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飛:國產電影正悄悄變強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影票房正式超越美國。前三個月,中國票房與去年比較成長了39%,美國同比則下降了2%。雖然很難提前做出中國電影票房今年就將超越美國的判斷,但很顯然,照此趨勢發展,今明兩年內,票房總量中國登頂世界是大概率事件。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電影及電影市場除了「增長率」亮點外,也有諸如票補風波、偷票房事件等負面新聞傳出,讓人覺得中國電影離肌體健康,離真正實現工業化還有相當距離。那麼,該如何客觀看待中國電影及電影市場呢?我認為,那種一片繁榮或病入膏肓的結論都失之於主觀、片面。中國電影用十二個字概括就是:成績很大,困難不小,前景光明。
說到中國電影的成績,除了票房總量是明顯可見的之外,單片過億電影數量、影院數、銀幕數、觀影人次等硬指標相對於十年前都有幾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長。去年至今,以《戰狼二》《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二》《前任攻略三》等為代表的一些電影,不論是製作水平還是播映口碑都相當不俗。從片名也看得出,某些電影是續集或第三部,說明部分中國電影已具備了品牌延展、衍生能力,這也是電影工業化水平在切實提升的標誌之一。商業類型電影也越來越多元,喜劇電影、青春電影、軍事題材、偵破題材等百花齊放,更大程度地滿足了觀眾觀影需求。尤其讓人欣喜的是,原來很多人心目中不大可能有觀眾進電影院的一些偏文藝片子,如慰安婦題材紀錄片《二十二》,反映宗教信仰的《岡仁波齊》票房非常高,也說明觀眾欣賞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當年的中國電影,觀眾最大的興趣是看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以及好萊塢電影,但現在這個電影市場的特點是「去中心化」,除了張、馮、陳,部分後起之秀以及好萊塢、寶萊塢,甚至泰國電影都能吸引觀眾目光,可以說,中國電影市場有了前所未有的豐富、各國、各類作品呈現。動畫片行業也發展迅猛,以《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為代表的國產動畫電影,開始可以跟迪斯尼等動畫巨頭在中國掰掰手腕。
在人才培養上,中國電影這幾年有很大收穫,類似導協青蔥計劃、first影展這樣的青年導演發掘、培養計劃,各類編劇培養計劃以及除北京、上海之外遍地開花的表演院校(系)的發展,為電影行業輸送大量新生力量,中國電影的造血功能前所未見的強。
當然,中國的電影工業距離好萊塢還有很大差距,最主要體現在市場規則不夠完善及產業鏈條不夠健全,我們對票補等比較有中國特色的市場手段還未建立完善的監控機制,我們還過分依賴單片票房,而不是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里,這就造成了我們「總量高,性價比不高,盈利能力亟待提高」的現狀。
中國電影及電影市場的前景必然是邪不壓正,非常美好,背靠近十四億人口的大市場,在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大趨勢下,電影行業從業人員主要工作就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好電影的需要」,立足「內容為王,質量為王」,去掉與電影發展相違背的各類負面清單,早日把中國建成電影工業強國。(作者是影視策劃人、《四味毒叔》創始人)
推薦閱讀:
※國產手機賣到3萬一台了?
※【闢謠】95步槍和常念的兩句詩
※觀點 | 手機晶元國產化現狀與趨勢分析
※聽說這個風靡的服裝品牌已經十年了,門店數量已破兩千店
※魅族手機在國產手機裡面是值得購買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