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氏心意金剛棍(上)
05-29
此功法是戴魁傳授段錫福修練的棍法,其特點為勁節細膩,技法靈巧,上下連環,渾圓一體。 有譜曰:棍打一片閑,拳打一人忙。棍法須注意顧法,顧同全進無險,顧的猛進自勇,不患無進但患無顧,顧進相連方為萬全。棍法如此,它械亦然。倘不能反側不復也。 其訣:「兩個虎口相對準,握緊為體活為用;左右均可隨意進,顛倒頭尾變化精」。其法有六:「點、打、撥、押、挑、搠」。其身法隨棍之轉側變化而出,但棍無論怎樣變化,總以貼身為要,否則如同散沙也。貼身靠打,謂之螳螂棍,否則為之花棍。抖棍時寧使棍先到,不可腿先行,即棍引腿之謂也。手拳,步在前而拳在後,棍法,棍在前而步在後,所以如此者,拳則必須踩步,而棍踩步時少也。況棍先腿後可免危險。棍法步不可高,亦不宜貼地拖進,使步法不靈也。 棍之六法各有妙用,即:虛打、實點、高挑、低押、中撥、下搠。虛打者,晃手也,彼若不顧,則為打所傷,若顧則不及防吾之點,點者,若槍之刺、刀之扎也。點上加實者,因吾有暇而彼有隙,能百點百中,故名實。吾之暇是顧中有間,敵之隙是顧不及而忙也,以暇擊忙,其中點也。不亦宜乎!其中所謂顧者,即分閉,顧中有暇者,因顧不用棍,以身法顧主故,故顧中有暇也,顧中有隙者,因只顧而無暇擊,敵終有隙可乘,故日忙也。此意與太極拳中所謂「我順人背,謂之粘」之意相仿;高挑者,由下而挑托也;低押者,由上斫切而壓之也;中撥者,攔格也;下搠者,掃撲也;點之處有六:一天咽(即天突);二左右夾窩(即兩個膀窩);三左右腋窩;四左縐曲右步挺(兩乳下方);五華蓋(即七真心口);六八鵝穴(即啞門穴)。 棍有三藏:上節藏肘、中節藏身、下節藏腿,所謂藏者,包裹不漏之謂也,亦即棍到身到之用意也。身既到矣,則肘膝之到,不言可知,而棍之到更不待言矣。蓋因棍與身合為一體也。棍法有二藏:靜時身藏棍,動時棍藏身。身藏棍,可以行不意主攻擊,棍藏身,可以防全身之危險。 練習棍法,可為刺槍之根基,不過不能顛倒,活用耳,其步法常常左前右後,其上法,以前寸後墊或拖為主,即串步是也。 其用法不外炮棍、反背棍、碰棍三種。炮棍挑而兼押也,反背棍閉挎而兼刺也,碰棍滾扣前進而扎也。炮棍防上,反背防左,碰棍防右。殺手棍勁司刀刺之反背,不可不知。 主要棍法名稱:攔腰、上平、底棍、攔馬、偏馬、舞馬、領、提、踐、撤、背、點、押。總歌訣: 金剛棍法三十六 先師傳授記心中 練棍口訣六個字 點打撥押與挑搠 身成六合整勁出 纏點裹撥勁為母 進步小時須帶拖 棍前步後免危機 以下技術圖解中,棍粗端為棍尾,棍細端為棍頭
要點:聚神統形,呼吸自然,氣沉丹田。 要點:棍隨腿走,右手持棍隨右腿向前邁進,向左上方擊打,左手握棍,隨左腿向前邁進向右下方擊打。 左腳前寸,重心移於左腿,右腳過左腳向前邁進一步置於左腳前呈右虛靈步,右手持棍下押劃弧外撥,左手握棍子左腰側(圖11),隨之,右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左手握棍,棍頭向前下押,右手持棍回拉於右腰側(圖12);承接上勢,右腳前寸,左腳過右腳向前邁進一步置右腳前呈左虛靈步,左手握棍外撥,右手持棍於右腰側(圖13),隨之,左腳向前踩出呈虎步,右手持棍,棍尾向前下押,左手握棍回拉於左胯處(圖14)。 要點:撥、押棍要連續完成。 技擊:雙手持棍押擊對方胸腹中心線。 |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講 金剛經講義節要(第31集)美國聖荷西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凈空法師《金剛經》講記 (五十一)下
※《金剛經》法句探索:六
※含萬樓樓主的【金剛經】
TAG:金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