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的用人哲學

漢高祖劉邦的用人哲學

2007-04-04 23:13:54

.A_font_change_big{font-size:16px;line-height:27px;}.A_font_change_big a{font-size:16px;line-height:27px;} .A_font_change_mid{font-size:14px;line-height:24px;}.A_font_change_mid a{font-size:14px;line-height:24px;} .A_font_change_sml{font-size:12px;line-height:21px;}.A_font_change_sml a{font-size:12px;line-height:21px;} 大中小
《史記"高祖本紀》載:「高祖置酒雒陽南宮。高祖曰:「列候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將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祖起自布衣,削平群雄,獨有天下,前後不過八、九年時間。好比今天一位企業家,只用不到十年時間便大功告成,躋身世界500強。高祖成功秘訣何在?史家歷來認為:他自己的精闢論述就是最好答案。然而,我們要問:子房、蕭何、韓信這樣的人傑為什麼甘願被高祖驅使呢?究竟是什麼魅力或本事,讓高祖可以擁有天下最優秀的人才?

  高祖之為人,好似流氓大俠。行為上不務正業酗酒好色、工作散漫遊手好閑,舉止上大大咧咧不拘禮節、吹牛誇耀臉不變色。然而豁達大度樂於助人、遇事鎮定無所畏懼。「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事業。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庭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吹牛誇耀卻騙回老婆,遇事鎮定而怒斬白蛇,是史家津津樂道的故事,雖有虛構之嫌,卻生動描繪了高祖為人的氣度和風範。他的確有出人頭地的遠大志向。「高祖嘗繇咸陽,縱觀,觀秦皇帝,謂然嘆息曰:『嗟呼,大丈夫當如此也!』他敢做敢為,不怕事,有擔待。當沛縣反秦、沛令被殺之時,連蕭何、曹參等人都不敢將大旗舉起來,惟劉邦當之。「蕭、曹等皆文吏,恐事不救,後秦種族其家,盡讓劉季。」

  所有這些,皆是吸引群眾、號召群眾、團結群眾的基本素質,卻遠遠不夠。高祖最終能成就大業,主要得力於他慧眼識人、放手用人、予人以利、賞罰分明。他能夠在諸多謀士紛紛擾擾的計策里,辨別高招和損招,虛心聽取和採納高招,實在可貴。他能夠明斷眾多諸侯大將的功勞是非,據此分封賞賜,降服眾心,尤為難得。

  先說蕭何。高祖開闢漢家四百年江山,蕭何居功至偉。劉邦最初如何知道蕭何有宰相之才,史記不祥。然二人曾同時為沛縣官吏,蕭何通曉法律、為人清廉、能判斷事情大小輕重、辦事幹練,劉邦自然知道。自起兵之日起,便一直委以重任,深信不疑。蕭何之見識才能非同尋常,從三件事可見一斑。一是沛公大兵攻陷咸陽,所有將領迫不及待瓜分金銀財寶,獨蕭何不然。他關注的是軍國大事所需要的法律、命令、圖畫、書籍,等等。沛公得以通曉天下大勢,乃拜蕭何之功。二是沛公率兵東進與各路豪傑爭鋒,最終擊敗項羽,關鍵是蕭何留守關中,治理有方,源源不斷為劉邦輸送物資和部隊。三是蕭何月夜追韓信,為劉邦找到一個克敵制勝的軍事天才,其膽識魄力令人稱奇。天下大定,論功行賞,劉邦認為蕭何功勞最大,所受封賞應該最高,並且巧用打獵的比喻說服眾人。得一人而興天下者,蕭何真是當之無愧!而劉邦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論功行賞,亦可為萬世表率。

  留侯張良出身豪門,秦滅其國,遂抱復仇之志,然歷十數年壯志未酬。時當陳涉反秦、天下大亂,張良也拉起一股人馬,加入滅秦行列。為何他很快就追隨劉邦,甘願為其效力呢?原因劉邦對張良的兵法和計謀,十分欣賞,衷心接受。張良志在滅秦,為此隱姓埋名多年,終於找到知己。士為知己者死,是那個時代豪傑壯士之風尚。張良為劉邦所用,劉邦對張良則幾乎是言聽計從。留侯竭忠盡智,高祖從善如流,古往今來,少有如高祖留侯般的夢幻組合。留侯畢生妙算無數,舉其大者可見端倪。第一次是沛公攻佔咸陽,宮室、帷帳、名犬、良馬、珍寶、美女,應有盡有。沛公心嚮往之,欲進駐皇宮。樊噲規勸不住。張良曉以大義,直諫「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沛公翻然悔悟,折回霸水之濱。第二次是韓信掃蕩齊國,派使者與沛公討價還價,條件是要沛公封他為「假齊王」。「漢王大怒,罵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沛公不愧為開國之君,瞬間明白大勢所在,立刻接受和張良、陳平之計。此乃漢朝開國史上最重要的關鍵時刻之一。假若沛公當日沒有聽從張良建議,歷史可能重寫。第三次是漢朝立國之初,諸將對高祖分封不滿,又害怕高祖誅殺功臣,張良乃建議高祖即刻封賞他最討厭的雍齒,天下之心遂安。辨真偽,識好歹,虛納諫,是高明領導者最重要的素質,高祖無疑是佼佼者。

  韓信出生寒微,先後追隨項梁、項羽,皆不受重用,滿腹經綸,無處施展。後經蕭何力薦,成為劉邦麾下大將,才終成大器。為何韓信終於助劉邦一統天下呢?他有三次直接論及高祖為人,最清楚地說明了劉邦為何能夠駕馭像韓信這樣的軍事奇才。第一次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之日,韓信嘲笑項羽徒有「婦人之仁、匹夫之勇」,反襯劉邦有王者之氣,帝王之風。他將軍事韜略毫無保留地告訴劉邦,高祖驚為天人,大有相見恨晚之嘆。第二次是齊人蒯通力勸韓信自立門戶,與沛公、項羽鼎足而三。韓信答曰:「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向利倍義乎!」韓信所言,正是高起、王陵所強調的高祖品德:「所將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故諸將願意為他效死力。第三次是韓信與劉邦論兵。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如何?」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將將與將兵之分,正是統帥與大將、領袖與管理之所由分。韓信所見,的確不凡!得人者得天下,古往今來,概莫能外。曾國藩的名言是:「今日所當講求者,惟用人一端耳!」又說:凡辦大事者,以找替手為最先。毛澤東的名言是:路線明確了,幹部就是決定因素。通用電器首任CEO韋爾奇的名言是:我的職責是將通用電器改造成英雄輩出的舞台。最近一位年輕氣盛的企業家放言:挖盡所有人才,我就贏了。看電視節目,主持人問:未來最棘手的管理問題是什麼?多位成功企業家的答案驚人一致,就是八個字:識人、用人、管人、留人。回頭品位一下兩千多年前的高祖故事,體會其識人、用人、馭人之道,倒也別有一番興味。

推薦閱讀:

開國領袖的雙重面目:一面豁達用人、一面冷酷殺人-今日頭條
合伙人
一小段原話
看《雍正王朝》談人生
問:為什麼劉邦這麼有能力,年輕的時候只是個亭長?

TAG:哲學 | 漢高祖劉邦 | 用人 | 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