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一二0集)
能證,佛在經上給我們說了兩句八個字,這八個字就是平常佛門裡面講的修學的綱領。佛在這部經上教給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就是止,而生心就是作。這裡說無作無止,換句話說,把無住生心也否定掉了,也沒有這個。由此可知,無住生心是對什麼人說的?對十法界裡面的人說的。十法界裡面的人沒有離相;換句話說,他沒有離妄想,沒有離執著。六道沒有離執著;他要是離開執著,六道就沒有了。十法界沒有離分別;離開分別,十法界就沒有了。
給你說「無作無止,無住無滅」,這是什麼境界?實在講,前面也曾經說過,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前面我們曾經用古人的比喻,像船靠岸,那個時候叫「無功用道」,什麼都不能用。有一念止、一念作,都不行,那都錯了。這是十法界裡頭,佛教你「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離開十法界,這個念頭都不能有,有這個念頭就錯了,正是六祖在《壇經》里所說的「本來無一物」。你有個作,有個止,有個住,有個滅,還是有一物,那不是無一物;換句話說,你的心還是不清凈,還是有污染,還不是事實真相;事實真相裡頭確確實實沒有。 佛法裡面用功,不是止持就是作持。特別在戒律上,這個意思就更清楚。大乘戒、菩薩戒是作持,小乘戒是止持。「止」是什麼?就是禁止。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一切都不,這是止。「作」是什麼?你一定要做,你不做就犯戒了。菩薩戒里許許多多叫你要去做,三福裡面,佛教給我們要「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要做,你不能說我不做,你不做就犯戒了。止持,你要是做了就犯戒。在行持當中不外乎「止作」,在觀門裡面不外乎「住滅」,所以這四個字,把整個佛法修行的綱領統統都包括在其中。事上有,理上沒有,因為這些法都是緣生之法,所以要曉得,我們可以用它,不能執著它。剛才說了,不但我們在六道要用,決定要遵守,佛教給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決定不能做,這是止持;佛教給我們做的,我們決定要做,這是作持。 一定要遵照佛的教訓去做,做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不著相,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要離相。為什麼?離相才能提升。如果不離相,照著佛的教訓去做,你得到的是福報,不能出三界,所以學佛修的是來生人天福報。你要想超越三界,那你就不能執著;要做,又不能執著,這樣才能夠超越。超越六道,這就入四聖法界。入四聖法界,當然你不執著了,但是還有分別;到那個時候連分別也不要了,你就超越十法界,就入一真法界。分別的妄想,比執著的妄想輕,執著的妄想很重。所以都給你說真話,真話是「無作無止,無住無滅」,這才是真正的事實真相。 【於此證中】 這個地方講的證,是法身大士一樣的。最低的證是圓教初住,因為這個時候超越了十法界,契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 【無能無所】 一真法界用功,就是大乘經上講的無功用道,因為他們心都是清凈的。一真法界,你是初住菩薩,他是二住菩薩,決定沒有這個念頭。有這個念頭,不就是有分別、有執著了嗎?他們的功夫確實有淺深,但是都沒有分別,功夫深的人沒有分別,功夫淺的人也沒有分別。由此可知,佛給我們講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是為我們凡夫說的。在他那個境界里有沒有得說?沒得說。為什麼?沒有分別,你說什麼?沒有執著,你說什麼?說這些話,是對有分別、有執著的人說的。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哪有這些名詞?再給諸位說得明白一點,一真法界裡頭沒有言語,說話多累人,多麻煩! 在一真法界彼此交換意見溝通,那是電,我們今天講用電、光,用這個。彼此都有他心通,六通都具足,哪裡還要開口說話?不需要!在我們六道裡面,高級凡夫都不用言語來溝通意見。你看我們經上講的色界四禪,二禪天叫光音天。你們曉得光音是什麼意思?這就是說,初禪還有言語彼此討論,二禪以上不要說話了,用光。光行嗎?行!十字路口,紅綠燈不就放光嗎?不需要交通警察:「你這邊走,你停住,你不可以走」,多麻煩!光一放,你就曉得,紅的光一亮,你就不走了;綠的光一亮,你就通過,那不是光在說話嗎?二禪天以上,不用言語。言語的能力很有限,而且聽的時候還容易聽錯,還把話曲解了。用光、用電,絕對不會產生誤會,不會產生錯誤。愈是往高級的,哪裡要用這麼笨的方法?現在逐漸逐漸我們對這個狀況能體會了。 譬如,我們執著在這個文字書本上,佛的經典流傳到今天,佛教的經典真是浩如煙海。這些典籍幾個大房間都裝不下,你說多笨重,多麻煩!現在電腦發明了,諸位曉得,一個磁碟片全部佛教資料都在其中,進步到這樣,再往上進步,連磁碟片都不要了。這才知道愈往高級去,我們今天科技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證明,佛菩薩那個科學技術,我們望塵莫及,我們還要用這些硬體的笨重東西,他們不要。所以,從這些地方能夠體會。這個證,我們要曉得,證有沒有這個事情?有。但是在他們有沒有這個意念?沒有,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這個念頭。沒有這個念頭,能所就沒有了,哪有能證、所證?有能所,諸位就了解,一定落在意識裡頭,一定落在四相四見裡頭。證果,誰證果?我證果了,我相不就具足了?我證了須陀洹,我證了斯陀含,四相具足,沒有這個道理。經前面講,須陀洹已經沒有須陀洹這個念頭,那才真正他證得須陀洹果;有這個念頭,他是凡夫,他不是聖人。所以,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無證者。】
我們講修行證果都是佛的方便語,方便語是不是講假話?不是的。確確實實有這個事,但是在人家心裡乾乾淨淨、若無其事。可是我們要不加以分別執著,我們對這個境界就一無所知。所以佛說法,他基本的原則:依二諦說法。什麼叫二諦?一個是隨順眾生的常識,給你講你才會懂、你才會體會,隨順眾生這樣說法,叫俗諦;隨順佛自己所看到的真實相,叫真諦。佛說法,這兩種方法交互來運用,真諦講的你聽不懂就講俗諦,俗諦聽懂再給你講真諦,讓你把俗諦舍了,你能夠契入真諦,這是佛講經說法度眾生的一個原則。這個原則,在《金剛經》上也處處都顯示,像末後這一段,這是最重要的兩句話:「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兩句話就是二諦。不取於相,俗諦;如如不動,真諦。你仔細去觀察,這個經文裡頭都符合這個原則。然後你才能看出佛講經說法的善巧方便,我們形容他循循善誘,引導我們契入更高的境界。 【一切法性,平等不壞。】 到這個地方都是《圓覺經》的經文,這一句做為總結。為什麼前面給你講「生死涅盤,猶如昨夢」,為什麼講沒有起滅,沒有來去,沒有得失,沒有取捨,沒有能證所證,這是什麼道理?這兩句話說出來了。所以這兩句話,決定不能沒有,因為一切法性平等。有起有滅不平等,有來有去不平等,平等就是不二法。有能證、有所證,有能有所那是二法,哪裡是平等的?統統都歸到不二法門。不壞,不壞就是不滅的意思,不滅就是不生。一切現相,現相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唯心所現,那個心是真心、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是體,體當然它有相,當然它有作用,體相用是一而三,三而一;哪你說是有體沒有相、沒有作用,這是決定講不通的。可是那個相它會變,它不會滅,這個諸位必須要知道,它只是變而已,決定不會滅,佛法講不生不滅就是從這個地方說出來的,從這個理體上講的。 【此中一切視同夢幻而無之,正是諸法空相、不取於相之意也。平等即是如如,不壞即是不動。】 這是江味農居士將這一段經文做了一個簡單的註解。《圓覺經》這一段經文,可以拿它來註解這個地方「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是一個意思,兩個講法是一個意思,統統是夢幻泡影。正是諸法空相、不取於相之意。不取於相,就是前面經文裡面講的無住生心。平等就是自性,自性是平等的,就是真心。諸位要曉得,不平等是妄心,起了妄念就不平等。離開一切妄念,生佛平等,眾生跟佛平等;法法平等,前面說了,法法皆如,法法皆是,同一個自性變現的,哪有不如、哪有不是的道理?所以平等就是真如。用兩個如,第一個如是「性」,第二個如是「相」,性如其相,相如其性,決定沒有兩樣。中國古德為了這兩個字不太好體會,做了一個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黃金,金就是第一個如字,是體;做成器,器是有樣子、有形狀的,形狀是第二個如。這個我們容易懂,金就是器,器就是金。如果著了相呢?著了相,金就沒有了。我們叫一個人「你去把黃金拿來」,他看到一大堆金器,這裡頭沒有黃金,所看到的是金鐲子、煉子,沒有一樣是黃金。這是什麼?著了相。比喻我們六道凡夫著了相,沒有見性。如果你真正通達,原來相就是性,你要金拿來,哪一個不是? 禪宗,學生開悟了,老師考他,拈取一法來,他隨便拈一個,老師點點頭,對!給他印證,那就是。所謂是「頭頭是道,左右逢源」,無有一法不是,這是真正見到如如。到如如的時候,這個心清凈了,心平等了,心裡頭一念不生,才真的見到。沒有見到,假裝不得的。人家問,自性在哪裡?他在地下撿一片樹葉比一比,老和尚點頭:沒錯!我們也去撿個樹葉比一比,行不行?不行!他是真見到了,我們沒見到,我們學不來的。現在學禪的人,拿到古人的《語錄》,人家怎麼比法,我也來怎麼比法,結果比的都不像,不是見到那個境界。所以禪宗的承傳弊病很多,你不是真正明白人,往往被他騙了;還有一個密,也容易騙人。所以,妖魔鬼怪滲透在佛門裡頭,宗門跟密教滲透得最多。唯獨教裡頭他滲不進來,為什麼?教要講經,你講錯了人家馬上聽出來,這個很不容易滲透進來。尤其沒有辦法滲透是凈土的經典,這個他沒有辦法。魔也講阿彌陀佛,也勸人念佛,他就是佛了,他就不是魔,魔就變成佛了。教下,假的東西不太容易進來,禪跟密是最容易的。不壞就是不動。《大佛頂經》上講首楞嚴大定,自性本定,首楞嚴就是不壞的意思,是屬於自性本定。 【無為者,無所作為也。若無所為,妄何能除,真何能證。】 無為跟有為的意思,要辨別清楚。無為跟有為不是對立的,這是佛法的關鍵,一定要明了。不是對立,就是六祖講的「佛法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有為、無為要是二,那就不是佛法,這就變成世間法。佛法是覺,世間法是迷,由此可知,二法就迷,不二就覺,這是整個佛法,特別是大乘佛法關鍵的所在。要知道,一切法都是不二法。你要把它分作二,無為,無為是無所作為,這個沒錯,解釋得沒錯,如果真的要是無所作為,好了!我們也不要修,也不要持戒,也不要修定,什麼都不要幹了,這樣子我們的煩惱能斷嗎?無明能斷嗎?菩提自性能證嗎?你就把佛的這個意思搞錯了。佛法裡面這個無為意思深,不是世間法的概念,是教你斷惡修善,心裡頭若無其事,那叫無為。無為而無所不為,這才行!不是偏在一邊,世間人講「為」是一邊,「無為」是一邊,總是偏在兩邊。所以菩薩走的是中道,不落兩邊,兩邊都是障礙。經上常常用河流來做比喻,兩邊是兩邊的岸,你那個船走的時候,靠著岸就被障礙住,就行不通;要走到河道的當中,暢通無阻。兩邊不著,這才是真正的無為。底下說,凡何能轉?聖何能成?這是連著上面一起的。 【故無為法,須從有為法做出。】這是真正佛說無為的意思。
【故曰應作也。應明了者,是以無為法為目的。借有為法作路徑,若只認無為,捨棄有為,是自絕也。】 這個意思深!所以大乘,尤其是圓頓大乘法、一乘法,通常是不跟初學人講的。為什麼?怕初學人聽錯會了意思,錯會了意思,那個麻煩就大了,佛在經上講,破戒的人好救,破見的人沒救。你《般若 經》要是聽錯會了意思,一切皆空,那什麼都沒有了,殺盜淫妄都沒有了,什麼都可以幹了,這個糟糕了!這是佛沒法子救。就怕聽到一切都沒有,一切都空,那就錯了。所以大乘法特別交代你,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是事實,這個我們也講得非常透徹。因果不空,所以你要斷惡修善,這才是個正理。 世出世間這些現象,凡夫執著有,堅固的執著;佛與大菩薩們看到,沒有!看到這是什麼?夢幻泡影。那個夢有沒有事?有;有相,有相有事,沒有實體,不是沒有相。我們晚上作夢,睡覺醒過來,那個夢中境界還很清楚、還能記得起來,怎麼會沒有?有,相有,作用有,體沒有。這樣說法,進了一步。徹底究竟的說法,那就是這經上講的,相也沒有,作用也沒有,體相作用都沒有,這是《圓覺經》上這一段講法,那是完全事實。佛與大菩薩的境界,這個大菩薩是地上菩薩的境界,圓教地上菩薩的境界,確確實實沒有。一切都沒有了,體相作用統統都沒有了,我們要問問:佛跟這些地上菩薩,以我們的見解分別執著來說,佛講的十二個位次,從初地到十地十個位次,等覺一個位次,佛一個位次,這十二個人他度不度眾生?普度眾生。他不是不度眾生,哪個地方眾生有感,他就有應。他那個感應,到底是有為還是無為?給諸位說,有為、無為都沒有,這是真的。為什麼會有感應?因為是一體,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自己的平等性顯現的,它是一體,所以感應道交是自然的,沒有意思在裡頭。 在前面這個階段,我們講三賢位的菩薩,其實來說,在一真法界裡面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自性的感應道交,都沒有分別執著。十法界裡面的菩薩,聲聞、緣覺、菩薩,還有佛,天台大師講的藏教佛、通教佛,賢首大師講的,賢首講五教:小始終頓圓,小教的佛、始教的佛都在十法界,沒有超越十法界。十法界的這些佛菩薩,眾生有感他有應,那是他在初發心的時候曾經發過願,他曾經發了願:眾生無邊誓願度。說話要算話,所以他有這個能力,眾生來求他,他要不來的話,那背信,這個不可以的。所以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是願力,是過去生中的宿願,宿世的願力。但是在一真法界裡面已經不是願力,完全是性德,就是自性的本能,比那個願力還要高,所以稱之為無緣大慈,沒有條件。十法界的願力還是有條件的,為什麼?因為從前發了願,還有個條件在。到一真法界,沒有條件,什麼條件都沒有了,自自然然的感應道交。所以我們了解這個意思,無為真的是目的。 無為而無所不為,無知而無所不知,這兩句話合起來講,就是一般人讚美上帝全知全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那是我們的性德,本來就是這樣的,這不是從外頭來的。現在我們的本能失掉了;佛說了,就是妄想執著。佛法教我們修什麼?除妄想執著而已。除妄想執著,還是要從有為做起;換句話說,還是要從妄想執著做起,用妄想執著把妄想執著打掉,這是佛法教學第一個階段的手段,我們要懂得。所以要「應作」,你平常持戒修定,戒定慧三學都是有為法。到開了智慧之後,這就契入到無為。到了無為之後,還要不要有為?還要有為。為什麼?有為來表現他的無為;如果沒有有為,無為法就落空了,空了。所以一切諸佛菩薩應現在世間,那就是他示現的無為法。釋迦牟尼佛就是個好例子,在這個經上一開端,入舍衛大城乞食、著衣持缽,它是無為法,它無為表現在有為上。無為表現在實際的生活上,表現在工作上,表現在應酬上,那叫真無為。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幹;什麼都干,心裡頭乾乾淨淨,一塵不染,若無其事。心是無為,身口是有為,就是這個意思,心是無為的。修有為法而不著,後頭這一條清楚,已經說出來了。 【修有為法而不著,便是無為,除此別無所謂無為法也。】 如果你是錯解了意思,那叫三世佛怨,三世佛都喊冤枉!你把他的意思解錯了,那個不叫做無為法。無為是有為法裡頭不執著,剛才講了,心地乾乾淨淨,一塵不染,若無其事,這就是無為法,我們應當要學習的。你要學習,會學的能夠契入一點,有一點功夫,你在生活上會得真正的幸福快樂,會得真正的自在,那是真實的受用。世間人要是不懂這個,他所有一切享受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我們一般世間愚痴人,看到世間大富大貴生起羨慕的心,這是只看到表面。真正大富大貴的人,他幸不幸福?不見得!你深入一層去觀察,他有他的苦。你貧窮下賤,你有你的苦,他有他的苦,他的苦並不比你差,你們兩個要是仔細比較一下,我看不分上下。你有你的樂,他有他的樂,你的樂可能超過他的樂,他的苦可能比你更苦,有什麼好羨慕的?這是真實話。位子愈高權力愈大,愈容易墮地獄。一個念頭錯了,一樁事情錯了,要多少人受害,那個業因就墮地獄。你沒有這個權力,沒有這個位子,你天天起瞋恨心、罵人、恨人,不會墮地獄,你沒幹多少壞事!人家一個錯誤的決定,就不得了,他要負多大的責任。如果他心不清凈,還有貪瞋痴慢,還有是非人我,怎麼可能不造業? 所以現在人愚痴,跑去競選,這真叫莫名其妙!從前人,人家來請你作官,聽說的時候,趕快逃。我們中國古代有一個許由,諸位念過古書知道,請他去作皇帝,他跑到深山裡去,找不到了。劉備請諸葛亮請了三次,他絕對不會出來競選,什麼原因?知道這個責任太大,答應出去干這個事情,真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就怕事情做錯了要負因果責任。我們佛法講因果責任,他們那些人講對歷史負責任、對群眾負責任,對歷史負責任。如果不負責任,你去做的時候,沒有一個不墮落的。你現在不管怎麼樣,好像炫耀一時,沒有幾年就往三途去了。你要是看到這個現象,你才曉得這是多悲慘的事情,哪有值得羨慕的? 財富,這個我也講得很多,財富是你的嗎?不是。那個財富是從你面前過一下,就像流水一樣,在那裡過一下。在你面前過一下,你有機會去處理它,你處理得適當,你修福;處理得不當,你造罪業。禍跟福,一念之間。我們中國人,中國古人是很聰明的,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民族比不上中國人的,你看中國人造的禍福,很像,禍福差不多,要不注意就把福看成禍,禍看成福,要很仔細的去辨別。我們中國古代這些老祖宗真有智慧,這是外國人確實是比不上的,中國文字充滿了智慧。這個修學法,實在講就是《金剛經》教給我們觀行的綱領。我們在生活上,像佛,早晨起來穿衣、吃飯,上班工作,待人接物,樣樣都要認真做,樣樣都要負責做,對人、對事、對物盡忠職守,利益一切眾生這是修善,不為自己這是斷惡。諸位要曉得,為自己就是惡,這是一般初學佛的人沒有辦法理解的,為什麼為自己就是惡?哪個人不為自己?為什麼為自己是惡呢?念了《金剛經》就曉得。為自己,增長我執。《金剛經》教你要破四相、破四見,你起心動念為「我」,你還能破得了嗎?道理在此地。所以它那個善惡的標準,是十法界的水平,十法界裡面是惡,十法界上面是善;一真法界是善,十法界是惡。你起心動念有個「我」就不行,就是惡。起心動念有個「我」,你出不了六道輪迴,著了我相。起心動念都為國家,為民族,為一切眾生,行不行?不行,還是惡。這個惡在哪裡?這個可以出六道,不能出十法界。為什麼?你著了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一定要做,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利益一切眾生,連那個眾生的相也不著,這是《般若 經》上給我們講的三輪體空。我天天在做,不著我相;我為一切眾生做,不著眾生相;我所做的這些工作,也不著這些工作的相,這叫三輪體空。三輪體空,意思是什麼?就是做而無所謂。前面江味農居士講:大而化之,不以為然。你這個心永遠是清凈的,永遠是平等的,永遠是無為的,這個心就無為。所以在事相上是無所不為,心裏面是無為,這叫真的無為法。
【涉有而不住有,觀空而不住空。】 空有兩邊都不住。我們曉得,真性是空的,性體是空的,萬法也是空的;萬法因緣生,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是真的,是事實,萬法也是空的。佛法也是空的,佛法也是緣生的。如果住空就壞了,這又住到一邊了。哪些人住空?學佛的人住空,阿羅漢、辟支佛,他們的目標是趕緊證得涅盤,那個涅盤是空,偏真涅盤。佛在《楞嚴經》裡面把他那個境界說出來,也就是把他錯誤的地方說出來,這個其他經上說得很少。他說阿羅漢偏真涅盤的那個境界,「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佛要不說出來,我們以為阿羅漢的涅盤還真了不起,他入了般涅盤,哪裡曉得是內守幽閑,還是法塵分別影事;換句話說,依舊在妄想的圈子裡。他搞無為法,他什麼都不幹,所以佛說「墮無為坑」。畢竟他還有善根,幸好在無為坑的時間不會太長久;不長久,在我們看起來也相當長久,兩萬大劫。兩萬大劫之後,他會後悔,他會再出來。辟支佛比他的善根厚,比阿羅漢善根厚,一萬大劫。佛講的這個數字這是極限,就是最長是這麼長的時間;也有善根深厚的,他很快就離開,就覺悟了。但是最長最長就是這個數字,小乘阿羅漢兩萬大劫,他就會回小向大;辟支佛是一萬大劫。我們看這個,這是出世間的,走錯了路子,著了空。 世間裡面沒有能力超越三界,要是把佛法學錯,也住了空,那個麻煩就更大。四空天,四空天最高的是非想非非想處天,這是四空天最高的,那個壽命多長?八萬大劫,比阿羅漢長太多了;換句話說,墮在那個地方八萬大劫動彈不得,住在無為法裡面,一點作為都沒有。等於好像大家在一起修學,在一塊用功辦道,他退出去睡大覺,什麼也不幹了;這一下睡,睡了八萬大劫,可能別人已經成佛,他還在當凡夫。所以佛把這個事情列在八難之一,學佛有八大障難,生到無色界天是其中的一難。生到無色界天,你什麼作為都沒有了,這是住空。底下舉一個例子,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法: 【雖終日行六度萬行】 這一句是把世出世間一切法都包括在裡面。佛菩薩每天用六度萬行自行化他,世間這一切人,無論是什麼人,無論你是什麼身分,什麼樣的生活方式,也都是行六度萬行。只要你會了,你的生活就是的。這一次我們在《金剛經》說得很詳細,在《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菩薩為我們表演、為我們做示範,就是他們以不同的身分、不同的行業,為我們做出,就在他本分上修六度萬行,統統是菩薩。家庭主婦管一個家,家庭主婦菩薩。他那個修行統統都能成佛。所以佛法真的在《華嚴》上是無障礙法,「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你懂得道理、懂得方法,沒有一個不成佛;就在你本分工作行業上作佛。 【終日講經說法,而實終日涅盤。】 六度萬行、講經說法,是有為;終日涅盤是無為。涅盤從哪裡做出?從六度萬行、講經說法這裡做出來。講經說法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不要認為我們現在聚集在一堂,我們展開經本在這裡,這叫講經說法,這是講經說法模式裡面的一種,實在講,講經說法的方法無量無邊,這只是無量無邊法裡面的一種法,不可以局限在一種法。在日常生活當中所作所為、起心動念,全是講經說法。特別是在大乘法裡面,佛對我們的教訓,我們把它做到,都在日常生活當中去實行,讓我們周邊人看到、見到、聽到,這都是屬於講經說法。所以它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這就是終日做,心裏面若無其事。若無其事就是涅盤,涅盤是無作。前面六度萬行、講經說法是有作,作而無作。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這叫真無為。 【由此可知,不取法,當從不取非法做出。】 非法是空,決定不執著空相,執著空是大錯特錯。大乘經上佛常講:寧可執有如須彌山,不可執空如芥子。芥子是芥菜子,芥菜子像芝麻一樣大,就是著一點點小的空都不可以,那個就大錯了。執著有不要緊,不怕執著有,就怕執著空。所以,這是要從不取非法做出。【即非,當從是名做出。】
即非是講空,從哪裡做起?從是名。《金剛經》上,即非、是名這個句子講得太多太多了。凡是講即非,譬如這經上講:佛說三十二相,即非三十二相,是名三十二相。「即非」是從性上說的、是從理上說的;「是名」是從事上說的、是從相上說的。從哪個地方顯這個理?從事上顯理。從什麼地方見性?從相上見性。可見得,不能不要事,不能不要相,事相離了,理、性沒有了,哪有這個道理!所以這才教給你: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因為事實真相是即非,你住就錯了,因為有事相,所以有是名,你生心就對了。生心不著空,無住不著有,空有兩邊不住,這就對了。 【不執著,當從不斷滅做出。無實,當從無虛做出。】 無實無虛,這也是《金剛經》上重要的一句話,無實是體,無虛是相。這是教給我們怎樣去修學無為法;換句話說,怎樣去過佛菩薩的生活,這是佛菩薩的生活;換句話說,怎樣過真實的生活,真實、幸福、美滿、自在、快樂的生活,你懂得這幾句的意思,你就都能做到了,這是大圓滿、大自在。 【乃至無聖無凡,即從有聖有凡中見。】 無聖無凡是事實,有聖有凡是假相,若不從這個事相上,你怎麼能證到這個事實?我們把整個佛法分三個階段來看,六道是個階段,四聖是個階段,一真法界是個階段。無聖無凡是一真法界,有聖有凡是十法界,不從十法界逐漸向上提升,再突破超越,你怎麼可能到無聖無凡?所以從有聖有凡中去見。 【此謂不住生死,不住涅盤。】 佛在經上跟我們講「應無所住」,這個無所住是生死涅盤都不能住。 【無住之旨,於是乎圓滿。】 才能真正達到圓滿。無住,不能說無住一邊,兩邊都不能住。住生死就是六道凡夫,住涅盤就是聲聞、緣覺;菩薩聰明,兩邊不住,這才是佛講無住的真正意思。【而其樞紐,即在觀法緣生,如夢如幻。了其皆空,所以無住。】
究竟圓滿的兩邊不住。樞紐就是關鍵,這個關鍵的所在,要把宇宙人生的真相認識清楚。觀法緣生,這個法是世出世間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緣生的,凡是緣生之法,就沒有自性,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是前面我們屢次的說明。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現相是什麼一回事?我們現在很清楚的明了,真相是業因果報剎那生滅的相續現相。現相是一回什麼事,這個答案我們答出來了。這個現相到底是真是假?剎那億萬生滅。你說是真是假?不止剎那九百生滅,九百生滅是佛在《仁王經》上講的,不止!真實相是剎那億萬生滅,你說它是真的是假的?所以講夢幻泡影是事實,它不是比喻。你把它看作比喻,你已經看錯了,你沒有體會到真正的意思,事實上確實是夢幻泡影。 我們從這個事實真相裡面,把大乘經裡面許許多多名詞術語的含義搞清楚了。像經上講的「無實」,《金剛經》上說得最多的「即非是名」,這意思我們透徹了。雖然透徹了,好像我們現在還不太自在,這是什麼原因?我們還沒做功夫。譬如,我們想到一個地方去,我們現在研究地圖,這個路已經很熟了,已經很清楚、很熟了,還沒有開步走。你得開步走,一步一步接近,那個味道就不一樣,感受就不相同了。所以現在知道之後要做,怎麼做?在生活上去做。在生活當中改變我們的觀念,沒有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一切都照常,觀念改變了。什麼觀念?從前錯誤的觀念,分別、計較、執著,這裡頭搞貪瞋痴慢、是非人我,煩惱得不得了!現在這個念頭改變,萬法皆空,若無其事,做得更有精神,做得更好,真的像普賢菩薩一樣不疲不厭。你不懂這個道理,這個事情天天重複在做,做得討厭,會厭倦的。你現在明了了,作而無作,無作而作,怎麼會厭倦?何況曉得,我現在天天在做的,是修六度萬行,我現在每天這個生活,原來是在行菩薩道,是契入大涅盤,他怎麼不快樂? 整個佛法就在生活之中,而且在生活任何一樁事情,都顯示出究竟圓滿的佛法。《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穿衣是一,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佛法是多;四十九所講的一切法,我穿一件衣服的時候圓滿具足,我吃這一口飯的時候圓滿具足,那才有味道!並不是整個佛法要在一生當中每一面都是,不是!每一點都是究竟圓滿的佛法,這才是真正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部經上講法法皆是,法法皆如。現在我們要緊的,就是要怎樣去做?要在生活當中體會《金剛般若 》,那就是法味無窮,法喜充滿。所以如夢如幻是事實,絕對不是比喻,要了解它。它的意思就是萬法皆空,體是空的;剛才講了,相也是空的,作用也是空的。空一定在有當中顯示。有是什麼?我們日常生活是有。所以無住,這真的是無住。 【故學人最要方便,應作如是觀。】 應作如是觀,是我們開頭初學的人,這是講到最初方便。我們從哪裡下手?要從這裡下手。佛法在修學上,教下常講「觀行」,這個總綱領是兩個字。「觀」用現代的話說,就是你對於宇宙人生是怎麼看法,我們講宇宙觀、人生觀。《金剛經》教給我們,諸佛如來的宇宙觀、人生觀決定正確,沒有一點偏差,究竟圓滿的宇宙人生觀,你要常常作如是觀,把你的觀念改變過來。觀要行,這個地方教給我們要行。要在有為上顯示出無為,在有相處顯出無相,從事上去顯理,從相上去見性,這是行,這叫真正修行。底下這一段說得更好: 【不廢有為,不礙無為。自然而然,遮照同時。】 這四句話說得非常之好!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怎樣過日子?怎樣去工作?如何度過我們這一生?這四句話就太好了,菩薩生活。「不廢有為」,有為法我們要認真去做。「不礙無為」,所以一定要學佛跟大菩薩一樣,無為是心地清凈、一塵不染。怎樣顯示無為法?在有為法當中。譬如,無為法是講真的,有為法是假的,假的裡面顯示真的,離開假的也沒有真的,有真才有假,在這個真假裡面做到不二,佛法修學的目的就達到,永遠向不二的目標上去走就對了。大乘經論上教給我們,不但是聽經學教,實在講日常生活當中都離不開這個原則。「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這個原理要用在生活上,我們心才清凈,才幹凈,真的叫一塵不染;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離了相,人家來問∶法師,這個東西是什麼?你一句話不說,裝得像個木頭人一樣,那行嗎?那不行!這是個紙片,那你不就又分別執著了嗎?對,在分別裡面顯示不分別。怎麼顯示?你叫它做紙片,你怎麼說,我隨順你的說法;自己心裡乾乾淨淨,確實沒有執著。不會說這是一張紙片,這是什麼顏色,確實沒有,我這裡是無為,跟你們溝通的時候是有為;因為是你的執著,隨你的執著而執著,隨你的分別而分別,「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我們相處就皆大歡喜。眾生在迷,佛菩薩悟,迷悟可以處得很融洽,這就是在有為裡頭顯示出無為,決定沒有計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 所以佛菩薩跟眾生相處,你看看經典裡面釋迦牟尼佛對這些人說法,無論是善人也好、惡人也好,妖魔鬼怪都有,釋迦牟尼佛都接見。問什麼,佛都點頭都好,樣樣都好,沒有一樣不好。你行善好,你作惡也好;你上天堂好,你墮地獄也好。為什麼都好?夢幻泡影,哪是真的?都是假的。但是迷人、執著的人,他不好受。天堂、地獄苦樂的感受不一樣,那是他的迷執,其實有沒有?沒有!迷執裡頭產生的現象。佛為什麼不幫助他?佛觀機,你的緣沒成熟,跟你講你不相信,聽不進去,那就隨順,你喜歡怎麼做你就怎麼做。哪一天你苦頭吃夠了,想回頭,想覺悟了,佛一定來幫助你。「佛氏門中,不舍一人」,不肯回頭,不必去找他,找他是找麻煩,找他是增加他的罪業,謗佛、謗法、謗僧,他會造更重的業。不能接受,佛菩薩走得遠遠的,不讓你造重業。能夠接受,佛菩薩一定馬上就來,不來對不起你。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我們懂得,佛菩薩是這樣接引大眾的,我們跟大家相處也就明了了。每個人的業因,那個緣非常非常複雜。我們今天看到這個社會上,許許多多外教徒毀謗佛教,罵佛教是魔鬼,我們聽了也很歡喜。我們歡喜的是什麼?他阿賴耶識裡頭已經有佛,我們好歡喜,他將來一定會成佛,雖然毀謗造罪業,他要受那個惡報,惡報受完之後,他回歸正法,他會成佛的。所以我們不跟他一般見識,「他罵我,我也罵他,我要報復他」,沒有!他罵我,我到旁邊笑一笑,很歡喜,他將來會成佛。他不知道這個前因後果,我們看得清楚。三寶種子,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我們很清楚、很明白。
不廢有為,有為的事情我們一定要照做;就是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一定要按照世間法去做。按照世間法做,世間法妨不妨礙佛法?不妨礙。這個諸位要記住,它決定不礙無為。我們深深感覺得它對我們有妨礙,那實實在在講,不是外面境界妨礙,是你自己妨礙自己。你自己要分別、要執著,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哪有障礙?「妨礙我用功」,你用的什麼功?妨礙你盲修瞎練是真的,真用功的話,決定不會妨礙的。真用功,我們在《金剛經》上得到,《金剛經》教給我們是「看破、放下」。看破、放下,誰能障礙你?沒有人障礙你。人家罵你,我不生氣了。為什麼不生氣?我放下了,我不接受!他為什麼會生氣?他受了。他罵我,我接受了。他罵那個人,為什麼你不生氣?他罵他,不是罵我,我沒有接受,他接受了。人家罵我,我沒有我,我是空的。到無我,你就不接受,不接受你就不會生氣,你就放下了。所以看破放下,什麼人能障礙你?沒有人,只有人幫助你。人家讚歎你、毀謗你、侮辱你,統統都是幫助你。《金剛經》上講的,忍辱波羅蜜怎麼修成的?沒有人侮辱你,你忍辱波羅蜜怎麼修得成?人家來侮辱我、糟蹋我,阿彌陀佛!他幫助我,我忍辱波羅蜜修成了。你要是明了,確確實實沒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夠障礙你,除非你自己障礙自己,那沒有法子。自然而然,一絲毫勉強都沒有。遮照同時,遮是定,照是慧;遮是自性本定、如如不動,照是一切明了、覺而不迷,同時的。 【一部甚深經典,歸到極平淡、極切近四句偈中。】 四句偈就是我們平常的生活。佛法極深的經典在哪裡?就在日常生活當中。愈是深奧就愈是平常;而且跟諸位講,愈是簡單愈是容易,不要看極深奧的東西一定很難,那你就錯了。在我們中國典籍裡面,講宇宙人生大道理,講得最究竟、最圓滿的,那個書叫《易經》;「易」是簡單容易。所以佛法最殊勝的法門,最簡單的是一句「阿彌陀佛」,但人不相信就沒有辦法了。千經萬論到最後總歸結,歸結到一句阿彌陀佛,多簡單、多容易!要把這一句阿彌陀佛講清楚,釋迦牟尼佛四十九還沒有講完。所以,這一句佛號,是整個佛法的歸結,整個佛法的大總持法門。 我們在這個經上也讀到,江味農居士在《講義》裡面也詳細跟我們分析過,依照《金剛經》的方法修行,到最後把真實的要領告訴我們,就是一個定慧。「定」就是放下,「慧」就是看破,看破、放下,放下、看破,這兩個方法交互運用,相輔相成,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就用這個方法。我們在前面詳細說過,沒有別的法子。這是總原則、總綱領,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不能違背這個原則。違背這個原則,你不會成就,你決定得不到受用。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只要跟這個原則相應,你一定得受用。 為什麼到最後還要回歸凈土?我在前面跟諸位說得很清楚,用《金剛經》的方法,突破了六道,再突破十法界,入一真法界。入一真法界就是《華嚴經》上講的法身大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是《金剛經》上講的諸佛如來,你已經成佛了,你是諸佛如來一員。但是從圓教初住到如來的果地,四十二個階級,這裡頭四十一品無明破盡了,成究竟圓滿佛。要多長的時間才能修成?佛講要三大阿僧只劫,要這麼長的時間。三大阿僧只劫不是對普通人講的,是對法身大士講的。第一個阿僧只劫修滿三賢位:十住、十行、十迴向,第一個阿僧只劫;第二個阿僧只劫修七個位次,初地到七地;第三個阿僧只劫是八地、九地、十地三個位次。這就是說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前面四十位修成的時間要三個阿僧只劫,修滿他才是等覺菩薩。等覺修成佛果,要照前面那個樣子來看,比例來看,可能也要一個阿僧只劫才能夠圓滿成佛。因為愈往後面愈難,時間愈長。所以這些人聰明,到極樂世界去,到極樂世界去成佛這個時間縮短了。這些法身大士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觀無量壽佛經》上講得清楚,實報莊嚴土上品上生。他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成佛,太快了,恐怕一劫都不需要,馬上就成佛了。這是為什麼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道理在此地。 諸位要想一想:如果不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在這個世界修行,什麼時候你才能夠突破十法界?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擺在面前。你什麼時候能夠突破六道?突破六道,見思煩惱要斷掉,你才能出得了六道;塵沙煩惱再破掉,你才能出得了十法界。我們學佛修行不是這一生、這一世。《無量壽經》上我們讀到,阿闍王子他們一個小團體五百個人,佛說得很清楚,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那個億,印度人講億沒有標準的,不是我們中國人說的萬萬叫億。印度人不是的,百萬也叫億,十萬也叫億,到底他是用那個標準,我們不曉得。我們就算最小的,十萬叫億;四百億佛,一億是十萬,四千萬。四千萬尊佛,一個人出世,不見得每一生都遇到佛;你才知道過去生中修行時間之長,我們看恐怕不止三個阿僧只劫。修到今天,想想怎麼樣?還是這個樣子,這才知道出頭難。 為什麼修無量劫還是這個樣子?習氣、毛病不斷。一輪迴,一投胎,修行的功夫完全退掉了,退得乾乾淨淨,每一次都要從頭來,你說這個多苦!雖然累積這一點善根福德,它不管用,這個成就就大難大難了!我們想到《彌陀經》上講的,這是講造五逆十惡極重的罪業,這個人覺悟了,回過頭了,真正念佛想求生凈土,將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帶極重罪業,下品下生。下品下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假設沒有佛力的加持,他要多久突破十法界?十二大劫。這經上講的,下品下生十二大劫就花開見佛悟無生。換句話說,不得阿彌陀佛威力加持,在西方極樂世界單靠自己修行,十二劫他就證得圓教初住菩薩的果位。那跟我們這個世界不能比,我們這個世界千倍、萬倍都達不到這個境界,這才知道西方世界殊勝。 《觀經》上講的四土三輩九品,講的時劫,都是隨順我們說的。為什麼?因為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心地清凈,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西方世界是平等的世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的能力、他的智慧、他的受用,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你念《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你就曉得。所以,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這是真正不可思議!所有十方一切諸佛國土,都不能跟它相比。所以釋迦牟尼佛讚歎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釋迦牟尼佛讚歎,就代表一切諸佛的讚歎,佛佛都讚歎,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這就是說明為什麼依照這個方法修行,可以突破十法界。突破十法界就是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到了華藏世界,遇到文殊、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到最後統統要到極樂世界去。 今天不管他學哪一個宗派,哪一個法門,參禪也好,學密也好,我們都很歡喜。為什麼?將來都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不過我們去得早,他去得很晚,這我們很清楚,我們直截了當就去了,他還要搞到華藏世界,然後遇到文殊、普賢再勸他去,我們到那裡早就成佛,你怎麼這個時候才來!我們清楚,他不清楚,他迷惑顛倒,不肯相信這個法門,這是業障深重。實實在在講,他修其他的法門,能不能突破六道、突破十法界,太難太難了!老實講,許許多多的人,道理都沒有搞清楚,他用功,實在講用功的人我們看得出來,不是看不出來,用功的人看得出來,你功夫到什麼境界,我們也能看得出來。這是不深入經藏,沒有辦法知道境界。理論、方法、境界都要清楚。所以最高的東西、最深的東西,一定是最簡單、最容易的,這個觀念我們一定要搞清楚。不要以為高深的東西都是很難的,很難的東西決定不是最高的,最高明的東西一定是最簡單、最容易的。黃念祖居士講經常常用照相機做比喻,他說高級照相機又要對焦距,又要設溫,那是一大套的學問,照出來三十六張,未必能照出一張好的東西出來。他說那個不是最高級的,最高級的是傻瓜照相機,不懂得,按一下就張張都漂亮,張張都好,那才是最高明的東西,最好的東西。這個比喻也很有道理,價錢又便宜,照出來張張都漂亮的,這才是最高、最好的東西。【一切眾生,無論利鈍。】
這是講根性,無論是根性利的、根性鈍的。 【皆可隨順而入】 《金剛經》講的是最高的,每個人都可以用。你真正把這個道理搞明白了,就在你現前生活上,你馬上就可以用得上。 【此之謂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這開經偈講的話,沒錯!《金剛經》嫌深了,是深了一點,可是講清楚了,也就很平常了。難在哪裡?很不好講清楚,難在這個地方。凈土法門這一句阿彌陀佛,懂不懂都沒有關係,只要肯老實念就行了,所以那個法比這個法更高,更簡單、更容易!成就比這個更殊勝,這是一定的道理。依照《金剛經》這個法門,還是要念佛歸凈土;不歸凈土,還是不行。證得圓初住的菩薩,還要搞三大阿僧只劫,哪有凈土這麼簡單、這麼殊勝? 【此之謂真實義。故得此四句偈,不但全經在握,一切佛法在握。】 這四句偈,兩句一偈是世尊二十二年講般若 精華之所在,兩句就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個兩句;一偈就是我們現在讀的這首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六句你真正掌握到,《金剛經》全經掌握到了,世尊二十二年講的般若 你也掌握到了,四十九年講的一切佛法也掌握到了,總不出這個意思。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推薦閱讀: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二十七集)
※《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第五章
※重點都在這!梁振英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出爐
※2013中國網民健康體重調查報告正式發布