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古代漢語」北師大聽課筆記一 續1
,以致最後通行的是假借字,本字反而不用或罕用了,如「亡」最初只表示沒有或亡失,「無」只表示求雨的舞蹈;從西周金文開始,有無的無既用「亡」,也用「無」;先秦古書中「無」的用例已大大超過了「亡」;到後代,基本上都用「無」字了。
3、古今字:同一個詞在不同的時代用不同的字來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在前的叫古字,在後的叫今字。如「莫→暮」。
4、古今字的形體:(1)古字+形符→今字。如「其→箕」「取→娶」「昏→婚」。(2)古字改變形符→今字。如「說→悅」「振→賑」「沒→歿」「張→脹」。(3)古字略加變形→今字。如「大→太」「閑→間」「陳→陣」。(4)也有些由通假造成的古今字,形體上可能無關。如「亡→無」「伯→霸」。
5、古今字形成的原因:(1)古今字假借為其他用途,又為它的本義造今字。如「正→征」「隊→墜」「或→域」。(2)古字用於表示引申義,又為它的本義造今字。如「責→債」「益→溢」「景→影」。(3)古字用於表示本義,又為它的引申義造今字。如「解→懈」「家→嫁」「支→肢」「道→導」。(4)古字用於表示本義,又為它的假借義造今字。如「辟→避」「厭→饜」「與→歟」。
6、古今字與假借字的關係:二者有交叉現象。古今字立足於時代的不同和用法的分工,假借字則立足於文獻中文字所表示的意義跟它的本義是否有關。
7、異體字:(1)狹義的異體字指讀音相同,意義相同,而形體不同的文字。(2)廣義的異體字除包括狹義異體字外,還包括文獻中通用的假借字和古今字。本教材討論的是前者。
8、異體字的形體類別:(1)文字結構類型的不同。如「淚—— 」「野—— 」「看—— 」。(2)同是會意字,而構成成分不同。如「明—— 」「棄 」。(3)同是形聲字而成份或位置不同。如「煙 」「歌—— 」「村—— 」「嶺—— 」「鞍—— 」。(4)隸變不同或文字訛變。如「春—— 」「享—— 」。(5)為了書寫方便而形成的俗字。如「冊 」「別—— 」。(6)還有一些是古體字。如「禮—— 」「無—— 」。
9、異體字的辨識:(1)同出一源,分化後分工明確。如「烏」和「於」原先是同一個字,春秋後才逐漸分化為不同形體,二字分工明確,意義不同。因此它們曾經是異體字,現在卻不算了。(2)雖然通用,但有一個義項不通用。如「修」和「 」是通假關係,而不是異體關係。
10、繁簡字:簡化字與被簡化的繁體字合稱為繁簡字。(1)簡化字:特指1956年國務院公布的《漢字簡化方案》所頒布的簡化字,不一定筆畫少就是簡體字。(2)繁體字:特指與簡化字相應的繁寫楷書字體。
11、必須注意的幾個問題:(1)同形字:有些簡化定與古書中的某些字字形完全相同,但實際上是讀音和意義都不相同的兩個字,形體相同純屬於巧合。如「臘—— 」「術—— 」「適—— 」。(2)同音替代字:簡化字中有一些來源於原先意義不同的同音(或音近)字,如「後後」「葯—— 」「仆—— 」「幾 」「谷—— 」。(3)兩字共簡為一形,必須注意判別它代表的到底是哪一個字。如「鍾」是「鍾」和「 」的簡化字。另外還有「歷—— 、 」「復—— 、 」。
四、 古今詞義的異同
1詞義異同的情況:1)有些詞古今都用,詞義不變。如山、水、雪、母、弟、心、耳等。2)古用今廢詞。古代曾經使用而現代不用的舊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