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七~八年級,改變孩子一生的關鍵》之七

家長要巧妙把握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在與家長們溝通時,我常常會聽到家長們這樣抱怨:「上了初中,我家那孩子就像忽然變了個人一樣,變得敏感、愛頂嘴,有時甚至好幾天都不理我們,我真不知道如何跟這個『小冤家』相處了!」

  的確,在大多數家庭里,自從孩子升入初中之後,家長與孩子就好像變成了「冤家」,要不是家長看孩子的行為不順眼、要不就是孩子看家長的行為不順眼,總之,家裡的空氣好像時常瀰漫著「戰爭的硝煙」。

  其實,這麼多的家庭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人的兩種特殊生理周期發生了碰撞——家長進入了更年期,孩子進入了青春期。

  我曾認識這樣一對母女:

  媽媽40多歲,女兒14歲。最近一段時間,母女倆都變得特別奇怪,媽媽變得多疑、心煩、愛發脾氣,而女兒也變得挑剔、沒有耐心、很容易發怒,因此,每天母女倆的戰事都不斷。

  這不,一家人正在吃飯,女兒不經意地說起了班裡一個男生:「他個子高高的,長得帥極了,尤其是打起籃球來,頭髮飄飄的,我們班的女生都看迷了……」

  女兒還沒說完,媽媽就生氣地把筷子摔到桌子上,沖女兒吼道:「不把心思用在學習上,你關注人家男生幹嗎?這麼大的女孩了也不知道害臊!你能有什麼出息!」

  女兒被媽媽吼愣了,但她馬上也用最大的聲音回應媽媽:「我怎麼了,我又怎麼沒出息了,你就是看我不順眼!」說完扔下筷子,跑進了自己的房間。

  這是家有初中生的家庭經常發生的現象,由於矛盾的不斷出現和加深,常常使家長和孩子都處於很痛苦的狀態。其實,在這兩個特殊的生理周期內,使親子關係正常化的最好辦法就是,親子雙方都多理解一下對方。

  但是,要想讓這些正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去接受和理解父母的壞脾氣,這似乎不太可能。青春期孩子的情緒、心理等都處在一個突變期,在這一階段,他們很難靜下心來去體會他人的感受。所以,為了使家庭中這種「戰爭的硝煙」不再瀰漫下去,家長必須試著去克服自己煩躁、易怒的情緒,進而努力地去理解孩子、寬容孩子。

  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我也曾多次調解過孩子與家長的矛盾。在這一過程中,我總是在尋找引起家長與孩子之間矛盾的根本原因,其實,仔細想想,原因無非有兩點:

  一,家長對孩子的行為不滿,如家長看不慣孩子穿奇裝異服、留奇怪的髮型、與異性同學在一起玩等。

  二,孩子對家長的教育方式不滿,如孩子覺得家長太「嘮叨」、家長不理解他們、不尊重他們等。

  在前面我們已經講過,如果家長與青春期的孩子計較太多,那親子之間的衝突只能是越來越多,所以在教育這一階段的孩子時,父母應該拿出足夠多的耐心和寬容。

  另外,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是引起親子之間衝突的重要原因。

  一次,我在學校七八年級的班裡做過這樣一個調查,讓這些初中的孩子寫出一句他們最想對父母說的話。結果有將近60%的孩子寫的是對父母教育方式的不滿:

  「爸爸媽媽,你們能不能不要再說我沒出息,不要再說我是『笨蛋』、『懶蟲』!」

  「爸爸媽媽,我已經是大孩子了,請你們尊重我!」

  「爸爸媽媽,請給我點鼓勵,有你們的鼓勵,我也會做得很好!」

  ……

  的確,我曾遇到過很多這樣的案例,由於父母教育方式的不正確,親子之間發生了很多矛盾和衝突,甚至還釀成了很多悲劇。其實,作為一名合格的家長,從孩子進入初中那一刻,我們就應該明白:孩子在發生著改變,我們的教育方式也必須發生改變。

  那麼,在孩子進入初中階段,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了親子關係的正常發展,具體來講,家長的教育方式要發生哪些改變呢?

方法一:家長應該了解孩子最討厭的教育方式

  作為家長,我們可能一直在抱怨孩子不聽話,但卻很少懷疑過自己的教育方式。其實,如果家長們了解孩子對這些教育方式的反饋,往往就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

  在一個教育網站上,有這樣一個論壇——中學生自由天地,在這裡,孩子們可以隨意說出自己對家長的不滿。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個貼子,一個孩子總結出了家長的「十大罪狀」:說話粗魯、態度誇張、張口就罵、動手就打……這個帖子後面,跟了很多留言,大多是中學生們對這一觀點的認同,以及家長們的反醒。

  看到家長們的這些「回貼」,我終於明白這位網站的建議者開辦這一論壇的目的了。他們是利用這一渠道讓家長們來了解孩子對家長教育方式的反饋。

  七八年級的孩子正處在青春期,在這個時期,孩子的自我意識最強烈,他們強烈希望父母把他們當作「平等」的人,如果家長的教育方式令他們討厭,他們肯定不會服從家長,那家長對他們的教育只能是算作「無效教育」,甚至會演變成「有害教育」。因此,做家長的一定要了解孩子最討厭哪些教育方式。

  那麼,孩子最討厭的教育方式有哪些呢,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1.父母說話不算數。

  每位父母都在教育孩子做人要講誠信,要說到做到,但在很多時候,父母們自己卻常常做不到這一點。例如,父母們經常向孩子承諾:如果你考好了,你可以隨便看電視、隨便打遊戲。然而,當孩子真正考得好成績時,家長們卻又給孩子講道理:現在還不是玩的時候,等你考上重點高中,你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了。

  這些青春期的孩子最痛恨家長們的這一行為了,因此,當父母們再對他們說「等你考得好成績,我就……」時,孩子就會想「你們別再騙我了,我才不會再上你們的當」,進而產生叛逆心理。

  2.要求孩子做的事情,他們自己卻做不到

  「要講禮貌!」

  「綠燈亮了再過馬路!」

  「不要賭博!」

  ……

  李磊的父母幾乎每天都在這樣教育他,但他的行為卻一點都沒有改進,遇到熟人從來不打招呼、過馬路從來不看紅綠燈、經常和一些高年級的孩子在一起賭博……

  為此,父母罵他、打他,不但沒有一點效果,而且他的壞行為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後來家長沒有辦法,只得去請教教育專家,在教育專家的引導下,孩子說出了心裡話:「我的父母每天都在打麻將,為什麼我就不可以呀!」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行為的導師,如果家長要求孩子做的事情,他們自己卻做不到,家長對孩子的這種教育只能是「無效教育」。

  3.不講理。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不合作行為無奈時,就會採取一些不講道理的措施。例如,到了吃飯時間了,孩子還在打遊戲,媽媽叫了很多遍他都不理,媽媽一生氣,就把電腦的電源切斷了。結果,孩子辛辛苦苦打的分數全部丟掉,害得孩子一周沒有理媽媽。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家長們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本來是很小的事情,但由於自己被怒氣所控制,就會做出一些不講理的事情來,進而使事情越來越糟,使得孩子對自己越來越反感。

  4.不肯認錯。

  我曾認識這樣一個孩子,他在背後叫父母「常有理」,我問他為什麼,他這樣對我說:「我的父母經常誤解我,但當他們發現自己錯了的時候,他們從不會向我認錯,而是找出好多理由來證明他們是對的,因此我叫他們『常有理』。」

  初中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已經很強了,他們能夠清楚地知道,父母的哪種行為是正確的、哪種行為是錯誤的。如果父母總是站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即使自己出現了錯誤,也不向孩子認錯,那孩子只能是對家長的教育越來越不服氣,進而越來越叛逆。

  當然,孩子討厭的教育方式還有父母打罵自己、不體諒自己、不尊重自己等。其實,總得來說,孩子討厭的並不是父母某一種或幾種教育方式,而是父母的教育姿態。如果父母的教育姿態正確,那上述的這些錯誤的教育方式基本上就不存在了。所以,家長要想擺脫這些錯誤的教育方式,必須從擺正自己的教育姿態做起。

  第一,父母決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態來教育孩子。這種教育姿態只會讓孩子產生不被尊重、被控制的感覺,絕對不會贏得孩子的合作,而且很容易使孩子反感,產生叛逆心理。因此,家長正確的教育姿態是尊重孩子,把孩子當作平等的人。

  第二,父母要給孩子做出榜樣。要求孩子去做的事情,自己卻做不到,這是最無效的教育方式。因此,父母們必須堅信一點:成功的父母是榜樣,要想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首先成為那樣的人。

方法二:家長千萬不要試圖用「發脾氣」來使孩子屈服

  在聊起教育孩子這方面的話題時,我的一位朋友總會炫耀自己的教子經驗:「每次我沖兒子一發脾氣,他就會服我,乖乖地按我所說的去做,因此,我們做家長的必須要『振』住孩子。」

  對此,我感到很奇怪,初中的孩子怎麼還有服「硬」的,於是便問這位朋友:「你家孩子是上初中嗎?」

  「沒錯,今天上八年級了。」這位朋友自豪地說。

  我耐心地提醒他:「對待初中的孩子不要來『硬』的,這些孩子不會吃你這一套。」

  這位朋友笑笑,沒有再說什麼。但不久後我就聽說,這位朋友與孩子反目成仇,甚至還動起手來。

  事實上,家長們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也應該能夠總結出經驗:初中的孩子與小學時候的孩子已經完全不同了。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向孩子一瞪眼,孩子就會害怕,就會與家長合作。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越來越不信服家長的「脾氣」了,有時,家長還沒有發脾氣,孩子的壞脾氣卻提前發作了。

  青春期的孩子都是這樣,他們最不怕別人跟他來「硬」的,遇到「硬」,他們會強烈的反抗,因此青春期又被稱「反抗期」。因此,家長跟這些初中的孩子發脾氣,不但不會使孩子屈服,而且勢必會引起孩子最大程度的反抗,進而使孩子越來越反叛,使親子關係向越來越糟糕的方向演化。

  在我多年與這些青春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發現,這些孩子不怕「硬」,但他們怕「軟」。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說明:

  媽媽看到孩子把客廳弄得很亂,便大聲向孩子吼道:「快把客廳收拾乾淨,一會要來客人!」孩子肯定不會去心甘情願地收拾客廳,而且他甚至還希望客人快點來,好讓媽媽出醜。

  但如果媽媽換一種態度,那孩子的表現就會大不一樣:

  媽媽這樣對孩子說:「兒子,快來幫媽媽收拾一下客廳,一會兒家裡要來客人,如果讓客人看到咱家這樣亂糟糟的,媽媽會很沒面子。」聽了媽媽的話,孩子肯定會積極地幫助媽媽收拾客廳。

  所以,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出這樣一個經驗:父母沖孩子發脾氣,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擊;但家長客氣而禮貌的地請求,卻會使孩子反抗的力量完全消失。因此,教育這些「吃軟不吃硬」的青春期孩子,家長一定要堅持「以柔克剛」的原則。

  方法三:少教訓多指導

  進入青春期之後,這些七八年級的孩子會發生很大變化:他們的行為會變得奇怪、情緒變得變化無常、心理變得無法猜測……面對這種情況,很多家長總想通過教訓孩子使孩子發生改變。但無數事實證明,家長們的這一做法不僅是徒勞的,而且勢必會引起孩子的反抗和叛逆。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體驗,每當我們教訓孩子時,這些孩子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不用你管!」

  在青春期,由於孩子自我意識的飛速發展,無論做什麼事情,他們都會認為自己是對的,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不需要父母的任何幫助,而且他們也不希望父母參與到自己的事情中來。所以,面對家長的「教訓」,孩子會厭煩,當他們厭煩到一定程度,他們甚至會與父母對著干。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這樣一件事情:

  在我剛剛教學那一年,我所帶的那個班紀律很亂,僅僅是隨地扔垃圾的事情就讓我很頭痛。我在班級的牆上貼上大大的「禁止亂扔垃圾」的標語,並且在班上多次宣布:誰要亂扔垃圾,罰值日一周!但孩子們亂扔垃圾的行為始終沒有改善。

  後來,我把這件事情對一位很有經驗的老教師講了,他笑了笑,很神秘地對我說:「你在教室的後面放個垃圾筐,然後在牆上貼上『請在此處丟垃圾』,再試試效果。」

  我按著老教師所說的去做了,讓我很驚訝的是,很少有孩子再隨地扔垃圾了。

  也就是由這事情,我懂得了:孩子們需要的是指導,而不是教訓!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們還具有這樣一個特點,是非善惡標準他們懂,大道理他們明白,但他們缺少的是行動力和自控能力。因此,我經常建議這些孩子的父母:要想使這些青春期的孩子樂意與你合作,平時少教訓,關鍵時刻多些指導就可以了。

  具體來說,家長們可以這樣做:

  七八年級的孩子可能會因為貪玩而耽誤了學習,家長不要去教訓他們,給他們一些克服愛玩心理的建議,對孩子的幫助會更大。

  七八年級的孩子可能會因為太重「義氣」而常常去做一些違反校規校紀的事情,家長們也不要去教訓他們。讓他們真正明白什麼是「義氣」,反而更有利於他們明白,應該為好朋友做些什麼。

  ……

  但是,家長們也應該明白,對於這些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家長指導得太多、太頻繁,就會使這種指導變成「嘮叨」,變成干預他們的事情。所以,做家長的一定要把握好指導孩子的時機,平時少干預孩子的事情,在必要的時刻給予孩子指導就可以了。

  方法四:對這一年齡段的孩子不要太敏感

  「現在這初中的孩子越來越不像話了,除了打扮讓人不敢恭維之外,他們的行為也好像是為了專門氣我們的!」

  「現在這孩子真是叛逆的不成樣子,你一管他們,他們就會沖你大嚷『我不用你管』、『我沒你這樣的父母』……真拿這些孩子沒辦法。」

  ……

  每當我與七八年級孩子的家長溝通時,這些家長都會表現出很多對孩子的不滿。是的,如果家長不了解這一階段孩子特點的話,家長的眼睛就必然總會盯著孩子的缺點看,親子關係總會處於緊張狀態。

  大多數的家長都知道初中階段的孩子正處於青春期,他們的行為最容易叛逆,但很少有家長知道他們擁有如何一種叛逆心理。

  從心理學上講,人的心理發育要經歷兩次反抗期,第一次出現在2~3歲,表現為任性,不聽話,愛哭愛鬧;第二次發生在青春期,大致從12~14歲開始,要持續3~4年,表現為任性、愛競爭。

  一般來說,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是通過與他人競爭來增強自信心的。但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不僅僅是找與自己同齡的「優秀生」競爭,而且他們特別喜歡挑戰「權威」,在這些孩子們的心中,挑戰父母和老師的權威才是最有意思的事情。

  具體到生活和學習上,這些孩子「挑戰權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每當家長「教育」他們時,他們會反駁,甚至要求家長不要管他們;

  2.他們會時常挑家長的毛病,希望家長按著自己的想法去做;

  3.對老師不再崇拜和尊敬,卻換之以評頭論足,甚至針鋒相對;

  ……

  這些青春期的孩子試圖通過這些「挑戰」來確立自己的地位和身份,來證明自己的實力。但是,出於安全考慮,他們往往會將「挑戰」的對象鎖定在自己家長的身上,這也就是為什麼這些青春期的孩子總是與家長「對著干」的原因。

  因為青春期孩子的這種「叛逆」屬於正常的心理現象,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家長對孩子的這些表現不要過於敏感和緊張,而應該「欣然接受」。

  近幾年來,很多教育學家都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是必須的,孩子只有在青春期經過這種衝突才能初步建立未來社會競爭力的基礎,為日後的社會競爭提供最初的心理自信心基礎。因此,當孩子對家長表現出「挑戰」的跡象時,如果家長能夠表現出有原則的示弱,這將有利於孩子增強自信心。

  所以,當父母的更年期與孩子的青春期「相遇」時,為了孩子,家長應時刻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態度,並有意識地克服自己在更年期中的「反常」表現。

  由此,我們也可以總結出這樣一個家教真理:青春期的家庭教育決不是一門簡單的學問,它需要父母不斷去「充電」,並提前做好準備去認真地對待。

  當然,我們也可以這樣說,青春期家庭教育的關鍵在於家長,家長的方法和態度直接決定了能否與孩子融洽相處,能否使孩子順利、健康、快樂地渡過自己人生中的特殊時期。


推薦閱讀:

孩子心理壓力太大怎麼辦?
北大校長: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家長只要這樣管,將來必成大器
什麼樣的孩子未來會被淘汰?
孩子假期學習經常心不在焉——如何提升專註力?
怎麼正確給寶寶補鈣?這些營銷話術不要信!

TAG:孩子 | 改變 | 一生 | 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