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岳飛善於處理人際關係, 是南宋諸臣最懂進退的

來源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難道歷史上的岳飛真的像電視劇《精忠岳飛》里演得那樣不通人情世故、不懂政治,所以才害死自己的嗎?

當然不是!

其實說岳飛不懂政治、情商不高、不會處理人際關係的那些現代人,他們本身對政治和人性的想像才是過於簡單的——因為就算不了解具體史實,你總也該知道岳飛是名將,而且是從出身貧寒的普通士兵做起很快升到大將的年輕大帥吧?總知道岳飛在當時,至少是在被害前,曾經連續十多年都被皇帝委以重任的吧?

那麼你們是憑著怎樣的自信,才敢於覺得這麼年紀輕輕就能夠身居高位的人,不會處理人際關係、不懂政治?

什麼?你說你覺得亂世里只要有打仗的本事大就可以了?

圖樣圖森破啊大仙兒們~

即便是亂世,那些真正恃才自傲、不會處理人際關係的愣頭青,再怎麼能打也會在嶄露頭角之前就被打壓甚至幹掉的,你以為軍隊里就都是熱血男兒、直腸子的漢子,就沒有嫉賢妒能、心狠手黑、或者因為純互相看不上眼就賭氣斗到死的貨了嗎?關於這點的例子,可以看看劉光世手下的王德和酈瓊,這倆才是經典的同事關係都協調不好,以至於劉光世被罷以後誰都扶不正的官場人事處理反面典型。

更何況岳飛後來坐的是什麼位置?是方面帥臣+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的地方大員和大將軍,他如果真不懂政治不懂人情不會協調人際關係,別說做不到高官,就算僥倖真坐到那個位置,也會很快被擼下來(關於這種例子,請去《宋史》里檢索王庶、曲端等人),或者被各路人馬(友軍+財政系統民政系統的官+朝臣、言官)整的滿頭黑線,根本沒什麼氣力再去組織四次大規模的北伐還能夠取得輝煌戰績~~

所以你看,到底是誰不懂政治、不懂人心,誰把世情和人心都想的太簡單呢?

扒謠言的皮扒到這兒,真實歷史中的岳飛在這方面的特點到底是什麼樣的,其實也差不多出來了:

和現在流傳的各種先入為主的謠言相反,歷史上的岳飛,恰恰是個非常懂政治,非常善於協調各方面人際關係,非常尊重南宋朝廷,為人也非常謹慎乖覺,有些時候甚至都有點滑頭的人。

這個特點,可以從岳飛本人的立身行事、特別是獨立領軍以後的立身行事中著看出來,也可以從當時其他大將大臣的做法中反著看出來。

【岳飛與南宋其他武將的關係】

比如在和武將的關係上,岳飛和吳玠、韓世忠等名將的關係都非常好,甚至和庸將劉光世手下的悍將酈瓊等人的關係也非常好。——這一方面是因為岳飛和酈瓊是同鄉,同時岳飛本人又有威名,酈瓊作為武將容易對之有好感,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因為在1134年岳家軍收復襄陽六郡的北伐行動中,劉光世本來是負有配合岳飛作戰的責任的,但劉大帥發揮向來避敵不戰的光榮傳統,直到岳家軍已經收復襄陽六郡後,才打發其部將酈瓊帶著人馬姍姍而至。然而岳飛不但不計較這些,反而上書請南宋朝廷在犒賞此次軍功時,優先獎賞劉光世軍。於是劉光世覺得挺有面子,酈瓊也從此對岳飛心服口服。岳飛為人的周到、聰明,由這件事就可窺見一斑。

而值得一提的是,所有這些和岳飛交好的武將,本人都是白眼對青天、從來不怕得罪人的主:

——據史料載也算有個州學生出身的武將酈瓊,其實在當時已經屬於和上司和同事都處的不錯的武將了,但是和同為劉光世左膀右臂的同事王德卻斗的水火不相容,最終在張浚、張俊的乖張措施催化下,於紹興七年釀成了淮西軍變、酈瓊投敵的惡果;

——吳玠,本身也算中興諸將中的後起之秀,年紀和其他大將差的也挺多,加上本人所處的川陝戰區遠在上流,自己的性格也是城府極深、脾氣不小,所以和其他同時的名將沒什麼交往,但唯獨對岳飛青眼有加。——如果說一般的書信往還屬官往來,還可以解釋成戰區鄰近、或者岳飛本人習慣經常致書各大帥問候致禮的話,那麼吳玠派人給岳飛送身價創了南宋一代人口買賣最高價格紀錄的美女外配嫁妝,就只能理解為本人也風流倜儻的吳大帥對這位小老弟的盛情了;

——韓世忠,最早因為岳飛三十二歲就達到了自己四十歲的成就(建節也就是獲封節度使的榮銜)一度很不爽對方,岳飛每次寫信問候都統統不回復,直到岳飛平楊幺後主動送了他一艘車船才哄好;不過他跟岳飛這樣已經算不錯的了,因為他和劉光世的互相看不順眼已經到了要互相領兵開戰、然後勞動皇帝和百官親自出面勸架,勸和了還要宰相帶群臣拜賀的地步。而和他是雙重兒女親家的張俊,與他芥蒂深到害他的時候可以連眼都不眨一眨。

就是這麼一幫神仙都犯愁的大爺,岳飛卻能與之保持良好的私人關係和公事上的合作關係,例如,岳飛給去韓世忠送過得力部屬李寶、給吳玠送過本部二次北伐時攻下的陝州等要地,紹興十年和吳玠的弟弟吳璘也有過軍事上的互動,這個人際關係處理能力到底怎麼樣,不言自明。

【反例:張俊張鐵臉向諸公示範怎麼才叫人際關係差】

岳飛在南宋三大將中年紀最輕,由於十多年來的東征西討,屢立戰功,功勛卓著,使他從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一員聲名顯赫的大將,得以與資歷比較老的張俊、韓世忠並列,而功勞和威望更在張、韓之上。張、韓都為此心懷不平。岳飛也覺察到這一點,但岳飛以抗金大局為重,謙虛謹慎,以長輩之禮對待張、韓,並經常寫信向張、韓問候和贈送一些戰利品,以表敬意。後來,韓世忠為岳飛的謙遜態度和團結精神所感動,在抗金事業上又志同道合,所以很快地就消除了嫌怨。然而,張俊是個貪功忌賢的卑鄙小人,張俊不但不體察岳飛這一片心意,反而認為岳飛是在炫耀戰功,於是更加忌恨岳飛。

張俊和岳飛不睦,而且岳飛給他和韓世忠送樓船,哄好了韓世忠卻讓張俊越發的不高興,是很多人喜歡拿來論證岳飛不懂人情世故不會哄小人的例子。

但是如果你有看過一下張俊的生平,你就會知道,這個人恰恰是能夠說明岳飛不但情商高而且情商高到一定程度了,以至於張俊這種極品人渣,在紹興十一年(1141年)趙構秦檜為了滿足金人開出的議和條件決定殺岳飛之前,都沒找著機會和岳飛公開鬧矛盾。

以下就是張太尉光輝一生中「拉仇恨」這項技能的部分業績:

張俊是什麼人~

——和韓世忠是雙重的兒女親家,結果和韓世忠矛盾大到直接領兵開片,最後被秦檜拉攏謀害韓世忠的時候,手不軟眼不眨,不是岳飛千方百計攔著韓世忠就直接進監獄了;

——紹興十一年跟劉錡一起打兀朮的時候,派自己的部下偽裝成土匪劫劉錡的營寨。氣的向來以品德好、聽話著稱的劉錡直接拔刀砍人,當面和張俊炸毛;

——岳飛的心腹幕僚薛弼,和秦檜都有私交,八面玲瓏到岳飛被害後他不但沒被牽連,還被秦檜重用。結果惟一敢找他茬的人就是張俊——拿著薛弼給岳飛的信去找秦檜告發薛弼是岳飛一黨,結果被秦檜噴了一頓。

——張俊提攜過的南宋初二線將領、後來也算他老部下的王德,自己獨立領軍之後立馬給張俊臉色看,處處和張俊擰巴著來。

然而就是張俊那樣的奇葩,在秦檜和趙構決定順應金國要求殺岳飛之前,都沒有找到岳飛的岔,沒有和他正面起過衝突。甚至還在岳飛作他屬下時力挺岳飛「功在第一」,對岳飛賞識有加。

相信很多網友都已經工作過的,各位這裡倒不妨真代入一下職場關係,想像一下如果你有張俊這麼個平級的奇葩同事的話,你能不能做到讓他除了天天扎小人咒乃之外,在實際中找不出你的茬兒來坑你?

【岳飛與南宋文臣的關係】

再比如在和文臣的關係上。——說到這點兒,其實當時南宋的重要將領,大多都屬於「我朝中有人」的。比如宋高宗趙構登基之初的重要將領辛氏兄弟,是趙構早期的宰相范宗尹的人;三衙宿將解潛,是高宗朝兩度為相而且官聲人緣都不錯的名臣趙鼎的人;而戰功、才幹僅次於岳飛、雄鎮上流獨當川陝的吳玠,是同樣兩度為相的重臣張浚的人。不過,「上面有人」也從來是把雙刃劍:上面的人在位自然是一切順風順水;但是一旦「上面的人」下台甚至被清算了,那麼屬於其班底或者說圈子的將領也不免跟著吃掛落。——吃掛落這事兒上辛氏兄弟和解潛基本都遭遇了,但最明顯的還是吳玠:紹興七年淮西兵變後,宰相張浚及其親信、同時也是吳玠好友的劉子羽都被追責處罰,吳玠當時的權力也已經受到了來自朝廷的削弱和限制,但仍上書請求以繳還節度使的榮銜為交換,保劉子羽免罪,卻被朝廷駁回申斥。吳玠自己也解讀出了朝廷如此行事的弦外之意,加上看到第一次和議將成,宋高宗無意恢復,所以心灰意冷縱情酒色,很快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然而同為後起之秀,出身貧寒且沒有任何官場後台的岳飛在這上面武將中卻是個例外。例外就例外在岳飛一直的「上面有人」「朝中有人」,但從來沒因為南宋宰執大臣的更換而受到影響。原因倒也很簡單:因為從朱勝非開始到張浚、趙鼎,再到也是宰執大臣級別的王庶,歷任南宋宰相全都對青年將領岳飛極為賞識和看重,都把他看做是未來舉國北伐最合適的統帥,也都在他進行軍事行動甚至政治建言的時候,給了有力的支持,當然也替他在宋高宗趙構面前說了不少好話。

而所有這些大臣都看重岳飛的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岳飛本人才幹出眾,經常能給統御他的文官掙臉(比如張浚紹興五年帶著岳飛平楊幺);但更重要的,是這位青年將領基本是當時所有大將中最「三好學生」的乖孩子。——不但所有的朝廷詔令都不打折扣的立即執行,叫幹什麼幹什麼,而且也不騷擾地方,也不和屯駐地的地方官亂掐架,相反還處的挺好;此外,也不和其他大將打架;也不虛報戰功;也不替自己的親信和親屬亂要官職封賞(當然更不替自己要);甚至率軍征戰時朝廷給予的便宜行事的權力,一旦軍事行動結束就主動繳還;甚至給朝廷上報說我的屬官名額多了,請考慮裁減一下人太多了不好。

這些舉動也許在現在看起來沒什麼,因為大部分人印象里的「名將」好像就應該是這麼個范兒,天經地義一般;但在當時,南宋歷任宰相大人包括其他文臣們可不會這麼看,他們會覺得這些舉動豈止是三好學生,簡直就是天上掉下來的寶貝。因為當時的歷史情況,是大將們打著滾為自己討賞就算了,吃空額也算了,最要命的是需要打仗的時候調不動或者找借口避戰(比如劉光世和張俊)、一旦沒糧的時候就跟地方官打架(比如吳玠曾經為錢糧調度的事情,一口氣殺過十幾個負責轉運的官員),甚至直接揮軍攻城搶錢搶糧、以及為了互相看不順眼的私人恩怨就領兵開戰內鬥(比如劉光世和韓世忠之間,再比如張俊和韓世忠之間)這三條。

不過這裡需要強調一下的是,以上這些行為,雖然讓南宋歷任宰相大人們大感頭疼,但在當時、甚至在整個的古代中國,都是非常常見的狀況。——現在的人往往因為對歷史細節了解不夠,就拿現在的制度約束去想像古時狀況,總以為現在的軍隊有紀律約束,和民事民政系統界限分明,古代就應該也是這樣;如果不是,那麼這些大將就是軍閥這些軍隊就是私軍。

實際的情況卻並非如此:軍隊是軍閥部隊還是中央統御,要看制度架構和執行情況,要看錢糧甲仗、包括重要職位的人事任免權力在誰手裡,而不是看軍紀具體如何以及軍頭之間亂不亂斗。——否則拿後兩條卡的話,你會發現從上古時期直到民國,中國的軍隊基本都是私軍、都是軍閥~ 這就亂了套了。另外,古代的通訊條件遠遠不如現在,所以很多制度的執行力度到底怎麼樣,也不能簡單的和現在比。

總而言之吧,南宋文官們最頭疼的事情,基本都是沒有啥明文規定可以執行,或者已經司空見慣管都不知道從哪兒管起的事情。所以當岳飛展現出完全不同於其他將領的素質時,這些在戰亂年代被武將們折騰的夠嗆的宰相大人們對岳飛會是什麼態度,也不難理解了。

當然岳飛攏住這些大人們的手段也不僅僅是這兩條。比如當領導tz或者平級的同事表示:小岳啊,我這有個人不錯,想放你那兒鍛煉鍛煉的時候,岳飛也基本是畢恭畢敬照單全收。收了以後發現有的人特別能幹(比如後來長期負責岳家軍錢糧轉運的王良臣,本來是趙鼎的人,後來被趙鼎支配給岳飛)當然給予信任和重用;但如果發現是渣渣,也一般不會明著出頭打擊,而會讓自己認識的台諫官員出面把他彈劾下去(高宗朝宰相之一朱勝非大力推薦非要塞給岳飛不可的盧宗訓就是這麼被搞下去的~),免得直接開罪人。

嗯,說到彈劾人的話,岳飛當時在朝中結交的也不止朝廷大員,還包括諫官系統(類似現在的檢察院)裡面的很多人(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岳飛的重要幕僚薛弼的弟弟薛徵言。這位大人在當時是言官領袖,對岳飛助力極多關係也極深)。

好吧,其實岳飛連宋高宗趙構身邊的太監都結識了「收買」了。那位公公叫黃彥節,一開始也是很受趙構賞識的親信。考慮到他很可能頗有文學才華和審美品味,把他也劃拉在文臣這邊好了。

【岳飛與皇帝的關係】

再比如和皇帝的關係上。——,宋高宗趙構是個BT,但也不是純粹的白痴,在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某些事情上,他還是有一點小聰明的。比如在拿誰當親信、用什麼人這件事上,他還沒有白痴到像現在某些看多了起點文和厚黑學的大仙兒一樣,覺得能貪污才好,能要賞賜才好,本事不大才好,甚至和同事關係不好才好——因為據說和同事關係不好,才能證明自己不搞小圈子不拉幫結派,一心只對陛下。這裡拜託這些大仙兒想明白兩件事情:

第一,羊毛出在羊身上,成天要賞賜、要錢、要東西、要田地宅院,甚至互相開戰亂斗,皇帝骨子裡還是心煩的。因為打的厲害了要皇帝出面勸架,要的東西說白了也是皇帝的東西和皇帝的錢,焉知皇帝陛下自己不心裡罵娘?而且還要考慮到當時是戰爭時期而不是和平時期,這樣作死的節奏不但會導致本來就草木皆兵有心理疾病的趙構嚴重缺乏安全感,更關鍵的是即使趙構這樣的廢柴,也會痛罵太不中用太拖後腿的;

第二,宋高宗趙構本人是個很虛偽也很好名的人,雖然BT,但絕不是敢於說我就是BT的真小人。否則他不會在晚年的時候坐擁佳麗數百,卻統統不給高級一點的封號;不會在第二次紹興和議後,一面天天去張俊家裡開五星級國宴,一面標榜自己多麼節儉;也不會在兩次紹興和議時都強調自己是為了孝道才屈膝。所以這樣一個好名中重名,同時確實很文藝的皇帝,是希望自己的親信能是一個各方面都比較完美的臣子的。手下出色,領導臉上自然有光彩,這個擱在古代的君臣關係上也是一樣,在趙構那裡尤其如此。別的不說,至少不管真的假的,在大臣們面前慷慨激昂一番,這記入史書就是千古君臣知遇的經典段子,哪個皇帝不喜歡?就連貪財畏戰的張俊,後來都借著自己的如夫人張穠在趙構面前表演過一番,你看趙構當時膈應了還是不高興了?

或者還可以看看趙構除岳飛之外寵信的武將是什麼樣的人——前面提到過的劉錡,就是一位文武雙全(打個廣告:劉錡的詩詞寫的比岳飛好,感興趣的不妨去百度一下——這個可以百度)、道德修養很好、為官清廉以至於晚年貧病時要靠楊沂中、韓世忠資助的將領,很多人甚至因為這點喜歡拿劉錡和岳飛相提並論(當然這個其實屬於瞎比。)可見在武將中選擇親信時,宋高宗趙構的口味是什麼。

更何況岳飛也並非很多人想像的清廉剛正到連皇帝都要得罪,至少皇帝的重要賞賜他從來不拒絕。——什麼是重要賞賜?不好意思,不是什麼田地、宅院、金銀、美女,那在宋代這種文人小資格調泛濫的朝代都不入流,在趙構這樣的文藝神經病青年眼裡就更不入流,一看就是打發韓世忠、張俊、劉光世這些大老粗的~ 宋高宗趙構當時賜岳飛最多的禮物之一,是蘇黃書帖。這種文化產品,在宋代的價格也真不比金銀或者一處普通宅院便宜多少;而且最關鍵的,這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東東,是文人之間才流行送的玩意兒。而岳飛對此也無一例外的照單全收。

不過話說回來了,本來宋高宗趙構的其他賞賜,比如金銀器、鎧甲武器以及歷次受爵封的食邑,岳飛也從來沒有不收,只是有一次辭了一處臨安的宅院而已。因此某些人眼裡岳飛拒絕賞賜宅院以致膈應了皇帝、以及《精忠岳飛》劇中虛構的皇帝三試岳飛而岳飛不管送什麼都不要,諸如此類的荒唐虛假情節,實在不知道打哪兒看的怎麼想出來的~

最後關於岳飛的為人處事,需要特彆強調的一點是:岳飛本人在政治上也是極為謹慎的,而且還有著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極為準確的判斷力,這點兒有些宰執級別的文臣也不如他,最典型的就是張浚。

關於政治敏感,最經典的體現就是岳飛對待「迎還二聖」這個口號的態度上——當金人有了扶立「丙午元子」也就是欽宗之子來動搖宋高宗趙構統治合法性的圖謀後,岳飛不但從此絕口不再提「迎還二聖」,而且連對宋欽宗的稱呼也成了「天眷」。岳飛對這個問題的敏感性、乃至對趙構心態的認識有多深,明白人自能窺斑見豹;

還有很多人覺得是岳飛死因的「議立太子」,其實也是一例。因為在宋高宗趙構絕後的情況下,就是因為他遲遲不立皇儲,才給金國造成了趁虛而入、拿宋欽宗當牌打的機會。在南宋文臣們上至宰相下至小吏都已經念叨了好幾年好多遍的情況下,岳飛以受趙構寵信的武臣身份、在趙構特地命令他去資善堂見過皇儲趙瑗、自己又接到再次通報金人意圖立宋欽宗之子的諜報之後,向宋高宗趙構提這個建議,恰好是岳飛洞悉政治局勢的表現。岳飛身後數十年,南宋大儒朱熹在評論這件事時,對岳飛這一行動給的評價就是「大段有見識」「他人皆不及」,可見當時人、尤其是文人士大夫對此事的看法和評價如何,至少根本不是什麼「武將攙和這個話題就是找死」。

而岳飛的謹慎、低調和包容性,則主要體現在兩件事情上:一者是他對南宋朝廷的大政方針其實從來都是尊重為主,即使提意見,也是在重大事情上、在朝廷主動徵求意見時才有所表達;而具體意見、方略上的不同,也從來不會影響到他和別人的私人關係。——比如和岳飛私交最好的宰相趙鼎,實際在當時是主和派,而不是主戰派(這裡特別提一下,秦檜是不能算主和派的,甚至我覺得說投降派都太抬舉他,秦檜特么就是帶路黨內奸,原因已經有專題論述,此處不再解釋)。即便不論紹興七年、八年趙鼎的乖張舉措,趙鼎在戰略上也是主張持重、相對保守的。但岳飛恰恰和趙鼎私交很好,可見岳飛並不是毫無包容性的人。

第二例,則主要體現在岳飛在對待1138年宋金第一次議和的態度上。沒錯,當時岳飛是在朝見時當著趙構的面表達了不支持和議的態度,最後還上了一道其實是表北伐決心的賀表,並且力辭封賞不受。但是如果把目光放寬一點兒,看一下當時南宋其他大臣的表現,就會發現岳飛的反應其實是相當溫和的。

紹興八年(1138年)宋金第一次議和時,在連宋高宗趙構的親信、向來八面玲瓏見風使舵的楊沂中都忍不住當面對秦檜表示了反對意見的情況下,岳飛卻沒有像韓世忠一樣直接準備派軍士扮成土匪劫殺金國議和使臣以破壞和議(而且關鍵老韓還因為不小心讓這事兒泄露出去給皇帝宰相知道了= =);岳飛沒有像當時很多文臣一樣指著宋高宗趙構的鼻子罵得他狗血淋頭,就差沒直接說他應該一死謝列祖列宗;岳飛甚至沒有在當時全國流行罵秦檜的潮流驅使下,直接、公開的指責秦檜。

岳飛只有一句措辭其實很溫和的「宰相謀國不臧,恐貽後世譏議」,根據王曾瑜先生的分析,更大的可能也是沖著趙鼎而非對秦檜說的(這個分析還是相當令人信服的,因為秦檜當時主政的時間並不長,而趙鼎則是元老重臣,召集三大將來朝希望挽回和議局面的也是他)。——實際上,大概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吧,還真有學者寫論文論證岳飛的「忠」是愚忠時,擺出來的主要論點之一就是指責他在紹興八年宋金第一次議和時沒怎麼抗議,和胡銓這樣公開要求斬秦檜公開說趙構負天下蒼生,還有韓世忠這樣要以實際行動破壞和議的一比,太不給力、太慫。


推薦閱讀:

還原一個真實的「滿州第一勇士」鰲拜
瑪雅預言的真實嗎?為何末日預言還未成真
無線版《天梯》三大爭議 真實版感動
張學良晚年真實的生活百態!
願解如來真實義

TAG:南宋 | 岳飛 | 真實 | 關係 | 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