》言:「忍為世間最,忍是安樂道。」安忍是世間上最好的,是最快樂的道。因此,我們要經常修持安忍。

 

邪見:前世邪見重的人,今生往往陷入惡見之中,常被欺誑攪得心煩意亂。《華嚴經》云:「邪見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生邪見家;二者其心諂曲。」

尤其是往昔造惡、沒有福報之人,即生很容易就生邪見;反之,有福報、有善根的人則並非如此。在我們學院,福報不錯的人,輕而易舉就能生起正見,只要學了一兩部論典,因果正見、空性正見馬上便可產生。可是福德淺薄的人,就算學了再多經論、依止了再多上師、流了再多眼淚,自己的邪見依然根深蒂固、無法動搖。如《法華經》云:「薄德少福人,眾苦所逼迫,入邪見稠林。」這種人每天被痛苦所逼惱,今天身體不行、明天生活不行,今天被這人欺負、明天跟那人關係不好,而且看誰都不順眼,覺得上師講得不對、道友講得不對,甚至佛陀也講得不對。以前就有個人跟我說:「如果釋迦牟尼佛還在世,我很想跟他辯論辯論。」——很可笑啊,這就是邪見的感受等流果。

總而言之,但願我們生生世世不要有貪心、害心、邪見,這三大特別可怕的煩惱務必要斷除。縱然不能從種子上根除,也應該了知它的過患,依止正見而聞思修行,盡量做到無貪、無嗔、無邪見!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1]當熱瓦,指當熱地區的人。據說帕單巴尊者有一百個「當熱瓦」的教言。此頌的意思是,夫妻聚在一起也是無常短暫的,就像集市場上的兩個人,偶爾接觸一下,很快便各自分開了。

[2]《水木格言》云:「諸法縱難知全,少知亦得大利,江河雖難全飲,少飲亦能解渴。」

[3]詳見《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9中劫比羅的公案。

[4]《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云:「其摩竭魚有一十八頭、三十六眼,或有人頭,或有象頭,或有馬頭、駱駝頭、驢頭、牛頭、獼猴頭、師子頭、虎頭、豹頭、熊頭、羆頭、貓頭、鹿頭、水牛頭、豬頭、狗頭、魚頭。」

推薦閱讀:

大手印和大圓滿的區別
大圓滿與禪宗的區別
法律人,你不能不懂心理學(大圓滿)

TAG:大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