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年表(元明)

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

  • 忽必烈發軍侵日本﹐遇颱風﹐全軍覆沒
  • 郭守敬等制定《授時歷》﹐頒行天下

1283年------元至元二十年

  • 江南各族人民起義﹐凡二百餘所。十月﹐福建建寧黃華起事﹐有眾十萬﹐號頭陀軍
  • 元朝發軍侵緬國

1284年------元至元二十一年

  • 元軍侵佔城﹑安南

1286年------元至元二十三年

  • 五月﹐元軍復侵安南﹐六月退還
  • 六月﹐以《農桑輯要》頒諸路
  • 十月﹐元軍再次侵緬國

1287年------元至元二十四年

  • 三月﹐發行至元通行寶鈔
  • 四月﹐諸王乃顏反﹐忽必烈親征﹐乃顏戰敗被擒﹐處死
  • 是年﹐福建鍾明亮起義
  • 忽必烈又發兵侵安南

1289年------元至元二十六年

  • 二月﹐籍江南戶口
  • 七月﹐海都軍進攻漠北﹐忽必烈親征﹐復和林﹑留伯顏鎮守
  • 江南各族人民起義﹐凡四百餘處

1291年------元至元二十八年

  • 二月﹐改提刑按察司為肅政廉訪司
  • 五月﹐頒行《至元新格》

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

  • 九月﹐置烏思藏納里速古魯孫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
  • 發兵侵爪哇

1293年------元至元三十年

  • 七月﹐開通惠河﹐海運漕糧可直達大都

1294年------元至元三十一年

  • 正月﹐忽必烈死。四月﹐鐵穆耳即帝位﹐是為元成宗鐵穆耳

1300年------大德四年

  • 十二月﹐元成宗發軍侵八百媳婦國

1301年------大德五年

  • 五月﹐雲南宋隆濟﹑貴州蛇節相繼起事﹐圍攻元朝侵八百媳婦軍
  • 海都等在嶺北與元軍戰﹐海都敗﹐退出嶺北﹐死於途中

1303年------大德七年

  • 三月﹐《大元大一統志》編成

1304年------大德八年

  • 元朝與西北諸王約和﹐各遣使赴伊利汗處宣諭和好之意

1307年------大德十一年

  • 正月﹐元成宗死。三月﹐侄愛育黎拔力八達發動政變﹐奪取政權﹐自北方迎其兄海山。五月﹐海山即帝位﹐是為元武宗。愛育黎拔力八達被立為皇太子

1311年------至大四年

  • 正月﹐武宗死。愛育黎拔力八達執政。三月﹐即帝位﹐是為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

1313年------皇慶二年

  • 十一月﹐行科舉

1314年------延佑元年

  • 十月﹐遣張驢等經理江南田糧

1315年------延佑二年

  • 七月﹐贛州蔡五九聚眾起事﹐反對經理田糧﹔九月敗死

1320年------延佑七年

  • 正月﹐元仁宗死。三月﹐太子碩德八剌嗣帝位﹐是為元英宗碩德八剌

1323年------至治三年

  • 二月﹐《大元通制》成﹐頒行天下
  • 八月﹐碩德八剌自上都還﹐駐南坡﹐為鐵失等所殺。九月﹐晉王也孫鐵木兒即帝位﹐是為泰定帝

1328年------天曆元年

  • 七月﹐泰定帝死。九月﹐泰定皇太子阿剌吉八即帝位於上都。燕鐵木兒於大都發動政變﹐迎元武宗之子圖帖睦爾為帝﹐是為元文宗圖帖睦爾。上都﹑大都兩個政權並立﹐發生激烈戰鬥。十月﹐上都政權失敗。十一月﹐圖帖睦爾遣使往漠北迎其兄和世

1329年------天曆二年

  • 正月﹐和世 於和林北即帝位﹐是為明宗。五月﹐和世 立圖帖睦爾為皇太子。八月﹐和世 南來﹐與圖帖睦爾相會於王忽察都﹐數日後暴死。圖帖睦爾復即帝位

1331年------至順二年

  • 五月﹐《經世大典》修成

1332年------至順三年

  • 八月﹐元文宗死。十月﹐明宗和世 次子懿璘質班被立為帝﹐十一月死﹐廟號寧宗

1333年------元統元年

  • 六月﹐和世 長子妥歡帖睦爾即帝位﹐是為元順帝妥歡貼睦爾

1337年------後至元三年

  • 正月﹐廣州朱光卿等起義。二月﹐棒胡起義於汝寧信陽州﹔廣西徭民再次起義

1338年------後至元四年

  • 六月﹐袁州周子旺﹑漳州李志甫相繼起義

1342年------至正二年

  • 七月﹐教皇伯涅的克十二世使節來中國﹐抵達上都

1344年------至正四年

  • 五月﹐黃河決口﹐山東﹑河北皆受災

1345年------至正五年

  • 十月﹐《遼史》﹑《金史》﹑《宋史》修成
  • 十一月﹐《至正條格》成

1346年------至正六年

  • 四月﹐遼陽吾者野人及水達達起義。六月﹐福建汀州羅天麟等起義。是年﹐武岡徭民吳天保起義

1348年------至正八年

  • 台州方國珍起事﹐聚眾海上

1351年------至正十一年

  • 四月﹐修治黃河﹐發民工十三萬﹐軍隊二萬。十一月﹐黃河堤成
  • 五月﹐潁州劉福通起義。八月﹐蘄州徐壽輝起義﹐國號天完。邳州李二﹑趙君用﹑彭早住起義﹐攻佔徐州等地

1352年------至正十二年

  • 二月﹐濠州郭子興﹑孫德崖等起義。閏三月﹐朱元璋投奔郭子興。八月﹐徐州被元軍攻陷﹐李二死。是年﹐天完紅巾軍攻克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

1353年------至正十三年

  • 正月﹐淮東張士誠起義﹐攻克高郵等地。是年﹐元軍大舉反攻﹐天完紅巾軍連遭挫折

1354年------至正十四年

  • 正月﹐張士誠稱誠王﹐國號大周。九月﹐元丞相脫脫率大軍圍高郵。元順帝突然下令罷脫脫官爵﹐元軍潰散

1355年------至正十五年

  • 二月﹐劉福通迎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為帝﹐建國號宋﹐改元龍鳳。韓林兒號小明王。是年﹐天完紅巾軍復起﹐連敗元軍

1356年------至正十六年

  • 二月﹐張士誠部渡江攻克平江等地。三月﹐朱元璋取集慶。是年﹐天完﹑宋紅巾軍分頭出擊﹐連獲勝利

1357年------至正十七年

  • 宋紅巾軍分三路北伐﹐攻入陝西﹑山西﹑山東等地。是年﹐張士誠降元

1358年------至正十八年

  • 宋紅巾軍毛貴部由山東入河北﹐直通大都﹐因孤軍無援敗退。劉福通於五月間攻佔汴梁。天完紅巾軍連克江西﹑福建廣大地區。十二月﹐宋紅巾軍攻佔上都

1359年------至正十九年

  • 北方元軍反攻﹐三路北伐相繼失敗﹐九月﹐汴梁破﹐韓林兒﹑劉福通逃至安豐

1360年------至正二十年

  • 五月﹐天完紅巾軍攻克太平。陳友諒殺徐壽輝﹐稱帝﹐建國號漢

1361年------至正二十一年

  • 三月﹐明玉珍在四川稱帝﹐建國號夏

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

  • 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決戰﹐陳敗死。張士誠出兵襲安豐﹐劉福通﹑韓林兒為朱元璋救出。張士誠自稱吳王

1364年------至正二十四年

  • 正月﹐朱元璋稱吳王

1366年------至正二十六年

  • 八月﹐朱元璋發《平周檄》﹐大舉進攻張士誠。十二月﹐朱元璋將韓林兒沉於江﹐宋政權亡

1367年------至正二十七年

  • 九月﹐朱軍攻破平江﹐張士誠被擒自殺。朱元璋命徐達率大軍北伐。十一月﹐浙東方國珍投降朱元璋。是年﹐北方軍閥混戰

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

明洪武元年

  • 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府即帝位﹐國號明﹐是為明太祖朱元璋
  • 閏七月﹐元順帝逃往上都﹐史稱北元。八月﹐明軍佔領大都﹐元亡
  • 明定田賦額﹐編定役法﹐定衛所制度

1369年------明洪武二年

  • 以臨濠為中都
  • 詔天下府﹑州﹑縣皆立學。侍官制﹐定封建諸王之制

1370年------明洪武三年

  • 四月﹐徐達破元將擴廓帖木兒﹐元順帝病死於應昌﹐昭宗繼位
  • 分封諸王。詔定科舉制度

1371年------明洪武四年

  • 定開中法

1374年------明洪武七年

  • 定屯田法。頒《大明律》
  • 罷市舶司。嚴海禁

1375年------明洪武八年

  • 正月﹐令鄉里立社學
  • 三月﹐立鈔法﹐造大明寶鈔
  • 四月﹐改各都衛為都指揮使司
  • 空印案發﹐誅連甚廣

1376年------明洪武九年

  • 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

1377年------明洪武十年

  • 置通政使司

1378年------明洪武十一年

  • 改南京為京師

1380年------明洪武十三年

  • 胡惟庸案發﹐左丞相胡惟庸以謀反罪被殺﹐株連三萬餘人
  • 罷中書省﹐廢丞相制度。改大都督府為五軍都督府。罷御史台﹐廢御史大夫

1381------年 明洪武十四年

  • 徐達等出塞擊元﹐俘獲甚眾
  • 是年﹐定賦役籍﹐編里甲﹐造黃冊

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

  • 置錦衣衛。置都察院。置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

1383年------明洪武十六年

  • 遣西平侯沐英鎮守雲南﹐從此沐氏世守其地

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

  • 改定都察院官制
  • 頒科舉取士程序

1385年------明洪武十八年

  • 三月﹐郭桓案發﹐郭下獄死。株連者數萬人
  • 十月﹐頒《大誥》

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

  • 福建僧彭玉琳組織白蓮會﹐稱晉王﹐旋被鎮壓
  • 令劃入匠籍之工匠輪班入京師服役

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

  • 編繪魚鱗圖冊﹐與黃冊並行

1388年------明洪武二十一年

  • 明軍至捕魚兒海﹐俘元皇子及妃嬪等數萬人﹐北元主遠走

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

  • 置朵顏﹑泰寧﹑福餘三衛於兀良哈部落

1391年------明洪武二十四年

  • 天下賦役黃冊成

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

  • 藍玉案發﹐涼國公藍玉因謀反被殺﹐株連死者一萬五千餘人

1395年------明洪武二十八年

  • 頒《皇明祖訓》

1397年------明洪武三十年

  • 南北榜案發﹐開明朝取士分南北之先例

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

  • 閏五月﹐太祖死﹐皇太孫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即位後議定削藩﹐削廢周﹑齊﹑湘﹑代﹑岷五王

1399年------建文元年

  • 靖難之役起﹐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北平

1402年------建文四年

  • 六月﹐燕兵渡江﹐攻入南京。宮中起火﹐建文帝不知所終。燕王朱棣即帝位﹐是為明成祖朱棣

1403年------永樂元年

  • 二月﹐改北平為北京

1405年------永樂三年

  • 命宦官鄭和與王景弘等使南洋各地﹐鄭和下西洋自此始

1407年------永樂五年

  • 《永樂大典》成書﹐凡二萬二千九百三十七卷﹐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
  • 改安南置交址布政使司

1409年------永樂七年

  • 置奴兒干都司
  • 是年﹐烏斯藏黃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在拉薩行大祈願法會﹐黃教漸成執政教派

1410年------永樂八年

  • 成祖親擊韃靼本雅失里﹐至斡難河﹐本雅失里兵潰

1411年------永樂九年

  • 開會通河

1414年------永樂十二年

  • 成祖親領步騎五十萬擊瓦剌馬哈木﹐大破之

1419年------永樂十七年

  • 遼東總兵劉江大破倭寇於金州望海堝

1420年------永樂十八年

  • 山東蒲台唐賽兒起義﹐同年失敗
  • 置東廠﹐由宦官掌管﹐專職緝查軍民官吏

1421年------永樂十九年

  • 遷都北京﹐以南京為留都

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

  • 成祖第五次率師親征韃靼。七月還至榆木川時病死。皇太子高熾即位﹐是為仁宗

1425年------洪熙元年

  • 五月﹐仁宗病死。六月﹐太子瞻基即位﹐是為宣宗

1429年------宣德四年

  • 始設鈔關﹐以船隻大小收稅﹐稱"船料"

1430年------宣德五年

  • 各省專設巡撫

1433年------宣德八年

  • 鄭和第七次自西洋還。鄭和下西洋前後二十八年﹐經三十餘國

1435年------宣德十年

  • 正月﹐宣宗死﹐太子祁鎮即位﹐是為英宗
  • 以宦官王振掌司禮監﹐明代宦官亂政由此開始

1436年------正統元年

  • 推廣"折色"之法﹐是為金花銀

1439年------正統四年

  • 瓦剌部脫 死﹐子也先即位

1441年------正統六年

  • 明軍出征麓川﹐宣慰使思任發敗逃

1442年------正統七年

  • 設建州右衛﹐建州三衛之名始此

1445年------正統十年

  • 葉宗留起義。處州人葉宗留聚眾至福建開礦﹐被禁﹐遂殺官反抗

1447年------正統十二年

  • 葉宗留聚眾數萬起義﹐稱大起王﹐攻建陽﹑建寧等地

1448年------正統十三年

  • 福建沙縣佃農鄧茂七起義﹐稱剷平王

1449年------正統十四年

  • 瓦剌也先犯大同﹐七月﹐英宗率軍親征。八月十五日﹐在土木堡被瓦剌軍所破﹐英宗被俘﹐明軍全軍覆沒﹐史稱土木之變。九月﹐祁鈺即帝位。十月﹐也先挾英宗逼京師﹐于謙率軍擊退也先

1450年------景泰元年

  • 也先在大同﹑宣府等地被明總兵官郭登﹑朱謙擊退﹐乃與明約和

1454年------景泰五年

  • 也先被部下所殺﹐瓦剌遂衰

1457年------天順元年

  • 正月﹐宦官曹吉祥及其黨羽石亨等乘景帝病危﹐迎太上皇英宗複位﹐史稱奪門之變。二月﹐景帝死

1458年------天順二年

  • 詔修《大明一統志》

1460年------天順四年

  • 韃靼孛來率軍分路南下﹐抵雁門。京師大亂。後韃靼軍退

1464年------天順八年

  • 正月﹐英宗死﹐太子見深即位﹐是為憲宗。始以內批授官﹐時稱傳奉官

1465年------成化元年

  • 劉通﹑石龍等率荊襄流民起義於湖北房縣

1470年------成化六年

  • 劉通舊部李原領導荊襄流民再次起義﹐稱太平王

1471年------成化七年

  • 是年﹐定漕糧長運法

1477年------成化十三年

  • 正月﹐置西廠﹐太監汪直掌之

1487年------成化二十三年

  • 八月﹐憲宗死。九月﹐太子佑樘即位﹐是為孝宗。遣散傳奉官兩千餘人

1488年------弘治元年

  • 韃靼小王子遣使至京﹐自稱大元可汗(達延汗)﹐從此屢與明通使。達延汗在位時統一漠北﹐蒙古復強

1492年------弘治五年

  • 改開中鹽法﹐廢鹽商赴邊納糧﹐改在運司納銀﹐領鹽引

1505年------弘治十八年

  • 五月﹐孝宗死。太子厚照即位﹐是為武宗

1506年------正德元年

  • 以楊一清總制陝西﹑延綏﹑寧夏﹑甘肅。命劉瑾掌司禮監﹐大權盡歸劉瑾

1508年------正德三年

  • 置內行廠﹐由劉瑾領其事

1510年------正德五年

  • 霸州文安人劉六﹑劉七起義﹐為明中葉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

1518年------正德十三年

  • 佛郎機使者至中國

1519年------正德十四年

  • 寧王宸濠反於南昌﹐南贛巡撫王守仁發兵征討﹐克南昌。宸濠兵敗被俘

1521年------正德十六年

  • 三月﹐武宗死。四月﹐武宗從弟厚熜即位﹐是為明世宗朱厚熜
  • 大禮議起

1524年------嘉靖三年

  • 定大禮議﹐群臣力爭﹐下獄者一百數十人

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

  • 宮婢楊金英等謀殺世宗未遂﹐史稱嘉靖宮婢之變

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

  • 嚴嵩升任首輔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

  • 海盜王直﹑陳東與倭連結﹐劫掠浙東﹐沿海倭患大熾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

  • 庚戌之變。俺答攻宣府﹐至通州﹐逼京師

1551年------嘉靖三十年

  • 應俺答請﹐開馬市

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

  • 以戚繼光任參將調浙江﹐防倭

1556年------嘉靖三十五年

  • 命胡宗憲總督沿海軍務

1563年------嘉靖四十二年

  • 巡撫譚綸率戚繼光﹑俞大猷﹑劉顯三將大破倭寇﹐收復興化﹐浙﹑閩倭寇漸平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

  • 十二月﹐世宗服丹中毒死。子載垕即位﹐是為穆宗

1567年------隆慶元年

  • 張居正入閣
  • 李成梁御土蠻有功升副總兵﹐守遼陽

1569年------隆慶三年

  • 海瑞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貪官污吏不敢作惡
  • 戚繼光任總兵官﹐鎮守薊州等地

1570年------隆慶四年

  • 冬﹐俺答孫把漢那吉降明
  • 應天巡撫海瑞疏浚吳淞江﹐浚白茆河﹐並抑制豪強﹐被劾離職

1571年------隆慶五年

  • 封俺答為順義王﹐開互市。自此宣大以西平靜無事
  • 戚繼光修成薊鎮長城﹐又調浙兵加強邊軍訓練

1572年------隆慶六年

  • 五月﹐穆宗死。六月﹐太子翊鈞即位﹐是為明神宗朱翊鈞
  • 張居正任首輔

1573年------萬曆元年

  • 張居正請行"考成法"﹐以整頓吏治

1578年------萬曆六年

  • 詔清丈天下田畝﹐限三年完成
  • 俺答汗尊烏斯藏喇嘛領袖索南嘉措為達賴喇嘛﹐是為達賴三世
  • 張居正舉潘季馴總理河漕

1579年------萬曆七年

  • 詔毀天下書院﹐凡毀六十四所

1581年------萬曆九年

  • 張居正進行賦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一條鞭法

1583年------萬曆十一年

  •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襲封為指揮使﹐起兵攻尼堪外蘭

1587年------萬曆十五年

  • 明政府封索南嘉措為"朵只兒唱達賴喇嘛"
  • 海瑞死於南京右都御史任﹐人民為之罷市致哀

1588年------萬曆十六年

  • 努爾哈赤統一建州五部

1590年------萬曆十八年

  • 以大理評事雒於仁諫疏﹐神宗不欲外人得知﹐留中不發﹐自是章奏留中遂成為例

1592年------萬曆二十年

  • 寧夏之役起。二月﹐哱拜據城反﹐後命李如松討平
  • 朝鮮之役起。五月﹐日本關白豐臣秀吉侵朝鮮。明兵赴援﹐大敗。乃任李如松為防海御倭總兵官

1593年------萬曆二十一年

  • 李如松收復平壤﹑開城﹐進攻王京﹐日軍棄王京﹐退據釜山。明撤主力回國

1594年------萬曆二十二年

  • 吏部郎中顧憲成被責革職﹐遂回無錫修東林書院﹐與弟允成和高攀龍等講學﹐諷議朝政評論人物﹐東林黨議始於此

1596年------萬曆二十四年

  • 遣宦官赴通州﹑天津徵稅﹐從此稅使繼礦使四齣

1597年------萬曆二十五年

  • 日本再侵朝鮮

1598年------萬曆二十六年

  • 明軍再次赴援。豐臣秀吉死﹐日軍撤走

1599年------萬曆二十七年

  • 遣宦官至各地徵稅﹑辦礦。臨清﹑沙市﹑武昌﹑漢陽等地民變

1600年------萬曆二十八年

  • 播州楊應龍作亂多年﹐明軍平亂﹐史稱播州之役
  • 耶穌會教士利瑪竇到京﹐神宗允許在京師建教堂傳教

1604年------萬曆三十二年

  • 發生"楚宗之亂"。宗室數百人大肆搶掠

1615年------萬曆四十三年

  • 梃擊案發﹐殺張差結案
  • 努爾哈赤正式建立八旗制度

1616年------萬曆四十四年

後金天命元年

  • 正月﹐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國號金﹐史稱後金

1618年------明萬曆四十六年

後金天命三年

  • 後金汗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誓師征明﹐毀撫順﹐拔清河堡

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

  • 明經略楊鎬率四路軍攻後金﹐大敗。薩爾滸之戰﹐西路軍被殲
  • 後金滅葉赫﹐至是﹐海西女真扈倫四部均亡

1620年------明泰昌元年

後金天命五年

  • 七月﹐神宗死。八月﹐太子常洛即位﹐是為光宗。光宗病﹐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紅丸九月朔﹐光宗死。時人疑下毒致死﹐是為紅丸案。廷臣恐光宗選侍李氏操縱朝政﹐迫令遷宮﹐是為移宮案。皇長子由校即位﹐是為熹宗

1621年------明天啟元年

後金天命六年

  • 後金攻陷瀋陽﹐又陷遼陽。後金遷都遼陽

1622年------明天啟二年

後金天命七年

  • 荷蘭殖民者入侵台灣□
  • 白蓮教首領徐鴻儒在山東起義﹐稱中興福烈帝。不久敗死

1623年------明天啟三年

後金天命八年

  • 閹黨顧秉謙﹑魏廣微入閣。魏忠賢提督東廠

1625年------明天啟五年

後金天命十年

  • 魏忠賢興大獄﹐捕楊漣﹑左光斗﹑魏大中等人﹐楊﹑左﹑魏受刑死。殺前遼東經略熊廷弼﹐罷孫承宗。命放棄關外各城
  • 三月﹐後金遷都瀋陽﹐是為盛京

1626年------明天啟六年

後金天命十一年

  • 蘇州居民因反對濫捕東林黨人﹐發生民變。後顏佩韋﹑楊念如等五人挺身投案被殺﹐葬於虎丘﹐稱五人墓
  • 八月﹐努爾哈赤死。九月﹐皇太極即位﹐是為清太宗皇太極
  • 後金制訂嚴禁八旗奴僕逃亡的"逃人法"

1627年------明天啟七年

後金天聰元年

  • 皇太極攻寧遠﹑錦州﹐被袁崇煥擊退﹐時稱寧錦大捷
  • 八月﹐熹宗死﹐弟信王由檢即位﹐是為明思宗朱由檢。十一月﹐宣布魏忠賢罪狀﹐魏自縊死

1628年------明崇禎元年

後金天聰二年

  • 以袁崇煥為兵部尚書﹐總督薊遼
  • 陝西連旱﹐王嘉胤﹑高迎祥等起義﹐明末農民戰爭開始
  • 張溥﹑孫淳等聯合幾社﹑聞社﹑南社﹑匡社等結成復社

1629年------明崇禎二年

後金天聰三年

  • 後金大舉攻明﹐袁崇煥入援。崇禎帝中後金反間計﹐將袁下獄
  • 開歷局﹐以徐光啟監督

1630年------明崇禎三年

後金天聰四年

  • 李自成參加起義
  • 張獻忠起義於陝西米脂

1633年------明崇禎六年

後金天聰七年

  • 冬﹐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渡黃河南下﹐進入豫西

1635年------明崇禎八年

後金天聰九年

  • 高迎祥﹑張獻忠東進﹐破鳳陽。明廷因戰區擴大﹐命盧象升總督山﹑陝
  • 張獻忠率部西入陝西﹐與李自成合

1636年------明崇禎九年

清崇德元年

  • 高迎祥在盩厔為孫傳庭所敗﹐被俘犧牲。李自成代為闖王
  • 四月﹐皇太極即帝位﹐改國號為清

1637年------明崇禎十年

清崇德二年

  • 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刊行

1638年------明崇禎十一年

清崇德三年

  • 明廷推行招撫政策﹐張獻忠據谷城受撫﹐但拒絕解甲。李自成屢為明軍所敗﹐兵力微弱﹐起義軍入商雒山中
  • 清多爾袞大舉攻明。高陽失守﹐孫承宗殉難。盧象升奉命督天下兵。十二月﹐盧象升在巨鹿陣亡
  • 清改蒙古衙門為理藩院

1639年------明崇禎十二年

清崇德四年

  • 五月﹐張獻忠在谷城再起﹐破房山﹑保康。九月﹐楊嗣昌出京督師

1640年------明崇禎十三年

  • 張獻忠﹑羅汝才合兵攻四川﹐破綿州﹐逼成都。李自成重入河南

1641年------明崇禎十四年

清崇德六年

  • 張獻忠東進。正月﹐破明軍於川東開縣黃陵城。二月﹐破襄陽﹐進破光州等地。是年﹐李自成攻入洛陽﹐殺明福王朱常洵

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

清崇德七年

  • 清軍攻陷松山

1643年------明崇禎十六年

清崇德八年

  • 李自成自稱"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
  • 八月﹐清太宗死﹐子福臨即位﹐是為清世祖福臨。以鄭親王濟爾哈朗﹑親王多爾袞輔政
  • 九月﹐李自成進兵汝州﹐大敗孫傳庭。十月﹐破潼關

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

清順治元年

  • 正月﹐李自成陷西安﹐改西安為長安﹐號西京。並於西安稱王﹐國號"大順"
  • 三月﹐李自成率大順軍攻佔北京﹐明崇禎帝自縊死﹐明亡
  • 四月﹐山海關之戰﹐李自成敗退﹐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引清軍入關。五月﹐多爾袞率清軍入北京。九月﹐福臨(順治帝)入北京﹐十月﹐即帝位。以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遣豫親王多鐸西進潼關﹐英親王阿濟格由邊外進﹐西擊李自成軍□
  • 五月﹐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帝位﹐建立南明弘光政權
  • 十二月﹐頒圈地令

推薦閱讀:

白江口之戰——一場奠定東北亞千年局勢的水戰
遠航的風帆——帆船簡史
中國的工匠精神去哪了?
狂玩史論2:從乾隆、慈禧論決策的立場性
《百鳥朝鳳》觀後感

TAG:中國 | 歷史 | 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