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第四十八集(國語) 視頻、文字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鍾茂森博士主講 (第四十八集) 2009/6/29 中國雲南晚晴軒 檔名:52-213-0048尊敬的諸位大德,諸位菩薩,大家好!我們今天繼續來舉行「修行與生活座談會」,因為累積的問題很多,我們盡量的抓緊時間來進行討論解答。問:第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人怕痛,可不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答:這個問題問得很現實,因為臨終人大多數都會有痛苦,佛經裡面將臨終人的痛苦比喻成「生龜脫殼」、「風刀解體」,當我們五蘊四大在分離的時候,確實是非常的痛苦。這個痛苦會不會影響到我們往生?確實不能說沒有影響。不要說臨終,就是在平時,假如我們受傷了,或者在病痛當中,念佛可能都不得力,甚至會把佛號都忘掉。臨終關鍵是你保持正念,你還能念著佛,還是心心嚮往著極樂世界,你就決定往生。如果臨終那一念不是佛,還有任何的牽掛,那真的就不能往生。既然如此,我們應該如何來做好準備?蕅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裡面為我們說明,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你是真正相信,真正切願往生,你就決定得生。真信切願之人是什麼個樣的?他必定是對世出世間一切法都能放得下。如果對世間還有迷戀,還有貪求,他的願就不切,他的信也就不真。這個功夫我們不能夠等到臨終的時候才辦,要在現在就開始學會放下,你真正都能放得下,你就能夠得自在。你看師父上人傳心法要二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上聯是講的佛心,下聯是講的佛行。我們怎麼學?學看破,學放下。不僅要世法放下,連佛法也要放下,如果執著佛法,不能夠把佛法用作真正自己往生的助緣上,而是只執著於裡面的語言文字,或者是其他這些不契合自己根性的修學宗派,這都會有障礙。所以真正看破的、放下的,他才能得到自在。什麼叫自在?臨終的時候沒有痛苦,這是最大的福報。世間人的福報只是享受五欲之樂,修行人希望他的福報是怎麼個享法?在臨終的時候自在。就像《阿彌陀經》裡講的「心不顛倒」,這樣決定能往生。所以我們的福報不要在現前享,現在就把福報享完了,臨終沒有福,病痛現前,那個不自在,那個會影響往生。話又說回來,如果真信切願之人,即使是在臨終受病苦的煎熬,但是他的意志很堅強,信願很堅固,往生也不會有妨礙。為什麼?這個真信切願感得阿彌陀佛加持,消除我們的業障,保持我們頭腦清醒,正念分明,念佛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要分開兩個方面來談,現在了解淨土法門之後,要現在放下,臨終的時候你就不會有病痛;如果真正遇到臨終病痛,你也不害怕,知道那是你無始劫來的業障,現在要消了,要堅定不移的求生淨土,你也決定往生。問:下面一個問題。我先生駕照換證時,醫生說他眼睛屬色弱,體檢不合格,無法換證。為此我找了一個當醫生的同學,叫她幫忙開個合格的體檢證明。請問這樣算不算作惡?這樣是否對我同學也不利?我心裡很是後悔,我該如何懺悔?答:這個做法如果是對照佛門的戒經來講,這屬於犯了妄語戒。不屬實的事情,我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說了假話,這個當然屬於作惡,當然也是連累了妳的同學,妳的同學可能不懂佛法,覺得妳的人情她沒有辦法推辭,所以幫了妳這個忙,確實應該懺悔。懺悔是什麼意思?我們師父上人常常講,後不再造就是真懺悔。知道這個事情錯了,當下你就懺悔,以後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嚴格的遵守五戒十善,這個罪業也就消了。懺悔罪業,這個懺悔不是說心裡老想著這個事情,放不下,常常是內疚,活在這個痛苦煎熬當中,這個不叫懺悔,這個反而叫造業。為什麼這麼說?你看你過去身體造作,口裡打了妄語,造了一個罪業,然後你常常想著它,每次想一遍就是在意念上造一遍,過去是身口在造,現在是意業在造,重複的造罪業,加深罪業,不叫懺悔罪業。懺悔罪業,它的效果是心地清淨。應該怎麼懺悔?知道錯了就行了,以後不要再去想它,以後不要再犯同樣錯誤,這就是真懺悔。也不需要常常在佛菩薩面前禱告,把自己這個罪業重複的跟佛菩薩講一遍,那是重複造罪業,不需要。當下放下,心地清淨,什麼罪業都消了。問:第三個問題。我信佛,常聽您講課。當同事們問我信什麼教時,我回答我不信教,我在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請問我這樣回答對嗎?答:這個回答也算是可以,這是應機說法。要看這個同事,假如他對宗教對佛教有偏見、有誤會,這種說法也屬於權宜之計。當然佛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之一,據實而論,佛教也不是宗教,它是教育。所以你回答說「我在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之後,你把這個中國傳統文化再給他解釋一下,包括儒釋道三家,它們都是教育,都不是宗教。教育的目的就是幫助人回歸本性本善,教育的方法是通過持戒、修定而開慧。儒家講守禮,守禮就是持戒,知止就是持戒。《大學》裡面講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個說法跟佛法講的戒定慧沒有兩樣。你這麼回答他,我想他也能夠接受,慢慢讓他認識佛教,接引他入佛門。問:底下一個問題。第四,我很想入佛門,但總怕做不出好樣子,損害佛的形象,因此只是努力的按照您的講課去做,當機緣成熟時一定皈依佛門。我想問這樣如法嗎?遇煩惱時、急難時,我常念阿彌陀佛,我感覺能讓心定下來。這樣做對嗎?答:這樣做很對。入佛門要重實質,不重形式。這個皈依要知道它的意思,皈是回頭,依是依靠。皈依佛,是從迷惑顛倒回頭,依靠自性覺悟,這叫皈依佛;皈依法,是從邪知邪見回頭,依正知正見,經典裡所說的都是正知正見,這叫皈依法;皈依僧,是從污染回頭,這個污染包括身心的污染,從這裡回頭,依靠自性清淨心,這叫皈依佛、法、僧三寶。你真的這樣做到了,你沒有受這個皈依的形式,沒有拿皈依證,佛依然承認您是三寶弟子。關鍵還是要在經教上多深入、多聽,然後把道理搞清楚,就知道怎麼修法,什麼是如法,什麼是不如法,你就不需要問人,自己就明瞭了。修淨土宗就是常念阿彌陀佛,一句佛號不要讓它間斷,當然遇煩惱急難時要念阿彌陀佛,沒遇到煩惱急難的時候還要念阿彌陀佛,這樣心永遠是清淨的。實在講,這是佛法中的最殊勝的法門,這一句佛號是最高級的佛法。你念念都念著阿彌陀佛,你這三皈依都圓滿了,你絕對不會迷惑顛倒,你也沒有邪知邪見,你也沒有身心污染,你常處在覺正淨當中,這一句佛號統攝。果能這麼做到,你成就是最快速的。問:下面一個問題。第五,請問《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是偽經嗎?我們這有一箱,如果是偽經,該如何處理?答:這部經確實在歷史上有人講過這是偽經,而且是蓮池大師說過。這個所謂偽經,就是在《大藏經》裡沒有,可能不是佛親口所說,所以它不能稱為佛經。不過佛又講了,經可以有五種人來說,不僅是佛,佛的弟子能說。佛的這些弟子們很多是證得阿羅漢果,他們的見解完全正確,所謂正覺,他們所說的跟佛說的沒兩樣,也等於佛說。還有其他的幾種,像天人、仙人等等,只要所說的跟佛的教理教義相應,都可以等同於佛經來看待。佛法,什麼是佛法?古德概括起來就是三句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這個就叫佛法,佛的教誨。我們來看看《父母恩重難報經》,它的出處現在是很難考究的,是誰說的,我們現在已經沒辦法去證實。但是你看經裡面所說的這些義理,是不是勸我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這部經教孝道,教我們孝敬父母、念父母恩,常念親恩而能夠斷惡修善、而能夠用功修行,這個教誨是正確的。所以我覺得這部經你就當作它是一部世間的善書,讓人看了也能夠起到覺悟眾生的效果。我過去就常常讀這部經,每次讀都讀得痛哭流涕,它幫助我來思念父母的恩德。人能夠常常飲水思源,知恩報恩,他的德行才能厚。所以如果有這個經典,我覺得也不妨可以當作善書來流通,也能利益眾生。如果要印佛經,在《大藏經》裡面有安世高大師的譯本《佛說父母恩重經》,最好印這個。問:下面一個問題。第六,我們在專修專弘淨空老法師的經教光碟,若有同修請求燒錄流通其他法師講座光盤,是否可以專修專弘為由婉言謝絕?若有自己不了解的經書光碟送來流通,應當如何處理才如理如法?答:道場確實需要專修專弘。佛法傳到中國來,在隋唐時代祖師大德分宗分派,建立大乘八個宗,小乘兩個宗,每一個宗派都有自己的道場。為什麼祖師大德要這麼樣分,都是佛講的經,為什麼你要這麼樣分?這是便於後學。佛講的法門很多,不是只度一個人,是用一個法門度一個人,不同的人就要講不同的法門。所以我們每個人的根性不一樣,應該適合修學哪個法門,都不是千篇一律。所以分宗分派,那是讓不同根性的眾生能選擇最適合自己修學的法門,適合自己的根性,成就就快了。佛法它不是目的,我們修學它,就好像《金剛經》裡講的「如筏喻者」,它好像是一個竹筏,你拿它用作渡河的工具,你渡過河了之後,這個筏就可以扔下來,不能再背著走。佛法就是如此,你最後開悟見性了,佛法也不要了;沒開悟沒見性之前,我們就要抓住一個佛法宗派,修一個法門。就好像你過河,你不能夠腳踏兩隻船,那你就很危險,你只能踩在一個船上,一個竹筏上過河。過了河就都一樣,人家坐的船、踩的竹筏跟你的不一樣,但是過了河都一樣,殊途同歸。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我們確實要選擇適合自己根性的法門專修專弘,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成就的關鍵。所以真正懂佛法的人,絕對不會因為自己修的法門跟他的法門不一樣,就去詆毀他,就會排斥他,不會。我們對所有的法門都恭敬,都讚歎,都是佛說的,但是只修自己這個法門。在修學法門當中,最重要的一個是師承,一定要有師承,不能自己在那裡盲修瞎練,要有老師善知識指導。一門深入,也包括跟從一位善知識學習,沒有成就之前,不能夠隨便換老師。這個老師當然他是真善知識,你選定之後一直跟從他,到什麼時候為止?到你開悟,在老師門下得到印證了,然後你才能夠廣學多聞。這是《華嚴經》善財童子給我們做的榜樣,他在文殊菩薩會下開悟,獲得根本智了,然後才出去五十三參,廣學多聞。明白這個道理之後,確實應該保持道場的純一性,法門的純一性,其他的同修要拿了不同的法門的經典,我們對他禮敬,但是可以跟他說清楚,說我們這個道場專修這個法門,跟隨這位善知識。您所介紹的法門、您所介紹的善知識也很好,他對你是很對機,但是我們這裡就不輕易的改動了,以免亂了大家的道心。古德有講,寧動千江水,不擾道人心。婉言謝絕就好。如果遇到不了解的光盤送來了,最好把它送回去,跟他也是婉言的說清楚。問:下面一個問題。第七,一位下崗後在私營企業打工的同修請教,她目前離婚(這是個女眾),女兒隨男方,撫養費用她不用承擔,現與一位學佛的男士再婚,沒有生過小孩。原先商量好,等女兒上大學後,一起到居士林念佛。但目前男方強烈要求再生一個孩子,她很為難,擔心有了孩子不能很好學佛念佛。請教如何應對處理?答:這是自己的家務事,古人有講「清官難斷家務事」。這是您跟您先生雙方協調好的事情。婚姻要真正幸福美滿,最重要的雙方有同一個志向,所謂志同道合,佛法裡講六和敬,第一個「見和同解」,大家見解都相同,志向都相同,自然就很容易協調。家庭的關係是很重要的,每一個家庭都是社會的細胞,如果家庭不和睦,這個細胞就壞死了,就會影響到社會,我們也背負著這個因果。所以夫妻雙方真的要以大局為重,在一些大的問題上,要多多的協調、商量、溝通,常常要以正法做為家庭的教學,統一雙方的知見。見和同解,不是說讓對方來遷就我的見解,那就錯了,我的見解未必是對。而且佛告訴我們,還沒有證得阿羅漢果之前,不能相信自己的見解,因為你沒有得到正覺,你的知見都不正,那你讓他來遷就我的見解,不就是一盲引一盲?所以大家都把自己的見解放下,隨順聖賢的教誨、佛陀的教誨,這就見和同解了。所以雙方都學佛,這當然是個好姻緣,但是要真學佛。什麼是真學佛?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起心動念當中,都要想到能不能夠符合佛陀的教誨,跟佛陀教誨相應的我們才做,不相應的我們就不能做。當然,如果真的萬一出現了矛盾,大家不能見和同解,怎麼辦?要學會忍辱負重。佛告訴我們修菩薩六度,布施、持戒、忍辱,最重要的是布施和忍辱。布施是你能放得下,把自我放下;忍辱是什麼?能夠學著逆來順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漸漸的把自己的我執給斷除掉,這是真修行。問:下面一個問題,第八個問題。沒學佛以前,認定仙為乾娘,而且她確實也曾幫助過我,每年過三大節,到仙家去送供養。現在學佛了,覺得只要認真按著佛陀的教誨去做,就可以改變命運,而且佛法也不主張求仙求神的。我是應該繼續送供養,還是停下來,一心專於佛法?停下供養,算不算是忘恩負義?答:這個問題可以嘗試這麼樣解決,我們師父上人在講經的時候也提到過。過去拜神,現在學佛了,要拜佛,佛是三界中的導師,智慧德能是最高的,他的知見是最正確的,所以我們依他為師沒錯。但是神我們要怎麼對待?對他還是要恭敬,還是可以供養。就好像我們對其他一切眾生一樣,你對一切眾生都應該禮敬、都應該供養,更何況曾經保佑過你的仙娘?這個恩德我們也不能忘記。可是我們現在拜佛,可以不需要以神及仙為師,也就是說,我們對他禮敬就可以了,不需要事事來問他。我們以佛為師,他的知見最正確的。而且我們還應該怎麼報恩?我們應該勸導這些神仙也來學佛,這是對他們真正的供養,叫法供養。《普賢菩薩行願品》裡講,一切供養中「法供養最」,為什麼?因為法供養是幫助他的法身慧命的提升,這個比對他身命的供養要殊勝得太多。所以學佛人絕對不是忘恩負義,更不是見異思遷的,而是像佛一樣用慈悲的心、用平等的心、用禮敬的心、用供養的心對待一切眾生,包括六道的眾生,神仙也屬於六道眾生之一。問:第九個問題。我的一位朋友想學佛,但最近時常被打擾,非常害怕,不敢入睡,夜晚被眾生打擾,午休時被壓,念佛又感覺念不下去,讓他非常困擾,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身邊的很多朋友都說是看學佛碟片的原因。我本月家中也被盜竊,損失價值兩萬多元人民幣的財物,我的朋友也擔心這是學佛的原因,因為我最近開始念《地藏菩薩本願經》。這些事讓我非常不安,懇請老師開示。答:開示不敢當。可是這件事情我們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心。信什麼?第一個信因果。遇到這些眾生來干擾,過去生中都是跟他結過惡緣,所以他來騷擾我們;甚至有的怨恨很重的還會來害我們,這跟你學不學佛沒有關係,他就是要來找你的。而且你學佛,如果要發願求生淨土,這些冤親債主知道了,當然有的一部分會對你敬佩,想著你都要念佛往生淨土,算了,過去那筆債就此罷了,他要是往生了,將來我跟他有緣,他也會來度我的。這批冤親債主是很有覺悟的,寬宏大量,饒過你了。但是還有一批,那是不肯放過你的,你想往生淨土,過去我們那筆帳還沒了,能給你這麼便宜嗎?先把這個債還了你才能走,所以你一學佛反而更激發他來找你。我們用什麼心態來對待這種事情?一定不能對抗,更不能夠跟他繼續結怨,冤讎宜解不宜結。過去我們對人不起,讓他有這麼深的怨恨,我們現在要懺悔,真心的向這些冤親債主懺悔,而且要把自己念佛修行的功德統統迴向給他們來贖罪,希望他們能夠原諒我,不要障礙我修行。而且發願努力精進的修學,早日成就,往生淨土之後乘願再來,第一個就是度這些冤親債主。發這個大願,感動這些冤親債主。應該來說,大部分都能夠感化,只要你是真心,古人講的「誠之所至,金石為開」,就怕你不真誠。什麼人不真誠?願是發了,佛菩薩面前也禱告了,但是並沒有真修實幹,煩惱習氣沒有真正去伏住,還是老毛病、老習氣常常現前。這不是真幹,冤親債主看到了,他怎麼能原諒你?你是搞假的,來矇騙我的,不行,他絕不放過。所以一定要真,真修實幹,必定感得佛菩薩加持,護法神的保佑,你菩提道上會一帆風順,冤親債主也能夠敬服你,最後都能成為你的護法。所以真正生起這種真誠心的話,我想你也不會有這些擔心,擔心這些眾生來干擾,自己很害怕,很猶豫,到底學佛是不是出現問題,不學佛還好,一學佛怎麼還遇到這些事?不安、憂慮,統統是因為你心還不夠真。儒家講的誠意正心,什麼叫誠意正心?曾國藩先生說過,「一念不生是謂誠」。你這個念頭非常純一,一心向道,你這個意念才誠,沒有其他念頭,只有正念。心怎麼才能得其正?心裡頭還有這些煩惱、憂患、貪瞋痴慢,就不得其正,有懷疑也不得其正。所以要把懷疑放下,把雜念放下,你就得誠意正心,這些障礙很自然就沒有了,你讀經念佛就真有功德。這些功德幫助你化解跟冤親債主的怨結,幫助你提升你的功夫,你會一帆風順。問:下面第十個問題,這個問題分三個小問題。第一個小問,弟子想以修磨切菜刀為職業,如果修磨的切菜刀被用去切肉或殺生,請問經營或修磨刀具的人有沒有罪?答:這個是會有罪的。這個罪你不是主犯,但是你也有受到牽連。做刀具,在佛門真正出家的戒經上面都是禁止的,為什麼?因為它涉嫌殺生,創造殺生的因緣。所以可以選擇一個其他的行業。當然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努力的幫助人覺悟殺生的果報,比被動的放下這些磨刀的職業功德要大。所以說來說去,弘揚佛法這個職業是第一功德,眾生的罪業、苦惱,都是因為不覺悟、不明瞭因果、不懂得宇宙人生的真相,才導致造業受報。問:第二個小問。既然有德之人自然會得到上天的庇佑,想問一下,名醫華佗為何被害?答:這講到因果很複雜,每一個眾生無始劫來生生世世造的善惡業無量無邊,所結的冤業也無量無邊。如果這一生遇到了過去的冤讎、冤家,當然因緣碰上了就得受報,過去害了他,這一生也會被害。華佗是被曹操給害的,那必定是過去生中他們倆的因緣。不能用這樣一個表面的現象來判斷,有德者好像就得不到上天的庇佑,不是這樣的。上天的庇佑是無心的,有德之人以善來感,天就必以福來應,人以善感,天以福應;如果人以惡感,天就以災應。這個吉凶禍福的報應,可能是今生,也可能是來世。這個上天是講的自然之道,因果是自然而然,不是人為創造的,也不是一個什麼天神在主宰的,它是如同影子跟著身子,如影隨形。從表面的現象,我們也確實看到很多的大德這一生也遭遇到不幸。譬如說儒家裡面,孔子大弟子顏回三十歲就走了,短命,而且生前還貧窮下賤。《論語》裡面有說,夫子講他的這個弟子,簞食瓢飲,居於陋巷,生活是極清貧,而且又短命。世間人看了他是沒有福報,怎麼能說得到上天的庇佑?你這樣看就錯了,他這一生示現的這個果報,是他前生的不善業感召,現在就了了,下一生,來生他的果報就殊勝了。還有,孔子另外一個弟子子路也是大賢,最後他也是死於亂刀之下,你不能說他不是大德。佛家裡面講到的,釋迦牟尼佛大弟子目犍連也是被人害死的,這是他過去生中所結的怨恨,這一生遭報。還有釋迦牟尼佛自己說他前生,他作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凌遲處死。這都是過去生中的因果,但是會不會妨害忍辱仙人的修行?不會,忍辱仙人的功夫反而更提升,他的忍辱波羅蜜成就了,幫助他快速成佛,難道這不是庇佑嗎?所以看你怎麼看,不一定是說順境當中這才叫做上天的庇佑,逆境又何嘗不是上天的庇佑?它真能幫助你提升境界,這叫逆增上緣。有的時候,反而逆增上緣比順的境界更加能夠成就人。所以孟夫子才講,「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是為什麼?「曾(增)益其所不能」,增加他的才幹、他的能力、他的心智,這是上天對他的庇佑。凡夫之人不曉得這裡頭的深意,看得就淺,從表面上看,就看不明白了。這是為什麼?因為凡夫自己心裡面貪愛順境,這個貪愛的心來看外面的境界都被染污了,沒看出真實的現象。把這個對於順境善緣的貪愛放下之後,你來看看,哪一個境緣不是成就自己,哪一個遭遇不是上天的庇佑?你這叫圓解,圓解之後,你方承認佛講的沒錯,儒道聖人所說的也沒錯。正是我們師父上人寫過的對聯中所說,「處逆境,隨惡緣,不生瞋恚,業障盡消;處順境,隨善緣,不生貪痴,福慧全現」。現在的時間到了,我們暫時休息一下,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好像很多問題都可以用「經濟獨立」來解決問題?
※如何區分雙向情感障礙中狂躁與單向抑鬱治癒後是在正常思考的?
※沒有什麼能比書更能讓你快樂
※蚊子喜歡叮你並不是因為血型,而是因為你的身體有這五大特性
※王昭君的大招怎麼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