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計(7)

 

  第五十四回 英雄逐鹿

  三個世界

  1974年2月22日,毛澤東在會見尚比亞總統卡翁達時,提出了著名的「三個世界」的理論。毛澤東說:「我看美國、蘇聯是和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們是第三世界。」這一戰略思想,超越了傳統觀念,突出了力量矛盾,打破了狂妄計劃,改善了國際環境,加強了友好關係,樹立了大國形象,是主席他老人家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關係新格局的深刻認識,有效的指導了20世紀60年代以來中國的內政外交政策。其實,「三個世界」這一偉大的戰略思想的理論意義遠不止於此,它還為我們就如何分析任何歷史時期的複雜國際關係的問題提供了方法論意義上示範作用,啟迪了我們的智慧。

  鑒於《西遊記》中所描述的仙魔人三族爭雄的局面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國際關係格局有著驚人的相似性,在此我們鄭重引入「三個世界」的理論以指導我們《西遊記》的解讀分析工作,以便大家能夠對《西遊記》世界中那波瀾壯闊的軍事政治鬥爭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

  依照主席「三個世界」的劃分方法,《西遊記》中的各派勢力當作如下劃分:玉皇大帝和如來佛祖是第一世界;以太上老君為代表的道教教派勢力,以彌勒佛為代表的佛教內部的在野勢力,以鎮元大仙為代表的散仙勢力是第二世界;以牛魔王為代表的野妖精勢力和以唐王李世民為代表的人族勢力是第三世界。在作了如上劃分之後,《西遊記》中錯綜複雜的派系鬥爭就會一目了然了。原來,一切的紛爭都只源於玉皇大帝和如來佛祖的兩極爭霸。而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就具體展現了這一爭霸過程。一直以來,我們一再強調取經的真實含義就是談判。此刻我們也不難明白,這場萬眾矚目、曠日持久、艱苦卓絕的談判的實質就是一場爭霸戰。正因為這場爭霸戰爭是發生在有著天子與諸侯這層上下級關係的兩位帝尊之間的,所以我們才說有關如來佛祖的定位問題是理解《西遊記》的一把鑰匙。如果不是因為如來佛祖礙於自己的諸侯身份,這場爭霸戰不會打得這麼悄無聲息,取經也完全沒有必要。

  

  東擴博弈

  為什麼如來這麼在乎自己的這個諸侯身份呢?他不能拋棄掉這個身份和玉帝徹底決裂嗎?不能。因為如來需要蟠桃,佛教更需要蟠桃。而且,如來佛祖的這個諸侯身份來之不易!如來佛祖之所以能有今時今日之「五方五老」的崇高地位,完全是因為在他之前的若干代佛祖前仆後繼式的苦心經營。當然,玉皇大帝之所以最終能夠接受佛教,其原因不過是玉帝欲以和平的手段來招安佛教罷了。統治者的招安向來是有著險惡用心的。其結果,自然是好景不長!如來佛祖自受命以來就為佛教的身份危機而殫精竭慮,對於玉皇大帝的心思他也了如指掌。在被玉帝踢出「蟠桃大會」之後,要保住佛教勢力在天庭的名分,保住這先祖們不懈努力才得來的經營成果,如來不能與玉帝徹底決裂。同時,強敵當前,如來沒有自甘墮落,在受到玉帝的致命打擊之後,他立即展開了戰略反攻。憑藉著自己不斷壯大的實力,再巧妙的利用天庭的內部矛盾,如來把玉帝逼到了談判桌前。在談判桌上,如來與玉帝邊打邊談,以打促談。

  當然,任何一場談判都需要有一個談判諸方共同認可的前提。否則,這場談判是沒有辦法展開的。這就好比「台灣問題」,國共談判的共同前提就是「一個中國」。也只有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台灣問題才可以通過談判來解決。否則,「台灣問題」的解決還得另覓良策。如來發起的這一場取經談判絲毫也不例外。那麼,取經這場談判得以展開的前提究竟是什麼呢?是天庭的統一領導嗎?不是。如來從來也不曾否認過天庭的統一領導。否則,佛教也不會積極謀求天庭的認可了。如來的戰略意圖是在堅持天庭的統一領導下佛教利益的最大化。換句話說,如來認可天庭的統治,玉帝的權威,但是如來不認可天庭和佛教之間的勢力範圍的劃分。也就是說,如來對玉帝開出的招安條件不滿意,他要重新劃分天庭和佛教之間的勢力版圖。因此,要想取經談判能夠取得最後的成功,它的共同的前提必須是如來的版圖要求不能傷及玉帝的根本利益。這是取經談判得以展開的最根本的邏輯起點。否則,這場談判沒辦法展開,即使展開了也不會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收穫。任何企圖斷人財路、扼人命脈、毀人根基的談判都是不會成功的!換句話說,談判只有在雙贏或多贏的情況下才會成功。否則,即使是達成了協議,也會有下一輪談判來推翻這一協議。記住這一點很重要。

  當初為了蟠桃,是佛教自己一心一意要加入天庭的,因此在那一場加盟談判中佛教手中沒有什麼可以為用的籌碼,談判是在「佛祖為魚肉,玉帝為刀俎」的情況下展開的。因此,那一場談判的結局可想而知。雖然佛教最終也得償所願加入了天庭,得到了蟠桃,但是那畢竟是佛教委曲求全的結果。如果說早先的佛教對這一妥協退讓外交政策下形成的勢力版圖還能夠基本接受的話,那麼隨著佛教自身的不斷發展和壯大,原有的版圖和現實的實力漸漸失去了平衡,佛教內部對於自身的處境也有了不同的思考。因此,在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佛教自身謀求版圖擴張的衝動也越來越明顯了。在佛教內部,這種擴張衝動漸漸成了氣候,匯聚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在成長過程中,這股急劇發展的擴張勢力漸漸的產生了理論上的訴求,於是大乘真經應運而生了。如來就是大乘真經理論上的集大成者,而觀音菩薩則是大乘真經的忠實追隨者。因此,雖然取經本身並沒有任何意義,但是觀音卻要唐僧取大乘真經的的緣由正在於此。這大乘真經正是點出了佛教急於擴張的內在衝動。不過,大乘佛教徒內部,意見也並不統一。大鵬雕和如來顯然都是主張東擴的,但是在戰略路線上兩者差別巨大,以至於大鵬雕被政敵所利用了。在如來的努力下,大乘佛教開始慢慢形成了。那些不贊成擴張或者不支持擴張的教眾,不管他們是出於何種動機,全部都被劃歸為小乘佛教。雖然其中有不少人一直並不承認自己的小乘佛教的身份,但是這些由不得他們,歷史從來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既然取經談判的共同前提必須是如來的版圖要求不能傷及玉帝的根本利益,那麼這個前提是如何達成的呢?四大部洲的版圖是固定的,如來的版圖擴張了,那麼玉帝的版圖勢必將縮小。這個結果玉帝會接受嗎?絕對不會。因此,如來的版圖的要求不能是這種機械式的擴張道路。否則,這場談判如來必敗無疑。那麼,如來到底應該怎麼做呢?這種機械式的擴張道路本質上是固定存量的重新劃分,這種劃分的結果是一方受一分益,另一方則受一分損。為這種劃分而進行的談判,在博弈論上被稱為「零和博弈」。也就是說,不管你怎麼劃分,一方所失去的正是其他方所得到的,因此總量是不變的。剛才說過,談判必須是在雙贏或者多贏的情況下才能獲得成功,否則談判結果缺乏穩定性。「零和博弈」有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那就是賭博。不管是何種方式的賭博,雖然財富在不同的賭徒之間流動,但是在總量上財富卻是守恆的,變化的只是財富結構。在「零和博弈」下,想要實現雙方的合作關係是不可能的。這也就是說,在這種機械式的擴張道路之下,如來和玉帝的談判必定會失敗。所以,如來想要談判成功,就一定要走總量擴張的道路。這也就是說,只有如來和玉帝都能從這場談判結果中獲益,才能確保這場談判最終成功。談判雙方都獲益,這樣財富總量勢必會增加,這種談判在博弈論上被稱為「正向博弈」。我們常說,收入分配改革首先要從如何做大蛋糕上著手,而不應該首先是在如何切分現有蛋糕上糾纏。這正是「正向博弈」這一理論的生動體現。

  可是,四大部洲的版圖是固定不變的。如來如何能夠實現自己和玉帝勢力總量上的擴張呢?1929年,「東北易幟」之後國民黨形式上統一了全國。但是,為什麼在全國一片白化的情況下紅色政權卻能夠繼續存在呢?因為國民黨統治有盲區。那些窮苦山區和邊遠地區正是國民黨統治中的薄弱環節,也就是國民黨的統治盲區。紅色政權能夠在這些統治盲區中生存並發展壯大起來。其實,四大部洲之中就有許多佛道勢力的盲區。遠的不說,西天路上的許多國家其實就沒有幾個是信奉宗教的。因此,掃除區域盲點是如來實現「正向博弈」的一個有效途徑。但是,如來的「東擴大計」志在必得,不可能僅僅寄希望於一個個零碎的區域盲點。

  全面理解如來的「東擴大計」,其勢必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地域擴張:掃除區域盲點。關於這一點的案例,西天路上數不勝數。比如,滅法國、祭賽國、比丘國等國國王都從不信佛甚至謗佛毀佛的無神論者一改而為虔誠忠實的佛教信眾。如來的這一「利己不損人」的策略雖然沒有令玉帝受益,但是也沒有讓玉帝受損,因此不會受到玉帝的激烈反對。其實,從取經隊伍在滅法國的傳道過程來看,悟空並不提倡罷黜百家,獨尊佛家,而是主張「三教並立」的宗教政策。由此可見,在如來開拓宗教新市場的過程中玉帝也是受益者之一。只不過,在地域擴張之中如來的收益要遠遠超過玉帝。

  2.階層擴張:掃除市場盲點。第五十回《情亂性從因愛欲 神昏心動遇魔頭》中:【行者見他關了門,心中暗想:「這老賊才說淘米下鍋,不知是虛是實。常言道:"道化賢良釋化愚。』且等老孫進去看看。」】此處可見,佛道兩家的客戶群其實並不一樣。看來,道教勢力不光存在著特殊的區域盲點,同時就一般社會情況而言也存在著市場盲點。所謂【道化賢良】,正反映出了道教的中高端市場的定位初衷。因此,道教是面向知識層的,它的客戶群是以社會中上層人士為主力的。毫無疑問,道教的客戶群都是極為優質的。與此同時,佛教的市場定位卻恰恰相反。所謂【釋化愚】,正說明了佛教的市場開拓更看重低端市場的發展。因此,這市場定位的差異是佛道兩家根本利益不構成衝突的根本性原因,也是如來畢其功於談判之一役的信心源頭。

  但是,佛道兩家的這種市場定位的差異究竟是天然生成的,還是人為造就的呢?應該說兩者兼而有之。相信除了佛道兩家之外,世上還存有過很多另外的宗教體系。只不過,凡是與道教爭搶市場份額的宗教勢力一個也不可能存活下來。唯有以「性靈輪迴」為基本理論基礎的佛教在苦於輪迴掙扎的社會底層中慢慢成長起來。也正因為佛教的起步是在輪迴之中,所以終日於長生殿中度春秋的玉帝根本沒有注意到它的存在和發展。當佛教的勢力壯大到進入玉帝法眼的時候,一切都不可挽回了。所以,草根性對於佛教的存在來說是天生的,而對於佛教的發展來說又是人為的。當如來拿著這種市場定位的差異來與玉帝談判時,這種人為的因素又被顯著的放大了。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如來的這種差異化經營方式實際上是現代營銷學的基本理念之一。佛道兩家的這種市場定位的差異是經營者對市場進一步細分的結果。而這種市場細分是建立在市場需求的差異之上的。因此,如來的這種營銷理論可以稱之為「需求分層理論」。又因為這些需求差異均源於客戶差異,所以這「需求分層理論」又可稱之為「客戶分層理論」。結合到如來的身份和地位,這種「客戶分層理論」可進一步改稱為「信眾分層理論」。可見,偉大的時代誕生偉大的理論,而偉大的理論造就偉大的領袖。

  3.綜合擴張:「三教並立」。為什麼說「三教並立」是如來的一種擴張模式呢?這裡有兩個分析範疇:宗教和政治。宗教方面,「三教並立」實質上就是指佛道兩家的發展並行不悖。一方面,原本道教的信眾也開始信奉佛教,那麼佛教勢力擴張,但是因為並行不悖的教導的存在,道教勢力也並未受損;另一方面,因為並行不悖的教導的存在,原本佛教的信眾也開始信奉道教,那麼道教勢力擴張,但是佛教勢力也未受損。如此一來,「雙贏」的局面出現了。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說「信眾分層理論」給佛教的擴張提供了可能性,那麼「三教並立」就為佛教的擴張帶來了必然性。事實上,「三教並立」的策略是非常成功的。在天竺也出現了道士,在東土也有了和尚。鳳仙郡一事讓大家都實實在在的領略了「三教並立」的好處:那些道教的文書,佛教的關牒,都入了玉帝的彀中。當然,在這裡就自然而然的出現了一個收益如何分配的問題。這就牽涉到另外一個分析範疇了。政治方面,「三教並立」的實質就是儒教的崛起。儒教的本質乃是政道,王霸之道。實際上,從如來和玉帝的實際表現來看,他們都已經脫離了自己原本的宗教而改信儒教了。佛教也好,道教也好,都已經淪為了政治家們對內凝聚實力、對外擴張勢力的政治工具了,意識形態而已。「三教並立」的本質乃是政教分離。如來推崇儒教的目的就是為了在三界之內推崇***玉帝的權威的同時為自己的權威尋找合法性基礎。因為天庭與佛境之間是天子與諸侯的關係,玉帝與如來之間是君與臣的關係,***有了權威,作為「五方五老」之一的如來自然就威加海內了。如來渴望這種關係能夠在談判結論中得到玉帝永久的認可。為此,如來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從鳳仙郡的實際情況來看,如來雖然積極謀求東擴,但是在財政上他已經基本接受了天庭的高度集中的財政管理體制,即「統收統支」的財政管理制度。凡間的供奉,不論佛道,都將統一作為天庭的財政收入,由天庭進行集中管理。在天庭內部沒有任何一位臣子擁有獨立的財權,所以如來想要穩住自己在天庭的權位,他就必須要交出這原本獨立的財權。但是,這「統收統支」的財政管理體制太過僵化了。如果如來真的認真執行這一套財政管理體制,那麼他的任何雄心抱負都將化為泡影,玉帝僅僅通過財政上的集中管理就可以囚禁如來於無形。因此,要想有所作為,如來還須得另闢財源。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黃宗羲定律」產生的緣由吧!歷史上每一次稅種的歸併,雖然都打著輕徭薄賦的名頭,但實際上歸併之後又會產生若干種新生稅種,於是稅賦改革的結果就是稅賦體系越來越複雜,稅收負擔越來越沉重。

  如來是如何開闢財源的呢?開徵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行政性收費是指國家機關、司法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機構,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省以上財政部門的規定行使其管理職能,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收取的費用。不過,如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並無法規支撐,因此他不能明目張胆的去收費。作為金平府「專項基金」的籌集方式,該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水利費)就是秘密進行的。另外,除了開徵行政事業性收費之外,如來還通過市場途徑籌集財政資金。第九十八回《猿熟馬馴方脫殼 功成行滿見真如》中,【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此處可見,如來通過向信眾提供誦經服務(走穴)以獲取高額回報。這跟現行分稅制下,財權與事權並不對等的地方政府的賣地趨向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綜上所述,如來的擴張理論實際上是建立在市場細分基礎之上的。在面對一個完全對宗教陌生的市場的時候,如來以宣揚佛教為主,提倡「三教並立」。在面對一個成熟的宗教市場的時候,如來對這一市場再進行進一步的細分,可分為道教市場和非道教市場。對於非道教市場,如來仍然以宣傳佛教為主,提倡「三教並立」;對於道教市場,如來也宣傳佛教,也提倡「三教並立」,但並不強勢。如來依照這一理論進行勢力東擴,不但不會遭到玉帝的反對,反而極有可能得到玉帝的認可。但是,佛勢力的東擴究竟會東擴到一個什麼樣的地步呢?玉帝和如來還要進一步博弈。  九環錫杖

  取經之路有十萬八千里之遠,為了能夠有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最終結果,玉帝和如來可以深入談判,盡情博弈。但是,取經隊伍可不這麼想。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儘早完成取經大業以便早成正果。因此,在取經行程上玉帝和如來與取經隊伍之間是有矛盾的:一方面,玉帝和如來都希望取經談判能夠徹底深入,充分博弈。如此一來,取經大業勢必耗時彌久;而另一方面,取經隊伍卻想儘快完成革命任務,早成正果。為了談判的徹底深入,取經隊伍的西進方式必須是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容不得有半點的投機取巧。唯有如此,玉帝和如來才能夠通過對西天路上的各種障礙的處理來充分表達各自的軍政訴求。可是,腿長在別人身上,取經隊伍的具體西進路線如來和玉帝都不能控制。雖然西天路上駐有不少談判的棋子,但是如果悟空他們一遇難題就立即繞路,那麼那些為談判而設置的各種籌碼就都沒有任何意義了,取經也就沒有意義了。於是,如來和玉帝派出了強大的監督陣容以期加強對取經隊伍的引導和督促。不過,就取經本身而言,唐僧師徒如果真的遇到強敵了,那麼繞道西進也並不是什麼壞主意。萬一悟空直接馱著師父越過障礙在西天路上一路飛奔,那麼如來和玉帝又能把悟空他們怎麼樣呢?取經最後恐怕要以尷尬收場。況且,39位取經保護神對取經的真實含義也並不清楚,他們被告知的主要任務是保護唐僧的安全,因此他們的監督工作也只能浮於表面,難有實效。

  那麼,如何來解決取經策劃人和取經執行人之間的這個在西進行程上的矛盾呢?對取經行程設置有效的系統障礙。這個障礙不在取經隊伍之外,就在取經人凡僧唐三藏身上。唐僧是取經大業的核心人物,控制住了唐僧就握住了取經行程的命脈。取經路上,唐僧必須徒步西進,一個一步腳印,駕不了雲,也御不了風。唯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確保取經隊伍的西進節奏與取經策劃人的外部設計互相配合。當然,也正因為如此,西天之路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不少意外。有些意外是純粹的野妖精所為,而有些意外則是某些勢力別有用心的試探。

  不過,前文已經證實了唐僧不能駕雲之事純屬子虛烏有。不僅唐僧可以駕雲,而且所有的凡體都可以駕雲。那寶象國的公主、朱紫國的皇后的回歸不是雲托凡體的明證嗎?退一萬步來講,即使唐僧不能駕雲,那麼西天路上的無數次實踐證明唐僧是可以為風所攝的。如此一來,如來的這個對於唐僧的系統設置不是顯得有名無實了嗎?但是,西天取經的事實也的確證明了如來的這個系統設置是非常有實效的。西天之路,取經隊伍走得踏實,確實並無半點投機取巧之處。取經師徒為什麼會這麼安分守己呢?為了這一份堅持,有時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這裡面一定有問題。但是,這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取經隊伍的行李有問題。如來真正的系統設置並不在唐僧身上,而在取經的行李之上。

  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取經隊伍到底有哪些行李吧!通關文牒、紫金缽盂、九環錫杖、錦斕袈裟以及一些衣帽細軟,這些就是唐僧西天取經的全部家當了。那麼,究竟是其中的哪一件行李有問題呢?還是,全部的行李都有問題?首先,衣帽細軟這些可以排除在外了,因為這幾樣具體的東西並不在取經隊伍的必需之列,既可以是這樣的幾件,也可以是那樣的幾件,偶然性因素很強,並不屬於系統範疇。剩下的通關文牒、紫金缽盂、九環錫杖、錦斕袈裟這四樣物件是取經隊伍的必需品,如果取經行李有問題,那麼問題就一定出在這四件之上。因為這四樣物件之中只有兩樣是如來的,又因為如來是系統設置人,所以這個問題行李的範圍可進一步鎖定在九環錫杖與錦斕袈裟之間。那麼,這二者之間到底是哪一件有問題呢?九環錫杖,還是錦斕袈裟?

  唐僧的這四樣行李在取經路上都有著各自屬於自己的不同故事,但是唯有九環錫杖是個例外,好像這個物件的出現完全就是多餘的。如來為什麼要觀音菩薩把九環錫杖交給唐僧呢?第八回《同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中描述道:如來【即命阿儺、迦葉,取出「錦襕袈裟」一領,「九環錫杖」一根,對菩薩言曰:」這袈裟、錫杖,可與那取經人親用。若肯堅心來此,穿我的袈裟,免墮輪迴;持我的錫杖,不遭毒害。」】拿著這九環錫杖就可以使唐僧免遭毒害了。原來是這麼回事啊!可惜,這是個不折不扣的謊言。這九環錫杖跟隨唐僧師徒一路西來,唐僧還不是照樣受盡了妖精的毒害嗎?就毒害的本意來講,黃花觀的事實就擺在那裡,不容置疑。至於錦斕袈裟可以免墮輪迴這一說,還真不能確認真假。因為唐僧不曾死,所以此說也就無法驗證了。因此,這九環錫杖是最值得懷疑的對象。

  如果這九環錫杖的確是有問題的,那麼如來究竟對它動了什麼手腳的呢?第八回中,就在觀音菩薩領受九環錫杖等物件之前,如來對觀音做了一番吩咐,而那一番吩咐是有玄機的。【如來見了,心中大喜道:「別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菩薩道:「弟子此去東土,有甚言語吩咐?」如來道:「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要半雲半霧:目過山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叮嚀那取經人。但恐善信難行,我與你五件寶貝。」】如來為什麼要讓觀音菩薩半雲半霧呢?就是為了觀音能夠查勘清楚取經之路嗎?不是。如來剛剛誇讚過觀音菩薩的神通廣大,他豈會不知菩薩有雄視三界的本領?六耳獼猴襲擊唐僧之事菩薩都可以看在眼裡,西行之路她又豈會查勘不清?可問題在哪兒呢?問題就出在這九環錫杖之上。其實,除了如來這樣的人物之外,沒有人能夠帶著這個九環錫杖駕雲御風。就算是觀音菩薩這樣的人物,拿著此九環錫杖,也只能半駕雲霧而已。如果不是出於這個原因,此九環錫杖完全可以交由惠岸行者帶回,無須由菩薩親持。雖然惠岸行者當時已有鐵棒在手,但是再執一禪杖亦並非難事。不過,觀音菩薩拿不起的九環錫杖沒道理悟空一定也拿不起。那麼,悟空拿得起這九環錫杖嗎?拿不起。還記得當年觀音菩薩是怎麼收伏悟空的嗎?早在悟空前往落伽山請菩薩收伏紅孩兒的時候,我們就曾見識過悟空和觀音菩薩在法力上的巨大差距。悟空連菩薩的凈瓶也托不起來,因此他才徹底向觀音菩薩低頭的。所以,只要一離開地面,悟空是拿不起這九環錫杖的,取經隊伍之中沒人能拿得起這九環錫杖。因此,在取經隊伍之中此九環錫杖只能是逶地而行,不隔虛空,它就像一支鋼釘把取經隊伍牢牢的釘在了茫茫大地之上。

  前文在分析悟空身世的時候曾經提到,九環錫杖的前身就是地藏王菩薩手中所持的金錫禪杖,經如來加工之後才變為九環錫杖並最終落在取經人唐僧手上的。那麼,此說究竟有無道理呢?

  需要強調的是,法寶的造就並非隨意之事,很多高級法寶的修鍊是需要極為苛刻的條件的。《西遊記》中的法寶大部分都是在開天闢地之初修鍊而成的,比如葫蘆、凈瓶及鈴鐺之類。太平盛世,已無修成法寶的可能了。否則,太上老君會通過毫無節制的製造各種各樣的法寶來確立自己的權威。天地開闢既久,但有仙氣的各類法寶原材料,要麼已經名花有主修成正果,要麼已經久別混沌,仙氣喪失殆盡。因此,想要通過後天努力來修成高級法寶的可能性已經基本消失了。比如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其實是造不出第二件來的。儘管後天也能打造出的一些法寶來,但是那些基本都是一些神力有限的兵器而已,絕無可能入圍高級法寶之列了。天庭的蟠桃樹之所以會有大中小三個株次的差別,恐怕是因為最先得到的蟠桃樹的仙氣已經開始慢慢消失了。那三千六百株蟠桃樹可能並不都是在這一次天地生成時所得到的,而是經過若干次天地生成之初的積累而來的。也許是每次天地生成之初玉帝都會得到一批仙氣十足的蟠桃新苗,同時也有一批蟠桃因為仙氣喪盡而遭淘汰。於是,劫劫輪轉更替之中便有了這大中小各一千兩百株蟠桃樹之規模的蟠桃園。又或許,並不是每次天地生成都會產生蟠桃新苗,蟠桃新苗的出現是有幾率的。但是,即便如此,也改變不了蟠桃樹新陳代謝的規律,只不過將新老代謝的周期拉長而已。另外,鎮元大仙的人蔘果,雖然只有一株,但是恐怕也逃不出這仙氣消損的鐵律。

  既然後天修成高級新法寶的可能性已經沒有了,那麼想要得到一件煥然一新的高級法寶的唯一途徑就是改裝。因此,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和唐僧的九環錫杖其實都是經過如來加工之後才成為面貌一新的新法寶的。悟空的金箍棒改裝之事前面已經有過分析,那麼九環錫杖的改裝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其過程是否也有蛛絲馬跡可循?我們要堅信一點,那就是只要作假就一定會留下痕迹。那麼,九環錫杖的破綻究竟在哪呢?我們來看一張圖,一張真正佛家禪杖的圖。

  仔細觀察上圖,我們發現九環錫杖本身有一個天大的破綻,那就是環數不對。真正的禪杖應該是有十二環的,而不是只有九環。這個十二環之數印證了佛教的「十二因緣」之說,是不能擅改。此處,十二環變成了九環,這說明這個禪杖是被人動過手腳的,而這個動手腳的人就是如來。

  綜上所述,可以大膽推測這九環錫杖就是唐僧師徒不能駕雲西行的真正原因。不過,《西遊記》的作者在進行這一系統設置時可能已經考慮到這一條件過於苛刻了,如果取經隊伍一切行動均執著於此,恐怕會有礙全書的情節發展,因此我們發現作者在這裡耍了一個小手腕。這個小手腕就是他在對取經隊伍的描述中有意無意的忽略了九環錫杖的存在。仔細檢索《西遊記》原文,我們就會發現九環錫杖其實是時有時無的。整個西天之路,九環錫杖的出現次數不足十次。雖然我們說九環錫杖是行李之一,但是它並不真正的行李,就像悟空的金箍棒不能被認定為行李一樣。這九環錫杖有時是擔在白龍馬之上,有時是拄在唐僧手上,妖精來抓唐僧或白龍馬的時候這柄九環錫杖一般都會十分識趣的消失了。而在一切風平浪靜之後,這一根禪杖忽然間又出現了。

   以退為進

  在確定了取經談判的前提、方式以及路線之後,如來的「東擴大計」應該水到渠成了吧!不過,談判既不是說學逗唱,也不是坑蒙拐騙,而是實實在在的利益之爭。因此,談判的本質並不在於賣弄華而不實的辯才,也不在於炫耀挖空心思的伎倆,而在於腳踏實地的努力尋找能夠讓談判雙方達成妥協的切合點。要想談判獲得最後的成功,談判的主要推動者一定要有實質性的讓步和妥協。否則,談判難有實質性的結果。有那麼一群本末倒置的人,總以為僅憑藉著自己高超的談判伎倆,可以不需要作出任何實質性的讓步,就能推動談判向對自己有益的方向發展了。殊不知,這樣的談判即使有了承諾,又有誰會去兌現呢?撿了小便宜的人,切莫沾沾自喜!

  既然如此,那麼為了能夠取得取經談判的最後勝利,英明神武的如來佛祖又作出了什麼樣的實質性讓步呢?如來向玉帝交出了自己的底牌。什麼底牌?唐僧肉。在被玉帝踢出「蟠桃大會」之後,佛派之所以能夠情緒穩定,安然渡劫,完全是因為如來運籌帷幄般的巧妙周旋。而如來之所以能夠運籌帷幄,正是因為他有唐僧肉作底牌。現如今,這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秘密已經成了三界頭條爆炸性新聞。這個傳言,不管是誰向三界散布的,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玉帝已經知道這個秘密了。這也就是說,玉帝知道了如來可以與向天庭相抗衡的最後一張底牌了。如來握著這樣的一張底牌來向玉帝投誠,玉帝又怎麼可能相信他呢?既然你已經投誠了,那麼留著這張底牌又做什麼打算呢?是給自己留條對抗天庭的後路嗎?如果在這場談判過程中,如來一直迴避這個問題,拒不交出這張底牌,那麼玉帝是不會讓這場談判有什麼好結果的。對於這一點,如來心知肚明。但是,如來要如何交出這張底牌呢?

  首先,時機是非常重要的!雖然這張底牌始終都要交出來,但是交出時機的選擇卻大有文章,既不能過早,也不能過晚。過早,那就顯得如來太沒社會經驗了。玉帝輕而易舉的就拿走了這張底牌,那談判還有必要嗎?過晚,談判都結束了,交不交底牌已經沒有意義了。既然是談判中最後的一張底牌,那麼無疑要在談判結束之前交出來。一旦交出了這張底牌,取經談判就可以宣布勝利閉幕了。同時,因為這是一張事關全局的底牌,所以有關於它的要求應該儘早提出來好讓談判儘早進入正題。一旦提出了這張底牌的要求,談判即進入實質性關鍵階段。前文提到,取經談判結束於隱霧山,而如來就在隱霧山之前的鎮海禪林寺向玉帝交出了這張底牌。

  那麼,如來是如何交出這張底牌的呢?要想解開這個疑問,必須再來仔細回顧一下前文對於唐僧肉的分析。根據之前的分析,唐僧肉之所以能夠有長生不老的功效,是因為這其中有一個關鍵性的因素,唐僧元陽未泄。換句話說,唐僧元陽未泄是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必要性條件。只要這個元陽未泄的條件不再成立,唐僧肉就不再具有長生不老的功效了。只要唐僧肉不再具有長生不老的功效了,如來就算交出了自己的底牌了。所以,在鎮海禪林寺如來讓那個老鼠精去引誘假唐僧的真實目的並不是為了給觀音菩薩創造「偷天換日」的好機會,而是為了向玉帝交出這張最後的底牌。他讓老鼠精和唐僧當著金頭揭諦使的面上演了一場真人秀,其用意就在於向玉帝傳達了唐僧肉不再具備長生不老之功效的消息。只不過,可惜得很,這個唐僧是假的。金頭揭諦使上當了,玉帝也中計了。如來本來也正為此事一籌莫展呢!沒想到觀音菩薩倒有妙計在先。於是,如來順水推舟,既欺騙了觀音,又糊弄了玉帝。

  其實,有一個問題我們早就該發現了。唐僧師徒之所以一路艱險,那多是因為唐僧肉太值錢了。所以,要想唐僧在西天路上安安全全,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唐僧肉一文不值。換句話說,只要在取經一上路之時就讓唐僧了了風月之事,那麼唐僧的西天之路該有多麼坦蕩啊!可是,佛祖為什麼不這麼做呢?只要唐僧被人玷污了,西天之路就順暢了,這不是挺好的嗎?況且,此事唐僧是個受害者,並無失德之處,於取經大業並不衝突。佛經中記載,曾有菩薩因遭惡人姦汙而向佛祖懺悔,佛祖並不覺得她有什麼過錯。取經路上,要奪唐僧元陽的鬧劇一出接著一出,這不僅表明了玉帝通過給取經隊伍製造障礙來向如來施壓,而且更表明了玉帝早就向如來索要這張底牌了。取經路上,這個索要底牌的要求一再被提及,可見玉帝和如來的這場談判從一開始就直擊要領,並沒有無病呻吟之處。從取經上路時的莫家莊開始,到談判閉幕前的鎮海禪林寺結束,如來一直握著這張底牌,他在尋找合適的出手機會。憑藉著自己堅忍不拔的精神,討價還價之後,如來終於找到了鎮海禪林寺這麼一個絕妙的好時機。

  靈山封聖

  貞觀二十七年夏,取經隊伍來到靈山腳下。

  在靈山腳下,唐僧師徒遇見了在此守候多年的金頂大仙。不過,這靈山腳下先來迎接取經人的為什麼會是個道家上仙呢?更為奇怪的是這金頂大仙的玉真道觀竟然就在佛祖的靈山腳下。當年,觀音菩薩奉旨上長安曾經打此經過,可見玉真觀早在取經談判之前就已經存在。那麼,這個玉真觀長期駐紮靈山腳下,到底有什麼目的呢?其實,不難看出,這個玉真觀實際上就是天庭駐佛境大使館,是靈霄寶殿和大雷音寺之間往來溝通的橋樑。而這個金頂大仙實際上就是天庭駐佛境特命全權大使。由於靈霄寶殿和大雷音寺之間的長期不正當關係,金頂大仙的主要工作內容除了一般的外交事務之外還多了幾分監察的色彩。這也正是當年佛祖必須容忍犀牛精的根本原因。一方面,那三位奉旨辦差的真佛不便多有露面,因而犀牛精才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雖然犀牛精貪污腐敗,但是佛祖卻擔心反腐之戰一旦打響,專項基金之事一定會弄得滿城風雨,故而如來不得不投鼠忌器。

  因為金頂大仙肩負監察佛境的特殊使命,所以這玉真觀便成了是凡人上靈山的第一個屏障。有他在此,真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啊!難怪這天竺的老百姓和僧侶都上不得靈山了。因著這地理上的優勢,他第一個出來迎接唐僧師徒也不足為怪了。唐僧師徒在玉真觀的行止極為簡單:吃齋,沐浴,安歇。在這極為精簡的描述之中,唯一有具體描述的就是唐僧的沐浴更衣之事。雖然師徒們沐浴更衣是出於對佛祖對真經的虔誠禮節,但是此事恐怕另有文章。其實,在這裡如來通過金頂大仙的這一常規流程確認了唐僧的身份。大家都知道,取經路上唐僧被一再的調包,究竟這靈山腳下的唐僧是真是假?如來沒有把握。因此,如來在這裡通過對唐僧身體特徵的識別確認了唐僧的身份。唐僧有什麼身體特徵呢?也許很少有人注意到,唐僧的左腳缺少一趾。當年,殷溫嬌拋棄唐僧時曾咬下唐僧左腳的一個小趾以為記驗。現如今,此事只有佛派的幾個領導知道,也算得上是一件佛家絕密了。當日,那殷溫嬌和唐僧母子相認之際,殷溫嬌就是以腳趾為驗證的。時至今日,佛祖再次以腳趾這一佛家絕密為驗證確認了唐僧的真實身份。

  唐僧離了玉真觀,又經凌雲渡脫胎換骨,由接引佛祖引至雷音寶剎。大雄寶殿之上,師徒四眾對佛禮拜畢,如來悲天憫人般的作了一番表揚和自我表揚之後,口諭傳經。不過,阿儺、迦葉這兩個傳經欽差竟然向取經人索賄。索賄不成之後,他兩個竟然敢以「無字真經」打發唐僧師徒。最奇怪的是如來得知此事之後,竟然沒有嚴懲這兩個敗壞門風的不肖之徒,反而公開為他倆砌辭開脫。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一時琢磨不透,暫且按下。

  幾經周折之後,傳經事成,取經大業終於完成。如來與玉帝,皆大歡喜。

  談判成功,取經人功不可沒,終成正果。如來封神:唐三藏加升大職正果旃檀功德佛,孫悟空加升大職正果斗戰勝佛,豬悟能加升汝職正果凈壇使者菩薩,沙悟凈加升大職正果八寶金身羅漢菩薩,白龍馬加升汝職正果八部天龍廣力菩薩。對於如來的這份果位安排,眾人都沒有意見,唯獨八戒心有不滿。【八戒口中嚷道:「他們都成佛,如何把我做個凈壇使者?」如來道:「因汝口壯身慵,食腸寬大。蓋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諸佛事,教汝凈壇,乃是個有受用的品級。如何不好!……」】如來的這個回答讓八戒頗感欣慰。原來八戒得了一個肥缺!於是,他不再爭辯。不過,這個有關果位之爭的疑問是全書中八戒所講的最後一句話。從此之後,八戒便沉默了。為什麼得了肥缺的八戒卻不再言語了呢?總覺得這裡面有問題。

  首先,這五個職位可以分為兩大類:大職正果和汝職正果。唐僧、悟空和沙僧得升大職正果,而八戒和小白龍得升汝職正果。那麼,何為「汝職」呢?根據前後文的意思推測下來,這個「汝職」當為副職之意。因此,唐僧、悟空和沙僧得了三個正職,而八戒和小白龍卻只得了兩個副職。不過,根據全書最後的果位排名,八戒的這個副職比起沙僧的這個正職來還略高一籌啊!這是職級高低的問題,就好比副省長要比正市長大一樣。

  其次,這五個果位也可以分為兩大類:佛和菩薩。從全書最後的果位排名來看,唐僧和悟空都成了佛,而八戒、沙僧和小白龍雖然名目各異卻也都是菩薩級別。不要以為沙僧的職位是金身羅漢,他就真的只是個羅漢了。金身羅漢只不過是這個職位的名稱罷了,與級別無關。這就好比同為市長,但是一般地級市的市長只是地司級,而有的副省級城市的市長卻是副部級,當然有些縣級市的市長才是縣團級而已。在全書最後的果位排名中,我們還了解到大家經常掛在嘴邊的五百羅漢其實也是菩薩級別的,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樣只是個羅漢級別而已。其實,這也很好理解。畢竟這五百羅漢乃是羅漢中的佼佼者,他們早就享受那「計劃單列市」般的待遇了。

  再次,「凈壇使者」這個職位很特別。旃檀功德佛,斗戰勝佛,凈壇使者,金身羅漢,八部天龍馬,這五個職位中最奇怪的就是這個凈壇使者了。因為,其他的名稱都有明顯的佛教印記,要麼是佛,要麼是羅漢,要麼是護法神,唯獨這個「凈壇使者」特立獨行,找不出來歷。佛教自來沒有「使者」這一果位,如來封八戒為凈壇使者究竟有何用意呢?其實,所謂「使者」乃是負有特殊使命的人。所以,如來想出這個「凈壇使者」的封號其實是為了以此來揭穿八戒的真實身份的。八戒之所以會就此沉默下去,其原因也正在於此。這根本就不是什麼受用不受用的問題。

  最後,八戒是如何明白如來的這個「凈壇使者」的用意的呢?剛一開始,如來封八戒做個凈壇使者,八戒很有意見。很顯然,八戒此時還沒有領會如來的心意。不過,仔細想一想,後來如來對八戒解釋時所說的那番話還對誰說過?不錯!大鵬雕。當年大鵬雕失手被擒,如來為了收伏他,曾經當著諸佛諸菩薩的面答應道:【「我管四大部洲,無數眾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因此,這個「凈壇」並無他意,實乃金翅大鵬雕也!所謂「凈壇使者」,其實就是指金翅大鵬雕的使者。所以,在大雄寶殿之上如來雖未明言,但是「凈壇使者」四字業已點足了八戒。在此情況之下,試問八戒又怎麼能不沉默呢?如來之所以沒有當眾揭穿八戒,一方面是因為取經事成,此事無謂再做深究,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考慮到大鵬雕的複雜背景,如果此事過多深究,恐怕會牽連甚廣,甚至於影響到大教的穩定局面。

  【五聖果位之時,諸眾佛祖、菩薩、聖僧、羅漢、揭諦、比丘、優婆夷塞、各山各洞的神仙、大神、丁甲、功曹、伽藍、土地,一切得道的師仙,始初俱來聽講,至此各歸方位。】順帶說一句,靈山封神之時取經守護神之中的功曹、丁甲及伽藍俱在現場,唯獨揭諦不知所蹤,此處足見,揭諦與如來與佛教其實涇渭分明。

  

  是非成敗

  如來至尊釋迦牟尼文佛,仁孝性成,智勇天錫,嘗於雪山之巔修成丈六金身,克承大統。自踐祚以來,勤政愛教,上承過往古佛開疆擴土之宏願,下應萬千教眾安身立命之虔心,經文緯武,內息紛爭,外爭教權。三界宏教之路,雄關漫道,雖曰百難千難萬難,亦一往無前。或曰守成,實則開創,非如此無以達「保國、保種、保教」之初衷,無以成儒釋道三教並立之千劫未有之變局。

  釋尊之為人,算無遺策;釋尊之為佛,勇往直前;釋尊之為教,披肝瀝膽;釋尊之為軍,剛柔兼濟;釋尊之不足者,乃為政。誠所謂天下歸仁!釋尊為政,其仁義之舉始終不能超越種教之界限而達濟天下。因此,如來佛祖一世執著,為種族、為種教無所不用其極,雖然深思遠慮,計謀高妙,但是始終未能實現由一名宗教事務領袖及民族解放運動領導人向一名政治家之根本性轉變。     第五十五回 誰主沉浮

  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駕座金闕雲宮靈霄寶殿。

  玉皇上帝是諸神之神,萬仙之仙,是統領宇宙萬物的最高主宰。不過,所有人都知道玉皇乃是道教出身,而太上老君才是道教始祖,為什麼穩坐天庭第一把交椅的是玉皇上帝而不是太上老君呢?因為,天庭和道教並不是一回事。從構架體系和制度模式上來看,天庭本質上歸屬儒教,是「外道內儒,儒道雜糅」的混合物。但是,天庭這種儒道雜糅的混合狀態並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三界歷史逐漸演化的最終結果。而這種歷史演化,從體用論上來看,其實正是「儒術為體,道術為用」的政治理念為三界眾生所慢慢接受並最終轉變為政治現實的漫長過程。因此,時至今日,道術已經淪落到僅僅只能在器物層面上來進行考量的地步了,成為了一門特殊的科學文化理論。在儒教的框架體系之下,道術這門特殊的科學文化理論的價值實現必須完全依賴於儒教的價值實踐。道術成了儒教的敲門磚,金鑰匙,完全喪失了獨立的自我價值理念。簡單來說,如果想要在儒家的稱王爭霸的體系之中有所建樹的話,那麼就必須要掌握一門過硬的技術,而這門技術指標就是道術修為。沒想到,一不留神太上老君就成了三界著名教育家了。他是怎麼從一位名副其實高高在上的實力派道祖慢慢衰變為一位虛有其名毫無實權的著名教育家道祖的呢?他的權杖到底是怎麼丟失的呢?還是,權杖原本從來就不在道祖手中?玉皇上帝又憑什麼崛起的呢?這一切的源頭,還得從蟠桃說起。

  在玄遠之初,太上老君是道家始祖,憑藉著個人至高無上的道術修為,在追求長生之餘開始了不自覺的助人渡劫的零星工作。這個時候,可以長生不老的琪花瑤草有很多,或許蟠桃還未出現,或許蟠桃已經出現了,但並未引起眾仙的注意,神仙們都有各自長生的方式。很顯然,這個時候的道術是有著自己獨立的價值體系的。道術可以渡劫,其中的變化之術又可以增加命數,學習道術的目的直接就是為了追求長生不老,這並不需要依賴於其他任何價值理念。此時,和滿仙山遍神野的琪花瑤草相比,道術無疑是最為稀缺的一種技術性資源。在這裡,一定要理順長生不老和劫數之間的關係。仙草還丹只有長生不老之效,並無安然渡劫之功。想要安然渡劫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明心見性。如果明心見性失敗,那麼渡劫失敗,如此只有依靠變化之術來確保長生不老了。由此可見,變化之術是確保諸神長生不老的最後一道屏障。不過,這道屏障確是有限的,因為變化之數是有限的。從長生不老和劫數之間的關係來看,當初佛派諸仙渡劫並不是所有人都吃了唐僧肉,只有那些壽數將盡的仙佛才有吃唐僧肉的必要。這也就是為什麼唐僧只需轉世十次就可助佛教的滿天神佛渡過生死難關的原因了。當然,之所以像大鵬雕這樣壽數幾近無限的人物也吃了唐僧肉,那是因為這對大鵬雕來說是一種級別上的優待。因此,大部分人享用如來的長生之方(唐僧肉)的目的是確保長生,而另外一部人享用長生宴(唐僧肉)則是因為級別待遇上的規制要求。

  由於天地間劫數的存在,諸仙為了確保自身長生不老於萬無一失,他們必須要跟隨老君學習道術。雖然明心見性的失敗機率極低,是小概率事件,但是誰也不敢冒這個險。因此,刻苦參詳道術以提高明心見性的能力就成了諸位神仙每天的主要工作內容。同時,由於在武力傾軋的過程中隨時都有喪命的危險,道術之中的變化之術也是另一項必修技能。因此,道術在傳習之初極受追捧,並由此奠定了太上老君的至高無上的道祖地位。綜上所述,此時作為長生不老的必須品,道術不僅僅具有稀缺性,同時還有具有高度的壟斷性和專利性。基於此,在道術傳習的初期太上老君也曾做過主宰萬仙的無上仙主。

  但是,隨著求仙之人的不斷增加,長生不老的需求也不斷增長,可以長生不老的琪花瑤草也慢慢的變成了一種稀缺性資源了。於此同時,太上老君的道術資源的稀缺性卻在日漸消失。太上老君的地位由此也開始日漸衰敗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西方經濟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相當不錯的答案。

  眾所周知,經濟學研究是以資源的稀缺性為基本前提的。實際上,經濟學就是研究如何實現稀缺性資源的有效配置的學科。當然,這裡所講的資源的稀缺性是指資源的相對稀缺性,也就是指相對於人的需求的無限性和多樣性而言,滿足這些需求的資源總是有限的。注意這裡的資源一詞,一般情況下它是指自然資源,但是實際上可以泛指任何稀缺性資源,必如資本、勞動等。任何稀缺性資源一旦進入生產領域,即轉化為經濟過程中的各種生產要素。而在分配領域內,稀缺性資源則表現為各類待分配產品。換句話說,經濟學就是研究生產要素和待分配產品的有效分配的學科。不過,一般情況下我們所說的稀缺性資源就是指生產領域內的各生產要素。西方經濟學中,生產要素是指進行社會生產經營活動時所需要的各種社會資源。那麼,這些所謂的社會資源到底是指什麼呢?經濟學家威廉•配第在其經濟學著作選集中提出:「土地為財富之母,而勞動則為財富之父和能動的要素」。雖然他沒有明確提出「生產要素二元論」,但實際上他已經將土地和勞動作為生產的兩個要素了。在此之後,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又將資本列為生產要素之一,並在他的代表作《國富論》中提出「無論在什麼社會,商品的價格歸根結底都分解成為這三個部分(即勞動、資本和土地)」,形成了「生產要素三元論」。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經濟學家馬歇爾在其著作《經濟學原理》中將組織作為第四生產要素,與勞動、資本、土地共同構成「生產要素四元論」。後來的經濟學家又將技術列為第五生產要素,從而將「生產要素四元論」提升到了「生產要素五元論」。當然,還有所謂的「生產要素六元論」, 不過有關「生產要素六元論」的說法並不統一,因此「生產要素五元論」是目前比較認可的劃分。其實,從「生產要素二元論」到「生產要素五元論」,除了資本以外,其他新增要素(組織和技術)都可以被認為是對之前諸要素(勞動)的進一步細分而已。

  不過,在此引入經濟學中「生產要素」的理論究竟有何目的呢?其目的就是為了說明不同生產要素的稀缺性程度就決定了該生產要素在經濟生產過程中地位和作用。這就是太上老君的地位隨同道術(技術)稀缺性一同衰敗的理論根源。不難想像,隨著道術傳習工作的不斷開展,道術越來越普及,其稀缺程度自然也越來越弱化了。雖然,太上老君的名聲越來越響了,但是他的地位卻越來越弱了。原因很簡單:後來的學道之人不一定非要跟太上老君學習了,任何一個太上老君的徒子徒孫都可以取代自己的老師開展「傳道、授業、解惑」的基本工作。所以,太上老君雖然高高在上,但實際上卻被架空了,不會再有人像以往那樣虔誠的崇拜他了。而開天闢地之後的琪花瑤草,因為是不可再生資源,一方面越開採數量越少;另一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剩下的這些仙花仙草的功效因為仙氣不斷的流失揮發而不斷減弱,所以稀缺程度反而越來越強化了。因此,手握長生不老仙樹蟠桃樹的玉皇上帝開始崛起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因為生產要素的稀缺性程度的變化而導致的生產要素持有人的地位的變化的現象是有一般性的。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產業生命周期理論。當一個技術型產業(長生不老產業)面對龐大的需求市場剛剛開始崛起的時候,該產業屬於朝陽行業。進入朝陽行業最大的瓶頸就是技術(道術)壁壘難以突破,所以在這一階段只要掌握了技術就扼住了產業發展的咽喉。因此,崛起時的產業屬於技術密集型的產業。掌握技術的生產者(如太上老君)就是該產業的領頭羊,在市場上擁有呼風喚雨的能力。當高額回報不斷的誘使生產者瘋狂投入之後,技術壁壘終於被市場突破,技術本身的稀缺性逐步喪失。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該產業從技術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密集型產業轉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只要願意投入資本金,就能分得市場,分得高額回報,並且資本投入越早越好。隨著資本的不斷湧入,產業規模越來越大,資本本身的稀缺性也逐步喪失,勞動力的需求越來越高,故而勞動力的稀缺性越來越明顯。這個過程就是該產業從資本密集型產業向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過渡的過程。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是這個產業的夕陽期和衰敗期,也是整個社會產業中的底層產業。我們以手機為例,當手機產業剛剛興起之時,也就是手機產業還是技術密集型產業時,便在這個產業開始大把掙錢的就是類似摩托羅拉這樣的少數技術型生產者。然後才是第二線品牌的資本金的湧入,人才技術市場開始活躍起來,這時該產業進入資本密集型時期。到最後,手機產業成為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了,這才輪到亞非拉國家的手機製造業的瘋狂發展。雖然,亞非拉終於成了全世界的手機製造工廠,但是此時手機製造業已經不是什麼高新技術產業了,也沒有什麼豐厚的利潤可言了。時至今日,那些技術型生產者還在牢牢的堅守著該產業的核心技術的壁壘。不過,即便如此,堅守手機技術壁壘的價值也已經不太大了。因為,整個手機產業已經漸趨平庸了。

  在三界長生不老產業的蓬勃發展過程中,因為生產要素的稀缺性因素,老君衰敗了,玉帝崛起了。可是,稀缺性因素並沒有道出***格局形成的全部原因。為什麼呢?我們來仔細對比一下老君的道術和玉帝的蟠桃。

  之前說過,天庭的國體是長生不老,這也就是說長生不老是***的本質。然而,對於三界眾仙來說,這長生不老又是一個事關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老君的道術和玉帝的蟠桃可謂是其最為重要的兩項生產要素,勞動和土地。在這裡勞動主要是指技術要素(道術),當然也包含組織要素(道教),而土地主要是指自然資源要素(蟠桃)。不過,道術和蟠桃並不是天然就有的,而是老君和玉帝付出各自艱辛勞作的成果。因此,這兩樣東西對於長生大業來說是生產要素,而對於老君和玉帝來說卻是待分配產品。而提供這兩種待分配產品的產業就是老君的教育業和玉帝的農場業。正是由於教育業和農場業這兩種產業的屬性差異才導致了老君的道術和玉帝的蟠桃之間的稀缺性差異。同樣是提供長生不老的產品(服務),為什麼老君產品的稀缺性不存在了,而玉帝產品的稀缺性卻依然存在呢?這兩種產業的屬性差異究竟是什麼呢?外部性差異。

  「所謂外部性,是指企業或個人向市場之外的其他人所強加的成本或利益。根據外部性的效果,外部性有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之分。積極影響又稱作正外部性或外部經濟,如新發明、接種疫苗、教育投資、國防建設;消極影響又稱作負外部性或外部不經濟,如生態失衡、環境污染、噪音釋放、在公共場合吸煙、汽車排放廢氣。」(胡希寧編《當代西方經濟學概論》,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第四版)。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在這裡就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各舉一例。1.養蜂人對果園的正外部性:養蜂人在果園裡采蜜,這本是自身經營的需要,但是卻無意中加強了果園內的花粉傳播,進而提高了果樹的產量。果園主因此而受益,但他卻不需要支付養蜂人任何費用。這便是養蜂人采蜜的正外部性。一般來說,當某個體的行為所帶來的社會總收益>該個體的總收益時,我們認為該個體的行為具有正外部性。因此,從量上來衡量,此時的正外部效應=社會總收益(蜂蜜產值+由采蜜行為導致的果園產量增加值)-養蜂人個人收益(蜂蜜產值)。2.造紙廠對養魚場的負外部性:位於河流上游的造紙廠排放的廢水污染了下游的養魚場,使養魚人遭受巨大的損失。但是,造紙廠卻不需要因此而承擔任何補償費用。這便是造紙廠排污的負外部性。當某個體的行為所引起的社會總成本<該個體的總成本時,我們認為該個體的行為具有負外部性。所以,從量上來衡量,此時的負外部效應=社會總成本(排污費用+由廢水污染導致漁場損失)-造紙廠個人成本(排污費用)。

  老君渡人依靠的是道術傳習,而道術傳習實際上是教育產業,而這一產業具有明顯的正外部性。教育產業的正外部性表現在多方面,比如受教育者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也造成了社會總體素質的提高。就個體而言,教育的正外部性表現在受教育者自身的教育受益一般要遠遠高於自己支付的教育成本。在越高等的教育領域內,這種正外部性越明顯。我們就以瓦特蒸汽機發明的傳播為例來說明教育產業的正外部性。當所有學習蒸汽機這一偉大發明的人都他為們的學習行向瓦特支付學費(購買相關著作或者教育服務)的時候,這一偉大的傳播是個純粹的市場交易行為,其間並無正外部性。但是,隨著傳播的深入,蒸汽機的發明對整個世界的文明進程產生了巨大影響,也在不同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蒸汽機的這種巨大的社會效益正是瓦特這一偉大發明的正外部性的最好註腳。很顯然,瓦特可能會因此而得到一筆社會獎金,但是這並不能完全使瓦特實現由蒸汽機的發明所帶來的全部社會利益的佔有。因為這份獎金和巨大的社會效益相比,顯得太微不足道了。實際上,瓦特也根本不可能做到向每一位蒸汽機發明的學習者收取學費,因為很多學人並非直承瓦特。智力成果的傳播和物質產品的傳播有一個天大的差別,那就是智力成果在傳播過程中不會因為傳播而滅失,而物質產品在傳遞過程中始終是以某一產品的滅失為代價的。人們常說拿一個蘋果和一個梨交換,得到的只是一個梨,因為這種得是以失為代價的,而一種思想和另一種思想交流,得到的是兩種思想。誠哉斯言!此言既道出了智力成果和物質產品在傳播過程中天淵之別,也道出了智力成果之所以會有外部性的根本性原因。進一步探究此天淵之別,我們就會發現之所以會有這種差別的存在乃是因為智力成果有著類似於公共商品的屬性,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所謂非競爭性,是指該產品被提供出來以後,增加一個消費者不會減少任何一個人對該產品的消費數量和質量,其他人消費該產品的額外成本為零,換句話說,增加消費者的邊際成本為零。以國防為例,儘管人口數量往往處於不斷增長的狀況,但沒有任何人會因此而減少其所享受的國防安全保障。所謂非排他性,是指只要某一社會存在公共產品,就不能排斥該社會任何人消費該種產品,從而任一消費者都可以免費消費公共產品。由於公共產品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使其不能像私人產品一樣生產和供給,一般只能無償提供。這就讓智力成果的供給和消費區別於一般的私人商品了。老君既是道術發明者,又是道術傳播者,在傳播自己偉大發明(道術)的過程中他的教育產業開始萎縮了。一方面,老君越來越不願意向眾仙提供這種得不償失的極其廉價的道術諮詢服務了;另一方面,基於「劣幣驅逐良幣」的原因,一般情況下後學之輩更傾向於向老君的徒子徒孫們求教,而不可能有機會直接去兜率天拜師,所以後來老君也沒有機會向諸仙傳授道術了。因此,時至今日,我們根本看不到老君門下有任何徒弟了。   正是由於智力成果的類公共商品性,傳統教育出現了一個不為人注意的特點,那就是每一個受教育者自己同時也名教育者。這也就是說,在道術傳習上,老君每教會一個神仙道術的同時還無償為社會提供了一名道術教師。而且這種效應還可以為老君的徒子徒孫們反覆複製。這也就是前文所講的道術作為一種資源其稀缺性之所以會逐步喪失的根本原因。如此一來,老君的教育產業的正外部性又被超幾何級的放大了。老君搞這個教育產業的唯一受益就是由諸仙的追隨確立起來的宗師地位。隨著三界內道術教師的激增,名義上老君大名遠播,但實際上在這個道術傳習過程中老君被太多的同行「擠掉」了。老君離那些道家追隨者們越來越遠了。慢慢的,道術傳習跟老君之間的關係就變成一種純粹的名義上的聯繫了,不再具有任何實質性的內容。在道術稀缺性日漸式微,老君地位日漸衰敗的情況下,經濟外部性的出現使得老君的教育產業的收益(權勢)更無保障。老君的教育產業發展到後來,就變成了完全的正外部性,自己得不到任何實質性的收益。就像現在,我們雖然學習「牛頓三大定律」,但是我們跟牛頓之間卻建立不起任何實質性的聯繫。眾所周知,市場力量是解決不了外部性問題的。所以,像教育這樣正外部性極強的產業若想長久的維持下去就必須有非市場因素進行干預。比如,接受各類社會捐贈,爭取政府撥款等。但是,老君要的不是錢,他的威望和權勢是捐不出來的。所以,老君的衰敗是必然的。

  與老君的教育產業相比,玉帝的農場業卻沒有任何外部性問題。玉帝每生產一個蟠桃,每交易一個蟠桃,成本和收益都是非常明確的:一個蟠桃換來的就是五百年的俯首稱臣。這是一種交易,而這種交易形式隨著時間的推移被慢慢的固定了下來,並最終由此確立了以玉帝為領導和核心的***統治。而這種被固定下來的交易形式其實就是***政體「蟠桃大會」。蟠桃是長生必需品,數量極其有限,同時更是確保***穩定的無上法寶,因此蟠桃異常金貴。玉帝對如此金貴的蟠桃施行的是軍事化生產和配額制管理。其勢真如計劃經濟一般無二。蟠桃的生產工作由天庭第一夫人王母娘娘親自主抓,而蟠桃的等級配額制管理則是通過***定製「蟠桃大會」來實現的。玉帝憑藉著蟠桃就牢牢的抓住了諸仙的命運,穩固了自己的勢力。

  面對這日漸衰敗的事實,太上老君不可能毫無作為,自甘沉淪。雖然,從學理上講他不可能認識到這是由於教育外部性所導致的必然性的結果,但是這並不能說明太上老君毫無反擊「外部性」的自發反應。這就好比階級鬥爭的學說,早在馬克思發現這一規律之前,階級鬥爭就已經存在幾千年了。現代西方經濟學總結了兩種解決外部性的方案: 1.市場主體的反應;2.政府政策的干預。但是,因為政府的政策干預是政府在認識到外部性的危害的情況下的自覺行為,比如「庇古稅」方案(政府可以通過徵稅或給予補貼來使外部性內在化,以矯正市場失靈的方案),而玉皇上帝對外部性理論並無認識,所以***政府並無自覺干預太上老君的教育產業以幫助解決其外部性問題的主觀可能性。同時,即便是玉帝認識到了老君產業的外部性問題,他也絕無可能出台有助於解決老君教育產業外部性問題的政府干預政策。因此,***的外部性問題只能通過市場主體的自發反應來化解。在自發解決自身教育產業外部性的問題上,太上老君不斷摸索,終於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正是由於這條道路的及時開劈,太上老君才最終確保了自己作為道家始祖的權位。

  不管是什麼樣的解決方案,政府干預也好,市場反饋也罷,本質上外部性的解決途徑只有一條,外部效應內部化。那麼,拋開政府干預不提,就市場反饋而言,如何才能實現外部效應內部化呢?

  第一類方法:企業合併。

  只要將受到外部性影響的企業和產生外部性的企業進行合併,那麼合併產生的新企業很自然的就能夠實現外部效應內部化了。以前文造紙廠對養魚場的負外部性問題為例,如果造紙廠與處於下游的養魚場合併,那麼合併之後的新企業自然就承擔了原來造紙廠的外部性影響了。通過這樣的途徑,造紙廠的負外部性就內在化了。社會生產總成本中,原來由社會(主要是下游的養魚場)承擔的部分也將由新企業來承擔,這個時候社會生產總成本(排污費用+由廢水污染導致漁場損失)=新企業總成本(排污費用+由廢水污染導致漁場損失),外部性消失了。

  不過,對於解決經濟負外部性問題而言,企業合併恐怕只具有理論意義罷了。因為經濟負外部性問題的存在就決定了涉事企業本身在內在屬性上就是互相對立的,一方的存在和發展是必定以另一方的損失為前提的,所以這兩個企業是絕難實現合併的。即使能夠勉強合併成功,也一定會導致某一方企業徹底退出市場。比如,造紙廠和下游的養魚場實現合併,那麼其結果要麼是養魚場關閉,要麼是造紙廠消失,絕難出現二者共生的情形。造紙廠在自己污染了的水域里養魚,難道廠長的腦子有問題?所以,企業合併對於解決經濟的負外部性問題並無長久的現實意義。不過,從最近發生的一個案例來看,企業合併也有助於化解一定的社會矛盾。某污染企業的生產排污行為導致了周邊居民的生存環境的極度惡化,這讓該企業與其周邊居民之間產生了激烈的矛盾。為了有效解決這一矛盾,該企業拿出公司相應的股份送給周邊居民作為賠償,因此受企業污染干擾的居民反而變成了企業股東。這其實就是外部效應內部化的一個典型做法。只不過,這種做法本身只是暫時解決了社會矛盾,污染問題本身並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周邊居民無疑將會陸續離開這片土地,企業周邊最終將會變為無人區。

  即便如此,對於解決經濟外部性問題,企業合併也並非一無是處,至少它有助於解決經濟的正外部性問題。以前文養蜂人對果園的正外部性問題為例,如果果園和養蜂人合作經營,那麼就能順利現實養蜂人對果園的正外部性效應的內在化了:由蜜蜂采蜜而引起的果園增產的收益將由合併後的新企業來獲得。社會總收益(蜂蜜產值+由采蜜行為導致的果園產量增加值)=新企業總收益(蜂蜜產值+由采蜜行為導致的果園產量增加值),正外部性消失了。當然,這個例子不夠經典!因為現實中我們我們根本看不到這種既種植果樹又養蜂采蜜的混業經營的企業實體。究其原因,乃是因為果園裡果樹之花並不是優良的蜜源,現實中的養蜂人不會去果園采蜜,所以這個例子本身的現實性不強。只不過,這個例子已經足以說明問題了。企業合併是對涉及正外部性問題的企業雙方都有利益的經濟行為,所以這種合併本身並沒有系統性障礙。但是,為什麼這樣的例子卻很少見呢?其實,這樣的例子遍地皆是,只不過我們缺乏發現問題的眼睛罷了。實際上,任何一個現實中的企業都是經過合併的結果!企業的每一個部門的行為都有為其他部門考慮的因素,生產中每一個環節的操作都是為了下一環節工作的開展,因此企業里的各種行為都有不同程度的外部性,每個企業在生產環節鏈的截取上和各種職能部門的組合上都充分考慮了正外部效應內部化的問題。但是外部效應內部化並非沒有界限,它還要受到內在或者外在因素的制約,比如交易費用的制約。這也就是為什麼一般消費品從原材料到半成品再到產成品並非由一個企業來完成,而是由不同的企業分開來提供的內在原因。在這裡,我們驚奇的發現馬克思所說的剩餘價值其實就是勞動力在勞動過程中所形成的正外部效應。因此,企業的牟利過程實際上就是企業為了實現勞動力在勞動過程中所形成的正外部效應內部化的過程。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太上老君的教育產業的正外部性十分之明顯。因此,為了扭轉這一極為不利的現實困局,老君不自覺的有了一次「企業合併」之舉。那麼,老君的「企業合併」之舉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建立道教。在很久之前,老君傳授道術只以道家思想為念,並無籌建道教之舉。但是,當老君發現自己的門人越來越少之後,他開始驚醒了。學道之人越來越多,如果不籌建道教對其加以管理,那麼這些人各承一派,自成一路之後就與老君沒有任何關係了。於是,老君利用自己道家始祖的權威籌建了道教,讓所有學道之人全部加入道教以便統一管理。這一招實際上就是將所有零散的道術培訓學校合併為一所統一的道術學校——道教。由於道教本身施行的是等級森嚴的層級式的管理,因此由道教的擴張所帶來的各種正外部效應全部內部化為道教所有。而老君在道祖的高位之上,他很自然的就普遍享有了這外部效應內部化的收益。

  憑藉著建立道教這一點,老君堅守住了一塊最後的陣地。但是,隨著道術的普及,其渡劫的基本功效已經為大多數神仙所掌握,因此眾仙渡劫失敗的幾率是很低的。故而,相對於蟠桃來說,眾仙對命數(道術)的追求其實也並不強烈。因此道教本身缺乏必要的吸引力了,雖然等級森嚴,但是體系鬆散,約束力不強,凝聚力不夠,影響力自然就有限了,所以用於維護老君權威的組織(道教)基礎並不強硬。在教內,老君的權威自然是不可戰勝的,但是「政教分離」一直是玉帝的執政理念。玉帝的***系統是以「蟠桃大會」為政權組織形式而確立起來的,而老君的權威則是以拜師學藝的基本建教形式的而獲得的,兩者各有一套獨立的體系。但是,道術的稀缺性程度已經大打折扣了,與蟠桃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就結構的穩定性而言,玉帝的***體系要遠遠強於老君的道教體系。玉帝的***體系實際上就是玉帝依靠蟠桃而建立起來的儒家王霸君臣體系。這種體系對內可以用「天地君親師」這五個字來概括,而為師的地位卻排在了最末,所以儒家體系就已經為諸仙在君與師之間做出了選擇,同時玉帝在推廣這一體系時也輕而易舉的將老君的道教體系納入了***體系,並成功將其邊緣化。雖然老君的教育產業的外部性效應基本已經內部化入道教自身,但是道教體系鬆散,難以形成合力,並且在內容上道教體系已為***體系所解構,所以形式上的道教與道祖不能做到「人教合一」。可以說,道教既突出強化了老君的地位,同時又極為有力的限制了老君權威的適用範圍。為了加強和鞏固自己的三界權威,老君還得另尋出路。

  第二類方法:商業談判。

  產權理論創始人羅納德&#8226;科斯認為可以通過產權界定來解決經濟運行過程中資源的有效配置問題。這也就是說,由經濟外部性所導致的資源配置問題可以通過產權界定來獲得解決。科斯第一定理的內容可以經典表述為:只要交易成本為零,(交易成本也稱交易費用,是指所有生產成本之外的全部費用。交易成本被認為是經濟制度的運行費用,具體可以包括信息成本、談判成本、擬約成本、監督成本等)產權的初始界定不影響經濟的運行效率。還是以前文造紙廠對養魚場的外部性問題為例,假設造紙廠的污水可能導致養魚場的100000元損失,在不存在政府干預的純粹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要避免這種損失有兩種辦法:1.阻止污水流入養魚場水域,具體的方法多種多樣,比如築壩攔截污水並築引渠使污水改道,也給養殖場水域入口裝置污水裝過濾器,等等。假設這種方法的費用為60000元。另一種方法是造紙廠安裝污水凈化設備,不再排放污水。假設這種方法的費用為50000元。很顯然,後一種方法的費用較低,是比較有效率的解決方法。在這裡,不論財產的所有權被界定給哪一方,即不論是給予造紙廠排污的權利,還是給予養魚場不受污染的權利,只要雙方的溝通毫無障礙,則市場機制自發調節的結果總會使得經濟運行最有效率,即最終或是工廠自動安裝污水凈化設備,或者是養魚場出錢給造紙廠安裝污水凈化設備。因為:當造紙廠有排污權的時候,養魚場就會自動選擇花費50000元給造紙廠安裝污水凈化設備,而不可能選擇花費60000自行築壩;當養魚場有不受污染的權利時,造紙廠出於同樣的動機還是會選擇花費50000元自行安裝污水凈化設備。從這裡我們可以發現,要想經濟的有效運行不受外部性的干擾,必須滿足兩個條件:1.交易成本為零;2.產權界定清晰,即產權歸屬不能含混不清,一定要明確界定給某一方。

  但是,現實世界中交易成本為零的狀況並不存在,所以科斯第二定理便放鬆了對交易成本的約束。科斯第二定理:當交易成本不為零時,產權的初始界定將最終影響資源的配置效率。其中,產權的初始界定實際上就是指制度創新。根據這條定律,制度創新的原則就在於根據交易費用的高低來確定產權歸屬。此時,市場已有政府干預的痕迹了。還是上面的例子,如果把產權界定給造紙廠,即造紙廠有排污權,那麼造紙廠將有無限排污的衝動,於是養魚場將要損失100000元。這個時候,養魚場將會花費50000元給造紙廠安裝污水凈化設施。但是,因為污水設備的運轉是需要成本的,所以造紙廠提出養魚場還必須為此支付相關的費用,否則他們不能保證凈化設備將會正常運轉。由於這個相關費用本身帶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所以雙方為此展開談判,於是交易費用產生了。假設雙方最終確定養魚場每年需要支付的相關費用為30000元,那麼這就意味著污水凈化設備成本實際為80000元(50000元+30000元)。此時,造紙廠的這個排污權界定的效率問題將取決於由雙方談判而產生的交易費用。如果,養魚場為此談判花費所支付的各項招待費、會務費及差旅費等交易費用的合計超過了20000元,那麼就可以認為這種將產權(排污權)界定給造紙廠的制度設置是無效率的。因為,此時的養魚場不可能以超過100000元的成本去挽救100000元的經濟損失,這種做法是不經濟的。如果,養魚場的交易費用低於20000元,比如15000元,那麼這種產權安排將被認為是有效率的。不過,這種產權安排是否就實現了資源配置過程的帕累托效率(最優效率)呢?還得取決於不同的產權界定下造紙廠的交易費用的高低。假設產權的初始界定在養魚場這邊,即養魚場有不受污染的權利。如果造紙廠由於某種優勢,比如工業企業往往都有政府背景,在藉助政府背景的情況下主動和養魚場談判的過程中只需要10000元的交易費用就能解決問題,那麼將產權界定給養魚場就更有經濟效率。   科斯第一定理、科斯第二定理的分析完全建立在產權初始界定清晰的假設之上,而科斯第三定理放寬了這一假定,指出了產權界定的清晰程度與經濟效率之間的相互關係。科斯第三定理:產權的清晰界定是市場交易的前提。

  科斯三定理旨在說明產權制度對經濟效率有著巨大的影響。在這裡,我們著重分析了產權界定對經濟外部性的影響。當產權界定明確之後,市場主體就可以通過商業談判的手段來達成協議以追求最優的資源配置方式。引入這一理論來分析老君的教育產業的外部性問題時,我們發現老君其實是擁有對道術的專利權的。只是,很可惜,***沒有專利權保護制度。因此,老君對道術的產權(專利權)實際上是界定不清的。因此,通過產權界定來消除老君教育產業外部性的道路走不通。(當然,即使專利權保護措施得當,智力成果的產權的經濟外部性問題仍然不能根治。)所以,在加強和鞏固自己的三界權威的過程中,老君所選擇的特殊的專利權保護方式具有明顯的古典東方主義色彩,是一種純粹而實用的私人知識產權保護模式。

  第三類辦法:九轉金丹。

  申請專利權保護是目前保護知識產權的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但是,由於文化傳播的特殊性的存在,智力成果交易的外部性問題迄今為止並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因此,專利權保護只不過是給智力成果發明者提供了一點點補償而已,還遠談不上解決了智力成果交易的外部性問題。除了專利權保護這一種辦法之外,有些外部性問題還可以通過諸如道德規範和社會約束這樣的方法來解決。但是,這仍然不是一種標本兼治的方法。到底有沒有根治智力成果交易外部性問題的良方呢?有。但是這種良方並不能根治所有種類的智力成果交易的外部性問題。換句話說,有一些智力成果交易的外部性問題是可以根治的。太上老君就找到了這種良方。那麼,老君找到的這種良方倒底是什麼呢?

  應該說,到目前為止知識產權交易本身的外部性問題是無法徹底根治的,這是鐵一般的事實。因此,想要破解這一難題,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只能是改變知識產權交易本身的形態。如果我們的思維始終固執於要以各種外在手段來解決知識產權交易本身的外部性問題,那麼我們就誤入歧途了。這就好比破解「三農」問題一樣。很多人都提出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就是要通過各種途徑讓農民致富。但實際上,這種提法本身是錯誤的。在中國目前的這種生產狀況下,以農業為生的農民是不可能致富的,因為農業本身的低效益就決定了「農民致富」永遠只是個美妙的幻象。只要你還是農民,還在農村,還以農業為生,那麼你就無法致富。所以,要想破解「三農」問題,只有打破「三農」的束縛,義無反顧的推行城市化進程。只有你不以農業為生,不在農村,不是農民,然後才有致富的可能。所以,「農民致富」的關鍵不是在如何「致富」上面,而是在如何不做「農民」上面。我們注意到,玉帝的蟠桃和老君的道術之所以會在交易過程中出現外部性差異和稀缺性差異,是因為兩者的交易形態是不一致的。蟠桃的交易是物質產品的交易,而道術的交易是徹底的智力成果的交易。如果能夠將智力成果的交易也能轉變為物質產品的交易,那麼這個知識產權交易的外部性問題就不存在了。不過,這種轉變並不適合於所有的智力成果。可以肯定的是,老君的道術是可以實現這種轉變的。那麼,老君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們說老君的道術是諸仙明心見性以渡劫的基本方法,也是諸仙實現長生不老的必要步驟。實際上,老而不死只是長生不老的一種形式而已,但是這並不是長生不老的唯一形式。死而復生就是長生不老的另一種形式。在見識了自己傳授道術和玉帝出售蟠桃所形成的結果的巨大差別之後,老君就一直在想辦法使自己的道術物化。如果道術也能夠物化為蟠桃那樣的產品,那麼自己的權威就不輸玉帝了。在對長生不老的一番深入參悟之後,老君終於找到了道術的物化方法,這種方法就是煉製九轉還魂丹。玉帝的蟠桃實現的是老而不死,而老君的九轉金丹實現的是死而復生。九轉金丹的面市使得長生不老從理論到實踐都實現了里程碑式的新飛躍。九轉金丹的出現,不僅打破了變化之術對命數的限制,同時徹底了解決了智力成果交易的外部性問題。只要老君自己守住九轉金丹的煉製之法,秘不示人,這個智力成果就算是保護起來了,其外部性問題自然就不存在了。這就是《西遊記》裡面只有太上老君才有九轉還魂丹的原因,也是《西遊記》中九轉還魂丹突破常規不具長生之功效而獨為復生之法門的原因。由此可知,之所以中國傳統工藝中有那麼多的秘不示人的祖傳秘方,是因為那都是發明人基於保護自有知識產權的需要。秘方持有人的盈利模式之所以是秘方產品交易,而不是秘方交易,其原因就在於秘方交易有巨大的正外部性。

  太上老君通過九轉金丹的研製,終於從根本上解決了道術交易的外部性問題,同時他又通過道教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將已經產生的道術交易的正外部性內部化。因此,老君的地位和權勢終於再一次確立。只不過,可惜得很,這一切來得太晚了。大局已定,無力回天!

  諸仙有蟠桃續命,又有道術渡劫,死而復生的需求極低。需求與供給的辯證關係告訴我們沒有強有效的需求作保證,市場就不存在。沒有市場,也就意味著供給本身沒有意義。所以,《西遊記》中九轉還魂丹的產量不高,其實是緣於***長生市場的(對九轉還魂丹的)內需不足。由此可見,低產的九轉金丹其實並不金貴,這恐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與此同時,玉帝的蟠桃市場卻是產銷兩旺。蟠桃的十之八九的市場佔有率已經奠定了玉帝在長生大業中的絕對壟斷地位。但是,世事難料,當大規模戰爭爆發的時候,死傷無數,誰還敢說九轉金丹沒有市場?因此,太上老君的確是有翻盤的機會的。為了不給太上老君這個機會,玉帝必須要時刻注意維護三界的穩定。這也是玉帝要與如來以和平手段解決雙方矛盾的原因之一。當然,如來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如來同樣維護三界的和平局面,因為他不容許在自己和玉帝之外還有另一個人可以崛起。

  在對太上老君的衰敗史做了充分的分析之後,我們發現老君的權威和玉帝的勢力存在著此消彼長的互動關係。當然,這種互動關係更多的表現為一種歷史的不自覺。這也就是說,決定老君的衰敗和玉帝的崛起的關鍵性因素並不是二者的主觀性差異,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性選擇。然而,必然性與偶然性的辯證關係告訴我們,必然性的結果之中蘊含著偶然性的因素。那麼,老君衰敗和玉帝崛起的歷史格局的形成的偶然性因素是什麼呢?老君和玉帝各自的主觀性因素。   在玄遠之初,憑藉著自己的無上道術老君曾經是無可爭議的三界一哥。那時的太上老君自然是目空一切的,面對三界的風吹水皺他毫不上心。如果他能夠早一點認識到自己道術市場的不可持續發展,如果他能夠早一點意識到玉帝的蟠桃的威力,如果他能夠早一點煉製出九轉金丹,那麼三界的歷史將會改寫。不過,我們也不能如此苛責老君。太上老君,作為一個實實在在的歷史人物當然有著不可避免的歷史局限性。歷史的看,老君的自大和守成並不是沒有來由的。因此,即使是從主觀角度來衡量,太上老君也基本上可算得一個完人。但是,與如來一樣,老君之所以會輸給同樣優秀的玉帝,乃是因為主觀上的為政缺失。

  那麼,就為政之道而言,與老君和如來相比玉帝究竟有何不同之處?為什麼玉帝能夠力壓「二祖」,略勝一籌呢?我們就以鳳仙郡的故事為例,試析玉帝的為政之道。鳳仙郡的劫難,是玉帝在取經路上的最後一次出手,也是在取經大業結束之際玉帝和如來之間的一次表態。正如前文所述,玉帝和如來的這一次表態的內容乃是如來向玉帝交出財權,而玉帝也以接受如來財權的方式接納了如來,接納了佛教。

  鳳仙郡祈雨這件事情的由來乃是三年前鳳仙郡郡侯一次漫不經心的祭天大典。在那次祭天大典上,上官大人出言不遜,並推翻供桌將一桌齋供與狗吃了。可是,古之大事,唯戰與祭!祭天大典是何等重要的儀式啊!為什麼君侯的表現卻如此的草率和魯莽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君侯根本就不信神佛不敬天。他是個徹底的無神論者!三年前的那一次祭天大典可能是鳳仙郡自他掌印以來唯一的一次祭天大典了。從當時祭天大典的現場情況來看,君侯答應祭天恐怕也是迫於無奈!於是,在祭天大典上君侯的漫不經心惹惱了大典主辦方的諸位官員。言語爭執不下,君侯勃然大怒。於是,一氣之下他掀翻了供桌,並將一桌供品餵了狗。君侯此舉的目的顯然是為了打擊鳳仙郡的崇神勢力。不過,事有湊巧,祭天大典上的這一幕正為出界浮游的玉帝看在眼裡。玉帝受了氣,於是立下三事誓要置鳳仙郡於死地。此三事即為雞啄米山、狗舔面山和火燒鎖梃。只等雞啄盡了米,狗舔盡了面,火燒斷了鎖,鳳仙郡方可下雨以消三年大旱之災。

  鳳仙郡三年大旱,君侯計無所出,最後不得不發榜求賢祈雨。不過,君侯一直就不相信這世上真有祈雨這麼荒唐的事情,所以他對發榜求賢一事也並不上心。取經隊伍路經鳳仙郡,悟空在不知內情的情況下攬下了這祈雨的差事。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悟空的天庭之行竟然吃了閉門羹。於是,在老天師的指引下悟空開始領導鳳仙郡的老百姓進行抗旱自救。最後,三事倒斷,玉帝兌現承諾,鳳仙郡渡過災劫。

  其實,鳳仙郡一事的罪魁禍首是上官君侯,這一點玉帝自己清清楚楚。可是,為什麼玉帝不直接處置這個失德罪天的君侯老爺,卻反而南轅北轍般的針對鳳仙郡的全體老百姓呢?因為玉帝根本就不在乎這個君侯老爺。換句話說,雖然玉帝的確因為上官君侯的過火的舉止而心有不快,但是實際上玉帝是根本不會因此而跟君侯這麼個小毛頭計較的。玉帝之所以會這麼小題大做,乃是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這個鳳仙郡是在佛境天竺國,這件事是一個向如來就取經談判表態的絕好機會。只不過,這個機會來的早了一點,所以鳳仙郡受了三年的大旱災。而另一方面,玉帝不懲罰君侯而是針對鳳仙郡的老百姓,實際上是因為玉帝深知掌控民生大計的重要性。玉帝因蟠桃而崛起。在崛起的過程中,玉帝認識到了民生之於國計的決定性力量。所以,與老君和如來相比,玉帝雖然也同樣計謀盈心,但是在關乎民生福祉方面玉帝卻毫不含糊。而老君和如來卻高高在上,根本不屑於打理凡塵俗事。即便是有什麼往來,那也不過是因為鬥爭環境的需要而產生的一時的利用而已。如此一來,他們和三界民眾之間就有了天然的隔閡。這便是玉帝與老君及如來為政的巨大差別。此差別正是造就了他三人各自的是非功過的主觀性因素。   有一個問題,相信大家一直很奇怪!為什麼沒有人來搶玉帝的蟠桃樹呢?玉帝苦修1750劫才修成大道,在這之前或之中為什麼沒有人來跟玉帝爭奪蟠桃樹呢?特別太上老君,他完全有這個能力啊!現實是歷史的起點,也是歷史的終點。其實,這個問題只需要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待就會豁然開朗了。我們不要把玉帝看成一定是第一個得到蟠桃樹的人,而是把他看成是最後一個得到蟠桃樹的人,那麼這個問題就不成為問題了。這也就是說,蟠桃樹一直在被搶,直到在玉帝的手上時蟠桃樹的產權才算是穩定下來。雖然這個蟠桃樹一開始被搶來搶去,但是由於玄遠之初長生不老的仙草漫山遍野,所以這些零星的爭鬥並不是真的就一定沖著那些蟠桃樹而來的,這就使得玉帝奪取蟠桃並將蟠桃的產權穩定下來的企圖有了可能性。當然,玉帝的這個企圖是有偶然性的,如果玉帝也是跟其他的神仙一樣在搶得幾個蟠桃之後便將蟠桃樹拋棄了,那麼玉帝也不會成為三界的主宰了。在玉帝奪得蟠桃之後,三界的蟠桃之爭很可能就此息止了。玉帝無償向各位神仙提供蟠桃,那麼各位神仙就沒有必要再為蟠桃掙來搶去的了。此時,玉帝作為三界主宰的特質就表現出來了。產權,雖然在形式上表現為主體(人)對客體(物)的權利,但是實際上它反映的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係,即各主體之間對於不同客體的權利的互相認可。諸位神仙接受了玉帝的蟠桃,這也就是默認了玉帝對蟠桃樹的產權了。當其時,老君的地位正炙手可熱,他根本沒有興趣理會玉帝的蟠桃樹產權。玉帝在蟠桃樹產權的確立之初,很可能還曾得到過老君的支持和首肯。如果真是那樣,老君的腸子恐怕都要悔青了。

  玉帝的產權一旦得到三界諸仙的確認,那麼他的勢力就開始慢慢的生根發芽了。在此之中,所有人對蟠桃的要求都將得到滿足,即使是在三界仙草殆盡的情況下,玉帝也堅持兌現這一承諾。但是,真的到了三界仙草殆盡之時,蟠桃的供需狀況就發生逆轉了。這個時候,蟠桃的供給方在市場上處於有利地位了,長生市場從原生態的買方市場演變而為賣方市場了。如果,接下來不斷的有新人要求加入「蟠桃大會」,那麼不等玉帝開口拒絕,諸位大會在座仙賓都會首先跳出來反對。因此,妖精出現了。當然,最終的決定權在玉帝手上。玉帝的翅膀硬了!

  我們一直在說長生不老是天庭的本質,玉帝和老君正由於能夠提供長生不老之方的原因而穩坐天庭頭兩把交椅。可是,我們忽略了另一個與長生不老有關的人的存在。這個人就是老壽星南極星君。南極星君是天庭負責壽命長短的官方長官。可是,由於長生不老一事涉及到***的本質,於是南極星君的權利實際上被完全架空了。他在天庭也只能負責人世間的一些凡人的壽長命短,對於神仙妖怪的壽數毫無發言權。就算是個凡人,只要有與蟠桃相類似的仙草就可以立即脫離壽星的控制了。再加上三界仙佛在三界內的頻頻出手,實際上南極星君連一個凡人的壽數都無法控制。因此,南極星君的這個職位成了一個毫無前途可言的擺設罷了。正是基於這種狀況,南極星君才背叛天庭倒向佛派,最終成為了觀音菩薩的左右手。由此可見,觀音菩薩出手是非常精準的,一下手就抓住了南極星君的弱點,同時也找到了***官僚體制的軟肋。其實,背叛天庭的不僅僅只有南極星君而已,很多成了***冷衙門的職能部門都集體背叛了***。任何體制都不是完美無缺的,總有它沙漏水滴的地方。關鍵的問題在於我們將如何面對這些薄弱環節。

  憑藉著道教和九轉金丹,老君終於在天庭穩住了陣腳,雖然與手握蟠桃的玉帝相比還略遜一籌,但是總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正當大家都以為世界就此永恆的時候,意外發生了。當年老君「化胡為佛」的產物佛教在西天世界逐漸成長起來了。沒想到,佛教原來也是道家的一支。雖然他們繼承了老君明心見性的道術,但是由於身在凡塵,難沐天恩,佛教徒們始終未能長生不老。由此可見,在沒有蟠桃的影響下,老君的道術的確可以開闢一片天地。在這個被諸神遺忘的角落裡,道家的一支佛教正在精心運作,慢慢崛起。當然,他們還有很多的困難要克服,還有很多的敵人要面對。他們在聚集,他們在忍耐,他們在等待,這一劫里他們將迎來一位曠古爍今的大英雄。在大英雄的帶領之下,佛教將走出陰霾,雄震三界,成為一支不可一世的新生力量。這位大英雄就是後來居上的如來佛祖。

  風雲聚散之間,如來和玉帝,究竟誰能笑傲三界?重掌仙闕,老君還有沒有機會?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第五十六回 芭蕉情緣 

  在道教體系中,輩分最高、資格最老的當屬三清無疑,就連萬仙之仙的玉帝也要對其禮讓三分。三清,即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上清境禹餘天靈寶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的合稱。其中,最為世人所熟悉的乃是老三太清境道德天尊,也就是太上老君,因為他常在天庭走動,是***政局中一支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雖然在目前***的政治格局中老君處於劣勢,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老君永遠沒有翻盤的機會。更何況,如來的出現使得三界的政治格局又多了幾分變數。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雖然老君和玉帝之間的爭霸戰爭硝煙未散,但是二者之間並不是純粹的敵對關係。在大多數情況下,老君和玉帝之間的關係若即若離,令人難以捉摸。一方面,玉帝出於維護***統治穩定的目的不得不對道祖有所倚重,但同時又不得不對他有所顧忌;另一方面,老君乃是道祖出身,他在天庭拋頭露面的目的並不是要取代現時的玉帝以成為另一個玉帝這麼簡單,而是要徹底瓦解玉帝的儒家體系以使三界重回往日的黃老狀態。這一點正是由老君的道家意識形態所決定的。因此,老君並不針對高高在上的玉帝,有時候還會主動和玉帝合作,他現在所要的只不過是一個機會,一個可以摧枯拉朽的機會。只不過,歷史不會開倒車。王莽的篡漢的歷史告訴我們太上老君的政治理想恐怕只能是一場空想。

  另外,三清中最為神秘的是老二上清境靈寶天尊。靈寶天尊平日里極少露面,對三界中仙凡諸事均漠不關心,因此相信他應該只是一個對政治不感興趣的老神仙。當然,並不排除這一切均是假象的可能。但是,靈寶道君的確沒有在三界產生足夠的影響,這是鐵一般的事實。因此,我們不對他做過多的猜測和分析。

  最後,三清中最受尊崇的就是老大元始天尊。元始天尊又稱元始天王,乃三清之首。有人認為元始天尊實際上就是開天闢地的盤古大神,僅從盤古的英雄的事迹和元始天尊的名號來看,此說的確有幾分道理。因為盤古大神本不是道家神仙,所以有可能「元始天尊」這個名號是在他被引入道教的神仙譜系之後才產生的。不過,此事已無從考證了。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吧!

  其實,說到元始天尊,相信這麼多年來大家內心深處一直有一個莫可名狀、沉睡不醒而又不點不破的疑問,那就是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到底是什麼關係。《歷世真仙體道通鑒》認為:元始者,乃本初之意。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成為道祖的是太上老君而不是元始天尊呢?難道元始天尊本人比較低調,不願意出風頭,因此才成就了太上老君的道教始祖的地位?不可能。道祖不同於佛祖,佛祖其實是教皇,有薪火相傳的傳統,而道祖乃是道教創始之祖,這並不是因為謙讓就可以改變的事實。就好比馬克思是共產主義之祖,這個事實並不會因為馬克思的個人品行而有所改變。因此,太上老君就是名副其實的道祖,這是毋庸置疑的。而元始天尊實際上與道教並無實質性的聯繫。

  想要理清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之間的關係,僅靠理論推演是難以奏效的,如果能夠找出一個類似於二者關係的直觀實例來,所有人將會恍然大悟。其實,這個類似於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之間關係的直觀實例並不難找。在實踐活動方面,此二者之間的關係正如基督教中上帝和耶穌之間的關係。基督教中,上帝是創始之神,而耶穌是篤信上帝的救世主。由此類比可知,元始天尊乃是開天闢地的上古大神,而太上老君實際上就是負責將元始天尊的行止進行理論化並加以傳播的傳道者,也可以說是救世主。這也就是說,元始天尊是創造世界的上古大神,而太上老君是解釋世界並據以指導諸仙改變世界的大仙。舉個更加通俗易懂的理論方面的例子,元始天尊就好比是毛澤東,而太上老君就好比是早期毛澤東的思想的理論研究者張如心、王稼祥等。如果這層關係的推斷不差,那麼元始天尊就是盤古大神的說法就更有幾分可信之處了。盤古是開天闢地的上古大神,任何一個宗教體系都需要這樣一位創始者,因此在不同的體系中他被賦予了不同的角色。所以,在道教體系中盤古就成了元始天尊,在基督教體系中盤古又成了聖父上帝,而在伊斯蘭教體系中盤古就是真主安拉。

  從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之間的這層關係來看,元始天尊也就是盤古才是真正的法力無邊的巨無霸。這也就是老君將他推上神壇的根本原因。只不過,沒有造福蒼生的理念,即使個人能力再強也沒有用。好勇鬥狠的人永遠只能是孤膽英雄,成不了領袖。因為,一個體系的形成是導源於各種利益自覺或不自覺的歸集,而不可能是緣於恐怖力量的壓迫。簡單來說,諸仙信奉老君是因為老君能夠給他們帶來利益,而不是因為老君法術高強會揍人。所以,統治者一定要有造福於民的理念,這絕不是說說而已的空洞口號。無論自己的實力有多麼強大,窮兵黷武只能使自己孤立,並且百分之百的會被敵人利用,其後果只可能是自己被排斥在新生體系之外。當然,盤古並不是沒有造福於民的精神,也絕不是耀武揚威的一介武夫。只可惜,他以「武」渡人,比如開天闢地之舉,實質上仍然走不出窮兵黷武的圈子,只不過是換了另一種表現形式而已。以「武」渡人與老君的以「渡人之術」渡人有本質性的差別。這種差別實際上類似於授人以魚和授人以漁的差別。授人以魚,可以做到的永遠只能是小恩小惠。而授人以漁卻可以組織起強大的教學網路,當然其外部性不可避免。

  因此,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的差別就在於授人以魚和授人以漁的差別,而太上老君和玉皇上帝的差別就在於售人以漁和售人以魚的差別。元始天尊和玉皇上帝的差別就在於前者的授人以魚是不可持續且無法實現規模經濟的,而後者的售人以魚卻可以集約化生產並因此而壟斷市場。玉皇上帝、太上老君、元始天尊此三大天尊和如來佛祖的差別就在於二者的目標市場不一致。實際上,如來佛祖針對低端市場實行的是售人以漁(修今生)和售人以魚(渡來世)並行不悖的雙軌制。也正因為此,如來佛祖實現了佛教的「政教合一」的制度模式。

  太上老君親自把盤古送上了神壇,並讓他做了道教的三清首席。一方面,這是太上老君統一戰線理論的偉大勝利;另一方面,這也是老君將元始天尊束之高閣並做無限期雪藏的需要。自此而後,元始天尊就與世隔絕了。他一門心思都在高新法術開發上了。比如,不久前元始大天尊攻克了技術難題「混元道果」,並廣邀諸仙前來參加展示該技術成果的新聞發布會。只可惜,諸仙苦於掙命,前來聽講者寥寥無幾。這讓大天尊倍感失落!不過,大天尊安於科研,自得其樂,並不以他人為意。在搞清楚了「西瓜為什麼是圓的」這個大命題之後,大天尊又滿腔熱忱的進一步展開了四方西瓜、多邊形西瓜及不規則西瓜的種植技術的開創型研究。   和元始天尊的安於學術冷板凳的精神相比,和靈寶道君的無欲無求的個人境界相比,三界各位大領導之間的爭鬥從未有過絲毫的懈怠。位高權重的玉皇上帝、笑裡藏刀的太上老君和運籌帷幄的如來佛祖,各出奇招,各領風騷。

  想當年,孫悟空醉酒大鬧兜率天,因為盜食了太上老君的五葫蘆仙丹而被老君關進了煉丹爐苦苦煉化了七七四十九年。但據前文推理,孫悟空盜食仙丹一事基本可以確定為冤案。可是,老君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栽贓給孫悟空。這是毋庸置疑的!不過,老君的心胸就當真如此的狹隘嗎?他栽贓孫悟空也是出於和天庭諸仙一樣的嫉妒嗎?還是,老君別有所圖?難道是為了私吞那五葫蘆仙丹嗎?極有可能。只要老君能夠成功嫁禍給孫悟空,那五葫蘆仙丹的失蹤自然就名正言順了。因此,私吞仙丹無疑是太上老君嫁禍孫悟空的動機之一。不過,孫悟空大鬧兜率天這件事震驚朝野,就連「蟠桃大會」也因此而取消了,如果僅從此動機出發來分析太上老君的犯罪心理,分析未免會流於形式,結論也會過於單薄,這與太上老君高高在上的身份也不大相符。其實,悟空大鬧兜率天是太上老君使的「暗度陳倉」之計。

  實際上,根據紅孩兒的年齡只有三四百歲這一事實來推測,「蟠桃大會」舉辦之際也正是太上老君與羅剎女情濃之時。在某次纏綿之後,這一對老夫少妻野鴛鴦終於有了屬於他們自己的愛情結晶。這個美麗的錯誤令太上老君喜憂交織,喜的是自己終於可以做父親了,憂的是自己很可能會因此而英名盡喪。老君還在為此事一籌莫展,只可惜時間不等人,羅剎女的肚子就要顯現出來了。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老君經過周密思考終於想出了一條錦囊妙計。一方面,他利用「蟠桃大會」的混亂場面藉機嫁禍給天庭的裂縫闖禍都頭孫悟空;另一方面,他又利用孫悟空「製造」的混亂來轉移三界的視線,好讓羅剎女在凡間靜休待產。不過,此計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偏差。老君原本的打算是先派人在兜率天製造一個狼籍的案發現場,然後再找機會將此案嫁禍給孫悟空,並以此來轉移三界的視線。但是,誰也沒有想到悟空酒醉後的不請自來倒是幫了太上老君的大忙。

  悟空「盜食」了仙丹,後來又踢倒了八卦爐,這讓太上老君抓住了機會。老君立即將羅剎女轉移到由八卦爐爐磚形成的火焰山的附近翠雲山,並贈之以克制火焰山之火的芭蕉扇一柄。這芭蕉扇乃開天闢地之時生成的一對先天精葉,有太陰、太陽之分。現如今,老君將其中之一的太陰精葉贈送給羅剎女,其目的自然是為了羅剎女能夠憑藉著這柄芭蕉扇的剋制火焰山三昧真火的先天屬性來謀生。同時,羅剎女手中的這柄芭蕉扇也是太上老君親送的一件定情信物。因此,太上老君和羅剎女手中所持的那一對陰陽芭蕉扇實際上正是他二人之間感情的最佳見證。由於火焰山的形成緣於孫悟空的反抗,本質上乃是一起意外,又加之天庭諸仙正為「蟠桃大會」被廢一事而心潮難平,所以沒有人會注意到翠雲山所發生的一切。老君成功的利用孫悟空製造出了引人矚目的「蟠桃大會」被攪之公共事件,與此同時羅剎女也被安全的秘密轉移了。因此,所謂的「暗度陳倉」之計,老君真可謂是一著不落。

  紅孩兒出世之後,為了能夠讓他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太上老君將他接到了天庭。但是,天庭成長起來的紅孩兒始終沒有一個正式的名分,所以學有所成之後他又回到了凡間,落戶在六百里鑽頭號山火雲洞。臨行之際,紅孩兒被告知他的親生父親乃是魔界大聖牛魔王,他之所以會一出生就在天庭學習和生活,乃是因為他父親牛魔王的苦心安排。於是,在被牛魔王領回凡間鎮守號山之時,紅孩兒對其父牛魔王頓生好感。因此,在吃唐僧肉這件事情上,紅孩兒孝心拳拳。當然,紅孩兒之所以只邀請其父牛魔王前來火雲洞赴宴,是因為他知道其母鐵扇公主跟他自己一樣是不需要以唐僧肉來實現長生不老的。這也就是說,紅孩兒和鐵扇公主自有其長生之道。雖然他娘兒倆沒有天庭的正式編製,但是太上老君自有辦法可以讓他們長生不老。一方面太上老君有辦法可以得到編外的蟠桃,另一方面由於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並不局限於蟠桃,老君還有不少私家珍藏,因此鐵扇公主母子完全沒有必要為了唐僧肉而去鋌而走險。但是,即便如此,鐵扇公主並不安於現狀。她一直想拿到一個屬於自己的正式編製。

  前文提到,鐵扇公主是全書中唯一一個修成正果的妖精。為什麼只有鐵扇公主能夠修鍊成仙呢?她有什麼過人之處嗎?這是否又是太上老君的安排呢?其實,鐵扇公主之所以能夠修成正果,並無其他原因,完全是因為三界的一個天大的「謠言」。這個天大的「謠言」就是西天取經路上十分流行的吃唐僧肉可以成仙的說法。這也就是說,鐵扇公主是西天取經路上唯一一個吃了唐僧肉的妖精。

  什麼!唐僧肉被妖精吃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想要揭開這西天取經路上最大的秘密,還得從女兒國說起。

  當年,唐僧在女兒國子母河邊誤飲了子母河之水,結了胎氣。後來,以解陽山上落胎泉之泉水解了此胎氣。可是,誰也沒有注意到那時唐僧打下來的那個胎兒其實就是唐僧肉。這是妖精使的一個「順手牽羊」之計,不露痕迹絲毫。而且讓八戒和唐僧一起懷孕,這樣就更能掩人耳目了。只不過,那個唐僧肉究竟被誰拿走了,似乎無人知曉。儘管如此,只要我們把握住吃了唐僧肉就可以成仙的這個最終結果,這件事情一定會水落石出的。吃了唐僧肉就可以成仙,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實際上也是玉帝為了談判的需要而頒布的一個政治懸賞令:妖精只要吃到了唐僧肉,就可以拿到天庭的仙家編製。因此,要想知道誰吃了唐僧肉,只需要看看西天路上到底有哪個妖精成仙了。西天路上只有一個妖精成仙了,那就是紅孩兒的母親鐵扇公主。她就是吃了那塊唐僧肉的人!   但是,鐵扇公主是如何拿到那塊唐僧肉的呢?其實,鐵扇公主早就在女兒國了。只不過,她一直沒有露面而已。那麼,她究竟在哪呢?實際上,解陽山上的老道人如意真仙就是由鐵扇公主變化而來的。

  女兒國國王曾經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說過,女兒國自來沒有過男人。這話不可能有假!而且,這個女兒國沒有男人的判斷已經為唐僧師徒一路上的經歷所驗證了,他們在街上沒見到一個男人。子母河邊的老婦人其實就是鐵扇公主安排的,她們編出的女兒國女子要強與男人交媾的種種謊言就是為了恐嚇唐僧不要到處亂跑,讓唐僧安心在她們家裡安胎。其實,那幾個擺渡的老婦人出現在子母河邊的真正意圖並不只是看守唐僧並取得唐僧肉而已。大家都知道,唐僧之所以會懷孕,完全是因為他誤飲了子母河之水。如果唐僧沒有誤飲子母河之水,那麼鐵扇公主的計劃豈不是要落敗了嗎?所以,那幾個老婦人的任務里還有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那就是讓唐僧喝下子母河之水。這也正是她們在子母河邊開酒家的真正原因。只不過,凡事多有意外。唐僧因為口渴,所以就早鐵扇公主的精心安排一步,先喝了子母河的水。這倒讓那些任務執行者省了不少心。

  另外,說到女兒國就不得不提到那通天河畔的陳家莊。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就連陳家莊老實巴交的陳清、陳澄兄弟倆也對唐僧師徒撒謊了。當然,他們之所以撒謊,是因為有著不得已的苦衷。當初,悟空和八戒冒充陳家莊的童男童女陳關保和陳一秤金去祭祀靈感大王,卻沒有當場降住妖精。「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的道理是顯而易見的。因此,陳氏兄弟本來打算留住唐僧師徒,以求悟空師兄弟最終能夠降住這個靈感大王。但是,取經心切的唐僧要求立即起程,踏冰而行,而悟空也不想招惹是非。於是,陳氏兄弟為了留住唐僧師徒,就編造謊言說這裡有船可以橫渡通天河,很多生意人都是乘船渡河的。他們堅持融冰之後再備船相送就是為了拖延時間,以期悟空能夠出手降妖,因為他們害怕唐僧師徒走後靈感大王會來秋後算賬。其實,陳家莊打漁的船倒有幾隻,但是根本就沒有可以橫渡通天河的大船。這個破綻在靈感大王之事完結之後就完全暴露出來了。靈感大王被收伏之後,陳家莊百姓為了送唐僧師徒過河,開始解板造船,有人出繩索,有人買桅篷,有人辦槳槁,有人雇水手,這所有的一切只說明了一個問題,陳家莊根本就沒有可以橫渡通天河的大船。陳清、陳澄兄弟倆在撒謊!否則,渡河之船何須現造?而且,這件事情,通天河的老黿最清楚不過了。於是,他讓悟空不要打船,以免花費百姓財物。他願意親送唐僧師徒過河。所以,陳清、陳澄在撒謊,根本就沒有什麼生意人會乘船橫渡通天河前去女兒國做生意。況且,陳家莊的對岸根本就不是什麼女兒國,而是金兜山。鬼才相信陳家莊的生意人可以安然通過兕大王把守的金兜山前去女兒國做生意!唐僧師徒從陳家莊出發的時候是白露前後,到女兒國的時候已是第二年的早春,這中間隔了差不多有半年辰光。這還不算大船橫渡通天河的時間。《西遊記》裡面不少地方都有提到過日過百里的步行速度,這就意味著那陳家莊和女兒國之間至少有萬里之遙。如果說僅僅是隔江相望,那麼邊境貿易自然繁盛。但是,萬里之隔,商品差異是十分自然的,這並不構成陳家莊生意人冒死渡河以展開貿易的動機。這就好比東南亞地區的邊境貿易是十分繁盛的,中國南方諸省多有涉及,但是這種邊境貿易不可能一直做到北京去吧!那還叫什麼邊境貿易呀?其實,如果女兒國和金兜山這兩劫出現的位置可以互換一下,那麼陳家莊陳氏兄弟的話倒還有那麼一兩分可信。所以,不管是從現實求證,還是從理論考量,陳家莊和女兒國之間都不可能會有任何聯繫。女兒國根本就沒有男人!

  既然女兒國沒有男人,這鼎鼎大名的解陽山上落胎泉邊就住著一個大男人,這不奇怪嗎?唯一的解釋就是這個如意真仙是女的。他說他是紅孩兒的叔叔,紅孩兒也許是有些叔叔,但是這都是些無從稽考的事情。不過,悟空對這個如意真仙的態度是很奇怪的。起初,悟空剛到這聚仙庵求水,就遭到如意真仙的激烈反抗,於是雙方大打出手。悟空一邊急於取泉水,一邊又要應付這妖精的偷襲,於是吃了大虧,被妖精打得連摔了兩個「狗吃屎」。最後,悟空不得不找來沙僧做助手,才順利取得了此泉水。可以說,這個如意真仙讓悟空吃了不少苦頭,但是悟空竟然沒殺他。這究竟是為了什麼呢?因為,悟空心裡有愧。這個有愧不是指悟空真的感到很愧對如意真仙,一個莫名其妙的叔叔,悟空還不至於如此心虛。悟空之所以對如意真仙手下留情,是因為在降伏紅孩兒的過程中,悟空拿了紅孩兒的一件寶物,如意袋。當初降伏紅孩兒的時候,那件寶物悟空讓沙僧收起來了。僅從那寶物的名字來推測,就知道那個如意袋是如意真仙的。「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因此,心裡有鬼的悟空不得不對如意真仙手下留情。另外,沙僧其實也是出於這個原因才放過那個如意真仙的。所以,從悟空和沙僧對如意真仙的態度可知這如意真仙和紅孩兒其實是有著某種聯繫的。不過,悟空和沙僧也不可能清楚的知道他們之間到底有著什麼樣的關係,於是悟空和沙僧就心虛了。

  可以和紅孩兒扯上關係,又是女性的妖精,舍鐵扇公主而其誰?鐵扇公主無緣無故來到女兒國,而那塊唐僧肉又失蹤了,這二者之間一定有聯繫。最後,鐵扇公主成仙了。這唐僧肉不是她吃的,是誰吃的?

  雖然,女兒國上下都是肉眼凡胎,不能識別那如意真仙的真面目,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就沒有人識破那如意真仙的女兒身。實際上,毒敵山琵琶洞的蠍子精就識破了如意真仙的女兒身。這也就是蠍子精不敢在子母河邊向唐僧下手的原因。蠍子精打算潛伏在女兒國向唐僧下手,在行事之前她勢必要對女兒國進行一番仔細的查探。而解陽山上的如意真仙是女兒國唯一的一個男性,這不得不令蠍子精有心生好奇。在聚仙庵蹲守幾日之後,她發現了子母河邊那間酒家的幾個老婦人跟這個聚仙庵的如意真仙過從甚密,二者之間似乎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進一步打探之下,蠍子精終於發現了如意真仙的真面目。由於鐵扇公主所持芭蕉扇的威力不同凡響,所以蠍子精不敢與她有正面衝突。於是,肩負秘密使命的蠍子精只能一路暗中監視唐僧,只待如意真仙離開了唐僧,離開了女兒國之後,她才得以展開行動。當然,一開始蠍子精並不清楚鐵扇公主的具體計劃。但是,當唐僧成功墮胎之後,她不可能對此事一點察覺都沒有。因此,實際上在唐僧肉被盜走之後蠍子精便識破了鐵扇公主的「順手牽羊」之計。只不過,蠍子精醒悟得有點晚而已。    其實,鐵扇公主的這個「順手牽羊」之計固然高妙,但是鐵扇公主本人卻犯了一個本不應該犯的錯誤。既然唐僧已經吃了子母河的水,已然結了胎氣,那麼鐵扇公主就不應該在求取落胎泉泉水一事上對悟空有所刁難。因為悟空越早取得泉水,鐵扇公主就能夠越早得到唐僧肉,二者在這裡其實是有雙贏的。但是,鐵扇公主畢竟沒有配合悟空求取泉水的行動,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因為紅孩兒。看來,對於紅孩兒被觀音收伏一事,鐵扇公主始終不能釋懷。於是,她借紅孩兒叔叔的身份,為紅孩兒出頭,刁難了求泉水心切的孫悟空。鐵扇公主到底還是個女人!行事,詭秘之外,還多了幾分感性。

  另外,鐵扇公主奪取唐僧肉的整個過程刷新了我們對於「順手牽羊」之計的傳統認識。其實,「順手牽羊」之計的實施絕對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講的順便之舉。這個計謀的關鍵就在於要積極主動的讓我們渴望得到的但是卻在敵人手裡的那隻「羊」變成敵人的累贅和包袱,以至於敵人要主動放棄那隻累贅「羊」、包袱「羊」。只有這樣的「牽羊」,才會是真正意義上的「順手」,而不是順便。結合鐵扇公主奪取唐僧肉一事來看,鐵扇公主成功的讓唐僧肉(胎兒)成了唐僧的沉重負擔,以至於唐僧積極主動的要拋棄掉這個唐僧肉。同時,包括取經師徒在內的所有人竟無一人可以察覺到這有什麼不妥。這就是「順手牽羊」的厲害!

  鐵扇公主之所以會想出如此絕妙的「順手牽羊」之計來,大概是因為她本人曾有過生育紅孩兒的經歷。否則,一個野妖精怎麼會無緣無故的就想到了如此堪稱神來之筆的驚世計謀呢?親生子女都娘身上掉下來的肉!沒有刻骨銘心的生兒育女的經歷,就休想琢磨出如此絕妙的「順手牽羊」之計。西天路上的野妖精多了去了,但是又有幾個妖精曾有過刻骨銘心的生兒育女的經歷呢?唯有鐵扇公主。之所以說鐵扇公主孕育紅孩兒的經歷是刻骨銘心的,乃是因為她與老君之間的那段痛入心扉的愛情。一段痛入心扉的愛情,其結晶自然也是刻骨銘心的。

  不過,太上老君是高高在上的三清大天尊,一個萬劫不移的清心寡欲的通玄之人,怎麼會在幾百年前就突然間和低級侍應生羅剎女之間產生了一段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緣呢?這裡面一定有原因。

  從鐵扇公主設計成功奪得唐僧肉一事來看,鐵扇公主的智商極高,絕不可能是一個普通的低級侍應生羅剎女。可是,她為什麼會以羅剎女的身份出現在太上老君的兜率天呢?這極有可能是一個陰謀。另外,太上老君、鐵扇公主和紅孩兒這三者之間的真正關係極為隱秘,三界之間根本就沒有幾個人知道。根據前文的推測,外界知道這層關係的大概只有如來、觀音和金翅大鵬雕三人。天庭內部知道這層關係的,大概只有個別兜率天的老員工,比如被罰下界的看爐老道人。看爐老道人知道這件事情,還有說得過去的正當理由,但是天庭內部對此關係都毫無察覺,作為佛教精英的如來、觀音和金翅大鵬雕三人是如何得知這層關係的呢?這不得不令人懷疑此陰謀的幕後主使就是如來佛祖。這也就是說,太上老君之所以會一時衝動愛上羅剎女,完全是因為他中了如來的「美人計」。

  只不過,像太上老君這樣的大天尊,早就經歷過無數的風浪,有著非凡的定力。一般而言,這樣的大天尊是不會為酒色所誘的。但是,太上老君的確是中計了。如來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一切都只因為如來所挑選的這個誘餌羅剎女非比尋常。那麼,這個羅剎女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呢?既然稱為羅剎女,那麼其容貌自然是沒有什麼可取之處了。除了天資聰慧之外,還真找不出她有什麼過人之處。其實,之所以說當年兜率天的看爐老道人知道太上老君和羅剎女之間的曖昧關係,是因為他曾經對悟空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土地道:「大聖!趁此女深知息火之法,斷絕火根,還他扇子,小神居此苟安,拯救這方生民,求些血食,誠為恩便。」】這個昔年的看爐老道人口中的【此女深知息火之法】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芭蕉扇連扇四十九下,火焰山之火根便可徹底根除,這算什麼【深知息火之法】啊?其實,看爐老道人的這話是有所指的,這【此女深知息火之法】中的【火】乃是指愛欲之火。因此,看爐老道人此話的弦外之音便是鐵扇公主其實是個性愛高手。當然,老道人的這句話完全是下意識的,這並不意味著他是故意在向悟空泄露天機。所以,羅剎女真正用以降伏太上老君的不是聰慧,不是美貌,而是高超的性技巧。這就是羅剎女真正的特別之處,也正是羅剎女為如來所看重的根本原因,更是如來堅信羅剎女必勝的信心來源。其實,這種性愛女間諜在古往今來的戰爭史上不乏其例。

  如來從來不打無把握之仗!他早早的就將羅剎女安插到老君的身邊,就是為了等待老君一念之差的那一刻。近一千以來,三界發生了許多驚天動地的大事。這些大事已經使得三界的權力格局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因此,不安於現狀的太上老君的心境一定會有所起伏。任何人都會有心境脆弱的時候。太上老君不是完人,他也有放鬆警惕,放縱情慾的時候。關鍵是如來如何才能找到這個突破口,並伺機而動,一擊即中。於是,如來採取了最為笨拙但又十分有效的死辦法。他讓羅剎女時刻在太上老君的身邊「守株待兔」,不怕太上老君不露出破綻。

  果然,羅剎女不負眾望,終於色誘了太上老君。墜入情場的李老君對羅剎女的真實身份和動機毫無察覺。當得知羅剎女懷有身孕之後,他既緊張,又興奮,這種真性情的流露感動了羅剎女。當他拿出至寶芭蕉扇送給羅剎女的時候,羅剎女的內心也掀起了一陣波瀾。從這一刻開始,羅剎女和李老君之間產生了純粹的愛情。只不過,這個愛情本身就是個錯誤!不管羅剎女是真心實意也好,還是虛情假意也罷,如來都不在意。如來需要的只是老君的一個把柄。只要有了這段感情,只要有了紅孩兒,老君的這個把柄如來就算是到手了。在這場不動聲色的政治較量之中,所有的參與者都全力以赴,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太上老君只不過是稍有疏忽,便讓如來抓住了小辮子,以致於自己處境被動,動輒得咎。可悲。可嘆。

  雖然羅剎女以絕妙的計謀吃到了唐僧肉,但此事並不隱秘。事過之後,像如來和觀音這樣的高人完全就有可能窺出其中的端倪。因此,羅剎女最終能夠修成正果,雖然說這是天庭兌現承諾的結果,但是這同樣也是如來默許的結果。如果不是羅剎女給佛祖立了大功,就算天庭可以兌現這***編製的承諾,恐怕她也未必有命領受。不過,羅剎女和紅孩兒都修成了「正果」,這本身對太上老君來說就是一個十足的威脅。因為這兩人的存在本身就是太上老君「為老不尊」的罪證。更何況,這兩個人最終都成了佛家的「神仙」、如來的手下呢!

  所以芭蕉情緣,乃是一段孽緣。   其實,鐵扇公主的這個「順手牽羊」之計固然高妙,但是鐵扇公主本人卻犯了一個本不應該犯的錯誤。既然唐僧已經吃了子母河的水,已然結了胎氣,那麼鐵扇公主就不應該在求取落胎泉泉水一事上對悟空有所刁難。因為悟空越早取得泉水,鐵扇公主就能夠越早得到唐僧肉,二者在這裡其實是有雙贏的。但是,鐵扇公主畢竟沒有配合悟空求取泉水的行動,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因為紅孩兒。看來,對於紅孩兒被觀音收伏一事,鐵扇公主始終不能釋懷。於是,她借紅孩兒叔叔的身份,為紅孩兒出頭,刁難了求泉水心切的孫悟空。鐵扇公主到底還是個女人!行事,詭秘之外,還多了幾分感性。

  另外,鐵扇公主奪取唐僧肉的整個過程刷新了我們對於「順手牽羊」之計的傳統認識。其實,「順手牽羊」之計的實施絕對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講的順便之舉。這個計謀的關鍵就在於要積極主動的讓我們渴望得到的但是卻在敵人手裡的那隻「羊」變成敵人的累贅和包袱,以至於敵人要主動放棄那隻累贅「羊」、包袱「羊」。只有這樣的「牽羊」,才會是真正意義上的「順手」,而不是順便。結合鐵扇公主奪取唐僧肉一事來看,鐵扇公主成功的讓唐僧肉(胎兒)成了唐僧的沉重負擔,以至於唐僧積極主動的要拋棄掉這個唐僧肉。同時,包括取經師徒在內的所有人竟無一人可以察覺到這有什麼不妥。這就是「順手牽羊」的厲害!

  鐵扇公主之所以會想出如此絕妙的「順手牽羊」之計來,大概是因為她本人曾有過生育紅孩兒的經歷。否則,一個野妖精怎麼會無緣無故的就想到了如此堪稱神來之筆的驚世計謀呢?親生子女都娘身上掉下來的肉!沒有刻骨銘心的生兒育女的經歷,就休想琢磨出如此絕妙的「順手牽羊」之計。西天路上的野妖精多了去了,但是又有幾個妖精曾有過刻骨銘心的生兒育女的經歷呢?唯有鐵扇公主。之所以說鐵扇公主孕育紅孩兒的經歷是刻骨銘心的,乃是因為她與老君之間的那段痛入心扉的愛情。一段痛入心扉的愛情,其結晶自然也是刻骨銘心的。

  不過,太上老君是高高在上的三清大天尊,一個萬劫不移的清心寡欲的通玄之人,怎麼會在幾百年前就突然間和低級侍應生羅剎女之間產生了一段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緣呢?這裡面一定有原因。

  從鐵扇公主設計成功奪得唐僧肉一事來看,鐵扇公主的智商極高,絕不可能是一個普通的低級侍應生羅剎女。可是,她為什麼會以羅剎女的身份出現在太上老君的兜率天呢?這極有可能是一個陰謀。另外,太上老君、鐵扇公主和紅孩兒這三者之間的真正關係極為隱秘,三界之間根本就沒有幾個人知道。根據前文的推測,外界知道這層關係的大概只有如來、觀音和金翅大鵬雕三人。天庭內部知道這層關係的,大概只有個別兜率天的老員工,比如被罰下界的看爐老道人。看爐老道人知道這件事情,還有說得過去的正當理由,但是天庭內部對此關係都毫無察覺,作為佛教精英的如來、觀音和金翅大鵬雕三人是如何得知這層關係的呢?這不得不令人懷疑此陰謀的幕後主使就是如來佛祖。這也就是說,太上老君之所以會一時衝動愛上羅剎女,完全是因為他中了如來的「美人計」。

  只不過,像太上老君這樣的大天尊,早就經歷過無數的風浪,有著非凡的定力。一般而言,這樣的大天尊是不會為酒色所誘的。但是,太上老君的確是中計了。如來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一切都只因為如來所挑選的這個誘餌羅剎女非比尋常。那麼,這個羅剎女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呢?既然稱為羅剎女,那麼其容貌自然是沒有什麼可取之處了。除了天資聰慧之外,還真找不出她有什麼過人之處。其實,之所以說當年兜率天的看爐老道人知道太上老君和羅剎女之間的曖昧關係,是因為他曾經對悟空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土地道:「大聖!趁此女深知息火之法,斷絕火根,還他扇子,小神居此苟安,拯救這方生民,求些血食,誠為恩便。」】這個昔年的看爐老道人口中的【此女深知息火之法】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芭蕉扇連扇四十九下,火焰山之火根便可徹底根除,這算什麼【深知息火之法】啊?其實,看爐老道人的這話是有所指的,這【此女深知息火之法】中的【火】乃是指愛欲之火。因此,看爐老道人此話的弦外之音便是鐵扇公主其實是個性愛高手。當然,老道人的這句話完全是下意識的,這並不意味著他是故意在向悟空泄露天機。所以,羅剎女真正用以降伏太上老君的不是聰慧,不是美貌,而是高超的性技巧。這就是羅剎女真正的特別之處,也正是羅剎女為如來所看重的根本原因,更是如來堅信羅剎女必勝的信心來源。其實,這種性愛女間諜在古往今來的戰爭史上不乏其例。

  如來從來不打無把握之仗!他早早的就將羅剎女安插到老君的身邊,就是為了等待老君一念之差的那一刻。近一千以來,三界發生了許多驚天動地的大事。這些大事已經使得三界的權力格局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因此,不安於現狀的太上老君的心境一定會有所起伏。任何人都會有心境脆弱的時候。太上老君不是完人,他也有放鬆警惕,放縱情慾的時候。關鍵是如來如何才能找到這個突破口,並伺機而動,一擊即中。於是,如來採取了最為笨拙但又十分有效的死辦法。他讓羅剎女時刻在太上老君的身邊「守株待兔」,不怕太上老君不露出破綻。

  果然,羅剎女不負眾望,終於色誘了太上老君。墜入情場的李老君對羅剎女的真實身份和動機毫無察覺。當得知羅剎女懷有身孕之後,他既緊張,又興奮,這種真性情的流露感動了羅剎女。當他拿出至寶芭蕉扇送給羅剎女的時候,羅剎女的內心也掀起了一陣波瀾。從這一刻開始,羅剎女和李老君之間產生了純粹的愛情。只不過,這個愛情本身就是個錯誤!不管羅剎女是真心實意也好,還是虛情假意也罷,如來都不在意。如來需要的只是老君的一個把柄。只要有了這段感情,只要有了紅孩兒,老君的這個把柄如來就算是到手了。在這場不動聲色的政治較量之中,所有的參與者都全力以赴,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太上老君只不過是稍有疏忽,便讓如來抓住了小辮子,以致於自己處境被動,動輒得咎。可悲。可嘆。

  雖然羅剎女以絕妙的計謀吃到了唐僧肉,但此事並不隱秘。事過之後,像如來和觀音這樣的高人完全就有可能窺出其中的端倪。因此,羅剎女最終能夠修成正果,雖然說這是天庭兌現承諾的結果,但是這同樣也是如來默許的結果。如果不是羅剎女給佛祖立了大功,就算天庭可以兌現這***編製的承諾,恐怕她也未必有命領受。不過,羅剎女和紅孩兒都修成了「正果」,這本身對太上老君來說就是一個十足的威脅。因為這兩人的存在本身就是太上老君「為老不尊」的罪證。更何況,這兩個人最終都成了佛家的「神仙」、如來的手下呢!

  所以芭蕉情緣,乃是一段孽緣。

    第五十八回 黃金寶塔 

  大家都知道,李靖之所以會被稱為托塔李天王,乃是因為他有黃金寶塔常年隨身的緣故。只不過,這個托塔李天王為什麼要常年塔不離手呢?大概很多人都會想當然的認為這個黃金寶塔定是所謂的法寶「鎮妖塔」,有斬妖除魔的法力,所以李天王時時托塔在手。這大概就跟觀音菩薩常年手持凈瓶是一個道理。於是,托塔就是托塔,就跟兵器隨身一樣,哪有個為什麼可問的!其實,不然。李天王原本真正的隨身兵器實際上大家都見識過,就是觀音菩薩曾著悟空借用以降伏紅孩兒的那三十六把天罡刀。《西遊記》中並沒有數據顯示這李天王手上的黃金寶塔是一件法寶。既然這個黃金寶塔並不是所謂的法寶,那麼這個看起來無聊的問題似乎就有點複雜了。觀音菩薩的凈瓶隨身是很好理解的。很顯然,那凈瓶是件法寶嘛!法寶隨身這可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不足為奇!可問題是李天王手上的這個黃金寶塔並不是什麼法寶呀!難道李靖之所以會堅持不懈的手托寶塔,乃是因為他喜歡這個另類而又前衛的造型?又或者,是因為這個黃金寶塔材質特殊,工藝精湛,有著非比尋常的神奇手感,令人愛不釋手?手感如何不敢斷言。不過,這個手托寶塔的造型的確有點酷!而且,還很威嚴呢!但實際上,李天王托塔一事是別有來歷的。至於這個來歷的內容,知道的人並不多。沒有看過《西遊記》原著的人,或者看《西遊記》原著不仔細的人,對此內情恐怕並無印象。

  其實,李天王托塔一事與哪吒三太子的身世有關。

  【原來天王生此子時,他左手掌上有個「哪」字,右手掌上有個「吒」字,故名哪吒。這太子三朝兒就下海凈身闖禍,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要抽筋為絛子。天王知道,恐生後患,欲殺之。哪吒奮怒,將刀在手,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還了父精母血,一點靈魂,徑到西方極樂世界告佛。佛正與眾菩薩講經,只聞得幢幡寶蓋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將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念動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運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廣大。後來要殺天王,報那剔骨之仇。天王無奈,告求我佛如來。如來以和為尚,賜他一座玲瓏剔透舍利子如意黃金寶塔,——那塔上層層有佛,艷艷光明。——喚哪吒以佛為父,解釋了冤讎。所以稱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今日因閑在家,未曾托著那塔,恐哪吒有報仇之意,故嚇個大驚失色。……】

  以上一段文字便是《西遊記》原著中關於哪吒三太子的身世和李靖手中所持的黃金寶塔的來歷的描述。由此可見,李天王之所以要手持那黃金寶塔,乃是因為他必須要以此塔來克制哪吒三太子。換言之,只要李天王手中無塔,那麼哪吒三太子隨時都有可能殺他以報那剔骨之仇。實際上,這件事情明眼人一看便知其中奧妙。這復活後的哪吒便是佛祖安排在李天王身邊用以牽制李天王的一顆棋子。

  首先,如果佛祖救哪吒只是出於好生之德的單純目的,那麼復活後的哪吒何以會法力大增?而且,從李靖先要出手殺哪吒到後來卻又向佛祖求救的事實來看,復活後哪吒的實力超過了其父李天王。否則,李天王直接殺掉復活後的哪吒便可,何須向佛祖求救?如果復活後的哪吒不能戰勝其父,那麼哪吒尋仇的結果最多不過是其自殺情景的重現罷了。可是,復活後的哪吒神通廣大,這足以表明佛祖復活哪吒的動機極不單純。

  其次,如果如來真的有好生之德,那麼他就應該幫助哪吒化解掉這場父子間的冤讎。如來可以將哪吒圈禁於佛境直至其暴戾之氣化盡為止,也可以要求哪吒終身不得向其父尋仇,如此這般他便可化解掉這段父子冤讎。可是,如來沒有這麼做。不僅沒有這麼做,他還教會了哪吒足以報仇的神通,其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再次,哪吒之所以會與其父李天王結仇,完全是因為他與水晶宮之間的矛盾。追根溯源,復活後哪吒的第一個復仇對象當為水晶宮無疑。可是,哪吒為什麼沒有向龍宮復仇呢?因為,復活後的哪吒是有任務在身的。按照道理,在李天王和哪吒之間的那段冤讎沒有得到化解的情況下,哪吒是沒有道理重回雲樓宮的。既然哪吒不能原諒他的父親,那麼他為什麼要回到他父親身邊呢?很顯然,哪吒重新出現在李天王面前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報當年的剔骨之仇,而是另有所圖。

  最後,既然哪吒回到李天王身邊是另有所圖的,那麼為什麼佛祖又要給李天王一個黃金寶塔呢?其實,這個黃金寶塔並不是為了震懾哪吒的。因為,復活後的哪吒並不為報仇而來。有沒有注意到在鬥不過哪吒的情況下李天王為什麼不向玉帝報案而卻向如來求救這一點呢?其實,李天王比我們所有人都清醒!他第一時間意識到了哪吒復活這一系列事件裡面所隱藏的問題。李天王手持了如來的黃金寶塔,那就意味著他向如來臣服了。所以,這個黃金寶塔只是李天王向如來俯首稱臣的一個信號。如果,李天王不在效忠於如來佛祖,那麼哪吒隨時都有可能向李天王下手。至於借口嘛!就可以是那個「不曾托塔」的莫須有之罪名。

  綜上所述,實際上如來在這裡做了一個局。他做這個局的目的就是為了利用李天王與哪吒之間的這段父子冤讎。哪吒三太子重歸李天王的官邸雲樓宮,既光明正大,又暗藏殺機。如來這根釘子扎得既准又狠!李天王不僅沒有辦法拒絕,還得主動給他騰出扎釘子的地方。就這樣,復活哪吒,如來就輕而易舉的將自己的勢力冠冕堂皇的打進了雲樓宮,打進了天庭。李靖,天庭的國防部長,終於成了如來的傀儡。

  但是,如來的這個局究竟是怎麼做的呢?這還得從水晶宮的秘密說起。

  既然如此,那麼促使龍神一族最終走上fanpan天庭的道路的外因又是什麼呢?是如來的拉攏。不過,如前所述,龍神一族在天庭備受冷遇,位卑職微,可如來為什麼會lalong這些 所謂的披毛戴角之輩呢?換言之,他們到底有什麼足以令如來另眼相看的不同尋常之處呢?首先,在凡間龍神一族數量龐大,分布廣泛。龍神無疑是《西遊記》中總量最多,分布最廣的天神了。五湖四海之內,大小龍神不計其數。這一總量和結構上的優勢完全切合於佛教在人間急速擴張的需要。其次,龍神一族身體特徵明顯,有著極強的sheng fen ren tong感,因而易於進行有效的zuzhi和dongyuan。這也就是說,龍神一族的zuzhi性強,jilv性高。當然,這一特點必須是建立在一定的總量和結構之上才有意義。再次,雖然龍神一族的zhengzhi地位不高,但是他們在凡間經營多年,積累起了大量的經濟財富。東海龍宮的豐富海藏,便是鐵證。這於「愛財如命」的如來而言,有著致命的誘惑。最後,龍神一族在凡間已經建立起了非同一般的shili體系,基本壟斷了相關水領域的絕對ling dao quan。招降了龍神,如來就等於是取得了絕對zhi hai quan,並且不費一兵一卒。

  如來不會無緣無故的就選擇東hai海藏之中的「定海神珍」 為悟空的隨身binqi,這其中一定有默契在先。否則,敖氏兄弟也不會那麼善待悟空。可是,敖氏兄弟本為tianchao干yuan,其zhiwei相當於nonglin buzhang,何以要背叛tianchao呢?要想弄清楚這裡面的奧妙,就必須先要對《西遊記》中的龍神進行準確的定位。印象中,龍神是法力高強的靈獸,有呼feng喚雨的能力。其中,四海龍王更是時代的jiaozi,成了掌管著renjian冷暖的司雨大龍神。可是,這一切只不過是jia象而已。在《西遊記》的世界裡,龍神一族的地位實際上是非常beiwei的。大家有沒有注意過那次因悟空的攪鬧而失敗的 「蟠桃大會」上的菜單?其中,有道菜就是龍肝鳳髓。可見,龍神在tianchao的地位實際上只不過就是一群任意zaisha的畜sheng而已。雖然某些龍神,比如敖氏兄弟,憑藉著自身的努力在tianchao形成了一些氣hou,但是實際上這些微不足道的成就無法從根本上改變龍神一族的整體mingyun。龍神再位高quan重,也不能改變其披鱗頂角的shenfen。更何況,龍神也並沒有取得什麼令人刮目相看的quanwei。司雨大龍神,名頭是不小,不過乾的活卻都是冷ya men nong lin部的苦差事。同為執掌風雨的天神,雷公電母和行雲童子以及布霧郎君等都在天庭安身立命,唯有龍神一族為天庭所棄,散落於五湖四海之間。

  他們久駐凡間,僅僅是tian朝在人間的最最基礎的guanli人員而已。表面上看,這些司雨大龍神掌握著renjian晴雨,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任何的主dao權,一切都只是執xing玉帝法旨罷了。涇河龍王的xia場告訴我們,哪怕是一點點的執xing偏差都會惹來sha身大禍。因此,tian朝的qi視tizhi下龍神一族的懷才不遇為他們最終對天庭的背li埋下了伏筆。這便是龍神一zu反出天庭的內因之所在。

  龍神一族在《西遊記》中的表現是非常令人生yi的。從花果山那條直通東海龍宮水晶宮的an道來看,此二者之間必然有所關聯。後來,悟空一身戎裝的來歷就更加證實了這個推測。取經路上,四海龍王也曾多次出手相助。特別是東海龍王敖廣,他曾經救過悟空的命。種種跡象表明,水晶宮shili其實也是取經大業的muhou推手之一。

  如來不會無緣無故的就選擇東hai海藏之中的「定海神珍」 為悟空的隨身binqi,這其中一定有默契在先。否則,敖氏兄弟也不會那麼善待悟空。可是,敖氏兄弟本為tianchao干yuan,其zhiwei相當於nonglin buzhang,何以要背叛tianchao呢?要想弄清楚這裡面的奧妙,就必須先要對《西遊記》中的龍神進行準確的定位。印象中,龍神是法力高強的靈獸,有呼feng喚雨的能力。其中,四海龍王更是時代的jiaozi,成了掌管著renjian冷暖的司雨大龍神。可是,這一切只不過是jia象而已。在《西遊記》的世界裡,龍神一族的地位實際上是非常beiwei的。大家有沒有注意過那次因悟空的攪鬧而失敗的 「蟠桃大會」上的菜單?其中,有道菜就是龍肝鳳髓。可見,龍神在tianchao的地位實際上只不過就是一群任意zaisha的畜sheng而已。雖然某些龍神,比如敖氏兄弟,憑藉著自身的努力在tianchao形成了一些氣hou,但是實際上這些微不足道的成就無法從根本上改變龍神一族的整體mingyun。龍神再位高quan重,也不能改變其披鱗頂角的shenfen。更何況,龍神也並沒有取得什麼令人刮目相看的quanwei。司雨大龍神,名頭是不小,不過乾的活卻都是冷ya men nong lin部的苦差事。同為執掌風雨的天神,雷公電母和行雲童子以及布霧郎君等都在天庭安身立命,唯有龍神一族為天庭所棄,散落於五湖四海之間。他們久駐凡間,僅僅是tian朝在人間的最最基礎的guanli人員而已。表面上看,這些司雨大龍神掌握著renjian晴雨,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任何的主dao權,一切都只是執xing玉帝法旨罷了。涇河龍王的xia場告訴我們,哪怕是一點點的執xing偏差都會惹來sha身大禍。因此,tian朝的qi視tizhi下龍神一族的懷才不遇為他們最終對天庭的背li埋下了伏筆。這便是龍神一族fan出天庭的內因之所在。

  既然如此,那麼促使龍神一族最終走上fanpan天庭的道路的外因又是什麼呢?是如來的拉攏。不過,如前所述,龍神一族在天庭備受冷遇,位卑職微,可如來為什麼會lalong這些 所謂的披毛戴角之輩呢?換言之,他們到底有什麼足以令如來另眼相看的不同尋常之處呢?首先,在凡間龍神一族數量龐大,分布廣泛。龍神無疑是《西遊記》中總量最多,分布最廣的天神了。五湖四海之內,大小龍神不計其數。這一總量和結構上的優勢完全切合於佛教在人間急速擴張的需要。其次,龍神一族身體特徵明顯,有著極強的sheng fen ren tong感,因而易於進行有效的zuzhi和dongyuan。這也就是說,龍神一族的zuzhi性強,jilv性高。當然,這一特點必須是建立在一定的總量和結構之上才有意義。再次,雖然龍神一族的zhengzhi地位不高,但是他們在凡間經營多年,積累起了大量的經濟財富。東海龍宮的豐富海藏,便是鐵證。這於「愛財如命」的如來而言,有著致命的誘惑。最後,龍神一族在凡間已經建立起了非同一般的shili體系,基本壟斷了相關水領域的絕對ling dao quan。招降了龍神,如來就等於是取得了絕對zhi hai quan,並且不費一兵一卒。

  如此這般,如來利用了龍神對天庭的不滿,成功cefan了龍神,壯大了自己的實力。但是,龍神一zu數量眾多,分布廣泛,對於反叛天庭一事他們是否會步調一致呢?不可能。如來的cefan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也沒有必要面面俱到。四海龍王,財雄勢大,是龍神一族的代表性人物,他們的生死抉擇關係到龍神一族的整體命運。根據前文的推測,東海龍王敖廣跟佛派之間的關係已經昭然若揭了。但是,其他三位龍王是不是也隨著「daitou大哥」一併touben了如來 呢?似乎難有定論。南海龍王敖欽,排行老二,性情剛烈,極少露面。孫悟空大鬧東海水晶宮的時候,他曾經提議武力zhenya,看來他對孫悟空的來歷一無所知,是個徹底的局外人。至於西海龍王和北海龍王,雖然他們在《西遊記》中出場的次數較多,但是和東海龍王不同的是隨著他們的出場次數的增多,他們的身份非但沒有越顯清晰,反而卻越來越模糊了。不過,可能大家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實際上,關於西海龍王和北海龍王的shenfen問題,《西遊記》中有一個天大的破綻。這個破綻就是:究竟誰才是真正的西海龍王?

  龍神一族在《西遊記》中的表現是非常令人生疑的。從花果山那條直通東海龍宮水晶宮的暗道來看,此二者之間必然有所關聯。後來,悟空一身戎裝的來歷就更加證實了這個推測。取經路上,四海龍王也曾多次出手相助。特別是東海龍王敖廣,他曾經救過悟空的命。種種跡象表明,水晶宮勢力其實也是取經大業的幕後推手之一。

  如來不會無緣無故的就選擇東海海藏之中的「定海神珍」為悟空的隨身兵器,這其中一定有默契在先。否則,敖氏兄弟也不會那麼善待悟空。可是,敖氏兄弟本為tian朝幹員,其職位相當於農林部長,何以要背叛tian朝呢?要想弄清楚這裡面的奧妙,就必須先要對《西遊記》中的龍神進行準確的定位。印象中,龍神是法力高強的靈獸,有呼風喚雨的能力。其中,四海龍王更是時代的驕子,成了掌管著人間冷暖的司雨大龍神。可是,這一切只不過是假象而已。在《西遊記》的世界裡,龍神一族的地位實際上是非常卑微的。大家有沒有注意過那次因悟空的攪鬧而失敗的 「蟠桃大會」上的菜單?其中,有道菜就是龍肝鳳髓。可見,龍神在tian朝的地位實際上只不過就是一群任意宰殺的畜生而已。雖然某些龍神,比如敖氏兄弟,憑藉著自身的努力在tian朝形成了一些氣候,但是實際上這些微不足道的成就無法從根本上改變龍神一族的整體命運。龍神再位高權重,也不能改變其披鱗頂角的身份。更何況,龍神也並沒有取得什麼令人刮目相看的權位。司雨大龍神,名頭是不小,不過乾的活卻都是冷衙門農林部的苦差事。同為執掌風雨的天神,雷公電母和行雲童子以及布霧郎君等都在天庭安身立命,唯有龍神一族為天庭所棄,散落於五湖四海之間。他們久駐凡間,僅僅是tian朝在人間的最最基礎的管理人員而已。表面上看,這些司雨大龍神掌握著人間晴雨,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任何的主導權,一切都只是執行玉帝法旨罷了。涇河龍王的下場告訴我們,哪怕是一點點的執行偏差都會惹來殺身大禍。因此,tian朝的歧視體制下龍神一族的懷才不遇為他們最終對天庭的背離埋下了伏筆。這便是龍神一族反出天庭的內因之所在。

  既然如此,那麼促使龍神一族最終走上反叛天庭的道路的外因又是什麼呢?是如來的拉攏。不過,如前所述,龍神一族在天庭備受冷遇,位卑職微,可如來為什麼會拉攏這些所謂的披毛戴角之輩呢?換言之,他們到底有什麼足以令如來另眼相看的不同尋常之處呢?首先,在凡間龍神一族數量龐大,分布廣泛。龍神無疑是《西遊記》中總量最多,分布最廣的天神了。五湖四海之內,大小龍神不計其數。這一總量和結構上的優勢完全切合於佛教在人間急速擴張的需要。其次,龍神一族身體特徵明顯,有著極強的身份認同感,因而易於進行有效的組織和動員。這也就是說,龍神一族的組織性強,紀律性高。當然,這一特點必須是建立在一定的總量和結構之上才有意義。再次,雖然龍神一族的政治地位不高,但是他們在凡間經營多年,積累起了大量的經濟財富。東海龍宮的豐富海藏,便是鐵證。這於「愛財如命」的如來而言,有著致命的誘惑。最後,龍神一族在凡間已經建立起了非同一般的勢力體系,基本壟斷了相關水領域的絕對領導權。招降了龍神,如來就等於是取得了絕對制海權,並且不費一兵一卒。

  如此這般,如來利用了龍神對天庭的不滿,成功策反了龍神,壯大了自己的實力。但是,龍神一族數量眾多,分布廣泛,對於反叛天庭一事他們是否會步調一致呢?不可能。如來的策反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也沒有必要面面俱到。四海龍王,財雄勢大,是龍神一族的代表性人物,他們的生死抉擇關係到龍神一族的整體命運。根據前文的推測,東海龍王敖廣跟佛派之間的關係已經昭然若揭了。但是,其他三位龍王是不是也隨著「帶頭大哥」一併投奔了如來呢?似乎難有定論。南海龍王敖欽,排行老二,性情剛烈,極少露面。孫悟空大鬧東海水晶宮的時候,他曾經提議武力鎮壓,看來他對孫悟空的來歷一無所知,是個徹底的局外人。至於西海龍王和北海龍王,雖然他們在《西遊記》中出場的次數較多,但是和東海龍王不同的是隨著他們的出場次數的增多,他們的身份非但沒有越顯清晰,反而卻越來越模糊了。不過,可能大家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實際上,關於西海龍王和北海龍王的身份問題,《西遊記》中有一個天大的破綻。這個破綻就是:究竟誰才是真正的西海龍王?

  西海龍王不是敖閏嗎?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中,為了孫悟空的一身戎裝,四海龍王齊集東海龍宮。當時書上說的明白,西海龍王正是敖閏。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中,觀音菩薩收伏小白龍時,小白龍也自稱是西海龍王敖閏之子。可見,西海龍王的確是敖閏。但是,到了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敗 木母被魔擒》中,怪事發生了。西海龍王變成敖順了,敖閏竟然成了北海龍王了!問題還不止於此。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龍子捉鼉回》中,西海龍王仍然是敖順。在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強欺正法 心猿顯聖滅諸邪》和第七十七回《群魔欺本性 一體拜真如》中,敖順又成了北海龍王了。但是,第九十二回《三僧大戰青龍山 四星挾捉犀牛怪》中,西海龍王又一次變成了敖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此錯亂的安排,如果我們堅信作者的神志是清醒的,那麼答案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四海龍王之名並非個人名號,乃是官職名稱,同一個官職在不同時期內會有不同的人來擔任。敖順和敖閏,在不同時期內都分別擔任過西海龍王和北海龍王這兩個職位。這就是西海龍王和北海龍王身份前後不一致的直接原因。從敖順和敖閏頻繁調動的情況來看,近幾年來除了取經大業之外,各派系的內部鬥爭依舊十分激烈,一時一刻也沒有停止過。由此也可以進一步斷定,這敖順和敖閏定然分別來自針鋒相對的兩個派系。否則,爭奪何須如此激烈?

  不過,如此頻繁的調動具體又是為了什麼呢?為了西海的歸屬權問題。大概很多人都不曾留意,原來唐僧師徒從南瞻部洲步行到西牛賀洲取經,其間竟然沒有過西洋大海。這怎麼可能呢?《西遊記》開篇就曾提到,這世界分有四大部洲,其間當有海洋相隔。悟空當年學道的足跡亦可證實,南瞻部洲的東面是東洋大海,西邊是西洋大海。而其北面和南面自然就是北洋大海和南洋大海了。原來在《西遊記》的版圖中,南瞻部洲竟然是世界的中心之所在。從南瞻部洲步行到西牛賀洲沒有道理不經過西洋大海的!悟空當年求道,不就是從南瞻部洲駕船過西洋大海到西牛賀洲的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在解開這個疑問之前,我們先要確認南瞻部洲和西牛賀洲的分界線的具體位置。但是,關於這個分界線的具體位置,《西遊記》原著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唯一可以確認的一點就是「四聖試禪心」的發生地莫家莊已屬西牛賀洲地界了。因此,可以斷定這南瞻部洲和西牛賀洲的分界線一定在莫家莊的東邊,兩界山的西邊。而唐僧師徒是經過流沙河之後才到莫家莊的。難道這流沙河就是西洋大海?很有可能。只不過,流沙河弱水三千,鵝毛難浮,蘆花沉底,而西洋大海並無弱水之說,因此僅從水質上判斷這流沙河也並非西洋大海。如果說這流沙河與西洋大海並不是一回事,那麼問題就複雜了。這說明南瞻部洲和西牛賀洲的分界線並不再是西洋大海了。換言之,原本天生的西牛賀洲和南瞻部洲之間的自然地理分界已經被打破了,現實中西牛賀洲和南瞻部洲之間已經形成了新的政治地理分界。政治地理版圖取代了原始的自然地理版圖。原來,佛祖的「東擴大計」並不是說說而已的。談判就是要邊打邊談!過去的幾百年,佛教勢力一直在不斷的侵蝕南瞻部洲的地盤,以至於西牛賀洲的勢力範圍早已今非昔比了。傳統的自然地理分界被打破,如來的勢力也早就已經越過了西洋大海了。

  如來的勢力越過西洋大海之後,西洋大海就有一段海域成為了西牛賀洲的內海了。而這一段內海應該就是通天河。這就是唐僧師徒西天取經未過西洋大海的原因了!不是他們沒過西洋大海,而是他們所過的這段西洋大海已經成了西牛賀洲的內海通天河了。為什麼說通天河是西洋大海的一段呢?因為,西天路上的所有河流之中只有這通天河是與外海相通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觀音菩薩的小金魚才可以泛潮頭從南海游至通天河的。

  正是因為如來勢力的東擴才使得西洋大海的通天河段成了西牛賀洲的內海,所以西洋大海的歸屬權問題就出現了。這個歸屬權問題的實質就是:天庭到底認不認可西牛賀洲的東擴?如果天庭默認了這個東擴的事實,那麼一切都不會是問題。但是,天庭又豈會如此的軟弱可欺!但是,如來的東擴是一種勢力滲透,並不是明刀明搶的搶地盤,所以天庭一時之間難以組織起有效的反滲透抵抗。在此情況之下,西洋大海的真實歸屬權問題無疑將成為一個事關西牛賀洲東擴成功與否的關鍵性命題。天庭只要牢牢的掌握住西洋大海的真實歸屬權,那麼他就成功的將新、舊西牛賀洲一切為二。如此,正所謂「初飛之鳥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搖其根」!離開了本土的支援,佛教新開闢的西牛賀洲無疑將會被天庭收拾殆盡。這就是「圈界禁海」的威力!但是,如來的勢力能夠越過西洋大海這件事本身就已經說明了西洋大海的真實歸屬權已經不在天庭了。制海權從來都在四海龍王手上,所以天庭要想重新奪回這個西洋大海的真實歸屬權,就必須要調整西洋大海的領導層,讓西海重歸玉帝麾下。於是,西海龍王敖閏和北海龍王敖順對調就是很好的一步棋。只可惜,這一步棋還是激起了西海龍宮內部的軍事嘩變。小白龍火燒西海龍宮夜明珠正是這次軍事嘩變的一個外在細節!

  相信很多局外人都有同樣的疑惑:為什麼作為西海龍宮三太子的小白龍會縱火燒掉自家的夜明珠呢?其實,這起縱火案的起因正是西海龍宮的權杖交接。不要忘了,夜明珠在海底龍宮有著特殊的作用!燒毀了夜明珠,也就意味著毀掉了西海龍宮的照明設施。在一片漆黑之中,小白龍憑藉著自己熟悉西海龍宮地形的優勢準備聯合舊部發動一場軍事政變。只可惜,小白龍勢單力孤,不是敖順父子的對手。結果,這一場軍事政變被早有準備的西海龍宮新執政迅速挫敗了,小白龍失手被擒。考慮到小白龍原本西海龍宮三太子的身份,直接以謀反罪名處理這一恐怖事件將不利於西海的安定,於是敖順父子以縱火罪為名將小白龍直接移交給了他時任北海龍王的父親敖閏。敖閏得知此事,不敢怠慢,立即將小白龍五花大綁押送至天庭,等候玉帝發落。玉帝果然毫不心慈手軟,小白龍被判了斬監候。幸虧觀音菩薩及時趕到,救下了候斬中的小白龍。小白龍因而能夠加入取經隊伍,並成為唐僧的一副腳力。由此可知,敖閏已然倒向了佛派,而敖順卻依舊是玉帝的親信。

  小白龍在西海龍宮的極端行為,從手法上來看似乎並不像如來的手筆,因此這場宮廷政變恐怕僅僅只是小白龍自己的傑作而已。雖然如來也很在意西海主導權的歸屬問題,但是他的反應不會如此激烈且毫無章法可言。當然,小白龍失手被擒,如來也不可能不聞不問。否則,敖閏怎麼會如此毅然決然的就把自己的親生兒子交了出去?觀音菩薩按照如來的吩咐,半雲半霧的向東查探取經之路,於是遇到了被吊在半空中行將處斬的小白龍。觀音菩薩只要晚來一天,小白龍就身首異處了。因此,觀音奉旨上長安,這裡面其實有一個時機選擇的問題。為什麼是貞觀十三年呢?因為,小白龍的生死就在這一年。這一切,如來都看在眼裡!

  取經路上,小白龍一直是西海龍太子。可是,在黑水河新任西海龍太子摩昂奉命前來助悟空降伏小鼉龍的時候,有件事情很奇怪。為什麼同為西海龍太子的摩昂和小白龍會互不相識呢?原本以為他們是西海親兄弟呢!現在才明白,原來他們二人是死敵呀!另外,摩昂太子此來實為解救而非擒拿小鼉龍。這個小鼉龍實在是太不懂事了!敖順龍王聽天由命,不願招惹三界之中的是是非非,而小鼉龍卻偏要製造事端以發泄心中的不滿!看來,敖順這個二舅也不是那麼好當的。

  現在,水晶宮的秘密基本已經解開了。不過,還有一個疑問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為什麼作為四海龍王的敖氏昆玉在對待天庭的態度上會有截然相反的選擇呢?具體而言,為什麼在東海龍王敖廣、南海龍王敖欽和西海龍王敖閏基本上都已經背棄了天庭的情況下,唯獨北海龍王敖順會跟著天庭一條道走到黑呢?有道是「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敖順為什麼不與諸位哥哥統一陣線,一致對外呢?因為,敖順和敖廣、敖欽及敖閏這三位龍王並不是真正的親兄弟!

  為什麼說敖順和其他三位龍王並不是真正的親兄弟呢?還記得在黑水河的時候悟空從小鼉龍的手下黑魚精那裡截獲的一封簡帖嗎?簡帖原文如下:【「愚甥鼉潔,頓首百拜,啟上二舅爺敖老大人台下:向承佳惠,感感。今因獲得二物,乃東土僧人,實為世間之罕物。甥不敢自用。因念舅爺聖誕在邇,特設菲筵,預祝千壽。萬望車駕速臨,是荷!」】仔細看看這封簡帖,這裡面是有問題的。可是,問題究竟在哪呢?注意這裡小鼉龍對西海龍王敖順的稱呼,——二舅爺。悟空大鬧東海水晶宮的時候,敖閏曾親口稱敖欽為二哥。這就意味著,敖欽在敖氏昆玉中的排行當為老二。那麼,小鼉龍口中的二舅爺應當是敖欽才對呀!可是,事實證明小鼉龍的二舅卻是敖順。這說明了什麼呢?這說明敖順和敖廣他們三兄弟並不是真正的親兄弟。而敖順和小鼉龍的母親才是真正的親兄妹。不過,小鼉龍的大舅到底是誰呢?這恐怕是一個永遠的謎團。

  從四海龍王的勢力分布和格局上來看,敖廣、敖欽和敖閏三位親兄弟同氣連枝,同仇敵愾,往往能夠形成有效的戰鬥力。而敖順囿於身份危機,始終無法與其他三位龍王融為一體。這就使得敖順在四海龍王中的處境比較孤立。當年妹夫涇河龍王之死一直是個謎團,敖順隱隱中覺得這件事情有可能是妹夫中了那三位龍王和如來聯手設置的陷阱,他們這麼做的目的無非是為了進一步打壓自己在龍族中的地位。更何況,後來敖順的妹妹又因為涇河龍王之死含恨而終,留下了一堆兒女無人照料,其情其景實令人傷感唏噓不已。妹妹的離世無疑給了敖順一個不小的打擊。在「家仇國恨」面前,敖順最終決定向天庭投誠,站到了那三位「兄弟」的對立面。這個決定其實是敖順的唯一的抉擇!

  四海龍王之中,除了敖順之外,其他三位都已經向如來投誠了。三位之中,與佛派勢力往來最為密切的當為東海龍王敖廣無疑。就如來做局俘虜托塔李天王這件事情來說,東海龍王敖廣其實也是局中人之一,而且他還充當了如來東擴急先鋒的角色。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哪吒鬧海這件事並不單純只是個意外。如果說如來最終是靠哪吒來控制李靖的,那麼哪吒的出生本身就必定包含了一個陰謀。現在我們就來拆穿西洋鏡,看看哪吒出世這背後的陰謀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哪吒出生的過程本就與眾不同,這裡面恐怕另有文章。

  首先,哪吒出世的時候,其左手掌上有個「哪」字,右手掌上有個「吒」,這就是哪吒之名的來歷。可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異乎尋常的怪事呢?我們想不通,李靖更想不通。這個新生命的到來,讓李靖有了幾分不祥之感。

  其次,哪吒出生僅三日就可以下海洗澡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他的嫡親妹妹李貞英年已七歲,尚且年幼不離父母懷抱,為什麼獨哪吒如此天賦異稟呢?令人懷疑。

  看來,哪吒的出身本來就是一個陰謀的開始。眼看著這天賦異稟的小兒子,李天王雖然覺得此事可能另有蹊蹺,但是一時之間他也理不出頭緒,只好暫且作罷,靜觀其變。沒想到這哪吒竟是個闖禍都頭,出生僅三朝就下海鬧事了。可是一個小孩子下海洗澡,到底能鬧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呢?他竟然踢倒了水晶宮,還十分囂張的要抽龍筋做絛子!哪吒無緣無故的為什麼要與素不相識的水晶宮為敵呢?一定是在哪吒洗澡的過程中,有人招惹他了。這招惹他的不是別人,正是那東海龍王敖廣的麾下。敖廣之所以會和一個小孩子較勁,完全是因為那是如來的安排。

  哪吒和水晶宮結怨之後,李天王就更加肯定了之前他對於這個小兒子的基本判斷:這定是個不祥之人,留著他遲早是個禍害。於是,李靖便對這個小兒子哪吒起了殺心。只可惜,李天王並沒有親自動手殺掉這個哪吒。否則,哪吒恐怕並沒有機會復活了。正是因為哪吒是憤然自盡的,所以他死後在「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況下就去佛界求救了。按照佛家理論,死後哪吒的真靈要麼進六道輪迴,要麼就煙消雲散了。可為什麼這一靈真性會自動的跑到如來這裡來呢?這是除了劉全之外,又一個天生認識陌生之路的人。哪吒出生才三日,他憑什麼認識佛界的道路,憑什麼認識如來?他又憑什麼能夠徑自上前參謁如來的呢?悟空見如來,還要四大金剛通傳呢!這哪吒一定與如來有所關聯。

  這哪吒從出生到與水晶宮結怨,到自殺身亡,再到復活重歸雲樓宮,這其間所有的一切都是如來安排好了的。其目的就是為了能夠給天庭的國防部長李靖天王這匹烈馬套上一個牢靠的轡頭,使之永遠臣服於佛派。不過,李靖天王之所以會忍氣吞聲的為如來效力,是因為如來使出的殺手鐧還不只是哪吒一個而已。除了哪吒之外,大兒子金吒和二兒子木叉也分別在如來和觀音處效力。李天王的三個兒子為什麼都要在佛派效力?難道李天王沒有能力給自己的兩個親生兒子在天庭謀一個差事嗎?不是。金吒和木叉的處境其實也很危險!他們在佛派的真實身份是人質,是如來要挾李天王的人質。所以,任何一個處在李天王位子上的人除了與如來合作之外,別無選擇。難道他會不顧兩個親生兒子的安危而一意孤行嗎?更何況,他還有一個來歷不明的三兒子貼身監視。李靖天王,身不由己啊!

  黃金寶塔,對於李靖來說,就像毒品一樣,只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第五十七回 玉女心經 

  一本《西遊記》就是圍繞取經大業而展開的。因此,作為取經大業總負責人的觀音菩薩自然就受到了各方各界的普遍關注!然而,令眾圈內人士大惑不解的是:這麼重要的一個特大型項目觀音菩薩究竟是如何中標的?之所以會有此一惑,乃是因為觀音菩薩本人的身份十分之特殊。圈內人士都知道觀音菩薩其實並不是如來佛祖的脅侍,如來佛祖的真正脅侍是文殊和普賢兩位菩薩。實際上,觀音菩薩的真正身份是「西方三聖」之一。所謂「西方三聖」,乃是指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三位。所以,觀音菩薩其實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的脅侍。按常理推測,如來佛祖的取經大業理應由他自己的脅侍文殊普賢兩位尊者親自負責才對啊!可事實卻出人意表。觀音菩薩竟然中標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佛祖棄文殊普賢而不用,卻重用十萬八千里之外的阿彌陀佛的脅侍觀音菩薩呢?如來佛祖曾經就此事向諸佛諸菩薩有過交待:之所以會將取經大業託付給觀音菩薩,並非出於私心,實是因為觀音菩薩神通廣大,才堪大用。回首往事,如來此言語重心長!並不是佛祖不給機會,的確是在座諸位能力有限,無力當此大任。趕鴨子上架,既害了當事人自己,又害了取經人,更毀了取經大業。因此,此總負責之人選兒戲不得。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則,觀音菩薩是唯一適合的人選!不過,事情真的就這麼簡單嗎?觀音菩薩神通廣大,此事不假!不過,是不是她的神通就真的廣大到了獨步佛境,無與倫比的地步了呢?三千諸佛之中,難道竟無一人可以超越觀音菩薩嗎?不大可能。既然這個距佛祖有十萬八千里之遙的阿彌陀佛的脅侍觀音菩薩的神通並不是冠絕佛教的,那麼如來給出的這個當選理由就站不住腳。因此,觀音菩薩當選為取經大業總負責人一事必定另有內幕!

  由以上分析可知,這個所謂的內幕勢必包含了「親賢」和「遠佞」兩個方面的內容。1.「遠佞」方面,如來為什麼會棄文殊普賢而不用?2.「親賢」方面,如來為什麼會重用觀音菩薩?

  1.「遠佞」方面,如來為什麼會棄文殊普賢而不用?

  其實,道理很簡單。如來之所以會疏遠自己的脅侍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乃是因為他們二人早已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了。

  提到普賢菩薩,還記得當年黃風嶺之難嗎?正所謂「文殊般若自在,普賢三昧自在」。經由「左」傾鬥士黃風怪的成名絕技「三昧神風」所透露出來的信息告訴我們,他的主管領導其實就是普賢菩薩。因此,普賢菩薩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左」傾機會主義分子。如來之所以會對黃風怪從輕處罰,其原因就在於黃風怪只不過是以普賢菩薩為主要代表之一的「左」傾機會主義陣營的一個小角色而已。如來不可能因為一個小角色而壞了大布局。所以,「貪污犯」黃風怪只不過是被軟禁了而已。不要忘了實力派金翅大鵬雕其實是佛派內部「左」傾機會主義陣營的核心人物。所以,黃風怪、普賢菩薩和金翅大鵬雕實際上是同一陣營的。不僅如此,其實文殊菩薩同樣也歸屬這一陣營。

  若干年前,文殊菩薩奉佛祖之命前往烏雞國點化其國王為金身羅漢。孰料此事中途出了意外,烏雞國國王非但金身羅漢之果未證,反而卻因此事得罪了文殊菩薩。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件事,烏雞國國王固然肚量不夠,但金身羅漢未證之事的罪魁禍首其實是文殊菩薩。試想文殊菩薩只不過是奉命前去提拔一下一個已經通過佛祖考察的基層幹部烏雞國國王罷了,他為什麼要橫生枝節的對此國王再行考察呢?文殊菩薩化身為一個來歷不明的和尚,對烏雞國國王出言不遜,其實是犯了口語狂悖的欺君大罪,按常理是要被凌遲處死的。但是,烏雞國國王只是將他浸在御水河下三晝夜而已,已經算是皇恩浩蕩了。後來,文殊菩薩竟以此為借口和金翅大鵬雕在烏雞國演了一出雙簧戲。這出雙簧戲,不但暴露出了文殊菩薩和金翅大鵬雕之間的合作關係,同時也反映出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一旦如來想要培植勢力提拔人,像文殊菩薩這樣的政敵就一定會從中作梗,哪怕只是一個極為普通的基層幹部晉陞為一個小小的金身羅漢而已。由此可見,文殊菩薩之所以要對烏雞國國王橫生枝節的再一次進行考察,完全是因為他要借故使如來的這一次提拔計劃流產而已。另外,文殊菩薩為了能夠找到一個正當的理由以徹底的破壞這一次幹部提拔工作,他還使出了「苦肉計」,真的就在御水河裡呆了三天三夜。最後,還是由六丁六甲來把他救走的。原來六丁六甲竟然還是文殊菩薩的人!

  通過獅駝嶺之役,我們還發現文殊、普賢和大鵬雕之間的關係其實比較複雜,並不是一句同一陣營就可以簡單概括的。一方面,青獅、白象和大鵬雕此三者之間的結拜關係透漏出一個很明顯的信息,那就是文殊普賢其實一直都在利用大鵬雕。他們和大鵬雕雖然是同一陣營,但是實際卻又是各行其是,他們之間的合作關係非常之鬆散。這種若有若無的合作其實是建立在一種利用和被利用的關係之上的。比如,在烏雞國文殊菩薩之所以會和大鵬雕之間有短暫的配合,並不是因為他與大鵬雕之間有真默契,而是因為他要利用大鵬雕。幫助大鵬雕造反,就是為自己革命!另一方面,大鵬雕自恃勇武,我行我素,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對於文殊普賢的小人之心,大鵬雕並非沒有察覺,而是他根本就不以為意。大鵬雕認定的事情,並不會因為有了別人的利用而有所改變。因此,可以這麼認為,大鵬雕和文殊普賢之間的合作模式是「有配合,無溝通」。獅駝嶺所發生的一切,正是這種合作模式的最好詮釋。

  但是,在佛教內部文殊普賢的地位遠遜於大鵬雕,這兩個大鵬雕從來都不以為意的人究竟有什麼資格去利用大鵬雕呢?下級利用上級,下級背叛上級,從來都沒有任何意義,除非這個下級有了一個可以使這一舉動有意義的新上級。這也就是說,文殊普賢的背後一定有一個新的大領導。只有這樣,文殊普賢對佛祖的背叛和對大鵬雕的利用才會有意義。但是,文殊普賢的這個新東家到底是誰呢?之前,我們說黃風怪的主管領導是執掌「三昧」的普賢菩薩,但是實際上黃風怪的真正領導並不是普賢菩薩,而是未來佛祖彌勒佛,因為彌勒佛素有「慈心三昧」之稱,乃是分管「三昧」的大領導。因此,佛教內部的一個以「彌勒佛-文殊普賢-黃風怪」為主要代表的派系輪廓就顯現出來了。我們之所以認定彌勒佛會搶班奪權,除了有關小雷音寺的一系列分析論證之外,更為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彌勒佛本身的那個「不反也反」的未來佛之位。對於自己的定位,彌勒佛有著深刻的認識。如來佛祖讓地藏王菩薩轉世為孫悟空,並讓悟空成為斗戰勝佛以為佛之新儲君一事充分說明了佛教內部各派系之間關於最終的未來佛祖的人選問題其實一直也沒有達成共識。奪嫡鬥爭非常激烈!但是,就現狀而言所有的派系之中彌勒佛有著一個獨有的優勢,那就是作為暫時的未來佛祖他有著「反也不反」的政治優勢。這也就是說,彌勒佛的一切努力(哪怕是造反)都有著維持現實穩定的借口。如此,只要現狀不被打破,那麼最終他將得繼大統。

  在弄清了文殊普賢的派系歸屬之後,我們再來看看金翅大鵬雕的定位問題。經過之前的分析,金翅大鵬雕無疑是佛派內部一支比較奇特而又強硬的勢力。他既拒絕和任何派系的結盟,同時又得到各派系別有用心的配合,這讓他既我行我素,又左右逢源。歸根揭底,大鵬雕是一支各派系都想利用的軍政力量。不過,大概出乎所有人的想像,大鵬雕其實並不只是一個人在戰鬥。除了和文殊普賢所代表的這一派系之間的時有時無的斷斷續續的合作之外,大鵬雕真正的戰略同盟其實是太上老君。在烏雞國的時候,八戒為什麼非要逼著悟空以陽世之法來複活烏雞國國王呢?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給太上老君報信,報取經隊伍即將路過紅孩兒的駐地號山火雲洞之信。其實,八戒此舉只不過是在兌現大鵬雕和太上老君之間的合作承諾罷了。另外,由此可知大鵬雕之所以知道太上老君和紅孩兒之間的關係,正是因為太上老君的開誠布公。如果太上老君不交出這張底牌,他是不能取信於大鵬雕的。那樣,雙方的合作就沒有誠意了。之所以獅駝嶺之役中大鵬雕會義無反顧的向取經隊伍發起總攻,完全是因為他得到了太上老君的全力支持。這個推斷有法寶「陰陽二氣瓶」為證!試問一個佛界的大鵬雕何以有機會得到道家至寶「陰陽二氣瓶」呢?這個「陰陽二氣瓶」產生於開天闢地之前的混沌之際,那時大鵬雕還尚未出世,因此這寶物不可能是大鵬雕自己的。思來想去,有資格拿這「陰陽二氣瓶」的只可能是道祖太上老君。這「陰陽二氣瓶」的出現正說明了老君對大鵬雕的支持不僅僅只在口頭上,更在軍事策劃和武器裝備上。

  不過,一向獨來獨往的大鵬雕為什麼要和太上老君合作呢?他不是從來都目中無人的嗎?為什麼會對太上老君另眼相看呢?其實,在反對如來佛祖的過程中大鵬雕的確是我行我素的,他不需要任何幫手。但實際上,大鵬雕之所以會反對如來,乃是因為他看不上如來「軟弱無能」的外交政策。換句話說,大鵬雕真正反對的並不是如來,而是如來的外交政策。大鵬雕骨子裡的真正敵人其實是玉皇上帝。而在這一點上,大鵬雕和太上老君找到了默契。太上老君將紅孩兒的故事告訴了大鵬雕,也就是把自己在天庭的危險處境告訴了大鵬雕,這樣大鵬雕才真正相信了太上老君。嚴格來說,大鵬雕和太上老君之間並不是真正的合作關係,而只是相約各舉大事。在相互交換了各自的底牌之後,合作雙方始終還是互不干涉內政。革命成功之後,更是要獨立自主,這也許就是老君和大鵬雕之間的約定。如果大鵬雕能夠政變成功,那麼太上老君將會是如虎添翼。只可惜,如來出手,迅雷不及掩耳!誰也想不到獅駝嶺之役如來會傾巢而出。危險分子大鵬雕的宏圖霸業被如來徹底的扼殺在了搖籃之中。

  文殊普賢是彌勒佛的人,還和金翅大鵬雕這樣的人物攪和在一起,處處與如來作對,時時壞如來大事,這樣的脅侍如來如何還敢委以重任?因此,文殊普賢地位的衰敗完全是因為他們咎由自取。     2.「親賢」方面,如來為什麼會重用觀音菩薩?

  既然文殊普賢皆不可用,那麼如來勢必要重新培植心腹勢力以為股肱之用。其實,說到股肱之臣,如來有兩個現成的人選:阿儺和迦葉。此二人乃如來親傳弟子,長隨釋尊左右,秉性純良,忠勇可嘉,是如來不可多得的心腹之臣。取經大業若能得此二人為總負責,如來勢必安心。只可惜,如來始終不能稱心如意。這裡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歸根結底只有一點,那就是阿儺和迦葉的身份危機。一方面,雖然阿儺和迦葉追隨佛祖多年,但可惜的是這麼多年來佛祖沒能夠替他們爭得應有的名分。名分名分,無名者無分!阿儺和迦葉,即使再優秀,那也只不過是佛祖的親隨而已。親隨乃私臣,私臣是沒有公職的。沒有公職,沒有政績,沒有級別,他二人如何有資格肩負起弘揚大教的取經大業?這就跟太監做不了首輔一樣。因此,阿儺和迦葉做取經大業的總負責人,於理不合。另一方面,如來的二徒弟金蟬子已經轉世為唐僧成了取經人,如果阿儺和迦葉再做取經大業的總負責人,那麼如來任人唯親的嫌疑就太大了。雖然由於取經大業的本質隱晦,教眾不一定能夠立即識破如來的任人唯親,但是取經結束之際的封神大典上如來的封賞一定會引起教眾的諸多非議。因此,阿儺和迦葉做取經大業的總負責人,其勢難容。再者,文殊普賢作為脅侍都會背叛自己的主人,阿儺和迦葉雖然多年跟隨,並無二心,但是畢竟「人心隔肚皮」,在變幻莫測的三界爭鬥中如來不相信任何人。因此,阿儺和迦葉做取經大業的總負責人,如來也擔心所託非人。最後,如果阿儺和迦葉也離開了佛祖,那麼佛祖身邊就無人可用了。

  既然阿儺和迦葉都做不了取經大業的總負責人,那麼如來就不得不另覓良禽了。只不過,關於這個取經大業總負責的人選問題,如來到底要怎麼做才能令所有人滿意呢?根據前面的分析,要想正式成為取經大業的總負責人,這個候選人必須要同時滿足以下「四項基本原則」:

  (1) 具備一定的個人素質,比如:神通廣大,智慧過人,堅毅剛強等;

  (2) 在佛教內部,有公職,有政績,有級別,並有一定的知名度;

  (3) 與如來沒有關係;

  (4) 對如來忠心不二。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滿足前三項基本原則的候選人實際上有很多。但是,第四項基本原則如來如何來保證呢?再仔細看一下,第三項和第四項基本原則根本就是互相矛盾的。看來要想找到令所有教眾和自己都滿意的候選人實在是太難了!有句話叫做「辦法總比困難多」。破解這一人選難題的關鍵就在於如何化解第三項和第四項基本原則之間的矛盾。這也就是說,如來到底如何才能保證一個外人對自己的忠心?實際上,這個問題本身無解。讓一個人永遠和自己步調一致是不可能的,但是就一時一地而言這種榮辱與共卻是有機會的。就某件事情來說,比如取經大業,要想確保一個外人對自己的絕對忠心,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在這件事情之中始終要保證這個外人和自己在利害關係上的高度重合。只有雙方的利害關係高度重合了,雙方的理性選擇才會高度統一。這其實就是統一戰線的理論。但是,統戰工作最關鍵的就是一定要找對自己的統戰對象。否則,死無葬身之地!那麼,如來是怎麼找到這個統戰對象觀音菩薩的呢?

  前三項基本條件觀音菩薩都滿足,可問題是如來到底是憑什麼來確保觀音菩薩在取經大業上對自己的絕對忠心的呢?說出來大家也許都不信,如來靠的是愛情!如來相信愛情,這就是他區別於其他高層領導的個人特質之所在。這也就是為什麼如來那麼確信太上老君不會把羅剎女母子滅口的真實原因。當然,這並不是說如來和觀音之間關係曖昧。真正和觀音菩薩關係曖昧的是金蟬子!負責取經大業就是保護自己的情郎金蟬子,觀音菩薩會不盡心嗎?這個統戰工作如來做得絕吧!觀音菩薩對金蟬長老的一往情深,這正是如來選擇並重用觀音菩薩作為取經大業總負責人的根本原因。

  其實,觀音菩薩和金蟬長老之間的這段感情本是一樁三界皆知的公案。只不過,三界之中,神佛出於「為尊者諱」的考慮對此事少有提及,而荒山野嶺的妖精們對仙界的事情又向來漠不關心。因此,時至今日此事已經基本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當時的知情者,比如某些八卦妖精現時已經作古,而另外一些神佛也已經基本淡忘了此事。所以,後人對此公案的具體內容少有耳聞。漸漸地,當初人神皆知的公案倒成了一樁歷史謎案了。現在,我們就來揭開這樁歷史謎案的真相。

  幾百年過去了,雖然此公案在三界之中已經罕有耳聞,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場驚世之戀已經徹底的墮入了歷史的塵埃。只要場景合適,有些知情人總會每每念及此事。唐僧師徒路過五庄觀的時候,就有人對這金蟬子轉世的唐僧心生感慨了。【那明月、清風,暗自誇稱不盡道:「好和尚!真箇是西方愛聖臨凡,真元不昧。……」】在這裡,清風、明月為什麼要稱金蟬子轉世為【愛聖臨凡】呢?因為,這個金蟬子原本就是個風流倜儻的西方情聖。這西方世界的情聖,現如今卻成了西天路上的取經人。人生如此無常!清風、明月這兩個當時的知情者觸景生情,不免唏噓感慨。

  實際上,《西遊記》全書中還有人在無意之中提及了這場驚世之戀。這個人就是孫悟空!只不過,在提及此事時悟空的言辭可能過於激烈,以至於沒有人注意到這激烈的言辭下所掩蓋的事實真相了。平頂山大捷的時候,因為輕信了太上老君的污衊之詞,悟空氣憤不過就罵了觀音菩薩一句「該她一世無夫」。這句話,其實並不是沒有來由的。有句俗話叫做「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可能是因為悟空當時太過氣憤了,所以他就不由自主的揭了觀音菩薩的短處。從「該她一世無夫」中的這個「該」來看,悟空原本對於觀音菩薩和金蟬長老之間的這段感情其實是抱有同情之心的。換句話說,假如沒有老君的污衊之詞,悟空是不會罵觀音菩薩活該孤苦一生的。

  從悟空和清風、明月兩道童的年紀來看,這場驚世之戀東窗事發的時間應該是在千年之內。而從六百年前開始悟空就一直在五行山坐牢,與世隔絕,如果此事是發生在近六百年的時間裡,那麼悟空便無緣得知。但事實上悟空是知道這件事的,所以此事發生的時間便鎖定在距今一千年到距今六百年之間的這個時段內。為了論述方便,我們取一個中間數字八百年前來指代此事發生的實際時間(注意:此八百年前僅為指代之用,並非經推測而來的真實數據)。

  從悟空的氣憤之詞來看,這段驚世之戀是以失敗而告終的。這個時候,我們完全有理由來懷疑佛祖口中所講的金蟬子輕慢佛法的具體行為到底是不是我們通常所認為的上課不認真聽講。僅僅是不認真聽講就要被判十次死刑(十世輪迴)嗎?這麼個荒誕不經的理由,恐怕三界之內沒有一個人會相信!佛教之內的政敵更不會相信。這個嚴厲懲罰的起因只可能是金蟬長老和觀音菩薩的這段曠世之戀。

  這件事情的大致經過應該是這樣的:金蟬子少年英偉,風流倜儻,曾是無數仙家少女的夢中情人。正因如此,如來多次告誡金蟬子要低調為人,切不可拈花惹草,四處留情,以免授人以柄,遭人構陷。豈料金蟬子年少氣盛,偏不聽老師父之言,誓要以人情破佛法,終於惹下了大禍。原來,金蟬子風流是假,痴心是真,他早與作為「西方三聖」之一的美貌與智慧並重的觀音菩薩互生情愫。紙包不住火!這段地下感情終於沒有能夠逃過政敵雪亮的雙眼。八百年前,這曠世之戀東窗事發,佛界震驚!原來那些只是拋拋媚眼、說說段子的無礙之舉並不能成為政敵可以利用的把柄,所以金蟬子才能夠「手把紅旗旗不濕」。可這一次情況完全不一樣了!如來將如何處理金蟬子與觀音菩薩的這段感情?經過政敵們的無限渲染,這已經成為了威脅到佛教生死存亡的關鍵性事件。被逼到死角的如來不得不「痛下殺手」承諾必將嚴懲金蟬子,令其重入凡塵受十世輪迴之苦。就這樣,如來心愛的二徒弟金蟬子被輕而易舉的趕出了佛界的權力層和名利場。在被關押了一段時間之後,金蟬子轉世到了凡間。觀音菩薩因此打擊而一蹶不振。如來暗中秘密會見觀音菩薩,告訴她這件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也許還有轉機。但是,這一切都還需要時間。於是,觀音菩薩靜待時機。

  五百年前金蟬子臨凡轉世,到唐僧這一世已是他第十次轉世了。這件事情本身就證明了觀音菩薩和金蟬子的那段驚世之戀至少也應該在五百年前。因此,即使悟空關於這段感情的了解是刑滿釋放之後的道聽途說,也並不能推翻之前關於那段感情東窗事發的時間的推測。更何況,從悟空被釋放之後的一系列事情來看,他實際上也沒有時間和機會去道聽途說這個已經成為三界秘聞的曾經的驚世之戀。

  金蟬子十次轉世之後竟然成佛了,這是懲罰嗎?不是。這懲罰明明就是如來為了提拔金蟬子而使的障眼法。如果這都算作是懲罰,那麼普羅教眾都要爭著搶著去犯錯了。不過,僅僅從提拔金蟬子的角度來講,其實只需要一次轉世就足夠了。十次轉世既誇張,也根本沒有必要。可是,為什麼佛祖非得讓金蟬子轉世十次不可呢?因為,轉世十次這是佛教安然渡劫的需要。在這裡,懲罰金蟬子佛祖以退為進,既平息了教內的紛爭,又掩蓋了教眾安然渡劫的真相,同時還為金蟬子重返佛界政壇鋪平了道路。如來此舉,真可謂是「一石三鳥」!

  就在金蟬子第十次轉世的時候,觀音菩薩的機會來了。也正是這第十次轉世的操作流程的變化才暴露出了那段驚世之戀、金蟬子的第十次轉世以及取經大業總負責人這三者之間的內在關聯。試問,如果不是出於為取經大業的考慮,那麼為什麼金蟬子前九次轉世情況晦暗不明,唯獨第十次轉世佛祖會讓外力介入進來?如果不是為了利用金蟬子和觀音菩薩之間的那段驚世之戀,那麼為什麼佛祖所選擇的這介入第十次轉世的外力會是觀音菩薩?唐僧是金蟬子的第十次轉世,同時也是天命取經人,取經大業的靈魂人物,這個雙重身份就決定了金蟬子的這一次轉世必然要與取經大業相關聯。取經人的挑選是取經大業的關鍵環節之一,因此取經大業總負責人介入金蟬子的第十次轉世就成為了必然。根據之前對取經大業總負責人所必須滿足的「四項基本原則」的分析,與金蟬子互生情愫的觀音菩薩是唯一合適的人選。由此可見,觀音菩薩之所以能夠以取經大業總負責人的身份介入到金蟬子的第十次轉世之中,根本是因為那一段曾經轟動三界的驚世之戀。這就是那段驚世之戀、金蟬子的第十次轉世以及取經大業總負責人這三者之間的內在關聯。而這三者的指向正是觀音菩薩!

  不過,人都是善忘的!曾經轟轟烈烈的愛情,過去了也就過去了。時隔八百年之後,金蟬子早已將那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忘記得一乾二淨了。可是,觀音菩薩呢?她是否也忘記了那段情,忘記了那個人?不。菩薩是執著的!菩薩的執著是如來對之寄予厚望的保障。觀音菩薩對金蟬子依舊是一往情深!可是,何以見得呢?

  取經隊伍剛上路沒多久,在路過浮屠山的時候遇見了一個來歷不明的烏巢禪師。據剛剛加入取經隊伍的八戒當時所講,這個烏巢禪師的確有些道行。後來,事實也的確證明了八戒所言不虛。不過,這悟空也不能傷其分毫的烏巢禪師到底是何許人也?要知道,《西遊記》中的仙佛妖怪一般都是有來歷的。那些沒有任何來歷的野妖精,書中一定交代了他們的最終去向,只有這樣才能說明他們是真正的野妖精。比如,九頭蟲和白骨精就是最好的例子。這個法力高深不可測的烏巢禪師來無影,去無蹤,其中一定另有文章!

  要想揭開這個烏巢禪師的真實身份,就得留意他的一言一行。不過,烏巢禪師在浮屠山與取經隊伍相遇,只留下了一段經文和一首五言詩,其他並無異常。他留下的那段經文,其實就是佛教典籍中非常有名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了解開這段《多心經》背後的秘密,現將其全文(含標題)引用如下: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寂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憎揭諦!菩提薩婆訶!』」】

  以上這段《多心經》全文(含標題)270個字,翻來覆去的看,也沒看出什麼名堂來。於是,只好從這段《多心經》的用途上著手。【禪師道:「路途雖遠,終須有到之日,卻只是魔瘴難消。我有《多心經》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計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處。但念此經,自無傷害。」】禪師的這段話道出了《多心經》名義上的用途。但是,結合西天取經的真實經歷來看,禪師的這段話完全是個謊言,跟如來所說的那個關於九環錫杖和錦斕袈裟的謊言一模一樣。西天路上,唐僧凡遇魔障,必念此《多心經》,但是卻並沒有出現禪師所講的什麼【自無傷害】的效果。無疑,烏巢禪師在這裡向唐僧撒謊了。但是,烏巢禪師為什麼要向唐僧撒謊呢?為了掩蓋他教唐僧這段《多心經》的真實目的。那麼,這個真實目的到底是什麼呢?還得回到這個《多心經》的文本上去。

  之所以我們一開始沒有能夠參透《多心經》的正文,是因為我們的參詳毫無頭緒可言。現在,我們發現了這《多心經》在用途上的破綻,再回過頭去看這段經文的時候,就恍然大悟了。其實,這段《多心經》全文(不含標題)260個字,真正的含義只在於正文第一句的前五個字,——【觀自在菩薩】。正是這五個字點出了烏巢禪師的真實身份。不錯!烏巢禪師的真實身份就是觀音菩薩。

  至於那首五言詩,實際上道出了取經一路上的各種魔障。這當然不是禪師算出來的。因為他是觀音菩薩,又因為觀音菩薩曾經半雲半霧的查勘過取經之路,所以這個烏巢禪師才能夠確切的知道這取經的前路。因此,那首五言詩實際上又一次印證了烏巢禪師的真實身份。如果,他不是觀音菩薩,那麼為什麼他會對取經之路如此的熟悉呢?

  可是,問題依然沒有解決。觀音菩薩為什麼要教唐僧這段《多心經》呢?要弄明白這個問題,就必須結合觀音菩薩和金蟬子之間的那段驚世之戀。實際上,菩薩之所以要教唐僧這段經文,並讓他在危難之際默念此經,是因為她只希望危難中的唐僧能夠時時想她,常常念她。雖然金蟬子已然轉世為唐僧,已然不再記得那曾經的風花雪月,不再記得她,但是菩薩仍然用自己獨有的方式讓他記住了自己,讓自己常在金蟬子的心田。難道這還不足以說明觀音菩薩對愛情的執著和對金蟬子的一片痴心嗎?

  一個是一往情深的菩薩,一個是失憶無能的長老,原本是一對情投意合的金童玉女,現如今卻人仙殊途,各走各路。為了如來的一句承諾,觀音菩薩以內心殘存的關於愛情的美好記憶幻化出無上的智慧和不竭的動力去爭取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二人世界。菩薩身在潮音洞,心隨取經人。在祥雲瑞靄之中,看他翻山越嶺,看他涉水渡河,看他餐風露宿,看他忍飢挨餓,看他開懷大笑,看他痛哭流涕,看他心慈手軟,看他貪生怕死,看他的一切,看一切的他,看著看著,菩薩的淚會流,菩薩的心會痛。在永不停息的權與利的紛爭中,觀音菩薩遊走在愛與恨的邊緣,不計得失,不拘小節,以柔情鑄就出鐵腕,為愛情為愛人竭盡全力的打拚,毫無保留的付出,為的只是重現那往日的溫馨和幸福。

  愛國之士,俱為千古傷心之人!觀音菩薩人前是鐵血宰相,人後卻是痴情苦人。她為愛情而苦苦掙扎的命運悲劇雖然不為世人所知,但是卻逃不出親隨的雙眼。她曾帶著金毛犼全副武裝的為愛去戰鬥,她也曾不著衣衫在蓮花池畔為愛而哭泣,因此她的座騎金毛犼和寵物小金魚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菩薩愛情悲劇的影響。所不同的是,在此影響之下小金魚和金毛犼產生了截然相反的兩種愛情態度。小金魚同情菩薩的遭遇,但是卻羨慕菩薩的堅貞愛情。同時,他也渴望能有一份如此堅貞而純粹的愛情。而金毛犼雖然也同情菩薩的遭遇,但是他感悟最多的卻是不平和憤恨。他完全看不起主人為了愛情而委曲求全的做法。要麼就轟轟烈烈的相愛,要麼就乾乾脆脆的了斷,一味的委曲求全換來的只是勞燕分飛和虛度光陰。因此,金毛犼的愛情觀就是只爭朝夕,享樂至上。如此,小金魚和金毛犼不同的愛情觀表現為靈與肉的截然對立,這一點在二者的個人生活方式上得到了體現。

  小金魚比金毛犼早離開普陀山,但是小金魚在通天河卻一直是孤家寡人,而金毛犼在麒麟山卻早已經荒淫無度了。如果不是二者愛情觀的差異,生活條件一直比金毛犼優越的小金魚為什麼不在通天河娶妻納妾呢?因為小金魚的內心有一份對愛的堅持。這也正是為什麼小金魚只跟那個鱖魚精結為兄妹而不是結為夫妻的根本原因。其實,小金魚之所以會遠走他鄉的去尋找唐僧,其目的就是為了替菩薩了結掉那份令人心碎的感情。他了結這段感情的方式就是殺死金蟬子轉世的唐僧,讓這段感情一了百了。因為,在小金魚看來這段看起來很美其實很苦的愛情已經成為了菩薩生命的不能承受之重了。他再也不願見到菩薩常常為此而在蓮花河畔傷心哀怨了。於是,為了不讓菩薩再受愛情的煎熬和別有用心的人的威逼利用,小金魚下定決心要替菩薩了此情劫。小金魚大概沒有發現,其實他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他的主人觀音菩薩。

  之前說過,在荊棘嶺的那個杏仙其實就是觀音菩薩。可是,大家究竟有沒有留意過,這個觀音菩薩的化身為什麼會是杏仙呢?因為,杏花在中國文化中含義特殊,常有多情之意。比如,宋代葉紹翁的那句「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就非常有代表性。很顯然,這一枝「紅杏」的形象就暗合了觀音菩薩的真實身份。同時,這一杏仙形象也暗示出了觀音菩薩和金蟬子的那一段宿世情緣。

  另外,之前在分析唐僧手中的九環錫杖時,我們曾經認為此杖乃是由地藏王菩薩的金錫禪杖變化而來,而實施這一變化的人就是如來佛祖。那麼,如來是如何實施這一變化的呢?或者說,一根十二環禪杖究竟是如何變成九環禪杖的呢?與正常的禪杖相比,這九環禪杖究竟少了哪三環呢?相信這也與金蟬子和觀音菩薩之間的那段驚世之戀有關係。

  一般情況下,禪杖上的十二環代表佛家的十二因緣。但是,何為十二因緣呢?1.無明,2.行,3.識,4.名色,5.六入,6.觸,7.受,8.愛,9.取,10.有,11.生,12.老死。不過,這樣看,似乎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因此,將這十二因緣分類歸納之後再製成表格,對照表格參詳也許就能有所收穫了。

  

  十二因緣與三世因果 過去二因 1.無明 貪嗔痴等煩惱 惑

   2.行 造作諸業 業

   現在五果 3.識 業識投胎 苦

   4.名色 但有胎形六根未具 苦

   5.六入 長成眼等六根人形 苦

   6.觸 出胎與外境接觸 苦

   7.受 與外境接觸生苦樂感受 苦

   現在三因 8.愛 對境生愛欲 惑

   9.取 追求造作 惑

   10.有 成業因能招未來果報 業

   未來二果 11.生 再受未來五蘊身 苦

   12.老死 未來之身又漸老而死 苦

  由以上表格所見,如來如果希望他的二徒弟金蟬子能夠在修鍊境界上有所突破的話,那麼勢必要將那禪杖十二環中代表「現在三因」的三環拿掉。一方面,「現在三因」中正有金蟬子不能超脫的愛欲支因。這愛欲支因是金蟬子必須要克服的修行障礙,如來勢必將從這裡下手。而另一方面,在這三世因果中唯有這「現在三因」是可以變更的,或者說唯有這「現在三因」的變更才有意義;「過去二因」和「現在五果」已成事實,不可變更;「未來二果」只可以通過「現在三因」來改變。十二因緣因果相隨,三世相繼,故而輪迴不斷,難以超脫。只要能夠斷掉這「現在三因」,也就斷掉了十二因緣。斷掉了這十二因緣,也就意味著跳出了那輪迴之苦。因此,不論能不能成佛,金蟬子要想在修行上有所突破,其勢必要參破「現在三因」的「愛」支因,否則他難以超越自我。如果他過不了情關,那麼他就是成了大羅金仙,也逃不出再次墮入輪迴的命運。愛情,在這紛亂的世界裡就是一支毒鴆,讓人瘋狂,讓人心碎,最後被人利用讓人死無葬身之地!如來不想金蟬子重蹈八百年前的覆轍。他一定會幫金蟬子渡過這修行難關的。九環錫杖的出現,正是反應出了如來的一片苦心。相信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明白了如來為什麼會相信這個世界上有愛情的存在了。因為佛家的修行就是要超越這情愛的羈絆,只有超越這情愛的羈絆才能有機會超脫輪迴之苦。如果如來不相信這世間有情愛的存在,那他所謂的修行也就沒有了理論基石。

  在此,不得不為觀音菩薩的痴心而感慨!看來,如來對她的承諾永遠也不可能兌現了。神的世界裡,不允許有愛情!因為,一但有了愛情,那麼神就會墮入凡塵,墮入輪迴,神也不再是神了。取經之路走的那麼蜿蜒曲折,那麼百轉千回,除了印證出取經談判的艱難,同時也見證了觀音菩薩為愛情的付出和奮鬥!取經,也是一場如來和觀音之間的談判,一場真情和佛法的較量!

  宇宙的不可思議之處就在於純粹的物質卻演化出了智能。無情,還是有情?這是一個困擾著一切智能的終極命題。無情,智能否定自己;有情,智能戕害自己。智能自出現的那一刻起就始終在自我懷疑和自我矛盾之中一路掙扎而來,其勢也將繼續一路掙扎而去。

  《桂殿秋》

  明眸里,

  山水長。

  渾然天成有情傷。

  不知青春剩多少,

  但覺新來懶上妝。

  十二因緣與三世因果

    第五十九回 背負青天

  三界之中,與龍神一族一樣處境卑微的還有幽冥地獄。

  眾所周知,在道家的理論和實踐中長生不老是個體唯一的價值。正是基於對這種價值的執著追求才構成了天庭的政治體系。因此,我們說長生不老是天庭統治的本質屬性。人之所以會執著於成仙了道,執著於追求長生不老,是因為他們都懼怕死亡。而神仙就是成功逃離死亡的人。因此,在神仙的詞典里是找不到有關死亡的詮釋的。死亡到底意味著什麼呢?道家的神仙並不關注。他們只知道生,不知道死,只知道仙,不知道鬼,所以幽冥地獄從來也不曾進入過仙界的主流社會。在天庭,幽冥地獄是絕對的冷衙門,天生的邊緣人。所以,幽冥地獄和龍神一族一樣,都是被天庭拋棄了的孩子。他們散落在凡間,無人問津。直到佛派的崛起,這一切都起了質的變化。

  佛派的崛起是以性靈輪迴為基礎的,而輪迴之所就在幽冥地獄酆都。因此,佛教的基礎源頭其實是在幽冥地獄。人死後是要經過地獄輪迴的!但是,天庭的神仙們對此從來就漠不關心。由他們輪迴去好了!這讓佛派抓住了機會。佛教發現了地獄輪迴的秘密,於是他們把這一秘密不斷的進行理論化和抽象化,並由此總結演化出了各種關於輪迴的經典要義。這些要義再經過不斷的神聖化之後就成了家喻戶曉的所謂生死輪迴和因果報應的教條。知識就是力量!佛派不斷的向世人宣揚因果輪迴之說,終於開拓了屬於自己的信眾市場。隨著佛教信眾市場的不斷開拓,佛派勢力大增,終於崛起,成為了三界一支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不過,美中不足的是佛派的崛起其實是「借雞生蛋」。這也就是說,佛派崛起的基礎源頭竟然是在道家的幽冥地獄。儘管輪迴之說是佛家的理論,但是這幽冥地獄酆卻始終是道家的勢力範疇,這一理論和現實的矛盾令佛教徒心中多少有點不是滋味。如果這個矛盾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那麼佛教作為一支新興宗教其獨立性將會受到世人的質疑。不明真相的群眾很可能會因此而誤以為佛本是道,佛源於道。這對於佛派的崛起來說有著致命的危害。

  雖然佛家的法術修為可能源自道家,源自道祖,但是法術本身並不構成佛教的成教基礎,佛教的成教基礎乃是性靈輪迴,因此佛與道其實是兩回事。師承和宗派之間其實並沒有必然的聯繫!可是,這個道理又有多少人能明白呢?為了給佛教一個健康有序的生長環境,為了給佛派的崛起減少束縛,為了使幽冥地獄能夠更好的為佛教所用,這一劫開天闢地之後如來便乘佛派勢力加入天庭之機向玉帝舉薦地藏王菩薩為幽冥教主。其實,如來、觀音和地藏王是同時入職天庭的,這是當年佛派加入天庭時的主要人事條件之一。因為在天庭地獄本來就是個冷衙門,天庭從來也沒關注過這個部門,所以玉帝為了能夠及早完成佛派加入天庭的談判,於是他便一口答應了如來的這個「小小要求」。

  地藏王菩薩接手幽冥地獄的一把手工作後,地獄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能夠更好的貫徹如來的執政方針,地藏王菩薩上任之初便開始大搞基本建設。按照如來的規劃,菩薩先修繕了六道輪迴,緊接著又擴建了一十八層地獄,然後還新建了奈何橋,開闢了枉死城,最後地獄連牌子也多了一塊,除了「幽冥界」之外又有了一塊「幽冥地府鬼門關」的牌子。在這一系列的基礎設施完善之後,幽冥地獄的各項基本功能也相應健全了。如此,幽冥地獄便能更好的為如來的「東擴大計」效力了。

  在如來佛祖的殷切關懷之下,在地藏王菩薩的英明領導之下,幽冥地府的各項基本業務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酆都不再只是以往簡單的輪迴之所了,現在還拓展了所謂「末日審判」的延伸業務。不僅可以使那些逃避了陽世審判的惡人得到其應有的懲罰,同時還可以根據那些真靈在陽世的表現來決定他們的最終轉世流向,因果報應之說在這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強。這一延伸業務的開展,不僅維護了三界的公平和正義,同時更神化了佛教的完美形象。同時,地府的輪迴工作也不再是簡單的流於形式了,對於輪迴去向的選擇和輪迴時點的確定更是有了一套完善的操作機制。哪些鬼去天堂成神,哪些鬼去地獄受刑,哪些鬼要重入輪迴,這些都隨意不得了。基於地府基本業務的長足發展,地藏王菩薩的團隊建設也得到了空前的大發展。別的不說,僅僅經地藏王菩薩提拔在地府主持日常工作的閻羅王就有十位之多了。這足以說明地府的輪迴業務是何其的繁盛啊!

  地藏王菩薩在理順了地府的日常工作之後,便在如來的安排之下悄悄的離開了地府,轉世投石猴胎為孫悟空去了。之後,酆都翠雲宮的地藏王菩薩只不過一個虛假的傀儡罷了。但是,輪迴之所,如此重要的一個部門,如來為什麼會有膽量將其交給一個傀儡來負責呢?因為如來非常清楚,這些閻羅王們跟四海龍神一樣,只有跟著他如來走才會有前途,有將來,他們是不會背叛如來的。地府的能臣幹吏不會背棄如來,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如來才讓這最終將會神秘消失的地藏王菩薩來地府主持工作的。一方面,借親信地藏王菩薩之手如來可以更加直接的控制這個輪迴之所;另一方面,對於天庭來說,地府其實也是一個隱蔽的幽暗之所。當真正的地藏王菩薩抽身而去之後,假地藏王菩薩一直呆在翠雲宮不露面、不作為,地府在各位閻羅王們的手上照樣正常運轉,天庭根本就留意不到他的一舉一動,當然也更不會懷疑他的真假了。其實,在地府的基礎設施完善之後,地藏王菩薩對地府的日常工作就基本放手了。地府的權力模式實際上是「閻羅中心制」,地藏王菩薩並沒有過多的干預閻羅王們的正常工作。這就為以後真正的地藏王菩薩的消失在酆都的權力配置上做好了鋪墊。

  地府的閻羅王們歸順如來之後,悟空在地府的一切遭遇都有了合理的解釋。閻羅王們為什麼會對悟空百般忍讓?因為事前有人打過招呼了。為什麼閻羅王要把悟空告上天庭?因為這是如來安排的讓悟空進入玉帝法眼的需要。當初,唐太宗皇帝魂游地府的時候,為什麼十殿閻羅及崔判官他們要那樣對待他呢?因為這一切都是觀音菩薩安排好的。一開始,也許還不理解為什麼地府要配合如來的「東擴大計」,但是現在完全明白了,地府根本就是如來的執政之基。

  托塔李天王成了如來擺布在天庭的一顆棋子!地府和龍宮同樣也成為了如來擺布在天庭的棋子,但這些棋子實際上都是些明棋。他們與西方世界之間的那種千絲萬縷的關係,難道玉帝竟然看不出端倪來嗎?不過,即使玉帝看得清清楚楚了,他又能怎麼樣呢?

  李靖在天庭有著自己的勢力,到目前為止如來還沒有真正的使用到這顆棋子,所以玉帝也還不能把李靖怎麼樣!至於李靖,他心裏面也有自己的想法。他真的就一定會為如來效力嗎?也許他會成為一個碟中諜哦!世事難料,玉帝的手腕是那麼的高明!他絲毫也不擔心找不到利用李天王這一特殊身份的機會。而龍宮和地府也是玉帝不得不放棄的陣地,因為這些陣營玉帝其實是爭取不到的。在這一點上面,比之玉帝,如來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龍宮和地府勢必會跟隨如來而去!

  我們看到如來為了開闢新天地,為了他的「東擴大計」,一直在天庭進行積極的人事運作,以至於天庭的國防部長李靖都成了他的麾下,幽冥地獄也成了他的治下。不過,難道玉帝對此竟一點反應也沒有嗎?錯了。積極進行暗中運作的又豈止如來一人?就人事運作而言,玉帝絲毫也不輸於如來。還記得凌雲渡嗎?還記得凌雲渡邊的那個接引佛祖嗎?凌雲渡邊發生的事情其實是有重大破綻的。

  取經師徒剛到凌雲渡的時候,悟空曾經說過唐僧必須要獨自跨過凌雲渡的獨木橋才可以繼續上大雷音寺求取真經成正果。但是,悟空的這個判斷被一個人的到來給打破了。這個人就是接引佛祖,又稱為南無寶幢光王佛。這位佛爺爺到凌雲渡來幹什麼呢?似乎並沒有什麼要緊事,只是為了將唐僧脫胎換骨罷了。實際上,從唐僧脫胎換骨的過程來看,即使接引佛祖不來,唐僧從獨木橋上落水也一樣可以達成脫胎換骨的效果。其實,在這裡接引佛祖的出現就是為了點出他的真實身份。還記得在六耳獼猴那一節的推斷嗎?悟空的火眼金睛實際上就是一個仙籍數據檢測平台。只有具備天庭仙籍的神仙,悟空才能一眼看出他的本相。而我們知道佛派諸佛早已被玉帝踢出了「蟠桃大會」,沒有了天庭的仙籍。但是,在這裡接引佛祖剛一出現,悟空就看出了他的真正本相,這說明接引佛祖實際上早就成了天庭的真牌神仙了。這件事情知道的人恐怕還不多!原來玉帝也早早的就在如來的身邊埋下的一顆與李靖當量相等的定時炸彈。玉帝手法之高明,絲毫不露痕迹!

  其實,玉帝和如來的人事爭奪並非僅僅局限於某些職能部門之內。對於那些在三界中有重大影響力的人物,玉帝和如來,包括老君在內,都絲毫沒有放棄爭奪。五庄觀的最終走向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鎮元大仙最終倒向了佛派,從長遠來看這為解決佛派的長生不老問題找到了突破口。只不過,如來如此看重鎮元子,還不僅僅出於這個緣故。鎮元子的倒向佛派實際上完全改變了三界的軍事力量格局。為什麼這麼說呢?

  實際上,《西遊記》中有三樣非常厲害的法寶,——太上老君的金剛琢、東來佛祖的「後天袋子」和鎮元大仙的乾坤袖。《西遊記》中的法寶多了,為什麼說這三樣法寶是其中最厲害的呢?因為,這三樣法寶雖然都是防守類型的法寶,不可以傷人,但它卻可以剋制其他各種法寶,而且並沒有範疇上的限制。換言之,只要這三樣法寶一出,對手立即喪失戰鬥力,乖乖束手就擒。此三樣法寶的出現就奠定了太上老君、東來佛祖和鎮元大仙作為《西遊記》中軍事三強的超然地位。從實戰考察來看,與其他兩件寶物相比,鎮元子的乾坤袖則更上一層樓。究其原因,乃是因為鎮元子的袖子收放自如,速度快,效率高,兩軍交戰過程中敵手很難逃脫乾坤袖「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神奇威力。相比之下,使用東來佛祖的「後天袋子」則顯得不是那麼的隨心所欲。先要取袋子,然後還需要放開袋子,再然後才可以捉拿敵手,如此漫長的一個過程,對手可能早就及時開溜了。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悟空曾多次成功的逃脫了「後天袋子」的收伏。而鎮元子的乾坤袖指哪打哪,悟空一次也沒能逃掉。另外,雖然太上老君的金剛琢速度也不慢,但是它有屬性上的限制,只針對武器和法寶起作用,對敵手本身卻束手無策。因此,面對不使法寶的敵手,金剛琢便無計可施了,這就讓金剛琢的戰鬥力大打了折扣。因此,再結合太上老君法寶眾多,可以組合使用(紫金紅葫蘆、羊脂玉凈瓶、幌金繩、七星劍和芭蕉扇等可以彌補金剛琢的不足)的特點,軍事三強的排名順序自然就依次是鎮元大仙、太上老君和東來佛祖了。

  既然鎮元大仙、太上老君和東來佛祖是《西遊記》中的軍事三強,那麼鎮元大仙的倒向問題自然就關係到了三界軍事格局的變化。不過,鎮元大仙真的就如此重要嗎?軍事格局的形成和變化難道竟會因為一兩件法寶嗎?的確就是這樣。是否擁有核武器直接就決定了你在國際軍事舞台上的發言權。綜合國力的競爭並不能抹煞軍備競賽的重要意義!此時才發現,玉帝和如來竟然不在這軍事三強之內!雖然玉帝的政經能量在三界之內無與倫比,但是太上老君與玉帝的關係一直若即若離,因此天庭的軍備問題一直沒能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天庭的常規軍規模龐大,但是具有強大威懾力和戰鬥殺傷力的超級武器的發展卻一直比較滯後,這與玉帝的「政經大國」的身份頗不相符。如果這個問題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那麼三界之內難免一場驚天動地的大動亂。

  如來得到了鎮元大仙,那麼三界之內軍備實力上的「三足鼎立」的局面就正式形成了。如果鎮元大仙不倒向如來,或者倒向如來之外的其他任何一方,這個「三足鼎立」的局面就無法形成。因為,不是拿個超級武器就能說自己是軍事強國了。要想成為軍事強國,還必須具備一定的綜合實力。否則,只是擁有超級武器的人,也僅僅只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武器供應商而已,又或者只能成為一個兇悍的打手罷了。鎮元大仙如果不倒向如來,那麼他也維持不了自己作為軍事三強之一的超然地位。如來佛祖、太上老君和東來佛祖這才是真正的軍事三強,他們都有著各自的勢力範圍。說到底,鎮元大仙不會倒向如來之外的任何一派,包括玉帝在內。因為,在其他的任何一派之內鎮元大仙都是缺乏獨特的個體價值的。一方面,人蔘果與蟠桃衝突,這就決定了鎮元大仙不會向玉帝投誠;另一方面,金剛琢、後台袋子和乾坤袖功能趨同,鎮元大仙就是投向東來佛祖或者太上老君的懷抱也不會有出頭之日。由此可知,鎮元大仙倒向如來是最為明智的一種選擇。但是,這並不表示這種選擇本身沒有風險。

  原來,三界之內的鬥爭雖然不見刀光劍影,但是卻處處暗藏殺機。天庭、人間和地獄每一個角落,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每一個領域,都充斥著算計和陰謀。這一系列精心運作的背後,是一場不可避免的驚天衝突。面對著這即將到來的暴風驟雨,急於站隊的各派勢力都在積極的尋找自己的棲身之地。三界眾生將何去何從?每一個選擇都是事關生死的抉擇。

  第六十回 天上人間

  一本《西遊記》雖然講的是人間的取經大業,但是它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卻是三界之中波瀾壯闊的政治鬥爭。玉皇大帝、如來佛祖以及太上老君等擁有無上的智謀和無邊的法力,他們無疑是這場驚心動魄的政治鬥爭的主角,是天上人間永恆的主宰。相比之下,那些帝王將相,那些山精野怪,那些芸芸眾生,毫無例外的都成了這場永無止境的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他們或被威逼,或被利誘,或被欺騙,或被犧牲,雖然結局不同,但是似乎都有著永難擺脫的被動地位。只不過,鬥爭的價值就在於任何參與方都有獲勝的可能性。當你在利用別人的時候,千萬不要得意忘形,因為你很可能會被別人反利用。這個世界很複雜,有很多情況是你一時難以看透的!

  如來佛祖利用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的歷史污點威逼他取經自救,這自然是一招妙棋。表面上看起來,李世民乃一介凡人,面對仙佛的威逼,處境被動,似乎毫無還手之力。但實際上,李世民並沒有坐以待斃。這個世界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它有無窮的變數!而這變數的根源就在於這個世界的複雜性。雖然取經大業是李世民不可迴避的一項艱巨任務,這裡面有威逼利誘的成分,但是千萬不要以為這真的就只是李世民無可奈何的被動選擇。其實,取經大業也被李世民利用了。

  還記得唐僧手上的那份通關文牒嗎?其實,就西天取經本身來說,根本就不需要什麼通關文牒。西天取經的實際狀況也證明,這通關文牒其實並不是唐僧師徒穿邦歷國的現實需要。取經隊伍一路西來並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曾主動要求過他們出示什麼通關文牒的。他們完全可以拋開這通關文牒,直接穿越西域諸邦而到達西天大雷音寺。現實情況反而是通關文牒本身給取經隊伍帶來了不少的麻煩。如此一來,這通關文牒的真實作用就不是什麼照驗過關了。可是,如果這個通關文牒的真實用途的確不是什麼照驗過關的話,那麼唐僧離開大唐的時候,唐王李世民為什麼要交給唐僧此通關文牒呢?

  前面說過,給唐僧通關文牒其實純粹是唐王李世民自己利用取經大業而夾帶私貨的行為。可是,這夾帶私貨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李世民利用西天取經的唐僧出使西域。而這一份唐王親自簽發並押了字花的通關文牒上蓋滿了西域諸國的璽印,既是一份交接國書,更是一份簡單的西域線路圖。實際上,唐僧本人肩負著另外的神聖使命!這正是唐王之所以會和他結拜為兄弟的根本原因。可是,這種說法究竟有什麼道理呢?李世民為什麼要出使西域呢?又為什麼要暗借唐僧出使西域呢?另請高明,不可以嗎?我們就來分析分析貞觀十三年左右唐朝的軍政及外交狀況。也許,答案就在其中。

  貞觀十三年九月初三,唐僧從長安出發,開始了西天取經之旅。經過數月的跋涉,唐僧在兩界山前遇到了獵戶劉伯欽,並在此收了大徒弟孫悟空。據獵戶劉伯欽所講,那兩界山本名五行山,是自大唐征西定國之後方才改名為兩界山的。另外,從劉伯欽不敢輕易跨越兩界山送唐僧西去一事來看,這兩界山實際上是大唐和韃靼的疆域分界線。這也就是說,當年大唐征西定國只到兩界山為止,並沒有繼續再向西推進了。為什麼不繼續向西推進呢?因為大唐征西定國在兩界山這裡吃了大敗仗,李世民沒有辦法把疆域再向西推進了。否則,依照李世民的性格他怎麼可能不繼續開疆擴土呢?烏雞國的太子就曾經說過李世民對西域諸邦虎視眈眈。李世民的鐵蹄向西只能前進到兩界山這裡為止,這一直是李世民心中的一個莫大的遺憾。只不過,為什麼大唐的征西大軍只能到此為止呢?難道是因為兩界山以西的韃靼實力過於強大嗎?不可能。雖然劉伯欽說過兩界山以西是韃靼地界,但是從唐僧西行的實際情況來看,兩界山以西並無什麼韃靼可言。既然劉伯欽一生未過兩界山,那麼這兩界山以西皆為韃靼地界的說法恐怕是誤信之言。既然兩界山以西並沒有所謂的韃靼,那麼為什麼大唐的征西大軍會在這裡裹足不前了呢?唐僧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雖然這兩界山以西並沒有所謂的韃靼,但是這附近卻有兇猛異常的妖精。兩界山附近有妖精吃人,這正是大唐征西大軍駐足不前的根本原因。相信征西大軍一定在這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恐怕很多人死了,還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麼死的呢!劉伯欽之所以不敢過兩界山的真實原因恐怕並不是什麼那裡的虎狼不伏他降,而是因為那裡的虎狼都是妖怪。妖怪又怎麼會伏一個凡人獵戶所降呢?

  征西定國受挫之後,兩界山就成了大唐西擴的天然屏障。為了能夠對兩界山以西的實地狀況有一個全面詳實的了解,大唐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探子。遺憾的是,這些探子竟無一生還。根據唐僧的親身經歷,我們可以推斷這些探子基本上不是喪身於狼蟲虎豹之口,便是死於妖精之手。這麼多年過去了,大唐朝廷一直就沒有能夠查探清楚兩界山以西的實際狀況,這不得不讓野心勃勃的李世民鬱鬱寡歡。這一次,觀音菩薩指示西方有佛有經,大唐王朝可以選取取經人向西往靈山大雷音寺求取真經以渡亡超脫。老謀深算的李世民立即就發現這是一個藉以打探西部世界的絕好機會!不錯,有了觀音菩薩的庇佑,此行定然是有驚無險!於是,他立即寫了國書作為通關文牒,要求唐僧隨身攜帶並沿途加蓋各國璽印以為標記。原本,所有人都以為唐僧取經也就是三五年之間的事情,就連觀音菩薩原本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取經前後歷時共計一十四載,這不免讓原本對唐僧抱有殷切希望的太宗皇帝心灰意冷。最後,雖然唐僧取經獲得了巨大成功,但是這並不是太宗皇帝想要的結果。所以,太宗皇帝雖然取回了三藏真經,也得到了西域諸邦的實際情況,但是這一切來得太晚了,他借唐僧之手以探西域諸邦的計謀最終還是失敗了。

  李世民對著這份自己曾經親自簽發的通關文牒,內心感慨萬千。要不是這份通關文牒來得太晚,他堅信自己還能打出一片新的天地來。只可惜,這份通關文牒來得實在是太遲了!現如今,李世民已入遲暮之年,風中殘燭,當年的雄心和霸氣蕩然無存。他數著那通關文牒上的顆顆璽印,數著數著就睡著了。【寶象國印,烏雞國印,車遲國印,西梁女國印,祭賽國印,朱紫國印,獅駝國印,比丘國印,滅法國印;又有鳳仙郡印,玉華州印,金平府印。】步入遲暮之年的太宗皇帝對著這些璽印竟然睡著了。可見,烈士暮年,壯心也已啊!可是,我們不能跟著他老人家一起犯迷糊。這份文牒上的璽印有問題!

  首先,最奇怪的就是獅駝國印。所有人都知道那獅駝國早就滅亡了。可是,這個獅駝國的璽印究竟是誰給蓋上的呢?按照道理,獅駝國滅亡之後,這個玉璽應該在金翅大鵬雕手上。如來收伏大鵬雕之後,獅駝國的妖精死的死,逃的逃,根本沒有人可以給這通關文牒蓋印。從通關文牒上這個獅駝國印所出現的位置來看,這個璽印的確還是在獅駝國的時候蓋上去的。否則,比丘國印就會落在獅駝國印的前面。從獅駝國前後的情況來看,蓋這個獅駝國印的人只可能是八戒或沙僧。這個獅駝國的玉璽就在他們倆當中的一個人身上!看來,獅駝國一役大鵬雕早就想好了退策。他們誰也沒有放棄,都等著捲土重來的機會呢!

  其次,這份用印清單上為什麼會沒有天竺國的璽印呢?更奇怪的是,鳳仙郡、玉華州和金平府這三個本來根本就不該用印的地方州府卻在通關文牒上蓋印了。該有的沒有,不該有的倒有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其實正說明了天竺國的國王根本就不信佛教,因此他並不願意在這份冠冕堂皇的取經文牒上蓋印。天竺國的其他州府雖然也不信佛,但是他們多少還做一點表面文章。唯獨這個天竺國皇帝太囂張,就連一點表面文章他竟也不願意做了。這是令如來頭疼的事情。看來,如來要使出對付李世民的那套辦法來了。否則,這個天竺國皇帝勢必會無法無天了。但是,如來什麼時候才能抓住天竺國皇帝一個類似於李世民「玄武門之變」這樣的歷史污點呢?很難講。這一切要等待機會!

  記得送唐僧取經西去的時候,李世民除了拿出一份通關文牒之外,還拿出了一個紫金缽盂。李世民為什麼要給唐僧這個缽盂呢?表面上看,李世民送這個缽盂給唐僧無非是為了給唐僧一個化齋的餐具罷了。當然了,這個缽盂本身也是個無價之寶。不過,即使這個缽盂再值錢,唐僧也不可能把它給賣了。因此,這個缽盂僅有使用價值,而無交換價值。單從取經路上的實際情況來看,也的確是這麼回事。但是,在靈山大雷音寺的時候,這個缽盂的用途卻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

  唐僧師徒奉佛祖之命跟隨阿儺和迦葉前往藏經閣取經書的時候,阿儺和迦葉卻乘機向唐僧索要人事。可憐唐僧師徒一路西來,餐風露宿十幾年,又哪有什麼家當可做人事之用呢?唐僧不送人事,阿儺和迦葉就不傳真經。最後,在悟空直嚷著要去找佛祖理論的情況下,阿儺和迦葉才勉強傳了唐僧經書。但是,阿儺和迦葉竟然那麼大膽!他們給唐僧的經書是假的。最後,這件事情不免還是鬧到了如來那裡。可是,如來的反應真是令人大跌眼鏡!他不僅沒有制裁公然向取經人索賄的阿儺和迦葉,反而當著諸佛諸菩薩的面為他倆砌辭開脫。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難道真的是因為經書不可易取的緣故嗎?其實,事情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首先,取經人有多少家底是西天路上「盡人皆知」的事情。在這樣的情況下,阿儺和迦葉為什麼還要繼續向唐僧師徒索賄呢?難道他們不知道這樣的做法是徒勞的嗎?唐僧不可能平白無故的就有家當可做人事之用。最後,阿儺和迦葉是拿了唐僧的紫金缽盂充作人事之用的。難道他們的目標就是沖著紫金缽盂而來的嗎?

  其次,唐僧師徒是不是真的就一窮二白呢?這倒不是。實際上,除了紫金缽盂之外,唐僧師徒身上至少有兩樣值錢的家當。只不過,唐僧可能對此並無印象。一件就是悟空從紅孩兒那裡得來的珍寶如意袋,另一件就是唐僧師徒從金平府分得的那隻千年犀牛角。悟空得到紅孩兒的如意袋這件事只有悟空和沙僧知道,其他人對此並不知情。所以,悟空不願意拿出這件珍寶,誰也沒脾氣。那隻千年犀牛角,事前說好是要送給如來的,這是眾人皆知的事情。可是,不知道為什麼這個時候唐僧卻把這茬兒給忘了。奇怪的是,既然阿儺和迦葉能夠如此明目張胆的向取經人索賄,那麼他們為什麼不幹脆直接了當的向唐僧索要那隻千年犀牛角呢?

  再次,唐僧師徒二次隨阿儺和迦葉入藏經閣取經書的時候,阿儺和迦葉竟然膽敢向取經人再次索賄!這一次索賄,阿儺和迦葉仍然沒有說明他們到底要什麼。最後,唐僧把紫金缽盂給了阿儺和迦葉,這件事情就此平息了。可唐僧為什麼不按照事前的約定拿出那隻千年犀牛角給阿儺和迦葉呢?

  最後,如來為什麼不僅不處罰阿儺和迦葉,反而要為他們砌辭開脫呢?難道說這竟是如來的真實意圖?

  阿儺和迦葉明知道取經人身上除了佛祖賜予的幾件聖物之外,幾乎一無所有,唯有那千年犀牛角和紫金缽盂還有點價值。他們一直盯著唐僧索要人事,但是又不指明索要何物,這分明就是沖著那兩件寶物(或者是其中之一)而來的。唐僧最後之所以會把紫金缽盂給他們,完全是因為唐僧剎那間領悟了阿儺和迦葉的真實意圖。實際上,阿儺和迦葉是奉佛旨前來「索賄」的。其實,真正給出這個紫金缽盂的並不是唐僧,而真正收取這個紫金缽盂的也不是阿儺和迦葉。這個紫金缽盂,實質上是唐王李世民獻給如來佛祖的。李世民拿出這個佛家化齋所用的缽盂給如來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說明他對如來對佛教的虔誠和忠心。他永遠也不會背棄如來,背棄佛教,他要給如來給佛教提供一個「金飯碗」,供養聖教。唐僧交出紫金缽盂這是李世民向如來佛祖投誠的一個交接儀式。這個歷史任務原本是唐僧在出關之前李世民親自向他交代的,大概是因為見到真經興奮過度了,所以唐僧把這件大事給忘得一乾二淨。在阿儺和迦葉一再的提醒之下,唐僧終於驚醒了。李世民之所以會這樣做,完全是因為他魂游地府的那一番經歷。如來是知道唐王的這一心思的,所以他一再的給阿儺和迦葉製造「索賄」的機會。否則,取經人第二次去取經書,如來為什麼不把阿儺和迦葉換下來避嫌呢?

  那麼,阿儺和迦葉就是金平府那三個犀牛精的後台了,我也在想,你說黃風怪,地涌夫人這樣的"鼠輩"喜歡偷油吃,還情有可源,有前科。但要說犀牛精非常喜歡香油,還是酥合香油這樣的葷油,我抱歉,我很懷疑,畢竟不能全信那位老奸巨滑的太白金星的單方面證詞。

  黃風怪和地涌夫人要真是因為偷了些靈山的清油吃,就受到了如來的四處捉捕,黃風怪監視居住,由靈吉菩薩負責。地涌夫人情況稍好些被李天王父子保了。顯然,這兩位鼠輩吃得清油不是一般的油。會不會就是阿儺和迦葉讓三個犀牛精從金平府詐騙得來的酥合香油呢?這個香油不是靈山其他諸佛能享受的供油,是專供給如來私用的香油呢?那麼如來在經濟生活方面有嚴重的腐敗問題。

  那麼,聯繫下這個酥合香油的昂貴造價,我看這個香油不簡單,它到底有什麼作用呢?能延壽?能增長功力?但是原文沒有明講為什麼這香油造價會這麼貴,只說是昂貴的成本造價。

  六兄,孫悟空第一次在靈山交接經文時,如來沒有說那隻犀牛角的事,孫悟空連提都沒提他在金平府的公開發言。

   孫悟空不提,因為,孫悟空就三個犀牛精的事情給如來,在金平府和靈山都設了拌子,這招十分聰明。如果設想一下,孫悟空主動提了那隻犀牛角的事情,要準備把犀牛角奉獻給如來,那麼,如來就十分難堪了,你想,替如來做事的手下人就是像三個犀牛精這樣的下場,那麼以後呢?如來想自己弄些私利時,誰會替他賣命?如來如果收了犀牛角,棄車保帥了。那麼下回棄得車該是阿儺和迦葉這兩位尊者了。而且以後都更沒有任何理由去干涉被天庭控制的金平府的內政了,更別說那特產的香油的控制權了。

   但是如果,如來主動向孫悟空提了那隻犀牛角的事,那完了,孫悟空會非常肯定得認為,這三個犀牛精就是你如來派來的,你,如來就是這三個犀牛精的後台老板,孫悟空會十分寒心,盡然會有這麼一位宗教領導人,他馬上會靠向道教和觀音那邊一去不返,進而揭發如來不可告人的買賣。

  那麼,如來收了中計,不收又難平心中之恨,他當然不會這麼傻,他派阿儺和迦葉這兩位尊者去跟孫悟空要。

  派這兩人去,孫悟空至多會以為,噢!原來那三個犀牛精的後台是你們兩位呀,那阿儺和迦葉會順勢得把這個黑鍋往頭下戴。他們要替自己的領導頂缸。

  畢竟如來安全了,他們再大的罪也能大事化小。

  所以說孫悟空的處理的方式是正確的,他既讓金平府免除了近千年的供油歷史。又向玉帝示好,於天庭的關係修復的更進一步。又於當年天庭的舊相識修來了後續人情。同時,時刻掌握著如來的經濟問題,以不公開來保護自己的安全。

  忘了說了,補充下,如果孫悟空主動把犀牛角給了如來,如來要是收了.

  那西天信佛的國家,眾信徒.就會更加對以如來領導的大乘教感到失望了.

  他們會抱怨,你如來這位領導人到底怎麼在想的,大雷音寺在幹什麼,這三隻犀牛精這麼明火執仗的,扮佛祖騙了金平府千年的供油。,你如來當沒看到?你如來什麼措施也沒做,任由他們騙下去,騙了千年。

  那這大乘教的信徒接下來,就會想到,如來你肯定跟這三個犀牛精有利害關係了,

  香油與白銀的牌價是1比2,如果從聚集財富的角度出發,我當然選擇香油而不要白銀,香油是比白銀更硬的硬通貨。犀牛精的後台並不是阿儺和迦葉,就是金平府降下的那三尊佛,那裡真的曾經有三尊佛來過。犀牛精這樣的小角色還不配和金平府去談判收水利費(香油錢),因為他們沒能力保證金平府風調雨順。這裡面涉及到作為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香油錢的一系列內容(包括費用收支兩條線、腐敗及挪用等問題)以及金平府下屬縣市財政平衡問題。具體內容可以關注絕計篇。呵呵。

  悟空將鋸下的六隻犀牛角中的四隻給了四木擒星,說是讓他們帶回去給玉帝的。其實,悟空這就是一句場面上的話罷了。既然是帶給玉帝的,那麼為什麼是四隻呢?如來也不過只是一隻嘛!其實,這四隻犀牛角悟空是送給四木擒星的,一人一隻。對此,【四星心中大喜】。看來,四星也深諳此道啊!

  以上摘自《絕計篇》

  如來借李世民的名頭來推進東擴,而李世民也趁機利用如來的勢力為自己的西征做準備。天上人間這種利用、被利用和反利用的複雜關係處處可見。這個時候,我們深深的體會到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這句孟子格言的正確性。也只有在如《西遊記》這般複雜的政治鬥爭中,我們才可能體會到智慧的可貴性和稀有性。雖然,在金錢、地位、權勢、智慧、美貌和名譽這六樣之中,只要有一樣能夠出類拔萃就完全可以在歷史的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了,但是如果沒有智慧作為堅強的後盾,那麼一切浮華都將只是過眼雲煙罷了。在智慧面前,一切都將變得渺小和卑微!不過,智慧有限而道無窮。在無限的宇宙規律面前,有限的智慧也敵不過歷史的無情和命運的無常。不管是神聖仙佛,還是邪魔精怪,也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販夫走卒,在歷史的長河中都不可能真正做到一帆風順。沉舟側畔之際不灰心,萬木崢嶸之際不忘形,人生於天地之間,有平常心,有進取心。

  在結束對《西遊記》全書的解讀之際,我們來關注一個極其簡單而有趣的問題。為什麼妖精要吃人呢?也許會有人斬釘截鐵的說,這根本就不是個問題!妖精吃人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不過,就是看那些起來很正常很普通很順理成章很理所當然的事情,背後反而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原因。

  妖精吃人肯定不是為了充饑!對於這一點,我們在認識上一直有誤區。我們想也不想的就認為妖精吃人就是為了充饑,這是不理智的。觀音菩薩點化八戒的時候曾經說過,世間五穀皆可充饑。實際上,就西天路上的實際情形來看,山間的野妖精除了以五穀充饑之外,還常以林間的飛禽走獸果腹,吃人對於他們來說只不過是偶然之舉罷了。可是,問題的結症就在這裡。既然是世間五穀和禽獸皆可充饑,可妖精為什麼會冒天下之大不韙而到處吃人呢?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妖精常常遭到正義之師的圍剿,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難道妖精吃人就是為了改善伙食?不是。這裡面一定另有內情。

  其實,妖精之所以固執的要吃人,是因為吃人和所謂的修鍊有關。那麼,什麼是修鍊呢?常練武,通法術,就是修鍊嗎?不是。修鍊就是修長生。法術也好,武藝也好,這只不過是為修長生保駕護航的技術手段罷了。我們知道妖精的壽命一般是比較長的,遠遠超過人的壽命。神仙是靠蟠桃仙丹來續命的,那妖精靠什麼來續命呢?不錯,就是靠吃人。

  從《西遊記》中妖精修鍊的實際狀況來推斷,吃人對於妖精來說有著如下兩層含義。

  第一,吃人可以給妖精續命。這一點就解釋了為什麼妖精在現實世界中所表現出來的既熱衷於吃人又不依賴於吃人的生存矛盾。說他熱衷於吃人,那是因為妖精為了吃人常常不計代價;說他不依賴於吃人,那是因為妖精充饑又不一定非得吃人不可,或者說妖精充饑主要不是依靠吃人,而是主要依靠吃其他食物,比如五穀和禽獸。妖精吃人之所以可以延壽,大概是因為被吃的人的壽數可以轉移到吃人的妖精身上去的緣故吧!故此,妖精較人更為長壽。所以,所謂的修鍊實際上就是琢磨怎麼才能夠又快又好的吃到更多的人。故而,武藝和法術就變得異常重要了。吃人可以延壽,吃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這裡體現了一般與特殊的辯證關係。

  第二,吃人可以使妖精修成並保持人形。此說的理論淵源其實就是中醫理論里經常提及的「以形補形」之說。這裡首先要注意因為變化之術而來的人形和法術修鍊得來的人形之間的區別。這兩者之間其實是有著天壤之別的!變化之術,實際上只不過是障眼法罷了,根本就沒有使自己真正的獲得了人形。而通過自身修鍊得來的人形就是自己永恆的人身了。由變化之術得來的人形可以千變萬化,而自身修鍊得來的人形卻是永恆唯一的,不可選擇,也不可變更。關於這一點,《西遊記》中是有案例可循的。同樣是尚未成精的野妖,為什麼七絕山的紅鱗大蟒修成了人形,而通天河的老黿卻不得人身呢?道理很簡單,因為七絕山的紅鱗大蟒經常吃人,而通天河的老黿卻安分守己,從不動葷。其實,對於修行來說,老黿根本就個徹底的門外漢。他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修鍊。之所以他能活那麼久(差不多一千多歲),完全是因為他自己作為龜的一種,本身比較長壽而已,與修鍊根本沒有任何關係。老黿誤以為自己之所以能活這麼久是因為修鍊的結果,其實這是一個大笑話!可是,疑問仍然存在。為什麼老黿能通人言,而紅鱗大蟒卻做不到呢?其實,人言和法術武藝之類的一樣,只是一門技術而已,與修鍊本身並無關聯。雖然老黿修鍊不得其法,但是他的修鍊基礎工作做得不錯,經過多年的努力也算掌握了一門外語。而紅鱗大蟒就不一樣了,他掌握了修鍊的核心技術,但是畢竟他修鍊時間短,經驗少,火候不足,相關的基礎性工作也不夠紮實。外語沒學好,以至於他對外交流也是個問題呢!

  如果說妖精吃人是基於以上兩點原因,那麼妖精就與神仙有了根本性的衝突了。我們知道,天地之間有生產能力的唯人而已。神仙的存在也得依靠人類的供奉。但是,妖精吃人完全是對人力資源的破壞性開採。這種破壞性採掘完全威脅到了神仙的存在。因此,神仙與妖精常常勢不兩立。這不是沒有來由的。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再回過頭去看看蟠桃和人生果。其實,蟠桃和人蔘果之類的仙丹除了續命的功效之外,也有保持體型的功能。天庭的神仙,並非都是根正苗紅的。其中,有不少神仙是由妖精轉化而來的。比如,二十八宿,原本就是妖精,他們是後來才取得天庭編製的。取得編製之後,他們的人身是如何保持的呢?就是依靠蟠桃。如果蟠桃沒有這個保持體型的功能,那麼他們就必須和妖精一樣通過不斷的吃人來保持自己的人身不退化。

  如果人蔘果有同樣的功能,那麼就有必要重新審視一下五庄觀這一劫在全書中出現的位置了。我們知道八戒和沙僧其實都是妖精,他們被罰下天庭之後,曾經一度都是依靠吃人來維持自己的壽命和人身的。如果他們不是在五庄觀偷吃了人蔘果,西天路上他們很有可能會原形畢露。沙僧倒沒什麼,特別是八戒,他的真實身份其實是個謎!當年,在福陵山八戒為什麼要將見證他出身的一群野彘全都殺死呢?這裡面有解不開的謎團。五庄觀這一劫恰巧就出現在取經師徒剛剛聚齊之後,也就是取經之路剛剛開始之際,這不是沒有原因的。所以,五庄觀這一劫對於《西遊記》全書來講,不僅僅在內容上有意義,既配合了如來的長生戰略規劃,也是如來步入了三界的軍事強國之列,同時在形式上也有美感,它在全書出現的位置實際上是不能改變的,否則後面的情節將會破綻百出。

  至此可見,一部《西遊記》洋洋洒洒數十萬言,但顛過來倒過去的看,其實只寫了「吃人」兩個字而已。

  這真是:

  萬般算計不是空,

  由來只為名利重。

  昔日聖僧今何在?

  藏經樓上一絲風。


推薦閱讀:

西遊記動畫片里哪個妖怪最強?
你最喜歡《西遊記動畫片》的哪些人物?
《西遊記》中後期一些孫悟空明知唐僧會多事導致遇難為何仍不阻止?
沙和尚的性格怎麼樣?
《西遊記》中沙僧有什麼性格特點?

TAG:西遊記 | 西遊 | 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