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知道160722:為什麼會出現運動員集體使用興奮劑的現象?
05-29
第769期
【導語】近日,俄羅斯田徑的興奮劑醜聞鬧得沸沸揚揚。去年11月,由於興奮劑醜聞不斷爆出,俄羅斯田徑協會會員國的資格被取消,俄羅斯田徑運動員就被禁止參加所有國際賽事。今年6月,國際田聯維持對俄羅斯田徑暫停國際大賽資格的建議,隨後,俄羅斯向國際體育仲裁法庭提出訴訟。昨天,國際仲裁法庭做出判決,駁回了俄羅斯的上訴,這意味著俄羅斯68名田徑運動員將無法出戰里約奧運會。
其實,早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俄羅斯5名田徑選手被查出使用興奮劑,國際田聯相關人員就質疑這是集體行為。興奮劑問題在國際體壇的肆虐經歷了怎樣的歷程,為什麼會出現集體服用興奮劑的現象?「興奮劑」使用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興奮劑在英語中稱「 Dope」,原說為南非方言中一種有強壯功能的酒。興奮劑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代,那時就有食用公羊的睾丸來增加肌肉力量的做法,古羅馬的角鬥士也食用某些蘑菇釀製的漿汁來提高鬥志和力量。近代使用興奮劑最早發生在賽馬運動中,19 世紀,歐洲賽馬中以各種藥物喂馬,以刺激其奔跑速度。首次有明確文字記載使用興奮劑的事件發生在1865 年,一名荷蘭籍運動員在橫渡海峽游泳比賽中服用了興奮劑。那時的運動員喝以咖啡因或酒精製成的飲料,在第3屆奧運會上,美國一名運動員在離終點7公里時體力不支,喝了1杯白蘭地並注射了兩支藥針後才跑完全程,得到1塊金牌,這被認為是現代奧運會第1個使用興奮劑的人。使用合成類固醇最早報道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作戰的需要,德國軍人使用了興奮劑,其目的就是提高作戰的攻擊性和耐久性。20世紀50年代中期,各種類型的合成類麻醉藥物開始問世,60年代幾乎所有的項目都有運動員使用這種藥物。1964年東京奧運會期間,廁所遍地都是小藥水瓶和注射器。1987 年國際奧委會對各國隨機抽查33900 名運動員,有780人被查出非法服用興奮劑,占抽查人數2%,估計世界一流運動員中有6%的人服用興奮劑。2003年,美國奧委會提交了一份15 年來興奮劑檢測情況報告,涉及到了世界上許多著名的運動員。例如,歐洲的男子百米冠軍錢伯斯;2003 年打破女子1500 米室內世界紀錄並獲得冠軍的雅各布斯;2003 年巴黎田徑世錦賽女子100 和200 米短跑冠軍懷特;「飛人情侶」——2000 年悉尼奧運會3 枚金牌和2 枚銅牌得主瓊斯和男子100 世界記錄創造者蒙哥馬利;1984 年、1988 年、1992 奧運會8 枚金牌得主比昂迪等等;連獲得過9 枚奧運金牌的劉易斯一時間也變成了「尊敬的葯人」。反興奮劑投入巨大,但仍阻擋不住興奮劑泛濫
為此,國際奧委會1962 年在莫斯科第一次通過一項反對興奮劑的決議,1967年國際首次公布了一批違禁藥物名單,並於1968年冬奧會開始第一次藥物檢查。到1998年,《禁用藥物舉例名單》已有120 余種,其化合物有1000 多種。2004年,奧委會的《世界反興奮劑條例》生效。高昂的檢測費用給各國反興奮劑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壓力,1994 年至1997 年,中國對8826例尿樣進行了檢測,耗資1000萬元。近年來,國際體壇每年花在葯檢上的錢近1 億美元。但是這仍不能阻止興奮劑使用達到成災和瘋狂的程度。1992年的巴塞羅那奧運會檢出興奮劑陽性5起, 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則檢出26起。據統計顯示,從2004年到2007年, 全球體育界興奮劑事件增長了25%。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前,加拿大反濫用藥物組織主席、類固醇專家鮑勃·戈德曼曾經向198名世界優秀運動員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我有一種神奇的藥物,它能使你們五年之內在包括奧運會的所有比賽中戰無不勝,但你們吃了這種葯,五年之後就會死去,你們願意吃嗎?」結果竟有103名運動員回答說願意吃。運動員追逐名利是興奮劑泛濫主因,商業化助長其趨勢加拿大體育道德中心主任安德魯·派普博士說:「體育運動的一個最大的不幸就是,只要有人參加,就一定就有興奮劑的作用。」這跟競技體育本身就包含人類好鬥天性有關,而物質利益的吸引和社會聲望的獲得是最主要的原因。在古代奧運會上,獲勝者能獲得巨大的物質利益和精神榮譽,與沒有獲勝者的一無所有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這種反差強化了運動員藉助各種力量獲得支持的心理。現代奧林匹克倡導公平競爭精神,但100多年的實踐都表明,這種公平只是暫時的、相對的。現代競技體育獲勝者能得到的利益更多,在利益的驅使下,公平競爭的道德規範會受到強烈的衝擊。突出的運動成績可以吸引眾多的體育迷,而體育迷的崇拜又可以給運動員帶來高額的收入。1986 年,美國年薪超過100 萬美元的各種球類運動員多達87 人。迄今為止,年薪幾千萬美元在體壇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代言費、出場費、贊助費等各種收入更是花樣百出。巨大的名聲和高額的利益,對於許多尚不知名的運動員的誘惑,可以說致命的。個人服用興奮劑也跟運動員心理密切相關,運動員對葯檢的僥倖心理,會有產生「不用白不用」和「用了不白用」的心理。而這導致的不公平會讓沒有服藥的運動員心裡不平衡,而導致更多人進行嘗試。
競技體育的商業化趨勢也使得興奮劑事件層出不窮。現代競技體育發展到今天,已經出現了在穩定周期中進行、以巨大商業利益為驅動的比賽體制。比賽組織者為了商業利益, 過密地安排各種比賽, 而運動員又必須在比賽中發揮巨大潛力, 這必然會違背運動員的生理規律,這也會導致職業體育出現興奮劑事件。不過這些使用興奮劑的現象,更多表現為運動員個人行為。有組織使用興奮劑有其他的動因。體育巨大的政治意義,是有組織集體服用興奮劑的主因雖然很多體育運動,一直在盡量避免受到政治的干擾和控制,但現實中這是不可能的,很多國家開展體育運動離不開政府以及政治人物的支持與合作,體育也自然而然被當做一種政治工具。體育成功巨大的政治意義,決定了興奮劑的有組織使用。1954年世界盃,西德在兩球落後的情況下,3:2逆轉戰勝了擁有普斯卡什的匈牙利隊,獲得了1954年瑞士世界盃冠軍。被稱為伯爾尼奇蹟,這是戰後西德國家復興的標誌性事件。西德隊在決賽上半場就已落後,是憑藉著下半場的優異表現以3比2的比分逆轉了匈牙利隊。在中場休息時,西德隊的球員在更衣室注射了一種藥物,據當時的西德隊表示,他們只是給隊員們注射了維他命C,以此加強球員的耐力。直到2010年,德國聯邦體育科學研究所終於找到了決定性證據。研究所一位研究員在對當時封存的空藥瓶進行了精密的檢測後,發現其中有甲基苯丙胺和苯丙胺成份,而這正是一種典型的中樞神經興奮劑,而且服用後會對肝功能造成損傷。二戰後,奧運會成為了國際政治鬥爭的舞台,許多國家為此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政治利益的驅使下,很多國家對國內運動員服用興奮劑,採取縱容,甚至強迫的態度。集體服用興奮劑,都是帶著政治目的的。60年代起,東德開始注重發展競技體育,從1972年到1988年,東德驚人地取得了384枚奧運獎牌。奇蹟的背後,是一個名為「Komplex08」的興奮劑強國計劃,醫生、官員以及教練給運動員們吃一種藍色的藥丸。一共有超過1萬名運動員服用這種藥丸,但他們卻一直被蒙在鼓裡。興奮劑給運動員造成很大的傷害,噩夢連連:心率不齊、多次流產、乳腺癌、睾丸癌、胰腺癌、後代先天性畸形、抑鬱症……曾奪得歐錦賽鉛球冠軍的海蒂·克利格最後不得不選擇變性。他悲傷而憤怒地表示,「當初的我把教練看做是自己的父母,但這些人卻暗中給我服藥,否定了我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中國開始有組織地普遍使用違禁藥物始於20 世紀80 年代初,那時體育界流行的幾句話是「查出來是興奮劑,查不出來是高科技」,「查出來的是狗熊,沒查出來的是英雄」,「技能類項目靠鈔票,體能類項目靠吃藥」。
興奮劑的使用,造就了「馬家軍」的奇蹟。1998年,作家趙瑜推出過一部名為《馬家軍調查》的報告文學,但有一章《葯魔重創馬家軍》一直沒發行。2016年,這一章內容得以曝光。多位運動員和隊醫爆料,稱馬俊仁強迫選手們服用興奮劑,並親自上陣為運動員打針,甚至還說出了「我這裡手指頭動一動,多推點少推點,你們要吃多大的虧」這類近似威脅的話。興奮劑成就了馬家軍1993年的神話,之前中國運動員從未在世界田徑大賽中獲得冠軍。但馬俊仁領導的女子中長跑團體卻在德國斯圖加特第4屆田徑世錦賽上,一舉斬獲3枚金牌、1枚銀牌和1枚銅牌,並包攬了女子3000米前3名。2000年,悉尼奧運會開幕一月前,馬家軍獲得奧運會參賽權的7名隊員中,有6人在飛行檢查中被證實使用了興奮劑或者有使用興奮劑嫌疑,其中包括馬家軍第二代領軍人物,有望在奧運會奪金的董艷梅,他們在最後關頭被取消奧運資格。這次俄羅斯興奮劑事件的揭露,首先歸功於維塔利夫婦。維塔利此前是俄羅斯反興奮劑官員,他妻子是運動員。他們收集了大量資料,其中包括莫斯科反興奮劑實驗室如何掉換俄羅斯選手尿樣的證據,還有偷偷拍攝的俄羅斯運動員和教練商量如何使用禁藥的視頻。德國ARD電視台收到他們的材料後,於2014年12月3日播放題為《禁藥密檔:俄羅斯如何製造出它的冠軍們》的紀錄片,揭露俄羅斯田徑界存在「系統性」的使用興奮劑的行為。這一報道震驚了世界體壇。隨後,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展開調查,認為俄羅斯田徑協會存在大規模使用興奮劑、以確保或提高運動員及運動隊成績的作弊行為,這些行為由官員、工作人員和運動員本身實施。參考資料:答邦俊《興奮劑社會文化學研究》李小蘭,曹慶雷《論興奮劑使用的社會學根源》(更多有用有理有趣內容,請掃描二維碼或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sanjiangxing」)
推薦閱讀:
※體壇10大改姓加入日本國籍的運動員,越看越氣憤
※粗腰的女生怎麼瘦腰呢 分享簡單的快速瘦腰方法
※如何正確的使用馬油呢?
※秘密研發雞尾酒興奮劑?一份報告揭露俄羅斯官方組織運動員服藥!
※六塊腹肌加上消防員,等於完美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