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服藥安全注意事項
老人不適用藥物
老人應慎用麻黃、甘草和大黃。麻黃有中樞和交感興奮作用,易致老人失眠、血壓升高、心絞痛,男性老人還易引起尿瀦留;甘草易引起血壓升高、浮腫、血清鉀降低等,而加劇高血壓癥狀。高血壓時,服用利尿劑可使血清鉀降低,與甘草方劑並用時要注意。要減少大黃的使用率,一旦使用,應從小量開始,否則可引起腹瀉和腹痛。
要五先五後
一、先取食療,而後用藥。俗話說:"是葯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療的先用食療,此乃一舉雙得。例如喝薑片紅糖水可治療風寒性感冒。食療後仍不見效可考慮用理療、按摩、針灸等方法,最後選擇用藥物治療。
二、先用中藥,後用西藥。中藥多屬於天然藥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藥要小,除非是使用西藥確有特效。
三、先以外用,後用內服。為減少藥物對機體的毒害,能用外用藥治療的疾病,比如皮膚病、牙齦炎、扭傷等等可先用外敷藥解毒、消腫,最好不用內服消炎藥。
四、先用內服,後用注射。有些中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針劑,以為用注射劑病好得快,其實不然。藥劑通過血流向全身,最後進入心臟,直接危及血管壁和心臟。因此,能用內服藥使疾病緩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劑。
五、先用成藥,後用新葯。近年來,新葯、特葯不斷湧現,一般地說它們在某一方面有獨特療效,但由於應用時間較短,其缺點和毒副作用尤其是遠期副作用還沒被人們認識,經不起時間考驗而最終被淘汰的新葯屢見不鮮。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時最好先用中西成藥,確實需要使用新、特葯時,也要慎重,特別是對進口藥物尤其要慎重。忌重複用藥老年人因肝腎功能減退,導致機體對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等能力減退,所以其不良反應率要比年輕人高2~3倍,只有充分認識這一問題,合理用藥,方能達到用藥安全有效和防病治病之目的。從現實情況來看,老年人用藥上存在許多問題,包括配伍不合理,用法用量不當及重複用藥等。其中重複用藥問題尤為顯著。筆者僅就下面的病例來說明其嚴重性和危害性:
某老人,63歲,為某機械廠退休職工,患高血壓冠心病多年,長期服異搏定(維拉帕米)、丹參片及雙氫克尿塞等藥物來控制病情。近日來,老人感心悸不適,經廠醫院檢查為頻發性室性早搏,醫生開處方用藥為硝苯地平和舒樂心安。老人的子女擔心廠醫院醫生技術不全面,就又陪老人到市醫院就診,市醫院內科醫生檢查同意廠醫院的診斷,又給開了尼莫地平、心得安等藥物。回家後,老人很認真地按時服藥,但他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即「三管齊下」,先服市醫院醫生開的葯,呆一會兒後再服廠醫院醫生開的葯,最後還將平日所用的葯也服上。這樣僅服藥一天,於第二天早上便感全身不適,頭痛、頭暈、全身乏力,病情看似很重。又由子女護送到了市醫院。經過檢查,老人的心跳頻率緩慢,血壓明顯下降,而室性早搏依然存在。經過了解老人的用藥史,住院部醫生弄清了老人病情加重的原因便是重複用藥,其中至少有兩類葯是重複的:一是心得安和舒樂心安同屬β-受體阻滯劑,都可減慢心率;二是異搏定、硝苯地平和尼莫地平都屬鈣通道拮抗劑,都可擴張血管。
現在,服藥安全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但是難免會有誤區的產生,以下就是一些常見的老人用藥誤區,希望大家要警惕。誤區一:副作用多的葯不可用
有些葯的說明書中,除了詳細寫上各種適應症外,還詳細地標明該葯的各種副作用,哪怕是百萬分之一可能發生的也寫出來。實際上這樣的藥品如果在醫生的正確指導下準確使用,往往是真正的治病好葯,且安全係數更高。
因為這樣的葯是經過長期的研究、動物實驗和大量的臨床觀察,且又不迴避才寫在說明書上的。這樣的葯經醫生指導,是可以避免或很少發生毒副作用的。
誤區二:吃藥跟著廣告走
「藥到病除」「特效藥靈靈靈」……老年人十分容易被此類廣告語忽悠。其實老年人的身體往往各方面機能都在減退,所以,對於一些多發疾病,如果選擇合適的藥物服用可以達到緩解、控制疾病發展的目的,但根本不可能治癒。
那些過度宣傳某藥用幾盒、用幾個月就可以「去根」的說法是根本不可信的。
誤區三:無副作用就是安全
藥物毒副反應的有無、大小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如藥物的成份、用藥的方法、劑量、藥物相互作用、個體差異,特別是老年人由於機體各種功能的減退使其解毒、排泄功能降低,或者正處於某種疾病的某個階段等,這些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藥物造成的毒副反應。
誤區四:身體稍有異常就用藥
機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各個器官、組織會呈現退行性改變,各種器官的功能也相應的隨之減退,這些改變大多是不可逆的,只是各個人進展的速度和程度不同。
如腦萎縮、骨關節的退行性變等。事實上,這些疾病在臨床上並沒有確切而有效的藥物在使用後可以根本性地改變病症的。專家指出,對於諸如此些的退行性改變,用藥物治療反而是弊多利少。
誤區五:葯只治療不致病
俗話說,「是葯三分毒」,但很多老年人只注意用藥去治療疾病,而忽略了或壓根不知道某些藥物大量、長期使用或多種藥物一起使用會造成新的疾病。
比如以老年人胃粘膜病變為例:有的老年人長期服用心腦血管葯、降壓藥、降糖葯、降脂葯、風濕關節葯、補鈣葯等,而這些葯大多對胃有刺激,結果導致胃炎、潰瘍病等急、慢性粘膜等疾病的發生。
誤區六:就醫前停止用藥
不少老年人認為,去看醫生或去體檢前,如果不停葯會使檢查結果不準確,其實這是絕不可取的做法。有些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是終生用藥的,必須每天用一定的藥量來控制,如果突然停用會導致出現病情反覆的情況,嚴重的甚至會危及生命。
誤區七:保健品也能治療
現在市面上的保健品名目甚多,有的確實在某些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有些保健品濫竽充數,甚至聲稱能治療疾病,根本不可信。
好的真正的保健品也只能對疾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不能當藥用,如果一味地抱著保健品當葯吃,往往會耽誤病情,錯過治療時機。
誤區八:同一時期多種葯一起吃
老年患者往往是同時身患多種疾病,每種病有不同的葯治,那麼針對每一種病都必須吃藥。於是,不少老年人憑著經驗,分門別類買各種對症的葯來吃,這就形成在同一時期多種藥物同時服用的現象。 這樣服藥的方式實質上忽視了葯與葯之間的相互影響,事實上各種藥物之間有的是相互增加療效,有的是會相互降低療效,有的是相互增加毒副反應或是降低毒副反應。因此,盲目吃藥是不對的,必須在專業醫生指導下科學用藥。 老年人用藥有別於成人用藥 有文獻報道,超過60歲的老年人因為藥物治療而發生不良反應的危險性是一般成人的2.5倍。專家指出,由於老年人用藥和成年人有所不同,在劑量和用法上都應加以注意。隨著中國老年人口迅速增長,老年人已成為藥品市場的最大消費人群。據統計,老年人消費的處方藥品佔23%~40%,非處方藥品佔40%~50%。但老年人用藥的安全問題也應引起重視。
老年人用藥有特殊性
現在,人們開始關注兒童用藥的劑量問題,很多人呼籲藥廠生產一些專門針對兒童的小劑量藥品。其實大家都忽視了老年人用藥也不同於成年人。由於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老年人用藥有所不同:
①用藥品種多而雜,易發生不良反應和相互作用。
②因所患多為慢性疾病,故用藥時間長,易導致藥物體內蓄積而中毒,並損害肝、腎和造血系統功能。所以老年慢性病患者應定期去醫院檢查,及時根據病情遵照醫囑調整藥物和劑量。
③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漸衰退,且由於生活環境和體質的差別,對藥物用量個體差異大,耐受性低。因此,一般藥物應用時,要從最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摸索出既能控制病情,又能避免不良反應的劑量,比較適合自己的劑量。
老年人用藥五原則
1.受益原則
首先要有明確的用藥適應症,另外還要保證用藥的受益/風險比大於1。即便有適應症但用藥的受益/風險比小於1時,就不應給予藥物治療。
2.五種藥物原則
老年人同時用藥不能超過5種。據統計,同時使用5種藥物以下的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6~10種為10%,11~15種為 25%,16~20種為54%。要明確治療目標,抓住主要矛盾、選擇主要藥物治療。凡是療效不確切、耐受性差、未按醫囑服用的藥物都可考慮停止使用,以減少用藥數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種藥物時,在病情穩定後仍應遵守5種藥物原則。
盡量選擇一箭雙鵰的藥物,比如應用p阻滯劑或鈣拮抗劑治療高血壓和心絞痛。使用a阻滯劑治療高血壓和前列腺增生,可以減少用藥數目。另外,要重視非藥物療法,這仍然是有效的基礎治療手段。如早期糖尿病可採用飲食療法,輕型高血壓可通過限鈉、運動、減肥等治療,老年人便秘可多吃粗纖維食物、加強腹肌鍛煉等,病情可能得到控制而無需用藥。
3.小劑量原則
老年人除維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類等藥物可以用成年人劑量外,其他所有藥物都應低於成年人劑量。由於現在尚缺乏針對老年人劑量的調整指南。因此,應根據老年患者的年齡和健康狀態、體重、肝腎功能、臨床情況、治療指數、蛋白結合率等情況具體分析,能用較小劑量達到治療目的的,就沒有必要使用大劑量。
應注意的是,也並非保持始終如一的小劑量,可以是開始時小劑量,也可以是維持治療的小劑量,這主要與藥物類型有關。對於需要使用首次負荷量的藥物(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部分抗生素等),為了確保迅速起效,老年人首次可用成年人劑量的下限。小劑量原則主要體現在維持量上。而對於其他大多數藥物來說,小劑量原則主要體現在開始用藥階段,即開始用藥就從小劑量(成年人劑量的1/5~1/4)開始,緩慢增量。以獲得更大療效和更小副作用為準則,探索每位老年患者的最佳劑量。
4.擇時原則
擇時原則是根據時間生物學和時間藥理學的原理,選擇最合適的用藥時間進行治療。由於許多疾病的發作、加重與緩解具有晝夜節律的變化(如變異型心絞痛、腦血栓、哮喘常在夜間出現,急性心肌梗死和腦出血的發病高峰在上午);葯代動力學有晝夜節律的變化(如白天腸道功能相對亢進,因此白天用藥比夜間吸收快、血液濃度高);藥效學也有晝夜節律變化(如胰島素的降糖作用上午大於下午)。
舉例來說,抗心絞痛藥物的有效時間應能覆蓋心絞痛發作的高峰時段。變異型心絞痛多在零點到六點發作,因此主張睡前用長效鈣拮抗劑。而勞力型心絞痛多在上午6時到1 2時發作,應在晚上用長效硝酸鹽、p阻滯劑及鈣拮抗劑。
5.暫停用藥原則
當懷疑藥品不良反應時,要停葯一段時間。在老人用藥期間應密切觀察,一旦發生新的癥狀,包括軀體、認識或情感方面的癥狀,都應考慮藥品不良反應或病情進展。對於服藥的老年人出現新癥狀,停葯受益明顯多於加藥受益。所以暫停用藥原則作為現代老年病學中最簡單、最有效的干預措施之一,值得高度重視。
不能大方用藥的老人人們在進入老年後,身體的各個組織器官如腦、心、肝、腎的功能不斷衰退,自身免疫、能力都在下降,患病的機會增多,用藥的頻率及數量也比青年和成年人都高。藥物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也高。根據美國波士頓藥物監測中心的報告,65歲以上老人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是年青人的2-5倍。老年人的肝腎功能隨著年歲增長而越趨降低,肝內藥物代謝酶活性降低,由此藥物在體內的解毒、分解、排泄過程變得緩慢。代謝速度的遲緩使藥物容易在體內積蓄,引起中毒。腎功能的退化使藥物及其代謝產物排泄減少。為此老年人用藥時,要特別注意,為防止發生藥品的副作用、毒性反應和過敏反應,要結合老年人的疾病狀況、健康水平以及用藥史、過敏反應史、家族史、目前用藥情況以及個體特點綜合考慮,適當給葯。
(1)老年人用藥劑量要適當,不宜太大。根據我國藥典規定,60歲以上的老年人,其用藥量相當於成人用藥量的3/4,不可自行增加用藥劑量。對80歲以上的老年人,只能給予成人量的1/2。
(2)嚴格掌握藥物指征,一定要對症下藥,切忌濫用藥物,對一些老年慢性病患者,應盡量不用或少用藥物治療,多用其他療法,如針灸、按摩、理療及鍛煉與飲食相結合等方法。必須用藥時,應選擇那些效高毒低、副作用小、安全性大的藥物。而且用藥品種要少,非不得已儘可能避免多種藥物聯合應用。
(3)在用藥過程中,如發生與原疾病無關的癥狀,應及時停葯,或改用其他安全有效的藥物,若不良反應嚴重時,應及時送醫院搶救,以防止發生不測。
(4)老年人常同時患多種疾病,如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肌梗塞等。在用藥時,應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先服用治療急、重病症的藥物,待病情穩定後,再適當兼顧其他病症的治療而服用其他藥物,不要鬍子眉毛一把抓,多種藥物一起用。
推薦閱讀:
※哪些生肖註定會老年孤獨晚景凄涼
※年輕氣盛——Emotion is all we've got
※養老你準備好了嗎?看看國外老年人如何養老
※華為此版設計有些令人詫異:兩款老年機竟然上了三防
※老年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