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曆法

中華民族曆法曆法的產生,在今天看來,是古人為了掌握農務時,觀察天體運行的結果。簡單的說,曆法就是根據天文天象變化的規律,用來規定計量時間的時隔法則,曆法的演變經歷了很長的時間才達到今天的樣子,它的內容十分豐富,結合了易學原理,星相,陰陽五行,奇門節元等,用來預測凶吉福禍,探索「神道」,指導生產生活實踐。「八卦」就是觀天象而得,《周易》的《繫辭》上說「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這說明八卦的形成與自然現象有直接關係,卦字古為圭字,圭是用來測定時間長度的工具。可見「八卦」與曆法聯繫密切。《周易》中十分重視太陽,並以太陽為太極,八卦代表八個方位空間,而且繞太極而動。其中更進一步將六十四卦中的「消」「息」十二卦主十二個月,用坎卦,震卦,離卦,兌卦主一年四季,再以此四卦的二十四個卦爻分主一年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又分為三候,共七十二候。以上稱為卦氣說。二十四節氣是四季周期性變化中的二十四個節點,隨著易學的進一步發展,一卦氣說為依託才出現了易占預測,而易占預測又不斷吸收天文曆法成果充實其預測手段,這就是易理和曆法搭上鉤的必然現象。

中國古代,為了便於認星和觀測星星,把若干顆恆星組成一組,每組用地上的一種事物命名,這一組就稱為一個星官。古代天文學派命名的星官多有不同。但最主要的星官是三恆,二十八宿,它是古人比較日,月,五星運動而選擇的星區。用它可以推算曆法和觀測星象。占星家認為天象的變化和人間的吉凶福禍有聯繫,並認為天上某一部分星象的變化,兆示和其對應地區的人間吉凶福禍。二十八宿起源於歷術,而八卦也與歷術密不可分。在古代,天文學家設想宇宙天空有一個圓帶,即黃道,二十八宿就在黃道帶上。以八卦的四個正卦(離,乾,坎,坤)分主四方四時。以地支分組佈於四方,然後每個方位分納七個星宿,就構成了八卦與星宿以及時間方位的關係。中國農曆中的干支,不僅有記時間數序的意義,還有自然陰陽,五行的具體指證,這一點是中華古代曆法區別於其他曆法之處。古人認為宇宙一切事物之所以能發展變化,原由在於氣化的不斷運行,這就產生了與五行有關的五行六氣。五行的運行(五運),以十天乾的陰陽支來配合。因此所謂五行,即是五行六氣在天地陰陽中的運行和變化,其變化不是一成不變,也不是毫無規律,其妙無窮。但不管如何,它們都與干支緊密相連,也就被與干支一一對應的編入曆法中了。自古以來,太乙,六壬,奇門被認為是《周易》預測中最為高深的三門學問。其中奇門遁甲用以掌握天時,明確地利,發揮人的能動性。在易學歷表中,編入奇門節元,是因為一年有二十四節氣,每一節氣管三元,稱為上,中,下元,每元各五日。所以奇門遁甲是以二十四節氣為背景的,節氣,干支與奇門節元一一對應,這些數字是奇門遁甲術中排局所不可少的。
推薦閱讀:

古代天文曆法釋證
(1)歲差對古代曆法的影響[轉]
爸比,為什麼二月只有28天?
一文讀懂中國古代曆法(收藏版)

TAG:民族 | 曆法 | 中華 | 中華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