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花此葉長相映——古詩詞夏之意象一:荷花(上)

                       

                                  此花此葉長相映

                            ——古詩詞夏之意象一:荷花(上)

                             川    

 

盛夏之時,漫步湖邊池畔,但見亭亭玉立的荷花,迎風搖擺的荷葉,正露尖尖角的蓓蕾,飄溢出一陣陣清香,散發出一縷縷幽馨。人們身臨其境,看薰風翻背,賞紅蕖與綠水交映,頓減幾分暑氣。

荷花也叫蓮花、芙蓉、芙蕖、菡萏等,歷來為文人所鍾愛,是中國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在蔚為壯觀的古代詩詞中,詠荷花的詩詞不在少數,或讚美其君子風度,或欣賞其品格高雅,或唱和其風韻獨勝,或詠頌其優美風姿……下面讓我們徜徉在古詩詞中,品味荷花的意象。

荷花與中國文化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在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能找到關於荷花的記載:「山有扶蘇,隰有荷華。」(《詩經·鄭風·山有扶蘇》荷花是種植在濕窪地里的。《詩經·陳風·澤陂》以「彼澤之陂,有蒲與荷」起興,烘托像荷花一樣美麗動人的女子。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曠世佳作《離騷》有這樣的詩句:「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用碧綠的荷葉製成上衣,用粉紅的荷花縫成下裳。詩人為了表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向邪惡勢力妥協的決心,要穿上用荷葉荷花做成的衣服。衣服不同於一般的裝飾品,它對於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詩人從百花園中擷取荷花為衣,正是看中了荷花高潔的品質和美好的情操,這一點與詩人自身的氣質是相契合的。 

蓮花還與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繫。採蓮是江南舊俗,以六朝為勝。在漢代樂府詩中有《江南》一詩,詩曰: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這是一首採蓮民歌,反映了採蓮時的光景和採蓮人歡樂的心情。在漢樂府民歌中具有獨特的風味。

    民歌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迴旋反覆的音調,優美雋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調,勾勒了一幅明麗美妙的圖畫。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荷葉,蓮葉下自由自在、歡快戲耍的魚兒,還有那水上劃破荷塘的小船上採蓮的壯男俊女的歡聲笑語,悅耳的歌聲,多麼秀麗的江南風光!多麼寧靜而又生動的場景!從文化學的角度看,這又是一首情歌,它隱含著青年男女相互嬉戲,追逐愛情的意思。讀完此詩,彷彿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撲來。我們在感受著詩人那種安寧恬靜的情懷的同時,自己的心情也隨著變得輕鬆起來。詩中沒有一字是寫人的,但是我們又彷彿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機的青春與活力,領略到了採蓮人內心的歡樂和青年男女之間的歡愉和甜蜜。

標誌著南朝樂府民歌在藝術發展上最高成就的抒情長詩《西洲曲》,對蓮花和採蓮也有著細緻入微的描寫:「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詩歌對採蓮情景的描寫,生動地展示了魚米之鄉獨具特色的生活,它又不局限於對生活場景的重現,而是藉此表達對遠遊情人的思念之情,是一曲優美的閨情詩。

荷花意象頻頻出現在唐詩里。詩人們吟詠荷花的美麗,讚美荷花的品格,借花抒情,托物言志,寫下了許多精彩詩篇。

詩仙李白非常喜愛荷花,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讚美韋太守的文章自然清新,也表示了自己對詩歌的見解,主張純美自然,反對裝飾雕琢。他寫有多首詠荷花的詩。先看這首《古風》: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

    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

    秀色空絕世,馨香為誰傳。

    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結根未得所,願托華池邊。

全詩的意思是:碧綠的荷花生長在幽靜的泉水邊,朝陽把她們映照得鮮艷無比。清秋季節,一朵朵芙蓉從綠水中裊裊舉起,茂密的圓葉籠罩著縷縷青煙。秀麗的花容,清香的氣息,絕世空前,可是誰來舉薦她們呢?眼看著秋霜漸濃,秋風勁起,難免紅顏凋謝。但願她們能在王母的瑤池裡生長,時時鮮艷,永不頹色。     

李白《古風》組詩共五十九首,這是其中的第二十六首。看詩意應該作於應詔前不久。此詩借碧池芙蓉暗示自己的才高德潔,並希望舉薦給皇上。

全詩以荷為詠頌對象。寫荷之美,綜以「艷」、「鮮」;分以「花」、「葉」、「色」、「香」;陪以「朝日」、「綠水」、「青煙」。寫荷之不遇,曰「空」、曰「凋」。「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中,「冒」與「羅」用字極其到位,冒尖而踴躍,收羅而無遺。「結根未得所,願托華池邊」:華池,芳華之池。末二句表達了積極用世的意願。

李白的這首《古風》以荷為喻,道出了荷花的心事,也傳遞了詩人的心聲:空有絕世的美艷,過人的才華,卻無人欣賞。也表達了不甘被埋沒,一定要找到一個可以實現抱負、理想的地方的志向。

李白另一首《折荷有贈》則營造出不同的意境: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

    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

    佳人彩雲里,欲贈隔遠天。

    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搖曳多姿的荷花令詩人產生了愛慕之情。如此良辰美景,若有佳人相伴,真是相得益彰。可惜詩人眼中的佳人,像荷花一樣,「只可遠觀,不可褻玩」,令詩人產生了無限悵惘之情。 

唐代詩人王昌齡的《採蓮曲》詠道:

    荷花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這首詩像一幅美妙的採蓮圖畫,描寫了江南採蓮少女的勞動生活和青春的歡樂。這首詩寫的是採蓮少女,但詩中並不正面描寫,而是用荷葉與羅裙一樣綠、荷花與臉龐一樣紅、不見人影聞歌聲等手法加以襯托描寫,巧妙地將採蓮少女的美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全詩生動活潑,富於詩情畫意,饒有生活情趣。詩的前兩句的描寫,讓人感覺到這些採蓮少女簡直就是美麗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後兩句寫的是佇立凝望者在剎那間所產生的一種人花難辨的感覺。前兩句側重於客觀描寫,後兩句側重於寫主觀感受,客觀描寫與主觀感受相結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現了人花難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

唐代詩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中的荷香,隨風飄來: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此詩寫夏夜水亭納涼清爽閑適和對友人的懷念。詩的開頭寫夕陽西下與素月東升,為納涼設景。三、四句寫沐後納涼,表現閑情適意。五、六句由嗅覺、聽覺繼續寫納涼的真實感受。七、八句寫由境界清幽想到彈琴,想到「知音」,從納涼過渡到懷人。最後寫希望友人能在身邊共度良宵而生夢。全詩感情細膩,語言流暢,層次分明,富於韻味。「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句,寫風送荷香,竹滴清露,是寫納涼消暑的佳句。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十分愛慕蓮花的高潔,特別是對白蓮花情有獨鍾。他的《六年秋重題白蓮》有「素房含露玉冠鮮,紺葉搖風鈿扇圓」的詩句,寫的是純潔如玉的白蓮;在《感白蓮花》中更欣賞蓮花的遺世獨立、孤清不群:「不與紅者雜,色類自區分。」在《東林寺白蓮》中進一步寫道:

        東林北塘水,湛湛見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莖。

        白日發光彩,清飈散芳馨。

        泄香銀囊破,瀉露玉盤傾。

        我慚塵垢眼,見此瓊瑤英。

        乃知紅蓮花,虛得清凈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結才成。

        夜深眾僧寢,獨起繞池行。

        欲收一顆子,寄回長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間種不生。

    白蓮的形象怎樣?詩人用四句詩盡情描繪:「白日發光彩,清飈散芳馨。泄香銀囊破,瀉露玉盤傾」,日光下流光溢彩,清風裡芳香飄逸,花朵張開如同剖開香囊,荷葉伸開就如同玉盤,露珠點點滾落。「乃知紅蓮花,虛得清凈名。」用紅蓮的有色與白蓮對比,突出白蓮的清凈純潔。至此,詩人發出這樣的慨嘆:「欲收一顆子,寄回長安城。但恐出山去,人間種不生。」在詩人心裡,這荷本就是天上仙子,怎能在人間生長呢。表達了詩人對白蓮花的由衷喜愛之情。

唐代詩人鄭谷的《蓮葉》,對蓮葉讚賞有加:

    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搖柄柄香。

        多謝浣紗人未折,雨中留得蓋鴛鴦。

    這首小詩,吟詠蓮葉,通篇不著一個「蓮」字,但句句均未離開蓮。詩中不僅描寫蓮葉的色彩、香味、形象,還特別寫了蓮葉在風中的動態美;不僅從側面寫了人們對蓮葉的喜愛,還進一步寫了蓮葉的高貴品質。

這首小詩,意境優美,句句是畫,全詩由舟行荷塘圖、風搖荷葉圖、荷塘浣紗圖、鴛鴦戲蓮圖組成,這組畫面生機盎然,充滿詩情畫意,給人以不盡的美的享受。這首詩清新秀逸,是詠物詩,又是一幅色彩鮮艷充滿動感的立體風俗畫。

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贈荷花》,讚美荷葉荷花的相互交映: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這是一篇有深刻思想內容的詩。我國民間長期流傳著這樣的諺語:「荷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李商隱的這首七言古詩,形象地表現了和這諺語相似的可貴思想。作者說,一般人總是重視花,不重視葉。花栽在金盆里,葉子卻讓它落地成為塵土。但荷花的紅花綠葉,卻配合得很好,它們長期互相照映,一直到綠葉減少,紅花謝落,使人覺得無比惆悵的時候。這樣就寫出了荷花荷葉的共同命運,而且寫得很有感情。

李商隱是晚唐著名的詩人,他的詩以工麗綺美見稱,常通過運用典故或意境迷離的詩歌語言,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和深邃意念,其詩給人隱晦曲折、撲朔迷離之感,特別是他的《無題》詩。不過,他的《贈荷花》卻不是這樣。詩人以清新明晰的語言,描繪出荷花花、葉相映的絢麗。

詩的前兩句寫花與葉的兩種不同的命運。總寫花的萬幸和葉的不幸,以它們的「不相倫」反映出荷花獨特品質的可貴:講到花和葉,人們一般總把它們分別看待,對花,欣賞不已、關懷備至,而對葉,則不屑一顧,於是,花入金盆,精心呵護,澆水浴日,不厭其繁,葉呢,則不聞不問,任其凋落,萎而入土,化作塵埃。由此,再隆重推出荷葉荷花的情誼:碧綠的荷葉,由剛剛露出尖尖角,慢慢地卷舒伸展;而粉紅的荷花,則由似箭的花苞漸漸地綻開、怒放,它們開合伸卷,出於自然,搖曳多姿,盡態極妍,葉映花紅,花襯葉綠,其景其境,美不勝收。詩人由衷地讚歎:「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他多麼希望,花紅葉翠,久盛不衰,直到翠減紅退,依然光彩照人。通過這樣的描繪,我們看到,荷花真的不同一般,它們的花葉同榮同衰、堅貞不渝,於眾花中獨樹一幟,表現出自己的獨特風韻。

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讚美高潔脫俗、不媚於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這首詩,卻詠了荷葉「任天真」的品質,藉以歌頌真誠而不虛偽的美德。這首詩語言通俗淺近,寓意明顯,表現直露,節奏明快,與李商隱很多詩歌的含蓄婉曲不同,體現了他詩歌風格的多樣性。

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寫了一首《曲池荷》,借詠荷抒其情懷: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盧照鄰,志大位卑,一生坎坷多舛。他任新都尉時染上風痹病,辭職北返,「羸卧不起,行已十年」,痛苦不堪。這首《曲池荷》借詠荷以抒其情懷。借物詠懷是盧照鄰的強項,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說:「言外有抱才不遇,早年零落之感。」正可以用來評論該詩。

「浮香繞曲岸」,未見其形,先聞其香。曲折的池岸泛著陣陣清香,說明荷花盛開,正值夏季。「圓影覆華池」,寫月光籠罩著荷池。月影是圓的,花與影,影影綽綽,莫能分解。寫荷的詩作不在少數,而這首詩採取側面寫法,以香奪人,不著意描繪其優美的形態和動人的純潔,卻傳出了夜荷的神韻。「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句意,但又有所變化。前兩句寫花好月圓,後兩句寫花之自悼,這花之自悼,實為人之自悼。含蓄地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唐代詩人陸龜蒙在《白蓮》中借讚美白蓮的潔身自好抒發自己的情懷:

        素花多蒙別艷欺,此花真合在瑤池。

        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這是一首詠白蓮的詩,它描寫白蓮花多被別色花欺辱,含著怨恨在人們不知不覺中謝落。暗喻潔身自好的人,在黑暗的封建社會裡,總是受到冷落和排擠,只能默默無聞地被埋沒掉。這也表現了封建時代知識分子的孤芳自賞、懷才不遏的心理。

全詩從「素花多蒙別艷欺」一句生髮新意,然而詩人並沒有黏滯於色彩的描寫,更沒有著意於形狀刻畫,而是用「此花真合在瑤池」一句,感嘆這冰清玉潔的白蓮花,真應該生長在西王母的仙境瑤池之中。從而突出了白蓮的高潔品格。特別是後兩句,寫白蓮好像無情,但卻有恨,在天欲曉而殘月尚在,涼爽的晨風吹著,無人知覺的時候,這正是白蓮的花瓣將要墜落的時候。詩人從不即不離的空際著筆,把花寫得若隱若現,栩栩如生,很有情致和韻味。詩人借吟詠白蓮,詠贊白蓮的淡雅高潔、出污泥而不染,抒寫白蓮內心的幽恨,流露出詩人在隱居中孤高寂寞,自傷遲暮的情懷。全詩托物寄興,把花擬人化,創造了一個既超凡脫俗又極平實具體的畫面。詩歌借歌詠白蓮,隱喻潔身自好的人總是受到排擠、不被重用的遭遇,也表現出詩人因懷才不遇而憤世嫉俗的心理。 

 

推薦閱讀:

你們的愚人手段都弱爆了,這個人的這首《寒食》詩把皇帝都給蒙了
如何賞析《陌上桑》?
古詩詞複習
舊體詩詞的寫作淺談

TAG:詩詞 | 古詩詞 | 古詩 | 意象 | 荷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